医学发表-回顾性研究SCI论文发表技巧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7-29
手机版

  临床研究按照研究的时间划分,主要可以分为前瞻性研究,横断面研究和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是研究者根据这题和设计的要求而进行的研究。 其特点是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周密的研究计划,合理的现察指标,并严格按设计要求详细记录临床资料,通过对这呰资料的整理、归纳、统计、分析,得出某一结论。当然,前瞻性研究由于是制定好研究方案后实施,结果在未来某个时间得到。由因至果,能减小偏倚。回顾性研究是从以往临床工作已积累的病例资料中,选择某一时期同类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从中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指导实践的研究,包括临床案例分析论文、临床经验总结论文、等等。然而,回顾性研究是基于历史研究数据,而历史数据资料已经存在,制定好方案后搜集数据,由果溯因。

  相信很多小伙伴发表的第一篇 SCI 大都是回顾性研究,为什么回顾性研究可以成为临床医生的发文首选呢?无外乎这3 大优势:

  优势一:不需要做实验

  在临床上,每天上班就跟打仗一样,门诊、手术、夜班,24 小时一般都不够用,哪还有空去做实验?更何况很多医院根本没有条件做实验,却对医生安排科研任务。回顾性研究一般不需要我们做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从现有的病例或疾病开始,追溯发病原因或患病情况。更容易选题,也更方便开始一个新的研究。

  优势二:数据易得

  对于大多临床医生来说,像 HIS 之类的医院病历管理系统里都会储存着大量的病历数据,通过「挖病历」的手段来获取研究数据,是临床医生最直接的研究对象获取渠道。

  优势三:研究步骤易上手

  不像基础研究需要自己动手做实验,费时又费钱;也不像数据挖掘,需要学习高深的数据分析软件。回顾性研究的数据步骤大多很相似,确定好选题,再选择适当的纳入排除的标准以及观察指标,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就可以完成一项研究。

  但回顾性研究也有一个很明显的短板——存在较多的主观因素!

  由于临床回顾性研究是在已有病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与研究设计。病例资料的完整性不受试验设计的控制,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混杂因素及偏倚(如研究者的选择偏倚(研究者选择有利于结果的数据))。因此,相对与前瞻性的研究,回顾性研究的发表较为困难。所以要提高回顾性研究的发表成功率,除了通过巧妙的统计方法来避免或者说是尽量降低影响,同时还要结合其他相关回顾性研究发表注意事项。目前有 2 大主流统计方法是大家经常用到的,也能在各种较高质量的回顾性 SCI 文章中看到它们的身影,是哪 2 种方法呢?往下看~

  主流方法 1: 倾向性匹配评分(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

  复杂的原理就不陈述了,这个技能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定的统计学方法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筛选,使筛选出来的研究对象在临床特征(潜在的混杂因素)上具有可比性。这样就算我们从病历中挖到的数据本身基线不平,也可以在匹配后进行后续分析。

  主流方法2:概率加权(The inverse probability of treatment weighting,IPTW)

  PSM 也必然有一些缺陷,首先是用 SPSS 软件进行 PSM 只能进行 2 组匹配,多组匹配非常麻烦,新手很难完成;其次 PSM 后两组样本量均减少,会导致大量数据的损失,此时另一个神技概率加权(IPTW)就可以顶上!它可以用于多组样本,不损失样本量。

  IPTW法是以所有观察对象作为标准人群进行调整,暴露/处理组各观察对象的权重为Wt=Pt/PS,对照组各观察对象的权重为Wc=(1-Pt)/(1-PS)。(其中Pt为整个人群中接受暴露/处理因素的比例,PS为每个研究对象的倾向性评分)。

  但其实 IPTW 是加权算法,增加了虚拟人群,所以往往需要和 PSM 搭配使用。

  回顾性研究发表其他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1:即使是回顾性研究,也是一定需要伦理批件;回顾性研究虽然可以不需要患者知情同意(之情豁免),但是必须过伦理,不要等到文章投稿后,因为伦理被拒稿后而后悔;

  注意事项2:回顾性研究大都可以不注册,前瞻性研究是必须要注册的;

  注意事项3:由于回顾性研究是对已有数据的分析探索,所以能多一些研究内容最好,比如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等等;

  注意事项4:严格按照STROBE指南进行全文写作

  。。。。。。

  相信这些技巧技能组合起来,发表一篇高质量的回顾性 SCI是有很大可能的。

上一篇:原创原来陈晓很少露儿子脸,小明星长成帅哥,妈妈陈妍希忙着拍戏
下一篇:人人都可以是戏曲“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