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可以是戏曲“代言人”
转自:人民政协报
《戏聚高平·擂响中华——中国梆子大会》
编者按:7月2日至6日,山西省政协委员、知名戏曲节目制作人白燕升策划打造的《戏聚燕赵·擂响中华——京津冀河北梆子青年群英会》在石家庄大剧院通过43家平台全网直播,五天直播全网在线观众达1.15亿人次,产生了广泛影响。此前的5月18日至24日,白燕升团队策划执行的《戏聚高平·擂响中华——中国梆子大会》,七天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1.635亿人次,并带动戏曲相关话题频上热搜。本报记者专访白燕升,请他讲述戏曲的传承传播与创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言献策。
注重戏曲传播与青年演员发展
学术家园:戏曲是一门学问,戏曲的传播也是一门学问。您多年从事戏曲传播,有什么心得体会?
白燕升:从事戏曲传播多年,我有一个深刻感受,那就是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戏曲传播与戏曲传承同样重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传播比传承显得更为迫切。
传承主要是与戏曲人自身相关,专注于艺术本身的学习继承;传播则强调了戏曲与市场、演员与观众的关系。关注观众,赢得观众,才能实现真正的繁荣。对于戏曲来说,假如说全国有1%的人是忠实戏迷,如果我们在留住这1%的基础上,通过传播从另外的99%中再吸引1%、2%甚至更多的人成为戏迷,那么我相信戏曲生存发展的基础必然会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怎么吸引另外的1%、2%呢?只有靠传播。
当前戏曲界也不乏注重传播且取得较好反响的明星艺术家。比如京剧程派青衣张火丁、京剧余派老生王珮瑜,她们不仅让自己成为备受年轻人喜爱的明星艺术家,更带动许多喜欢她们的年轻人认识和喜欢京剧。放眼整个戏曲界,这样注重传播并且懂得传播的艺术家还是太少了。所以我一直呼吁,戏曲传承必须要和传播结合起来,在和谐生动的观演关系下,实现传承与传播的互动互促。当然,我并不赞成演员特别是年轻演员偏废专业而一味去制造热点、追求热度。我们应当让流量为我所用,而不能被流量绑架。戏曲演员应当有真功夫,做真演员,用真正的艺术来打动观众、引导观众,这才是合理的观演关系,才是有品质、有品位的传播。
学术家园:这些年您一直在呼吁关心呵护青年演员,为什么会如此执着呢?
白燕升:戏曲的传承传播发展,是靠一代代演员支撑起来的。今天舞台上的这些角儿,都是从青年演员成长起来的;今天舞台上的青年演员,十年、二十年以后就是未来的角儿,是未来戏曲的顶梁柱。如果不关心呵护他们,戏曲的未来从何谈起?
现在有一些现实问题制约了年轻人的成长,我们不应该回避。许多剧团特别是基层剧团的青年演员生存状况堪忧,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评职称难、排戏难、出头难。剧团和演员、“角儿”与普通演员不应该是隶属和附庸的关系,也不应该是对立的关系,而应该是相互搭档、相互成就。这样才能凝聚成“一棵菜”,让集体和个人都得到健康发展。
要解决青年演员面临的问题,需要方方面面发自内心地重视、关心和共同努力。一方面,演员尤其是年轻演员作为戏曲传承传播发展“第一责任人”,要守土有责,用心用情演好每一出戏,展示出年轻人、戏曲人应有的精气神;另一方面,无论是行业领导、剧团领导、老师前辈,还是普通戏迷,全社会都应当给年轻人更多关心呵护,更多宽容,为他们保驾护航。要让从事戏曲的年轻人精神上有尊严,生活上有品质,这样才能留住优秀人才,才能鼓励和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戏曲事业。
在传承的基础上守正创新
学术家园:我们提到戏曲传承的同时,往往会与创新关联起来。您怎么看待戏曲创新呢?
白燕升:戏曲当然应该创新,但创新不是凭空创造,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守正创新。百年来的戏曲发展史正是一代代艺术家守正创新的历史。
以京剧大家李少春为例,他文宗余叔岩、武宗杨小楼,演老生看不出武生的痕迹,演武生看不出老生的痕迹,不仅能演传统戏,也能演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还能演猴戏,演什么像什么。他还集编、导、演、唱腔设计于一身,融京派、海派于一炉,因此被称为“李神仙”。他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先天条件的优越加上后天的勤奋钻研,使他十分系统、完整地继承了前人的艺术精粹。时代的变迁与潮流的驱使,使他投身于现代戏的创作与开拓之中,为京剧提供了一种方向和可能。
学术家园:您刚才提到了向其他流派、其他剧种学习,但一些演员似乎更倾向于凸显个性、乐于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作品,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白燕升:向其他剧种、流派学习与凸显自己的个性并不冲突,广泛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自己的个性,把握准自己的个性才能更懂得如何学习。中国戏曲有300多个剧种,它们既有戏曲普遍性、规律性的特征,比如虚拟性、程式性,许多经典剧目也是彼此共有的,这是相互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们又都有自己天然的个性,表演语言、唱腔板式、表演风格不尽相同,这是它们的独特魅力和独特价值所在。
前辈戏曲大家一方面非常尊师重道,讲究师承;另一方面他们又往往胸襟广阔,不拘泥于剧种、流派、师承的门户之见,博学多识,转益多师。比如京剧大家张君秋,他既向京剧旦行大家王瑶卿学习,同时又向“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学习,演唱上吸取了梅兰芳的“甜”、程砚秋的“婉”、尚小云的“坚”、荀慧生的“绵”,博采众长,最终自成一家,形成了刚健委婉、俏丽清新的“张派”艺术,成为继“四大名旦”之后京剧旦角的又一座高峰。
我们鼓励不同剧种、不同流派相互学习借鉴,目的是更好地借鉴他人,发展自己,而不是丢掉自己,变成他人。每个剧种、每个流派、每个演员对此都应该有自己的清醒认识。所以,包括京昆在内的各剧种演员,都应该放下身段,相互学习,真正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戏曲传播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学术家园:您提到要让更多外行人特别是年轻人爱上戏曲,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
白燕升:传承也好,传播也好,永远都是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要实现好的传播,除了要有好的内容、“内容为王”以外,传播的形式也十分重要。同样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组合,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比如我们打造的《伶人王中王》开中国戏曲名家竞技的先河,邀请了包括京剧名家孟广禄、史依弘,黄梅戏名家杨俊,川剧名家陈智林在内的各剧种名家,放下过往荣誉,以普通演员的身份重返竞技场。我们策划打造的《戏码头·中国好搭档巅峰挑战赛》,邀请了当今中国京剧黄金搭档于魁智、李胜素,河北梆子著名搭档王洪玲、王英会,广东粤剧著名搭档丁凡、蒋文端等12个剧种的戏曲搭档参加比赛,演出各剧种的经典“对儿戏”,展现了相得益彰的戏曲搭档魅力。
此外,传播的途径也很重要。随着近年网络直播的流行,我们与时俱进,率先尝试融媒体大直播的方式,借助主流直播平台的影响力,助推戏曲破圈。2022年7月31日,我带领团队和抖音平台合作打造了《戏腔戏调——戏说新语美妙夜》抖音戏曲直播大秀,采用“竞猜游戏+戏曲演出+实时直播互动”的方式,近三个小时的直播得到2245.5万人次观看。许多“90后”“00后”甚至“10后”因为这个活动首次接触戏曲,纷纷留言“被戏曲艺术折服”。
正是因为在内容、形式、途径等各方面不断守正创新,我们才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全国知名的戏曲文化品牌。当然,一个人、一个团队的能力是有限的。要做好戏曲传播,需要全行业所有剧种所有剧团所有演员共同参与,需要各个地区各个媒体广泛支持,更需要广大戏迷观众的参与。还是那句话,人人都可以是也应该是戏曲的代言人。我真诚希望,有更多人能够加入我们,同心同行,共同为戏曲、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与呼。
上一篇:医学发表-回顾性研究SCI论文发表技巧
下一篇:榜样的力量
最近更新游戏资讯
- 秋瓷炫老公什么星座(秋瓷炫血型星座)
-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符号和觉醒
- 惊人的秘密:颜色政治背后的渗透与分化
- 让BB接受家庭伦理教育洗礼
- 语言礼仪十篇
- 美军欲打造AI战机部队 面临严重伦理问题
-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豆瓣9.0分以上|50本好书推荐
- 达尔文的故事赏析八篇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 东野圭吾本格推理极致之作《回廊亭杀人事件》开票5折抢
- 辩论赛包含哪些技巧?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徽州醉春丨水墨画里的徽州-婺源篁岭-江岭- 新安江- 西递- 呈坎丨六天五夜
- 心理治疗总论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 苏德超教授的新论文:道德绑架为何难以避免
-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十篇
- 政务礼仪的作用(五篇)
- 韩素希出道最大尺度 泄朴海俊指导秘诀 咬牙拍完《夫妇》只有2感想
- 《封神三部曲》:为什么要重述这个神话?
- 输血和喝血真的能帮助女性和老人保持年轻吗?
- 集齐九部《星球大战》,教你如何把家庭伦理拍成太空歌剧
- 这十部顶级英美剧,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巅峰,每一部都值得通宵去看
- 邪王宠妻之金牌医妃
- 【博览】《科奖在线》:“破四唯、立新标”典型案例官宣,项目/人才/成果未来可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