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这句话?
出自电影《后会无期》预告片。相关问题:如何理解「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 社会
写到一半才突然发现有大佬已经用了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来回答了!
但不管!我都写了一半了!让我写完!!
曾经有位圈内大佬(也是答主就读中传时的大师哥)洋洋自得地在我面前说过这句话——“你们就是太幼稚了,小孩儿才讲对错,大人都讲利弊。”
对此,我嗤之以鼻。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我们后来也的确再没有了联系。
我虽然可以用一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怼回去,但还是打算按着他自以为真理的逻辑推理下去,打脸才打得痛快,也能救救更多被这句胡话忽悠住的人。
著名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在上世纪60年代曾进行过一系列【道德两难实验】,即设置一系列在道德上尖锐对立、令人难以抉择的情境,并让受试者描述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反映投射在受试者心中的道德观念。
例如最典型的【海因茨偷药】的案例:一位妇女身患绝症,生命危在旦夕,现在只有一种药物可以拯救她的生命,但该药成本高昂,售价更是高达成本的十倍,病妇的丈夫海因茨无论如何都无法负担,现如今,唯一的拯救自己爱人的方法只能是去违法撬开医生经营的药店偷取药物。请问海因茨该怎么办?
是不是很像《我不是药神》的剧情——人命与法律,应该如何抉择?(这类问题其实存在了几千年,也已经被讨论了几千年了,所以答主看药神时并没有太多的感触——这个题材对我而言实在有些陈旧)
根据受试者的反馈,科尔伯格总结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先剧透一下
“小孩儿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说这句话的观点对应着哪一个阶段呢?——第一个水平【前习俗水平】里的第二个小阶段【工具性的相对功利主义定向阶段】。
在科尔伯格的体系中,对应这个阶段的是哪个年龄段的人呢?——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4~8岁),用我们四川话来说就是“毛都没长齐的青沟子小屁娃儿”。即一个人早在4~8岁时就应该完成这个阶段的过渡,进入下一个更高的阶段了
所谓三水平、六阶段,如下图所示:
这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由低到高,但不一定是一步一层、循序渐进,也许会发生非线性的飞跃,也可能终其一生停留在某一个阶段——例如上文提到的大佬
1、第一水平的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讲对错
孩子年纪太小,缺乏主见,没有形成真正的是非观念,对世界缺乏了解,所谓“对错”其实都由来自外界(父母)的奖惩驱动的,因此他们的所谓对错本质上是利弊驱使之下的对错——只知道错了会受惩罚,因此为了免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对的。
2、第一水平的第二阶段:【工具性的相对功利主义定向阶段】——讲利弊
相较上一个阶段,孩子看到了朴素的对错后的利弊,开始能够自觉地趋利避害,为自己谋取更多利益,利己的动物性开始凸显。
之后的阶段,则是人开始塑造起高于动物性的认知,即【人性】中除了原始的【动物性】,其【社会性】开始发展,愈发克制利己的原始冲动。
3、第二水平的【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两个阶段,都是更讲对错,由于跟主题关系不大,就不再展开细讲。为了更大多数的秩序,一个人会自觉去成为“好孩子”、遵守法律——不做“不对”的事、不违法法律法规。
4、第三水平的第一阶段:【社会契约的定向水平】——讲利弊
这一阶段回归到从利弊考量,但不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是看到法律背后的利弊——只有服从法律、维护社会契约精神,才能满足更大多数人的利益、达到利益最大化,反过来,违背法律便会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虽然都是讲利弊,但这种人会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与义务感,与之前的【工具性的相对功利主义定向阶段】不可同日而语。
5、最后的【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是人的道德的最高级阶段,又回到讲对错。
这时,人的认知水准高度发展,是非对错有了独立的价值标准,形成自己自洽、成体系的人生哲学与世界观,并能够意识到现有制度体系中不合理的成分,开始超越现实的道德、法律,达到完全的自律——完完全全按自己认知的对错行事。这种对错,高高居于个体的利弊之上,充分考量到了集体的利益,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是非价值体系之下。
就像《药神》里的徐峥——我认为人的生命更值得尊重,因此为了拯救更多人的生命,我愿意违反法律,这对我而言是对的——所以他成了“药神”
这其实就跟我们禅宗所讲的看山的三层境界异曲同工——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第一层:太单纯、太幼稚,只能看到眼前利弊驱使下的对错
第二层:利弊占据主导,人为人的本质就是追逐个人利益
第三层:看透利弊,阅历渐丰,但仍能保持纯真,在利弊之上仍坚持心中的对错
这三层还能不断反复,不一定就是正正好好的三层:从朴素的对错到其背后的个人的利弊,继而又到遵守法律、融入集体而讲对错,进而意识到法律背后关系到集体的利弊,最后又到按照个人意志讲对错。
从第一层到第二层易,从第二层到第三层难。就像科尔伯格的理论里,一个人在幼儿时期就能看到利弊,却最终只有少数人能回过头分对错;也有些人啊,一辈子只停留在了第一个阶段,只能看到眼前肤浅的对错。
某些“成年人”啊,一辈子都没长进,一辈子都还停留在小屁孩儿的阶段,却洋洋自得,以为自己看透了生活真谛、看透了人性,自以为这叫成熟、自以为自己是成年人了,殊不知幼稚透顶。就像那些常给你灌输一些“生活哲理”的,要么是把自己人生过成一团乱麻的七大姑九大姨,要么就是街边光着膀子撸串吹瓶子的混混。无知而不自知,可笑不自量。
当然,由于中传的臭规矩,我必须表示对这位师哥的尊重,我就不说他处在青沟子娃儿的阶段了,拔高一下,让他光荣地毕业晋级到初中生吧。他这种初中二年级的病啊,还有的治,希望在他三十多岁的年纪可以早点去就医,应该还来得及
人性先天带有的就是动物性,一点没错——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只野兽。可人之所以为人、战胜了其他动物,在残酷的自然筛选中成为今天地球上的主人,正因为我们不断克制了心中的恶与动物性。我们结成了社会形态——我们的人性中还有社会性——追求平等、公正、道德、浪漫、美好、纯良、坦荡、诚实,希望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这只野兽一直都在我们心里,我们一直知道,我们也从没有忽视过他的存在。我们的教化,就是在不断驯服这只野兽——人就是这么不断形成更完善的人格、促进道德水准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也就是这么不断在进步前行的。
我们苦苦进化到今天,为什么总有人反过去摧毁那些让我们之所以为人的一切,拼命证明——你只不过是只畜生!为什么总有人不厌其烦地说“人性本恶”、“这是一个动物世界”、“人的天性就是自私的、利己的”,并以“畜生”的标准为自己蝇营狗苟当遮羞布。
无数进化过程中牺牲的祖先听了怕是都想从地里爬起来抡起腿骨砸死你。
想做动物何不直接去东非大草原待着?何必穿着衣服装人呢?
韩寒那句话完全就是一派胡言,可能是因为传说中的“中国逻辑”才广为流传吧——什么话一对偶就仿佛有了道理。
这句话的完整版应该是:“幼儿讲对错,小孩儿讲利弊,成年人讲对错”——这个长幼指的是心理年龄——很多人四十多岁了,说到底也不过是个青沟子小批娃儿而已。
所以,为了方便,还是最初这句轻松:“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实兜兜转转之前说了这一大段,也无非是在阐述这一句而已
明明孔夫子千年前说出了这句至理名句,为什么流传度却不如一句抖机灵的段子呢?大概是无论什么时代,终究是小人、畜生居多,相比起来,仅仅是有意愿要成为君子的都寥寥无几。想来也是,按苏格拉底的想法,有资格称得上人的都是少数,更别提君子了。
最近更新游戏资讯
- 秋瓷炫老公什么星座(秋瓷炫血型星座)
-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符号和觉醒
- 惊人的秘密:颜色政治背后的渗透与分化
- 让BB接受家庭伦理教育洗礼
- 语言礼仪十篇
- 美军欲打造AI战机部队 面临严重伦理问题
-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豆瓣9.0分以上|50本好书推荐
- 达尔文的故事赏析八篇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 东野圭吾本格推理极致之作《回廊亭杀人事件》开票5折抢
- 辩论赛包含哪些技巧?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徽州醉春丨水墨画里的徽州-婺源篁岭-江岭- 新安江- 西递- 呈坎丨六天五夜
- 心理治疗总论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 苏德超教授的新论文:道德绑架为何难以避免
-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十篇
- 政务礼仪的作用(五篇)
- 韩素希出道最大尺度 泄朴海俊指导秘诀 咬牙拍完《夫妇》只有2感想
- 《封神三部曲》:为什么要重述这个神话?
- 输血和喝血真的能帮助女性和老人保持年轻吗?
- 集齐九部《星球大战》,教你如何把家庭伦理拍成太空歌剧
- 这十部顶级英美剧,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巅峰,每一部都值得通宵去看
- 邪王宠妻之金牌医妃
- 【博览】《科奖在线》:“破四唯、立新标”典型案例官宣,项目/人才/成果未来可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