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纯:我只是在「演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7-30
手机版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有情绪往往代表着不成熟、不体面、不合格。而 「戒掉情绪」则是一项备受追捧的「优秀」能力。

  马思纯曾在综艺《看我的生活》里,自曝靠吃药控制情绪。

  

  很难想象,这个总是挂着招牌式甜美笑容的女孩,竟然会有这么严重的情绪问题。

  网友们纷纷感慨:不愧是金马影后,就连在「演好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这件事上都如此优秀!

  正所谓「人生在世,全靠演技」。为了努力扮演一个得体的成年人,无论内心的波涛多么汹涌,我们总是在表面努力扮演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1、丧失情绪自由的「打工人」

  疫情、洪灾、内卷…在注定被载入史册的2020年里,我们的生活在猝不及中,急转直下。

  于是,继「搬砖」和「社畜」之后,「打工人」成了劳动者们的最新代称。

  

  正如《打工宣言》里所说:「生活里80%的痛苦来源于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会有100%的痛苦来源于没钱,所以在打工和没钱之间,我选择打工。」

  在各种打工语录的调侃背后,其实是很多人无奈的自嘲——只要我自己先躺平,就永远不会被生活打倒。

  

  前不久,一名95后程序员痛哭的新闻上了热搜:

  深夜,他独自点了一份炒饭和啤酒,在和家人通电话时,突然情绪崩溃。

  为了不让家人察觉到自己的异样,他在电话的这头,努力压抑着内心翻涌的情绪。

  

  原来最近半个月,他每天加班到凌晨2点,而他5点就要起来上班。巨大的压力让他喘不过气,却还要在人前苦苦硬撑。

  这个新闻很扎心,引起了很多人的强烈共鸣:

  「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自己」。

  

  2、当我们习惯了「假笑」

  成人社会中,肆意宣泄情绪总是不受待见的。

  就连在朋友圈随手发个「牢骚」,都会被领导私下「提点」:要多展现正能量的内容。

  于是,「职业假笑」成为了职场人的必备技能。

  

  为了「不动声色」地消化我们内心的情绪,我们会选择在深夜的大街上独自「沉沦」、甚至是用酒精等刺激物品麻痹自己。

  我们以为被成功「戒」掉的情绪,总是在出其不意间将我们吞噬。

  著名中医心理学家肖然老师说过,情绪的本质就是身体中的能量。如果人体内部能量的流动受阻,能量会被卡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从而致病。而如果能量卡在身体内的时间较长,则会导致能量被冻结在那里,形成深度的心理创伤或是严重的身心问题。

  那些所谓被掩盖的情绪,其实并没有被真正「消化」。有朝一日,它们总是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在电影《头脑特工队》中,每个情绪都被拟人化成了一个动画人物。借由这部电影,我们也看到了每一种情绪的意义:

  

  「快乐」令人愉悦,「愤怒」保护边界,「厌恶」保持谨慎,「恐惧」远离伤害,「忧伤」带来成长。

  情绪的存在即合理,哪怕是那些被我们当成洪水猛兽的负面情绪。

  看见和接纳情绪的存在,我们就可以与情绪共存。

上一篇: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范本
下一篇:有一个特别酷的妈妈是种怎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