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鱼塘|我是个成年人,我就想玩会游戏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7-30
手机版

  「深夜鱼塘」是篝火营地的一个自留地型栏目,我们的编辑会在这里聊聊不那么严肃的话题。专栏名字来源于「深夜食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那就在这里讲出来吧。

  8 月 30 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毫无预兆的发了个通知,叫《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内最重要的一条,是「所有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的每日 20 时至 21 时向未成年人提供 1 小时的网络游戏服务」。

  这则一口气都读不完的通知,给绝大多数游戏从业者都来了当头一棒;玩家方面的态度比较五花八门 —— 有人幸灾乐祸觉得反正管不到自己,也有人瑟瑟发抖担心铁拳早晚会砸上来,还有人觉得这是「利好单机游戏」。

  发过通知之后的第二天,CCTV13 的新闻又补了一刀,声称「研究表明,长期沉迷网游竟会改变孩子大脑结构」。如果各位对国内游戏产业有过关注,也一定还记得 8 月初《经济参考报》闪现了一篇《「精神鸦片」已长成数千亿产业》,当时给整个游戏圈都吓了个好歹。

  

  我们先不讨论为什么这个通知里只设定了「法定节假日」而排除了寒暑假,也不研究这个时间为什么是 8 点到 9 点。肉眼可见的是,有关游戏管控的各种风声在这一两月以来的动作频率之高,前所未有。

  首先关于「这些信号都是利好单机游戏的」之类的天真想法,我想泼点冷水。

  玩家角度对国内政策解读兴趣不大也了解不多,这再正常不过。这里有一个知识:国家文件中出现的一切「网络游戏」字样,其实和我们大众理解的「网络游戏」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它不单单指代需要联机的客户端网游、手游,而是一切需要联网的游戏都算在此列之内,包括从网上下载的单机游戏、需要网络更新的主机游戏,和那些提供联网功能的服务型游戏等等,也就是说如果想管,Steam 上那些也叫「网络游戏」。

  就在我写这篇稿子的时候,中央纪委发布了一篇名叫《国家出重拳防止沉迷网游,守护少年的你》的文章,其中写到「从 1969 年诞生的第一款网络游戏《太空大战》,到当前的一些热门手游《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网络游戏已经从电脑延伸到了手机端。」—— 你看连《太空大战(Spacewar!)》都是网游了,那时候甚至还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

  

  ▲1969 年的《太空大战》也是网络游戏

  而且官方对「网络游戏」的定义其实依旧留有解释余地,至于留下这些余地是因为官方确实定义不清,还是想留有更多解释权,这个我们不做过多揣摩。

  总之结论就是,做这事儿的初衷,和「利好单机游戏」没有半点关系。

  孩子们玩不上手游网游,那会不会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就只玩精品单机游戏呢?毕竟 Steam 目前还处于灰色地带,但凡有一台能联网的电脑和一点点的动手能力,接触他们应该不太难。

  那接下来,社会和家长会不会把矛头转移向单机游戏,政策会不会对 Steam 动手?我也不太想预测。目前我们有个完美世界弄出来的「蒸汽中国」来当护城堤。至于能挡多久,没人知道。

  其实未成年人的消费在各大游戏公司的占比都微乎其微。根据现有的公开数据,腾讯游戏 16 岁以下未成年人消费占比总收入是 2.6%,bilibili 来自未成年玩家的收入则是 1% 左右,完美、游族、中手游等厂商也都表示过「占比极低」。不久之前,乙女游戏《光与夜之恋》直接发布公告表示停止向 18 周岁以下的用户提供服务,也足以侧面说明这批用户真的没有什么收入角度的「贡献」—— 当然和游戏题材也有关系。

  

  ▲国内部分游戏公司未成年人收入占比(制图:游戏新知)

  那么,管控未成年人,和我们成年玩家有什么关系?

  的确,短期内不会影响到我们成年人玩游戏;但长远看来,这一系列组合拳,对整个产业都有着不小的影响。

  关注电竞的读者现在应该或多或少的看到了一些俱乐部通知,大家陆续表示会重新筛选选手,严格落实和配合政策。18 岁以下每周只能玩 3 小时,对职业选手哪怕是预备役来说,也无异于直接判了死刑。不久前《你微笑时很美》剧集中 22 岁参加职业联赛的女主已经被玩家们喷得狗血淋头,因为这个年纪在电竞圈已经是绝对的大龄了。18 岁能玩游戏的时候立刻集训,花多久能达到国际水准,能力和经验上去之后反应力是否还处于黄金时期?接下来国内的电竞赛事会如何发展,LPL 等联赛的冠军领奖台还会出现多少中国选手的身影?我们不敢估计。

  结合国内此前各地都在推出鼓励政策大力发展电竞产业,人民日报此前还专门推出了个叫「人民电竞」的平台。几件事儿放在一块看,着实让人有些摸不清套路。

  

  ▲人民网旗下的游戏媒体:人民电竞

  另一方面,我们这些游戏从业者大多都是因为小时候玩过好游戏、知道游戏绝对不是洪水猛兽,然后才会选择这个行业,进而决定继续在这个领域发展下去。那如果我们的后代自打出生以来就被明令禁止接触电子游戏,这个产业未来还会不会有人接班,我们还能不能做出下一个《暗影火炬城》或者《黑神话:悟空》呢?

  最后单纯说对成年人的直接影响。9 月 2 日晚,京东在卖家平台发了个有关禁售游戏的通知,列表内除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给丫爱》《命令与征服 将军》《使命召唤》之外,还出现了《集合啦!动物森友会》《超级马力欧制造 2》《FIFA21》这些和血腥暴力色情八竿子打不着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名字。

  我们先不细究这个表单到底是怎么「总结」出来的,也不关注为什么只有《FIFA19》《FIFA21》却没把《FIFA20》也塞进去,没用,因为这单子很可能就是随手列出来的,毕竟人家都说了,「包括但不限于」,给自己留了充足的余地。这列表的上半部分我非常熟悉,多年前我还从事社区运营工作时,里面不少游戏就早已列在了黑名单里,整个论坛不许出现这些名字 —— 想必某东的相关负责人就是把当年的单子拿出来,又补了一些新游戏。

  诚然,我们一来很少在京东买游戏,二来这些游戏本身就没版号,买到的盘也从来都是水货渠道。那这份名单接下来会不会进一步「补完」,又会不会扩展到其他平台呢?在某宝上买一张《生化危机 8》需要对几次暗号,想必玩家们应该都很清楚,类似的非明文禁令越来越多的话,也很难说对我们这些臭打游戏的没有影响。

  距离新闻出版署发布「通知」已经过去一周了。这则突如其来的文件接下来会带来怎样的波动,目前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而「通知」之后还会不会有下一步的动作 —— 顺其自然吧。

  编辑部摸鱼技术讨论区

  (以下内容均摘自编辑部群内真实对话)

  

  烧鸭

  作为一个从未成年网游限时 1.0、2.0 走过来的人,我只能是一声叹息

  

  熊猫命

  早该管管了。

  

  八重樱

  我曾经以为这个世界在变好。

  向下滑动查看

上一篇:有一个特别酷的妈妈是种怎样的体验?
下一篇:一些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