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笔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梳理
主要内容为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简称为三观。主要分布题型为4道单选,1道材料分析,共计分值22分,因此三观的内容均需理解并识记。
1.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正面:教育公正、兼顾所有人、不分点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不分重点校和非重点校、教育资源均衡
反面:关注部分、按照成绩排座位,让差生退学,分重点班/重点校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正面:五育并举、综合发展
反面:重视成绩、同步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正面:闪光点、特长、爱好、兴趣、分层施教、多样化的兴趣活动
反面:打压个性、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正面:激发求知欲、保护好奇心、鼓励新的观点
反面:填鸭、灌输、扼杀想象力
素质教育的本质-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创新精神
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本质区别-创新精神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主要内容为三爱两人一终身。主要分布题型为4道单选,1道材料分析,共计分值22分,因此师德的内容均需理解并识记。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守法——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正面:遵守法律法规、不侵犯学生权利
反面:侵犯学生权利,公开场合出现反党言论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爱岗——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敬业——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正面:几十年扎根教育、认真、奉献
反面:不认真、一本教案走遍天下、不批改作业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爱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怎么爱——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爱什么——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底线——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正面:平等公正、尊重学生、关爱、不侵犯学生权利
反面:体罚、侮辱学生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
总规律——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怎么教书——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怎么育人——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么评价——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正面:素质教育、启发、因材施教、品德、全面发展
反面:注重分数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对自己——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对同事——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
对家长——尊重家长。
对金钱——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
正面:以身作则、尊重同事、家长、不收钱
反面:不团结同事、不尊重家长、收受金钱、有偿家教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知识——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能力——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正面:看书、参加培训
反面:故步自封、不求进步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2.《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
3.《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依法治教的新阶段。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1986年4月12日 通过,1986年7月1日实施;2006年6月29日修订,2006年9月1日实施。
2.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4.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5.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6.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立法目的: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
2.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5号颁布,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3.教师法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4.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5.教师职责: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国民素质的使命。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制定:1991年9月4日七届人大21次会议通过,1992年1月1日执行。
2.修订:十届人大25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并于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
(五)、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教师的权利
根据性质的不同,教师的权利可以分为一般权利和职业权利两类。
1.教师的一般权利
一般权利是教师作为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教师作为普通公民的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宗教信仰自由权、公民人身自由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监督权等。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最易受侵犯的权利主要有生命健康权、名誉权、受聘权。
(1)生命健康权。
在我国,虽然“侮辱、殴打教师”早已被法律所明文禁止,但近年来,我国教师受学生及家长等辱骂、暴力攻击的问题仍较严重。
(2)名誉权。
《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名誉是社会对某公民的品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社会评价。公民的名誉权是指公民对其名誉享有的不受他人非法侵害的权利。在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中,对教师名誉权和人格尊严的侵犯主要来自学生及家长、学校领导、校外人员等。
(3)受聘权。
又称工作权,是指依法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自由选择和获得教育教学工作的机会。其内容包括职业获得权、自由择业权和平等就业权。教师受聘权的法律依据是教师聘用合同。教师聘用合同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学校和教师之间确立、变更、解除和终止聘用关系的协议。
2.教师的职业权利
教师的职业权利即职业权利、公权利,是指教师接受学校聘用后,依法所享有的在事业方面的专业权利。职业权利与职责相联系,一般不能放弃,否则构成失职。
(1)教育教学权
教师的教育教学权是教师职业权利的核心,具体内容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这部分权利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二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2)学术自由权
即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的权利。教师从事这些活动会对其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但是,教师在行使这项权利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不影响正常的学校工作,并严守学术道德。
(3)管教自由权
教师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生成绩的权利。教师有权对学生进行各种指导,有权对其进行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按照教育法规的规定,教师对学生的评定结果不能搞排名和公示,以保护学生的隐私权。
(4)获得报酬权
即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和单位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的权利。。
(5)民主管理权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分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教师们行使这项权利促进学校工作的民主化,也有利于教师本身权利的维护。
(6)培训进修权
教师有参加进修和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2)教师的义务
1.遵纪守法。教师应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教育教学的义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发展;
5.维护学生权益的义务。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六)、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1)学生的权利
学生作为教育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之一,依法享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各项权利。具体包括:
1.平等的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人的基本权利,其重要性来自教育对人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包括:一是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二是终身受教育的权利;三是特殊群体的受教育的权利。
2.享有教育资源权
受教育者有参加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
3.获得物质帮助权
受教育者有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4.获得公正评价权
受教育者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权,完成规定的学业或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5.申诉与诉讼权
受教育者有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2)学生的义务
学生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统一,在依法享有各项教育权利和公民权利的同时,也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义务。在教育法律关系中,学生所应履行的义务有: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一、中国古代历史
(一)石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
人类:元谋人、蓝田人、山顶洞人
2.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
(1)母系氏族: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2)父系氏族公社:龙山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
(二)上古神人
1.盘古氏——开天辟地
2.有巢氏——建造房屋
3.燧人氏——人工取火
4.女娲氏——补天造人
5.伏羲氏——八卦
6.神农氏——发明农耕;尝百草;炎帝;农业、医药之祖
7.轩辕氏——黄帝
(三)中国古代著名以少胜多战役
1.牧野之战:武王伐纣——中国最早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2.巨鹿之战:项羽伐秦
3.官渡之战(三国时期):曹操、袁绍
4.赤壁之战(三国时期):曹操、孙权、刘备
5.淝水之战(东晋):苻坚、谢玄
(四)中国古代重要变法
1.李悝变法:魏国——最早变法
2.《法经》:魏国李悝——第一部比较系统地成文法典
3.商鞅变法:秦国——最彻底变法,持续时间最长。
内容: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军功,按功授爵;建立县制;奖励耕织,禁止弃农经商
4.吴起变法:楚国
5.王安石变法(北宋):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疫法、方田均税法
6.一条鞭法(明朝):张居正
7.戊戌变法(清末):戊戌六君子
(五)诸子百家
1.儒家
孔子:《春秋》、有教无类、德治、仁
孟子:性善论、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性恶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道家
老子:无为、上善若水、道法自然
庄子: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庄周梦蝶、庖丁解牛
3.法家
韩非子:法术势结合
4.墨家
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5.兵家
孙子:《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兵书
孙膑:田忌赛马、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6.杂家
吕不韦:《吕氏春秋》——一字千金
二、中国现代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1950年至1953年春: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
1950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
1953年:抗美援朝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1971年10月: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文化常识
(1)书法艺术
1.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集序》
2.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3.汉字演变顺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
(2)建筑艺术
1.四大名楼:江西滕王阁-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苏阅江楼
2.世界五大宫殿:中国(故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法国(凡尔赛宫);
英国(白金汉宫)
3.中国四大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3)人文地理
1.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2.四大佛教名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3.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
(4)生活百科
1.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山水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3.四大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
4.特殊称谓:豆蔻年华(13岁的女子)/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花甲/70古稀
(5)电影艺术
1.国际著名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
2.中国三大电影奖: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
3.华语三大电影奖:金鸡奖/金像奖/金马奖
4.中国第一部电影:1905年一京剧《定军山》
这部分主要考察的是阅读理解、逻辑思维、信息处理和写作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写作方面,分值占比大。
阅读理解能力
1.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浏览文段、把握主旨是解题的前提。
(2)借助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3)结合文体特点、修辞方法来理解词语。
(4)代词理解的“就近原则”。
2.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人手。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人手。
(4)从分析上下文的语境人手。
3.筛选并整合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1)筛选信息的途径
第一,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筛选信息;第二,从重要的句子中筛选信息;第三,从运用的材料中筛选信息。
(2)整合信息的方法
在答题中,首先,要把文中相关的材料、语句提取出来,然后加以分析、归纳,即进行整合。其次,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作答,表达的内容应围绕题目中提示的“陈述的内容”。最后,在整合信息时,要注意加工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结构。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人手:
第一,从形式方面分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抓住文体特征;分析段内表达方式。
第二,从内容方面分析:根据句意归类;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住关键词语。
(2)抓住关键句子。
(3)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有的是直接表述出来的,有的则是分散在多处,需要经过辨别、筛选后才能掌握。具体的方法有:
(1)从关键词人手。
(2)从概括性强的句子人手。
(3)从文中运用的材料人手。
(4)从作者的评述人手。
逻辑思维能力
1.概念
概念就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性质。其中内涵是概念所具有的特征,外延是概念所指的对象。内涵与外延具有反变关系。根据外延,概念之间具有全同、属种、种属、交叉、全异5种关系。
全同关系:全同关系是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的关系。
属种关系:属种关系是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相重合的关系。
种属关系:种属关系是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和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重合的关系。
交叉关系:交叉关系是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和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重合的关系。
全异关系:全异关系是两个概念在外延上没有任何部分相重合的关系。
2.直言命题
命题也叫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判定的一种思维形式。
(1)直言命题的类型
根据所含联项和量项的不同,可以把直言命题分为六种类型:
①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都是P,记为SAP,缩写为A。
②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都不是P,记为SEP,缩写为E。
③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是P,记为SIP,缩写为I。
④特称否定命题:有的S不是P,记为SOP,缩写为0。
⑤单称肯定命题:a(或某个S)是P。
⑥单称否定命题:a(或某个S)不是P。
(2)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
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是指有相同素材(即有相同主项和谓项)的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关系。如果没有相同的主谓项,则无法比较它们的真假。可以把A、E、I、O之间的真假关系概括为四类,即反对关系、差等关系、矛盾关系和下反对关系。
(3)三段论
所谓三段论,就是由一个共同词项把两个作为前提的直言命题联结起来,得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作为结论的推理。三段论由三个直言命题构成,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
要想使一个三段论有效,就必须遵守一般规则。三段论的一般规则有如下几条:
①在一个三段论中,有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②两个前提不能都是特称命题,且只要前提有一个为特称,则结论为特称。
③两个前提不能都是否定命题,且只要前提有一个为否定,则结论为否定。
3.模态判断
在逻辑中,“必然”“可能”“不可能”“一定”等叫作“模态词”,包含模态词的命题叫作“模态命题”。
四种模态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为:
(1)矛盾关系:必然P与可能非P;必然非P与可能P。
(2)反对关系:必然P和必然非P。
(3)下反对关系:可能P和可能非P。
(4)从属关系:必然P和可能P;必然非P和可能非P。
4.复合判断
复合命题是指由简单命题用联结词联结而成的命题。根据其逻辑含义,可以将这些逻辑联结词分为四大类,这四大类构成了四种不同逻辑含义的复合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其中,假言判断在逻辑判断试题中涉及最多。
5.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指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根据前提所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把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1)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
(2)不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个体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不完全归纳推理可以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6.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类比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既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因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
第一,前提中确认的相同属性越多,那么结论的可靠程度也就越大;
第二,前提中确认的相同属性越是本质的,相同属性与要推出的属性之间越是相关的,那么结论的可靠程度也就越大。
7.逻辑基本规律
(1)矛盾律
矛盾律是指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在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中必须否定其中一个,不能两个都肯定。否则,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2)排中律
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这就是排中律。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都否定,必须肯定其中一个,否则会犯“两不可”的错误。
(3)同一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维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这就是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信息处理能力
1.工具书
所谓工具书,是指根据一定的查阅需要,系统汇集有关的知识资料或文献信息,按便于检索的方法编排的图书文献。
(1)工具书的种类:字典和辞典、书目、索引、年鉴、手册、年表、图录、政书、类书、百科全书。
(2)工具书的结构:序跋、凡例、正文和附录。
(3)工具书的主要排检法
2.文献检索
(1)文献检索的步骤
①分析研究课题;②选择检索工具;③确定检索途径;④选择检索方法;⑤查找文献线索;⑥索取原始文献。
(2)文献检索的方法
①直接法。直接法是直接利用检索系统(工具)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又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
②追溯法。追溯法是指不利用一般的检索系统,而是利用文献后面所列的参考文献,逐一追查原文(被引用文献),然后再从这些原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大文献信息范围,一环扣一环地追查下去的方法。
③循环法。循环法又称分段法或综合法。它是分期分段地交替使用直接法和追溯法,以期取长补短,相互配合,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
3.网络信息检索
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包括:
(1)直接访问网页,通过IP地址或UR1地址直接打开网站或网页。
(2)使用搜索引擎,利用分类目录或关键词,在特定搜索引擎中查找所需信息,这是目前所使用的最普遍的方式。
(3)通过新闻组搜索,时时跟踪新闻组动态,是了解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最便捷的途径。
(4)通过大型专业数据库搜索。
(5)通过电子邮箱定制搜索。
4.信息处理
(1)信息的筛选。
(2)信息的加工、整理。
(3)信息的传递。
(4)信息的存储。信息存储方式可以采用纸、胶卷和计算机作为载体。
写作能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
1.文章的构成要素
(1)材料
所谓材料,简单地说,凡是用以提炼、表现主题的事实与观念,都可称为材料。
(2)主题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全部材料和表现形式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
(3)结构
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是文章的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间的内在联系及展开序列,是作者组织安排文章内容的具体方式。
(4)语言
语言是制作文章的工具,它是表达思想、构成文章的物质手段;语言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二者之间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5)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主要包括叙述、描写、议论、说明和抒情五类。
2.记叙文写作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
(2)记叙文的叙述顺序
一是按时问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
(3)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4)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①写人技巧。确定文章的中心;选择典型的事件;抓住人物的特征;讲究写人的角度。
②叙事技巧。叙事类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突出事件发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在叙事时可采用虚实法、抑扬法、离合法、悬念法。
③写景技巧。写景记叙文是指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的记叙文。景物描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确立写景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征;注意思想感情的表达。
④状物技巧。状物的记叙文,是通过描述某物,来表明作者的某种思想、某种感情。这类文章的特点在于把比较抽象的思想感情寄托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当中,文中既有对所寄托事物的具体描述,又有对所寓之理和所抒之情的充分阐发。
3.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
(1)议论文的种类
①立论文。立论文的特点是:针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同时用充足的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所提出的论点。立论文的写作要求有: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要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②驳论文。驳论文的特点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自己的观点。驳论文中的“驳”主要包括: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2)议论文的三要素
①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
②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根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两类。
③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说,论证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全部逻辑推理过程,这个过程表示论据和论点之间是用何种逻辑的方法联系起来或统一起来的。
(3)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①拟好题。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
②开好头。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亮”。短,即要简洁,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亮,即要有精彩的开头,能够吸引读者,给读者留下好的印象。
③重视首句和末句。议论文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进行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
④论据鲜活。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⑤结好尾。好的议论文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综合素质作文怎么拿高分?这些提分点要知道
以上就是本文的内容介绍了,有用点赞。
最近更新游戏资讯
- 秋瓷炫老公什么星座(秋瓷炫血型星座)
-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符号和觉醒
- 惊人的秘密:颜色政治背后的渗透与分化
- 让BB接受家庭伦理教育洗礼
- 语言礼仪十篇
- 美军欲打造AI战机部队 面临严重伦理问题
-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豆瓣9.0分以上|50本好书推荐
- 达尔文的故事赏析八篇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 东野圭吾本格推理极致之作《回廊亭杀人事件》开票5折抢
- 辩论赛包含哪些技巧?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徽州醉春丨水墨画里的徽州-婺源篁岭-江岭- 新安江- 西递- 呈坎丨六天五夜
- 心理治疗总论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 苏德超教授的新论文:道德绑架为何难以避免
-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十篇
- 政务礼仪的作用(五篇)
- 韩素希出道最大尺度 泄朴海俊指导秘诀 咬牙拍完《夫妇》只有2感想
- 《封神三部曲》:为什么要重述这个神话?
- 输血和喝血真的能帮助女性和老人保持年轻吗?
- 集齐九部《星球大战》,教你如何把家庭伦理拍成太空歌剧
- 这十部顶级英美剧,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巅峰,每一部都值得通宵去看
- 邪王宠妻之金牌医妃
- 【博览】《科奖在线》:“破四唯、立新标”典型案例官宣,项目/人才/成果未来可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