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经典语录缘分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7-31
手机版

  曾仕强告诉你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月亮很亮现代诗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人际关系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宇宙万物之中,人类的关系最为复杂,而且各地的风土人情不同,人际关系的表现也不一样。

  一般而言,西方的人际关系以个人为主。西方人认为,社会由个人构成,个人自由独立,但是必须加以适当的规范,也就是实施法治,才能够维持整体的秩序。人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由、平等、独立,是西方的人际基础。

  中国的人际关系以伦理为主。中国人认为社会固然由个人所构成,但是个人却很难离开社会而生存,个人的自由实际上相当有限。人与人的互动,也不能完全由法律来控制。人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衡情论理,以伦理来弥补法律的不足,才是我们的人际基础。

  中国人十分重视做人、做事的道理,人际关系如何基本能反映出做人做得如何。只会做事而不会做人,人际关系搞不好,得罪了许多人,又怎么能够好好做事呢?通过好好做人,来好好做事,这样往往比较有效。

  人际关系既是做人的道理,也可以说是做人的技巧。做人讲求技巧,免不了有一些权谋、圆滑、奸诈的味道,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这时候注入伦理道德,可以使权谋变成权宜应变、因理制宜,圆滑变成圆通,而奸诈也变成一种机警。

  若是只学做人的技巧,而忽视做人的原则,不但没有成效,而且会被人嘲笑。做人不可以玩弄权谋,许多人误把圆通、应变理解为讲求谋略,其实应该是策略才对。做人做事可以有策略,不可讲谋略。换句话说,一切要求应当正当合理,不应该有不正当的念头。

  俗话说,言为心声。中国人的心是难以捉摸的,所以中国人的话常常模棱两可。我们主张“逢人只说三分话”,同时又主张“知无不言,言无不

  尽”。“逢人只说三分话”是对交情不深、关系一般的人而言的,因为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当然应该小心试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对交情深厚、关系密切的人而言的。既然大家亲如一家,也就不需要互相隐瞒。

  其实,中国人说“逢人只说三分话”的时候,已经含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意思。况且中国人所说的“三分”,既可以是“三分流水七分尘”的“三分”,也可以是“天下只有三分月色”的“三分”,就看到时如何拿捏了。当彼此尚不熟悉时,当然“未可全抛一片心”,等到互相信赖了,完全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同样,中国人说“言无不尽”的时候,也不要忘记“逢人只说三分话”,因为彼此虽然关系密切,但是有的话可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或者引起他的嫉妒,所以必须有适当的保留,说三分留七分,那七分就心照不宣了。

  如果有人和你职位相当,却指出你的错误,而且到处宣扬,那你就可以积极地找他的过失。这不是面子问题,也不是心胸狭窄的表现。如果他发现你有差错,当面规劝的话,虽然你一时可能无法接受,但是他既然说的是事实,出发点又是为你好,你终究会心生感激,又怎么会记恨他呢?但他如果没有和你说,反而到处宣扬,那就分明是让你难堪。中国人一向是交互主义,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相反,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所以,你也只有全力找他的差错,照样宣扬一番,让他尝尝同样的滋味。

  如果有人职位比你低,却敢在背后指摘你的过失,你通常可以不用有任何顾虑地去整治他一番;而且“当年别人教诲我,如今我也应该教诲别人”的想法,很容易变成理直气壮的借口。整他,是让他明白做人的道理:有话最好当面说,不要背后胡扯。

  所以,对象不同,你采取的措施也应该不同。先问清楚是谁说的,再做定夺,这就是一种“经”,如何应变,则是个别的“权”。

  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人,就会建立什么样的人际关系。现代的价值观是,尊重个人的价值取向,把每一个人依自己的特长、志趣而从事的活动,都视为正当。做正当的事,就是正人君子。

  人生不过是四个字而已——心想事成。我们不要把“心想事成”当作祝语,它本来就是事实。但心想事成不意味着你一直说想成功就能成功,老天听不懂人的话,整个宇宙都是信息场,老天只接受你的信息,但听不懂你的话。

  什么时候你能掌握宇宙信息场的变化,你就可以心想事成。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心灵管理,即学会怎样去控制对方的心灵。我相信有一种力量,是到目前为止科学所不能解释的,叫作念力。宇宙非常大,我们已知的部分很小,如果已知的部分是科学的话,未知的部分就是神,如此而已。

  每个人要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把自己的价值观发散出去造成一种磁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频率相同的人就是志同道合的人,这个就是所谓的缘分。缘是机会,分就是关系,有缘无分就是说两个人有机会,但始终无法建立关系。

  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否则物极必反,过分亲密就容易吵架。“君子之交淡如水”是有道理的,因为两个人就算是唇亡齿寒的关系,牙齿迟早也会咬到嘴唇的。

  处理好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要想和别人搞好关系,首先要同自己搞好关系,要能够接受自己。只有接受自己的人,才能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因而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你跟自己相处不好,就不会有人跟你处得好;你跟自己处得好,别人才会跟你处得好。所以人要首先了解自己,跟自己相处好,而不是只看到别人。每当面对着镜子的时候,问问自己对镜中人究竟是爱是恨?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大概很少有人会喜欢你。可事实上就是有大部分人不喜欢自己,总觉得自己这儿长得不好看,那儿也长得不好看。要改变别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改变你自己,而改变自己不是说去整容,而是接受你自己。当你哪一天接受了自己,就跟自己相处好了,那时你会发现,所有的人慢慢地都跟你处得很好,都开始接受你了。

  如果发现自己的人际关系并不好,不妨反省一下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如何。先调整自我关系,然后改善人际关系,才是有效的途径。人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性,这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最主要的差异。

  接受自己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过分地爱自己,有时会成为可怕的自恋狂。自恋狂最大的特征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这种人不但不能欣赏别人的优点,而且从来不怀疑自己很可能具有某些缺点,以致自认为十分可爱。我们最好冷静下来,客观地反省自己究竟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缺点。发现自己有缺点,只要实实在在努力去改正就可以了,不必过分憎恶甚至嫌恶自己,以致自我否定,反而容易成为坏人。

  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就能够把它变成优点。接受自己有某些缺点的事实,尽量不要让它发展,进而将它转变为自己的优点,才是最好的办法。

  不要太过于在乎别人的批评,听到有人说自己的坏话,要看看说的人是谁。希望每一个人都说自己好的人,往往因过分害怕得罪人而成了乡愿(指外貌忠厚老实,讨人喜欢,实际上却不能明辨是非的人),并不是大家所喜欢的人。

  因此,听到不同的声音,要先明辨是非,因为不同的人立场常常不一致。凭良心,不讨好,也不刻意为了凸显自己的好而得罪小人,这才是上策。

  以实实在在为做人的准则

  中国人从小就被教育“做人要实实在在,做事要规规矩矩”,这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原则。中国人虽然处世追求圆通,但始终以务实为修身之本。中华文化一直强调“君子务实”,务实的具体表现为,做人重诚信,不伤害其他人,并且以诚恳的态度对待别人。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能认识自己的过错,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正是务实、务本的实践,也是对待自己的最佳途径。

  从古至今,获得成功的人不外乎两个途径:一是正道,一是偏锋。以务实的方式来建立人际关系,属于正道;用欺诈的方式来建立人际关系,即为偏锋。循正道成功,才是实至名归,值得敬重。因偏锋而成功,不过是欺世盗名,并无多大价值,徒然惹人背后耻笑。中国人厌恶权术而欣赏艺术,便是由于艺术才是务实、务本的方式与技巧。

  人际关系的建立还有赖于长期地培养自己的声望。同样一句话,声望不够的人说出来,便是人微言轻,很少有人加以理会;换一位有声望的人说出来,马上显得有分量。

  养望相当困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成的。培养自己的沟通力,是比较可行的途径。人际关系有许多地方离不开沟通,良好的沟通力,正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主要方法。沟通能力强,就是说话说得让对方听得进去,让对方乐于接受,能够引起对方的共鸣,进而引发共同的行为。

  沟通力良好,才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彼此协调。这时候更需要重视人伦的道理,使大家觉得这种尊重他人的态度值得敬重,也能够使其本人得到相当的信任,久而久之,声望就建立起来了。这是急不得的,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在中国社会,遇到争执的时候,经常会请几位德高望重之人出面调停。难道德高望重之人就一定公平吗?未必,但是大家对他们有信心,知道他们一定会公正,所以将其视为沟通的桥梁。不管他们的评判有没有道理,对立双方都比较方便下台阶。

  指出朋友的缺点或错误时,要先赞美他,然后批评他,最后再赞美他,这样他才乐于接受。也可以借用别人的话来批评对方,譬如,“有人说你相当不近人情,但是我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或者“我看你整天忙于工作,偏偏有人还在批评你偷懒……”,这样就可以弱化批评的语气。

  其实每个人都会谨慎区分自己的知己、朋友、熟人,我们如此对待别人,别人也如此对待我们,这都无可厚非。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还要掂量一下自己在别人心里是何分量。如果你和别人是知己,完全可以无话不谈,他有什么过错,你都可以委婉指出;如果你和别人只是熟人而已,则交浅不可言深,以免犯了别人的忌讳,埋下祸根。

  要想交到知心的朋友,离不开感情的投入,即从对方的立场去考虑其想法,以了解其感受、要求和苦恼。这种感情投入是自发的,不计较产出,你自然会因此得到许多朋友。如果你是为了获得回报才投入的,总是想着“我对你好,你一定得对我好”,那你很可能得不到他人的回馈。

  人和人打交道不应该点到即止,如果你认识的人都只是泛泛之交,而无一个知心朋友,那又怎会有乐趣呢?我们认识别人,并不会只是抱着认识的目的,而是想通过交往熟悉起来,成为朋友。

  三大禁忌

  人际关系有三个破坏因素:锋芒毕露、自负和轻率。如果你有这三个毛病,最好马上改掉。

  一个人锋芒毕露,其人际关系不可能好。很多年轻人都有这个毛病,到哪里都要变成焦点,别人讲话他要插嘴,对什么事情都有意见……这些都是锋芒毕露的表现。锋芒毕露不一定会出人头地,因为所有的人都会找机会把你的锋芒除掉。很多人年轻时有棱有角,后来却变得很圆滑,就是因为受了很多打击。

  自负也是破坏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很多人刚上大学的时候,眼睛长在头顶上,只看到天,没把别人放在眼里。到了大二之后,挨老师的批评多了,眼睛才慢慢长到下面来。

  因此,每一个人都不能有锋芒,一切要顺乎自然,这是中国人一向的主张。花长得美,就会被摘掉;树长得直,就会被砍掉;人有才能,就会遭打击。所以一个人要修炼,要有内涵,不露锋芒,就会有前途;一个人很自负,自认为了不起,那就叫作无法无天。

  轻率,就是做什么事情都不经过大脑。自以为很聪明,实际上就是轻举妄动。遇事不要立即反应,因为每次发生的事情都很特别,历史虽会重演,但从来都是大同小异,所以谁也没有绝对把握能处理好。

  一般人遇到刺激就会乱说话,事后才后悔,而闭上嘴后,这个刺激会迫使大脑飞快地运转,积极思考问题,这叫作“谋定而后动”。千万不要急于显示自己很聪明而立即反应,否则你会后悔的。我们都不是神仙,每一个人都有一些缺点,最要紧的就是告诉自己:“我很有能力,但是我不要随便表现。”

  中国人为什么会立于不败之地?就是因为我们很会保护自己。比如,有人问:“对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中国人肯定说:“我不懂。”这样,就没有任何责任了。然后他听听大家的看法,听来听去觉得还没有自己懂得多,于是就站起来说:“我刚刚想到怎么办,让我试试看。”结果不言而喻。中国人在没有确保安全的时候,不会轻易出手。

  情势不停地在变,我们要特别机警,有任何风吹草动,先闭上嘴,赶快动脑筋,找到当前的合理点。全世界最受老天关爱的人有二:一是犹太人,一是中国人,他们所受的磨难最多,但是最聪明。

  全世界公认犹太人最会做生意,但有一个犹太人跟我说:“全世界最会做生意的是中国人,不是犹太人。”

  所以说,一个有能力就表现出来的人,是没有什么前途的。

  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庆幸的是,中国人善于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人际关系的建立技巧可以简化为十大要领,分别是:一表人才、两套西装、三杯酒量、四圈麻将、五方交游、六出祁山、七术打马、八口吹牛、九分努力、十分忍耐。这十大要领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要诀,缺一不可,必须合理应用,以确保成效。十大要领通俗易懂,学会以后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要领虽然只有十个,但内涵丰富,不可局限于字面上的意思。按照这十点去做,基本不会产生太大的冲突。

  十个要领可以归纳成五个方面:人际关系的起点、人际关系的媒介、人际关系的交往、人际关系的技巧、人际关系的修养。这五个方面,中国人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即“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十个要点就是道,归纳成的五个方面都是一阴一阳、两两相对的,例如,一表人才是指先天的,两套西装是指后天的。

  一表人才有三个重要的含义:第一,一表人才通常叫作第一印象。第二,很多人都会凭第一印象来论断你。第三,外表有利也有弊。并不是说人长成什么样,就一定有什么样的成就。人的脸孔是经常改变的,这是自然的转变,而不是要做整容手术。

  所谓相随心转,就是说心在改变,相貌就跟着改变。

  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但是也不能忽视别人的长相。一表人才也提醒我们仔细端详别人的长相,因为相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即“相由心生”。但是,如果完全凭一个人的相貌来判断他的心,就容易犯致命的错误。

  人是很善于伪装的,所以要特别小心,看人的时候要多看几遍,要多来往几次。

  看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看他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目露凶光,说明他很凶狠;目光暗淡,说明他没有什么能力;双目无神,说明这个人的运气不好。当一个人看到你,目光就闪烁不定,根本不敢跟你对视,要看他是男人还是女人。一个男人想骗你的时候,他根本不敢看你的眼睛,而是会躲来躲去;女人则刚好相反,她在盯着你的眼睛的时候才开始骗你。这就是男女有别,不要上当。

  要想提升自己的形象,我的建议是:

  第一,要保持身心健康。要想做到“一表人才”,最好的办法是靠内心的修炼,即真心诚意,不胡思乱想,慢慢地你的相貌就会变得端正。好不好看是另外一回事,最起码要相貌端正,使别人不会对你产生提防心理,不会看到你就害怕,然后会乐意跟你接近,喜欢跟你沟通。你能做到这一点,你的人际关系就会发展得比较快。

  所以,人每天早上起来,不是看自己长得怎么样,而是看以下几个方面:

  鼻梁正不正。鼻梁不正,代表心不正。你没有办法把鼻梁扭过来,只有调整心态,哪一天心态端正了,鼻梁就会正了。所以照镜子是看鼻子的两边对不对称,不对称的话,就说明你的心思歪了。

  看自己的气色好不好。气色不好,就说明你的身体有问题,而且给人的感觉也不好。

  再看自己的心情好不好。一个人际关系良好的人,一定要有好心情,心情不好看到谁都不顺眼。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要尽量掩饰,但是掩饰不意味着装笑脸,不要给人皮笑肉不笑的感觉,只要不表现出愤怒、悲伤等情绪就好。

  第二,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一表人才,主要来自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先天相貌由父母的遗传决定,后天相貌则可以经由自己的学习、通过“相随心转”的运作来加以改变。学识丰富、内心充实、行为端庄,加上仪容整洁,不就是一表人才了吗?心一改变,外表也跟着改变,不妨试试看。

  随着时间的变化,每个人给别人的印象也会发生变化。人大概可以归纳成四种:第一种,第一眼看上去会觉得他很了不起,然而越看越觉得他没有什么;第二种,第一眼看上去觉得他很了不起,然后越看越觉得他了不起;第三种,一开始就觉得他不起眼,事后证明他的确很不起眼;第四种,一开始觉得他没什么,越看越觉得他了不起。通常是第四种人将来成就最大,因为他不会引人注目,不会遭受别人的打击。凡是长得很漂亮的人,都会引起别人的戒心。所以很多中国人聪明却不喜欢外露,就是这个道理。

  每当我们照镜子的时候,都要反省一下:自己现在做的事正确吗?

  我们在安排自己人生的时候,要记住适可而止。不要奢望达到人生的顶点,这是错误的观念,爬过山的人都知道,一旦爬到了顶点,就开始走下坡路。没有达到人生的顶点,你是很快乐的;一旦达到人生的顶点,你就会苦恼不堪,高处不胜寒,但这是你自找的。人最怕的就是盲目地要往上爬,真是没有必要,人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而不是盲目地向上升迁。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也要记住这一点:你不断地充实自己,这样很多人都喜欢跟你在一起;一旦你不断地要往上升,你必定要排挤别人,必定要踩在别人头上,别人看到你就有危机感。

  人要有上进心,但并非要不断地升迁。找到你最快乐的位置,找到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才有意义。如果你有这样的人生观,你的人际关系自然会改善,你的“一表人才”会自动显现。不管你长得怎么样,很多人都会喜欢你。很多人是由不了解到慢慢了解,由了解到彼此相交很深;也有很多人是因不了解而彼此交往很深,因了解而分开的。

  第二节 两套西装

  两套西装与一表人才说的都是外表,但是二者的重点不同。一表人才指的是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比如,你的头发长得什么样,你的额头高不高,你的鼻子直不直,你的嘴巴大不大……而两套西装是指后天附加的东西,比如,你戴什么帽子,戴什么眼镜,穿什么衣服,打什么领带……这些都是两套西装的范围。

  一表人才与两套西装是人际关系的起点。你的人际关系好不好,首先看你的本钱。你是不是一表人才,是不是会打扮自己,这就是本钱。

  一个不会给别人难堪的人,人际关系会比较好。如果一个人平常都很支持你,突然间当面给你难堪,你以后就会疏远他。西方人可以当面说:“我不赞成你的意见。”中国人一般不会这样做。

  一个人穿惯了休闲装以后,穿正装会觉得不舒服。人一旦习惯了放松的状态后,再想绷紧会痛苦不堪。所以,不要让自己的身体太舒适,一旦懒散就很难严谨起来,要去磨炼它。在精神方面,人越舒适、越自由越好,但身体方面要多加磨炼,要让自己吃一点苦,才能走更长远的路。

  所以,只要你站得住,就不要坐下;只要你坐得住,就不要躺下。人活着就是要承受磨炼,否则就无法形成必要的抗压性。现在,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没有抗压性,很容易走到崩溃的边缘。

  做人要坚持原则,但态度要随和,这是孔子所讲的“和而不同”,不要标榜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要随和,但是也要坚持原则:要喝酒就喝,但绝不喝醉;要打麻将就打,但绝不赌博;要钓鱼就钓,但绝不沉迷。人永远要做自己的主宰,不要变成任何人或者任何神的奴隶。

  第四节 四圈麻将

  这里的四圈麻将与上面的三杯酒量一样,范围很广,打球、跳舞等不会吃(喝)进肚子里的东西都属于此范畴。很多人对打麻将非常不屑,其实如果把它当作一种社交活动的话,它就无可厚非,但沉迷于赌博就不好了。

  三杯酒量与四圈麻将都是人际关系的媒介。也就是说,要想建立人际关系,就要投入到这些有形无形的活动中,这样才能同他人加强交往,才能维持人际关系。

  为什么要讲“四圈”麻将?因为上台容易下台难。上台时,声明只打四圈,输赢不论,可是等到四圈打完了,那个输家绝对不肯放你走。所以开始很愉快,最后都会吵架。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只有一个,大家都想赢。为了避免吵架,最好的办法是,先问你自己要输多少,而不是问要赢多少。因为打麻将最主要的目的是促进友谊。如果你常常输钱,别人就喜欢和你打麻将;如果你每次都赢,那渐渐地就不会有人跟你打了。千万记住,无关紧要的事情宁可输不要赢。

  打麻将也是一样,你去跟老板打麻将,拼命赢他,他不高兴;你拼命输,他会怀疑你有什么企图。记住,中国人是有高度警觉性的,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想半天。

  下棋也好,打麻将也好,该赢的时候才赢,该输的时候一定要输,这不是靠技术,而是看情况。你无法说这是游戏,因为这根本不是游戏,而是促进或者败坏人际关系的手段。

  人际关系要经营

  世界上一切的事物都不是静止的,人际关系也是一样:不是越来越亲密,就是越来越疏远;不是越来越好,就是越来越坏;不是越来越信赖,就是越来越猜疑。总之,始终是动态的。我们常说维持现状,那是自欺欺人,凡事都不可能维持现状。所以人际关系是要经营的,经营人际关系与经营事业一样,只要一段时间不经营,就会变冷淡了。

  尤其是当今社会,变动非常快,比如电话,一阵子不联系的话,就可能找不到人了,所以我建议人们要做好几件事情:

  第一,每年把电话簿更新一次。

  第二,要把电话号码按地域分区。这样做,是为了你有机会去某地时,可以给当地的各位朋友都打个电话。

  到生疏的地方创立事业,最要紧的是建立人际关系,有人好办事。找人,找什么人呢?找官场的人,可以有个靠山;找同行的人,能够打听行情。官场、同行都有人协助,对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必定有很好的助益。

  找做官的人之前先去找他的眷属,不要先去找他本人。因为做官的人最怕惹事,对陌生人的警觉性很高,生怕会看错人使自己惹上麻烦。

  会见同行就要开门见山地说明给对方多少好处。大家都是内行人,用不着拐弯抹角,不妨开门见山,把如何分享油水说清楚,免得互相猜疑,反而增加沟通的障碍。油水分享得宜,其他就比较好谈。

  第五节 五方交游

  “五方”指的是东南西北中,也就是说,你要结交各方面的朋友,将来有困难时,才会有人来帮助你。人是很复杂的,你认为能救你的人将来可能会害你,你认为与你毫无关系的人,可能会成为你的死敌。所以,人只有广交朋友,才能保证在你需要时,有人会假以援手。最可怕的是只与自己的学业或工作相关的人交往,而不接触其他的人。五方交游,意思是不要自我设限,尽量扩大交友的范围,与三教九流的人都可以放心地交朋友。

  一个人只知自己奋斗,而无人赏识,进步会很慢。所以你除了要懂得很多社交的媒介、掌握很多社交原则外,还要多方去尝试。五方交游就是说把你的触角伸得广阔一点,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碰到赏识你的人,中国人通常称这种人为贵人。你若是真能得到一两个贵人相助,很快就能出人头地。

  一个人想要赚大钱、立大业,单凭自己努力,终究不如有人提携。好比爬山,靠自己一阶一石向上攀登,哪里比得上有人从上面放下一条绳索,把你拉上去来得轻松、省力而愉快!

  “有人好办事”这句话,可以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来看。对上,有人提拔,使自己扶摇直上;平行,有人依靠,替自己分忧解劳;对下,有人跑腿,把自己吩咐的事情圆满完成。这样,还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

  这上、中、下三层次的人都是贵人。空有上面的贵人提携,缺乏左右和下面的辅助、支持,成不了大业。得到下面和左右的支持,找不到上面那一根提拔的绳索,辛苦一辈子,也只会成就平平。

  上、中、下都有贵人,自己当然也就成了贵人。但是,贵人毕竟可遇不可求,而如何“遇”,就看你的修为如何了。

  不要存心做什么事,否则不会有好结果。记住一句话,“有心种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易经》中,讲感应的卦,不叫感卦,而叫咸卦。就是说,你要感动别人,一定不要别有用心,所以要去掉“心”字。

  一般人都爱凑热闹,看谁官运亨通就围着谁,殊不知,风水是轮流转的。平常要存好心,照顾那些被冷落的人,这是你最好的机会。要认识一个人,最好是在他默默无闻的时候接近他;帮助一个人,要在他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赏识一个人,要在他还没有发挥潜力的时候去赏识他。

  人才是要靠自己培养的,而不是去挖现成的。

  贵人的脸上从来不写“贵人”二字,所以我们分不清到底谁是我们的贵人。偏偏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认为是贵人的,事后才发现他其实是害你的人;你认为对你没有好处的人,才是真的贵人。

  世事都有两面性,有一句话叫“恩生于害”,就是说,从某种角度讲,所有害你的人都是你的大恩人;所有对你有恩惠的人,其实也在害你。对年轻人来讲,客气不是福气。老板对你要求越苛刻,你获利越多;老板对你越客气,你受害越深。不要以为老板对你太好了,是你上辈子修来的。

  一个人没有经过磨炼,是无法成功的。

  严于律己获益多

  专业只能让你有饭吃,而不能让你过好日子。人要吃饭就不得不有专业,可是有了专业以后,生活的乐趣就大大减少了。一辈子从事一个行当,一辈子只懂这一行,有什么乐趣?

  如果你涉猎的知识很多,别人讲“商”你听得懂,讲“工”你听得懂,讲“农”你也很在行,岂不是很愉快?你永远不知道谁是自己的贵人,永远不知道将来你会怎样。所以一个人一定要多方面准备才有安全感。尤其是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说不定哪一天,你所从事的工作突然失去存在的必要,那你该怎么办?

  交朋友是要增加见闻的,而不是吹嘘自己。你讲得越多,人际关系越坏,因为大家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只听你一个人滔滔不绝,那别人还有什么意思?一个人际关系良好的人会多关心别人,让别人多说话。

  一个人在扩大交友范围时要多请教、少发表意见。有很多人,虽然有很多朋友,但是他没有长进,就是因为他无论看到谁都拼命宣讲自己的那一套理论,这样做的话,有再多的朋友也没有用。比如,你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医生做朋友,经常咨询他医学方面的知识,这样你会受益良多。如果一见面你就拼命讲自己的专业,你将一无所得。交朋友是要增加见闻的,而不是吹嘘自己。你讲得越多,人际关系越坏,因为大家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只听你一个人滔滔不绝,那别人还有什么意思?

  第六节 六出祁山

  六出祁山讲的是诸葛亮的故事,意在说明,人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凡事难免遭遇困难,若是遇到挫折便心灰意懒,何以成大事?交友过程中,有时会引起误会,如果因此而垂头丧气,如何培植深厚的友谊?必须坚定信心,以愈挫愈勇的精神,排除万难,而且要表现在实际行动上,大家才会相信,拉近彼此的关系。

  西方人重利害,凡事计算来计算去,无利可图就会放弃。中国人重势利,无利可图也会做。五方交游与六出祁山讲的是人际关系中的相互交往,一方面要扩大范围,一方面要拓展深度。就是说,好不容易交到一个朋友,要深入地去交往,这就是六出祁山的含义。

  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深入地跟一些人交往,否则的话,就是“朋友满天下,知心无一人”,那你交那么多朋友有什么意义呢?一般的朋友叫作点头之交、泛泛之交,在紧要关头是帮不上忙的。我们要有三五个知心朋友,当你危急的时候,他们真的会仗义相助。

  第七节 七术打马

  人际关系其实是自己跟自己的关系,不完全是自己跟别人的关系。一个人先要接受自己,别人才会接纳你。一表人才,应该由内而外。我们现在过分地重视外在,而忽略了内在的修养,这是错误的方向。内在的东西才是主导,外在的一切都是根据内在来改变的。所以当你觉得对外面不满意的时候,应该从里面去修正。

  中国人要特别小心自己的耳朵,因为它只听悦耳的话,不愿意听逆耳的话。其实,我们并不了解自己的耳朵。一个人出生以后,耳朵就开始慢慢退化。职位低的时候,什么话都要听,不听就会挨骂;职位慢慢高了以后,就只听自己喜欢听的话;到最后,什么话都不听,唯我独尊,变成孤家寡人一个。

  喜欢听好听的、而不是真实的话,这是人最大的毛病。所以,我们讲话的时候,如果不加上适当的恭维,对方根本听不进去。讲话首先要让对方听得进去,否则就是白费唇舌。对方听不进去,你的话再对、再真实也没有用。

  哪个人特别爱面子,你就多对他说一些恭维话,让他觉得有面子,他就会心甘情愿地替你做事情,这才是最轻松的方法。建立人际关系的目的,实际上,就是你要从中得到一些好处,这不是丢脸的事情。交朋友就是当你碰到危机的时候好向别人寻求援助,如果紧要关头你的朋友都袖手旁观,那你就知道自己交错朋友了。

  要别人帮忙的时候,你也不必求人,因为一开口相求,你自然矮人一等。你只需要会讲恭维话就可以了,千万不能拍马屁,那是死路一条,而讲恭维话才会有机会。

  一个人嘴巴要甜一点,才能受欢迎。心坏没有人知道,嘴巴坏的话,所有人都讨厌你。同样一句话,有正反两种说法,就看你自己如何选择了。

  恭维人家也要适度,你把人家捧得太高,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有什么用?说恭维话与拍马屁是不同的,举个例子,当你的主管讲完一句话,你马上说:“这样做最好,这真是明智的决定。”这不是拍马屁是什么?所有人都认定你是在拍马屁,连你的主管都会觉得不自在。但是,当你的主管讲完话,你稍微停一下,说:“这么一来,我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你这就是在恭维别人,因为你说的是事实。就算要拍马屁,也要拍得不让别人感到肉麻;你一拍马屁,所有人都坐立不安,全身发麻,那不如不拍。

  少去讨好人

  有人以为“中国人喜欢被讨好”,似乎只要肯用心去讨好中国人,自然左右逢源,什么事都办得通。其实,中国人最不容易讨好,因为我们的警觉性很高,遇到有人讨好,立即提高警觉:“他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因而怀疑“他究竟安的是什么心”,以致“心里好笑”,处处加以防备。

  不以讨好的方式,不抱讨好的态度,却能够得到他人的欢迎,在他人心目中占据牢固的位置,这才是人际关系的精髓所在。

  第八节 八口吹牛

  一个人应该谦虚,却不可以看轻自己。这两者并不矛盾,可以相辅相成。看得起自己,是对自己有一份期待,是给自己一份激励,也是给自己一些鞭策。谦虚不自满,是对人的一种态度,让人家乐于亲近,更愿意帮忙。

  对自己有信心,还要谦虚地不断充实自己,才是真正看得起自己。

  让别人来赞扬你

  有些话,只能说别人而不能说自己。比如,说别人“你是最棒的”,没关系;说“我是最棒的”,那你就完了。我们恭维别人可以,千万不要捧自己,最好是让别人来捧你。真正会吹牛的人,都是通过别人来吹,而不是用自己的嘴巴来吹。

  第九节 九分努力

  九分努力就是不断地精进,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就可以,不用做过多解释。

  努力没有用

  有人曾问我,到底是运气重要,还是努力重要?我回答说:“当然运气比较重要。运气一来,挡都挡不住,否则你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你不努力,你怎么知道自己的运气好不好,所以还是努力比较重要。”这话听起来似乎让人不知所云,其实很简单:努力只是人的本分,努力并不能保证成功,否则人生太简单了。但是,努力还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所以我们还是要九分努力。

  一个人要用心,而不是努力。什么是用心?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没有办法一概而论,所以我只能强调努力。现在很流行一句话,叫作“年轻不留白”,我认为这句话害人不浅。

  一个人不留白,就是整天忙碌,没有时间思索,学习知识也不能消化,所以,人一定要留白。每天最少留20分钟给自己,什么都不做,只想想自己今天的得失,这样你才会有收获。

  留一些空白,你才有想象的空间,才能发挥智慧,才能开发潜力。

  运气很重要

  努力只是对自己的一种交代,不要期望它一定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有很多人否定运气,因为他们不懂什么叫运气。人生下来就有一口气,气要去运,不运等于零,你怎么运你的气,就是你的运气。人生有很多苦恼,不要怕挫折,你要接受它们的磨炼,即好好地运你的气。

  那运气怎么能运得好?很多人运气好,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祖上有德。什么叫作德?中国人很重视德,德其实就是“得”,就是说,跟你在一起的人,都能得到一些好处,你就是有德。跟你在一起的人,都会损失一些东西,你就是缺德。千万记住,有钱没钱是一回事,当不当官是一回事,发不发财又是一回事,最根本的就是别人跟你在一起时,是让别人有所得还是有所失。所以说,当领导的,最要紧的就是做到让你的下属,第一能赚到钱,第二能学到东西,第三能不断长进,这样,你就是有德。否则,你就是缺德。

  第十节 十分忍耐

  九分努力之后,还要十分忍耐。什么叫作忍?“忍”是心上插着一把刀。想想看,一把刀插在心上,你还能若无其事,那就说明你很会忍。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长期的拥戴,非学会忍不可。因为人们之间经常有暂时性的误会,暂时性的不了解,凡是忍耐过去的,后面才有好日子过。

  会忍才能赢

  成功者永远是忍耐力强的人。你的基础越好,表现越好,各方面给你的打击就越大。我觉得中国人是重道义的,你表现不好,别人就没有必要打击你。当很多人都打击你的时候,就说明你很了不起。有人把你当对手你才有价值,没有人把你当对手,就是根本不把你当一回事,这是最糟糕的。

  欲速则不达

  要想忍耐很简单,先要想想你为什么急。今天整个社会有一个毛病,都强调快,说速度就是生命,任何事都要捷足先登。但我不这么认为,要知道,单纯求快,只会死得更快。方向绝对比速度优先,方向错了,越快就越倒霉;方向对了,才能放心地加快速度。

  另外,急事要缓办,否则就会忙中出错,而且越错越忙,越忙越错。急是没有用的,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一个过程,欲速则不达。

  当你把一件事情说到绝对的时候,就开始有错误了。一个人不用功,你要告诉他用功一点;一个人很用功,你要让他放松一下。

  懂得越多的人越需要忍耐,一个懂得多的人,讲话不会铁口直断,因为凡事充满了变数,随时有改变的可能。

  人际关系与沟通,彼此影响。二者可以互补,也能够相克。人际关系良好,沟通就比较顺畅;沟通良好,也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反过来说,人际关系不良,就会增加沟通的困难;沟通不良,就会促使人际关系变坏。

  人际关系与沟通,彼此影响。二者可以互补,也能够相克。人际关系良好,沟通就比较顺畅;沟通良好,也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反过来说,人际关系不良,就会增加沟通的困难;沟通不良,就会促使人际关系变坏。

  不善于沟通的人,最好通过加强人际关系来弥补自己的缺失。人际关系不好的人,最好着重培养沟通的能力,以求改善人际关系。事实上,二者之一获得改善,对二者都有所助益。

  沟通的作用

  什么叫人际关系?简单地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量,不同的能量相碰撞,就产生磁场,产生磁场后,彼此调整自己的频率,就形成人际关系。

  所谓沟通就是对准频率,频率不对,就会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沟而不通。我们要调整自己的频率,而不是叫别人调整频率。要先观察对方的频率,把自己的调得跟他一样,他就很容易跟你沟通。

  沟通的艺术

  要想“说到不死”,就要掌握沟通的艺术。

  使对方听得进去

  对方如果听不进去,就算你有千言万语,他全当耳旁风。对方听得进去,是良好沟通的第一步。所以开口之前,必须谨慎,以免徒劳无功。当对方听不进去的时候,我们宁可暂时不说,也不要逼死自己。能拖即拖,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运用得合理,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中国人往往情绪反应激烈,一语不合,就可能翻脸。在沟通的时候,我们不能确保每一句话都说得很妥当,但至少可以从第一句话开始就特别小心,以诚恳的语气来使对方放心,使对方了解我们不会采取敌对或者让对方没有面子的方式来进行沟通。这样,对方才会逐渐放松。

  第一句话就引起对方的戒心,使他觉得自己可能会吃亏,或者可能会没有面子,他就会采取躲避的策略;躲不开的时候,也会且战且走。一旦对方想“溜”想“躲”,就不可能获得圆满的结果。

  不沟不通

  从本质上讲,不沟不通算不上沟通,甚至可以说是沟通的反面。但是,可以将其作为沟通的起点。任何沟通进行前,都是不沟不通的状态。不沟不通,是指人们没有沟通的欲望或沟通的必要,处于不相往来的状态。比如,两人虽然彼此认识,但是工作、生活基本没有交集,不需要“通”,所以也没有“沟”的必要。

  沟而不通

  中西方人在沟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西方人有什么事都会讲出来,其看法是“我有事情,想跟你讲”;中国人有什么事决不会讲出来,其看法是“我有事情,根本不跟你讲”——我有事,为什么要跟你讲?由此可见,西方人的出发点是“我要说”,中国人的出发点则是“我不跟你说”。

  正因为出发点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很多中国人学习了西方的沟通理论后,想在中国社会广泛应用,却往往造成沟而不通的现象。以西方人的沟通原则为基础,无论你开口说话,或者闭嘴不说,都可能沟而不通。

  前面说过,中国人之所以不易沟通,首先是因为面子问题。也就是说,当对方觉得很有面子的时候,大多比较容易沟通。

  其次,情绪问题也是影响沟通的重要因素。当中国人情绪好的时候,不管说话的人如何唐突、冒犯、无礼,都能够心平气和地合理响应,一副大人不记小人过的模样。如果双方都能够有诚意、能包容、不计较,当然沟而能通,一点障碍都没有。

  要想让别人感觉有面子,并且有好的情绪听你说话,关键就看你怎么说。

  不沟而通

  不沟而通是一种高度的艺术。我们先求说到不死,再求沟而能通,逐渐走向不沟而通的境界,当然十分美妙!

  中国人十分讲究人与人之间的默契,高度的默契便是不沟而通,是一种难得的沟通“美景”。有时候人们不需要说话,光靠眼神、动作就能传达意思。

  不沟而通的关键在于双方的默契,而要建立默契,就要关注对方,随时随地注意对方的举动,不依赖对方的言语表达,而主动地捕捉对方的肢体语言。毫不关心对方,不注意观察对方的举动,当然无法不沟而通。我们只有将心比心,通过心与心的感应,使对方的心意能够畅通地传过来。心意相通,自然不沟而通。

  沟通的方向

  沟通,按信息流动的方向来分,可以分为向上沟通、向下沟通和平行沟通。我们说,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而人伦是有大有小、有上有下的,人们不能以大欺小,也不能以下犯上。

  向上沟通是指居下者向居上者陈述实情、表达意见,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下情上达,如臣对君、子对父、下属对上司等。

  向下沟通与向上沟通正好相反,是居上者向居下者传达意见、发号施令等,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上情下达。

  平行沟通是指同阶层人员的横向联系,如公司内部同级部门之间都需要平行沟通,以促进彼此的了解、加强合作,以免产生隔阂,影响团结。平行沟通的目的是交换意见,以求心意相通。

  这三种方向的沟通,对任何人而言,都是常用的。而且流动的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具体情况的不同随时改变。

  沟通的时候要以真诚的心去交流。中国人疑心比较重,稍不留神,就会触动其怀疑的神经,一旦中国人产生疑心,你说什么都没有用,因为他什么都不会相信。中国人说“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不要认为中国人太决绝,这只是小心谨慎的表现。千万不要存心占便宜,也不要设陷阱存心让别人出丑,中国人很怕吃亏,吃过一次亏后,就不愿再和你打交道。所以,建立“和我打交道,一定不吃亏”的信用,增强大家对你的信任感,才能方便沟通。

  在一个工作团队中,通常分成三个层级:老板、干部(除老板外的各级主管)和员工,三个层级的工作重心不同,和别人打交道的方式也不同。

  干部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既要与老板搞好关系,又要与下属搞好关系。哪方面的关系搞不好,都会使自己处于两难的境地。因此,干部在与方方面面打交道时,要格外小心,以免得罪了老板,或得罪了员工。

  尊其位、重其禄,首先要具有恢弘的度量。汉字中有一个字很重要——“无”。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最懂得“无”,只有中国人能够“无”中生“有”,能从“无”看出“有”来,这叫作“无心之感”。

  “无”的程度高,他就是圣贤;“无”的程度低,他就是凡人。一辈子总在“有”这个层次打转的,其实很可怜,就是我们所讲的“想不开”。度量小的人永远也想不开,永远计较自己的得失,就会始终停留在“有”的层次上。而度量大的人容易想得开,想得开才会懂得付出,而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任何事业,都是人的事业。领导的本质,便是带心,即由关心人开始。带心并不是讨好,老板绝对不可以讨好下属,那样势必无法达到目标。只有抱着不讨好的心态来得到大家的心,才是圆通的老板。

  不要鼓励对立

  中国人喜欢合,不喜欢分。所谓“合则留,不合则去”,便是中国人最好的“制衡”方式。

  制衡可能有两种心态,一是“站在合的立场”,希望“大家好”,另一种则是“站在分的立场”,希望“你死我活”,只知为反对而反对,根本就是“对立”的性质。

  人们往往因相同的志趣、共同的利益而结成各个小团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派系。在公司中有派系是正常的,老板应该对公司中的派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到心中有派系,嘴上没派系。嘴上说出来,就等于将派系划分出来,那派系间的隔阂会越来越大。三个人分成两派是正常的,老板的职责之一就是整合派系,以求团结协作。

  众所周知,三角形是最稳固的,所以楚汉相争不如三国鼎立,中国人不适合两个派系势均力敌,比较适合多派系互相牵制。前者很容易陷入对立,造成你死我活的僵局;后者则只是吵来吵去,谁也不会把谁怎么样,对老板主持大局反而较为有利。

  老板觉得员工十分可爱,便会真诚关怀他们。在工作方面,纾解他们的工作压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工作地位。老板应该为员工提供“家”一般的工作环境,让员工都以公司为家。但是,要注意,这里的“家”不是小家庭,老板与员工也不是父子关系,而是指家族,它是由多个小家庭组成的。小家庭相当于公司里的部门,而公司相当于整个家族,老板相当于族长。传统家族的族长也是很难当的,既要保证每个小家庭的利益,又要兼顾大家族的利益。所以,如果我们把公司只看成小家庭,是没有办法管好公司的。

  公司能不能经营得好,就看员工有没有齐心协力,是不是一条心。把员工变成家人,让所有员工都把公司当成第二个家,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人们常说“上阵还须父子兵”,因为天底下只有一家人才是一条心。

  “不激励不行”似乎是一种趋势,因为大家公认激励是一种有效的驱策力,可以激发员工努力工作,尽量好好地表现。很多时候员工本来想好好表现一番,但是想起老板的态度,心中涌起一阵寒意,也就不能够振奋精神了。

  大家都意识到了激励的重要性,但有些老板不懂激励的艺术而采用了无效的方式。有些人认为刺激、鼓舞或开一些空头支票便等于激励,有些人以为诚恳或坦诚就是激励,于是把这些与激励有关的东西当作激励本身来看待,结果当然收不到激励的效果。更有些人用施加压力来激励,时间一久,也就失去了效用。老板不了解激励的真谛,不能够深入探讨激励的本质,就不能激励员工好好地表现。

  事实上,实施激励并不简单。因为实施激励难免有一些奖惩规定。中国人相当机灵,看见规定马上动脑筋,全力做到符合规定,弄些真真假假的业绩,使得考核的人头昏脑胀,很不容易分辨清楚,以致每次公布结果,大家都觉得不公平。这样一来,大家的愤愤不平就把激励的效果抵消了,有时候甚至还引发一些反效果。要想做好激励,老板一定要确定激励的原则,对应该激励的人,才给予激励;对不应该激励的人,则不必给予激励。同样,应该激励的时候,才能实施激励;不应该激励的时候,不能激励。激励不可过分,以免“惯坏”了员工,无以为继;或者“膨胀”了员工,造成长期疲惫。激励应该合理,目的在于有效调整员工的行为。但如果站在激励的立场上,凡事都要激励,相当于讨好员工,这样也不行。老板不能讨好员工,更不能把他们惯坏了,否则他们时时等待激励、事事期待激励,价值观变得扭曲,等于害了他们。站在不激励的立场上,才能做到“不可不激励,不可乱激励”。

  殊不知,好人难当。老板需要有一套当好人的本领,使干部能够长期地充当坏人而不觉得痛苦,也不致遭受误解,甚至受到恶意的打击。坏人好做,因为“破坏终归比较容易,事后的建设才是困难重重”,干部依法执行,老板好意善后,这才是最佳搭档。

  老板当坏人又会如何呢?看到员工违反规定,便亲自给予苛责或处置,是一种严重的“上侵下职”的不当行为。老板与干部各有分工,各自干好分内的事,才好配合。老板事必躬亲,侵犯干部的职责,更让干部没有面子,干部必然不满,要么什么事都不做,要么专门和老板作对。

  所以,老板只能骂干部,不能骂员工。直接骂员工对老板是很不利的。就算员工不会当场破口大骂,而是忍气吞声,但等他忍无可忍的时候,很可能做出极其不理智的事。西方人会当面反驳你,中国人则常常背后修理你。

  干部随时可以出卖老板,但是受害的多半是自己。干部对老板应该合理顺从,而不是盲目服从或存心叛逆。中坚干部对老板,既不能够顶撞、抗拒,也不可以一味顺从、唯唯诺诺。出卖老板,并不能讨好下属。就算达到某种程度的效果,老板迟早也会觉察,其所衍生的后遗症,非常严重。

  干部是老板和员工之间的桥梁,想讨好老板而压制员工,很容易激起民愤。

  现代企业的老板也是如此,老板虽然没有皇帝那样霸道,但是也希望干部与员工以他为重。因此,当你的老板叫你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会关注你有没有在做。如果你打算先将手边的事情做完了再做老板交代的事,那老板肯定不高兴,因为老板的看法是,不是我叫你做的都是不重要的事情,我叫你做的才是重要的。

  维护老板的权威

  老板要管理整个企业,必须树立自己的权威,能做到不怒自威最好,让下属尊敬自己的同时,还有一点惧怕自己。如果下属毫不害怕老板,说明他心里根本没有老板的存在。

  干部当坏人,并不是说干部时时都要当坏人,因为干部自己也要做人,整天黑着脸孔的话,谁还愿意与你共事?干部是老板的传声筒,老板的很多意见要通过干部传达,也就是说,老板把很多自己不好开口的“丑话”都推给干部,而干部如果不提高自己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就没有办法去管理员工,因为你一天到晚下命令,迟早会引起大家的反感,甚至有人会说你“拿着鸡毛当令箭”。沟通就是好好商量,中国人不重视谁听谁的,而重视起码的尊重,就是说,我说的话你可以不接受,但你一定要给我相当的尊重,你尊重我但不接受我的意见,我也会很高兴。

  协调能力是指你要整合你的下属,使大家相处融洽,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你帮助这边,另一边就会反感;帮助那边,这边就会记恨你。所以,你要同时摆平两边的人。但是真正能摆平的人不多,最后只好妥协,妥协并不是好办法。如果两个人起冲突,最好的办法是,把两个人叫过来,让他们当着你的面争论,但是你不能说话,如果你说话,他们就会怀疑你偏袒对方,其结果是他们都会怨恨你。但是如果你一直不说话,就会给他们一种无形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他们就会自动地各退一步,最后慢慢找到一条解决之道,皆大欢喜。

  总的来说,干部只能坏在表面上,不能坏在本质上,因为没有人愿意跟一个真正的坏人共事。

  老板给你的压力越大,你就越需要下属的支持,就越需要有一两位得力的助手。对待他们要推心置腹,凡事都和他们商量,让下属感觉到他们和你是平等的,这样他们才会真心对待你。

  要让平级安心

  中国人平级之间最不好相处,因为谁都不服谁,何况还有利益之争。所以干部处于左右攻挤的境地,也是理所当然。加上现代社会鼓吹竞争,认为有竞争才有进步,所以平级的干部之间要想避免彼此攻挤很难。干部在抱怨别人排挤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反过来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意无意地攻挤同事呢?如果自己都免不了如此,又哪里怨得了别人?

  中国人讲究彼此彼此,在这种条件下,要想得到左右平行部门的支援,必须以“平等互惠”为前提。若是自己处处想占便宜,时时要求别人支援,却从来不支援别人,恐怕左右攻挤的局面,不但会长期持续下去,而且会越来越严重。

  干部要想获得平行部门的支援,事实上要比赢得上司的赏识与下级的谅解更难。因为上下级之间,干部彼此多少有一些顾忌,不敢做得太过分。而平行部门,因为大家一般大,谁也不怕谁,往往明争暗斗,互相制衡。

  要有感谢的心情

  老板只能做到公正而不能完全公平,基层人员感到不公平的时候,最好不要斤斤计较。学会大度,学会感谢,才能过得快乐。比如,上司交代你做分外的工作,不可愤愤不平,要想着多做多学习对自己有利,应该感谢上司给你表现的机会,这样你才快乐。

  一天到晚抱着“给多少钱做多少事”的小气念头,哪里会有光明的前途?

  基层员工遇到不顺心的时候,要学会自我激励。依赖他人的激励,等于心甘情愿地接受他人的摆布。自己激励自己,才拥有最大的自由和自主。常常给自己一些掌声,一些激励,实在是一件很容易完成的事情。对任何激励,我们都要以快乐的心情来接受,而不是耿耿于怀,认为自己十分委屈,并未获得公平的奖赏。

  只要心存感谢,所有不愉快的感觉,自然烟消云散。再小的激励,也会带来快乐。能不能心存感谢,当然由自己决定。明白自作自受的道理,比较能够自主地心存感谢。心存感谢是自作,心情愉快是自受。想通这一点,自然不愿意和自己过不去,更加容易心存感谢。遇到任何事,都不必计较公平与否,对自己来说,实在是最愉快的反应。

  感谢的心情,要靠自己培养。最好每天早晨起床,先不忙于想别的,而是谢天谢地。谢什么?感谢上天的恩典,又给自己崭新的一天,昨天晚上居然没有死掉,难道不值得感谢?事实上,这样一来,心情的喜悦,情绪的愉快,都会随之产生。

  既然抱怨无济于事,不能够解决任何问题,不如心存感谢,凡事往好处想,自己愉快些,别人也会以同样的心情来待我,符合人助己助的原则,对大家都有好处。停止抱怨,不致产生怨气,也不会招来怨气。心存感谢,可以产生喜气,同样也能引来喜气。

  相对来说,基层员工的地位、收入等都比老板和干部低,但是这并不代表基层员工就低人一等。事实上,对企业作出最大贡献的还是基层员工。其实,老板也有苦衷,他每天都要考虑企业的整体发展和大小事务;而当中坚干部也有他的难处,一个企业中挨骂最多的就是中坚干部,因为老板很少直接去批评员工,都是批评中坚干部。只有基层员工才能自得其乐,基层员工不要苦恼,也不要抱怨,而是要学会不断地充实自己。基层员工天天去上班,工作的时间占了一天中的大部分,因此要学会“在职场中修行”,也就是要求自己把工作做好,对得起自己的每一天,不要有意无意地做一大堆坏事情。养成好习惯把工作做好,对得起国家、民族,对得起公司,对得起社会,就足够了。

  人类自古群聚而居,或好或坏的公共关系便由此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事业的成功,因此人类很早就重视宣传和公关的技巧。可惜的是,公共关系曾一度被曲解为讨好群众、蒙骗大家的手段,现在才逐渐恢复正常,被肯定为建立公众信心和增进公众了解的有关策略与行为。

  经商之道,最要紧的是建立关系。无论是筹募资金、购买原料、寻觅货源,还是广告促销,都离不开关系。

  建立关系,最要紧的是互惠互利。如果只是对自己有利,除非抓住对方的把柄,施以高压,否则很难达成协议。能够给对方一些好处,自然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如果是熟人,大可以开门见山,说的人够爽快,听的人很放心,请求的事情当场就能敲定。

  大企业应该学习一下《三国演义》中关羽义释曹操的故事。在火烧赤壁以后,诸葛亮安排了几路人马拦截曹操,最后一道就是由关羽把守的华容道。尽管关羽立下了军令状,还是因一念之仁,放过了曹操。许多人看到这里,都替关羽惋惜,认为他失去了灭曹的大好时机。其实,就因为他放过曹操,才越发了不起,他绝不是妇人之仁,而是从大局出发——曹操杀不得。如果那时把曹操杀了,刘备也就没有前途了,孙权会把曹操的人马收编过来,顺便把刘备也灭掉。所以,那个时候,是不能让曹操死的。以诸葛亮的聪明,他早就考虑到这一点:“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所以才派关羽把守华容道,不然的话,把张飞放在最后一关,曹操必死无疑。

  有时候,适当培养几个敌人,你才有事做,你把竞争对手统统都干掉了,你自己也垮了,这就是外国人很难想象的。竞争对手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你的老师,我们应该善于向敌人学习。司马懿的老师就是诸葛亮,每打一次仗,司马懿就从诸葛亮那里学到很多东西,还不用交学费。司马懿最大的长处就是承认“我不如你”,结果他活了76岁;周瑜就没有这种度量,结果36岁就死了。一个人,只要承认你不如人家,就达到了海阔天空的境界;总想着“我一定要把你干掉”,最后对方没有死,你就先死了。

  安顾客为了生存

  对企业来说,顾客是企业的衣食父母,是上帝,是企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持者。企业所有的收入几乎都是依靠顾客得来的,没有顾客,企业就只能“节衣缩食”,甚至宣布倒闭。所以,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安抚顾客。顾客不安,就是对产品或服务不满意,企业再怎么做都是没有用的。中国人喜欢说“顾客如云”,就表示顾客像云一样飞来飞去,说走就走,说不买就不买,说翻脸就翻脸,是最不固定的。稍有不慎,即使是多年的老顾客也会突然变心。顾客安定,才说明企业运转正常。

  了解顾客的需要

  要想安顾客,必须满足顾客的需要。一般来说,顾客所需要的,是货真价实、供应不断、态度友善、更新产品。另外,中国人喜欢占小便宜,如果你的货品物美价廉到让顾客以为占了便宜,那你还能不财源滚滚吗?

  顾客是很绝情的,所以最好和顾客搞好关系。要让中国人不杀价,其实很容易,你只要和他关系很熟,他就不好意思杀价了,店家经常“杀熟客”,就是这个道理。

  企业不应只是学习型的企业,它还应该是教育型的企业。教育就是企业要扩大自己的影响。企业不应只是供应产品,还应在社区营造良好风气。如果我们企业的员工很有礼貌,很守规矩,他回家后很重视家庭教育,那么这个企业即使赚钱很少,我相信企业老板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成家是生命意义的传承

  中国人具有浓厚的家庭观念,家人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这种亲密的关系,甚至延伸到活人与死人之间:有些活人凭借死人的余荫,依赖祖先的功德立足于社会;有些死人则由于在世子孙的功业而扬名,借着他们所建立的事业而流芳百世。

  为什么中国人会特别重视儿子?几千年来,中国人传统上重男轻女,自有其道理。全世界的人都追求永生,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谁都不愿意在活了短短几十年后,就被人们淡忘,总想留下一些什么东西,最好是身体永生。西方人追求永生,走的是神本位的路子,“信我者,得永生”。中国人走人本位的路子,你只要活在大家的心中,你就永生。中国人最高明的是,想办法活在大家的心中。为什么中国人重视心连心?就是我们想永生。只要大家都记得我们,我们虽死犹生。

  古时候,帝王设立太庙,以祭祀祖先;大家族都有祠堂,以崇宗祀祖;普通老百姓也几乎家家供奉祖宗的牌位:这都说明祖宗虽已过世,但是永远活在子孙的心中。外国人心中只有上帝,我们心中没有上帝,在我们心中记住的那几个人中,祖先是最优先的。因为我们知道祖先不会害我们,当我们有难的时候,还可以求“祖先保佑”。

  一个人想要活在别人的心中,有三条路,叫作“三不朽”。

  第一条路,叫“立功”。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一大批仁人志士奋不顾身,立下赫赫战功,流芳百世,如卫青、岳飞等人。

  第二条路,叫“立言”。立功要靠机会,而立言的自主性就大一些。很多人都喜欢著书立说,就是想通过立言,名垂千古。但是立言更难,“文章千古事”,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成就的。有很多人的文章最后变成废纸,只是浪费资源还算好的,有的书留传下来,只会害人,那更糟糕。一本坏书给人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以前我们只知道地狱有18层,我觉得地狱应该有第19层,就是专门给那些胡说八道、误人子弟的人去住的。

  第三条路,叫“立德”。立功没有机会,立言非常困难,那立德总不会有问题吧?中国人提倡修身养性,就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立德。你好好做人,好好做事,一切凭良心,那所有人都会说你修养很好。你死了以后,人家都会念着你,你就永生了。

  有能力的,可以立功;有学问的,可以立言;有耐心的,可以立德。三者都没有,那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生个儿子。因为儿子会永远记住爸爸。中国人不贪心,只要在自己的儿子身上得到永生就够了。所以,我们很在乎子女心中有没有父母,如果子女的心中连父母都没有,那就等于白生了,父母也没有办法永生。

  家人是生活幸福的源泉

  家是我们疲惫的时候可以放松身心的地方,而不是钩心斗角的地方。家,不需要富丽堂皇,但要温馨舒适。在外面,可以有很多利害关系,而在家里不应该有任何利害关系。

  维护一个和美的家,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牢记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好好爱护自己的家庭,家才是甜蜜的、安全的。我们的一切与家人息息相关,根本不可能分割。

  任何人的成败,实际上都和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自幼受家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作用一辈子。

  在家庭生活中,有过错当然要检讨,但检讨的目的在于补救而不是单纯的责罚。各自承认错误,比较容易水落石出;互相争功诿过,往往造成混淆,而且容易伤感情。比如家庭教育出了问题,父母率先承认自己的疏失,子女才敢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现实情况常常是,父母一下子把责任推给子女,子女生怕承担不起这么重大的责任,以致逃避、找借口,甚至于离家出走。

  争做“坏人”,真正的坏人才会现形;抢当好人,结果谁也当不成好人。家人和谐相处,相亲相爱,这是“大是”;彼此明争暗斗,互相伤害,即为“大非”。大是大非之下,当然还可能产生许多是非,都要将之视为小是非而彼此体谅,互相劝勉。因为大是非比小是非更重要,千万不要为了小是非而争执不休,结果害了大是非。

  子女没有资格批评父母,父母再坏也是很神圣的,这是子女的孝心。现在很多人向大家控诉“我爸爸怎么坏,我妈妈怎么不讲道理”,这种话讲了有什么用?情况会改善吗?家里面会变得和谐吗?不会。既然这样,那控诉有什么用?中国人一直说家丑不可外扬,就是这个道理。

  人难免会犯错误,没有什么错是绝对不能原谅的,没有严重到那个地步。当然,违反天理国法的事,我们是没办法视而不见的,但家里不是讲法的地方,而是讲情的地方,家人犯了错,我们可以用亲情感化他,让他感觉到很不好意思,让他自己去改变,这是家庭的力量。

  子女是成家立业的动力

  成家立业,原本是人生的两件大事。成家包括结婚和生育子女,立业指的是为人父母必须努力使家人的生活有保障。子女是成家立业的原动力:子女既是父母的骨肉,又是家庭的生力军,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但是,如果亲子关系不好,这些都没有意义,还可能产生负面的作用。

  子女是什么?子女是父母亲生的骨肉,而且是合法的,这种身份很难得、很珍贵。有了小孩以后,这个家才更温暖,才会后继有人。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把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做完,总希望有人继承。有子女,就有希望,因为子女会把我们的理想继承下去。

  所以要么干脆不生子女,生了子女就要好好去维系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人的乐趣,主要在于沟通良好。只有家人彼此倾诉,才是真正的亲情。

  父母平时多和子女谈心,而不是“无事说大道理,做错事就教训”。经常保持密切的关系,充分了解子女的心灵动态,一家人自然沟通良好,不受代沟的影响。父母不能够借口工作忙碌,或者子女年幼不懂事,便不和子女交谈,那样只会彼此产生隔阂。

  亲子关系的最佳表现,在于全家人不分男女老幼,都能够同心协力,坚持正大光明的途径,在合乎法律与道德的道路上,互相勉励支持,不起邪念,不走歪路,在爱国家爱民族的前提下,共同奋斗,以富家促进富国。

  夫妻和谐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当中,以夫妇为基础,“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夫妇相处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其他的关系。夫妇相处得好,立业、治国才能够合理有效。

  中国人强调夫妻关系和谐,使用的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之类的词,从不说如胶似漆。夫妻的典范是孟光、梁鸿等人,而非画眉的张敞之流,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基础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平等的,而是亲疏有别。那最亲的人是谁?很多人会想到父子,其实人际关系是从夫妻关系开始的,夫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中国人把确立夫妻关系叫作“定乾坤”。只有中国人会说“家为国之本”,只要家庭不稳定,国家就会遭遇到很大的挑战。

  婆媳关系搞不好,其实是儿子的责任,是他没有把人际关系搞好。当婆婆教训媳妇的时候,儿子不能替媳妇讲话,只要替媳妇讲话,就是在害媳妇。婆婆会想:“我养你这么大有什么用?你娶了老婆忘了娘,我教训她两句,哪怕是教训错了,也轮不到你来说。既然这样,等你不在家的时候,我就欺负她。”——婆婆对媳妇不好,多半是儿子造成的。

  婆婆教训媳妇的时候,儿子应该站在母亲这边。婆婆之所以老是同媳妇过不去,主要是为了测试儿子的心到底在谁身上。看到儿子还站在自己这边,她反倒不会计较了,慢慢地也会对媳妇好。

  会做妻子的人,看到丈夫回来,不会上去跟他打招呼,而是回到厨房里忙自己的事。因为丈夫还有爸爸、妈妈,他们是一家人,他一回来,妻子就跑过去跟他啰唆,他的爸爸、妈妈会怎么想?

  千万记住亲疏有别。丈夫平常再忙,可是陪妻子回娘家的时候,绝对不可以无所事事,喝喝茶、聊聊天,而是应该抓紧机会表现。这样,妻子会感觉到很有面子,做家事也不会有怨言。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

  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安定、进步的基础,夫妻处不好,最倒霉的是他们的子女。夫妻吵架经常会连累孩子,使他们处于不安定的状态。人不安的时候是最痛苦的,人一生就是求心安而已。夫妻和谐,孩子才会安定,一家人才能和睦,家和万事兴。

  俗语说得好:“妻贤夫祸少。”几乎每一位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贤内助,使他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心全意投入他的事业。

  夫妻和睦是教养子女的良方

  相敬如宾

  孟子说:“爱而不敬,兽畜之也。”夫妻相爱,如果不能彼此敬重、相互看得起对方,那简直就和爱家中的宠物一样。

  一般人的心理,是看不起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当丈夫的总认为儿子是自己的好,妻子是别人的好;当妻子的总会抱怨,人家的丈夫那么会赚钱,自己的丈夫却碌碌无为。

  夫妇相敬如宾,才会谨慎地约束自己。如果不约束自己,反而对别人有诸多要求,就是不尊敬对方的表现。

  分工合作

  夫妻应该互相配合,互相扶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按照父母的兴趣和素养,分别辅导子女的课程作业和课外活动。因为对小孩来讲,爸爸和妈妈是有很大差别的,在教育小孩时,父母要分工,分工不是各自为政,而是为了合作。如果不能合作,分工完全没有价值。

  通常所说的“男主外,女主内”,其实也只是男女分工不同而已,并没有重男轻女的意思。有些事情男主外,女主内,有些事情则女主外,男主内。而内外的区分,也不必硬性规定为:家庭以外的事或者对外的事,全称为外;家庭以内的事或者对内的事,都叫作内。分工的原则,也以全家人的利益为依据,不以个人的利害为考虑,相信大家也就心平气和地接受了。

  夫妻的才能不一样,职责不一样,习惯也不一样。你比较擅长的你去做,我比较擅长的我来做,这样才能以最好的方式教养子女。

  现代化的孝道,其实十分简单。首先要对自己的父母有信心,相信父母不可能不爱子女,更不可能害子女。其次要明白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就算父母不完美,子女也没有权力去批评父母。现在很多小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就看不起自己的父母,认为他们很落伍,这种行为伤了天下做父母的心,这就是不孝的表现。人们常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意思是说,天下的父母都会犯错,但是子女没有资格去论断父母的是非。

  适时回报父母

  父母悉心养育子女,并不是一种投资,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让子女回报,但是,子女要有回报父母的心,不要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人必须自食其力,以回报父母。俗语说得好:“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分家饭是父母祖先的遗产,嫁时衣指父母所赠的衣物。这两句话的用意,即在勉励成年的子女,要有自食其力的勇气,不能够存有依靠父母余荫的念头。

  教养子女

  孔子把人分成三等:中人以上,中人,中人以下。但是,中人的标准是什么很难确定。我认为,人分三种:第一种是万物之灵。周武王提出,人应该成为万物之灵,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目标,但是现在很多人不但忘记了,而且想把它否定掉。第二种是一般动物的人。如果人不能成为万物之灵,那就是一般动物的人。如果你想着自己是万物之灵,那你就越来越有灵气。第三种是禽兽不如的人。这种人比一般动物的人更可怕。

  你的子女也可以变成这三种人中的一种,至于最终到底是哪一种,就看你如何培养了。

  无论是朋友关系还是血缘关系,都有其局限性,所以我提倡教养关系。生而不养,是绝对错误的;养而不教,就更糟糕了。很多小孩天生残疾,他的母亲却无怨无悔地照顾他,这才了不起。如果出于利害关系的考虑,把他丢掉就省事了。

  所以说,亲子关系是很神圣的,不要掉以轻心。既然把孩子生下来了,就要负起责任养育他。养育不是说要让他过好日子,富家子弟未必成才,往往是穷人的孩子有成就。世界上真正的伟人,大部分都出生于贫寒的家庭。

  一个人从来没有经过波折,是一辈子也长不大的。

  一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碰到什么样的父母,都是无法选择的。每个人的福分不一样,你不能求同,也无法求同。因为天底下没有两个相同的爸爸,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子女。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如果每个人都一样反而不好。

  儿孙自有儿孙福,你怎么教他(她),他(她)都不思进取,那是他(她)的事情,你尽心就好。做父母的,把该做的都做了,该调整的都调整了,至于小孩怎么样,那是小孩子的事情,谁也管不了。

  什么叫作爱?爱就是给他相当的限制。所以爱子女真正的意思,就是要给子女适当的限制。我们过分地宠爱子女,只给他爱,没有给他限制,是20世纪最大的祸患,也是亲子教育最大的杀手。

  父母再了不起,也不可能改变你的子女;老师再了不起,也改变不了你的学生。除非学生自己改变,否则老师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除非你的子女自己改变,否则你拿你的子女一点办法都没有。想办法让你的子女自己改变,而不是去改变他,何况你也改变不了他。

  子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他决定的,不是父母决定的。但是我们可以引导他,给他参考,给他指引方向,帮助他成长。

  养儿要不要防老,应采取一种合理的解释:如果把它当作是儿女孝心,那是天底下最可贵的东西。不管父母有没有钱用,子女按月送去生活费,这是他们的孝心。父母不应该推辞,坚决不要对子女是很残忍的事情,因为断了子女表示孝心的门路。天底下大部分的老人的日子都是不太好过的,他们年轻的时候没有任何积蓄,所有钱都花在子女身上,只希望子女长大成人对社会有贡献,子女应该饮水思源,应该想一想父母的大恩大德。

  子女有两种本性。按迷信中的转世报应的说法,一种是来报仇的,一种是来报恩的。我们不相信迷信,但子女的这两种本性的区分对父母及家庭会有不同的影响。如果你的小孩是来报仇的,你拿他没办法,这是典型的败家子。好像没有一个父母喜欢败家子,但是你无能为力,改变不了。

  另外一种是来报恩的,父母身体不好,他全心全意地照顾;父母很穷,他很会赚钱,来补贴家用,使父母过得很愉快;父母名声不好,他会把整个情况逆转过来:这种小孩实在难能可贵。

  小孩是来报仇还是来报恩的,只有最后才知道。就算你一眼看出小孩是来报恩的,你对他很好,结果把他宠坏,那他也会变成报仇的。但是小孩明明是来报仇的,可是你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全心全意地栽培他,结果他很感动,连报仇的念头都没有了,就变成报恩的了。所以当父母的,不要去管你的子女是干什么来的,既然是自己家的子女,就要好好教导他,把他引导到正道上,他要报仇就报仇,要报恩就报恩,父母尽本分就好。

  -end-

  很多人说,易经是个无底洞,

  一辈子几辈子也研究不完,

  更研究不透。

  所以,诸多易经专家建议,

  易经的核心,还是尽量老了后再深入,

  否则过于年轻,恐压不住,反为其所拖累。

  这很可能是有道理的,我们只是兴趣使然,听了点曾仕强,缘分使然,看了几本书,断不敢妄言易经学问。更不可洋装高深,跟风堪舆之术,更不可大行风水妖术之道。

  但是苦于现状,着眼兴趣,可以借助与易经的缘分,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能有所斩获最好,如果不能,内心也不至于太失落,毕竟是自己喜欢的事情。

  另一方面,对易经稍有了解,学会控制情绪,了解天地人合一的法则,困难来临可以防微杜渐逢凶化吉,处于顺境可以戒骄戒躁居安思危,也是不一样的收获。

  

  缘 分

  我们中国人形容夫妻,常常说“不是冤家不聚头”“欢喜冤家”,其实明白人都知道,婚姻不是这辈子的事情,而是累世你负他的债、他负你的债,才会造成今生在一起的姻缘。世间那么多男男女女,怎么偏偏就你们两个人结婚?这其中总有一些说不出来的道理,中国人把它叫做“缘分”。既然有缘成为夫妻,何不好好把握今生的缘,还清往世所负的债呢?婚姻是命中注定,该是谁就是谁,人力很难改变。既是如此,夫妻二人一定要懂得珍惜彼此、相伴一生。

  包 容

  一个人的时候不会有什么矛盾,因为没人可计较,只好努力工作,只好自谋生活。一旦两个人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我们的牙齿都会咬到舌头,夫妻之间怎么可能没有矛盾呢?但是婚姻当中,最容不得的是“挑剔”的想法,最了不起的是“包容”的观念。没有人经得起挑剔,只要挑剔毛病一定存在;没有事不可以包容,只要包容缺点也会消失。

  成 全

  我们通常主张家庭外面的事情由丈夫出面,以便妻子可以安心操持家务、教养子女,也就是所谓的“男主外、女主内”。但一定要“男主外、女主内”吗?其实丈夫料理家事,妻子打拼事业,也未尝不可。夫妻要分工配合,更要成全。谁在外面比较有出息,那么另外一个就多承担一些家里的事情,成全对方更加有出息。说得再清楚一点,我们不要规定什么事情谁该做,什么事情谁不该做。双方心平气和地做一个协调,你多做一些这方面的事情,我多做一些那方面的事情,这样就好了。

  忠 贞

  每一个人的幸福都跟忠贞有关。婚姻幸福要靠夫妻双方都很忠贞,而不是单方面。但是既然忠贞是女人的法宝,就要懂得自己率先做起,然后通过自己的行动,帮助男人树立和增加这个观念,从而共同保持彼此忠贞。夫妻之间的忠贞就是你守着我、我守着你,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这种守,不是守一段时间,而是守一辈子,两个人真正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相伴终生。

  尊 重

  人总有自己的一些感受,总有自己的一些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意说出来的那一部分,你要懂得尊重。相敬如宾的婚姻才会持久。敬,是看得起的意思。你要看得起你的另外一半,你的另外一半才会看得起你。彼此看得起,才会都有尊严,都很自爱、很自重。以敬来养爱,爱情才不会枯萎,才能在婚后还能保持恋爱中的感觉。婚姻是需要用心经营的,就像经营事业一样。通过经营培养,让夫妻二人的相处越来越好、越来越顺。这是人生一个很美好,也很幸福的过程。

  关注良心学堂微信公众号,参与【幸福的模样】,将获赠良心网精心为您准备的爱情宝典——《坤道——曾仕强教做出色的中国女人》。心动不如行动哦~

上一篇:未成年可以在外面开房吗
下一篇:未成年人 | 安排!“学习强国”宝藏资源大汇总,承包你和孩子的整个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