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未成年人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标本兼治”的原则,积极探索特殊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汇集力量、凝聚共识、整合资源,拓展保护内容,采取“3410”工作机制,最大限度保障特殊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二、关爱对象
农村留守儿童、孤儿和困境儿童等特殊未成年人。
三、工作机制
为认真做好关爱特殊未成年人工作,建立健全我县特殊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落实“3410”工作机制,在充分发挥家庭、学校、政府三方责任的基础上,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切实解决他们在家庭教育和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保障特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一)建立“三色”关爱机制
对特殊未成年人按照困难优先、照顾优先的原则,采取“三色划分法”,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由镇、村包保干部,或爱心志愿者在帮扶措施、关爱时间及频率上依据既定颜色开展关爱活动。
1.一般留守儿童采取绿色关爱,每季度上门走访或者电话联系一次;
2.对留守儿童中的困境儿童、家庭经济困难的未成年人,为黄色关爱对象,每两个月上门走访或者电话联系一次;
3.对留守儿童中的孤儿、有不良行为的或未成年人犯罪帮扶矫正类特殊未成年人,列为红色关爱对象,每一个月上门走访或者电话联系一次。
(二)建立四项帮扶机制
1.建立结对帮扶工作机制。为促进特殊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实现帮扶全覆盖,实行“一对二”、“四帮制”爱心结对帮扶机制。“一对二”,由志愿队伍自行组队,每人主动认领两名特殊未成年人,提供对应的关爱帮扶措施。“四帮制”,由县乡政府、学校、医院、爱心志愿者等对每名被帮扶对象采取四种帮扶措施予以关爱,即政策帮扶、教育帮扶、资金帮扶、健康帮扶,帮扶情况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志愿者队伍可提供物质帮助,也可为特殊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多与其交流,及时掌握其近况,做好思想工作,开展谈心谈话,帮助其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更好的融入社会。对存在问题较为复杂,经帮扶救助仍然无法解决其实际问题的特殊未成年人,可以报县民政局,由第三方专业机构统一提供服务。
2.建立协同管理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标本兼治的关爱服务特殊未成年人的工作格局。一是强化特殊未成年人报告制度的落实。出现儿童辍学、困境儿童生活存在困难等情况,爱心结对志愿者第一时间上报村两委、学校及乡镇(街道)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学校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信息登记表”“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花名册”等相关工作台账。二是强化家庭监护责任的落实。严格落实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监护责任,督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确保每一名特殊未成年人都有明确的被委托照护人妥善照料。乡镇(街道)要详细了解被委托照护人身体状况和监护能力,指导被委托照护人履行照护职责。对因年龄、身体等原因导致不能履行照护职责的,要及时督促父母更换被委托照护人,如因现实困难一时难以更换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要第一时间落实临时照料职责,并及时与县民政部门沟通,采取相应措施。对有能力照护子女,但不履行义务的家庭,由乡镇(街道)人民政府会同司法机关介入查处。对实现委托照护的,要及时签订《委托照护责任确认书》,签订达到全覆盖。三是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关爱主体责任的落实。各中小学对在校特殊未成年人在学习、生活、文体活动等方面提供相应帮助,有效减轻学生学习、生活负担。对家庭经济存在困难的特殊未成年人,完善教师联系关爱帮扶制度,帮扶教师经常与特殊未成年人进行交流、沟通,定期走访并与家长或监护人、代管人交流,及时反馈信息。
3.建立心理干预工作机制。依托留守儿童“关爱之家”,由镇村干部、教师、爱心志愿者等针对未成年人中广泛存在的环境适应问题、情绪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方法问题等开展教育,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未成年人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
4.建立社会参与工作机制。通过公益创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关爱项目,与第三方机构签订项目协议,常态化开展特殊未成年人照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公益活动。
(三)建立“十个一”爱心关怀机制
1.一次爱心结对。帮扶责任人、志愿者与特殊未成年人结对,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完善结对台账,记载帮扶实绩,乡镇(街道)民政部门汇总建档。
2.一次家庭聚餐。帮扶责任人、志愿者定期为认亲结对的特殊未成年人组织一次家庭聚餐,让特殊未成年人感受家庭的温馨,体会来自陌生人的善意。
3.一次教育电影。由学校、留守儿童关爱之家、志愿者等每季度组织特殊未成年人观看电影,引导广大儿童自觉把个人成长与祖国未来发展联系在一起,树立远大理想,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4.一次学习观摩。在“七一”和“国庆”等特殊节日期间,由学校、留守儿童关爱之家、志愿者等组织特殊未成年人参观大王庄党性教育基地、淮北抗日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切合本地实际开展针对性教育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融合到学习观摩活动中,帮助其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5.一次健康体检。协调卫健部门、医院,每年组织一次特殊未成年人常规检查,建立了健康小档案,详实记录了每位特殊未成年人的各项检查结果,为今后持续对其开展医疗帮扶提供依据和参考。
6.一次普法课堂。协调公、检、法部门相关专业人员,每季度为特殊未成年人上一节普法课,以案释法,提高遵纪守法和自我保护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特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生。
7.一份人身保险。县民政局每年为红色、黄色两类关爱对象购买人身保险,为其提供保障的同时,体现对特殊未成年人关怀保护的长期性和针对性。
8.一次爱心连线。充分发挥留守儿童阵地载体作用,爱心志愿者每月通过电话、微信语音视频等形式为留守儿童与其父母搭建爱心连线,如有特殊情况可以不定期使用,让留守儿童不孤单,千里之外不牵挂。
9.一次技能培训。协调县人社、教育等部门,每年两次对已满16周岁的社会闲散未成年人开展技能培训,着重以教育实践劳动、技能培训为主。
10.一次成人礼。由爱心志愿者在结对儿童满18周岁当年,选择其想从事的职业来体验,通过“了解职业”、“体验工作”、“了解自身优势”、“如何求职”、“体验面试”等活动,开展一次特殊的“成人礼”,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创业观。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1日—4月20日)
各乡镇(街道)把特殊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作为当前儿童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广播、横幅、宣传栏、LED显示屏、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二)信息排查阶段(4月21日—6月20日)
以村(居)民委员会为单位,开展特殊未成年人排查工作,全面准确掌握数量规模、家庭构成、生活照料、教育就学等基本情况,并登记造册。各儿童主任要发挥职能作用,对辖区内的特殊未成年人的相关情况做到逐户过、逐人清、不遗漏,做到一人一档,分级分类管理。
(三)活动开展阶段(6月21日—12月31日)
各帮扶单位、责任人和志愿者对照本方案全面帮扶计划开展帮扶行动,积极引导特殊未成年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他们个人兴趣和专长,给他们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要让特殊未成年人感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要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并精心组织实施,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明确部门责任,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
(二)压实工作责任。开展特殊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要充分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在精准摸底的基础上,细化分类,完善制度,优化方案,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排查,确保底数清、分类明、方案优。
(三)建立监督机制。各乡镇(街道)工作领导小组对结对帮扶、活动开展等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确保关爱特殊未成年人工作取得实效。
(四)强力督查推进。县民政局将组成督查组,每季度督查一次工作开展情况,形成专报报县相关领导,通报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上一篇:未成年人离家出走警情频发为哪般?
下一篇:【报名通道开启中】“拍大片”也可以很简单!静安“融入社区”摄影公益课报名中!
最近更新游戏资讯
- 秋瓷炫老公什么星座(秋瓷炫血型星座)
-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符号和觉醒
- 惊人的秘密:颜色政治背后的渗透与分化
- 让BB接受家庭伦理教育洗礼
- 语言礼仪十篇
- 美军欲打造AI战机部队 面临严重伦理问题
-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豆瓣9.0分以上|50本好书推荐
- 达尔文的故事赏析八篇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 东野圭吾本格推理极致之作《回廊亭杀人事件》开票5折抢
- 辩论赛包含哪些技巧?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徽州醉春丨水墨画里的徽州-婺源篁岭-江岭- 新安江- 西递- 呈坎丨六天五夜
- 心理治疗总论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 苏德超教授的新论文:道德绑架为何难以避免
-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十篇
- 政务礼仪的作用(五篇)
- 韩素希出道最大尺度 泄朴海俊指导秘诀 咬牙拍完《夫妇》只有2感想
- 《封神三部曲》:为什么要重述这个神话?
- 输血和喝血真的能帮助女性和老人保持年轻吗?
- 集齐九部《星球大战》,教你如何把家庭伦理拍成太空歌剧
- 这十部顶级英美剧,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巅峰,每一部都值得通宵去看
- 邪王宠妻之金牌医妃
- 【博览】《科奖在线》:“破四唯、立新标”典型案例官宣,项目/人才/成果未来可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