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8-06
手机版

  1、《》主要为了保护未成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其内容着重规定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分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个方面。

  2、立法目的:

  (1)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顾名思义,“身心健康”是指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身体健康比较好理解。对于心理健康,有很多标准。根据我国青少年的心理活动特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主要有下列标准:

  第一,智力发育正常。智力是个体观察、领悟、想像、思维、推理等多种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

  第二,稳定的情绪。心理健康的未成年人,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应占优势。

  第三,能正确认识自己。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自尊、自爱、自重,他们能客观地评价他人,更重要的是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把握自己。

  第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未成年人,能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

  第五,热爱生活。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

  第六,心理活动与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相适应。

  2.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如何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1、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2、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3、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

  4、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6、国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组织及公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刻不容缓。光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配合,时刻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问题,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让阳光照进每一个孩子的心里。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介绍的“如何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相关内容。

上一篇:怎么停止精神内耗啊?
下一篇:看了上瘾的电视剧有哪些 越看越上瘾的6部热播剧详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