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语文试题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8-07
手机版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

  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学研究有两条腿,一条是文学史,一条是文学批评,在一条腿向前迈的时候,另一条腿就要先停一停,踏在地上;否则,我们的身体就不容易保持平衡了。文学史框架建立在相对确定的价值体系之上,要据这个价值体系分出优劣、高下、主次乃至正反两个方面,在一定时期,首先确定的是文学批评的共同标准,这就是那时所建立的文学史框架的要求,文学史框架要有统一性,不能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各行其是,一旦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文学史就不要一天一改。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说明研究者已经对其中一系列主要问题有了相对集中的认识,至少那些文学史的编写者承认这个框架是合理的,是有他们自己的文学感受和理解做根据的,不是人云亦云,不是别人一有异议就要改弦易辙的,文学史有自己的力量,尤其是文学史教材,文学史教材因其编写者大多是学科里有权威性的专家和学者,而有着更广泛的可信度,能够让更广大的文学史阅读者或教材使用者放心接受,人们首先通过文学史建立起对这个学科范围内的作家与作品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印象,一旦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就不必担心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因为这些与文学史框架的要求不同的观点,充其量只是将自己的不同意见充分表达出来罢了。它们对文学史框架的影响只是局部的,对现行文学史有局部的充实和微调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那些在文学史上已经得到充分论述的作家和作品的认识,人们不会从认识到杜甫诗的文学价值而至于认识不到杜甫诗的文学价值。与此同时,文学批评是个人化的,多样化的,自然有不同意见的发生,现行文学史的编写者和同意现行文学史观点的研究者同样会以个人身份参加到文学研究的行列之中,以平等的姿态与持有不同意见的批评者进行讨论,总之,文学史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像一道堤坝一样阻挡着文学批评的潮水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并在这种冲击中发生着渐进性的变化,但文学史永远只是一个粗略的框架,不可能穷尽对所有作家和所有文学作品的认识;它是被文学史家精心挑选和组织起来的文学知识和思想,而不是这个学科的文学知识和思想的全部,更不是这个学科研究活动的终结形式。以文学史框架为参考,展开更广泛细致的阐释、分析、讨论和研究,就成了这个学科研究的主体内容,而这些都是在文学批评的范围内进行的,文学史就建立在此文学批评活动的基础之上,没有文学批评的繁荣发展,任何一部文学史都无法独立地支撑起自己。文学批评不能以文学史框架的要求为当然标准,而要以批评者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理解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实际地、深入地进入到文学世界,将其中更丰富、更具体、更隐蔽的价值和意义充分发掘出来,争取别人的理解和同情,从而给文学史的写作不断注入新血液。(摘编自王富仁《文学史与文学批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史框架以相对确定的价值体系为基础,代表一定时期内文学批评的共同标准。B.文学史教材的出现,标志着文学研究者对文学史框架的合理性有了一致的认识。C.文学批评可能不断对已有的文学史形成冲击,从而促使文学史发生渐进性变化。D.文学批评的出发点是批评者自己对文学的真实感受和理解,而不是文学史的结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比喻,形象地论证了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相互关系。B.文章提及杜甫诗,说明对文学史上得到充分论述的作品,人们的认识有稳定性。C.文章在分析了文学批评的性质之后,又进一步指出了文学批评者应具有的态度。D.文章在情感态度上表现出倾向性,在文学史与文学批评二者之间更青睐文学史。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史与文学批评的研究方式有较大差异,文学史编写者应避免介入文学批评。B.因为文学史无法穷尽对作家和作品的认识,所以拾遗补缺才是文学批评的任务。C.没有广泛细致的文学批评,文学史就失去了基础,文学研究活力也会受到影响。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学研究的深入,否定并取代前人撰写的文学史是有必要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我们对脚下的世界所知甚少,晴朗无云的夜晚,你仰头望天,可以看到数万亿英里外的星星发出的光芒,小行星在月球表面撞击出的陨石坑也清晰可见,而低下头,你看到的只有柏油路和自己的脚指头,仅仅下到距地面十码,我就觉得已远离人世间,这里,最初在古海洋大陆架上形成的石灰岩层闪闪发光,我看得入了迷。地下世界牢牢保守着它的秘密,直到最近二十年,生态学家才追踪到林地土壤中的真菌网络,这些真菌将单独的树木连成了彼此联通的森林,这一活动已经持续了数亿年。2013年,在中国重庆发现了一个拥有独立天气系统的洞穴网络:大团的水汽在巨大的中央洞穴中聚集,冰冷的尘雾如云层般在远离阳光的洞室中飘荡。在意大利北部一千英尺的地下,我沿着绳索滑到了一个空旷的圆形石室,满地都是黑色的沙堆,地下河从中横贯而过,踩在沙堆上,就像穿行在漆黑星上的无风沙漠中。为什么要往地下去?这样做完全是反本能的,既违背理性的意愿,恐怕也少有人会心生向往,特意把一件东西埋入地下,大都出于某种隐蔽的目的。而从地下取回一件东西,无一例外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的。但是现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理解地下的世界,乔治·佩雷克在《空间物种》中写道:“努力让自己把目光放平吧,”而我想反驳:“努力让自己把目光投得更深吧。”对于人类栖居的这个具有深度的世界,“水平视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目前处于人类世,这个世代见证了全球范围的,令人恐惧的巨大变化,本应一直被埋藏的东西自行露出了地面,让我们无法再忽视,那种强烈的侵入感令人愕然。在东西伯利亚的森林里,一个巨型坑洞在不断软化的土地上张开了血盆大口,它吞下数以万计的树木,袒露出已有二十万年历史的地层,当地的雅库特人称它为“地下世界入口”,在英国,近年来的酷暑使得古代建筑遗迹纷纷闯进进人们的视野——罗马时期的观测塔、新石器时代的围墙……陆续被揭开面纱,就像大地上的麦田怪圈,从空中俯瞰即可辨认。格陵兰岛西北部,冷战时期的一个导弹基地在五十年前被封在冰盖下,如今它即将重见天日,里面储存者数十万加仑的化学污染物,考古学家波拉·佩图尔斯多蒂尔写道:“问题不在于地层中埋藏着那些东西,而在于它们非常持久,比我们的寿命更久,而且有朝一日会裹挟着我们从未意识到的巨大力量卷土重来,它们就像是‘沉睡的巨人’,从‘深时’的睡眠中被唤醒。”“深时”是地下世界的纪年,深时就是地球那令人眩晕的漫长历史——时间从当下向前向后无尽延展。深时的计量方式让人类显得微不足道,它的计量单位是“世”和“宙”,而不是“分”和“年”,它的载体是岩石、冰川、钟乳石、海床沉积物和漂移的地壳板块,深时通向过去也通往未来,五十亿年后,随着太阳能量的耗尽,地球也会落入黑暗,我们正踮着脚尖站在边缘处。我们要警惕这种逆来顺受的思维,实际上恰恰相反,深时应当是一种更加激进的视角,促使我们采取行动,而不是变得无动于衷。理解深时可以敦促我们思考:自己眼下的所作所为,会给我们身后的生命乃至后世留下什么?用深时的视角来看,我们原本认为恒久不变的东西便有了生命,万物的欢乐跃入我们的眼睛和头脑,世界再一次变得丰富离奇,充满生机,冰川有了呼吸,岩层有了潮汐,山脉经历着蜷缩与伸展,石头有了跳动的脉搏。我们栖居的地球,生生不息。(摘编自罗伯特·麦克法伦《深时之旅》,王如菲译)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罗伯特·麦克法伦认为人们比任何时候都要理解地下世界,而乔治·佩雷克不认同此观点,他认为应该用水平视野去观察世界。B.东西伯利亚森林中巨型坑洞“张开了血盆大口”,“吞下数以万计的树木”,当面对这种环境异变时,人们会感到惊愕与恐惧。C.冰盖下冷战时期的导弹基地等,可能有朝一日会带着我们从未意识到的巨大力量卷土重来,给人类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D.“深时”是地下世界的纪年,深时之旅是对地下世界的探索和认知。我们脚下的世界,不只隐匿着黑暗和死亡,也珍藏着人类漫长的文明。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仰头可以看到星星的光芒,而低下头只能看见柏油路和自己的脚指头,作者借此阐释了本文的核心观点“我们对脚的世界所知甚少”。B.为了说明地下世界的神秘性,第二段列举了林地土壤中的真菌网络、重庆的洞穴网络以及意大利北部的地下石室三个例证。C.下面的说法体现了第三段的中心论点:说起地下世界,恐惧和厌恶是人们的惯常反应,它总是与恐怖、黑暗等词语联系在一起。D.考古学家波拉·俱图尔斯多蒂尔的言论,说明我们在人类世这个世代见证了全球范围的、令人恐惧的巨大变化这一事实。6.以“深时”的视角思考,人们会产生哪两种不同的行为?请根据本文概括说明。(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曹多勇这年里,德贵最后一次来种河滩地已是腊月里,这期间,他先后种过一次黄豆,两次绿豆,两次麦子,庄稳还是颗粒无收。这情况,德贵还有岁数更大的犁都没经历过。儿子儿媳说这怪气候叫厄尔尼诺现象,德贵不听这道理,骂天,说这是要绝人啊!大河湾土地分两种:一种在围堤坝里,淮河水一般淹不掉,是大河湾人赖以生存的保障;另一种地在堤坝外,无遮无拦地紧疾淮河,一年里能收季麦就不错了,秋季天都荒着——这地叫河滩地,也叫荒地,大河湾只德贵一人秋季天还耕种河滩地。村人说德贵,那点河滩地还能结出金豆豆、银豆豆?德贵家人也说德贵,年年秋季天见你河滩地种呀种呀种,可临了收几次?德贵先是不愿搭理话,落后才说,俺见河滩地长草就像长俺心口窝,痛得夜夜睡不着觉呀!河滩地位于村东两里地,德贵村东里出了庄,赶头牛,扛张犁,沿河堤一直往东去,人老,牛老,犁也老,牛老,蹄迈得很迟缓,远处里还以为牛是站堤坝上不动弹,人老,老在脊梁上,肩上挂一张犁,侧斜身显得更佝,犁呢是犁铧小,犁把细,还满身裂出一道一道暗裂纹,像老人手上脸上的皱纹皮。牛前边领,德责后面跟,牛缕绳牵连他们俩,一副懒懒散散的模样,弄不清是德贵赶牛,还是牛牵德贵。至河滩地头,德贵说一声“吁——”,牛停下蹄,瞪一对大牛眼瞧德贵,德贵下堤坝往河滩地里走,牛也侧转身头低屁股撅,挺住蹄缓下堤坝追德贵,关键时才分出牛还是受人支配着。德贵没有即刻套牛犁地,他知道牛跟自己还有犁都得歇息喘口气,犁榫眼松,趴德贵肩“吱呀、吱呀”一路不停歇地叫,德贵说犁,俺知道你榫眼咧着嘴,不湿润湿润水,你准散架,牛嘴也“吧嗒,吧嗒”扯黏水吐白沫,德贵说牛,俺知你嗓子眼冒着火,得去淮河里喝个饱,于是,德贵、牛和犁三个老货径直朝淮河走去,牛饮水,人喝水,犁干脆丢河里,德贵喝几口水站起身,骂犁,你个老货还真能憋气呢;骂牛,你个吃草的家伙能站俺上游饮水?淮河水这会儿还温温顺顺躺河床里,波浪一叠压一叠有条不紊地浪过来又浪过来。德贵、牛,还有那只淹没水里的犁构成一幅温馨的田园画,但德贵却在这宁静貌似温顺的淮河水里瞧看出洪水泛滥的迹象,这迹象是几缕混浊的泥丝,曲曲折折隐河边的水里摇曳流过,这几缕混浊的泥丝就是上游山水下来的前兆,就像暴风雨过来之前的一阵凉风。牛饮饱水抬起头,润湿的嘴像涂抹油似的又黑又亮,德贵问牛,你说俺们这地犁还是不犁?牛两眼盯着水面瞧着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瞧,德贵又问犁,你说俺们这地犁还是不犁?德责问犁没见犁,这才弯腰伸手捞出犁,犁全身吃透水,多余的水“滴答滴答”往河面滴。这清脆的水滴声像是回答德贵的问话,德贵说还是犁说得对,不能害怕涨水淹河滩地,俺们就不种河滩地。不知怎么的,德贵感觉最通人性的是犁,而不是牛。这天上午,德贵犁过河滩地;这天下午,德责耙过河滩地;这天挨傍晚,德贵撒开黄豆种。一天时间,这块河滩地就喧喧腾腾像块饼被德贵精心制作好,摆放在淮河边上。然而,还没等德贵的锄伸进去,淮河的水便涨出来,德贵赤脚跑进黄豆地,眼前那些没顶的禾苗还使劲地举着枝叶在河水里挣扎,德贵站立的地方原本还是一处干地,河水舔舔地漫过脚面,德贵往后退,骂河水,说俺是一棵会挪动的庄稼,你们想淹也淹不住。就这么河水淹过种,种过淹,德贵从夏日里一口气赶进腊月天。腊月里天寒地冻,德贵这回出村没牵牛,没扯犁,只扛一把大扫帚,河滩地经河水反复浸泡几个月,晃晃荡荡地如铺展一地的嫩豆腐。这样的地是下不去牛、伸不开犁。德贵扛的大扫帚是牛也是犁,德贵脱下鞋,“咔嚓”踩碎表层的薄冰走进去,冰泥一下没过小腿肚,德贵挨排排拍碎冰,而后才能撒上种。这一次撒的是荞麦,腊月天,只能种荞麦。德贵毕竟是上岁数的人,又加两腿淤进冰泥里,那些刺骨的寒气也就洪水般一浪一浪往心口窝那里涌,德贵仍不罢手,不急不躁,拍一截冰泥地,撒一截种子,而后再把荞麦种拍进泥水里,德贵知道停下手,这些拍碎的冰泥又会凝结起来,德贵还知道荞麦种在这样的冰泥里是长不出芽的,即使长出芽,也会被冻死,但德贵仍是一点一点地种。这天,德贵回家烧两碗姜茶喝下肚,便躺床上睡起来,梦里的河滩地绿油油长满一地的好荞麦,长呀长呀一个劲地往上长。(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一年里多次耕种都颗粒无收的事实开篇,为下文在人与大自然的激烈冲突中塑造德贵这一人物形象埋下了伏笔。B.面对村人与家人的不理解,德贵说“俺见河滩地长草就像长俺心口窝”,形象地表达了他对土地的那种深厚感情。C.小说最后以德贵梦见地里长出了好荞麦结尾,这样的艺术处理既照应了题目,也增强了小说的温情意味与向上的力量。D.德贵与《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有相似之处,德贵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与老人的永不言败,都是他们坚韧执着性格的体现。8.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犁浑然一体,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6分)9.德贵与牛、犁对话,表现了德贵什么样的心理?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楚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曹君弗听。楚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贰焉。”负羁曰:“诺。”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壁,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今其宗庙不被阴而社稷不血食也。如是弗定,则非与人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群臣皆曰:“善,”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又令人告釐负羁曰:“军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其表子之间,寡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曹人闻之,率其亲戚而保楚负羁之闾者七百余家,此礼之所用也。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节选自《韩非子·十过》)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曾伤G君H不如杀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穷,指困窘、困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相同。B.出入,表示“大约”,与《愚公移山》中“出入之迁也”的“出入”意思不同。C.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祭祀时宰杀牛、羊等做祭品,取血以察,称为血食。D.绝世,指断绝了诸侯的世系传承,与成语“绝世无双”的“绝世”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重耳遭到曹君的无礼对待,叔瞻预见到这件事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主张杀掉重耳以杜绝后患,曹君没有听从叔瞻的建议。B.釐负羁参与了接见重耳的活动,为曹君对重耳无礼感到忧心仲仲,他妻子问明原委后,积极帮他出主意。C.离开曹国后,重耳一路逃亡到楚国、秦国,秦穆公念在过去帮献公跟自己交好的份上,出兵护送重耳返回晋国,立重耳为晋君。D.重耳即位三年后,出兵讨伐曹国,派人威胁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体,不然就大开杀戒,但对釐负羁则给予了特别的关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2)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志。B.词人若展挂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结束演奏后的动作及神态,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其身世的叙述。(2)宋代张孝祥以“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描写舟泛水上,境致与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景致非常相似。(3)小刚因病不能参加比赛,汪教练给他发了一条信息。写道:“人生中的机遇绝非只有一次,古诗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对你永远充满信心!”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耿老头能喝酒。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售货员找了钱给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忧伤: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崭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俩老头还都爱穿撤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荡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车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17.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她尽量高高地跳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B.我们班同学就数他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C.新颁布的控烟条例规定,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不能吸烟。D.以前这条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只能涉水而过,非常不便。18.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稗子的叶很像稻叶.但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子,要分清楚。B.说话办事一定要公私分明,公是公,私是私,不能公器私用。C.从今以后,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咱们俩井水不犯河。D.瞧那个小姑娘,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真是个美人胚子。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明明是一项限期两个月的作业,你就是要怀着愧疚自责的心理,一直拖到交作业前一周才匆匆开始,结果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最后匆忙赶完的作业也很不尽如人意,如果总是这样,那么①  ,拖延堪称当代生活的“绝症”,身处其中的人会感到极度焦虑,但还是在截止日期之前满怀负罪感地干其他的事情,任务一拖再拖,时间越少焦虑感越强, ②  ,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恶性循环。那么,有什么办法能 ③  ?答案就是,制订明确具体的计划,将一个困难的大任务分解为容易完成的小任务,例如,你要写一篇报告,就可以把你的这个大任务分解为查阅资料、整理笔记、撰写报告三个小任务,并且计划好查阅资料、整理笔记、撰写报告这三个小任务将来的完成时间,这样,你要完成的写一篇报告的大任务就变得便于管理、容易完成了。而小任务具有线索作用,更容易让你产生行动的欲望,一旦开始行动,完成任务也就不再遥不可及了。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表述烦琐,请删除冗余词语,使表达简洁通顺,但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文段写在答题卡上,不超过75个字。(3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以上两则材料出自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素材来源于网络,由高中语文教与考公众号校编,用于教学与交流学习,

  版权由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当,联系删除。

  学海汪洋,熹微有光,欢迎加入

      QQ群ID:762541302   微信ID:gzywjyk01获取更多资料

  敬请关注高中语文试题集粹

  

  2023年高考结束了

  走出考场那一刻

  同学们会是什么心情呢?

  不管怎样

  请相信自己

  每个走到今天的你都是英雄

  每个全力以赴的你都了不起

  无限可能的未来在等待你们

  接下来一段时间

  很可能是你们人生中

  最悠长的一个假期了

  如何快乐而有意义地度过?

  家长和考生应该注意什么?

  这份锦囊

  快快收藏

  ↓↓↓

  

  “安全第一”不能忘

  同学们即将开启一段

  闲暇的“高考后”时光,

  享受假期的同时,

  一定要时刻谨记“安全第一”!

  ↓↓↓

  预防溺水

  炎炎夏日,千万不要贪一时清凉而不顾自身安全,到陌生水域或者安全没有保障的场所游泳。发现有人溺水切勿盲目施救,要量力而行、科学施救。

  防雷雨、山洪夏季暴雨等极端天气多发,同学们要注意防御。留意天气预报,遇到台风、暴雨、打雷闪电等极端天气尽量不出门。遇到雷雨,避开电线杆、变压器、落地广告牌、桥洞、立交桥低洼区、树木等危险区域。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交通安全高考结束后,很多考生会选择外出聚会、游玩。出行要当心,切记未成年人驾驶机动车不仅是不安全,更是违法行为。遵守交通法规,乘坐车辆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切记“安全带就是生命带”。

  防诈骗高考结束后,当接到自称xx高校、教育局、财政局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或是进行一些非正规渠道的招生宣传时,考生及家长千万不要轻信,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准考证、身份证、考生号和密码、成绩单或成绩查询页面、志愿填报信息不能晒。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通过官网渠道核实分数、录取信息。暑期社会实践要事先了解实践单位的情况,与实践单位明确有关法律事项,谨防被骗。外出游玩时,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要轻易透漏个人信息。

  充实假期不虚度最迫切:放松心情,调整作息状态好好睡觉,整理内务,把用过的资料整理归类,或收藏、或二手出售、或送给学弟学妹等。网上疯传的撕书、撕卷子的发泄方式很不环保。考完试,在让自己得到放松的同时及时调整心情,进入人生新的阶段。放松不等于放纵:追剧、通宵打游戏、日夜颠倒等等的生活方式并不可取,备考时养成的良好作息习惯要继续保持,同时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

  最理智:合理规划进行时在准备志愿填报时,要搞清楚这个专业的学习内容、工作领域、职业发展等;对于自己喜欢的专业,在了解这个专业以及所在行业的同时,多向业内人士或老师进行咨询,分析利弊,共同探讨。

  最感悟:把过去写一写,把未来想一想对高中三年的生活进行一点梳理,写一点文章。反思高中生活,写写回忆记录,甚至写写小说,回味曾经遇见的人和事。回顾过去,思考往事,畅想青春与理想,最终化作笔尖的表达,这也许会成为日后的精神财富。

  最走心:沉下心来看看书为什么不用这段时间认真地看几本书呢?可以尽情地看自己感兴趣的书。阅读经典的作品,可以开拓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最感恩:向陪伴成长的人说声“谢谢”感恩的心意永远不会迟到。高考后,对辛劳的父母说一声,“谢谢你的爱”。六月季,既是毕业季,也是感恩季,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一直给予鼓励,一直陪伴身边,一直默默付出的亲人和朋友。

  

  心理调适很重要

  面对即将开始的假期与新生活

  同学们可能会有一些担忧和疑惑

  如何在接下来这段时间调整情绪

  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这些热点问答一起来了解

  ↓↓↓

  等待放榜时茶饭不思怎么办?这是对高考成绩的预期和当前成绩尚不确定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伴有消极的认知预期十分正常。但如果焦虑的情绪引起一些过度反应,比如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些事、出现失眠或茶饭不思、反复查询公布成绩的网站等,就需要主动做一些情绪调适,告诉自己“我的焦虑对高考成绩并不会有什么影响”,同时通过深呼吸等生理调节、多参加兴趣爱好活动、多和同伴师长聊天交流等方式来舒缓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

  万一真的“考砸了”怎么办?高考成绩没有达到预期,一定会让我们感到巨大的失落和不愉快。遇到这样的情况,考生们首先需要合理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与此同时,不妨慢慢尝试接受既定的事实,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人生,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坚信暂时的挫折和失利对我们而言都是宝贵的财富,只要我们坚定梦想,无论去到怎样的高校、无论是升学还是复读,都可以通过努力在未来重新获得成功。

  填志愿时和父母发生矛盾怎么办?把填报志愿当做全家的一项重大决策,通过家庭会议等形式,围绕各自对志愿填报的想法、各种填报策略的利弊等进行交流。考生们可以用更多“换位思考”,了解父母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期待和期望;家长们也要更多运用同理心,去感知孩子内心的向往和需求。大家可以一起利用网络了解高校及专业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参考教育考试院、专业媒体等提供的志愿填报提示、一起收看高考志愿填报大直播等,广泛收集信息、深入交换意见。

  缓解焦虑、调节情绪有什么方法?除了呼吸放松法、正念练习法、想象放松法外,也有直接表达法。如果有紧张情绪,可以通过各种表达方式把它外化出来,比如写下来、画出来;也可以找你信任的人,如好朋友、父母、老师进行倾诉。说出来后,不一定要得到具体的建议。很多时候,说出来这一刻,焦虑情绪就得到了缓解。

  家长也要“帮帮忙”

  考后孩子要做好心理调适

  父母更是要做好陪伴与引导

  那么,爸妈们需要注意啥呢?

  来看看这4条建议

  ↓↓↓

  首先要淡定对考生而言,预估分数出来后最难过的一关是家长关,尤其是对考砸了、“发挥失常”的考生,家长的反应与态度十分重要。有时候,家长的咒骂、责备,都可能让孩子那本已难受至极的心痛上加痛,生出自暴自弃的念头来。所以,家长的淡定最重要,这一点最难做到。

  允许孩子发泄情绪无论是孩子成绩如何,高考都是人生一个阶段的结束,对于这一段生活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正面的也好、负面的也好,都需要发泄出来,家长需要耐心地倾听。

  填志愿尊重孩子的选择分数出来后,填志愿就是最大的一件事了,“大包大揽”和“甩手掌柜”都不好。如果将填报高考志愿比喻成一场战役的话,那么家长、亲戚朋友都只不过是“参谋”而已,战役的“司令”只有一个,那就是你的孩子——考生自己。所以,你应该做的事是积极收集信息、整理资料,为孩子做一个合格的“作战参谋”,尊重孩子的选择。

  和孩子进行平等对话选择在一个比较正式的地点,比如一个环境很好的茶馆,或是饭店的一个雅间,坐下来平等融洽地和孩子做一次深刻的成人谈话,举行一个小小的成人仪式,与孩子好好地安排和规划一下。当然除了仪式,还可以和孩子聊天,了解孩子的想法,并帮助孩子一起梳理其想法、规划,让孩子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可以怎么做,并明确自己人生发展方向。

  高考答卷已经完成

  人生长卷才刚刚铺开

  祝愿大家安全、充实、愉悦地

  度过这个期待已久的假期!

  1.【按部就班 循序渐进】

  同:都有按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2.【爱财如命 一毛不拔】

  同:都形容极其吝啬。

  异: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意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意轻。

  3.【爱憎分明 泾渭分明】

  同:都有界限清楚之意。

  异:前者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显然不同。

  4.【安分守己 循规蹈矩】

  同:都有规矩老实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规矩老实,守本分;后者侧重于墨守成规,不敢变易。

  5.【安之若素 随遇而安】

  同: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

  异:前者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一样;后者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也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之意。

  6.【暗箭伤人 含沙射影】

  同: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

  异: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指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别人,程度比后者重;后者的手段多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或某事之意。

  7.【不求甚解 囫囵吞枣】

  同:都有掌握知识不透彻,或对情况不够了解之意。

  异:前者表示只想懂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重在态度上,是中性词;后者多指在学术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不加思考地笼统接受,重在方法上,是贬义词。

  8.【别具一格 别开生面】

  同: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

  异:前者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上,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9.【病入膏肓 不可救药】

  同: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

  异:前者重在“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药”,强调无法挽救。

  10.【捕风捉影 无中生有】

  同:都有凭空捏造之意。

  异: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重。

  11.【不刊之论 不易之论】

  同:都有不能改变之意。

  异: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后者重在论断正确,不可改变。

  12.【不识好歹 不识抬举】

  同:都表示不理解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异:前者含有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器重、称赞、提拔;后者表示不懂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13.【鞭长莫及 望尘莫及】

  异:前者比喻力量达不到;后者指赶不上。

  14.【彬彬有礼 温文尔雅】

  同: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

  异:前者侧重对人有礼貌;后者可以形容人的举止、气质等。

  15.【半途而废 浅尝辄止】

  同:都有没有完成之意。

  异:前者侧重在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侧重浅,没有深入。

  16.【本末倒置 舍本逐末】

  同: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之意。

  异: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侧重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17.【不胫而走 不翼而飞】

  异:前者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事物不等推行,就迅速传播,风行一时;后者指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或形容言论、消息流传得极快。

  18.【不闻不问 漠不关心】

  同:都有冷漠、不关心之意。

  异:前者重在行动;后者重在态度。

  19.【不堪设想 不可思议】

  同:都有不能想象之意。

  异: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适用于奇妙的、深奥的、不可理解的事情或道理。

  20.【参差不齐 良莠不齐】

  同:都有不整齐的意思。

  异:指人时,前者侧重指水平,后者指好人、坏人本质有区别;指物时,

  前者指高低长短大小不一,后者指好事坏事混在一起。

  21.【惨绝人寰 惨无人道】

  同:都有狠毒残暴之意。

  异:前者语义重,强调人世间从没有见过的惨痛,不能用来形容人;后者强调无人性,不讲理,常用来形容人。

  22.【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

  同:都表示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异:前者重在说话人的心情;中者重在发表己见;后者重在待人真诚,且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个人或较少的人。

  23.【乘人之危 落井下石】

  同:都表趁人危难之时去侵害人家。

  异:前者重在别人遭遇苦难时用要挟、引诱等手段去害别人;后者重在要置遇难者于死地。

  24.【出尔反尔 反复无常】

  同:都表经常变卦。

  异:前者偏重语言上的前后矛盾;后者侧重表现上的变化无常。

  25.【出神入化 炉火纯青】

  同:都表达到的境界很高。

  异:前者只能形容技艺高超、神妙;后者还可以用于学术、修养等方面。

  26.【穿凿附会 牵强附会】

  同:都表生拉硬扯。

  异:前者指硬把讲不通的道理牵强解释;后者是把不相关的事硬拉在一起。

  27.【唇齿相依 唇亡齿寒】

  同:都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异:前者强调互相依存;后者强调利害与共,一方遭难,另一方也跟着遭难。

  28.【陈词滥调 老生常谈】

  同:都指讲听惯了、听厌了的话。

  异:前者谈的内容既陈旧,又空泛;后者重在指很平常的老话。

  29.【大庭广众 众目睽睽】

  同:都表示有许多人的场合。

  异:前者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共场合;后者指很多人注目的场合。

  30.【顶礼膜拜 五体投地】

  同:都表示崇拜之意。

  异:前者偏重崇拜;后者偏重敬佩。

  31.【独断专行 专横跋扈 一意孤行】

  同:都有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办事主观蛮干之意。

  异:前者有蛮横、霸道之意,语意较重,一般只用于掌权者;中者和后者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语意较轻,而且不限于当权者,一般人也可用,范围较宽。

  32.【大发雷霆 怒不可遏】

  同:都表示十分愤怒。

  异:前者侧重发怒时高声斥责;后者强调愤怒难以抑制。

  33.【大公无私 铁面无私】

  同:都表示没有私心。

  异:前者指一心为公;后者指不畏权势,不讲情面。

  34.【得寸进尺 得陇望蜀】

  同:都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异:前者强调逐步紧逼,越要越多;后者强调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

  35.【低三下四 低声下气】

  同:都形容卑躬、无骨气。

  异:前者重在卑躬下贱;后者重在恭顺小心。

  36.【大吹大擂 自吹自擂】

  同:都有吹嘘之意。

  异:前者吹嘘的可以是别人;后者则只能是自己。

  37.【掉以轻心 漠不关心】

  异:前者指用轻率的态度对待某事;后者形容对人或事冷淡,不关心。

  38.【咄咄逼人 盛气凌人】

  同:都形容气势汹汹,使人难堪。

  异:前者的应用范围广,不只用于人,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后者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的意思。

  39.【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

  异:前者只有耳朵听到、眼睛看到之意;后两者都有受到影响不知不觉发生变化之意,中者指经常耳听目视而受到影响,后者指人的思想、性格受环境或他人的感染、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

  40.【阿谀逢迎 趋炎附势】

  同:都有巴结奉承之意。

  异:前者多指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后者比喻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

  41.【风言风语流言飞语】

  同:都表示没有根据的话。

  异:前者多指无意传说,传说者多出于无知、怀疑和猜测;后者多指有意传说,传说者往往出于险恶用心。

  42.【锋芒毕露 崭露头角】

  同:都有才能显露出来之意。

  异:毕,指全部;崭,指突出的才能。前者还可比喻骄傲自负;后者不能。

  43.【匪夷所思 不可思议】

  异:前者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后者指很难想象,很难考虑。

  44.【苟且偷安 得过且过】

  同:都形容只图眼前,不顾将来。

  异:前者偏重贪图眼前安逸;后者偏重胸无大志。

  45.【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同:都有因循守旧、不求进步或革新之意。异:前者偏重不求进取;后者偏重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46.【光明磊落 光明正大】

  同:都含有心地光明之意,都能用于人及其言行。

  异:前者侧重在人的精神品质,指襟怀坦白;后者偏重指行为正当、正派,襟怀坦白。

  47.【改邪归正 弃暗投明】

  同:都指从坏的方面转到好的方面来。

  异:前者侧重不再做坏事;后者侧重在政治上脱离反动势力,投向进步势力。

  48.【悔过自新 痛改前非】

  同:都有改正错误之意。

  异:前者重在未来,强调重新做人;后者重在过去,强调错误改正得彻底。

  49.【厚颜无耻 恬不知耻】

  同:都形容不知羞耻。

  异:前者重在脸皮厚;后者重在做了坏事仍满不在乎。

  50.【花天酒地 醉生梦死】

  同:都形容腐朽糜烂的享乐生活。

  异:前者偏重于迷恋酒色;后者偏重指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地生活。

  51.【含糊其辞闪烁其词】

  同:都有说话不清楚、不明确之意。

  异:前者重在说得含混不清;后者重在说话遮遮掩掩、躲躲闪闪。

  52.【涣然冰释 烟消云散】

  异:前者指嫌疑或误解消除;后者指情绪或思想消除。

  53.【魂不守舍 失魂落魄】

  同:都可形容精神恍惚的样子。

  异:前者可形容精神不集中;后者重在形容惊慌异常或因受强烈刺激而行动失常,语义较重。

  54.【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同:都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常可通用。

  异:前者有“画饼”的行动;后者只表示“空等、空望”。

  55.【荒诞不经 荒诞无稽 荒谬绝伦】

  同:都表示荒唐、不可信之意。

  异:不经,指不正常,不近情理;无稽,指无法考查;绝伦,指超出同类,没有可以相比的。“荒谬绝伦”语义最重。

  56.【挥金如土 一掷千金】

  同:都形容极度挥霍。异:前者重在对钱财的轻视;后者重在一次花钱之多。

  57.【居心叵测 高深莫测】

  异:前者指心存险恶,不可推测;后者指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没法揣测,形容估摸不透。

  58.【疾恶如仇 深恶痛绝】

  异:前者指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后者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59.【空前绝后 凤毛麟角】

  异:前者指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后者比喻珍贵的事物。

  60.【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

  同:都有特别看待之意。

  异:前者作横向比较,表示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后者作纵向比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

  61.【络绎不绝 川流不息】

  异:前者形容行人、车马往来不绝;后者指像河水那样流个不停,多用来形容车、船、行人来往不断。

  62.【六神无主 心惊肉跳】

  同:都形容惊惧不安。

  异:前者偏重在心情慌乱,不知怎么办才好;后者偏重在心神不宁、不安,害怕不好的事临头。

  63.【厉兵秣马 严阵以待】

  同:都有做好战斗准备之意。

  异:前者重在人员的行动;后者重在整个军队排好阵势,等待敌人的来临。

  64.【明察秋毫 明察暗访】

  异:前者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清楚;后者指明里观察,暗里询问了解(情况等)。

  65.【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

  异:前者形容可看的东西太多,看不过来;后者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用以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忙不过来。

  66.【目不见睫 目不交睫】

  异:前者指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眉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或见远不见近;后者指上下眼睑上的睫毛不相交合,不合眼,形容不睡觉。

  67.【莫衷一是 无所适从】

  异:前者指不能判断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后者指不知道跟从谁好,形容不知怎么办才好。

  68.【美轮美奂 美不胜收】

  异:前者形容房屋高大华丽而众多;后者指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69.【目光如豆 鼠目寸光】

  同:都可形容目光短浅,看不到远处、大处。

  异:前者偏重在眼光小,强调看不到全局;后者强调眼光近,看不到将来。

  70.【起死回生 死里逃生】

  异:前者指医生的医术高明,能把垂死的病人救活;后者形容经历了极其危险的境遇。

  71.【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异:前者指感情不能控制;后者指由不得自己,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72.【如虎添翼 为虎添翼】

  异:前者指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或组织,带褒义;后者则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

  73.【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

  同:都有使人听后感到震惊之意。

  异:前者指歪曲、捏造事实或故意夸大事态,所指的事不一定是坏的;后者指卑劣、残暴的事实坏到了使人吃惊的程度,所指之事是坏人、坏事。

  74.【身先士卒 以身作则】

  同:都有亲自做出榜样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在关键时刻自己带头去做,走在群众的前头;后者仅指自己做出榜样。

  75.【深入人心 耳熟能详】

  异:前者指政策等已被人们认可;后者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76.【势如破竹 一泻千里】

  异:前者指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后者形容江河水奔流直下,比喻文笔奔放畅达。

  77.【身临其境 设身处地】

  异:前者指亲身到了那个地方,形容感受深切;后者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指替别人着想。

  78.【死得其所 死有余辜】

  异:前者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是褒义词;后者指虽然处以死刑,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过。

  79.【死气沉沉 万马齐喑】

  同:都形容无一点生气。

  异:前者偏重指气氛压抑,用于人时有不愿讲话之意;后者偏重于不敢讲话。

  80.【天花乱坠 娓娓动听】

  同:都有说话好听之意。

  异:前者形容说话十分动听,但夸张而不切实际,含贬义;后者形容说话生动,使人爱听,含褒义。

  81.【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

  同:都含有没有一处不到之意。

  异:前者形容处事待人细致周密,体贴入微,含褒义;后者多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含贬义。

  82.【瑕不掩瑜 瑕瑜互见】

  同:都指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

  异:前者是缺点遮不住优点;后者比喻有优点也有缺点,无主次之分。

  83.【心照不宣 心领神会】

  同:都有心里已领会,不用说出来之意。

  异:前者多指双方,有时指较多的人;后者重领会,一般指一方。

  84.【徇私舞弊 营私舞弊】

  同:都指为私而玩弄手段干违法乱纪的事。

  异:前者指屈从私情,照顾私人关系而舞弊;后者指为自己谋求私利而舞弊。

  85.【杳如黄鹤 杳无音信】

  同:都有见不到之意。

  异:前者侧重指一去不见踪影;后者侧重指一直得不到对方的消息。

  86.【洋洋大观 洋洋洒洒】

  同:都有内容多的意思。

  异:前者侧重指数量和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后者形容文章的篇幅很长。

  87.【一笔勾销 一笔抹杀】

  同:都含有全部消去之意。

  异:前者指账目、嫌隙、隔阂等;后者指对成绩、优点等全盘否定。

  88.【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同:都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异:前者侧重于道义上不允许推脱;后者侧重于责任上不可推卸。

  89.【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

  异:前者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后者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好的、真的东西。

  90.【夜以继日 通宵达旦】

  异:前者形容日夜不停;后者指从天黑到天亮。

  91.【一箭双雕 一举两得】

  异:前者指发一箭而同时射中两只雕,原指射技高超,也比喻做一件事同时达到两个目的;后者指做一件事而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92.【自鸣得意 自得其乐】

  同:都有很得意之意。

  异:前者侧重自以为了不起;后者侧重感到很有乐趣。

  93.【震动天地 翻天覆地】

  异:前者可形容声音巨大,也可形容声势浩大或气势雄伟;后者形容变化巨大或闹得很凶。

  94.【回味无穷 耐人寻味】

  同:都形容意味深长。

  异:前者只限于事后回忆、追忆中体会到意趣很深;后者不仅指事后,也可以指当时。

  常见误用成语集锦

  1.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易理解为“没有成功”。2.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3.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4.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5.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用为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6.不刊之论: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刊,删改。易误把“刊”理解为“刊登”。7.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8.处心积虑:存心已久,反复思虑。贬义。

  9.大方之家: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不用来指慷慨解囊之人。10.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审,现多误用为两方闹纠纷到法院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11.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12.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13.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14.毁家纾难:指献出全部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褒义词。

  15.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16.绘声绘色:形容描写生动逼真。

  17.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

  18.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19.身无长物:指人贫困。常误用为形容没有特长。20.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自然景观,相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21、不孚众望,不使群众信服。

  22、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不能形容商品。

  23、狭路相逢,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不可用于老友见面。

  24、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要说成“对……漠不关心”。

  25、空前绝后:“巴以和平面临的威胁”是空前的,但今后可能更严重,不会“绝后”

  26、素昧平生: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不用于知识。

  27、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既然已经不会走路了,怎么走出自己的路来?)

  28、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不形容衣服很不合身)

  29、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30、果不其然:果然如此。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

  31、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不能用于对待别人,不能带宾语。

  32、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使人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是用于批评说话人的。

  33、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34、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35、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多指逆潮流而动。

  36、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像冰一样完全消除。

  37、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的心理。

  38、忧心忡忡,形容忧愁很深。

  39、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不能用于退休的老人。

  40、炙手可热,比喻人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不指知名度。

  41、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不用于价格高低的比较。

  42、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43、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44、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45、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不能形容错别字多。

  46、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47、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不形容两个人方向相反。

  48、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49、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褒义。

  50、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

  51、首鼠两端,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左右动摇不定。不能用于表示言行不一。

  52、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用得好。

  53、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54、涉笔成趣,形容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有意趣的东西。常用来表示创作者水平高。

  55、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56、漫不经心,指人对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57、琴瑟失调,比喻夫妇不和。

  58、是可忍孰不可忍,指对人的重大罪行不可容忍,极度愤慨。不能用于对自然灾害等。

  59、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用于表现听者一方的感受。

  60、念念不忘,形容牢记心上,时刻不忘。一般不用于不幸和痛苦的事情。

  61、一笔抹杀,指把成绩、优点全部勾销或全盘否定,一般不用于否定错误或罪行。

  62、休戚相关,彼此之间的忧喜、祸福都互相关联,形容彼此利害一致。一般用于人与人或人与集体之间,而不用于事物。

  63、绘声绘色,指讲述、描摹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不用于演戏。

  64、厚此薄彼,形容对彼此待遇不同。一般用于对人、单位、集体。

  65、姹紫嫣红,形容各色娇艳的花,不能单用于某一种花。

  66、一蹴而就,踏一脚就成功,形容轻而易举。

  67、惨淡经营,表示为某事非常劳苦。

  68、万人空巷,街上人山人海,多形容欢迎、庆祝等盛况。

  69、如数家珍,表示对所讲事物非常熟悉。

  70、空穴来风:有洞才有风,比喻消息与传说是有原因的 。

  71、七月流火: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指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72、罪不容诛: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 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73、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不假思索。

  74、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易误解为“打官司”。

  75、诛心之论:指不问罪迹,只根据其用心以论定罪状;也指揭穿别人的动机的批评或深刻的议论。

  76、噤若寒蝉,表示一个个都默不作声,就像秋天不叫的蝉。它和寒冷没有关系。

  77、首当其冲:引申为首先受到攻击、批评等,而并不等同于“首先”。

  78、危言危行,表示正直的言行。

  79、不刊之论 :“刊”指删削、修改,该成语表示不容修改的权威论述。

  80、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就不能再加“一些”“一位”这类词。

  81、不足为训:不足:不值得;训:法则,教导,规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 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82、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83、半斤八两,含有蔑视味道,是贬义词;

  84、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相追逐,贬义;

  85、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算计、谋害别人,也是贬义词;

  86、颐指气使:颐:腮帮子;指:指挥;气:神气;使:指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态度很傲慢。(贬)

  87、好整以暇:整:有秩序,不乱;以:这里相当于‘而’。暇:不急迫。 形容既严整,又从容。也指事情虽多,仍旧从容不迫。(褒)

  88、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贬)

  89、“灯红酒绿”指生活腐化时为贬义词,指夜景繁华时为中性词;

  90、“想入非非”,指想法不合实际时为贬义词,指意念进入玄妙的境界时为中性词。兼具褒贬色彩的诸如此类的词语还有“拐弯抹角”、“无所不至”、“如虎添翼”等等。

  91、萍水相逢,指陌生人初次见面,用于老同学不当。

  92、“洗心革面”指“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同样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刊物。

  93、“望其项背”,多与表否定意味的词语(如难以、不能等)搭配,共同表示比不上、赶不上;

  94、“汗牛充栋”,栋:栋宇,房屋。运书很多累得使牛出汗,书多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只能指书多,不能指人多。

  95、 “巧夺天工”,只能用于人工建造,不能用于自然景观。

  96、“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

  97、“涣然冰释”只指两人消除猜疑嫌隙。

  98、“不胫而走”指消息迅速传播开来

  99、“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事实以让闻者惊骇,

  100、“骇人听闻”,指事实本身让闻者震惊。

  101、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102、独树一帜,比喻风格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103、不落窠臼:比喻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104、匠心独运,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105、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106、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

  107、“忝(tiǎn)列门墙”属谦辞,“忝”表示自己位列其中会让余者蒙羞。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

  108、鼎力相助:“鼎力”指能够扛鼎的巨大力气、能力,是赞美他人之辞;故该成语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109、蓬荜生辉:“蓬荜”指茅草屋,可见它是自谦之辞,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

  110、“目无全牛”形容技艺达到极纯熟的境界。

  111、“火中取栗”指受人利用冒了险,结果还一无所获。

  112、“安步当车”指把慢慢行走当作坐车,是形容一种安闲自足的生活态度。

  113、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114、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115、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116、弱不胜衣:胜,禁得起。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

  117、飞短流长: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118、放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119、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作自谦,用来说别人不恰当。

  120、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121.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

  122、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

  123.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

  124、“差强人意”中的“差”是“稍微”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125、“文不加点”,关键语素“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文章不用涂改就写成。

  126、为虎作伥,做恶人的帮凶,帮助恶人做坏事

  127、大动干戈,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128、火中取栗,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得到好处

  129、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而不能用来形容刻苦学习的楷模

  130、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该成语的对象是人工的。

  131、美轮美奂,指高大的建筑物。

  132、注意只能用于男女尤其是夫妻间的成语,如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耳鬓厮磨、比翼双飞、破镜重圆、夫唱妇随、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等。

  133、“栩栩如生”指人或生物的形象;

  “眉飞色舞”指用于人;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

  “相濡以沫”用于患难中,不用于平时;

  “炙手可热”用于人有权势,而不用于物;

  “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

  “萍水相逢”用于陌生人初次见面;

  “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134、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前往,多含贬义。

  135、叹为观止。形容所看到的事物美到了极点,褒义词。

  136、此类“褒贬颠倒、感情失当”的成语还有:

  (贬义)守株待兔、无所不为、洗心革面、无所不至、倾巢出动、弹冠相庆、过江之鲫、党同伐异、连篇累牍、好为人师、师心自用、附庸风雅、处心积虑、挖空心思,

  (褒义)震撼人心、目无全牛、信誓旦旦、高山景行、微言大义、运斤如风、危言危行、不负众望、蔚然成风等。

  137、日理万机:一天之中要处理上万件事务,常指君王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用在李老师身上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这种“轻重失度,头重脚轻”的成语还有“从谏如流”“无可厚非”“真知灼见”“有口皆碑”等。

  138、瓮中捉鳖,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当充当谓语,不能误把它当作名词性成语。

  139、龙飞凤舞,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其他类似这种“功能混乱,搭配不当”

  易误用的成语还有“漠不关心百姓疾苦”“司空见惯了腐败现象”“出奇制胜敌人”“逼得穷途末路”“当仁不让的责任”等。

  140、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见,是谦辞。

  141、鼎力相助。即大力相助,是敬辞。这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迹,有的用于自称(谦称),如“雕虫小技”“东涂西抹”“贻笑大方”“千虑一得”“敝帚自珍”等;

  类似的还有“蓬荜生辉”“耳提面命”“不耻下问”“虚怀若谷”等。

  142、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

  143、贻笑大方,被内行人笑话。

  144、“生灵涂炭”的“生灵”是“百姓”之意。易犯与前面的“人民”重复的语病。类似的还有“忍俊不禁地笑了”“难言之隐的苦衷”“一场南柯一梦”“显得相形见绌”“好象如芒在背”“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目前的当务之急”(或:“当务之急的问题”)“接踵而至地闯进来”“津津乐道地说”“海内外闻名遐迩”“责无旁贷的责任”等。

  145、“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146、“有条不紊”的意思是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类似这种“不合逻辑,事理不通”毛病的还有“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问题未发现前就应防微杜渐”“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成绩下滑”等。

  147、有些成语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而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例如“望其项背”就不能用于肯定句中,其他如“善罢甘休”“同日而语”“无时无刻”“一概而论”“等量齐观”等。

  148、形近易误,义近易混:

  形近:“不孚众望”的意思是不能使众人信服,容易与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负众望”混淆了;“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容易与与其语素完全相同、而语素位置不同且语义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类似的还有“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山高水长”与“山高水低”、“目不见睫”与“目不交睫”、“目光如豆”与“目光如炬”、“耸人听闻”与“骇人听闻”、“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等。

  义近:①义相近而用法有别

  例如,“目不暇接”和“应接不暇”。前者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后者指来人或者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前者偏向主动,后者偏向被动,因此,“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应接不暇,一句只能选择应接不暇”。类似的还有“独树一帜”与“匠心独运”、“不落窠臼”与“别出心裁”等。

  ②义相近而适用范围有别

  例如:“狼狈为奸”和“朋比为奸”,二者都指坏人勾结起来干坏事,但前者适用范围要小一些,指几个人,而后者多指一大批人。因此“这一伙人狼狈为奸,干尽了坏事”一句中“狼狈为奸”换成“朋比为奸”更恰当。

上一篇:高考结束后要做些什么?考生和家长请注意→
下一篇:15可以买房吗?15岁孩子可以全款买房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