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流浪少年为何有家难回?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8-08
手机版

  今年,申城街面要基本消除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现象。市民政局、市救助管理站加紧流浪未成年人的甄别、排查、接送回家。元月以来,已有30名流浪儿童回家。但在联系、认领、接送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流浪孩子有家难回”和“家人拒不领回”的两难困境。

  母亲不接儿子回家

  柳涛17岁,来自安徽省无为县,随来沪做生意的父母借住浦东合庆镇。今年大年初一,他离家出走,流浪十多天后被派出所送往救助站。2月23日,救助站工作人员费尽周折将他送回了家,可是,最近在跟踪回访他父亲时得知,柳涛在家呆了两天竟又出走了……

  1个17岁的少年为什么有家不回?原来,柳涛从小患有癫痫病,轻度智力障碍,说话时含糊不清,没念完一年级就辍学随做生意的父母走南闯北。一家人先在浙江桐乡濮院镇摆摊做生意,父母太忙,根本没空照顾儿子的健康和教育,柳涛就这么成了呆在家里的“留守儿童”。后来,他成了网吧的常客。没钱时,他就偷窃附近居民的手机、废铁,销赃换钱。

  为了这些小偷小摸,父母常常被人骂得抬不起头来。去年,父母只好离开务工十年的桐乡,来到上海浦东。但半年多来,柳涛照样惹事生非,邻居登门告状络绎不绝,害得父母半年搬了四次家。母亲又要做生意,又要照看一岁多的女儿,累得不得了,看见这个儿子就头疼。

  今年除夕,父亲吩咐柳涛到浴室洗个澡,干干净净地回家吃年夜饭。没想到,他彻夜不归,年初一才回来。父亲责怪了他几句,他扭头就走。2月2日,柳涛因偷窃被派出所送到了浦东救助站,母亲虽然得知了儿子的消息,想来想去,她决定不接回儿子。

  找到了孩子的舅舅家

  2月3日,柳涛被送往市救助管理站接受询问和甄别。工作人员多日好言安慰,他一直吞吞吐吐,只说出了安徽无为县的老家村名和父母的姓名,对上海的暂住地,他一字不提。

  工作人员当即通过公安户籍查询系统网上下载了柳涛母亲的图像信息资料。柳涛确认这图像照片就是他妈妈。然后,工作人员再向安徽当地的派出所、村委会查询、核实,但打了10多个电话,也没查到柳涛的户籍身份。几经辗转,工作人员才找到了柳涛的外婆,并得知了柳涛父母在上海的情况。但几次接通电话,柳涛母亲都否认有这么个儿子。

  为了尽快找到这个不履行监护责任的母亲,工作人员决定开车送柳涛到浦东合庆镇实地寻亲查访。虽说柳涛不识字,记不全路名、地址,但流浪久了对合庆镇的阡陌小路十分熟悉。有意思的是,柳涛并没有把工作人员直接领到自己的家,而是去了在当地购房入住的舅舅家里。舅舅对柳涛倒是蛮亲热的,赶紧给妹妹打电话,让她赶紧过来把儿子领回去。但这位母亲还是没有露面。但工作人员费尽周折的寻亲、送回行动,总算有了一个结果。

  为了跟踪回访柳涛领回后的生活状况,半个月后,工作人员再次拨通柳涛母亲的手机,这次接听电话的却是柳涛的父亲。他说,柳涛回家两天后又走了,至今没回来过。

  当问及是否到派出所报失或上街寻找过。他说没有。“柳涛也不知被派出所抓进去多少次了,他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我们真希望他犯一个大案,让政府找一个地方把他管养起来。省得我们操心了!”

  这番“望子成虫”的说辞,当即遭到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批评。柳涛父亲勉强答应去找找儿子。

  家长遗弃孩子应被起诉

  但救助站工作人员并不放心。类似柳涛这样的困境少年并非少数,拒不领回流浪孩子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流浪未成年人大多来自单亲、离异或者重组家庭和领养、寄养家庭。不少流浪未成年人因缺少家人关爱,遭受家人歧视、虐待和遗弃而不得不长期徘徊在十字街头。无所适从的流浪未成年人急需人们伸出关爱之手,引领他们走出困境。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预防未成年人流浪是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做好源头预防是解决未成年人流浪问题的治本之策,家庭是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流浪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和抚养义务。保护儿童、告别流浪,接送流浪孩子回家,需要家长和全社会的支持、配合和监督。

  记者了解到,对那些反复拒绝认领孩子、不尽抚养监护义务的父母,民政部门可向公安、检察部门举报,由公诉机关依据“遗弃罪”提起诉讼。(文中所涉孩子为化名)

  本报记者 姚丽萍 通讯员 王斯纲

上一篇:割包皮记录第1-41天
下一篇:西瓜出现坐不住瓜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