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金刚》三部曲:穿越好莱坞电影音乐的历史轨迹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8-08
手机版

  原标题:《金刚》三部曲:穿越好莱坞电影音乐的历史轨迹

  【默片从来不曾无声(Silent cinema has never been silent)】

  我们回到1895 年,传说中电影问世那一刻,电影的放映就伴随着钢琴家的演奏进行,不过最初音乐的使用目的和电影内容并无关联,与其说是电影配乐,倒不如说是为「看电影」这个娱乐活动助兴,音乐主要是为了掩盖机器运作的杂音,同时吸引观众对无声影像的注意力。

  《一个国家的诞生》为电影配乐的呈现开启了新的阶段,虽然主要仍是拼装的罐头音乐,但电影开始使用专属统一的配乐版本。此外,为了演奏这些既存的古典管弦配乐,交响乐团成为高级戏院的标准配备,就像今日的IMAX 或3D 影厅,这种戏院能提供比一般戏院更完整丰富的影音感受。1920 年代中期之后,原著电影音乐在电影制作上的比重才日益提高。

  【1933 年:以澎湃管弦为道具注入生命力的Max Steiner 】

  《金刚》一方面将「配乐」这种非现实的,用音乐来协助叙述电影内容的电影语言充分展现,同时也把主题动机(Leitmotiv)和动态模拟对位(Mickey-Mousing)这两项好莱坞的古典配乐技巧,做了成熟的演出。主题动机的配乐手法源自华格纳歌剧,重点在于创造一个贴切象征事物的音乐乐句或元素,并使其在配乐中,随着情境千变万化,又得以清楚辨识。而Mickey-Mousing得名自迪士尼卡通里,卡通人物的动作密切对应音乐或节拍的表现型式,但实际上,这种操作手法并非单纯针对动态,它也能用来对应情感的转折。重要的是,这种对应是以音乐的趣味与美感来呈现的,很多时候出色的Mickey-Mousing不仅对位影像,而且以复杂多变的管弦编写,「模拟」种种动态的特质,情绪的起伏,和画面的变化。《金刚》颠覆了当代对配乐的多虑与刻板印象,同时也确立了所谓古典好莱坞电影配乐,以盛大管弦音乐描写电影情节,表现主题动机,模拟对位影像等等的基本型式。

  《金刚》的开场曲目〈Main Title〉,以三个降阶音符直接破题,做为巨猩Kong的主题动机,它在整部配乐中无处不在,它的降阶结构具有一种沉厚的力量感与压迫感,但在〈Main Title〉的结尾,它以凄测温柔的提琴独奏展现截然不同的抒情气质。Kong的主题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旋律组合,而是一个三音符的降阶结构,这个结构因为简单,显得容易感受也容易变化,可以威猛强悍,可以古怪神秘,可以幽默喜感,也可以悲凉绝望。Kong这个看似简单的主题在配乐中表情生动,游移灵活,能和影像,情绪,动态紧密结合,足见Max Steiner的主题动机运用和Mickey-Mousing技巧早已深具火候,一些很基本的手法,比如将Kong的简单主题反覆升降音阶或音量,来表达Kong的逼近或远离,都是日后电影配乐的常见基本技,如John Williams的《大白鲨》(Jaws),就是承袭此一概念的杰作。这也是为什么《大白鲨》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昵称他的长期搭档John Williams做Max的原因。

  〈Main Title〉中第二个显眼的主题,是一个代表丛林异族的主题,它是狂野热烈的学院风管弦乐,全无民俗部落气质,在电影中伴随着土著的祭典舞蹈和反覆呐喊Kong 的声音登场,它毫不写实,因为迷雾岛屿的丛林部落,肯定是没有46 人编制交响乐团这种组织。而美女的主题本质是一个爱情主题,在〈Main Title〉里它以隐约而快速的笔触,在金刚的主题亮相后紧接着一笔带过,接下来在整部配乐里,它以各种优雅柔美的形式和金刚主题交会,但也代表男女主角之间的浪漫情愫,在音乐中三角恋情悄悄成型。

  这种表达的最后高潮自然落在终曲〈Finale〉 ,美女主题与金刚主题温柔交织,惆怅而悲美,即使尖叫皇后的演技呆板做作,金刚人偶僵硬迟钝,但在音乐的催化下,让人从金刚人偶的眼神姿态,仿佛还是能感受到金刚走投无路下的万般不舍与遗憾。金刚最后坠楼身亡,音乐以小提琴独奏带出象征探险队的四音符主题,让捕获金刚的主角站在金刚遗体旁说出:It was beauty killed the beast 的经典台词,再以金刚主题盛大收场。而自此,好莱坞电影音乐开启新的纪元,迈入黄金时代(The Golden Age)。

  【1976 年:以柔美旋律为金刚刻画爱情的John Barry 】

  总之到了60 与70 年代,传统管弦电影音乐渐被视做老气过时,铺张昂贵而式微。当1976 年派拉蒙决定以更深刻的爱情观点重拍《金刚》时,他们希望交给一位符合大众流行喜好的音乐家,于是他们选择了以帅气邦德电影音乐走红,写出许多卖座歌曲与优美情歌的John Barry。

  这个版本的《金刚》充满典型的John Barry乐风,乐迷很难认错,技巧也与Max Steiner大相径庭,主要以旋律宜人,结构完整,语调平和的长篇乐章营造氛围。John Barry以各种气质的铜管或弦乐旋律,描写金刚的各种遭遇,但没有设计特定的金刚主题动机,这些旋律走走停停,时强时弱,时而神秘悬疑,时而深沉忧伤。John Barry特定的铜管风格,诗意而辽阔,但步调缓慢,缺少霸气力道。配乐的重点放在爱情主题,旋律唯美动听,拿到任何爱情电影都能成立,宣告这部电影的核心不是怪兽,而是爱情。

  John Barry 的《金刚》,最后成为一部以浪漫旋律为主,易于入耳,广受接受的抒情作品,这个作品之所以不似他的其他经典之作那样广为人知,也许是因为John Barry 写过太多动人旋律了,《金刚》不算极为特出,但它反映了当时电影制作的需求,电影公司要一位「受商业巿场欢迎,又可以展现电影特质的音乐家」,John Barry 成功达标。然而潮流的转变很快,而且常常突然就发生了。

  【 2005 年:兼具经典与流行乐风的James Newton Howard 】

  好莱坞的经典配乐风格在1933年由Max Steiner的《金刚》开启后,历经25年,随着大环境变迁而没落,60与70年代盛行新的电影音乐美学与偏向流行风格的音乐类型,然而1977年John Williams的《星球大战》(Star Wars)逆势登场,大受欢迎,黄金时代的音乐精神瞬时复辟并且激起热潮,John Williams在接下来几年叱咤风云,连番缔造经典作品与纪录。

  我觉得这个说法略嫌悲观,一方面电影音乐本就和电影的型态与时俱进,新的事物持续探索演变,新的音乐类型与诠释手法,不断加入电影音乐领域,是很自然的事;另一方面,许多当代的电影音乐家,渐渐采用兼备古典与现代或流行音乐的融合手法,其实传统作风与精神并没有全然消失,James Newton Howard的《金刚》就是一个出色的例子。借着这部作品在2005年的第三度拍摄,我们可以从Max Steiner的经典乐风,John Barry的流行乐风,到James Newton Howard的融合手法,看到电影音乐的美学如何随着时势与音乐家的个人背景而演变。

  2005年版的《金刚》,是近年老片新拍的风潮中少见的佳作,它非常忠于原著,并且借着当代的电影技术,让电影的视野更开阔,情感更深刻,影音效果更震撼,一点也不枉费72年来工业技术的成长,以及对这个题材的一再剖析提练。James Newton Howard的配乐,在许多方面依循Max Steiner的表现手法,有大型的管弦编制,动作场面对位精细繁复,对各个人物做清晰的主题动机设定,金刚的主题动机还有几分Max Steiner主题的气质,但在表达金刚这个角色的方式上,他反而比较接近John Barry。

  James Newton Howard 并不像Max Steiner 以一个金刚的主题动机贯串全场,视金刚的遭遇调整这个主题的气质,他为金刚的不同面相写了多个气质不同的主题,再组织成金刚的完整形象,这比较类似John Barry 的做法;而相较于John Barry,James Newton Howard 的主题写得比较有型而成功。我们在原声带的第一个曲目〈King Kong〉中会听到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气质神秘,代表未知的岛屿,旅程与冒险,接着以四个降阶音符的金刚主题做为结尾。这是金刚的第一个主题,它的降阶结构与Max Steiner 的主题气质类似,给人一种深沉有力的黑暗感,运用的方式主要也与金刚相伴而行,然而,当金刚展现新的特质时,James Newton Howard 并不局限以此结构进行变奏,他创造其他新主题来表现新的特质,代表性的曲目是〈Tooth And Claw〉。

  〈Tooth And Claw〉这场戏是新版《金刚》的关键场景,金刚与猛龙对峙,美女身处其间,做出了向金刚依靠的选择,金刚一面应战一面看顾美女的安危,这个表现比旧版传达更强烈的情感意义,告诉大家金刚这一役就是为了这个女子出头,而且不是为了争夺占有,是为了爱。金刚原来沉降压迫的主题,四音音阶排列忽然逆转向上,形成一种昂扬的气势,接着James Newton Howard 在战局中发展出新的铜管主题,高贵而富有王者之风,宣示金刚的强势与胜利。这个主题运用的场合还包括了金刚在帝国大厦上怒吼等场景,加入了这样的主题后,金刚令人望而生畏就不只靠体型与力量,还有威严的性格与执着的情感。

  Max Steiner 在表达金刚的情感,包括爱情时,维持以代表金刚的三音符主题动机进行变奏,美女的主题固然与金刚主题时常交会,但结构大多各自分离。在当年的版本,我们很清楚金刚对美女有爱,但不太确定美女是否也垂青金刚;在John Barry 的版本中,他直接以一个动听的旋律涵盖所有描写爱情的时刻。James Newton Howard 同样写出清楚的爱情主题(Love Theme),乐风也与John Barry 类似,是一种管弦编曲的流行抒情曲,但他不是以单一主题涵盖所有情境,也不是依情境转换做变奏,而是写了多个爱情主题,来呈现这种关系的不同层次。

  James Newton Howard 的表现手法兼具了前代不同时期的配乐理念,他设定主题动机又另有变通,像Max Steiner 那样以固定主题来变化情境,的确可见深厚的器乐作曲实力,但James Newton Howard 把角色或关系的每一个面向,以多元主题动机处理得宜,仍然相当完整而动人。

  2005年版的《金刚》原定由Howard Shore配乐,他和导演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完美打造【魔戒】三部曲,理应是本片配乐的不二人选。但因为与导演的创作理念不同退出,James Newton Howard在电影上演前五周接手,每天工作18小时,终于顺利为这部三小时长片完成配乐。Howard Shore本人则出现在电影中担任金刚奇观秀的乐队指挥,并且以重编Max Steiner的音乐向这位前辈致意,James Newton Howard更在特定场合让Max Steiner的三音金刚主题亮相。

  三个时代拍摄的三部《金刚》,它们的音乐反映了好莱坞电影配乐不同时期的主流理念与美学,有如好莱坞电影音乐发展史的缩影。流行趋势潮来潮往,创作理念分分合合,历史演变的轨迹不仅引人入胜,也带领影迷和乐迷探索不同配乐型式与技巧背后的思考、美感与影响力,令人对电影音乐如何累积成一个动人且不应忽视的艺术资产,有更深的体认。

  责任编辑:

上一篇:毫不避讳的电影,将成年人之间的不堪演绝了,满屏禁忌的味道
下一篇:孩子名字全款买房,孩子未成年可以抵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