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老师的《错位》浅谈科幻电影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张敏老师编剧电影《错位》的时代,是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文化开放时代——八十年代。由于国际先进思想、开放风潮的传入、演化,这一时期成了新中国电影业史上盛开的一朵昙花。相比于之前意识形态单一的宏大叙事的电影,八十年代的国产电影在各种思潮的滋养中,也更多的将眼光投向了发达的西方电影产业。张敏老师编剧的科幻电影,打破之前红色电影的单一叙事内核,完成新时代的科幻电影创新。 这部电影是政治舞台的黑色幽默与人工智能的巧妙结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赵书信,为了应付文山会海,他做了一个与他一模一样的机器人,代替他参加数不清的会议。而渐渐的,机器人越来越个性,越来越不听指挥了。赵书信感到失控,焦虑。他对机器人说的那段话点出了整部影片的出发点:“我制造你不是为了让你发表议论,而是让你服从我的意志,否则,我宁肯毁掉你。”张敏老师将讽刺艺术运用到了极致,通过机器人的毁灭,讲述了一个政治投机者的梦之破灭,但同时给每位观众深刻的时代警醒,这场机器人与人类的较量,不光是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科技的错位,它对未来世界的探索不止于这份平直叙述,这更是电影的无声反抗。 未来主义色彩浓郁的场景设计和道具的使用也是本片的一个亮点,活跃在世界电影舞台上的未来主义者蔑视对过去的崇拜,注重应变和独创性,追求精美与奇特的创作。而用镜头表现未来性是它与之俱来的象征。它的矛头对准时代和当前国家机器。片中的主人公赵书信有着强烈的孤独感,所以整部影片里出现的人物极少,更多的是无生命体的一瞥而过。伴随着寂寞的鼓点,配乐和镜头的转换也显得孤独而静谧。 这部电影是科幻电影业的创新,也是把幻象运用于现实镜头里的一次大胆尝试。与之前的红色电影、国产叙事性浓厚的社会、家庭伦理电影相比,它的“不接地气性”却尤其合时宜,看不到一点矫柔做作的痕迹。张敏老师立足科学本身,在浓重的政治色彩和科幻氛围里,没有忘记立足生活常识和物理想象,在沉静中向人们展示一幅未来科技的美好蓝图,虽然其基调生发于中国政治舞台的黑暗角落,这份尺度的把握与轻重的权衡值得被时间铭记。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的这种另辟蹊路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超现实主义镜头尝试,让我们看到了它走向更远的可能性,同时,这种电影剧本的写作与拍摄,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事业的春天。

上一篇:原创心理学:缺乏安全感的人,容易出现的3个现象
下一篇:杨贵妃与干儿子的风流韵事 亲自给安禄山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