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红,"鬼话连篇"《红楼梦》完整采访文稿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经历了“选秀风波”、“换导地震”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经过三个月的筹备终于开机有望。而在眼下,选角传言满天飞,令人无从判断。

  导演李少红将于2月27日15时独家做客凤凰网《凤凰非常道》节目,现场权威解密新版《红楼梦》,澄清各种不实说法。新任电视版《红楼梦》导演现场对阵红楼选秀风波的参与见证者何东,精彩可期。

  原文2008年3月7日:李导演开机前接受采访全面阐述创作思路,采访人:何东

  李少红:差不多,将近5个月,但对这样超级电视剧来说,5个月确实短,因为你要弄剧本、选演员等等,七八个部门齐头并进地准备,不可能这样子一步一步地来,所以这么大的戏齐头并进确实是,在操作的层面上是非常困难的。

  李少红:每一个部门按一般来讲,按照规律来讲,你都要先有剧本,剧本完了以后你才可以规划各个部门制作和筹备的工作,工作量还有工作项目,然后你再去找演员,一般是这样。但是这个戏剧本同时在做,所以我们要多一个环节:一开始它有原小说,我们按照120回原小说规划。开始起步大家已经拿着原小说做筹备,规划每个部门的工作量,然后等到剧本出来还要根据剧本再重弄一遍,这等于双倍工作,量比较大。比方说原小说我们最早根据朱一玄《红楼梦人物谱》规划所有的人物,但你发现整个小说涉及了将近700个人物,但是我们有没有这700个人物,比它少,少多少,筹备工作都是量化的,所以这是很大的难题。第一件事就让你困难,我们工作量是700个人,还是600个人,还是多少人这都是我们最早一开始筹备的时候,就因为是齐头并进的程序带来的难题。

  李少红:当时我们评估今年特大的难题今年是奥运会,8月份到9月份全国人民的注意力,全国人民的节奏是跟着奥运会走的,谁也不可能为《红楼梦》开绿灯。你拍摄的时候最起码出不了外景,城里戒严的时候出不了城,演员聚在这块来不了。有很多具体的问题。所以我们想8月份之前拍完少了这些麻烦,但是取决于你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启动,因为你4天一集、6天一集可以算出来的,现在明显8月前不可能。新版《红楼梦》最早明年一月关机 再拖“黛玉都要变阿姨”

  李少红:我们现在做两个半月的计划,现在计划最晚在1月下旬,如果能够按照这个计划执行的话,我觉得是这么个时间。

  李少红:到1月份拍完这是最理想的计划,我一般做事是希望有计划地做事,尤其是拍电影这种事,是需要有理性的。另外还有一个,拍大戏,制作大规模的戏一定要非常有计划,有理性。这个戏实际上我们在筹备第一天开始就开始做计划,专门有一个班子在做计划,一直做到现在,随时做,这个事是一个轴心,计划是你整个操作轴心。

  李少红:管用,它保证创作的空间,如果这种混乱把你解决问题的空间占领了,你太少的时间想创作的事。人的精力就这么多,我认为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你如果会安排,你其实把你创作的空间和精力调配开了,不会为一些琐事、因为计划不周或者临时的问题、亡羊补牢的问题把你精力什么都耗损了。如果你更想投入创作的话,其实你就更要理性,把一般安排好,尽可能安排好。当然你不可能说一点事不说,但是你把尽可能多的事情在开拍之前想到安排好,你开拍只去应付,1/3精力应付突发事件,2/3的事情像你说我在现场那么投入的处理戏,创作上的事。

  李少红:严格说这四个人生活中没有,所以才被人们这么关注,也被人们津津乐道地说到,我认为我现在碰到最大的难点也是因为这个。严格说生活中没有贾宝玉这个人,也没有林黛玉,也没有薛宝钗,也没有王熙凤,这是我的观点。但是这些人身上有很多的特质在凡人身上又都有,像宝玉这个人你说他在成长过程中间这个年龄段的男孩中,没有这些习性和这种特点吗?你又觉得都有,我觉得这是非常有趣的地方。像林黛玉这样只为爱情活着,你说生活中有没有,又比比皆是,就这本书的特殊性让你感觉到,你要百分之百跟书里一样的这种人是不存在的。

  李少红:这就是我们对戏和这本书的态度,你把它看成什么样的东西,是什么样的态度。这是一个太度的问题,对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你要把它当作优秀的文学作品去对待它,它就不是圣经,它就不是一个不可触及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它里面表达的内容是什么,你要这样想,又觉得它是可行的。比方说最难办的,你让我直观想,叶锦添说了一句话,他感觉这本书叫“恶童日记”,你不带着那种光环,不带着文化背景的话我觉得这句话不为过。你要从某种角度稍微再粉饰一点,我觉得像《少年维特之烦恼》也挺合适,我们给这本书加很多的光环,文化、传统、政治、时代各种各样背景的时候,你就觉得它好像不可及,觉得怎么都不合适,觉得怎么样都不全面。其实这个不全面,不可及到底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是两件事。如果你确认它是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我觉得都可及。因为我们去对待《傲慢与偏见》的时候没有那么复杂的想法,你对《战争与和平》没有那么大政治的要求,没有那么强烈的时代要求,把它看作一文化作品的时候,我们是很客观的。你可以说70年代人解释南北战争是这样,《飘》80年代有这样解释,21世纪对名著有其他的看法,这是非常正常的,我就希望一个客观的,我就能选到这个人,这个人有这个时代特征,就是这个时代对这本书理解的角度。

  李少红:我觉得主要看时间和现实条件,因为时间比较紧,我们尽我们之所能,希望找到比较合乎我们想象要求的。另外一个就是现实的条件,现实中在这个时代所涉及到年龄层等现实条件,这个是我决定不了的,这真是我不能决定的。因为现在孩子生活的状况,跟过去那个生活相去比较远,有多大可塑性这确实需要我们用时间想办法来观察的,因为这个电视剧,可能从历史上只有一个电视剧去培养演员现演的只有《红楼梦》,我有时候就觉得这事有点邪,得先教然后再开始演,这也太特殊了。可是《红楼梦》成为你不教就不能演的现实,所以我现在是先办学,后拍戏,在办学过程中能不能最后把他培养出来,也是比较现实的问题。

  李少红:现在全看办学的情况,不断有时候在调整,原来我想像的觉得比较有把握的,但是训练过程中间还会有变化,你对他的了解还有不同的地方,所以我现在是跟大家一直在讲,我就说你们一定要想办法给我信心,而不是说我有多少信心。其实这个戏能不能拍好不完全取决于我有多少信心,而也相对于给我什么样的条件,和别人能给我多少信心,我才能够知道我有很多东西能做到多少,有哪些没有条件我做不到。有些东西你给我条件我也做不到,还有一部分是属于说,你能给我多少条件我能做到多少分的,真不是我个人能说了算,不是说决策说了算,而是因为这么大的戏,这么复杂的一个戏,这么不同凡响、不常规的一个戏,它确实不能按照常规的要求和方法要求它,也不是我个人能力能做到的。有些东西我们已经向社会呼吁,开发这个资源,来帮助《红楼梦》。这也是后来我讲说,现在找我做宣传,我觉得心里面有目的,我觉得真的让全社会支持这个电视剧,大家真这么热爱,不是我导演什么事情能做成。比如是,我们现在从小说和剧本中间规划出来的,所有应该有的戏道具2960条目,不是数量,是涉及到2960这么多东西,这些东西作为常规电视剧是不可想像的。那你做还是不做?我所说的这些都是小说里面提到的,而不算陈设道具,就你摆这儿的电视机,摆这儿的杯子,陈设的还不算,就用到的2960条,这按照常规电视剧不可能的。常规电视剧可以说拿掉,但这个戏我哪个拿掉我说了不算,我不敢,我没有这个权利,妙玉杯子五样东西,给宝黛钗五样东西我们做不好,别拍了,别的可以,但这个戏不行,因为它有非常明确的描述。这些描述都是它的内容,而不是摆设,它的内容进入到妙玉到底是什么身世的孩子,但他用这个暗示出妙玉是有很大秘密背景的孩子,而不是她说的那么简单,曹雪芹聪明就在这儿,像这种东西我怎么界定?要还是不要?我解决不了,我也没有权利说这个咱就不要了,这是《红楼梦》的特点。所以像这种东西怎么解决,谁也不可能跟你说不拍了,谁也不可能拿超出市场承受能力以外的钱来对待你特殊性的电视剧。所以我就只能面向社会,希望整个社会,希望真正喜欢《红楼梦》,觉得这个资源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人来一起想办法。

  李少红:现在电视剧里面有两种不同的,一种是常规电视剧,常规电视剧就是自编的,自己创作的,它有很大灵活和机动性;还有一类是经典的,有出处的,有价值的,它价值本身很高,你不能用随便的态度或者随便的方法对待它。可能在这一类里,从四大名著里面,《红楼梦》确实是价值最高的,因为它所用的东西,你说跟《西游记》里面孙悟空的金箍棒这个是没法比,《红楼梦》里面全可以算出来,包括妙玉茶具都是有相应真实价值的资料可以比出它的价值,它在历史上有在论的。我们还要给王世襄老师鉴定,因为我们没见过,都是珍奇,在博物馆里面,都是到台湾的博物馆,还有咱们故宫博物院才能看到的东西,它跟那个价值是一样的,而且他又把它写到内容里面,讲一个人身世故事。这些东西是它经典,所有价值的地方,我们怎么对待它,是当做普通常规电视剧的态度还是经典的态度,这是要有一个你行为标准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这是很难界定的。另外我们把电视剧作为一个节目,原来我们上课说电视剧怎么产生,电视剧是为附载广告一个载体,大家认为它的存在是为广告存在,那就等于不重要或者等于非得艺术化,才有粗制滥造,或者用不太认真的态度,只要包装好看等等,才会跟明星制度结合。因为明星也商业化,用明星带动好看的包装,好看的包装来吸引更好的出钱的客户,客户拿来广告的钱,它是这么一个链条。但是要把经典电视剧放到这个链条里面很显然是矛盾的,这就是困境。

  李少红:我们相应资料都找出来了,设计都出来了,最难是黛玉用的器皿叫斝,我们找资料,还没有真正用喝茶的斝器,像我们平常看到的鼻烟壶、斗蛐有,但喝茶没有。其实弄这个戏我很多时候没话说,但是我是好奇心非常强的人,我特别想知道,而且特别想趁这个机会,这个机会是你上大学,过去你没有的机会,又能跟你工作创作联系起来,又能学好多东西。所以我特爱往里钻,想找,每样东西找到它的出处我的心里就踏实了,至少别人来问我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犯了多少错误,我丢没丢脸,我希望这些东西尽量有一个交代。像我们说斝器,我现在没有见过我心里就有慌,我知道大多数老百姓可能不知道,但是既然它书里这样写了,我希望它是有出处的东西,我有交代,所以我特别想求见王世襄老先生,他告诉我可不可以这样做。只有这本书是这样的,这个特殊性我现在完全理解了,而且我觉得这是为什么不同,不同在哪里的书。说它问题确实有内容,而不是表面的所谓的大家讲富贵、富人、封建社会,我不想不完全是那个。只是你小时候社会环境看到面貌不一样,你现在慢慢进去知道它说的文化是什么,其实文化是有价值性的,而这些价值性都体现在它所写到每一个细节里头,和每一个人物身上,这是我觉得对它越来越有兴趣的地方。

  李少红:我不懂我可以问,我可以了解,在你了解过程中对你自己在这方面都是一个积累,我是一个最大的受益者,你通过一本书你了解的东西可能不仅仅是这本书,对很大的文化面你都了解多,增长不少的知识,你平时不可能有这个机会。

  李少红:其实《红楼》拍完了以后可以做这种展示,比方把我们经典的道具和经典的服装,如果我们真是能够做得大家认可的话,我觉得把我们过程讲出来都是一种回顾,这种回顾都是有意义的。这个道具就是讲一个常识,像你到故宫,看说不出道道来,挺好的,好在哪,我们做一遍把好体现一遍,你再讲都负载一个故事,帮你理解一遍,就是把我受益的感受告诉大家。曹雪芹没规定《红楼梦》什么样 我们可以创造想像的《红楼梦》

  李少红:会,了解《红楼梦》原著的人也知道,真正大家知道宝、黛、钗这条线在全书里面只占到一半的内容,还有一半都跟社会,跟历史,跟道德,跟政治,跟其他有关系的。所以我觉得其他演员的戏份并不亚于他们。

  李少红:应该用职业演员,我们本身这次拍的风格按照戏剧风格来,这也是我比较擅长

  李少红:它按戏剧样式来,它必须要专业演员,比如《大明宫词》和《橘子红了》就是戏剧样式,不是生活样式的处理方法,所以他要有一定戏剧的基础,所以这是我们办学重要的一个原因,要把训练戏剧式的系统,然后才能进入到这个戏。

  李少红:这首先应该戏剧系统的演员,这是有区别的。

  李少红:有作用,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开始记录学生的过程,我自己都感觉到他们变化特别大,是有用的。一开始大家是比较怀疑的,比方说我们专门请了台湾云门舞集,专门研究古典身段人来教他们身段,就身段这个概念大家都还认为是戏曲份,我认为身段和戏曲份不是一个东西。我们刚开始学的时候是抵触,小演员不懂,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一些戏剧学院的学生觉得我是影视演员不用这一套,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在这一点上我们告诉大家,实际上我们在创作古典戏剧的样式,这个是我们创作出来的,我们要建立一个我们的系统。等大家安定下来慢慢跟着学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奇妙的东西在他们身上出现了。然后他们再去做造型的时候,穿上你在这套系统的服装就很人物了,这个关系你再搁到景里面是一套东西,你要不训练,他用他现在的心情穿那身衣服,信息全都是拧巴的,你要都对了,以后觉得这些东西很奇妙地出现一个景象,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系统,觉得它出现了一个风格,这个风格是你为《红楼梦》创作的。我不能说它就是《红楼梦》的,因为我们谁也不知道《红楼梦》是什么样,这是一个前提。谁也不知道《红楼梦》什么样,曹雪芹也没有规定《红楼梦》是什么样,但是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我们想像的《红楼梦》。

  李少红:有,我们现在请到的老师都是挺权威的,包括叶嘉莹先生。她专门来讲,她的《古诗词十七讲》非常有用,这个东西完全是她血液流露出来这个诗词,气场对他们都有用。她不是当学问讲,这个东西由来就有,你不知道我告诉你,她对诗词的态度都应该学,她还选两个大弟子,这个受益匪浅,他们想花钱都不见得能学到东西。包括古琴,我们请中国音乐学院王勇的父亲,他拿出十几把琴再教,而且他看这几个学生,他说起码这一个月下来,他保证12个人能弹两首简单的曲子,在今天这个社会能有这样的收获你都是求之不得的,没有这个机会。

  李少红:对《红楼梦》尤其是这样,因为《红楼梦》大家太熟悉它了,第一次拍戏,所有的观众捧着剧本看电视,看你的戏,只有《红楼梦》是这样,人手一本书,看着书看着电视,这挺恐怖。

  李少红:这前所未有,其他不可能的。《三国演义》有可能,四大名著有可能。说明每一个人物大家是熟悉的,所以你要用已经定型的演员确实会带着这个概念进入,有先入为主的东西。

  李少红:这样改戏就比较难了。

  李少红:我没有好办法防范,另外精力也顾不过来防范,因为大部分精力在戏上,而且这个戏制作工程量相当大,前所未有,对我来讲也前所未有,你精力用在那都不够。这对我的好处,那道门对我是关的,这是媒体所利用的资源,所以我觉得大家在各自的领域里唱戏呗。我过去传统教育的那种影响比较深,原来陌生、排斥现在是理解,才会觉得各自不同的领域,其实没有太大的可比性,也就心安理得。

  李少红:没想过,但我不知道这是命还是什么,但命里的事你自己不可能知道的,你要知道也就没意义了。所以我觉得你要根据这个去选择也挺傻的。

  李少红:但你知道吗,最可笑的是我每次都特想改那名,就因为它里面有“红”字我觉得特傻,所以每次都想把那名改了,但都没成功。

  李少红:能改也行,我觉得“红”太鲜艳了。李少红:不熟,不熟的题材也接过,《橘子红了》那部小说我也不熟。李少红:我看的时候当时就用毛笔在上面写几个字,就写这是一本书不要读。我爸把那书存到现在,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听说我要拍《红楼梦》,就拿出来,书都黄了,人民文艺出版社,浅绿皮。那时候我也是叛逆青年,9岁还是12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我也是接受传统很好。李少红:我爸就拿出这本书让我温顾一下。

  李少红:这是我的原话。这是因为解码曹雪芹过程中间,我觉得这是曹雪芹特别聪明的一点,曹雪芹大师的一面,他骨子里面是文艺青年,他有愤世嫉俗的一面,但他不用愤青的方法,就在少男少女、谈情说爱、风花雪夜后面有很多东西让你感悟到的,他不给你讲道理,这是《红楼梦》厉害的地方。它对于社会、对于政治、对道理伦理有很多东西都存在,你最后读读就掉到它里面去了。所以我觉得连毛主席都这么崇拜这本书,不是没有道理的,我觉得他最后放在床头上不是《老子》,不是《孔子》,是一本《红楼梦》。他欣赏它什么?他确实是一个伟人,他有他什么样的道理去喜欢它?我就对这些事情很感兴趣,我觉得他有他的道理。

  李少红:但基本的事情没有变,它可能用这本书在说某一个层面的话,所以让他们回去看三遍,不是看老爷、少爷怎么富有,也不像我小时候看封建社会什么,这都太肤浅了,它一定有被叫好的道理,可圈可点的道理。李少红:我觉得最后《红楼梦》是超脱的,不是绝望的悲剧,虽然最后林黛玉死了,贾宝玉没有选择死亡的道路,恰恰是他超脱的悲剧,还不是那种绝望,曹雪芹也用这么一个神话开篇的大帽子,实际上已经说明他这个人有宽度,有高度。他想开了,他天灵是开的,他不是绝望的,他留有生路的结尾。这一次拍神话开篇,我想了很长时间,因为不理解,原来看小说的时候把这几页翻过去,因为不懂,对它不了解,而且为什么要写这些云山雾罩的东西,现在有使命感得使劲琢磨它,我觉得曹雪芹是天灵开了,他有这个帽子是大家,没这个帽子是言情小说。不创新就是死路一条,无知才是强项

  李少红:还得创,不创更是死路一条,我觉得创新还有它的生机。有些事情要抓到要害的,我觉得这是个要害。李少红:无知者无畏,这个话有道理,但无畏并不等于不讲理,还是要有你自己的努力,这个是必须的。但是我说的无知者无畏的好处在哪,也许恰恰你的无知是你的长项,没有框框,你会用最本质的东西去关注它本质的东西。你要说《大明宫词》的话,当年我自己的创作心态恰恰是观众去看它的时候是不一样的,恰恰是因为我觉得我太不懂历史了,我真的对历史不是那么熟悉的人。我自己是没胆拍历史片,但我恰恰没胆做的事来找我,这成为一个规律似的,我不可能拍历史片,我想绕道走,因为我不懂,很怕说这个。当时我在班里觉得凯歌是拍《红楼梦》的人,因为他能出口成章,我看过也不懂,我是见道绕道走。有时候命运把你顶那,必须干,所以迫使我从最基本的理论去自救我自己,基本的道理,本质来解救我自己。所以往往恰恰这个原因无知是我的强项,这张牌打好了是你的强项,就包括《红楼梦》也可以这样去想。不能把它八股化,大家想要的是你能理解的,而且和你要的价值,而且这个价值是能说服别人的。我相信一点,你拍出来的东西,让大家自成一体,而且这个自成一体的体系被大家接受并被感动,我觉得它就成功了。而至于是不是篆刻出来的,是另外一件事情,永远不可能把它篆刻出来,你只能创作一个你的《红楼梦》。

  李少红:我觉得观众分两类,一类就是大众类型的,大众类型他们关注是这个戏好看不好看,人物好看不好看,对于《红楼梦》本身价值他是要依靠你来告诉他,好看他就认为有价值,他以最基本的审美判断来选择一个电视剧,因为我们毕竟拍一个电视剧。还有一类观众对《红楼梦》熟悉,我们把学者,还有红楼迷放在这个群体来认识,这个按比重来说只占观众的10%。李少红:但是这10%大部分是有话语权,这个事你想清楚以后你就知道你的处境将会是怎么样。拍“红楼”是逞能,更是命

  李少红:经典是让你最有创作欲望,经典本身又是你最大的麻烦,因为经典是公共领域的东西,所以它会被别人拿一个样板来对照,这个可能是你个人的审美和一个标准化的审美去比拼,而且靠其他的因素去比拼,所以这是比较大的挑战。另外一个,我当时说这句话的原因是从来没有这么公开的搞创作,这对我搞创作的人是极大的挑战,太公开了,每一个过程好看不好看都得晾给大家,等你做完都不新鲜了。你想吃一道菜,把养鸡、杀鸡、破膛,拔毛、放到锅里煮,最后烧好放到桌上,你吃的时候想着前面过程对你品尝它的味道有妨碍的。李少红:所以我们想清楚跟大家交流是什么东西。李少红:我觉得是做大片的一个训练,因为我们原来所面对的都是,你想那时候拍《大明宫词》我就觉得是大片,规模很大了,但是比起来,从人物和整个制作的规模来讲,比这个要小得多了,那个我们所有上演员表是80个人,这个是388个人,这个规模确实是要比那个大得很多了,这样积累起来今后你面对大片的时候,你心里更胸有成竹一点,知道制作上怎么做,大题材怎么搞。李少红:票房压力谁都有,不可能没有,但是票房压力在哪个层面呢?在于你和合作者合作的层面上,因为它在某种层面是经济活动,你必须对经济活动负责有一个交代,所以这个压力确实对你有影响的。我最大的压力还是在于整个社会文化的氛围,和你能够对话的层面有多少。有时候你会觉得有一些困惑,就是说,你特别希望把更多的东西告诉大家,让大家跟你一样了解在这个上面,如果他们还有很多东西没了解的话,你就会心里面着急,特别有欲望让他们能够知道,有很多不了解的东西它实际上在这世界上已经存在了。李少红:我属羊的,命里注定就是爱干活的人,我老是觉得人生太多的东西我了解不到,我想知道的。所以我就觉得……李少红:对,我从小就特别好奇的一个人,我有时候看拍电影那帮人,昨天我开特技和外景的会,我看大家在那吵得昏天黑地,讲特技怎么做,所有人的兴致都在制作和工艺过程制作出来的效果,我突然脑子里面冒出来,这帮人可能小时候特爱玩游戏的人,对玩具着迷的,所以你看他们现在对这些东西还津津乐道,就那种兴奋劲挺让我意外的,干这个事情的人首先要对世界有好奇心,我认为。(访谈结束)

上一篇:男子频与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经未成年人同意与其发生性关系要判刑吗
下一篇:100句文案,告别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