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深层面上如何诠释农夫与蛇的故事?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首先本人认为,这一故事要解读是有两个不同方面的,并不是单一被诠释成一种忘恩负义的范本,另一种角度是站在蛇这方看待。我认为目前人们不应该滥引这一故事的片面解释,而这种滥引更不应加诸童话教理。以上。

  逆炼大法吼!!

  话说,法兰克福学派祖师爷,霍克海默大爷,在鬼子进了中原那年,写过一本书:《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

  给大家打开了批判理论的大门,而其好玩就好玩在,于现有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秩序中,所有关于价值观念和思想概念的解释与表达,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但与此同时,这些解释与表达的集合,也是一种可以被批判甚至超越的对象。因为对于批判理论所言,价值之核心在于未来。

  其之所以能够全盘接受当下的价值观念,目的是指出塑造出这些价值观念背后的社会和经济原因。

  继而告诉人们,那些看起来永远正确的价值观念,又是如何阻碍人们去探索、追求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所以如果是一个批判理论学者,需要对“恩与报“进行研究。那么他就需要从社会历史,伦理共性的角度,去探究人们对于“恩与报“的共识是如何得来的。

  以及这种共识,是如何让我们忽视去探究它的历史根源,进而造成我们忽视社会历史条件的客观变化,把“恩与报“当成了一个永恒的价值观念来坚持。

  有这层意思,好歹才算个批判。

  所以,批判的意义,不是将某个价值观念,在当下社会具象的现象,予以呈现就完了。而是应该将目标放眼至塑造由之延伸的,一个不同的未来社会(即使虚幻)。

  否则,其意义就仅限于所谓“知识分子“的老套文字戏法,或某种打着过度诠释的刻奇认证的资格证书。

  老话说的好,变戏法的不瞒打锣的。瞒不住非要瞒,那最终就会变成双方互相看不上,互道珍(sha)重(bi)。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批评及行动是一体。甚至可以说批评是行动的先遣军,如果没有行动,那么批评的实质是“无意义“的。

  因为任何一个文本本身,都永远具有着极多的可能性,因为哪怕笔者言此意,也架不住听者有彼心。

  所以对文本种种可能性的探讨,都应最终在行动里,因为批判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问题的,只有在行动里问题才有其出路。

  而不是谁强占了对某个文本,或者某个价值观念的解释权,他就可以受大众供奉而高高在上了。这也恰恰是一大批“自满自得的知识分子“瞎逼批判,糊逼诠释的傻缺之所在。

  能明白意思吗?

  今日份社科小知识1/1

  (没别的意思,在座的各位都是____)

上一篇:《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下一篇:原创臭名昭著的4个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