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家事审判的“互助样板”——“与法同行,共建平安海东”系列报道之四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8-10
手机版

  

  家和万事兴,家固天下稳。家庭的和谐稳定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繁荣的基石。家事审判工作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2016年6月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法院”以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法院针对家事案件身份性、伦理性、私密性的特点,结合本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婚姻家庭类案件频发多发等特点,精准定位“和”文化精髓,确立了“以家为本、情感修复、多元化解”的工作理念,将家事审判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构建了多元解纷的家事审判“互助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青海农区家事审判工作的新路子。

  “和”文化贯穿家事审判

  古语云:“家和万事兴”,一个“和”字,意味深远,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家事审判的核心目标是和谐,而“和”文化也成为互助县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工作的灵魂和名片。

  浅蓝色的沙发、乳白的茶几、充满温馨的儿童房……仿佛一个温馨的家庭。近日,记者走进互助县人民法院家事法庭,探访该院家事法庭的“和”文化。

  走在家事法庭的长廊上,两边悬挂着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家庭故事以及名人名言。调解室里,圆桌替代了审判台,桌面上“原告”“被告”已经被替换成“妻子”“丈夫”的标牌。

  2019年,按照“婚姻诊所”的定位,互助县人民法院对原有的“家事法庭”升级改造,打造了集案件审理、心理疏导、情感修复、多元调解为一体的家事审判专区,新设了亲情修复室、亲子观察室、心理疏导室等功能区,打造了“夫妻相处之道”“尊老敬老爱老”“家庭家教家风”等九个主题教育板块的文化长廊,营造“家”“和”文化氛围。

  “目前,我们在互助县人民法院和台子、双树法庭都建有这样的‘家庭式 ’家庭案件审理场所。”据互助法院的法官介绍,这样的特色化布置亲切又不失庄严,让当事人走进家事法庭,就能感受到家的氛围,重拾家的温馨。同时也弱化了法庭的冰冷和威严,从而缓解当事人紧张和对立的情绪,让双方当事人由对簿公堂转变为似在“家”中促膝长谈、化解纠纷。

  原告袁某与被告东某经人介绍,于2003年3月登记结婚,婚后夫妻感情较好,生育两个男孩。但在共同生活中双方为生活琐事时有吵架现象。2017年8月,双方为孩子的上学问题发生争吵,同年9月原告曾起诉要求离婚,经法院审理判决不准离婚。后原告外出打工,未回婆家。时隔6个月之后,原告再次起诉离婚,抚养次子。

  家事法官得知被告不同意离婚,在开庭时特地通知两个孩子到庭,庭前调解过程中让母子相见,并让夫妻双方填写了《夫妻感情测评表》。经测评,原、被告婚姻关系属于轻度危机。

  随后,法官立即协同家事调解员对原、被告耐心劝导和说服。最终,被告认错,并当庭写下保证书。案件以“原告与被告六个月内不再要求离婚”的调解方式结案。

  在家事案件中,互助法院坚持贯彻调解优先原则,将调解贯穿于家事纠纷诉讼的全过程。创新性地采用“感情测评表”作为家事调解的参考依据,对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的案件,由法官指导家事调解员进行庭前调解工作。部分离婚案件中,家事法官还利用多媒体显示屏播放当事人结婚录像、子女生日聚会视频、照片PPT等,通过对幸福、浪漫往事的回忆,达到弥合情感裂痕的目的,以唤起双方当事人对待婚姻的初心。

  同时,互助法院创新推出了财产诚信申报机制、心理疏导机制、回访制度等,与县司法局、教育局、民政局、妇联联合成立了互助县家事案件调解委员会,建立了“五级两员”的多元调解平台,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省农村地区家事审判工作的新路子。

  家事回访传递司法温度

  2022年4月,互助法院在审理原告吉某某与被告张某某离婚纠纷一案中,发现原、被告双方均拒绝抚养两周岁婚生子小鑫。经法院调解,原告吉某某自愿撤诉,同时法院向原、被告双方发出一份家庭教育指导令,要求其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这也是互助法院首次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

  互助法院干警对小鑫现状非常关心。撤诉后,他的母亲有无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义务、孩子目前生活状况如何?近日,经过事先电话沟通,法院干警来到了小鑫的家中了解情况。

  两岁的小鑫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爷爷外出务工,奶奶腿脚不便,加上小鑫年幼多病,爸爸经常在外打工,十分需要母亲照料。家庭教育指导令发出以后,主审法官给予了小鑫更多的关注,督促其父母履行责任,但作为小鑫母亲的张某某却未有实际行动,甚至从未看望过年幼的小鑫。主审法官将回访时了解到的情况进行了记录。

  离开小鑫家后,主审法官立即给小鑫的母亲打电话,再次叮嘱“两人至今为止仍然是夫妻,作为孩子的母亲有照顾孩子的义务,这不仅仅包括经济上的支出,更包括行动上的关爱”。小鑫的母亲也表示,会努力尽到做母亲的责任,照顾好小鑫。

  对办结的家事案件进行回访,旨在了解案件结案后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是否已经真正得到化解,检验家事案件的审判效果,将司法服务由审判延伸至判后,以“以家为本、情感修复、多元化解”为目的,适时发现问题,疏导情绪,修复关系,切实让当事人感受到家事案件特有的柔性司法。通过落实回访制度,互助法院将家事审判的法律效果延伸到了家庭,既调解了夫妻关系,修复了夫妻感情,又调解了家庭成员的关系,为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上了双重保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家庭课堂延伸社会功能

  在全力审理好家事案件的同时,互助法院始终注重延伸家事审判的社会辐射功能。

  2018年7月,互助法院首创 “幸福家庭课堂”,以“携手同行,共建幸福家庭”“家和万事兴”“家是温馨港湾”等为主题,陆续在互助县城北幼儿园、五峰镇、农商银行、南街社区、西山乡、南门峡中学等地进行了巡回宣讲,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婚姻家庭观念。

  互助法院聘任“最美青海人”“最美家庭”获得者魏建军同志为 “幸福家庭课堂”讲师,并组织开办了“幸福家庭课堂之夫妻相处之道”讲座。魏建军以亲身经历,为15对离婚案件当事人进行了以案说法。讲座结束后,家事法官立即组织调解,有12起案件当场以撤诉、调解方式结案,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通过“幸福家庭课堂”,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婚姻家庭观念,扩大和延伸了家事审判工作的社会辐射功能。互助法院此举得到了最高法院的肯定,并被写入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今后,我们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不懈奋斗,努力实现家事审判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在全省法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互助样板’。”互助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霍成伯说。

  来源 | 海东日报

  编辑 | 研究室 苏迪

  

上一篇:性教育是青春期教育的头等大事 性教育需要心理指导
下一篇:韩庚金希澈综艺节目有哪些(韩庚和金希澈的综艺节目大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