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战舰世界苏战线看苏/俄战列舰发展简史
(题图为建造中的“拿瓦伦”号战列巡洋舰,1916年)
战舰世界苏战线发布在即,而由于苏联海军在二战中的孱弱令很多小伙伴都认为苏战线是一条充斥着科幻元素的纯图纸线。然而实际上,俄罗斯/苏联从没有放弃过对大海的向往,而斯大林更是一个坚定的大舰巨炮主义者。整条苏战线是沙俄/苏联从无畏舰时代起战列舰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这篇文章也将带大家以此为线索去窥探一下这段历史。
1904年的日俄战争令当时的俄罗斯海军元气大伤,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在旅顺和对马海峡几乎被日本全歼。黄海海战和对马海峡海战的失败令俄罗斯人开始重新审视他们的造舰理念,他们认为自家战列舰过于薄弱的上层防护和副炮火力是导致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海军立即叫停了战前开建的最新型的首召者安德烈级战列舰,并开始根据经验修改她的设计,增强上部装甲防护并增加了副炮火力。
然而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1905年初,首召者安德烈号下水前夕,俄罗斯爆发了革命,史称第一次俄国革命。革命导致两艘首召者安德烈级的建造进度大幅拖延。沙皇为了平定内乱而实施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包括成立国家杜马,这段时间海军因为无法获得足够的材料和资金,令两艘战列舰的工期一拖再拖。1906年二月,英国无畏号战列舰服役,这艘战舰迅速颠覆了世界各国对战列舰的认知,而俄罗斯海军则绝望地发现,他们最新的两艘战列舰,甚至还没有开始舾装就已经过时。
曾经拥有世界上第四大规模海军的俄罗斯人不愿就这样被时代抛弃。无畏号服役后不久,海军就立刻向沙皇尼古拉二世提议,建造自己的无畏舰。海军部计划建造4艘无畏舰并全部分配给波罗的海舰队,以迅速平衡日俄战争后他们和假想敌德国之间不对等的海军力量。海军部计划1906年展开一个招标,而最先得知这一消息的圣彼得堡波罗的海造船厂的总设计师D.V.斯科沃尔佐夫(他同时也是首召者安德烈的设计师)立刻完成了一款无畏舰的概念设计。但是这项计划还未正式开始就被新成立的国家杜马叫停。国家杜马认为海军需要改革,并清理了一大批海军部内的老成员,并且认为资金应该优先用于扩充陆军;沙皇和海军部高层则反对这种做法。互相争执了一年多后,对海军建设因政治斗争停滞而忍无可忍的沙皇决定不顾国家杜马反对,强行以自己的名义展开了招标。起初招标只面向国内和英国的造船厂,维克斯造船厂提交的一个22000吨使用背负式主炮炮塔的设计被海军看中。波罗的海造船厂虽然参考维克斯造船厂的方案,将自己在1906年初定的方案修改为背负式主炮炮塔,但是由于火力上有劣势(维克斯设计为12门12英寸主炮,波罗的海造船厂的方案只有10门),再加上国内造船业的颓势(招标开始的时候,首召者安德烈号仍然未能建成服役),海军决定选择维克斯的设计。波罗的海造船厂的这个被淘汰的方案,就是战舰世界内的3级战列——苏沃洛夫亲王。
本以为事情可以告一段落,刚刚才和沙皇就海军建设问题妥协的国家杜马又一次叫停了招标,不过这一次的原因是民众的反对。俄罗斯在日俄战争后基于快速恢复元气的考量,向英国订购了一些舰船,而由于俄罗斯并非英国造船厂的传统客户,民众对此事一直抱有各种看法,认为海军部和某些英国造船厂之间有猫腻。1907年底,坊间盛传海军已经和维克斯造船厂签订了新战列的建造合同(实际上并没有),而同年开始试航的英制装甲巡洋舰“留里克”号暴露出炮塔结构强度不足的严重问题,致使民众爆发游行抗议。海军部只得取消和维克斯的合作,转而进行全球招标。招标的基本要求为12门12英寸主炮,16门4.7英寸副炮,航速不低于21节。招标受到了世界各国各大造船厂的积极响应,27家造船厂向俄罗斯海军提供了51份参考方案。海军看中了德国布洛姆·福斯造船厂的方案,准备与其签订建造合同,但是得知此事的法国政府警告俄罗斯,他们不希望自己向俄罗斯提供的贷款用于在德国建造武器,因为这些武器随时可能被德国人扣下收为己用。海军转而向德国人提出,希望他们提供技术帮助,而建造在俄本国的造船厂内完成,德国人拒绝了这项提议。只能退而求其次的俄罗斯海军最后选择了与布洛姆·福斯方案最接近的波罗的海造船厂的方案,但是由于本国造船工业的不靠谱,海军还选定了英国约翰·布朗公司为其建造提供技术协助。1909年,4条战列舰的订单下发给波罗的海造船厂,4舰分别命名为甘古特、波尔塔瓦、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和塞瓦斯托波尔。这四条船就是后来的甘古特级战列舰(战舰世界内为4级)。
甘古特级设计上将12门主炮安装于中轴线上的4座三联装炮塔中,并未像最初计划选择的维克斯方案那样使用背负式炮塔。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公开招标前俄罗斯海军内部进行了讨论研究,大多数海军技术委员会的成员担心若采用背负式炮塔,上方炮塔的炮口暴风会损坏下方炮塔;并且技术委员会认为,只要保持足够的侧舷齐射火力,背负式炮塔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甘古特级原本设计航速为21节,但是海军部认为根据对马海峡海战的经验,战舰具有速度优势非常重要,要求修改其设计使甘古特级能够达到至少23节的航速,以保证对德国战列舰的航速优势。起初俄罗斯海军技术委员会认为这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但是提供技术援助的约翰·布朗公司表示,只要蒸汽压力足够,他们所提供的轮机完全能够满足23节的航速要求。海军部据此决定为甘古特级安装管径更小但是蒸汽压力更高的新型亚罗锅炉。不过这种锅炉需要的维护工作比原定计划安装的老式法制锅炉要复杂得多,寿命也更短,这也直接导致4艘甘古特级在苏联接手的时候已经基本丧失行动能力。
1909年6月16日,圣彼得堡举行了盛大的开工仪式,4条甘古特级在当地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同时开工。而几乎于此同时,俄罗斯的情报部门收到消息称,奥斯曼帝国正准备向英国订购无畏舰,俄罗斯人立刻感到自己在黑海的权威将受到挑战,并且波罗的海舰队补充了无畏舰而黑海舰队没有也显得有些说不过去。1910年,国家杜马批准黑海舰队购买3条无畏舰,而黑海舰队提出了自己的构想。他们要求基本设计借鉴甘古特级,但是在黑海内作战不需要更高的航速,因此把要求降低至21节,同时希望节省下来的吨位能够用于加强防护;同时由于当时世界各国的鱼雷艇尺寸越来越大,黑海舰队认为甘古特级的4.7英寸副炮可能会有些力不从心,因此要求自己的无畏舰使用更大口径的全新130mm舰炮作为副炮。
1911年,黑海舰队展开了招标,但是与甘古特级招标时不同,黑海舰队的招标并没有受到太多国外造船厂的关注,而黑海舰队本来也不打算将建造交付国外造船厂——毕竟这是针对土耳其的战列,如果选择国外造船厂,如何开到黑海里面来都是个问题。最终黑海舰队不出意外地选择了位于黑海沿岸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为他们建造三条无畏舰。同年底,3条新舰在尼古拉耶夫开工,分别被命名为玛利亚皇后、叶卡捷琳娜女王和亚历山大三世,即玛利亚皇后级(战舰世界里并没有这一级别的船)。新舰的设计基本同甘古特级相同,只是为了改善主炮射界而稍微变动了一下各门主炮的位置,并且使用了出力较低且重量较轻的布朗-寇蒂斯蒸汽轮机,而节省下来的重量用于全面加强防护,玛利亚皇后级无论是水线装甲带还是炮塔装甲都比甘古特级厚不少。
黑海舰队本以为在3条玛利亚皇后级成军后,自己在黑海将拥有无畏舰数量上的优势,但是随后情报部门又传来了不好的消息。1913年,俄罗斯人获悉土耳其人将购买已被巴西放弃的里约热内卢号战列舰(即后来的7炮塔圣舰阿金库尔号),同时还有情报指出土耳其人将向英国购买第二艘雷沙迪耶级战列舰。如果全部服役,奥斯曼帝国将一下拥有3艘无畏舰,其中还有两条是使用13.5英寸主炮的超无畏舰,这令俄罗斯人如芒在背。1914年初,新战列的设计任务被下达,同年底订单即下发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新船被命名为沙皇尼古拉一世——即便此时因为一战爆发,土耳其人的战列舰已经被英国人扣下留为己用。
海军要求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设计建造,因此新舰的设计方案就是加厚装甲的玛利亚皇后级而没有做出任何改动。但是随着1915年玛丽阿亚皇后号建成服役,其在试航中暴露出了严重的设计问题——设计师为了降低阻力而将舰艏设计得比较尖,但是由于长度不够导致舰艏体积过小而不能产生足够浮力,因此玛利亚皇后号存在严重的首倾,试航中舰艏甲板上浪十分严重,导致一号主炮炮塔几乎全程不能使用。海军因此紧急修改了仍在建造中的叶卡捷琳娜女王号和沙皇尼古拉一世号的设计方案,两舰都被加长了舰体,而更重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号甚至将舰艏和一号主炮塔抬高了一层甲板以防止上浪。不过这种治标不治本的临时方案究竟能有多少效果,也因为沙皇尼古拉一世号从未建成服役而成为一个谜。
紧急修改方案后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号战列舰也就是战舰世界里的那条4级绝版金币船。
日俄战争结束后,海军部在审视自己的战列舰设计思路的同时,也在思考着未来装甲巡洋舰的出路。海军部一些高层认为灾难般的对马海峡海战中幸存下来的俄方舰艇大多是装甲巡洋舰,这表明这些俄罗斯装甲巡洋舰的设计是优秀的。然而一些海军将领认为装甲巡洋舰是一种“完全无用”的舰种——如果用于侦察,她们显得又大又慢;如果用作主力舰,她们则会显得过于脆弱。
1906年,无畏号的服役令海军部高层意识到他们的基层军官看法是对的——装甲巡洋舰对于战列舰唯一的航速优势现在也不复存在了。海军部高层于是决定向各层军官发起一项调查,询问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舰种,而他们在基层得到最受欢迎的答案是——使用更大口径主炮,但是速度更快的装甲巡洋舰。一些基层军官认为,装甲巡洋舰的主要作用仍然是伴随战列舰作战——就侦察和袭扰来说,这种船还是过大——因此她们需要有战列舰级别的火力,以便自己对敌方战列舰造成伤害;但是由于其装甲过于脆弱,应该拥有更高航速和更远的射程以便自己抢占有利阵位;其在舰队中的位置应为主舰队担任先导或者殿后。这些设想与费希尔的“战列巡洋舰”思路几乎一致。海军部高层认可了这些想法,1907年,海军向沙皇提出了建造4艘新型装甲巡洋舰的要求,但是由于上文提到过的和国家杜马的矛盾,这项要求于1911年才由沙皇强行通过。不过在1909年,海军已经拟定了一份技术指标,要求新型装甲巡洋舰设计吨位25000吨,航速28节,至少装备9门305mm主炮,防护上应有190mm的水线装甲带。同年海军提前找到了一些私人造船厂进行了研究,也有一些设计师拿出了方案,但是这些方案没有一个能满足所有条件的。海军意识到自己定的指标太高,于是在1911年建造计划被通过、新型装甲巡洋舰方案开始面向全球招标之后,海军定下了如下的指标:排水量不设限,航速26.5节,9门356mm主炮,24门130mm副炮,水线装甲带250~254mm。
1911年9月,海军部向23家造船厂发出了招标邀请,但只有7家回应。一些造船厂对俄罗斯提出的技术指标表示不解,比如一家英国造船厂认为俄国这些要求全部满足的话需要至少36500吨的排水量,他们提供的一个装备8门13.5英寸主炮、排水量只需要27500吨的方案被俄罗斯人果断拒绝,他们不能够理解为什么俄国人要为了这微弱的火力优势来增加9000吨的排水量。即便响应的船厂不多,但是仍然有很多设计方案被提交给了俄罗斯海军部,光是德国的布洛姆·福斯造船厂一家就提交了11个方案。他们把自己的方案在内部代号为707计划,11个方案中有8个是按照指标要求安装3座三联装主炮塔的,但是布洛姆·福斯也给也提供了4炮塔方案给俄国人选择,其余的三个方案分别是10门主炮(3-2-2-3布局)、8门(4x2)和12门(4x3)。战舰世界游戏中的5级战列彼得大帝即为布洛姆·福斯提交的8炮版707计划。
德国人非常积极,但是无奈707计划的所有方案都使用了背负式炮塔,而如前文所述,俄国人对于背负式炮塔并不信任,因此德国人最后未能中标。最后获胜的是海军部造船厂的6号方案,这个方案完美符合海军部的所有要求——直到火炮主管部门提出新的要求。在此前的一次研讨会中,火炮部门认定一艘船装备12门主炮才能最大化其作战效率,甘古特级和玛利亚皇后级完美契合这个思想,但是新型装甲巡洋舰的中标方案只有9门主炮,与其思想相悖,因此火炮部门要求造船厂无论如何也要将其设计方案的主炮数量增加到12门。造船厂无奈,只得简单拉长舰体,并在中间又放下一座三联装主炮塔。这个改动令新型装甲巡洋舰的设计吨位迅速飙升至32500吨——这已经几乎是甘古特级的1.3倍了。
1912年5月,国家杜马批准了建造4条新型装甲巡洋舰的预算,同年9月订单下发至海军部造船厂和波罗的海造船厂,4舰被命名为伊兹梅尔、博罗蒂诺、金伯恩和拿瓦伦,同年12月开工建造,即伊兹梅尔级(或称博罗蒂诺级)战列巡洋舰,战舰世界游戏中为6级战列。虽然伊兹梅尔级4舰在1915年和1916年先后下水,但是由于战争以及俄国人建造的拖沓,直到一战结束这四条船也没有一条能够进入作战状态。而百废待兴的苏联接手这四舰后,虽然也考虑过继续建造,但是由于刚成立的苏联工业基础薄弱,经济也尚待恢复,最终还是免不了被拆解的命运。
土耳其的雷沙迪耶级战列舰令俄国人十分清楚自己的无畏舰已经没有技术优势,而沙皇尼古拉一世也只是应急,不能作为长远计划。于此同时,伊兹梅尔级设计的成功也让海军部对本国造船工业产生自信,认为自己能建造更大的主力舰。1914年,海军部同时向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的造船厂下发了设计任务,要求他们开始进行下一代主力舰的设计。
在海军部的设想中,新战列应该拥有更强大的火力——最好是装备16英寸主炮,更高的航速——最快应该能达到25节,以及更厚的装甲——水线装甲带厚度应该超过350mm。由于火炮部门的偏执,海军部还是要求新战列能够装备12门主炮。1914年6月,波罗的海造船厂提交了波罗的海型战列舰的设计,而普迪洛夫造船厂提交了黑海战列舰的设计。两个造船厂都提供了使用4联装主炮塔的方案——为了节省空间,4门主炮是两两共鞍的——而这种设计也被海军部所青睐。不幸的是,由于资料遗失,我们并不能知道详细的设计和招标过程。而随着同年一战的爆发,沙俄海军再也没有能力去建造这些梦幻巨舰,因此她们甚至还没有进入详细设计阶段,建造计划就被取消了。
不过即便由于战争导致计划取消,基于技术储备的原因,许多造船厂仍没有停止自己对新型战列舰的设计,虽然这些方案几乎没有可能获得海军的订单。同样由于资料遗失,我们并不能知详细的设计过程,但是这些设计展示了俄国人在一战期间对未来战列舰发展的想法。战舰世界游戏内的7级战列舰锡诺普就是这样一款设计,是由设计师科斯滕科在1916年设计的黑海战列舰。不过说是黑海战列舰,从其破冰艏设计可以看出,他设计的作战目标应该不仅限于黑海。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从此进入苏俄时代,俄国内战也在同时爆发。同年12月,红军成立,红海军也接收了原属于沙俄海军的所有舰艇,包括4艘甘古特级、2艘玛利亚皇后级(1号舰玛利亚皇后号在1916年因为一号炮塔不明原因的爆炸而沉没于塞瓦斯托波尔港内)以及尚在建造中的4条伊兹梅尔级和沙皇尼古拉一世号。1918年,苏俄政府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退出一战,而德国人为了一劳永逸控制黑海,要求俄罗斯人将所有黑海舰队舰艇移交德国。在列宁的指示下,黑海舰队在新罗西斯克进行了大规模自沉,一年前改名为“自由俄斯罗”的叶卡捷琳娜女王号沉没,而革命后才改旗易帜的亚历山大三世号则向德国投降,在德国战败后被英法联军接收,又在随后立即被英法交付给俄罗斯白军用来对抗红军。刚刚起步的红海军立刻在黑海失去了所有的主力舰——更不用提塞瓦斯托波尔被德军攻陷时仍在那里舾装的“民主”号(即沙皇尼古拉一世号,被布尔什维克控制后改名)。
不过红海军仍然还拥有4艘甘古特级,虽然她们全部因为缺乏保养而动弹不得。为了能让这四艘战列舰恢复作战能力而对内战有所助力,红海军开始进行训练和修复战舰的工作,不过直到内战结束苏联成立,这四艘红海军最初的主力舰也没能打出一炮,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号还被英国人用鱼雷击沉于喀琅施塔得港内——虽然随后她被打捞了出来。内战结束后,红海军仍然希望这四条甘古特级能够担当主力,并分别为她们取了新名字:“十月革命”(原甘古特)“巴黎公社”(原塞瓦斯托波尔)“马拉”(原彼得巴甫洛夫斯克)“伏龙芝”(原波尔塔瓦)。1926年,除伏龙芝号外(这条船在1919年发生了一次大火,舰体损坏严重,苏联人研究了两年决定放弃修复),其余三舰都完成修复,重新进入作战序列。1931年,3条甘古特级又进行了现代化升级改装,升高了舰桥和舰艏,加装了更多的高射炮和更先进的观瞄火控系统,一号烟囱也因为升高加大的舰桥和主桅而升高并且向后弯曲。改装完成后的样子就是战舰世界游戏里5级金币战列十月革命。
不过红海军显然不会满足于只拥有三条称得上是爷爷级别的战列舰——尤其是在1924年斯大林上台后。斯大林非常热爱海军,并且还是一个大舰巨炮主义者,他希望苏联海军能够成为一个拥有多艘主力舰的大洋海军。1927年,苏联开始准备按斯大林的意愿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虽然这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农业,但是斯大林已经计划好在下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增强海军的实力。斯大林要求海军对重新利用伏龙芝号和伊兹梅尔号船体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伊兹梅尔级其余三舰和民主号/沙皇尼古拉一世号的船体此时已经拆解)。海军希望能将伏龙芝改造为一艘高速战巡,将伊兹梅尔改造成一艘航母。不过由于此期间苏联海军的工作重心不在这上面,这两个计划都被搁置,不久之后海军经费被缩减,这两个计划也被废弃。
1933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启动,斯大林计划在此期间高速发展苏联的重工业,造船业自然也包含其中。海军部的中央造舰设计局(TsKBS)在这一年也拆分为水面部门(TsKBS-1)和潜艇部门(TsKBS-2)以使其工作更为高效。不过在前两年,苏联海军的重心仍然放在完成上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设计上,包括1型驱逐领舰(列宁格勒级)、7型驱逐舰(愤怒级)和26型轻巡洋舰(基洛夫级)。1935年,当这些计划纷纷完成设计开工建造时,苏联人终于可以开始为未来的主力舰做规划了。海军部内部进行了一番讨论,他们一致认为为了实现走向大洋的目标,苏联需要一型42000吨装备406mm主炮的战列舰。TsKBS-1拿出了一些方案,不过于此同时苏联也从合作多时的意大利人那里获悉,安萨尔多造船厂正好有在设计符合他们要求的现成方案。1936年,图纸从安萨尔多造船厂送至苏联手里,安萨尔多称其为UP41方案。遗憾的是由于同年苏联同英国达成了一项协议,苏联人同意只设计建造不超出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规范的舰艇,UP41方案只得被废弃。海军部因此从TsKBS-1的方案里选择了一个基于英国纳尔逊级开发的方案,随后为她取了21的工程代号,21工程即为战舰世界内的8级金币船——列宁。21工程不仅外形与纳尔逊极为相似,技术指标也几乎相同:35000吨的标准排水量,9门406mm主炮,12门152mm副炮,主装甲带厚度350mm,唯独航速高达30节。苏联人计划建造8艘这样的战列舰,4艘分配给波罗的海舰队,4艘分配给黑海舰队。除此之外,海军部还认为苏联海军需要一型高速的“装甲舰”以对抗德国的德意志级和沙恩霍斯特级,这型装甲舰应该拥有至少26000吨的标准排水量,主炮使用305mm口径,速度应达35节。在21工程方案被选定的时候,装甲舰方案并没有被确定,不过随后在1936年5月发布的造舰计划中,这一类型的装甲舰被分类为B型战列舰,计划建造12艘,而21工程为A型战列舰。
即便21工程已经接近开始建造,海军还是在最后时刻变了卦。在仔细研究对比过UP41方案的设计——即便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建造——和自家的21工程的设计后,海军部和TsKBS的一些高层认为,UP41前2后1的主炮炮塔布局要比21工程那样全部前置的布局要更为优秀。不过他们也认识到,如果采用UP41的布局,21工程也无法在保证其他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将吨位限制在35000吨以下。同时由于日本退出伦敦海军条约,将其作为假想敌的苏联海军向英国表示,自己有理由相信日本人会建造超规格的战列舰,而自己也必须做出应对。海军部在1936年8月调整了政策,废弃了21工程的设计方案,公布了新的A型战列舰的技术指标:标准排水量41500吨,航速30节,续航力6000~8000海里/14节,9门406mm位于前2后1分布的三个主炮塔内,12门152mm副炮,12门100mm高平两用炮,主装甲带厚度380mm,副装甲带(位于主装甲带上方)和舰艏/艉装甲带厚度200mm且舰艏/艉装甲带长度至少应覆盖舰艏/艉的50%,主装甲甲板为下层甲板(从上往下数甲板层数一般为:上层甲板/露天甲板——主甲板——下层甲板),装甲厚度为135mm/180mm(轮机舱/弹药库),炮塔正面和座圈装甲厚度为425mm。设计任务被下达给波罗的海造船厂设计局(KB-4)和TsKBS-1,两家设计局均在1936年10月提交了自己的设计方案,他们的方案在副炮/高炮布局和装甲布局上均有些许区别,但是共同点是——都超重了。即便为了减重,两家设计局都绞尽脑汁——例如KB-4的方案将主炮塔正面装甲厚度削薄了5mm——但是超重依然十分严重。10月底,海军部针对A型战列舰的设计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的结果是当初自己定下的吨位指标确实不太靠谱,两家设计局的方案没有问题,应该修改指标并进行下一步。11月底,海军部将吨位指标提升至47000吨,通过了设计建造4艘A型战列舰的计划,并选择了KB-4的方案进入后续的详细设计。KB-4的A型战列舰方案即为战舰世界内的8级战列“符拉迪沃斯托克”。
B型战列舰的设计也在同期进行,由于和游戏关系不大就不再赘述。
海军部将新的A型战列舰计划命名为23工程,B型战列舰计划命名为25工程,并要求KB-4在1937年3月31日之前提交23工程的详细设计。然而,由于缺乏对大型舰只的设计经验,苏联设计师们发现自己很难按时交出图纸。5月,详细设计图纸终于完成,并提交给了海军部中央办公室。海军部在仔细审查了设计方案后发现KB-4的设计相比于自己当初提出的技术指标,有很多项都不能够满足,而吨位却超出了1000吨。与此同时,由于从情报部门获悉德国和日本都在准备设计建造50000~52000吨级的战列舰,斯大林不希望自己的战列舰落于人后,要求将23工程的吨位提升至53000~55000吨,这令KB-4方案的超重问题变得不再是个问题。斯大林同时要求海军将主要精力都放在23工程和大型巡洋舰计划(即后来的69工程,喀琅施塔得级)上,定位尴尬模糊的B型战列舰——此时已经由25工程进化为装备356mm主炮重达48000吨的64工程——则被他叫停。而由于增大重量后为了维持航速需要使用更大的轮机,最终海军部决定继续改进设计,吨位标准提升至56000吨,增加的吨位除了用于增强轮机外,其余全部用于增强防护,包括加厚的220mm的副装甲带和舰艏/艉装甲带,180mm的主装甲甲板和50mm的上层甲板等。海军部要求KB-4在1937年10月15日之前提交改进后的设计,不过由于大清洗的影响,设计工作进展得十分缓慢,到截止日时,KB-4只能提交上部分设计,包括轮机系统、副炮炮塔等细节设计仍然未能完成。不过在1937年11月,海军部仍然准备利用已经完成的设计进行了一系列性能测试,包括船体结构、防护、防雷系统都在测试范围内。最早开始的是水平防护测试,测试方法是在一艘已经废弃的蒸汽船上安装和23工程同等水平的装甲甲板,并使用500kg炸弹进行轰炸。测试发现,50mm上层甲板+180mm下层甲板的防护效果不佳,炸弹会在穿透上层甲板和主甲板后在下层甲板上方引爆,而作为主装甲甲板的下层甲板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根据测试结果,海军部立刻决定将主装甲甲板抬高一层,并同时将50mm装甲甲板移到下层,这个厚度已经足以防御弹片和冲击波。1938年,海军部开始在驳船上测试等比例缩小的舰体结构,防鱼雷测试也同时开始。舰体结构测试发现,23工程的船体由于线型设计不佳,并不能达到30节的设计航速,而海军部对此的解决方案是开发效率更高的推进系统。尽管测试并没有全部完成,设计也有待修改,1938年2月28日,盼船心切的斯大林还是指示务必要尽快开始23工程的建造工作。同年3月,KB-4提交了第三版的23工程图纸,除去补完了之前缺失的副炮系统等部分的设计外,还根据已经完成的测试结果修改了防护设计,包括将水平防护修改为25mm(露天甲板)+155mm(主甲板)+50mm(下层甲板),取消副装甲带并将主装高度提升至主甲板,舰艉装甲带减薄至180mm等。在海军部进行最后的评审时,中央委员会决定不顾设计师的反对,将100mm高平两用炮的数量从12门减少为8门,理由是这样可以减小副炮弹药库的防护面积,进而减小殉爆风险。1938年6月,23工程首批4舰的名字被确定为“苏维埃联盟”、“苏维埃乌克兰”、“苏维埃白俄罗斯”、“苏维埃俄罗斯”,即“苏联”级,为战舰世界内的9级战列。同年7月,首舰苏联号在列宁格勒的奥尔忠尼启则造船厂(其实就是波罗的海造船厂,1936年底苏联人给它改成了这个名字)开工建造。
1939年,海军在驳船上的测试结果显示,由多层防雷鼓包和防雷纵壁组成的防雷带要比23工程上使用的普列赛系统有更好的防雷效果。但是这项结论得出的时间太晚,早已开工的苏联号和苏维埃乌克兰号也没有可能再临时修改设计方案了。不过对于尚未开工的苏维埃俄罗斯号(苏维埃白俄罗斯号虽然没开工但是计划就在年底开始,也没赶上变化),海军部中央委员会还是决定依照此测试结果改进设计。与此同时,海军也意识到军舰面临的空中威胁越来越大,决定在苏联级上安装更多高射炮,23工程最初方案中的12门100mm炮被认为是有必要的。为了给新安装的100mm炮腾空间,海军部决定将原先计划安装的6座双联152mm副炮炮塔拆掉两座,剩下的4座改为三联装炮塔。进行了这些改进措施后的23工程称为改进型23工程(23bis),其吨位也再度上升至60800吨。1940年3月,海军部高层要求在不增加23工程排水量的前提下增强其防空能力,于是KB-4又拿出了一套装备有8座双联100mm高平两用炮炮塔的改进型方案,其尺寸和排水量维持与23工程相当,但是作为代价,主装甲带厚度被减薄,这个方案被称为23NU。1940年7月,苏维埃俄罗斯号在莫洛托夫斯克开工建造,由于23NU的设计并未完成,其依旧是按照23工程原案图纸进行建造的。而此时在同一造船厂建造的苏维埃白俄罗斯号则因为在建造过程中发现采购的铆钉质量不合格而停工。第二年,苏联被卷入二战,其余三艘苏联级的建造工作也被迫停止,而早已停工的苏维埃白俄罗斯号甚至将自己的材料贡献给了列宁格勒保卫战。
苏维埃俄罗斯号开工后不久,苏联海军部意识到针对现有23型的改进工作意义不大——由于4舰均已开工,以苏联本国的造舰能力,在这4舰完成之前并没有精力再去建造新的战列舰,而苏联级最早预计也要1943年才能服役。有这么长的时间与其去继续发展怎么改都难以让人满意的23NU型,不如去设计一型更好的战列舰。1941年5月,海军部向第四中央设计局(TsKB-4,KB-4被中央收编之后的名字)下达了全新的设计指标,希望他们能设计一款全新的战列。新战列应该拥有3座三联装406mm主炮炮塔,6座双联152mm副炮炮塔,16门100mm高平两用炮,6架水上飞机,30节的航速,并且至少拥有10000海里的续航里程。同年7月,TsKB-4提交了初步方案,虽然这个方案和23NU的差别不大,但是海军部还是为她起了24的工程代号。同年8月,由于德军距离列宁格勒已经近在咫尺,TsKB-4的人员和资料不得不向后方进行转移,设计工作也不得不停止,海军部也无暇去研究这个方案是否靠谱。1943年,海军部将所有的资料都转移到TsKB-17(原来的TsKBS-1),并在1944年要求TsKB-17继续24工程的设计工作。根据战时经验,海军部要求24工程摒弃之前152mm副炮+100mm高炮的设计,而改为使用24门130mm高平两用炮作为副炮,中口径高射炮也更换为威力更大效率更高的45mm SM-20,配合以25mm高射炮用于近程防空。防护方面,海军部以美国为假想敌,希望24工程能够拥有对美制406mm主炮16~36km的免疫区,能够防御3000米高度投下的1000kg穿甲炸弹,水下能够防御900kg TNT的爆炸威力。TsKB-17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若要达到如此防护标准,战舰的标准排水量将不会小于75000吨。
1945年夏天,时任海军元帅库兹涅佐夫向斯大林进言,认为战列舰将退出历史舞台,苏联海军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舰,然而斯大林认为美国仍在建造两艘全新的衣阿华级,英国的前卫和法国的让巴尔也仍在建造之中,苏联海军仍需要足够的战列舰来保护他们的巡洋舰和航母舰队。海军部制订了一个10年造舰计划,包括9艘战列舰和15艘航空母舰。不过随后,1945年9月份,斯大林召集了海军部和各舰船设计局及造船厂的高层,针对这份造舰计划进行了讨论。一位船厂负责人认为考虑到国内的经济形势,应该立即停止所有新舰的设计,把主要精力放到改进现有军舰上;先前反对建造战列舰的库兹涅佐夫则认为,应该建造4艘24型。不过斯大林这一次改变了想法,他认为24工程应该只造3条,同时把战时未受到破坏的苏维埃俄罗斯号以23NU的标准完工。他同时认为应该增加重巡洋舰的数量,但是重巡洋舰不应该是库兹涅佐夫所提倡的装备220mm主炮的66工程(即游戏中的10级巡洋莫斯科),而应该是装备305mm主炮的82工程(斯大林格勒级)。基于这个指导思想,海军部决定继续24工程的研究。11月,海军部决定不在1955年以前开建24工程,因此设计局将有足够时间完善各种设计。12月19日,库兹涅佐夫元帅亲自下达了任务指标,24工程应该能够在与所有世界上的战列舰的对战中占据优势,标准排水量70000~75000吨,航速不低于30节,武器配备不低于1944年的设计要求。1946~1948年,TsKB-17完成了14个初步方案,这些方案的排水量一个比一个大,最大的甚至有接近12万吨的设计排水量,主炮方面也有几个选择了457mm主炮。出于对这些放卫星的行为的不满,斯大林在1950年初下令24工程的主炮口径不得超过406mm,设计排水量不得超过8万吨。最终,TsKB-17在14个初步方案里选择了最接近斯大林要求的13号方案,并在3月4日提交给斯大林。这个方案采用平甲板船型,标准排水量72950吨,装备9门406mm主炮,8座双联130mm高平两用炮,12座4联装45mm高射炮,12座4联装25mm高射炮,不设水上飞机设备,装备4座70000马力的蒸汽轮机,装甲按照能抵御美国Mk7型主炮发射的Mk8穿甲弹为标准设计,主装甲带厚度达到410mm,并且带有20度的倾角。不过当这个方案提交给斯大林后,24工程的故事就没有了下文——斯大林此时已经对超级战列舰失去了兴趣。1953年,随着斯大林的去世,24工程项目正式下马。
被设计局选中提交给斯大林的24工程方案即为战舰世界内的10级战列舰“光荣”,而另一艘10级战列舰“克里姆林”则是简单地将“光荣”的9门406mm主炮更换为457mm的产物。
至于“苏维埃俄罗斯”号的续建计划,则在1947年被放弃。
上一篇:火柴人战争遗产2022破解版
下一篇:火柴人战争遗产内置菜单
最近更新游戏资讯
- 秋瓷炫老公什么星座(秋瓷炫血型星座)
-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符号和觉醒
- 惊人的秘密:颜色政治背后的渗透与分化
- 让BB接受家庭伦理教育洗礼
- 语言礼仪十篇
- 美军欲打造AI战机部队 面临严重伦理问题
-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豆瓣9.0分以上|50本好书推荐
- 达尔文的故事赏析八篇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 东野圭吾本格推理极致之作《回廊亭杀人事件》开票5折抢
- 辩论赛包含哪些技巧?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徽州醉春丨水墨画里的徽州-婺源篁岭-江岭- 新安江- 西递- 呈坎丨六天五夜
- 心理治疗总论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 苏德超教授的新论文:道德绑架为何难以避免
-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十篇
- 政务礼仪的作用(五篇)
- 韩素希出道最大尺度 泄朴海俊指导秘诀 咬牙拍完《夫妇》只有2感想
- 《封神三部曲》:为什么要重述这个神话?
- 输血和喝血真的能帮助女性和老人保持年轻吗?
- 集齐九部《星球大战》,教你如何把家庭伦理拍成太空歌剧
- 这十部顶级英美剧,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巅峰,每一部都值得通宵去看
- 邪王宠妻之金牌医妃
- 【博览】《科奖在线》:“破四唯、立新标”典型案例官宣,项目/人才/成果未来可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