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问答》,天师亲自撰写,正一入门必读!
《崆峒问答》,天师亲自撰写,正一入门必读!编辑/ 临沂市道教协会
五十四代天师张继宗所撰《崆峒问答》,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用非常直白、浅显地语句,解答了道友在初入道门时,碰到的诸多问题,是正一道基础入门必读经典。
各位读者,全文有两万多字,没有几人能一口气读完,可以收藏起来,有空就读几段,常读必有真收获。
序言曾念樱整理《崆峒问答》是流传在上海地区关于道教基本知识的抄本。从内容方面看可能是最全面的抄本,共317问(327)。答者是“袭封五十四代大真人张继宗,字善达(1666年一1715年)清康熙四十二年授为光禄大夫,四十六年赐建府第于京师。”
《崆峒问答》至今未见正式的刊行本,是尚未发现抑或其他原因,确实不得而知。余在废纸堆中检回,有幸一睹.觉得内中不少材料很少见,甚至罕见,真伪也难辨。
但在民间能有这么一本不枝不蔓的抄本,实为喜事。可以说《崆峒问答》是正一道士入门的必读书。
作问答的目的很清楚,在抄本第一页上依稀可见:“吾家老祖天师建正一宗坛祝国佑民。符书印剑授自异人,历历可考。乃传久矣,宴故神其说,流入荒诞。此嗣教之惧也,因作《崆峒问答》以志焉。”道教许多抄本均有“道家秘笈不传外人”“秘笈不传无义之人”的铭文。鉴于此秘传在秘密传抄中难免抄错传讹,加之时间久长,难控损益。天师所虑不无道理。
因为是问答式的,所以随意性较大,语句较简洁,内容涉及面广,故只能按照原来次序整理。
在整理过程中,因才疏学浅,字词、名姓、一年代、法术诸方面可能仍有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特作上述说明。
崆峒问答
一问:张良是第几代祖?
答曰:老祖天师八世祖。
二问:天师何处贯籍?
答曰:仙传沛国丰人,今徐州之丰县,生于浙江杭州天目山。
三问:何时诞生?
答曰:生于汉时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
四问:当日如何修炼成仙?
答曰:老天师生有仙骨,得子房公家传钤记,言西蜀青城山,洛阳二酉有所藏三皇秘典,故踰淮自洛入蜀至青城尽得其秘。归洛阳于北邙山修之三年,有白虎啣符而至,遂入嵩山石室得黄帝九鼎之丹书及太清丹经,同弟子王长、赵升从鄱阳泝流入云锦山炼丹。
丹成,龙虎现。访西源璧鲁洞,得制命五岳及神虎秘文。闻蜀多妖殄,欲往除之。至阳平山修行感遇太上老君。于汉安元年正月十五日亲授盟威经箓二十四品,三五斩邪雌雄宝剑,阳平治都功玉印。
修之千日,乃入青城山战鬼。至则鬼神皆降,复二十四治。葛璝、涌泉、北平诸山修九正法及养神轻身之术,居本竹治授灵宝诸法,居平盖治合九华大药,道成至玉局治。太上复降,说北斗诸经三八谢罪法忏。永寿二年会三界万神于青城黄帝坛,盟九岳四渎二十四治福庭鬼狱,定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名山。
命人处名阳,鬼处明阴。每治设祭酒男官女官以赞玄化。复游各郡,斩妖孽夺咸池,大利蜀民。功成蒙太上册封正一天师。至云台治见绝巘下桃熟,命王长赵升二弟子投身取之,既则,师亦飞下投王赵二弟子。起,遂以余丹及剑印授二弟子,祖曰:“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领三五步罡,正一枢安,世世一子绍我之位,非吾宗子不传。”是日同王长赵升,千乘万骑于蜀中云台山白日上升。时汉永寿元年九月九日也。
五问:夫人亦飞升否?
答曰:夫人雍氏于永寿四年正月十五日同女师文鸾与姬芳芝白日飞升。
六问:老祖之父何人?
答曰:讳大顺,封桐柏真人。
七问:留侯到今几世?
答曰:五十四世。
八问:既在蜀中因何又到江右?
答曰:江右龙虎山乃老天师炼大丹之所。后因入蜀战鬼遂居汉中。四代祖盛公携剑印经箓来居祖坛,所以遂居江右。
九问:龙虎山有多大?
答曰:龙虎山是总名,起自闽中武夷诸山,两龙夹驰,千峰万壑直走鄱计八百余里。
十问:宫府在山中何处?
答曰:百山环拱形似莲花,宫府居山之正中。
十一问:老天师炼丹何处?
答曰:此谓龙虎正一观,离宫府二十余里,两山并峙形如双龙双虎。
十二问:此山中风水若何?
答曰:中国山川龙脉此曰巽山乾水,此山乃乾山巽水,谓之顾祖朝宗,风水第一,堪舆为仙圃长春。
十三问:仙岩有二十四岩?
答曰:离府有二十四里,有水岩。石壁千仞,上构七层危楼,室中架搭有二十四岩,各诚仙品。
十四问:二十四岩有何名字?
答曰:三山观水、仙仓仙室、药筐丹灶、机杼染具、马厩莺架、辘轳杵臼、酒瓮棋枰、仙船仙兽、茶炉泥料诸岩都是。
十五问:闻雷打石因何得名?
答曰:相传释家普庵真人祖师,学雷法于三十代天师,试之掌心雷,误劈山石也。
十六问:祖印是卞和玉,因何而得?
答曰:卞和玉为秦所得。玉印其一刻为传国玉玺,其二未镌,藏于阿房宫。后因子房公随汉高祖入关得之,藏于阳平关。二代天师讳衡祖得于土中,遂镌之文曰:阳平治都功印。
十七问:何为阳平治都功印?
答曰:阳平山,名“治”者,神仙修炼之所。都功乃神仙之品位也。
十八问:又有祖印何也?
答曰:祖印乃汉安二年正月十五日于四川鹤鸣山蒙太上老君授阳平治都功印一颗,雌雄二剑以制伏天下鬼神。
十九问:祖印既有,如何又要卞和玉印?
答曰:祖印大径二寸,乃上行之印,一应表奏用之。卞和玉印大径四寸,乃下行之印,一应文牒用之。
二十问:今符上哪三印?
答曰:中卞和印,左金印,右银印。
二十一问:金印何文?
答曰:星文云篆为“功平五炁印”
二十二问:银印何文?
答曰:亦阳平治都功印。因古时用祖印于符牒上,后人以为大亵。故嘉靖年间复赐银印代之,谓之代劳印。其祖印非国家大典斋醮不可轻用。
二十三问:闻有镇山玉印,此何印也?
答曰:老祖天师得太上祖印之后不敢以祖印为下行,故另镌玉印一枚为下行印。至二代天师既得卞和玉印之后即封而不用。今入觐,留此印以镇山,故名镇山印。
二十四问:老天师有令牌否?
答曰:老天师得授太上印剑,剑即令牌也。鬼神不伏,飞剑斩之,故发令之际,按剑一下,则邪鬼慑伏。后因命诸弟子代行法事,此剑不能遍付诸生,故用枣木刻剑形于上,以代用之。老天师无其他令牌也。
二十五问:今有天皇使者令牌何也?
答曰:宗师将天皇使者符刻而用之,取激剥之意,非祖之制也。
二十六问:太上老君授老祖是何经箓?
答曰:三洞正经,二十四品法箓。
二十七问:天师如何得到龙虎山?
答曰:鄙山原名云锦山。祖天师自鄱阳泝流而上访鬼谷璧鲁诸洞,采神虎宝章,见山水清秀,即于此山炼黄帝九鼎大丹。丹成龙虎现,故改今名。
二十八问:龙虎宝章何人所藏?
答曰:仙人刘根,身长绿毛,故名毛公。得道后留钤记云“太乙神虎宝章符得须寻西壁鲁”。故祖天师访而得之。
二十九问:龙虎山可是洞天福地?
答曰:洞天龙虎山道书云为第二十九福地。
三十问:何为洞天?
答曰:洞者通也。言此地可以通天神之灵炁。
三十一问:何为福地?
答曰:五灾不染谓之福地。
三十二问:何为五灾?
答曰:水、旱、刀兵、虫蝗、疫疠也。
三十三问:上清宫起于何时?
答曰:自老天师丹成之后将仙器藏于水者。四代天师自蜀迁来立真仙观。南唐时敕建祖天师庙。宋祥符中二十六代祖天师迁于山之阳敕赐“上清观”。至和年间始改为“上清正一宫”。大德戊申年复改“上清正一万寿宫”。自元以来此曰称“大上清宫”。康熙二十三年,蒙皇上御书“大上清宫”匾额。
三十四问:天师二字何朝封起?
答曰:北朝寇谦之清整道教起封天师。
三十五问:天师二字出于何典?
答曰:《素问》云,能和六炁是为天地之医师。又《南华经》云,以天为师即是此也。
三十六问:爵位何时封起?
答曰:宋真宗时,封二十四代祖正随为“真静先生”始以历代俱封先生。至元代,三十五代祖被封为“观妙先生”“观妙真君”。
三十七问:何朝起封大真人?
答曰:三十九代祖嗣成公,元朝英宗时加封大真人。
三十八问:真人之号出于何典?
答曰:《南华经》云“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三十九问:如何释“正”?
答曰:养其自然而已。
四十问:今还是何爵?
答曰:历代皆荫袭汉之子房公留侯,爵之三十八代祖与材公晋封留国公。
四十一问:历代袭爵原用宗派否?
答曰: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
四十二问:如今宝箓有多少?
答曰:三十三阶。
四十三问:三十三阶何名?
答曰:都功、盟威、五雷、大洞、中盟、三洞、预修、拔亡、延生、伏魔、文昌、祈嗣、保童、血湖、三官、北斗、真武、玄坛、赵侯、玄女、华盖、咒诅、九牛、二十八宿、紫微、自然、神霄诸箓。
四十四问:法有几种?
答曰:法有道德、先天、灵宝、清微、正一、净明、玉堂、天心等派。
四十五问:三十六员天将何姓?
答曰:天将颇多。世所常用止三十六员。天罡、月孛、邓、辛、张、陶、庞、刘、苟、毕、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王、殷、朱、康、马、赵、温、岳、何、乔、萧、谢、高、李、魏、伍、朱、周、石、丘。诸将是也。
四十六问:法家有四派归元之说何也?
答曰:道德、清微、正一、灵宝,四派俱归于祖元君处,故曰“归元”。
四十七问:这四派何人所传下?
答曰:“道德”乃太上老君传于关吏尹喜子老。“正一”老君传于老天师者。“灵宝”乃老天师传度人经法于葛仙翁者。“清微”乃金阙后圣君传于青童君者。
四十八问:何为三山法出在真人府?
答曰:閤皂葛仙翁派为“灵宝宗坛”,西山许真君为“净明宗坛”,句曲山三茅真君为“上清宗坛”。此三坛俱出老天师门下,故龙虎山为“正一玄坛”。后三山失传,坛箓尽归真人府,故“正一玄坛”改为“万法宗坛”。
四十九问:当时三山俱出箓乎?
答曰:龙虎山都功盟威三洞经箓,閤皂山出预修拔亡诸箓,西山中盟斩邪诸箓,句曲茅山出大洞紫虚诸箓因世久失传,渐有错误,故二十六代天师请敕三山符箓并听真人府所出,余山不得私传。
五十问:三山府血脉一炁相传即此三山否?
答曰:此又非前文三山也,乃明永乐间,敕建武当山一应宫观皆上清宫法官管理,茅山亦立灵官皆从上清宫选授,故武当茅山俱是一脉,上清宫相传。故言三山嫡血派,言至亲也。
五十一问:何谓“三洞正文”?
答曰:三洞者,洞真、洞玄、洞神也。正文字即诸品经文。
五十二问:三洞中又有四辅何也?
答曰:四辅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也。洞真太玄为辅,洞玄太平为辅,洞神太清为辅。贯通三洞是为正一。
五十三问:三洞正文何人所说?
答曰:元始天尊说洞真部。玉宸道君说洞玄部。太上老君说洞神部。据《道藏经目录》凡例:洞玄部为三界医王太上道君所出,号洞玄经。
五十四问:一洞之中可有分否?
答曰:一洞分为十二类:一本文、二神符、三玉诀、四灵图、五谱箓、六戒律、七威仪、八箓法、九众术、十记传、十一赞颂、十二表奏。
五十五问:《道藏》正文有多少?
答曰:古之有五千四百余函,一万八千余卷。历代失散,今止存四百八十三函,五千五百零三卷。五十代天师张国祥续添入一十五函,今有四百九十八函,五千四百八十余卷。
五十六问:何谓三十六部真经?
答曰:三十六部真经有三说。一说玉清妙经、正一经、太上仙经、妙林仙经、开化经、仙人经、黄林先生经、太上正经、道教经、炼精经、至黄老集公经、小节品经等三十六部,其眷数甚多,世所未见,乃天上之经也。一说洞真十二部,洞玄经十二部,洞神经十二部共三十六部,今《道藏》之经也。一说三洞箓中所载《三十六部真经》,其卷数甚少,相传乃是葛稚川于嵩山石室降,魏真君所授。另一说为:天真修天经,洞天习地经,世间行人经,三经各有十二部,交会相通总说为三十六部。
五十七问:道家宜看何书?
答曰:《道德经》、《南华经》、《文始经》、《阴符经》、《黄庭经》最为经典。
五十八问:此五经何人所作?
答曰:《道德经》太上老君作,《南华经》庄子所作,《文始经》关令尹喜所作,《阴符经》轩辕黄帝所作,《黄庭经》金阙圣君所作。
五十九问:此外尚有何书?
答曰:其外如《列子》、《文中子》、《鹖冠子》、《淮南子》、《鬼谷子》、《谭子》、《大道经》、《抱朴子》、《胎息》、《艾虎》诸经暨《参同契》《悟真篇》诸书亦不可不知。
六十问:宫中法官如今行哪几派?
答曰:法有八派,失传者多。今之所行惟正一清微,灵宝间或用之。
六十一问:何谓正一?
答曰:正者不邪,一者不杂。正一之心则万法归一,故曰正一。
六十二问:正一法所治何事?
答曰:正一法惟祈晴祷雨,驱邪治病,济生度化耳。
六十三问:为何大法多失传,今所有传者哪几宗?
答曰:昔时法官能行神霄、景霄、天蓬、伏魔、挥天撞星及四圣五元紫庭诸法,今已失传。所传者惟有天罡、月孛、雷霆、三师、雷门、苟毕及火车、火犀、玄坛、魁神、地司、地祇、关康侯诸宗矣。
六十四问:其外还有何法?
答曰:洞玄刘帅、金火天丁、三景灵官、追捉徐帅、小四圣、如意潘帅、忠靖张帅、梅仙张帅、水仙娄帅、石帅、赵侯诸法尚存,其余雷法虽多,法官难习学之,故此谓微矣。
六十五问:闻有丰都法最灵,今有人行否?
答曰:丰都内外法最灵,法官谓其阴惨故而不全习,少或一二用之。
六十六问:祈祷有三十六阶否?
答曰:自天皇独辖〇雷、月孛,斗姥之下只有火雷、烟都、三茅、金乌、宝珠、五雷、社零、火龙、四溟诸法,其余太枢、邵阳、斩勘、金鸦等法俱已失传。
六十七问:有哪家静功祈祷?
答曰:凡祈祷法中俱有静功,不专定哪一家也
六十八问:闻有仲舒祷雨亦成一家否?
答曰:董子以蜥蜴祷雨,诸家法中一也,间或用之,不能称成一家也。
六十九问:祈雨有哪几家?
答曰:止有火雷、炎光、五雷三家。其余祈雨诸家法中换坐功亦可。然祈晴不如火雷、炎光之备也。
七十问:祈雪有几家?
答曰:祈雪只有东灵、水轮两家。
七十一问:祈雨何用诸家法?
答曰:天地气亢不一,有阳亢、阴亢、魃亢及山泽不通。所以历代天师立一法各有一法之用。如阳亢用水烟都法也;阴亢用火雷法也;魃亢则用月孛、斩勘诸法也;山泽不通则用第一社零诸法。其宝珠、金乌、火雷之变,艾虎、四溟、邵阳诸家各有所用也。错用水火如医家之方药不对症,何能应也。
七十二问:何谓三十六雷?
答曰:三十六雷有数说,白玉蟾真人论之甚详。但五雷箓乃大禹王所谓颁行,内载三十六雷与白师尊论之不同,乃玉清洞真、护国判星、搜神镇星、阳熖炎光以致阳明、阴灵、九阴及召请诸名,共三十六雷也。
七十三问:张天师多少年纪飞升?
答曰:住世一百二十三年。
七十四问:世传真人掌上生玉印有诸?(中缺文字)
答曰:此传闻之讹也。吾祖天师以符印治邪,其道大行,求者甚众。每用印,累纸千张,不一而足,非敢言可透千张。
七十五问:俗闻传七十二代之说何也?
答曰:鄙山巽水流乾水口,归戊戌为墓库,有七十二水口故,堪舆家附会其说,此大谬也。吾家正法行之于世,譬如道之在天下,日月之行于天,宁有涯?区区风水之说能限之哉?况鄙宋派风水尚在岷峨,非仅止龙虎山之结聚也。
七十六问:龙虎山果有上天梯否?
答曰:朝天峰其石势高耸极天,故俗名上天梯。
七十七问:龙虎山可有龙虎否?
答曰:凡深山有虎皆为害民,惟吾鄙山龙虎,观有现形,而不伤人,若有守护者。然龙者有圣井,龙神变化大小不一,其形或如蚯蚓或如蜥蜴。有祷雨者净磁瓯迎请到坛时,封以符章,覆以锦袱,一旦雷雨倾盆,挟风云而飞去。
七十八问:圣井龙神只能致雨尚有他异否?
答曰:圣井祷雨,疏文投入,倘有误字,字辄而浮水面。雨足之日布囊盛果品以谢之,龙神即浮前所沉之果品以答之。投银牌者亦然。
七十九问:老祖天师指甲尚存,有诸?
答曰:相传老祖天师有指甲藏于巉岩石室之中,然今亦不知其处矣。
八十问:三十代天师如何也飞升?
答曰:三十代天师虚靖公,当时靖康之末,被召入京。行至泗州,无疾而化,即葬于泗州。后有萨守坚自川中而来。寄家书一函并朱履一双。于嗣天师处乃见虚靖公亲笔。及往,启棺视之,唯有一朱履存焉,乃是尸解而飞升。
八十一问:虚靖天师在日有何神异?
答曰:虚靖五岁不语,语则吟静于池中,坐在莲花之上。既袭爵位,则修正不娶。以童真入道,是为仙胎示尔。
八十二问:虚靖不娶何承袭其嗣?
答曰:入京时,印剑授于张时修公。及虚靖祖于泗州尸解飞升,宫府咸谓印剑所授,法统所在,时修遂嗣爵位。
八十三问:后世还传有飞升者否?
答曰:老祖天师蒙太上老君授记曰“七正”,言有七代飞升也。
八十四问:今有几代几多人?
答曰:族中颇多,然散各处。山中不过百,姻亲友一二千人。
八十五问:有出任否?
答曰:外省则有,山中只有贡庠监生。
八十六问:历朝所赐有何宝物?
答曰:历朝所赐颇多,但历既久,兵革之乱,递经并已遗失,仅存玉剑一口,玉冠一顶。
八十七问:玉剑玉冠何朝所赐?
答曰:玉冠,嘉靖十六年所赐。玉剑,万历二十六年所赐。
八十八问:明朝赐金信乎?
答曰:成化三年赐金镂印正一嗣教大真人府一颗,甲申病变中遗失。
八十九问:万法宗坛所供圣像何朝所赐,是何圣像,共有几尊?
答曰:万法宗坛所供圣像系嘉靖五年所赐,乃三清四皇四相四圣十二真人,日宫月府,五星四曜,南宸北斗二十八宿,三十六雷及侍从玉女等一百三十八尊。
九十问:历代有何著作行于世?
答曰:有《虚靖语录》、《元太极篇》、《岘泉集》、《龙虎山志》、《天师世家》、《皇明恩世录》、《玉字清涵集》、《性命圭旨注》等书行于世上。
九十一问:符有多少?
答曰:三洞正符,清微灵宝计有千数。今正一诸符亦有二百与道。
九十二问:符上(图)字何义?
答曰:此草书“勅”字也。
九十三问:符上有书(图),有书(图)字,是何分别?
答曰:符各有体,亦犹汉字之四体也。(图),此隶体也;(图)者,草体也,分别符体而用之也。
九十四问:符上有三点何也?
答曰:此三台也。天官星家以三合为三阶。今符上用之以取泰阶平之意也。
九十五问:三台末笔扫上何也?
答曰:此留人门也。乾为天门,宜开以通神灵,巽为地户,宜闭以除污秽;坤为人门,宜留以保长生;艮为鬼户,宜塞以绝邪气。
九十六问:咒中称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何也?
答曰:太上老君乃万道万法之宗祖,故必称之,以役使鬼神遵奉也;律令者言天律帝令也。或言雷边之鬼为律令未免穿凿也。
九十七问:何为箓?
答曰:箓本记录之录,当时记载修行之法柄者也。
九十八问:受箓有何好处?
答曰:一箓有一箓之妙理,言其大略,皆有云篆天章,佩之可以却灾扫祸。微言妙诀,修之可以入道登仙。
九十九问:平生造孽即可除之耶?
答曰:天道祸淫不加悔罪之人。人于受箓之初能洗心革面而忏悔。受箓之后能依法修持,如此则何罪不除,何福不臻者也。
一〇〇问:受都功箓有何好处?
答曰:都功乃人造之初阶,有太上老君告曰,祭酒正经言道之妙,有炼五脏为四灵,又有四十四位都功君者俱可保命护身,故世之受箓者必从此始焉。
一〇一问:盟威箓有何好处?
答曰:太上老君亲授付于老祖天师者二十四宗,各有妙用。言其大略,以神炼炁,以气炼神,炼化阴宫,以作却邪保命也。
一〇二问:大洞箓有何妙用?
答曰:大洞箓有三十九经二十八品箓,言身有三十九穴乃神炁之门。有舌根而始,逐穴修炼,能令三十九穴自然生神,遏截死户,乃得长生。
一〇三问:中盟威箓有何妙处?
答曰:中盟威箓只有八篇,乃保制劫运之文。内有三皇五帝正文,五岳八景灵图,可以封山禁水,济度厄难。
一〇四问:三洞箓有何妙处?
答曰:三洞箓乃三十六部真经,三十二天帝论虚无妙道,克证上品金仙。
一〇五问:五雷箓有何妙处?
答曰:五雷箓乃行雷者受纳。有十方盟正太乙,六部召雷功曹,可以召致三十六雷部雷神,能兴雷致雨。
一〇六问:预修黄箓有何功德?
答曰:黄箓乃夫妇预修,有九真妙戒,十宫金书,可以消现生之愆过,种后世之福田,因此黄箓为庶民预修之最大。
一〇七问:文昌箓有何妙处?
答曰:紫阳三洞秘文乃功名之梯级,有聪明神咒生炁宝图,可以招致雄文秀气、心开茅塞、笔写文澜,有二十四种应梦祥征,其验如神。
一〇八问:祈嗣箓有何妙处?
答曰:金桥度化解六害神符,可以驱除天狗凶星,克生贵子。
一〇九问:何谓血湖箓?
答曰:妇人产育,血色污秽,故有赦血湖正经秘箓,受之者干爱河而枯欲海,血湖无陷溺之虞,孝子报亲莫不重于此者。
一一〇问:何谓拔亡箓?
答曰:人于生前不信罪福因果,自必恣睢暴戾,心纵意作,罪孽深重。殁受苦恼,理必然也。故孝子顺孙宜为祖祢追荐,修来世以报罔极。
一一一问:三官箓何如?
答曰:三元乃考校之司。人之罪福由自作,授箓者然,自罪灭福生。
一一二问:真武箓若何?
答曰:真武箓乃报恩教主殳为天大将军,受之者报恩福生,济物护身。
一一三问:北帝伏魔箓何如?
答曰:丰都北帝主世人夺纪寿算,受之者以遏绝死户,保身家安。
一一四问:何谓赵侯箓?
答曰:此箓可制一百二十家土部,受之者修方动土一无干犯而即禁忌。
一一五问:九牛箓是何箓也?
答曰:此箓能制山神煞,受之者开山点穴,神煞回避。
一一六问:北斗延生箓若何?
答曰:凡人本命俱系北斗七元降其真灵,自得延生益寿,世人皆宜受之。
一一七问:三洞箓用三色书,何也?
答曰:洞真太素,故粉书;洞元属水,用墨书;洞神属火,故用硃书。
一一八问:箓上所书是何神像?
答曰:箓中官将威仪,护卫受箓之人也。
一一九问:受箓应供奉焚化否?
答曰:修道行法之士应供奉。若世之居家信士不能虔洁,应焚化。然而,供奉经也,焚化权也。
一二〇问:箓有治炁坛靖何也?
答曰:天下有二十四炁,即历之冬至、小寒等是也。道家谓之都、贡、察、平、长五炁等也。都领神、都监神、监贡、领贡、监察等炁。炁者,乃阴阳二炁,各分右左,共成二十四炁。修炼者能明此五炁,然后按时焚修。
治者,理也,即治事之谓仙品职之衙门也。天有二十八宿,降炁于治,发生万物俱在蜀中,修炼者能知何治、涵何炁,即可调和六炁矣。
一二一问:治为涵蓄天炁,化生万物之地,理应天下俱有,为何独在蜀中耶?
答曰:地脉以昆仑为首,分三派而入中国,山川包裹,以四川为胸膈,故二十二治并在蜀中,而阳平治在川陕之交,总二十二治之门户;北邙治在河南开封之北,当天下之中,受天下之正炁,如人之五脏居于胸腹,脉则行四肢也。
一二二问:二十四治何名?
答曰:二十四治分上中下,各八治。阳平、鹿堂、鹤鸣、漓沅、葛璝、庚除、秦中、真多、昌利、隶上、涌泉、稠粳、北平、本竹、蒙秦、平盖、云台、濜口、后城、公慕、平罔、主薄、玉局、北邙山,凡二十四治。
一二三问:治中有何仙迹?
答曰:老祖天师战鬼,夺回各治。山南为阳,建福庭治,选高士居之,命其吐纳阴阳,调和修炁。山北为阴,有岩穴,为鬼狱。收天下之邪以禁之。每一治以盟威箓镇之。
一二四问:盟威二十四箓何名?
答曰:童子、一将军、十将军、百二十将军、左右百鬼箓、混沌元命赤箓、九天兵符、都章毕印箓、九州社令、河图保命星罡、五斗八卦护身箓、九宫捍厄、九凤破秽、辟邪斩鬼、长生保命等。
一二五问:何谓靖?
答曰:靖者乃治中之静室,修炼者于此朝真炼气,修炼者勿可无靖。
一二六问:何谓坛?
答曰:祀天处曰坛,乃拜表奏文,发号施令之地。坛无定址,临事而建以重其事。
一二七问:箓中有某帝某岳何说?
答曰:盈天地间不过五行,在天为五帝,在地为五岳。人之禀命不离五行,故某命所生即为某帝某岳所化育,一切修持悉求庇护也。
一二八问:又有某炁某先生何也?
答曰:此亦从本命八字所定,如甲乙九炁,丙丁三炁,庚辛七炁,壬癸五炁,戊己一炁。又得某命即从某炁化生也。至于某先生乃元命真人,亦从本命中来,凡法之飞神拜表,召将呼神莫不赖此真人也。
一二九问:受箓必要受职否?
答曰:箓即修炼之书。炼必当通达天真,召致百神。若无天职,功曹如何奉行?故受箓先当受职耳。
一三〇问:天上职有几阶?
答曰:正一品格有两阶,天枢院、驱邪院。乃文武二途,为南北两院,神霄总制,雷霆玉府兼理二院,是谓四司。
一三一问:其外另有别职否?
答曰:其外有清微、灵宝、净明、混元、斗尊之职,此系习一法者受一派之职也。别职之多,不一而足。
一三二问:又有九华内职是何职?
答曰:九华即九霄之职。虽清华而无所主司,如世之庶吉士也。
一三三问:今川中治俱还在否?
答曰:川中靖治历唐以来并皆倾废,宋时三十代天师入川修整十一治,迄今所存恐无几也矣。
一三四问:治倾退还有别庙否?
答曰:川中之治皆被妖邪踞者,老祖天师复夺还民,民感其德,被废之处重又立庙。立祖天师号清河府君。
一三五问:坛有多少?
答曰:坛无定处,因祀建坛。然曾有三十坛所,乃灵应通真、三界集真、三界会真各有十坛是也。
一三六问:靖有多少?
答曰:修炼者不可无靖,曰有六十靖,乃通天、致正、复性、澄真、通真、会元等靖是也。
一三七问:浙之分水有天师墓,何也?
答曰:桐柏真人讳大顺,即祖天师之父,浙之分水有其墓也。
一三八问:天台山桐柏宫可是?
答曰:天台山桐柏宫是桐柏真人修炼之处。
一三九问:茅山服管辖否?
答曰:茅山上清宗坛是老祖天师四代法裔大茅真君之道场,岂有不服管之理。
一四〇问:茅山玉印是从何处得来?
答曰:茅山玉印乃第二代祖天师于阳平关所得卞和玉印二颗,大者作阳平治都功印,次者刊九老仙都之印,后传葛仙翁,翁传于许真君,君传于大茅君,君留镇上清宫宗坛即是印也。
一四一问:九老仙都印用于何事?
答曰:九老乃五行四余,在人为九脏,在天为九霄,在元始元都为九老,是太上三清化身也,故九老仙都印乃太上老君印云尔,行令用之。
一四二问:真人有多少俸禄?
答曰:受爵不受禄。
一四三问:何谓不受禄?
答曰:方外山人言何受禄,圣朝尊爵已为过分,何敢受俸禄。
一四四问:牌上写“朝贺”何说?
答曰:方外衙门三年一朝以贺太平之际,是曰朝贺。
一四五问:历代可有田地赐下否?
答曰:历代自罡山田五十余顷,俱照例起征岁赋。每年只有奏免银六十四两。
一四六问:五十余顷够一年费用?
答曰:虽五十余顷,除了官俸,下属薪水,衙役工食及三元醮典诸项,所存无几矣。
一四七问:六十四两银何朝奏免?
答曰:万历三十七年奏免。
一四八问:山中有多少道家?
答曰:原有九宫七十二观三十六院。
一四九问:有何九宫七十二观三十六院?
答曰:大上清宫以及神德、元成、仙源、正源、紫霄、崇禧、崇文、东岳等宫。鄙山龙虎观以及正懿、仁静、云锦、灵宝、祈正、迎正、金仙、浴仙、慈寿、仙源、留云、冲玄、天谷、明圣、逍遥、玉清、正应、寿春、慈庆、玄都、南山、繁禧、蓬华、瑞应、乾元、冲和、慈清、北正、南极诸观。东真、西真、精思、华阳、洞元、元隐、东隐、崇栋、内十华、外十华、崇元、东玉、华西、玉华、中和、仙隐、三华、紫微、西楼真、清富、迎和、洞观、混成、养素、嵩深、凤楼、明远、深秀、太素、崇禧、内繁禧、外繁禧、崇清、佑圣、正庆、达观等院。
一五〇问:九宫还在否?
答曰:止有上清、东岳两宫,其余俱废。
一五一问:三十六院存有几院?
答曰:止有精思、东隐、三华、紫微、西真、崇清、混成、达观、崇禧、繁禧、崇清、明远、富迎十三院。
一五二问:宫中有几派?
答曰:有紫微、虚靖、灵阳三派。
一五三问:大上清有多少殿宇?
答曰:鼓楼、下马亭、棂星门、钟楼、阙门、正殿、宝阁、左右围廊、靖通庵、鹤归亭等处。
一五四问:何谓祖师?
答曰:以黄帝为祖,老子为师,故曰黄老之学。
一五五问:儒家以黄老之学为异端,何也?
答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黄帝老子非圣者之学乎?
一五六步问:七星皂黑旗何故?
答曰:皂者,元(玄)也。天有三色,七星者北斗也,天之枢垣。因本教掌鬼神造化之枢,故用之。
一五七问:闻有“龙王免朝、诸神免揖”何故也?
答曰:因随行时,舟设印剑经箓涉诸江湖,恐水府神参揖。经陆之地又恐地祇来朝谒,故悬“诸神免参”之牌以重神事也,然吾无用此牌。
一五八问:入朝不往长江而经浙江,何故?
答曰:鄙地由瑞泓以至江宁至扬淮,率皆长江大湖,驿站人夫不便,不若由浙江可以按日程为之便也。
一五九问:赵玄坛是何神将?
答曰:赵帅,太阳之精,故讳朗字公明。古时有十日并出作噩。后羿射之,坠青城,化为九大鬼王。八王行病灾民,而赵帅独跨黑虎来护丹室。丹成,老祖天师分丹饵之,遂能变化无穷,永助道教之法。
一六〇问:既云太阳之精,为何姓赵?
答曰:老祖天师以其形神思之,赐其姓赵耳。
一六一问:王灵官是何神?
答曰:王帅乃湘阴庙神,三十代天师之门下弟子西河萨守坚真人见其血食童男童女,飞符变神召遣,焚其庙宇,帅乃暗随真人十二年,候其有过,即报前仇。至闽中,见真人十二年,一日无过,遂即拜为师。师保奏上帝,录入雷部,为三五火车王元帅,因劈破乾卦为王,赐名善。
一六二问:马帅是何神?
答曰:南斗之精,北斗之魁神。讳胜,南斗第六星星名也。馬字劈破乾卦,自巽度乾而生火也。
一六三问:殷帅是何神?
答曰:帅乃纣王之子,幼遭妲己之难。申真人抚养成人,成道为都天太岁统摄土符神煞。
一六四问:朱帅何神?
答曰:帅乃月孛化身,室火之精,掌天一北岳,收捉天下邪巫及不信道法之辈。
一六五问:温帅何神?
答曰:帅乃郭汾阳之部将,弃职往泰山修道,殁而神灵,三十代祖天师立法保奏为东岳太保。
一六六问:康帅何神?
答曰:宋时康保依也,殉节为神,逢道程卢真人立法,奏为上帝皇门太保。
一六七问:关圣尚在将班否?
答曰:关帅蒙铁体朱真人授记功禄,立法上奏为朗灵上将,永镇酆都府关。
一六八问:邓辛张三帅何神?
答曰:邓帅,太昊之次子,封于邓,三帅均为帝喾之元(玄)孙也。三人并有大功勋,故元始天尊命之为雷霆之首将。
一六九问:苟毕二帅为何神?
答曰:乃雷府水府二炁之所化育也。
一七〇问:庞刘二帅为何神?
答曰:乃洞神八卦都统之职。主天医,能调和气候。
一七一问:何谓三祖?
答曰:黄帝为始祖。留侯文成爵祖。老天师为教祖。后衍为太上为道祖。
一七二问:何谓六师?
答曰:始三代为祖玄真三师;近三代为经籍度三师。
一七三问:何称嗣系女师?
答曰:第二代为嗣师,第三代为系师。真女文鸾、贤女芳芝,能教道于女官,皆称女师。
一七四问:女人也可修道乎?
答曰:老祖天师立治中祭酒、男官、女官、女师教真修炼,故汉魏以下女仙最多。
一七五问:何谓无上道?
答曰:清静无为之道,能主宰天地,化育万物,无为而无不为,谓之道。今以道一之。
一七六问:何谓法?
答曰:法者,道之妙用也。除邪辅正谓之法。
一七七问:何谓经?
答曰:教人正心遵行谓之经。
一七八问:何谓师?
答曰:示人规范诸成谓之师。
一七八问:何谓醮?
答曰:醮,祭也。有献而无酹者谓之醮。
一八〇问:何谓斋?
答曰:正心洁身奉诸尊谓之斋。
一八一问:何谓科?
答曰:科者等也。法有几等谓之科。
一八二问:斋科有几等?
答曰:有金箓、玉箓、黄箓、正一、清微、灵宝、玉宸等科。
一八三问:何谓发遣?
答曰:发者,法遣奏也;遣者,派官将吏也。发遣官将以斋上文也。
一八四问:借地扬幡何也?
答曰:借地结界坛以辟不祥,扬幡集天神招灵炁之光而生三景,鸣金振玉。
一八五问:何为迎三宝?
答曰:道经师,三清,都称三宝,迎者致其格也。
一八六问:何谓朝?
答曰:朝者,昭格也,亦为昭对天帝也。
一八七问:宿启朝,何也?
答曰:来日正朝,宿夜预启,告虔祈也。
一八八问:何谓代谢?
答曰:代斋主以忏谢,真诚所至,礼所至。
一八九问:何谓命魔?
答曰:大罗玉京有三界,大魔遏人行持,故出九色圆像,使其慑服,乃可行持其法也。
一九〇问:转经有何功德?
答曰:转经则三界十方人非人等一切鬼神悉皆闻经悟道,是为功德最大。
一九一问:何谓安镇?
答曰:灵宝赤书真文玉篆安镇五方,可以招真招灵,制服恶道。
一九二问:何谓拜表?
答曰:以已知情悃白于天,即表白。
一九三问:何谓忏悔?
答曰:忏者,不敢复而自隐;悔者,不敢再蹈乎前非。
一九四问:何为祭炼?
答曰:有想为祭,无想为炼。是我灵敏觉彼幽暗为之祭。
一九五问:地狱可破乎?
答曰:清净为庭,执著为地狱。破其执著则地狱破矣。
一九六问:何谓剪罡风?
答曰:一诚有感,三境非遥,剪断罡风,飞神谒帝。
一九七问:何谓出官?
答曰:炼炁成真,化为官将用之,飞章齐奏,上达天庭。
一九八问:地狱之说果有诸?
答曰:有阳必有阴,阴阳一理。阳有阳官以判是非,阴有鬼神以判善恶,理然也。
一九九问:人死气散,岂有因果报乎?
答曰:人能明了心性,虽则四大奔飞而一灵之真常在,明自无恶趣果报,今世之人平生作孽,一旦无常则知识交缠,沉沦恶趣,种种孽根,一一果报。报应之说信有之也。
二〇〇问:何谓祖炁?
答曰:玄牝之门,为天地根。元牝之炁,为祖炁。
二〇一问:何谓罡炁?
答曰:天有斗柄斗杓,星前谓之罡,罡上正炁可能绕将灭邪。
二〇二问:何谓煞炁?
答曰:煞炁大凡几种,斗罡、大煞、酆都、太元。究其本不离乎阴金肃煞之炁。
二〇三问:何谓生炁?
答曰:青阳之炁发生万物,可以生人,治病诸妙用。
二〇四问:何谓金光炁?
答曰:唯体光明,心神虚白,是为金光正炁。
二〇五问:何谓日炁、月炁?
答曰:太阳九芒赤炁属火,太阴十芒白炁属水。
二〇六问:何谓混合?
答曰:以人合神,以炁合炁。
二〇七问:何谓帝讳?
答曰:天帝敕一敕为一讳,加于符中,令神吏道行。
二〇八问:何谓号?
答曰:号即号令。一事一令,神将均信而行之。
二〇九问:何谓符?
答曰:符者合也,彼之相孚之信券,人神合一之秘文,合天地之正炁,谓阴阳契合之具也。
二一〇问:书符宜墨用硃,何也?
答曰:硃墨并宜。但硃属阳,墨属阴,各有取用。仿科举,表慎重则用硃书。
二一一问:何谓卓笔?
答曰:卓者,远也。卓笔,书空也。诸念不生,一诚默感,故先用性一书太极,卓笔三下以象三才,然后可以化生万象。
二一二问:何谓敕符?
答曰:书符已毕,天将寄灵吾意嘱之,始能奉道行事。
二一三问:何谓净坛?
答曰:凡居浊境,秽气混凝,故必令天一清尘氛,五龙荡秽污,然后可以迎迓天尊。
二一四问:何谓分灯?
答曰:元始天尊黍米一粒之光,朗照四方,开明三境,光耀诸天。
二一五问:何谓鸣金玉?
答曰:玉山上京,空洞之音,阴阳递奏,金玉交鸣,是为会集神祇,调和二炁。
二一六问:何谓启师?
答曰:诸阶科皆师真传,所以奉行之前,必先启告,然后依科奉行。
二一七问:何谓变神?
答曰:变神有二说,凡胎肉质未敢呼召天神,当变为元命真人,始可策役。一者奉行大法役使万神,恐己德薄,必请上帝威光,变成圣像,乃可指挥奉道。
二一八问:何谓步罡?
答曰:古时真人修炼阳神,一切表奏便可飞神谒帝敷奏,后世宗师惟出于阴神上奏,假方丈之地,作九重之天,足蹑罡,神飞碧落天。修仙炼真,降魔制邪,学道之人大用也。
二一九问:何谓捏诀?
答曰:宇宙在乎手。天地虽大,然在于干支,一掌虽小却备天地之体用,故寻捏诀可以通真制邪,役将治事。接驾、盘陀、相杻、锁、拷、炮、杨枝、青灵、铳、集神、象、枷、金桥、毫光、单剑、穿山过海、帅诸诀为常用。
二二〇问:存想在一身之中,岂能动天地之大乎?
答曰:人身一小天地,经云,万化生乎身,以吾神合天地之神,以吾炁合天地之炁,神炁相感,天地虽大,吾身何以动之,故人为三才之一,与天地参合,其信不谬矣。
二二一问:何谓立狱?
答曰:狱者,禁也,古时画地为牢,故而下开井堑,上点明灯,象天牢贯索,所以禁囚邪鬼也。
二二二问:狱有几等?
答曰:有黑狱、火狱、水狱、刀砧狱、神霄狱、天一北狱、酆都狱、九泉苦恼狱、宝春宫狱等。
二二三问:何谓促捉?
答曰:促者,促地脉也;捉者,捉鬼神也。天地为大,一念可使,鬼神何以逃遁,其形毕现。
二二四问:附体之法如何?
答曰:古时谓之哉附,摄捉邪鬼,附入生身,用法拷勘之问。亦有天降入人身,通传幽意。犹恐邪猖,故必秘号分明,始为真将。
二二五问:飞鸾之法如何?
答曰:天降不欲附体,则附于桃乩,以通情意,如世上扶乩之举也。
二二六问:圆光之法如何?
答曰:正一谓之圆光。昔时宗师,性光虚白,炼化金光,吐于坛上,命将入光,显现威灵,以通幽事,是人可见也。今之只凭幼童混看,此非正法也。
二二七问:祈雨必要坐功,何也?
答曰:以一己之微而欲动天地之机,若无静功,何能感应。此必洞明真阴真阳,包裹功夫,始得激剥雷霆,兴致雨淋。
二二八问:雷霆合契若何?
答曰:雷神有出没之时,阴阳有升降之位,能以身中造化,合天地之枢机,自得雨旸应祷矣。
二二九问:何谓埋阳掩日?
答曰:阳炁亢魃,焦炎太甚,用法埋之,则太阳日沉,掩之则自蔽。
二三〇问:何谓止风抟云?
答曰:炎风时扇,云炁涣散,当用先天云篆以定之,天罡炁以冲之,则风转云旋,雨可望矣。
二三一问:何谓动雷?
答曰:天炁下降,地炁上升,阴阳包裹,发将为发,必用先天真炁,激疏阴阳,动其机窍,则雷发声。
二三二问:何谓斩虹?
答曰:阴阳不密,淫气成虹,最能刷雨,故必剪之。
二三三问:何谓车阳?
答曰:太阳闪烁,必有甘露,用法车动以起风雨。
二三四问:何谓折斗?
答曰:北斗为都水司,一星昏蒙即主风雨,故用大梵秘号,逐星掩之。
二三五问:何谓箕毕?
答曰:箕宿生风,毕宿生雨,能动箕毕,风雨自至。
二三六问:祷雨何用四箭符?
答曰:风暴雨狂,乃天地之煞气,故必起煞,雷雨始行,四箭者,金虎、黑虎、朱雀、使剑也。四煞冲日,雷电必兴。箭者,实为真炁,如箭之炁,一箭能透九重铁鼓。
二三七问:闻有碗雷,何也?
答曰:阴阳包裹,未发声,借两碗之磨盪,起秘号于空中,雨即应声矣。
二三八问:结幡何也?
答曰:结幡乃神明之信念。功圆事完,结幡而去。雷神最巧,故多龙凤狮虎之形。
二三九问:召鹤何说?
答曰:召鹤亦微坛中信验。一诚感格,鹤驭自临,况有符法之召乎?
二四〇问:祈雨为何以鼋鳖带銕牌入溪潭?
答曰:銕牌易沉,以此鞭龙。懒龙搁雨,符檄无灵,必宜遣将驱之,不得不起,即行雨矣。
二四一问:鞭龙不应,何如?
答曰:若潭无真龙,鞭之亦无益。
二四二问:祈雨有几家经法?
答曰:大梵之斗天令法,月孛之卖花法,大雷三剪翅法,狗头符法,烟都之斩蛇法,射太阳法,三茅之翻江倒海法,拽北斗法,俱系极法。法官亦不敢行,内恐多阙路耳。
二四三问:法官触弄雷神,闻有插標之说,有诸?
答曰:古法书载有插標,拔標之说。然世亦罕有。雷神虽猛,上帝慈悯,谅无妨也。
二四四问:月孛翻坛何也?
答曰:因天下邪巫能摄人生魂禁入邪坛,故用月孛之法,或在九州之内,或在四海之外,翻去邪坛则生魂出矣。
二四五问:祈雨亦用翻坛法,何也?
答曰:不致恐有邪魔外道抛罡弄诀,阻截雨路,故亦用翻坛法,以破其邪术也。
二四六问:闻有掌心雷今能行否?
答曰:掌心雷久失其传,然前古之宗师能内结金丹,把握天地,故能运风雷于掌上,震霹雳于空中,有是说也。
二四七问:正一法祈雨则灵,治病不能大应,何也?
答曰:诚之所感,祷雨则雨,法无不应,敬不能诚,将何以动天地,而必以祈祷之灵哉!
二四八问:痨瘵可治否?
答曰:传尸痨瘵有紫庭法可能治之,或酒色过度不知自爱,法力将何所施者。
二四九问:癫痫之法可以治否?
答曰:大凡病症邪神侵附者则符法易治。如或本人之精神耗尽,更或本人心志颠迷,外入风寒,内伤情欲,虽法中有天医官将,可以攻治本,然终难愈也。
二五〇问:人言孔氏、张氏一家,何也?
答曰:孔张出于黄帝。孔乃长子昌意之后,张则五子挥所出也。
二五一问:衍圣公一年一朝,真人三年一朝,何也?
答曰:圣宫去京七百里,尚在畿服,故一年一朝,敝地去京五千余里,乃在甸服,故三年一朝,古制也。
二五二问:人言玉帝姓张?
答曰:按《本行集经》,光严妙乐国玉母宝月光皇后梦太上道君授玉质而生,未闻其姓也。
二五三问:祈雨用桃椿,何也?
答曰:天时亢阳皆因地脉不通,故用桃椿木书以灵符,打入地中以通之,如人有病用针以治之也。
二五四问:斗法有几家?
答曰:斗法有数家,茅盘斗最为简易,大梵、紫光,可谓繁矣。
二五五问:大梵斗多释家咒语,何也?
答曰:大梵斗是唐一行禅师得自西域,故多梵语。
二五六问:如何尔道教之?
答曰:三教同源,道祖元始王即佛之毗卢遮那圣主;道之先天斗姥,即佛之摩利攴天。道姥乃元始阴神,故为道家法主耳。
二五七问:北斗有猪辇声,何也?
答曰:宋高宗南渡时,夜闻空中有猪辇之声,见天姥现四头八臂,空中护驾。斗姥现相时有此声也。
二五八问:道教释教,孰前孰后?
答曰:道教始于黄帝之时,老子生于殷商武丁庚辰二月十五日,文王时为柱下史,武王时佐守藏史,至周昭王二十三年(一说二十五年七月十二日)出函谷关,为令尹子著《道德经》,即入西域。佛释迦乃昭王二十四年生,住世四十九年,至汉明帝时中国始行其佛教,道佛二教先后可见也。
二五九问:老子如何化生?
答曰:老子于商朝十八年主阳甲十四年分神于元始玉女,怀孕八十一年至武丁庚辰生于楚之苦县,剖左胁而出,指李树为姓,名耳,有三孔,故字聃,号伯阳父。
二六〇问:上古曾化生否?
答曰:伏羲时化为化子,神农时为大成子,黄帝时为广成子,少昊时为随应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录图子,尧时为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禹时为真行子,汤时为阳测子。此为十子化身也。
二六一问:以后可有化身否?
答曰:汉文帝为河上公,唐玄宗为元(玄)水金阙后圣君,说太平君,传青童君为洞玄法祖。老子无时不化身,但世人不知耳。
二六二问:何谓全真派?
答曰:不漏精气,以全我真。
二六三问:全真有几派?
答曰:全真法派甚繁,有五祖七真,南北之分派也。
二六四问:何谓五祖七真?
答曰:张伯端号紫阳传于石泰,再传于薛道光,三传于陈楠,后传于白玉蟾,是谓内丹派南宗五祖。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师承王重阳为七真,是为北派。
二六五问:如今全真哪派最盛?
答曰:丘处机,道号长春子。拜王重阳为师。后隐居龙门励志精修,创立龙门派,全兼戒律,为今世上最盛。
二六六问:何谓律宗?
答曰:古时全真止修金丹大道,原不以戒律为先。后因放纵太过,吾老祖天师受太上老君《朝真智慧大诫经》《太微灵书》诸经,令世人修身律己,斋戒为先,传至后之宗师,自立门户,谓之律宗。
二六七问:何谓金丹大道?
答曰:大道虚无,一真独露,以神炼炁,以炁炼精,百日立基,千日结胎,真至身外有身,虚空粉碎,是为金丹大道矣。
二六八问:何谓金液丹?
答曰:此谓还丹接命之法,因世人闻道已慕,神气衰竭,故取彼家之先天一气接我之命,可成大道。今世人流为三峰采战,真邪术也。
二六九问:如今烧炼黄白者如何?
答曰:此为服饵。亦因世之暮年,闻道者筋骨衰败,故烧炼大丹,刀圭入口,神气冲和,渐入圣域,今世愚人炉火骗人财物,世人大辱矣。
二七〇问:老天师当时也修全真戒律乎?
答曰:吾祖天师,内炼金丹,外修雷法,三千功行,八百威仪,岂非戒律统哉。
二七一问:天下还有邪派否?
答曰:焦家、耿家、鸠罗、鸠波一真人等。
二七二问:四君、五子、八真人何名姓?
答曰:四君乃葛仙翁、许真君、葛稚川、大茅君。五子乃王长、赵升、李忠、张申、王升。八真人乃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白玉蟾、张留孙、张与材、张元吉、张国祥。
二七三问:五岳图为何有两种?
答曰:一种字小者以泰、衡、嵩、华、恒五字效天篆而成者,一种以画而大者乃五岳山形之迹也。
二七四问:古本有潜、霍诸山何也?
答曰:大禹王定五岳,吾祖天师因南岳储君,青城山为丈人,庐山为使者,盟真钤脉以镇天下山川。
二七五问:传闻一代真人出世,并浮铁牌,上载名讳,有否?
答曰:此讹传也。袭职自有宗法,岂有奇异,并浮铁牌。乃圣井龙潭其内,法官投牌鞭龙,牌速浮出,故有此讹传。
二七六问:丹徒有子房公庙,何典?
答曰:丹徒,丹阳俱葛仙翁炼丹之处。仙翁是吾老祖天师弟子,自立天师祖庙,以报德也。
二七七问:何谓三省?
答曰:老祖天师为都省,葛仙翁为元(玄)省、许真君为泰省,如元(玄)中三堂也。
二七八问:雷霆佥书何说?
答曰:乃(浮邱、王郭)两位真君佥判雷霆,如世之中书科也。
二七九问:三仙何处人也?
答曰:周时浮邱公姓李名良。晋时王道想,郭道意在江西大华盖山修道,自称是浮邱公之处。道成证果,为三省佥书也。
二八〇问:何谓三清?
答曰:玉清、上清、太清。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义,是为天宗。
二八一问:何谓四御?
答曰:玉帝即为万天帝主;后土为万地帝主;紫微居北为万星帝主;勾陈即天皇为万雷帝主。此即四御也。
二八二问:何谓五老?
答曰:黄老初判五行之精也。即玉清昊极元老、座皇灵光始老、玄华宝老天真、露渺太灵祖老、婆郁洪京仙老。
二八三问:何谓九霄?
答曰:九者天之极数,九霄乃碧、神、青、玉、琅、泰、紫、丹、景即是也。九霄亦即九天也。
二八四问:九霄各司何事?
答曰:神霄主神祇,青霄主雷雨,玉霄主妖孽,琅霄主劫运,碧霄主度亡,泰霄主水、紫霄主瘟、丹霄主生、景霄主学仙,即此明也。
二八五问:何谓四圣?
答曰:后天五行之精。中央土德化为玉帝(按:此应非等同玉皇大帝),天蓬为木气之精,天猷为金气之精,翊圣为水气之精,佑圣为火气之精。天蓬、天猷、翊圣、佑圣为四圣。
二八六问:天有几天?
答曰:天数无量。其大者有三十三天,如世之诸侯各司一天。大罗天为统辖诸天,故称三十三天。
二八七问:雷霆一府二院三司是何衙门?
答曰:一府乃先天一气都雷府,二院乃五雷院、驱邪院。三司乃元始一炁万神司、五雷都司、雷霆都司。
二八八问:何谓三界五帝?
答曰:天地水三界并阳冥而为五帝也,天界玉帝、地界后土、水界扶桑大帝、阳界皇帝、阴界酆都大帝。
二八九问:禅宗之义若何?
答曰:释家之多宝如来,道家老君亲授。释家自西域由达摩传入东土,后达摩递相受授,分支亦多,亦有以静坐默念为修,渐盛。
二九〇问:佛称最尊,何也?
答曰:按《翊圣保德真君传》称,古云佛者,西方得道之圣人也,于玉帝如世之九御奉天子,不闻最尊之说也。
二九一问:闻佛左侍立者有玉帝之云,何也?
答曰:佛侧所立乃梵天帝释,非玉帝也。
二九二问:何谓五岳四渎?
答曰:岳者山之狱,所以收摄邪气,安镇地脉。渎者,独也,言其不随他流,独行之海。东岳泰山于泰安州,南岳于衡州,西岳华山于华州,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江渎源出岷山,河渎出于星宿海,淮渎源出桐柏山,济渎源出王屋山。
二九三问:又有四镇何说?
答曰:四镇由五祖天师所定,潜山、霍山、青城、庐山为东镇;华州为西镇;会稽为南镇;天目为北镇。实为后说。
二九四问:白莲教为何教?
答曰:行踪诡,秘誓持斋,邪教也。
二九五问:天主教如何?
答曰:天主教来自西洋,其先师耶苏立教,天主从中派生,以天文、算法动人,然不敬天地鬼神。
二九六问:天主教可奉斋否?
答曰:惟奉斗斋,不食五辛三厌。
二九七问:何谓五辛三厌?
答曰:葱、韭、大蒜、小蒜、葫菜为五辛。天厌为雁,地厌为犬,水厌为鲤、鳝、龟。
二九八问:供神之物有忌乎?
答曰:果忌李子、石榴、黑枣、地栗;花忌月季以及有刺之花也。
三九九问:何谓斗斋?
答曰:朔望乃日月交会之辰,初三、廿七为太阴之候,甲子干支之首,庚申纠察之辰,本命乃所生之岁,元辰乃生我之辰。故要斋。
三〇〇问:三十代天师讳继先,今真人亦继字,何也?
答曰:母难日,先真人梦三十代天师手携芝草而来,故用祖讳,志祖愿也。
三〇一问:何谓妖邪鬼怪外道邪魔?
答曰:人之假造为妖,物之性灵为精,人魂不散为鬼。天地乖气,忽有非常为怪,神灵不正为邪,人心癫迷为魔,偏向异端为外道。
三〇二问:如何治之?
答曰:妖则去其人,精则灭其物,鬼则散其气,怪则和其真,邪则诛其灵,魔则正其心,外道则道德化之。
三〇三问:道教可婚娶吗?
答曰:婚娶乃人伦正道,因无妨也。
三〇四问:道士为何不宜婚娶?
答曰:道士侍奉上帝香火,登坛斋□,呼将遣吏,宜避产秽,故不宜婚娶。
三〇五问:老祖天师曾化身否?
答曰:老祖天师在元始时为天真皇人,三皇时为灵宝大法师,殷时为玄中教主大法师。至汉末始为正一真人耳。
三〇六问:为何金印非金之色?
答曰:金印乃吾祖天师修炼金丹,以五金八石之精□炼而成,质故非凡金所比。
三〇七问:宋时洪太尉开伏魔殿之说,何也?
答曰:伏魔已废,铁□之盖尚存,若铁柜放魔之事,传奇之言,不足信也。
20世纪以来,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瓶颈。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历来十分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老子想尔注》提出了“守中和之道”、“冲气以为和”、“和则相生”等理论。“中和”之气具有“调和万物”的功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长的重要基础。可以说,“道”的本性就是“中和”的,是自然和谐的,只有天地自然的和谐,才会有万物的生长和成熟。“中和之道”是道教追求和谐生命、和谐自然的重要思想资源。
从“中和之道”的和谐思想出发,道教的生态和谐理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教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反映了道教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和合共生的生态建设。
道法自然:中和之道的生态伦理
“中和之道”体现了道教“道法自然”的和谐生态伦理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本性是自然而然的,以“无为”为法则。道化生万物,皆自然无为而生,不受任何外物所制约。
“道生万物”的生态伦理。道教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所化生,因而“一切有形,皆含道性”。万物都按照“道”赋予它们的秉性而存在,有自然生存、发展的权利,人类没有权利去破坏它们。人类对待万物的态度应该如葛洪《抱朴子内篇》中所称的“任物自然”,即遵循客观规律,与一切外物和谐共生,以获得人与自然在整体上的和谐。
“道通万物”的生态伦理。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该互相尊重、和谐共处,自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道教还认为,道化生万物,但人是道的“中和”之气所化生的,是万物之中最有灵气和智慧的生物。因此,人居于“万物之师长”的位置,为“理万物之长”。也就是说,人负有管理和爱护万物的职责,人的行为要符合“天道”,人应该“助天生物”、“助地养形”,使自然更加完美,使自身与自然更加和谐。
“道贵中和”的生态伦理。道教从“道法自然”的整体出发,十分重视人对环境的依赖关系。道教认为,维护整个自然界的和谐与安宁,是人类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要确保天地的平安。“道贵中和”,就是说人类社会与自然要维持一种和谐的平衡。《太平经》强调人类若想长久安宁,就必须使自身赖以生存的地球得到和谐安宁。为此,人类就要认识自然规律,并按照自然规律去办事,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天人合一:中和之道的生态智慧
道经称:“天地合和,万物萌芽”,“天地不和,阴阳失度”,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太平经》认为,太阳、太阴、中和三气和谐而化生万物,因此在自然界中,太阳、太阴、中和三气缺一不可。只有阴阳二气相互和谐产生“中和”之气,并共同生养万物,才能有自然界的太平。《太平经》还进一步指出,人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也是自然“中和”之气所生,即是说,天、地、人同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本身就有着共生共荣的关系,因此必须要互相尊重、和谐共处。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智慧。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共生共存的,自然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所谓“天地不和,阴阳错谬,灾及万民”,就是说自然生态失衡将直接影响到人类世界的生存。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智慧几乎贯穿在道教思想的各个方面,如在自身修炼方面,道教所强调的是自身的和谐,追求的则是与道合真、长生久视。再如,历代道教徒都能自觉绿化造林,美化道教建筑的周边环境,道观内外的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正是道教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具体体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智慧。现代环境科学告诉我们:大自然具有一定的整体相关性,即自然宇宙间没有孤立发生的现象,一切都处在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中。人与自然也是整体关联的,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就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道教并不反对“人化”的自然,但是主张人改造自然应受道德的约束,应对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以谦下的精神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既然人与天地万物共存于同一个地球之中,又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那么人作为万物之灵,就有责任和义务协调、关照人与宇宙、天地、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
和合共生:中和之道的生态建设
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类在享有对自然的权利的同时,应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去年召开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发表的“2010年贵阳共识”明确提出,“绿色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
道教从“中和之道”的思想出发,进一步阐述了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生态伦理。《太平经》指出,人和自然万物的生命都有存在的权利,这就是“天地之大德”。“和合共生”就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基本准则,也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今的中国道教界,正在积极阐发和弘扬道教的生态智慧,践行着“和合共生”的中和之道,以全面推进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
积极倡导生态保护,着力推进生态道观建设。道教崇尚自然,历来就十分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早在1993年中国道教协会召开的全国道教界爱国爱教先进表彰会上,就积极鼓励全国道教徒“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并对“植树护林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1995年,中国道教协会参加了在英国召开的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会议,发表了《中国道教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宣言》,并正式加入了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联合会。此后,我国道教界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道观的建设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倡导植树造林,建立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基地。中国道教协会于2003年初向全国道教界发出倡议,计划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建立“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基地”。目前,“基地”已基本完成了植树造林任务,对民勤县的防沙治沙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提出“生态道观”理念,举办道教宫观生态保护论坛。生态道观就是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实现道教所追求的人间仙境。2006年,第一次中国道教生态保护教育工作间(中国道教宫观生态保护论坛前身)召开,通过的《秦岭宣言》提出了致力于营建环境友好型道教宫观的奋斗目标。2007年,第二次中国道教生态保护教育工作间举行,提出了7项具体任务,如将宫观的土地使用和管理纳入区域生态保护规划之中等。2008年,第三次中国道教宫观生态保护论坛召开,“生态道观”项目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关注,也得到了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支持。论坛发布了《生态道观茅山宣言》,要求各地道观“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宣传教育的规章制度,大幅度提升住观道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最大限度地采用节能技术和材料,形成与周边自然环境和社区人群相协调的良性生态圈”。这使营建生态道观的活动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为道教参与环境保护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积极开展环保规划,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09年,中国道教协会形成了《中国道教界保护环境的8年规划(2010-2017)纲要意见》,向各地省(市)级道教协会下发。《纲要意见》要求各地方道协、宫观进行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将宫观的生态保护纳入创建和谐宫观的目标中,为建设生态道观、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新的贡献。《纲要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生态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在资源使用中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如合理规划建筑设施,倡导文明敬香,最大限度地保护道教宫观周边的水资源等;把环保意识和行动落实到生活起居中,如倡导道教节俭的生活方式,提倡符合环保要求的养生健身方式等;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宣传环保,如倡议在所有道教节日和大型宗教活动中,都要突出生态保护宣传内容等。
积极宣传环保理念,着力推进生态和谐建设。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笔者认为必须要注重“三个保护”的真正落实。即是说,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要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在强调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对生态文明的保护;在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对自然生态和谐的保护。
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笔者认为要坚持实现“四个观念”的根本转变。即是说,要实现自然观念的根本转变,懂得尊重和保护自然;要实现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用人类社会应有的道德伦理去约束无限消费的欲望;要实现伦理观念的根本转变,把伦理的指向扩大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爱护环境;要实现生产观念的根本转变,人类应在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博爱万物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使人类与自然万物在高度和谐统一中相互转换物质和能量,最终实现人类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在自然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方面,笔者认为要坚持“四项措施”的全面实施。即是说,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社会法制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自觉意识。
综上所述,道教的“中和之道”倡导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中和之道的生态和谐理论,强调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生存之道,要求人类社会始终要遵循“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遵循“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道教的这种生态文明思想,正是人类社会必须要大力提倡和加以推广的。特别是对于现代生态和谐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三〇八问:为何天下斋□皆来府中挂号?
答曰:老祖天师位居都省,斋□者一应表奏文书牒□若不由此,非府中之谓也。
三〇九问:府中法官能竹筐盛水者有无?
答曰:祈雨往龙潭取水,以大口□盛水,口上裹稀丝麻布,倒而招之,水不渗漏,非竹筐能盛水。
三一〇问:肉身果能飞升,木石果能拔宅乎?
答曰:古之真仙修炼阳神,身外有身,炼尽群阴,骨肉俱化,及至飞升。腾空驾鹤,乃阳神也,非肉身也。至于拔宅,真仙欲显其神通妙用,金丹钤固地上,乃能移于海外十洲三岛之中耳。
三一一问:道教起于何世?
答曰:道超太极而盛于周,教先立而兴于汉。
三一二问:何谓教中三师?
答曰:教中三师经籍度。诵经之道为经师,其徒为经生。师之师为籍师。授经之师为度师。
三一三问:何谓八景?
答曰:上部八景为行道受仙之日,岁有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也。中部八景即八色,二十八宿列四方,一方七星合为七曜兼上元总气为一景,计八景,下部八景为身中所具门户,眼鼻耳口是也。
三一四问:青宫九龙符命如何?
答曰:青宫九龙符命能灭亡魂三业六根之罪。
三一五问:剑有多长?
答曰:剑长一尺八寸,明其能刺破十八层地狱。
三一六问:何谓变神?
答曰:符法中召神,召元气之神。变神者身居星斗之上,金光掩映,四灵翊卫,取先天一气变为元命真人,以此达通灵之境,言吾身即是神也。
三一七问:何谓召将?
答曰:修持者运身中诸将合天上诸将,以神合神,以气合气。以正压邪,以正驱邪。
三一八问:何谓六天六神?
答曰:无极万神天、无极都神天、无极浩神天、无极元神天、无极玉神天、无极道神天。此乃六神六天也。
三一九问:鸣金击玉有何定规?
答曰:鸣金玉分剖阴阳。玉磬朝天,上通三十三天,金钟覆地,下通十八重地狱,振金钟二十五声,按天干之清气也。击玉磬三十韵,按地支之重厚。交振金钟玉磬各三十六下,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振金钟九钟,上按九天,下按九地。击玉磬六韵,通六合,和六律。
三二〇问:为何法鼓止鸣二十四?
答曰:鸣法鼓二十四通上部八景,中部八景,下部八景。
三二一问:何谓禹步?
答曰:大禹治水,足病行难,步不能过,缓而趋之,名曰禹步,今修持者移用,步法多变,咒颂各异,制神召灵,为法术之根源。
三二二问:简易何用?
答曰:叙事奏请,详而不繁,记之于简,简笏正心掩唇宜于宣读,转奏天庭。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协调,以人为本,内容简而深、博而约,具有无穷的趣味;在伦理实践上,道教致力于体玄修道,韬光养晦,淡泊名利,求得生命在情感、行为、自然、人伦与文化的互动中长存长立,因此它在对自然生态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出开发生命活力的自觉能动性、与自然对象的同一性以及伦理认识的整体系统性。用道教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之道不可违” 1 、“顺乎自然之道”。此自然所指是事物本质之自然、人生之自然、社会之自然。参悟事物、人生和社会之本质,求得生命与本性应有的风格、态度和气象,就是道教伦理追求的目标与精神支柱。
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体现在它的精致深刻的内容和吸引世人的内涵中,蕴涵在使它延续、发展久远的生命力中。具体而言,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万物一体的精神。道教所崇拜的最高对象是“道”。道教的宗旨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所谓得道,就是通过修炼与大道一体化,因此,道教在中国诸多宗教中是最注重现实生命的宗教。在它看来,世间万物是一体的,自然万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应当以生为乐,重生恶死,使生命不断升华。人类也要以平等意识尊重自然万物的存在与个性。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提出:“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 2 ,认为理想的太平世界是人与各个层次的自然事物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世界。在道教思想家葛洪那里,万物一体的平等意识也非常明确和丰富,他认为人通过修炼可以实现“长生久视”、“肉体成仙”的理想,这个理想也就是与自然齐一或万物一体的境界。道教还有“生道合一,重人贵生”思想,老子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万物,物我一也。”这表明道教注重从宇宙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的意愿。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精神告诉人们,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的社会。
二是生而不有的精神。与万物一体的精神相关联,道教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准则是产生万物而不占有万物的道德。道教认为,人的肉体修炼、精神完满的最高境界是“道”。“道”是如何产生的呢?葛洪提出:“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 3 并且自认为这是对老子智慧大道的发挥。老子曾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自然的要义是:“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由之,只有“道法自然”才符合道德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在于繁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而不宰制它们。唐代道教学者、医学家孙思邈就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他的医学理论以天人一体、生而不有说为基础,谓“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支五藏”,“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4 孙思邈本人“学殚数术,高谈正一”,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品德高尚。道教的这种生而不有的精神具有相当的实践性和普世意义这种实践性和普世意义,提出了世间事物持续平衡发展的观念,揭示出人类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法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才能得心应手,取得成果;如果强行索取,则会适得其反,破坏和谐,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
三是曲成万物的精神。在道教以前,《周易传》有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里指出天道与地道是相对峙而又相协调的,其协调是由人来作中介的。老子将人提到重要的地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既然“人亦大”,那么人就不是仅依附于自然,受制于自然,而要驾驭自然规律。因为人要依靠自然而生存,要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道教于此进而提出:人要三思而行,审时度势,求仙问道而不强作妄为;如果反其道而“妄作”,势必败坏心性,甚至危害人类自身。道教的修习者认为人与宇宙万物是互相感应的,感应的基础在于人和万物都有灵性,人与物资讯相通。宇宙演化不停,生生不息,人作为宇宙共同体中的一员,应该以促进整个宇宙更加和谐完美为目标,而不应该以毁灭各种自然物的行为来扼杀宇宙的生机。因此,道教不仅给人以一种思想信仰,以安身立命或将注意力放在教义教规的完善和遵守上,求得祭祀、祈祷的肃穆和虔诚,而且将信仰或教义教规具体化为各种道功、道术,进而形成操作体系,引导众信徒去实践力行。可以说,道教是重视道、术、行的宗教,既重视“道”的提升,又积极提倡功法和炼养术。真正的道徒对道教真谛的切实掌握,在于不仅要懂得它的基本宗旨,或具备其虔诚的信仰,还要作道术的训练,努力积累道功,日进无疆,不断深化和纯正信仰。这样,就充分强调了人类活动的主体能动性,以及人与自然的适应性。人作为天地的中介与协调者,既要顺应自然,又要制约自然变化,加以引导,以曲成万物。
四是合而不同的精神。道教合而不同的精神是与传统伦理学中的“和合”精神相承接的。道教《太平经》提出:“中和者,主调万物者也”,认为自然界与人间社会各层次的事物,皆包含阴、阳、和三种基本要素,合而构成一物,故名三名同心。“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极为中也。地有三名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 5 三名同心就是理想的太平世界。阴阳之道体现天意,所以人要顺应阴阳之理,从各个方面保持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顺,才能消灾去异,致力世界太平。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道教在信仰系统、丹术符箓、仪式规范中发展了和合的思想。合而不同的生态智慧,帮助人们认识到世间万物多样性存在的意义。保护了事物的多样性,就有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五是循环再生的精神。在关于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方面,传统的中国人确立了“大”和“久”的目标,并认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要有中正的德性,效法天地,用制度节制人的无穷欲望,不造成对自然与人类的伤害。《周易》指出了两个途径,其一是“九二贞吉,以中也。”其二是“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天下,不伤财,不害民。”道教也发展了类似的思想,强调对生命以及生命存在条件的确认是圣人之智、圣人之德,是圣人之业,人的理想的生活世界是一个物我同一的美好社会,认为在那样的社会里,生命可以循环连续、周流罔停、生生不息。早期道教认为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卓然特立于一般人的本性之外,甚至化身异形,有似雀之化为蛤,雉之化为蜃。后来的道教吸收了更多的人伦日用思想,从生命循环再生的角度出发,把“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入任意” 6 作为神仙之道。五代时期的道教学者谭峭以“化”的观点看待宇宙、人生和社会,提出:“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化精,精化眄,而顾眄化揖让……” 7 整个人生和社会的兴盛就处在变化统一的过程中。道教在利用物资的观念上,主张人类要多多节制欲望,保持万物的生机与发展活力,这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依时令进山伐林,夏以前禁采樵,禁捕幼兽幼鸟、禁杀鱼蟹,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等观念是相当一致的。人与生物资源相处,要进行物质交换。进行物质交换不是强行占有,而是对自然作顺应与调适。
六是融通万有的精神。道教思想一向把大自然看作是一个充满生命的超巨大系统,其中的所有事物都相互有机地联系着,宇宙在其历程中运行,是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的交叉线。从老、庄之始便探其玄机,以揭示自然界中固有的整体关系。老子说:“大道泛合,其可左右。万物持之持生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8 也就是说,大道像广阔的河水一样滋润着万物,毫无私心,毫无偏意,像伟大的母亲一样爱护着所有的生命,所有的生命依靠道的养育而生。对自然界要善意对待,这是因为在根本上“人与天一也”。 9 既然如此,就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庄子曰:“万物皆种也,以不同
上一篇:装煌圣姫伊斯菲亚 ~淫虐的洗脑改造~ 后编 62gbr023
下一篇:李建起微拍2023第0712期预展,7月12日晚8:00时开拍
最近更新游戏资讯
- 秋瓷炫老公什么星座(秋瓷炫血型星座)
-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符号和觉醒
- 惊人的秘密:颜色政治背后的渗透与分化
- 让BB接受家庭伦理教育洗礼
- 语言礼仪十篇
- 美军欲打造AI战机部队 面临严重伦理问题
-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豆瓣9.0分以上|50本好书推荐
- 达尔文的故事赏析八篇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 东野圭吾本格推理极致之作《回廊亭杀人事件》开票5折抢
- 辩论赛包含哪些技巧?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徽州醉春丨水墨画里的徽州-婺源篁岭-江岭- 新安江- 西递- 呈坎丨六天五夜
- 心理治疗总论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 苏德超教授的新论文:道德绑架为何难以避免
-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十篇
- 政务礼仪的作用(五篇)
- 韩素希出道最大尺度 泄朴海俊指导秘诀 咬牙拍完《夫妇》只有2感想
- 《封神三部曲》:为什么要重述这个神话?
- 输血和喝血真的能帮助女性和老人保持年轻吗?
- 集齐九部《星球大战》,教你如何把家庭伦理拍成太空歌剧
- 这十部顶级英美剧,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巅峰,每一部都值得通宵去看
- 邪王宠妻之金牌医妃
- 【博览】《科奖在线》:“破四唯、立新标”典型案例官宣,项目/人才/成果未来可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