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淫癖】天黑了,记得关窗帘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8-11
手机版

  null

  你好奇别人的生活吗?有多好奇?

  有没有这种感受?当你的邻居发生了什么丑闻,你得知后,即使你们并不认识,也会感到兴奋;当你上网的时候,你点开一条关于名人丑闻的几率要比点开名人做慈善的新闻的几率大很多。

  这些行为就源自于人的“窥视癖”。

  那么,“窥视癖”究竟是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怎样存在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这个难以启齿的话题。

  01

  你没有“窥淫癖”,那“窥视癖”呢?

  null

  在精神分析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窥淫癖Scopophilia”。“窥淫癖”有叫做“观看癖”:

  窥淫癖,是指酷爱观看他人性活动或者性器官而产生性满足感的一种性变态心理。

  越是不让看到,越要想办法看到,“窥淫癖”就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得到快感。

  虽然,“性”依然是人们最想要窥视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偷窥能产生满足感的并非只能与“性”相关。如果我们把“窥淫癖”的含义扩大化,就可以用“窥视癖”来代替。

  “窥淫癖”是社会法规和道德伦理所禁止的,而广义的“窥视癖”却不容易用法律和道德来衡量,它应该是位于人类正常的“好奇心”和违背法纪伦常的“窥淫癖”之间的这个范围内。

  这样一来,很多人可能都会进入“窥视癖”的范围内。

  包括你。

  02

  人人都有“窥视癖”

  null

  电影大师希区柯克拍过一个著名的“偷窥题材”的电影——《后窗》。这位以吓唬人为乐的导演认为:人们之所以原意花钱到黑咕隆咚的电影院看电影,是因为电影屏幕就像一扇窗户,人们看电影的时候就像在黑暗中窥探他人隐私。

  《后窗》中的男主人公用观看对面窗户中住户的生活消磨时光。那些晚上不拉窗帘的邻居们经历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却完全没有提防后窗上那双眼睛。

  豆瓣网友phyche在他的《后窗》影评中这样说:

  一直以来都有个习惯,当在家的时候,我总是拉下窗帘。我自问我自己是个正人君子,却总是免不了小人胸怀的疑惑会被人偷窥。是人,都会有偷窥的欲望,我坚信这一点。

  人人都有好奇心,都有窥探的本性。

  我们都是像《后窗》里主人公一样的平凡人,也不能逃过偷窥的诱惑。甚至,观众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并不一定会对男主人公的行为产生反感,甚至原谅了男主人公的偷窥行为,因为他的偷窥是有成果的——他发现了一宗谋杀案。

  “我们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想做上帝,都想拥有支配别人生活的权力。”

  null

  这样,一个问题产生了:

  如果偷窥目的是有益的,就能消除行为本身的罪恶吗?

  就是说,“偷窥”本身如果能产生价值,比如发现了一桩谋杀案,那么就能肯定“偷窥”这个行为本身吗?

  03

  娱乐至上,偷窥无罪

  null

  不管是“窥淫癖”,还是“窥视癖”,它们的目的都是窥探秘密。秘密之所以是秘密,就是秘密具有排他性和隐秘性,也就是说秘密的拥有者是不希望秘密被别人知道。

  但是,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里,人类的心理缺陷包括“窥视癖”都成为了用来生产商品的工具;很多人也原意牺牲自己的秘密,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当做商品来出售。

  两厢情愿的真人秀

  null

  典型的利用“窥视癖”心理的行为就是“真人秀”节目。与《楚门的世界》中被动接受“窥视”不同,如今的真人秀都是你情我愿的:演员不介意被窥见生活;媒体原意提供窥视的平台;观众通过窥视获得快乐。先不说这种行为是否低俗,所有人都获益,法律没有禁止,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人们在“真人秀”中寻找笑点;

  例如选秀节目,尤其海选,滑稽又不自知的表演让观众们捧腹大笑。如果说悲剧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把丑陋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就成了喜剧。

  人们在“真人秀”中寻找权利;

  自己手中的选票可以决定别人的前途命运,想想刺激;或者,平日里高高在上的明星们也要接受自己的平头论足,这种快乐如果是在真实生活中也窥视不到的;等等。”

  人们在“真人秀”中寻找优越感。

  比如“变形记”那些被宠坏的熊孩子,他们怎么能这么不懂事?除了“真人秀”以外,收视率非常高的法制节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这种心理。看这类节目最痛快的时候往往是在节目最后犯罪分子被抓的时候,观众们可能会想:我和他们不一样,我是有价值的好人;或者,幸好我是个好人,我不会像他们一样受到惩罚。

  总之,寻找一些虚幻的、可以麻痹自己的东西......

  文学作品也逃不过“窥视癖”

  null

  不能否认,“知道别人在干什么”和“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却是两件很有诱惑力的事情,连文学作品也会利用这一心理。

  例如,在述诡类的侦探小说中,当观众读到最后发现凶手就是小说第一人称“我”的时候,会异常的震惊、惊喜。因为,这样就获得了双重快感,既能站在正义者的一方庆祝正义的胜利,又能站在罪犯的一方体会作坏事的快感;

  又如,“口述实录”的文学作品。从当事人口中听到他们的故事,一定程度上要比听别人讲述他们的故事要更加有趣。这样的心理活动也没有什么可非议的。而且,作家们以“口述实录”的形式也确实创作出很多优秀的作品——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林白的《妇女闲聊录》等等。

  04

  天性?疾病?犯罪?

  西方有一句谚语“好奇害死猫”。传说中猫有九条命,是很难死去的,可是最后还是让一次的好奇心害死了。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一种非常强大的天性。它可以让人探索出伟大的事情,但是,当它“堕落”,就会让人做出危险的、可怕的事情,甚至滑入罪恶的深渊。

  一方面,要把好奇心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度内,不管多么好奇,也不能去偷窥法律和道德不允许知道的事情;另一方面,要知道,米养百样人,不是每个人都是证人君子,很多人是控制不住自己好奇心的,会让“好奇心”堕落,让“窥探欲望”成为伤害别人的凶器;还有一方面,控制不住自己的“窥视欲望”,可能已经是心理疾病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去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让专业的心理医师帮你找出病因,及时的治疗,重回正常生活。

  总而言之,不要对别人的“窥视癖”抱有侥幸心理,别觉得:“万家灯火,为什么变态就盯着我的窗户看?”人性这么复杂,在这个“窥视癖”被纵容的时代,说不定有人正在......

  null

  更不要让自己的好奇心堕落,对自己的“窥视癖”或者”窥淫癖“抱有侥幸心理,觉得:“我偷偷摸摸的看,不会被发现的。”不然,可能某天你的房门会被敲响,然后你打开门会看到......

  null

上一篇:谢娜刘烨分手真实原因(谢娜和刘烨在一起谈了多久)
下一篇:研究 | 董占军:艺术设计介入美丽乡村建设的原则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