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福建省厦门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厦门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质量检测(学生版)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释名》于伦字下也说“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潘光旦先生曾说:凡是有“仑”作公分母的意义都相通,“共同表示的是条理,类别,秩序的一番意思”。
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伦”是在别父子,远近、亲疏。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在我们现在读来,鬼神、君臣、父子、夫妇等具体的社会关系,怎能和贵贱、亲疏、远近、上下等抽象的相对地位相提并论?其实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礼记·大传》里说:“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意思是这个社会结构的架格是不能变的,变的只是利用这架格所做的事。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本立而道生。”“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中庸》里把五伦作为天下之达道。因为在这种社会结构里,从己到天下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所以孟子说他“善推而已矣”。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在团体格局的道德体系中,人对人得互相尊重权利,团体对个人也必须保障这些个人的权利,防止团体代理人滥用权力,于是发生了宪法。宪法观念是和西洋公务观念相配合的。国家可以要求人民的服务,但是国家也得保证不侵害人民的权利,在公道和爱护的范围内行使权力。
我说了不少关于“团体格局”中道德体系的话,目的是在陪衬出“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特点来。从它们的差别上看去,很多地方是刚刚相反的。在以自己作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
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社会范围是从“己”推出去的,而推的过程里有着各种路线,最基本的是亲属: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向另一路线推是朋友,相配的是忠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孔子曾总结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节选自《乡土中国·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材料三:
这些寄居于社区边缘上的人物并不能说已插入了这村落社群中,因为他们常常得不到一个普通公民的权利,他们不被视作自己人,不被人所信托。我已说过乡土社会是个亲密的社会,这些人却是“陌生”人,来历不明,形迹可疑。可是就在这个特性上却找到了他们在乡土社会中的特殊职业。
在从街集贸易发展到店面贸易的过程中,“客边”的地位有了特殊的方便了。寄籍在血缘性社区边缘上的外边人成了商业活动的媒介。村子里的人对他可以讲价钱,可以当场算清,不必讲人情,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所以依我所知道的村子里开店面的,除了穷苦的老年人摆个摊子,等于是乞丐性质外,大多是外边来的“新客”。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
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
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
(节选自《乡土中国·血缘和地缘》)
1. 下列对材料及《乡土中国》全书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团体格局中,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就像柴与柴捆,每一根柴都只能属于特定的柴捆,并与之有着紧密的联系。
B. 差序格局强调他人之于自我有差等的次序,这次序既体现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上,也体现在抽象的相对地位上。
C. “己”在差序格局中处于中心位置,向外推形成亲属、朋友等路线,并以孝悌忠信等私人道德维持这些路线。
D. 在乡土社会中,血缘是稳定的力量,用于分别亲疏、远近,但其涉及的情感道德因素也有碍商业的发展。
2. 根据材料及《乡土中国》全书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二多处引用儒家经典,阐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差序格局”这一概念,体现了该书在社会学本土化方面的尝试。
B. 团体格局的道德体系要求个体服务于团体,但同时也限制团体权力,以保护个体权利不被侵犯,这体现了“克群”的观念。
C. “客边”不被人所信托,却成了注重信用的商业活动的媒介,可见用于维系传统乡土社会私人道德的“信”具有伸缩性。
D. 差序格局和与之相匹配的道德体系,对乡土社会中男女情感模式、家族关系、礼治秩序、长老统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能体现差序格局的是( )
A.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B. 苏秦穷困潦倒时,“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
C. 舜的弟弟意图谋杀他,舜却“封之于有庳”。
D. 杨朱主张“贵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4.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在新零售浪潮的推动下,许多村镇小店正在结合“熟人经济”进行数字化转型。某农村电商提及乡村中“熟人经济”时说到:“没带钱,可以不记账,我认识你,何时有钱何时给,但很少有坏账,因为在村里欠钱会抬不起头。如果买的东西有问题的话,城市里要申请退款退货,但农村很简单,坏的放这,你拿新的先用,修好了给你……”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乡村“熟人经济”模式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乡土社会的影子。请结合《乡土中国》的有关内容分析乡村“熟人经济”模式得以推行的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散记
宗璞
我所见的三峡,从中峡巫峡始。
船从汉口开,次日中午过沙市,停四五小时又起锚。直到黄昏,还是原野平间,江流浩荡,暮色中更显得浑重。我想不出三峡是怎样开始的,便去问过来人。据说山势逐渐高起,过了宜昌才见分晓。日程表上写明第三日七时左右到下峡西凌峡,尽可放心休息。
等我再出来时,两岸有丘陵起伏,满心以为要到三峡了,不想伙伴们说“西陵峡已经过了!屈原和昭君故里都过了!”
我好懊恼。“百里西陵一梦中。”我说。
天灰蒙蒙的,雨点儿在空中乱飞,据说这是标准的巫峡天气。我们在云雾弥漫中向前行驶,忽然面前出现两座奇峰,布满树木,呈墨绿色。江水从两山间流来,两山后还有山,颜色淡得多,披云着雾。江水在这山前弯过去了,真不知里面有多深多远!这就是巫峡东口了,只觉得一派仙气笼罩着山和水。人们都很兴奋,山水却显得无比的沉静,像一幅无言的画,等待人走进去。
船进入巫峡,江流顿时窄了许多。两岸峭壁如同刀削,插在水里。浑浊泥黄的江水形成了一个个小旋涡,从船两边退去,分不清究竟向哪个方向流。面前秀丽的山峰截断了江流,到山前才知道可以绕过去。绕过去又是劈开的两座结构奇特的山峰,峰后云遮雾掩,一座座峰颜色越来越淡,像是墨在纸上渗了开来。大家惊异慨叹,不顾风雨,倚在栏边,眼睛都不敢眨一眨。我望着从船旁退去的葱葱郁郁的高山,真想伸手摸一摸。这山似乎并不比船闸远多少。
据说神女峰常为云雾遮蔽,轻易不肯露面,人们从上船起便关心是否有缘得见。我看到了。我早就知道神女会见我的。那山峰本来就峻峭秀奇,在云雾中似乎有飞腾之势。就在峰顶侧,站着一个窈窕女子,衣袂飘飘,凝视远望。怎能相信她是块石头!再一想,她本是块石头,多亏了人,才化为仙女,得万人瞻仰;才有她的事迹,得千古流传。薄薄的淡灰色的云纱缠绕着仙女和峰顶,云和山一起移动,人们回头看,再回头看,看不见了。
快到巫山时,一只货船自上游疾驶而下,船上人大声喊着,听起来像歌一样萦绕在峡谷中。临近时才听清他喊的是:“道谢了!道谢了!”原来是大船为免小船颠簸,放慢了速度。
“道谢了!道谢了!”喊声随着船远去了。忽然想起《水经注》上对巫峡的总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现在没有猿啼了,却有人的喊声在峡谷中撞击,充满了和自然搏斗的欢乐。
过了巫山县,驶过黛溪宽谷,便是上峡瞿塘峡。上峡只有八公里,仍是高山重嶂断岸千尺,很是雄浑壮伟,只不如中峡灵秀。出夔门时,据说滟滪堆就在脚下,还有传说为八阵图的礁石也炸掉了。人,当然是要胜过石头的。
五月四日上午到重庆。距一九四六年过此地,已是三十九年了。这里不仅是物是人非,物也大大变迁了。夜晚在码头候船,江中也有万家灯火,大小船只密密麻麻,好一派热闹气象。这晚皓月当空,距上次见此山城月,已近五百回圆了。
五日从重庆返回,顺江而下。次日上午到奉节停泊,由一小汽船带一条座船,载我们到上峡中风箱峡看纤道。小船行驶在长江里,两岸的山显得格外高,直插入云,水中旋涡急转,深不可测。
小船正驶在江心,上游飞快地下来了一只货船。船上人高声喊着,还是唱歌一样。忽然一声巨响,小船猛地歪了一下,许多人跌倒了,有的人头上碰出血来。两边船上都惊呼,又有人喊话,寂静的江心一时好不热闹。原来那货船把小汽船和我们的座船之间的缆绳撞断了。那货船仍在喊话,顺着急流转眼就不见了,下水船是停不住的。我们的座船在江心滴溜溜乱转,我正奇怪它到底要往哪边行驶,忽然发现它不能开,只能随旋转的水而旋转,不免心向下一沉。幸亏小汽船及时抛过缆绳,很快调整好了,平安驶回“扬子江”号。回船后大家都有些后怕,座船上没有任何工具,若冲下去,只有撞在礁石上粉身碎骨了。想来江流吞没的英雄好汉,不在少数。
而吞没的尽管吞没了,几千万年如水流去。人渐渐了解了江河,然而究竟又了解多少呢?
船过秭归、香溪,是屈原、昭君故里。滚滚长江,每一段都有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历史遗迹,以“扬子江”号的速度,怀古都来不及。而我们的绝才绝色都出于此,也是天地灵秀之所钟了。
船驶出西陵峡口,顿觉天地一宽。见峡口两峰并不很高大,这是因葛洲坝使水位提高了。峡口山上有亭台。众人如蚁行其上,显然是一公园。远见大堤拦截,各种横杆竖线,我们又回到了红尘。
峡口两山老实地站在江中,船仍随水东流。我和我的记忆,也随船漂远了。
1985年5月下旬
(有删改)
5.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三峡之旅从汉口出发,去程错过下峡西陵峡的风光,历经中峡巫峡、上峡瞿塘峡到达重庆,回程时如愿领略到了西陵峡的风光。
B. 作者自己期待三峡美景,却移情于自然,写山水“等待人”,神女峰“见我”。自然与人形成互动,让期待之情愈发深切。
C. 一句“怀古都来不及”,写出了三峡历史遗迹之多,赋予山水以历史厚重感,表达了作者对行程过快的不满和历史无法追怀的遗憾。
D. 文章在清丽晓畅的语言中,插入如“蚁行其上”“五百回圆”等古朴雅致的表达,具有明朗而又含蓄流畅且有余韵的独特美感。
6. 下列对相关文本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峡散记》的结尾,作者回到红尘中;《荷塘月色》结尾处,作者也从自己的精神天地回到现实,都说明自然能够让人短暂地逃避现实。
B. 《三峡散记》中船上人“道谢了”的喊声,尽显长江儿女的豪气;《故都的秋》中都市闲人“一层秋雨一层凉啦”的微叹,则充满市井气息。
C. 《三峡散记》和《赤壁赋》均用“长江”来喻指流逝的时间,将自然观察与哲学思考融为一体,意蕴悠远。
D. 《三峡散记》和《登泰山记》都在游览中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关联,体现了中国山水游记的传统审美意趣。
7.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8. 三峡群峰竞秀,文章为什么对神女峰着墨较多?请简要分析。
9. 文章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二: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舍之可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10.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B.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发虑宪,求善良
C.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D.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B.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C.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D.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12.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中,荀子论述了学习的作用、方法以及态度,认为学习需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B. 文本二认为,教育的困难在于缺少严格的老师;《师说》则认为,教育的难处在于恢复传统的师道。
C. 文本二认为学习者每年都要进入学校学习,隔年考核一次,不同学习年限的人考核内容有所不同。
D. 文本二主张既要让学生按时学习正业,也要有空闲的时间学习其他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亲师信道。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
14. 文本一和文本二谈论的都是有关学习的问题,但面向的群体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郡圃春晚
韩琦[注]
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
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
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
[注]韩琦,北宋政治家,这是诗人晚年因病申请回到故乡相州任职时的作品。
15. 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词开篇用七组叠字写词人的动作、感受、心理,由内及外,层层深入。
B. 李词写大雁空是“旧时相识”,却再也无法为她传递情思,徒增空寂和凄楚。
C. 韩诗因芳时难留,产生伤春之情,又因年老体衰,沉疴难愈,产生伤己之愁。
D. 韩诗末句的“堂堂”为公然、毫不顾及之意,写出了春光离去的浩荡之势。
16. 下列对有关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样写春天,韩诗用细腻笔触描绘出落蕊飘香的暮春之景,《归园田居》则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淡雅的阳春之景。
B. 同样写愁,韩诗以“万”字修饰,夸张地突出愁之多;李词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欲说还休。
C. “可堪”在韩诗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均为“不堪”之意,以肯定形式表达否定含义,有强化情感之效。
D. “流景知从静处长”以明月初升的动态渲染了景色之静美,《琵琶行》以乐曲结束后水中映月的静态侧面烘托音乐之动人。
17. 《声声慢》中的“更”字与《郡圃春晚》中的“又”字在诗中有异曲同工之妙,试简析。
18. 酒作为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往往寄寓着诗人独特的情思。无论是浊酒还是淡酒,无论是觥筹交错还是自斟自酌,无论是与朋友把酒言欢还是与江河山川对饮,酒都是诗人表现自我形象的重要载体。如欲写一篇题为“酒与诗人”的文学短评,请结合所学诗歌,列出评论要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是对上片“谁主沉浮”的含蓄回答,又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2)南宋戴埴曾说“唐人言李白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这一评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写作者夜游赤壁,任凭小船自由飘荡,越过茫茫江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词人月夜听风的无眠,抒发了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河南卫视春晚舞蹈节日《唐宫夜宴》的走红并非偶然。不管是总体设计,还是舞蹈编排,《唐宫夜宴》都做到了推陈出新。从宏观上看,依托5G和AR技术,实现了“人在画中行”的艺术追求,打造出“博物馆奇妙之夜”的独特感官体验,让观众获得更加震撼的视觉感受;从微观上看,创造性地加入诙谐幽默的故事性元素,让这支古典舞更接地气,也更具张力,可谓( )。
除此之外,该节目的细节处处讲究,有趣之余更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舞蹈演员们的穿着与妆容完美复现了盛唐别样的审美风姿,使观众真切感受到唐代服饰文化之美;唐三彩、鹤莲方壶、簪花仕女图等文物元素在舞台的集中呈现,为节目( )了历史的厚重感。这些背景元素和舞蹈表演相得益彰,共同展现了中华文化独有的旨趣和魅力,令人( )。
创新带来新意,让人( );走心带来心意,使人共情共鸣。只有“不着调”的“新”形式,或者只有可考究的历史,都无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唐宫夜宴》的成功出圈告诉我们:创新与走心,新意与心意,二者不可偏废。
20.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栩栩如生 增添 拍手称快 面目一新
B. 妙趣横生 增添 拍案叫绝 耳目一新
C. 妙趣横生 增加 拍案叫绝 面目一新
D. 栩栩如生 增加 拍手称快 耳目一新
21. 请为这则时评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问一号”在火星着陆阶段,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不是如何减速, ① 。火星的大气层密度很小,大约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但厚度却并不小。当探测器冲入火星大气层时,速度约为4.9公里/秒。在火星大气层的摩擦下,探测器表面温度会在短时间内上升到1300摄氏度,并会进一步升至2100摄氏度,堪称“地狱烈火级别的炙烤”,这种令人揪心的炙烤要维持5分钟之久。
如何应对这种炙烤?我国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隔热材料——纳米气凝胶,这种材料具有独特的三维立体网络。它纤细的骨架让热量传导变得非常困难,相当于让热量沿着“羊肠小道”在三维网络上走迷宫;而大量的纳米孔隙就像一个一个单独的房间,把单个的气体分子关起来,让气体分子既不能流动, ② ,能够把对流传热消于无形。仅仅10毫米左右的气凝胶隔热组件,就能为“天问一号”经受高温考验保驾护航。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的隔热材料——纳米气凝胶,这种材料具有独特的三维立体网络。
B.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隔热材料——纳米气凝胶,这种材料具有独特的三维立体网络。
C.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隔热材料——纳米气凝胶,这种材料具有独特的三维立体网络结构。
D.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的隔热材料——纳米气凝胶,这种材料具有独特的三维立体网络结构。
23.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生中的黄金段落。我们常常书写自己的青春故事,也感动于远方人的青春岁月,但却会忽视身边之人——颐养天年的祖父母,劳碌奔波的父母亲……他们也曾拥有自己意气飞扬的青春时光。
近期,某报社开辟了“穿越流年遇见青春”专栏,请你写一篇文章,记录身边一位长辈的青春故事,给该专栏投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厦门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质量检测(教师版)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释名》于伦字下也说“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潘光旦先生曾说:凡是有“仑”作公分母的意义都相通,“共同表示的是条理,类别,秩序的一番意思”。
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伦”是在别父子,远近、亲疏。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在我们现在读来,鬼神、君臣、父子、夫妇等具体的社会关系,怎能和贵贱、亲疏、远近、上下等抽象的相对地位相提并论?其实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礼记·大传》里说:“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意思是这个社会结构的架格是不能变的,变的只是利用这架格所做的事。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本立而道生。”“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中庸》里把五伦作为天下之达道。因为在这种社会结构里,从己到天下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所以孟子说他“善推而已矣”。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在团体格局的道德体系中,人对人得互相尊重权利,团体对个人也必须保障这些个人的权利,防止团体代理人滥用权力,于是发生了宪法。宪法观念是和西洋公务观念相配合的。国家可以要求人民的服务,但是国家也得保证不侵害人民的权利,在公道和爱护的范围内行使权力。
我说了不少关于“团体格局”中道德体系的话,目的是在陪衬出“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特点来。从它们的差别上看去,很多地方是刚刚相反的。在以自己作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
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社会范围是从“己”推出去的,而推的过程里有着各种路线,最基本的是亲属: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向另一路线推是朋友,相配的是忠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孔子曾总结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节选自《乡土中国·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材料三:
这些寄居于社区边缘上的人物并不能说已插入了这村落社群中,因为他们常常得不到一个普通公民的权利,他们不被视作自己人,不被人所信托。我已说过乡土社会是个亲密的社会,这些人却是“陌生”人,来历不明,形迹可疑。可是就在这个特性上却找到了他们在乡土社会中的特殊职业。
在从街集贸易发展到店面贸易的过程中,“客边”的地位有了特殊的方便了。寄籍在血缘性社区边缘上的外边人成了商业活动的媒介。村子里的人对他可以讲价钱,可以当场算清,不必讲人情,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所以依我所知道的村子里开店面的,除了穷苦的老年人摆个摊子,等于是乞丐性质外,大多是外边来的“新客”。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
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
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
(节选自《乡土中国·血缘和地缘》)
1. 下列对材料及《乡土中国》全书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团体格局中,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就像柴与柴捆,每一根柴都只能属于特定的柴捆,并与之有着紧密的联系。
B. 差序格局强调他人之于自我有差等的次序,这次序既体现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上,也体现在抽象的相对地位上。
C. “己”在差序格局中处于中心位置,向外推形成亲属、朋友等路线,并以孝悌忠信等私人道德维持这些路线。
D. 在乡土社会中,血缘是稳定的力量,用于分别亲疏、远近,但其涉及的情感道德因素也有碍商业的发展。
2. 根据材料及《乡土中国》全书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二多处引用儒家经典,阐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差序格局”这一概念,体现了该书在社会学本土化方面的尝试。
B. 团体格局的道德体系要求个体服务于团体,但同时也限制团体权力,以保护个体权利不被侵犯,这体现了“克群”的观念。
C. “客边”不被人所信托,却成了注重信用的商业活动的媒介,可见用于维系传统乡土社会私人道德的“信”具有伸缩性。
D. 差序格局和与之相匹配的道德体系,对乡土社会中男女情感模式、家族关系、礼治秩序、长老统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能体现差序格局的是( )
A.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B. 苏秦穷困潦倒时,“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
C. 舜的弟弟意图谋杀他,舜却“封之于有庳”。
D. 杨朱主张“贵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4.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在新零售浪潮的推动下,许多村镇小店正在结合“熟人经济”进行数字化转型。某农村电商提及乡村中“熟人经济”时说到:“没带钱,可以不记账,我认识你,何时有钱何时给,但很少有坏账,因为在村里欠钱会抬不起头。如果买的东西有问题的话,城市里要申请退款退货,但农村很简单,坏的放这,你拿新的先用,修好了给你……”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乡村“熟人经济”模式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乡土社会的影子。请结合《乡土中国》的有关内容分析乡村“熟人经济”模式得以推行的原因。
【答案】1.A 2. C 3. D
4. ①相较于传统乡土社会,“互联网+”背景下的当代乡村,血缘意识淡化,地缘意识增强,这是乡村“熟人经济”模式得以推行的重要基础;②而当代乡村依然保有的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和道德礼法,又为乡村“熟人经济”模式的推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每一根柴都只能属于特定的柴捆,并与之有着紧密的联系”错误,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团体界限明确,团体成员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其以个人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像是一捆柴,几根成一把,几把成一扎,几扎成一捆,条理清楚,成团体状态。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可见用于维系传统乡土社会私人道德的‘信’具有伸缩性”错误,“客边”成了注重信用的商业活动的媒介是因为“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客边”和人们没有血缘关系,“村子里的人对他可以讲价钱,可以当场算清,不必讲人情,没有什么不好意思”。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差序格局讲血缘,讲人伦,是以自己为圆心,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从己到天下一圈一圈推出去的人际关系。
D.“贵己”,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与外界对立,这些都不能体现差序格局的特点。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熟人”关系以地缘、感情为纽带,相较于传统乡土社会,“互联网+”背景下的当代乡村,血缘意识淡化,地缘意识增强,而“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因此“熟人经济”模式得以推行;
而当代乡村是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民间“熟人好办事”的说法,正是对熟人社会的一种朴素表达。所以当代乡村依然保有的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和道德礼法,这为乡村“熟人经济”模式的推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散记
宗璞
我所见的三峡,从中峡巫峡始。
船从汉口开,次日中午过沙市,停四五小时又起锚。直到黄昏,还是原野平间,江流浩荡,暮色中更显得浑重。我想不出三峡是怎样开始的,便去问过来人。据说山势逐渐高起,过了宜昌才见分晓。日程表上写明第三日七时左右到下峡西凌峡,尽可放心休息。
等我再出来时,两岸有丘陵起伏,满心以为要到三峡了,不想伙伴们说“西陵峡已经过了!屈原和昭君故里都过了!”
我好懊恼。“百里西陵一梦中。”我说。
天灰蒙蒙的,雨点儿在空中乱飞,据说这是标准的巫峡天气。我们在云雾弥漫中向前行驶,忽然面前出现两座奇峰,布满树木,呈墨绿色。江水从两山间流来,两山后还有山,颜色淡得多,披云着雾。江水在这山前弯过去了,真不知里面有多深多远!这就是巫峡东口了,只觉得一派仙气笼罩着山和水。人们都很兴奋,山水却显得无比的沉静,像一幅无言的画,等待人走进去。
船进入巫峡,江流顿时窄了许多。两岸峭壁如同刀削,插在水里。浑浊泥黄的江水形成了一个个小旋涡,从船两边退去,分不清究竟向哪个方向流。面前秀丽的山峰截断了江流,到山前才知道可以绕过去。绕过去又是劈开的两座结构奇特的山峰,峰后云遮雾掩,一座座峰颜色越来越淡,像是墨在纸上渗了开来。大家惊异慨叹,不顾风雨,倚在栏边,眼睛都不敢眨一眨。我望着从船旁退去的葱葱郁郁的高山,真想伸手摸一摸。这山似乎并不比船闸远多少。
据说神女峰常为云雾遮蔽,轻易不肯露面,人们从上船起便关心是否有缘得见。我看到了。我早就知道神女会见我的。那山峰本来就峻峭秀奇,在云雾中似乎有飞腾之势。就在峰顶侧,站着一个窈窕女子,衣袂飘飘,凝视远望。怎能相信她是块石头!再一想,她本是块石头,多亏了人,才化为仙女,得万人瞻仰;才有她的事迹,得千古流传。薄薄的淡灰色的云纱缠绕着仙女和峰顶,云和山一起移动,人们回头看,再回头看,看不见了。
快到巫山时,一只货船自上游疾驶而下,船上人大声喊着,听起来像歌一样萦绕在峡谷中。临近时才听清他喊的是:“道谢了!道谢了!”原来是大船为免小船颠簸,放慢了速度。
“道谢了!道谢了!”喊声随着船远去了。忽然想起《水经注》上对巫峡的总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现在没有猿啼了,却有人的喊声在峡谷中撞击,充满了和自然搏斗的欢乐。
过了巫山县,驶过黛溪宽谷,便是上峡瞿塘峡。上峡只有八公里,仍是高山重嶂断岸千尺,很是雄浑壮伟,只不如中峡灵秀。出夔门时,据说滟滪堆就在脚下,还有传说为八阵图的礁石也炸掉了。人,当然是要胜过石头的。
五月四日上午到重庆。距一九四六年过此地,已是三十九年了。这里不仅是物是人非,物也大大变迁了。夜晚在码头候船,江中也有万家灯火,大小船只密密麻麻,好一派热闹气象。这晚皓月当空,距上次见此山城月,已近五百回圆了。
五日从重庆返回,顺江而下。次日上午到奉节停泊,由一小汽船带一条座船,载我们到上峡中风箱峡看纤道。小船行驶在长江里,两岸的山显得格外高,直插入云,水中旋涡急转,深不可测。
小船正驶在江心,上游飞快地下来了一只货船。船上人高声喊着,还是唱歌一样。忽然一声巨响,小船猛地歪了一下,许多人跌倒了,有的人头上碰出血来。两边船上都惊呼,又有人喊话,寂静的江心一时好不热闹。原来那货船把小汽船和我们的座船之间的缆绳撞断了。那货船仍在喊话,顺着急流转眼就不见了,下水船是停不住的。我们的座船在江心滴溜溜乱转,我正奇怪它到底要往哪边行驶,忽然发现它不能开,只能随旋转的水而旋转,不免心向下一沉。幸亏小汽船及时抛过缆绳,很快调整好了,平安驶回“扬子江”号。回船后大家都有些后怕,座船上没有任何工具,若冲下去,只有撞在礁石上粉身碎骨了。想来江流吞没的英雄好汉,不在少数。
而吞没的尽管吞没了,几千万年如水流去。人渐渐了解了江河,然而究竟又了解多少呢?
船过秭归、香溪,是屈原、昭君故里。滚滚长江,每一段都有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历史遗迹,以“扬子江”号的速度,怀古都来不及。而我们的绝才绝色都出于此,也是天地灵秀之所钟了。
船驶出西陵峡口,顿觉天地一宽。见峡口两峰并不很高大,这是因葛洲坝使水位提高了。峡口山上有亭台。众人如蚁行其上,显然是一公园。远见大堤拦截,各种横杆竖线,我们又回到了红尘。
峡口两山老实地站在江中,船仍随水东流。我和我的记忆,也随船漂远了。
1985年5月下旬
(有删改)
5.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三峡之旅从汉口出发,去程错过下峡西陵峡的风光,历经中峡巫峡、上峡瞿塘峡到达重庆,回程时如愿领略到了西陵峡的风光。
B. 作者自己期待三峡美景,却移情于自然,写山水“等待人”,神女峰“见我”。自然与人形成互动,让期待之情愈发深切。
C. 一句“怀古都来不及”,写出了三峡历史遗迹之多,赋予山水以历史厚重感,表达了作者对行程过快的不满和历史无法追怀的遗憾。
D. 文章在清丽晓畅的语言中,插入如“蚁行其上”“五百回圆”等古朴雅致的表达,具有明朗而又含蓄流畅且有余韵的独特美感。
6. 下列对相关文本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峡散记》的结尾,作者回到红尘中;《荷塘月色》结尾处,作者也从自己的精神天地回到现实,都说明自然能够让人短暂地逃避现实。
B. 《三峡散记》中船上人“道谢了”的喊声,尽显长江儿女的豪气;《故都的秋》中都市闲人“一层秋雨一层凉啦”的微叹,则充满市井气息。
C. 《三峡散记》和《赤壁赋》均用“长江”来喻指流逝的时间,将自然观察与哲学思考融为一体,意蕴悠远。
D. 《三峡散记》和《登泰山记》都在游览中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关联,体现了中国山水游记的传统审美意趣。
7.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8. 三峡群峰竞秀,文章为什么对神女峰着墨较多?请简要分析。
9. 文章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5.C 6. A
7. 这句话写“我”离开时回望峡口两山,感受到它们的温和与宽厚,流露出作者对三峡的不舍之情,暗含人事流转而自然永恒之慨。
8. ①神女峰峻峭秀奇,却常为云雾遮蔽,难得见到;②神女峰人文底蕴丰厚,引人遐思。
9. ①去程时,遇见神女峰,路过被炸掉的石滩,作者想到是人赋予了自然以意义,人高于自然;②返程时,小船在水中遇险,作者深切体会到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③航程结束时,作者认识到了自然对人文的滋养,同时也感受到人力的伟大。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C. “作者对行程过快的不满和历史无法追怀的遗憾”错,原文的表述是“滚滚长江,每一段都有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历史遗迹,以‘扬子江’号的速度,怀古都来不及。而我们的绝才绝色都出于此,也是天地灵秀之所钟了”,可见,作者是客观描述“扬子江”号速度快,没有时间来怀古,并无不满;文中也没有表现“历史无法追怀”,作者表达的是每一段历史都有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历史遗迹,作者来不及去追怀,并不是“无法追怀”。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的能力。
A. “都说明自然能够让人短暂地逃避现实”错,原文的表述是“船驶出西陵峡口,顿觉天地一宽。见峡口两峰并不很高大,这是因葛洲坝使水位提高了。峡口山上有亭台。众人如蚁行其上,显然是一公园。远见大堤拦截,各种横杆竖线”,作者在经历三峡,特别是西陵峡时为自然所征服,追忆历史,而现在突然走出三峡,天地扩大,有从自然走入现实的感受,表现的是对三峡景色的不舍,并不是自然能让人“逃避现实”。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峡口两山老实地站在江中,船仍随水东流”,是作者从西陵峡出来后回视后发出的感慨,“峡口两山老实地站在江中”,是作者离开三峡后,回望三峡,有一种对三峡景色和历史遗迹的恋恋不舍,山在江中老实地站着,写出了山的性情温和厚重,好像凝望离开三峡的作者,这是作者情感移情于自然景物;“船仍随水东流”,是作者不得不离开三峡,有一种不得不分开的不舍之情;联系上文“滚滚长江,每一段都有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历史遗迹,以‘扬子江’号的速度,怀古都来不及”,作者离开三峡,历史也随着流水不断逝去,暗含着人事、历史随时间流逝而自然永恒不变的感慨。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据说神女峰常为云雾遮蔽,轻易不肯露面,人们从上船起便关心是否有缘得见。我看到了。我早就知道神女会见我的”,可见,神女峰云雾遮蔽,难得一见,而作者有缘得见,故着墨较多;
“那山峰本来就峻峭秀奇,在云雾中似乎有飞腾之势。就在峰顶侧,站着一个窈窕女子,衣袂飘飘,凝视远望”写出了神女峰的“峻峭秀奇”,风景奇异,故着墨较多;
“再一想,她本是块石头,多亏了人,才化为仙女,得万人瞻仰;才有她的事迹,得千古流传”,写出了神女峰的人文色彩,历代人们瞻仰神女峰,神女峰的事迹,千古流传,赋予神女峰以历史底蕴和人文色彩,故着墨较多。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去程中,“据说神女峰常为云雾遮蔽,轻易不肯露面,人们从上船起便关心是否有缘得见。我看到了”“现在没有猿啼了,却有人的喊声在峡谷中撞击,充满了和自然搏斗的欢乐”“出夔门时,据说滟滪堆就在脚下,还有传说为八阵图的礁石也炸掉了”,作者得见神女峰,人的喊声撞击峡谷,八阵图的礁石被炸掉,表现的是人“和自然搏斗的欢乐”,“人,当然是要胜过石头的”,表达的是人战胜自然;
归程中,“想来江流吞没的英雄好汉,不在少数”“而吞没的尽管吞没了,几千万年如水流去。人渐渐了解了江河,然而究竟又了解多少呢”,表现的是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人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不知吞没了多少英雄,人对自然的了解又不足够多;
出三峡,作者回望三峡,“船过秭归、香溪,是屈原、昭君故里。滚滚长江,每一段都有中华民族可歌可泣历史遗迹,以‘扬子江’号的速度,怀古都来不及。而我们的绝才绝色都出于此,也是天地灵秀之所钟了”,表现的是作者对自然的思考,历史厚重而丰富,我们来不及去怀古,而自然又赋予人们以“才”“色”,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及对人们的滋养。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二: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舍之可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10.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B.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发虑宪,求善良
C.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D.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B.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C.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D.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12.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中,荀子论述了学习的作用、方法以及态度,认为学习需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B. 文本二认为,教育的困难在于缺少严格的老师;《师说》则认为,教育的难处在于恢复传统的师道。
C. 文本二认为学习者每年都要进入学校学习,隔年考核一次,不同学习年限的人考核内容有所不同。
D. 文本二主张既要让学生按时学习正业,也要有空闲的时间学习其他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亲师信道。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
14. 文本一和文本二谈论的都是有关学习的问题,但面向的群体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案】10.C 11. B 12. B
13. (1)螃蟹有六条腿,两只钳,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2)这样之后,才能教化民众,改变风俗,使周围的人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依附归顺。
14. ①文本一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面向的群体是学习的人;②文本二是站在统治阶层的角度,面向的群体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第一句中“绝”的意思是“横渡,渡水”;第二句中“绝”的意思是“停止,断绝”。
B.第一句中“善”是动词,意为“擅长”;第二句中“善良”连用,是名词,意为“品德善良的人”。
C.两句话中的“就”都是“接近”“靠近”的意思。
D.第一句中“反”意为“违背”;第二句中“反”意为“反而”。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该句的意思是:仅仅靠背诵和记忆前人的东西而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样的人是不足以给别人当老师的。必须善于根据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才行。只有当学生没有能力提出问题的时候,才可以直接讲给他听。如果讲了他仍不懂,不必强求他一定要懂,可以暂时停止。
“乎”是句末语气词,因此应在其后断开,“乎”和“力”不能连用,排除AD。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句指出只知死记硬背者无法为人师,因此“记问之学”和“不足以为人师”是两个分句,分隔号应在“学”和“不”之间。“然后”表示承接,因此应在“问”之后断开。排除C。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B.文本二中,原文相关语句“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的意思是求学的道理之中,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这里的“严”是尊敬的意思,而非指严格。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而”表并列;“寄托”译为安身、藏身;“用”译为因为;“躁”译为浮躁。
(2)题得分点有:“然后”意为这样之后;“化”指教化;“易”意为改变;“说服”中“说”是通假字,通“悦”;“而”表并列;“怀”指依附归顺。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文本一中,第一段根据原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指出了学习的方法,第二段根据原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语句可知,讲述的是学习的毅力和恒心问题。因此,文本一主要讲述的是如何学习的问题,面向的是学习的人。
文本二中,根据原文“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谓之小成”“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凡学之道,严师为难”“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可知,此文主要讲述的是教学制度和教师选拔等问题,因此,该文面向的群体主要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郡圃春晚
韩琦[注]
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
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
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
[注]韩琦,北宋政治家,这是诗人晚年因病申请回到故乡相州任职时的作品。
15. 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词开篇用七组叠字写词人的动作、感受、心理,由内及外,层层深入。
B. 李词写大雁空是“旧时相识”,却再也无法为她传递情思,徒增空寂和凄楚。
C. 韩诗因芳时难留,产生伤春之情,又因年老体衰,沉疴难愈,产生伤己之愁。
D. 韩诗末句的“堂堂”为公然、毫不顾及之意,写出了春光离去的浩荡之势。
16. 下列对有关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样写春天,韩诗用细腻笔触描绘出落蕊飘香的暮春之景,《归园田居》则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淡雅的阳春之景。
B. 同样写愁,韩诗以“万”字修饰,夸张地突出愁之多;李词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欲说还休。
C. “可堪”在韩诗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均为“不堪”之意,以肯定形式表达否定含义,有强化情感之效。
D. “流景知从静处长”以明月初升的动态渲染了景色之静美,《琵琶行》以乐曲结束后水中映月的静态侧面烘托音乐之动人。
17. 《声声慢》中的“更”字与《郡圃春晚》中的“又”字在诗中有异曲同工之妙,试简析。
18. 酒作为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往往寄寓着诗人独特的情思。无论是浊酒还是淡酒,无论是觥筹交错还是自斟自酌,无论是与朋友把酒言欢还是与江河山川对饮,酒都是诗人表现自我形象的重要载体。如欲写一篇题为“酒与诗人”的文学短评,请结合所学诗歌,列出评论要点。
【答案】15.A 16. D
17. ①杨花一整天被风吹了又落,落了又起;雨滴打在梧桐叶上,点点滴滴,连绵不断。②“又”和“更”都强化了无聊单调之感,表现了诗人的烦乱和孤寂。
18. 示例:
酒有助于表现诗人的豪迈形象。如《短歌行》中,酒助诗兴,诗借酒力,表现了一个在宴席上且饮且歌、豪气干云的诗人形象。酒也能借以表现诗人的潦倒形象。如《登高》中,诗人悲秋伤怀,欲借酒浇愁却因病断饮,强化了年老多病、颠沛愁苦的诗人形象。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A.“由内及外”错误,由外在行动而内在心理,应该是“由外到内”。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对有关诗歌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D.“以明月初升的动态渲染了景色之静美”错误,“流景”指如流的光阴,句意为“在空闲时分才知光阴漫长”,选项曲解诗句意思。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梧桐更兼细雨”,雨滴打在梧桐叶上,点点滴滴,连绵不断。秋风“梧桐”本含悲意。“更”,再加上(细雨)。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悲情更切。
“杨花飞又歇”,杨花一整天被风吹了又落,落了又起。“又”意在表现景物的不断重复,单调可厌,从而展示出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
“又”和“更”是表示表景象重复、程度加深的副词,都强化了抒情主人公无聊单调之感,表现了诗人的烦乱和孤寂。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相关诗歌的内容,把握形象,写文学短评的能力。
写“酒与诗人”的文学短评,侧重点在诗人形象,酒是辅助的外力。
酒有助于表现诗人的豪迈形象。《将进酒》中,在酒的衬托下,诗人更是狂放不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等诗句,呈现了一个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热情豪放的诗人形象;
《短歌行》中,酒助诗兴,先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诗借酒力,后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从而表现了一个在宴席上且饮且歌、豪气干云的诗人形象。
酒也能借以表现诗人的潦倒形象。如《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悲秋伤怀,欲借酒浇愁却因病断饮,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酒的意象强化了年老多病、颠沛愁苦的诗人形象。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是对上片“谁主沉浮”的含蓄回答,又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2)南宋戴埴曾说“唐人言李白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这一评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写作者夜游赤壁,任凭小船自由飘荡,越过茫茫江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词人月夜听风的无眠,抒发了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答案】 ①. 携来百侣曾游 ②.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③.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④.使我不得开心颜 ⑤. 纵一苇之所如 ⑥. 凌万顷之茫然 ⑦. 小楼昨夜又东风 ⑧.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1)答题时重点抓住对上片的回答这一结构提示和“对往昔生活的追忆”这一内容提示去选择相关语句;默写时注意“稠”的写法。
(2)答题时重点抓住“腰间有傲骨”这一内容提示,找到能表现李白思想精神的语句;默写时注意“事”的写法。
(3)答题时重点抓住“夜游赤壁,任凭小船自由飘荡,越过茫茫江面”这一内容提示,找到相关语句;默写时注意“苇”“凌”“茫”的写法。
(4)答题时重点抓住“月夜听风”这一内容提示和“抒发了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这一主旨思想,找到能表现相关行为和思想感情的语句;默写时注意“东”“堪”的写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河南卫视春晚舞蹈节日《唐宫夜宴》的走红并非偶然。不管是总体设计,还是舞蹈编排,《唐宫夜宴》都做到了推陈出新。从宏观上看,依托5G和AR技术,实现了“人在画中行”的艺术追求,打造出“博物馆奇妙之夜”的独特感官体验,让观众获得更加震撼的视觉感受;从微观上看,创造性地加入诙谐幽默的故事性元素,让这支古典舞更接地气,也更具张力,可谓( )。
除此之外,该节目的细节处处讲究,有趣之余更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舞蹈演员们的穿着与妆容完美复现了盛唐别样的审美风姿,使观众真切感受到唐代服饰文化之美;唐三彩、鹤莲方壶、簪花仕女图等文物元素在舞台的集中呈现,为节目( )了历史的厚重感。这些背景元素和舞蹈表演相得益彰,共同展现了中华文化独有的旨趣和魅力,令人( )。
创新带来新意,让人( );走心带来心意,使人共情共鸣。只有“不着调”的“新”形式,或者只有可考究的历史,都无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唐宫夜宴》的成功出圈告诉我们:创新与走心,新意与心意,二者不可偏废。
20.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栩栩如生 增添 拍手称快 面目一新
B. 妙趣横生 增添 拍案叫绝 耳目一新
C. 妙趣横生 增加 拍案叫绝 面目一新
D. 栩栩如生 增加 拍手称快 耳目一新
21. 请为这则时评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答案】20.B 21. 示例一:出圈的《唐宫夜宴》,兼具新意与心意。
示例二:创新和走心,《唐宫夜宴》出圈的两大法宝。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栩栩如生”的意思是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妙趣横生”的意思是洋溢着美妙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品)。原文并未讲舞蹈中的某些内容像活的一样,故应填“妙趣横生”。
第二空,“增添”和“增加”都表示变多的意思,但“增添”一般用于抽象的环境和事物,“增加”一般用于比较具体的事物,根据词语所修饰的“历史厚重感”为抽象事物可知,应填“增添”。
第三空,“拍手称快”意为拍着手说痛快,多用来形容正义伸张、公愤消除时大家高兴满意的样子。“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此处是赞美节目的魅力,应填“拍案叫绝”。
第四空,“面目一新”指样子完全变新(指变好),“耳目一新”指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样,感到很新鲜。“面目一新”指样子完全变新(指变好)。原文并未指样子完全变化,故应填“耳目一新”。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标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我们为这则时评拟写标题,就是要我们提炼出文章的中心,并以标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根据原文开头“河南卫视春晚舞蹈节日《唐宫夜宴》的走红并非偶然。不管是总体设计,还是舞蹈恼排,《唐宫夜宴》都做到了推陈出新。”可知,这则时评讨论的是《唐宫夜宴》节目为何能走红的原因。
第一段后文和第二段内容分别从“推陈出新”和“讲究细节”等方面阐述了具体原因。而最后一段则进一步总结升华,指出只有“创新与走心”兼备,“新意与心意”俱在的节目才能为人民所喜爱。
因此,我们拟写的标题,就应从《唐宫夜宴》成功的具体因素去提炼。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问一号”在火星着陆阶段,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不是如何减速, ① 。火星的大气层密度很小,大约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但厚度却并不小。当探测器冲入火星大气层时,速度约为4.9公里/秒。在火星大气层的摩擦下,探测器表面温度会在短时间内上升到1300摄氏度,并会进一步升至2100摄氏度,堪称“地狱烈火级别的炙烤”,这种令人揪心的炙烤要维持5分钟之久。
如何应对这种炙烤?我国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隔热材料——纳米气凝胶,这种材料具有独特的三维立体网络。它纤细的骨架让热量传导变得非常困难,相当于让热量沿着“羊肠小道”在三维网络上走迷宫;而大量的纳米孔隙就像一个一个单独的房间,把单个的气体分子关起来,让气体分子既不能流动, ② ,能够把对流传热消于无形。仅仅10毫米左右的气凝胶隔热组件,就能为“天问一号”经受高温考验保驾护航。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的隔热材料——纳米气凝胶,这种材料具有独特的三维立体网络。
B.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隔热材料——纳米气凝胶,这种材料具有独特的三维立体网络。
C.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隔热材料——纳米气凝胶,这种材料具有独特的三维立体网络结构。
D.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的隔热材料——纳米气凝胶,这种材料具有独特的三维立体网络结构。
23.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22.D 23. ①而是如何阻隔高温 ②也不能彼此接触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搭配不当,“发现了……材料”不搭配,把“发现”改为“研发出”;
二是成分残缺,“具有独特的三维立体网络”缺少宾语中心语,在“三维立体网络”后面加“结构”。
只有D项修改正确。
故选D。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此处是对照句,对应“不是如何减速”,此处应是“而是如何……”;结合后面“探测器表面温度会在短时间内上升到1300摄氏度,并会进一步升至2100摄氏度,堪称‘地狱烈火级别的炙烤’”可知,此处应对的是“高温”,故应填“而是如何阻隔高温”;
②结合“纳米孔隙就像一个一个单独的房间,把单个的气体分子关起来”可知,这样就让气体分子既不能流动,“也不能彼此接触”。
四、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生中的黄金段落。我们常常书写自己的青春故事,也感动于远方人的青春岁月,但却会忽视身边之人——颐养天年的祖父母,劳碌奔波的父母亲……他们也曾拥有自己意气飞扬的青春时光。
近期,某报社开辟了“穿越流年遇见青春”专栏,请你写一篇文章,记录身边一位长辈的青春故事,给该专栏投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主题虽是青春,但并非我们常见的新时代青年的青春题材,而是要我们写身边长辈的青春年华。对于长辈们意气飞扬的青春时光,我们的写作内容应重在记录他们在青春时期的某些言行举止,或体现了他们当时性格气质的意气风发,或体现了他们在青春时代的无私奉献或远大理想。
试题要求我们写一篇文章“记录身边一位长辈的青春故事”,因此,本文较适合写成一篇记叙文。我们若写祖父母辈的青春,或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写他们争取自由、卫国抗战等的青春事迹;若写父母辈的青春,或可写他们为建设新中国而积极奋发的青春事迹。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小处着笔,写自己听说过的他们过往生活中的一些趣事,以体现他们也曾有过的青春活泼、热情洋溢等的特点。
立意:
1.祖父的青春,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2.父亲的青春,在宝钢的工位上。
3.母亲的青春二三趣事。
END往期推荐(上下滑动查看)高一试题汇总【高一上】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度上期高中2021级期中联考【高一上】天津市东丽区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高一上】湖南师大附中2021级高一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高一下试题】上海市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高一上】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高一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2021学年高一新生素质测试语文试卷【高一下】陕西省宝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高一上】湖南师大附中2021级高一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高一下试题】天津市静海区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5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学生版+教师版)【高一上试题】华东师大二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学生版+教师版)【高一下】广东省河源市2020-2021学年高二2月开学检测语文试题【高一下】江西省赣州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高一下】湖北省黄冈市麻城二中2021年春高一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下】江苏省淮安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上】浙江省金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高一下】湖南省重点中学2021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一下】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高一上】浙江省金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高一下】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高一下】湖南省2021年高一下3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一上】上海市徐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高一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高一上】上海市交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高一上】山东滕州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高一下】上海市华东师大三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一下】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一上】高一必修上册(背诵篇目+重点词句挖空训练)【高一上】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及解析【高一试题】湖南省五市十校2020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可作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之用)【高一上】黑龙江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期中联合考试试卷【高一下】山东省济南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高一上】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一下】豫西名校2020-2021学年下期第一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高一下】辽宁省沈阳市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一下】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高一下】山东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质量监测联合调考语文试题【高一下】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高一下】山东省济南市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1年冬季联赛(高一)语文【word+答案详解】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辽宁省辽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期末学情调研语文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大庆一中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语文试卷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学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教版)必修上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北京西城高一(上)期末语文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山东省菏泽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一上学期检测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综合检测【部编版】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学生版)【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教师版)【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教师版)【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学生版)背诵默写汇总
【精校】选择性必修下册背诵(篇目+原文+重点词句挖空训练)
【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情景式默写
【名句默写】2021年各地模拟题专题汇编【精校】选择性必修中册背诵篇目(原文+重点词句挖空训练)【精选】选择性必修中册情景式默写【精校】选择性必修上册背诵默写重点词句挖空训练(篇目+原文+训练)【精选】选择性必修上册情境默写【部编版】高一必修下册背诵默写(精校)【新高考必背篇目】高一必修上册(背诵篇目+重点词句挖空训练)收藏 | 新高考必背篇目72篇汇总!辽宁新高考、学考分别考哪些?【新高考必背篇目】高一必修上册(背诵篇目+重点词句挖空训练)新题型精练!开放性默写40练(模拟题精编)【名校试题专题汇编】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默写题汇编【名校试题专题汇编】2021-2022高三期末默写题汇编【高二背诵】选择性必修(《氓》《离骚》《蜀道难》)【高二背诵】选择性必修下背诵篇目总复习《蜀相》《望海潮》《扬州慢》【部编版】必修下册情景默写大全【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情景默写大全【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情景默写大全【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情景默写大全精品!名句名篇背诵默写易错字——通假字(教师版+学生版)精品!名句名篇背诵默写易错字——同音字形近字(学生版+教师版)部编版必修上册情景默写大全文言文专题汇总陆贽阅读材料【文言文阅读】【高一期末复习】必修上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高考真题】2020年高考文言断句题(答案+解析+译文)【高考真题】2021年高考文言断句题(答案+解析+译文】【精讲精练】文言文断句方法+对应练习【杜甫主题训练】文言文阅读|杜甫传【文言文专题】高中文言文必考通假字汇总【文言文专题】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200个文言常用实词挖空练习(学生版)200个文言常用实词挖空练习(教师版)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200个文言常用实词挖空练习(学生版)100个最容易译错的文言实词(学生版)高考语文文言实词 100 题(教师版)成语汇总容易误用的成语(释义+正误判断)古代文化常识之科举教育(常识+成语+诗歌赏读+诗歌鉴赏题)警惕成语使用中的重复赘余(+对应练习)用于否定的成语望文生义类成语练习(学生版+教师版)【收藏!避免张冠李戴】特殊使用对象的成语成语中的谦敬辞【@人民日报】这20个常用成语背后,原来有如此唯美的文学典故!【人民日报荐读】这些绝美的成语,原来都藏在诗里!【人民日报总结】100个最常被误用的成语,给孩子看看,别再用错了!【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熟 语 知 识【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三字惯用语故事精选三字惯用语精编标点符号汇总标点符号使用常见错误辨析(学生版)【收藏】@人民日报:标点符号最新用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使用常见错误辨析(教师版)【高考真题】标点符号的使用现代文阅读汇总【新高考题型:行文思路题】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真题汇编【新高考题型:行文思路题】论述类文本阅读名校模拟题精选【高二专题】小说阅读模拟题精选(10篇)《母亲那碗腊八粥》阅读练习附答案【美文欣赏】沈从文《腊八粥》冰心《腊八粥》《腊八雪》阅读练习附答案《那个冬天我走进地坛》——《我与地坛》拓展训练【杜甫主题阅读】散文丨冯至:《杜甫和我们的时代》【杜甫主题阅读】散文|余秋雨:《当李白遇见杜甫》【杜甫主题阅读】散文|鲍鹏山《一个人如何成为诗圣——杜甫》【杜甫主题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杜甫主题阅读】《唐之韵》 千秋诗圣(上下)【杜甫主题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杜甫主题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冬至主题训练】论述类文本阅读【冬至主题训练】散文阅读名著阅读《论语》《论语》模拟题汇总!——2020年-2022北京高三模拟考试专题汇编【推荐】杨绛
上一篇:江西师范大学|820教育管理备考指南(含大纲、参考书、真题)
下一篇:少年时代那部让你和兄弟们热血沸腾的影片《古惑仔》
最近更新游戏资讯
- 秋瓷炫老公什么星座(秋瓷炫血型星座)
-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符号和觉醒
- 惊人的秘密:颜色政治背后的渗透与分化
- 让BB接受家庭伦理教育洗礼
- 语言礼仪十篇
- 美军欲打造AI战机部队 面临严重伦理问题
-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豆瓣9.0分以上|50本好书推荐
- 达尔文的故事赏析八篇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 东野圭吾本格推理极致之作《回廊亭杀人事件》开票5折抢
- 辩论赛包含哪些技巧?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徽州醉春丨水墨画里的徽州-婺源篁岭-江岭- 新安江- 西递- 呈坎丨六天五夜
- 心理治疗总论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 苏德超教授的新论文:道德绑架为何难以避免
-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十篇
- 政务礼仪的作用(五篇)
- 韩素希出道最大尺度 泄朴海俊指导秘诀 咬牙拍完《夫妇》只有2感想
- 《封神三部曲》:为什么要重述这个神话?
- 输血和喝血真的能帮助女性和老人保持年轻吗?
- 集齐九部《星球大战》,教你如何把家庭伦理拍成太空歌剧
- 这十部顶级英美剧,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巅峰,每一部都值得通宵去看
- 邪王宠妻之金牌医妃
- 【博览】《科奖在线》:“破四唯、立新标”典型案例官宣,项目/人才/成果未来可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