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这样的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当年强大到可以侵华甚至与美国对决太
问题背景:日本这个弹丸之地,为何在被列强暴力轰开轰开国门后迅速崛起?
1853年,美国的军舰进入江户(今东京)海岸,并强制要求日本与美国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否则后果自负。虽然日本比较狂妄,但看着美国强大的军舰,知道自己绝对不是美国的对手,就被迫答应了美国提出的要求,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
经过此次事件,日本国内的很多人都开始对幕府统治所不满,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人就开始策划推翻幕府政权。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接着就进行了各方面的改革,被称为“明治维新”。
此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之后,日本就盯上了落后的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并以武力威胁,获得了不少好处。1894年,中日之间又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最终日本战胜,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赔偿了2亿两白银,还割了不少地。利用这笔巨额赔款,日军大力发展军事,并加入了八国联军侵华,又获得了很多赔款。
在清朝灭亡后,日本的野心更大了,并在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还曾妄想在3个月内消灭中国。经过14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们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东亚历史上,有件事让很多研究历史的专家都疑惑不解,至今还争论不休,即为何同样都是国门被轰开,大清70年基本没什么变化,而日本却在40年后崛起,并在甲午战争中彻底击败大清。
要说当时文化背景,大家都差不多,都是儒家文化,谈不上改革阻力大与小,只在于决心。日本在改革过程中,也有过诸多的阻力,甚至还出现反叛。但最终,日本变得了“食肉者”,大清变成了谁都想啃一口的“唐僧肉”。
日本可不是小国家,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打败了中国,后又在日俄战争中击败沙俄,成为了当时亚洲当之无愧的一哥!
一政变
清德宗光绪十年,也就是公元1884年12月4日。在朝鲜首都汉城,清,日,朝各国官员为庆祝朝鲜邮政局建成 ,举行了盛大宴会。
各国官员在会场里歌舞升平,把酒言欢。一会儿功夫都喝的伶仃大醉。恰在这时,火光冲天,危机四伏。
“着火了,着火了!”一个打杂的下人忙说道。
右营使闵泳翊摸了摸嘴巴,带头冲向失火处救火。
谁知道刚去取水救火,就遭人埋伏,一气之下借着酒劲,就撕打开来。
“我当是什么了?原来是开化党人摆的鸿门宴,企图全歼各国大臣,并意图谋反!”闵泳翊自言自语道。
知道的太晚了,虽说是武将,但终因为寡不敌众,被开化党人砍成重伤。
闵泳翊情急之下,一路逃跑,终于挣扎回了邮政局。可是刚过门槛,便摔倒在地上,鲜血四溅,在场的大臣大惊,来不及问清缘由,便逃之夭夭。
开化党人的事先动手打乱了党首金玉均的全盘计划。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恶人先告状,他连忙跑进宫去!
“皇上不好了,清军作乱,邮政局被炸,快打进宫来了。”
朝鲜国王半信半疑,金玉均见状引爆了皇宫内早已埋下的炸弹,国王大惊,便和他一起逃往景佑宫。
一路上故意蒙骗国王,叫日军前来护驾,刚刚安顿下来,日军的两百人士兵和开化党的五十余人便控制了景佑宫。
大肆屠杀大臣,软禁国王,自此开化党人控制朝鲜王宫。并提出十四条政治纲领,着手改革。
朝鲜王宫的这一政变,触动了清军将领袁世凯的神经。
一方面奏请直隶总督张之洞朝鲜出现政变。另一方面,袁世凯开始着手粉碎开化党人政变,因为他明白战场瞬息万变,若不先发制人,必遭人鱼肉。
为此袁世凯做了两手准备。
1成立敢死队,为了激发清军的战斗力,袁世凯向亲军左、右营发放上等成色的黄金六百两,与左、右营指挥官金钟吕、申泰熙(申泰休)秘密约定次日入宫,共同护卫国王。
2寻找理由,袁世凯深知这是朝鲜内部的事情,一旦自己师出无名,必会被日军抓住干涉内政把柄大做文章。为此袁世凯要求朝鲜右议政沈舜泽写信求援,于是沈舜泽以朝鲜政府名义致函袁世凯等清军将领,恳请其出兵镇压开化党,解救国王,袁世凯由此得到了出兵的充分理由。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没想到这个东风就此刮来了。
1884年12月5日早晨旧派大臣通过放入御膳中的密信告诉朝鲜实际控制人,也就是皇帝的老婆闵妃,金玉均等人谋反的事情。
闵妃大怒,决定和清军一起铲除开化党,在她的强烈要求下,王室成员全部回到昌德宫。
更让袁世凯高兴的是金玉均勾结日本人软禁国王的事情,使得汉城人民大怒。他们纷纷聚集起来,声称铲除倭寇,救出国王。
袁世凯一看,局势更利于清军。二话不说,便开始进宫剿除奸佞。下午三时,率领清军和朝鲜军共两千人大举进攻昌德宫。
袁世凯从敦化门入昌德宫,直接交战;吴兆有从宣仁门入昌庆宫,包抄左路;张光前殿后策应。
起初抵抗激烈,但随着开化党中朝鲜军的倒戈使战场局势发生逆转,袁世凯身先士卒,不到两个小时的功夫便打退了日军和开化军,金玉均眼看大势已去准备挟国王东渡日本。
没想到在途中便被袁世凯截获,此次战役清军仅仅损失10人,朝鲜军损失48人,日本死亡40人。
消息传到日本大本营,日本军部大怒,准备发兵攻打清军。刚要出动就被内阁首相伊藤博文拦下了,他深知现在日本陆军还不是清军对手,还需发展。
那就把这口气吞下去吗?
自然不会,伊藤博文展开了外交手段对朝鲜施压,日本借机勒索朝鲜,于1885年1月同朝鲜签订了《汉城条约》,向朝鲜索取了谢罪、赔款、惩凶、增兵等条款。
对于清朝虽然没有明摆着威胁,但伊藤博文深知处理不好这件事情,无言面对国人 就硬着头皮去找李鸿章谈判。
他也知道李鸿章害怕陷入与法军和日军双线做战的境地。
所以一上来就给李鸿章下马威 ,要李鸿章对日军进行赔偿,把袁世凯这些将领绳之以法,双方都撤军朝鲜。
面对这些条约李鸿章断然不能接受,恰逢镇南关大捷,大清国在中法战争中获得了压倒性胜利,可给了李鸿章打足了勇气。
除了双方撤军朝鲜这一条外,其他的都不能答应。
伊藤博文大怒扬言要整顿军备打击清国,李鸿章撂下一句狠话“法国人都不怕,还怕你?”
一旁的英法看不下去了,要是开战了,他在清国的权益怎么办,在他们的撮合下,双方都各退一步。签订所谓的天津专条。
没有想到的是,此次跟日本签订的条约,看似平等,但对大清国来说无疑是耻辱。
中日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兵,两国出兵朝鲜须互相通知。
说白了就是李鸿章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权益了,这无疑是为了缓和中日矛盾,而把朝鲜卖了一会,为以后的甲午中日战争埋下伏笔。
伊藤博文拦下准备进攻大清的日本军部,但这件事却让军部大为耻辱,本以为政变很成功,朝鲜唾手可得,但大清的涉足,打破了日本幻想。
经过此次政变,日本军部认识到了大清陆军的强大,日本开始加强陆军建设。
甲午中日战争前八旗、绿营以及湘淮军等地方勇营部队110余万人,看似人数多,但有70万是绿营八旗子弟,在剿灭太平国时就见其无能,要不是曾国藩的湘军力挽狂澜,清廷只能易主了。
那40万虽然能打,但战斗力低下,说实话在清军中只有李鸿章的嫡系淮军可以一战。根据李鸿章的报告,当时清朝可以作战的精锐陆军,总数只有区区53281人。
而且清军军纪涣散,战士意志力低下,一遇战败,不是不予抵抗,举手投降。就是溜之大吉。
而日军此时的日本经过军制改革,已经全面实现了军队训练、制度、装备、战术的近代化,除守备兵力外,还编练了7个野战师团,多达12万余人的机动作战部队。也就是说,日军的机动兵力达清军的3倍之多。
甲午中日战争陆战的失利,先不说战斗力方面,单说人数方面日军就占了上峰,大清国安能不败?
二袁世凯
公元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项城,家世显赫。
其叔祖叔祖袁甲三官至漕运总督,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是这个家族的顶梁柱。
所以自小在叔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开始用功读书,立志金榜题名 ,做出一番大事,好光宗耀祖。
可了上天却给袁世凯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袁世凯骑马,射箭,武功样样精通,但在读书上却少了一份天赋,很努力,但收效甚微。
1876年袁保恒兄弟命袁世凯返回河南参加科举考试,这是第一次考试,袁世凯非常看中,字迹工整,也下了不少功夫。
也算是给自己四年读书,读到吐血的一种交代吧,但他还是落榜了。
落榜后的袁世凯不甘心,趁着年轻又卷土重来,可在1879年的乡试中,袁世凯任然名落孙山。
一气之下把四书五经都烧了,说道:“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乌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耶。”
说白了,袁世凯是打算放弃科举从军了。
当时的他科举不第 ,若不从军,就只能回到乡下继承他父亲的衣钵当土财主了,这是他万万不想要的。
也正是因为从军,改变了袁世凯一生的命运。
不过袁世凯还有更深层次考虑,他可不会只屈居一个大头兵。
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袁世凯比起别人可算是幸运多了。因此他决定投靠淮军将领吴长庆。
这个吴长庆可不简单,是李鸿章的门生,攀附好他,就可以得到李鸿章宠幸了。更重要的是吴长庆和袁世凯养父袁保庆曾是接结拜兄弟。
特别是袁保庆已死,吴长庆看到他唯一的儿子前来投靠,不由的悲从心出,为感谢袁保庆曾经在经济上帮助过他,便收留了他这个大侄子。
1881年10月22岁的袁世凯去山东登州投靠了吴长庆。
吴长庆幕府中囊括了张謇、周家禄等名士,在他们的影响下,袁世凯逐渐改变他纨绔子弟的方式,积极学习兵法,得到了他们的肯定支持。
不到几个月,便被破格任命为帮办营务处。
不过按照这种升法,没有军功的袁世凯一辈子顶多五品大员。
可就在他准备循规蹈矩的过完一生时,朝鲜突发兵变,改变了他一生的轨迹。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国王李熙之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利用军队哗变,成功夺权。
他的儿媳妇,也就是朝鲜实际的控制人闵妃开始请求清国出兵叛乱。
老子夺了儿子的江山,光绪帝大怒。这种有背伦理道德的事情发生,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急便下令命令直隶总督李鸿章派兵平叛,这么好的机会,怎么会肥水流外人田了?
李鸿章把这个立功的机会交给了自己的嫡系,淮系将领吴长庆,袁世凯自然也跟随出征朝鲜了。
袁世凯身先士卒,一路放枪,打死几十名叛乱者。他的勇敢无畏感染了手下,兵变很快平息。
吴长庆对这位侄子很是满意,在光绪帝和李鸿章面前狠狠的夸了他一番,袁世凯居首功。
后安排袁世凯在朝鲜,帮助朝鲜国王训练军队,他治军有方,深受朝鲜人民爱戴。
如果说这次平叛有功让他逐渐进入朝廷的视野的话,那甲申政变则是让他走上了人生的第一个高潮。
1884年吴长庆因为中法战争调离朝鲜,但他极为不放心,就留下了袁世凯这个心腹把控朝鲜。
另一方面刚刚经历明治维新的日本,意图武力扩张,而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就盯在朝鲜。
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事大党”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
这件事的发生可让袁世凯开心坏了,终于又可以立功了。而且袁世凯的当机立断更是让众人折服。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政变发生后,清军按兵不动,意图等直隶总督李鸿章发号施令。但袁世凯深切的明白,战机稍纵即逝,要是等到李鸿章的消息,估计朝鲜和日本将会合力攻打清军。
不能等了,袁世凯力排众议,用赌命的方式组织平叛。
朝廷要是怪罪下来,由我袁世凯一人承担。
他赌赢了,不到两个小事就铲除政变,更重要的是防止了日本势力的渗透,维护了宗主国的权益。
这一次他受到了李鸿章的褒奖,1885年11月又封年仅26岁的袁世凯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位同三品道员,左右朝鲜政局。
所以说人生还是要搏一搏,谁都没想到一个连秀才都考不上的人,竟然成为三品大员。
此后的袁世凯在朝鲜顺风顺水,俨然成为了所谓的太上皇。但到这时,似乎命运又一次向他开起了玩笑。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又一次恳求光绪出兵。又像往常一样,似乎没有多大事。
但这次却多了一位不速之客,日本派出一万民士兵从仁川登录,直指汉城。
袁世凯明白,小日本是想趁火打劫,但看了看清政府派出的兵才两千人,一下子心就凉了半截。
于是他便上书李鸿章说出了他的两点建议。
1迅速下手,控制汉城,阻止日军北上。
2迅速增援,以防不测。
可糊涂的李鸿章以慈禧太后过寿为理由,不宜兵戈,否决了他的建议,还让袁世凯和日本人举行和谈。
此时的日本人却反对双方撤军,主张清日两国军队共同管理朝鲜,这无疑是缓兵之计,想把清军拖在朝鲜半岛,为他大部队的登录争取时间。
但李鸿章仍然置若罔闻,袁世凯只好只身回国,免得成了日军的刀下鬼。
甲午中日战争的兵败,让他看到的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更让他意识到了军队的重要性。
从此他开始自己天津小站训练自己的军队,而此时的他已经不是当初意气风发的少年了,而是老谋深算的野心家。
就当康有为发动维新变法请他主持大局的时候,他却表面迎合,背后藏刀。他不能忍受康梁继续延长清王朝的寿命,禀告慈禧太后镇压了变法。
1916年当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凯在人们的唾骂中离去,谁都不会知道他曾在朝鲜意气风发的故事。
他是近代第一个打败日本的人!他也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爱国人士!
三长崎
至于海军方面,李鸿章在日本吞并了自己的小弟琉球后开始着手创建北洋水师。
更可恶的是沙俄也盯上了朝鲜这块肥肉,为了防止沙俄和日本登陆朝鲜,他命令丁汝昌和吴安康分别率领北、南洋水师前往朝鲜的永兴湾一带巡防,阻碍俄日入侵。
可他是左防右防,还是没能够阻止中日矛盾加剧。
清光绪十二年,也是1886年的8月1 日,北洋水师的四艘清朝北洋水师的军舰定远、镇远、威远、济远,由于刚从海参崴回来需要补给,就开进了日本的长崎港。
这其实有两层意思第一进行所谓表面的友好交流,第二吗说白了李鸿章是派北洋水师炫耀武力来了。
望着威风凛凛的巨舰上龙旗高扬,人群中更多的是咬牙切齿。
为了促进消费,日本人邀请水兵上岸购物。丁汝昌拗不过士兵的多次请求,于靠岸后的十三天允许士兵上岸购物。
这些士兵犹如脱缰的野马,奔向妓院,大概是因为船上没有女人,憋的慌吧。来到妓院后就迫不及待的冲进去找日本女人。
可这老板似乎不识趣,怎么都不让他们进去。说白了就是因为生意太好,他们需在门外排队。要知道这家妓院不仅仅是接待清国人,日本人,还接待有欧美列强,生意能不好吗?
可北洋士兵可听不懂所谓的日语,能让他们直接懂得就是你老板不让他们进门。怎么办了?硬闯呗,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进去就抱着几个日本女人准备开玩儿,老板大怒,你这不是砸场子吗?管你是日本人还是清国人照打不误。北洋士兵也没有读过书,两边一激动就演化成了斗殴,日本警察迅速来赶来维护秩序。结果导致水兵以军刀将一名日本警察刺成重伤,肇事水兵也受了轻伤并被逮捕。
一看自己人被欺负了,水兵那受的了,四百人直扑警察局,船上的炮口也对准了长崎。这下日本可没有了脾气只得乖乖放人。
日本警方由此怀恨在心,这哪是友好交流啊,分明来挑衅日本。捅人了还逼我们放人,绝对不能忍。就在李鸿章给水兵们放假的一天,也就是十五号,四百五十名水兵上岸观光旅游。由于丁汝昌事先交代清楚,不能再次产生矛盾,水兵们轻装出行,没有佩戴武器。
这可让日本人高兴坏了,一上岸日本人就封锁道路,全副武装的警察,混混,浪人向他们发动攻击,街道两旁的日本居民向水兵们投石块,泼水,一脸同仇敌忾的样子。水兵们并没有胆怯,而是就地反击。兵到底是兵,水兵们在没有武器的情况下仍然重创日本人。
最后据日本人自己研究发现,战斗结束时清朝水兵死8人,伤45人,日方死2人,伤27人。
水兵们回到舰船可炸开了锅,敢打我们的人,暴脾气的北洋水师总教习琅威理,下令立刻炮轰长崎,扬言“立即打垮日本海军。”
可是北洋水师真正的老大丁汝昌却按兵不动,这可把琅威理弄火了。不仅仅在李鸿章面前参了他一本,还向李鸿章说明了现在攻打日军的好处。
1可以就地打垮日本海军,避免留下祸根。
2可以腾出手来对付沙俄啊,若日俄联手北洋水师必败。
听起来很有道理啊,但李鸿章终究没有忘记他是个英国人。说不定清日开战最终获利的将是英国,在加上在日本的地盘打日本海军,即便北洋水师亚洲第一,也难有胜算。
思来想去,李鸿章这个外交家又展开了他的外交手段。对日施压逼其就范。
他恐吓日本驻天津领事波多野说:“我兵船泊于贵国,舰体、枪炮坚不可摧,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按我们的话来说,就是你怕不怕死吧!
这位大使连夜联系首相伊藤博文,身在东京的伊藤博文,思量了一番北洋水师的强大就止步了。要是陆军吗,还能拼一下,但海军就没办法了。
要知道现在的日本根本就没有一支现代化意义上的海军,吞并琉球群岛也是陆军的功劳。而当时的北洋水师可是亚洲第一啊,其中定远、镇远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花三年才建造完成,共花费283万两白银,集当年英德先进军舰之长,定远镇远更是远东地区最大的军舰。
若是开战,日本海军必会遭受灭顶之灾。好汉不吃眼前亏,伊藤博文选择了屈服。
说是屈服,可李鸿章却不敢和他签不平等条约。日本人可是英国的小弟,惹怒了英国佬怕李鸿章又没有好果子吃了。
双方的斡旋下,最终达成协议,日本赔付清政府52500元,并赔礼道歉,清政府赔付日本15500元,长崎医院的医疗救护费2700元由日方支付;惩凶一项,则由双方政府自行决定,互不干涉。
这件事在李鸿章看来公平极了,我死伤的人多,当然赔我的多啊,但日本人却不以为然,来我们国家嫖娼杀人,还叫我们赔钱还有没有天理了?
无疑长崎冲突增加了日本民众的民族凝聚力。
这件事情被日本人视为国耻,因此日本开始伺机报复大清国。为了报仇,日本把发展方向由经济建设改为军事建设。
自1890年开始耗费全国财政60%投入到陆、海军的建设。各地爆发了反清游行示威,民众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到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军队规模扩大近三倍。
日本国内上到天皇下到黎民百姓都在支持日本海军发展,为了海军发展日本天皇拿出了自己的宫廷费用,伊藤博文也在各地煽动民心,募捐钱款。
不到半年,竟然达到203万元,日本就是靠着这笔费用发展起来了。
日本的海军是得到日本民众支持的,但北洋水师就恰恰相反。
北洋水师说白了就是清政府一家的护卫,不仅仅没有得到民众的支持,就连甲午中日战争前的大部分军饷也被慈禧太后所谓的过生日克扣了。
从1876年起,北洋舰队军费为200万两白银,一直持续了十年,1886年北洋舰队军费下降到不足200万两白银,日本军费开支则一直在迅猛增长,比如1893年,甲午开战前一年,日本军费里陆军共开支1472万日元,约为980万两白银,海军开支为810万日元,约为540万两白银。
更厉害的是在法国人的带领下,日本人日本基本上完成了海军军备计划,建成了一支拥有32艘军舰、24艘鱼雷艇,总排水量达到7万余吨的近代海军。
而北洋海军从1888年后,就没有再添过一艘船了。整个生命周期仅花了3500万两白银。
这些舰船无论吨位或者是威力都远胜于北洋水师。北洋水师却停止了更新的步伐,以至于被最终淘汰。
依靠着强大的海军,日本人开始磨刀霍霍,伺机报复大清!
四经济
一切政治问题说白了都是经济问题 是大清与日本经济的最终较量。
大清的经济并不那么乐观。
在灭掉李自成后,大清又陷入了另一场危机,三藩之乱,台湾问题,和蒙古问题不得不使康熙派兵征讨。
所以身处战乱时期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没攒着钱,乾隆倒帮自己的儿子嘉庆养肥了一个和珅,那晓得全被自己的孙子道光连本带利的赔给英国人了。咸丰最惨,第二次鸦片战争,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捻军接踵而至,的穷的揭不开锅。同治还好一点儿,可惜太短命。光绪一上台就遇到了中法战争,虽然打赢了,还是赔了不少钱,所以清政府的国库其实异常空虚。
在加上明亡后大清继承了其的衣钵,实施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大清国与其他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几乎为零。没有贸易清政府的钱哪里来啊?主要是靠收税,但是晚清的年年战乱也使税收收入不断减少。
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的赔款使清政府不堪重负,虽然开渠通商。但钱都被洋人赚去了。在加上民营企业也是举步维艰,中国的资本主义仍然只影响到了沿海沿江地区。虽有洋务运动,但大清的经济却没有实质的改观,庞大的大清帝国依然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农业国。
康熙帝攒下的家底,到甲午中日战争之前的光绪时期已经所剩无几。
日本就不一样了,日本这个国家国土狭窄,根本不适合发展农业。为了维护统治幕府也只好讨好大清国,随着幕府倒台,日本开始实施明治维新。
开始发展工业,从国外进口原材料,依靠本国的工厂加工制造在销往海外。依靠这这种模式,日本工业每年保持百分之十二的增长,这在当时的欧美列强也是望尘莫及。
其实就是从中国收购生丝运到日本,将生丝制成丝绸卖到美国。或者从美国收购棉花运回日本,将棉花制成棉布卖到中国。
在加上日本本来就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西方列强根本看不上。而大清国就不同了,列强们不仅仅需要大清的庞大的消费市场,而且还想掠夺大清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
而日本就趁着列强侵略大清的时候发展起来了,侵略琉球群岛改为冲绳县,打开朝鲜的消费市场,就这样一批日货迅速出现在朝鲜市场。
软弱无能的朝鲜国王李熙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日本人赚着自己同胞的钱,并用这笔钱大肆扩军,意图侵略朝鲜。
日本需要发展,其实不单单要靠消费市场,更重要的是丰富的原材料,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幅员辽阔的大清,朝鲜只是一个跳板,而他们真正的目标就是大清国。
表面上看来是甲申政变和长崎冲突带来的清日矛盾,引发日本的报复,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说白了这是日本人蓄谋已久的侵略。
甲午中日战争大清国的失利,本质上是先进生产力打败落后生产力。是日本这个先进工业国从实力上完败大清这个落后的农业国。
五开战
长崎冲突后近十年的休养生息,使日本的综合国力得到很快发展。
主战派开始预谋发动对清王朝的突然袭击,其实在此之前就有人向伊藤博文提议,入侵黄海,逼清政府派出北洋水师在予以决战,消灭北洋水师后,开入渤海,直捣北京。
看似宏伟的目标却被伊藤博文一票否决,客场作战太危险了,就算能打败北洋水师,但能顺利拿下北京吗?清政府的人也没有这么弱吧!
相反他却采取了另一种意见,派遣陆军进驻朝鲜,进行牵制作战,海军舰队在海上迅疾歼灭北洋水师,夺取黄海渤海制海权,再登陆天津,直捣北京。
这可比上面那个方案好多了,多了朝鲜这份牵制,清王朝分兵两路,必然大败。
伊藤博文摸摸了嘴巴,只等东风了。只要伺机出兵朝鲜,大局将定。伊藤博文可不是冒险家,相反他还是为日本找了后路的。
1如果海上决战胜利,夺得制海权,陆军立即在渤海湾登陆,进攻中国华北,乃至攻占北京;
2如果海上决战两败俱伤,双方都不能彻底夺得制海权,则陆军只占领朝鲜,补给线通过对马海峡维持;
3如果海上决战失败,制海权被清政府夺取,则剩余军舰努力掩护陆军撤回到日本固守。
1894年伊藤博文需要的东风终于来了,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军队节节败退朝鲜政府向清王朝求救。
清朝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2000人于6月6日后数日分两批在朝鲜牙山登陆,准备镇压起义。说是起义,不过是一群农民反对李熙政策而已,进过一番和谈,东学党与朝鲜政府罢兵言和,清政府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胜利。
这可使伊藤博文着急了,本以为东学党可以牵制住清军,没想到会变成这样。不能在等了,伊藤博文派出先头部队6月9日,日本派先遣队400多人,在驻朝公使大鸟圭介的率领下进入汉城。
清军是想退出朝鲜,没想到遇到了日本这个硬岔,袁世凯和大鸟圭介这对老冤家有见面了,十年前他可是被袁世凯打的落荒而逃。
袁世凯主张两国同时退出朝鲜,一方面大鸟圭介口头上同意退出朝鲜,却在时候抛出了两国同时管理朝鲜,不仅仅拖住了清朝军队,还为日军的登陆赢得了时间。
袁世凯立马感觉不对,上报李鸿章请求增兵或者是直接退出朝鲜。没想到以往聪明的李鸿章现在却糊涂了,以慈禧太后过寿为由,否决了他的想法。
袁世凯眼看着日军登陆过万,也无能为力,在谈判桌上,清日也是互不相让。无奈之下,袁世凯乔装打扮,回到了大清。最终谈判破裂,清日宣布开战。
1894年7月下旬日军为了关门打狗,堵死在牙山的清军,占领了汉城切断了清军北撤的道路,又在丰岛海面袭击清朝的运兵船。
叶志超感觉到了危险,前有猛虎,后有饿狼该怎么办了?说白了, 只有跑!叶志超这区区两千人要是不跑,就成为日军的下酒菜了。
跑向哪里了?叶志超看中了朝鲜北部重镇、平安道首府-平壤。这个地方靠大清近,清军也可以从陆路快速增援。果不其然叶志超带领这残兵败将来到平壤时,援军在这里已经等候多久了!
毅军以分统太原镇总兵马玉昆率五营一队(约2100人),与河州镇总兵卫汝贵盛军以及奉天的奉字练军、盛字练军一起,构成了四大军29营,13526人,于8月先期入朝,在平壤与从牙山退回的叶志超、聂士成部汇合,朝廷命叶志超为驻平壤各军总统。
有了这么多军队叶志超应该有信心了吧不过他还是关键时候掉链子。
日军分四路攻打平壤,本来就是兵力分散,兵锋已矬。清军本可以合兵一处,打他最薄弱的一方,可是叶志超胆小怕事,坚守不出,最终贻误战机导致日军完全保卫平壤,失去战争的主动权。
日军在大同江南岸率先攻击清军,为了保卫平壤,这时的清军似乎打了鸡血一样,个个勇猛异常,冲锋陷阵。在炮火的掩护下,一枪放倒一个,弹无虚发。没子弹就抡起大刀进行白刃战,战争异常残酷。日军败下阵来。
正面战场的失利,使得日本非常恼火。日军中、右两队司令官武田秀山中佐和西岛助义中佐率领两路大军,欲从左右路包抄清军后路。但遭到清军德制炮猛烈打击,清步兵趁势发动反攻,日军死伤惨重,尸横遍野。
据《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战史》公布的数字,“将校以下死者约一百四十名,伤者约二百九十名”。[20] [21] 中队长级大尉军官被击毙四名,少尉军官被击毙二名。第9混成旅团长大岛义昌少将、第21联队长西岛助义中佐、炮兵第5联队第3大队长永田龟少佐均被击伤。
大同江的首胜并没有挽回清军的败局。在主战场玄武门上日军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夺城。先用猛烈炮火猛击城楼,炸死了清军首领左宝贵。带头的一丝死,清军阵脚大乱,日军立马出动步兵夺城,城门被破,日军大获全胜。
大同江和玄武门清日两军各有千秋,那么决定胜负的关键就在城西南战场。战场,野津道贯亲率日本第五师团本队,于晨七时从平壤西南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清军马队进行反击。阵地反复易手,丢了就夺回来,双方进行的拉锯战,人海战术。
死的差不多了,就又增加人。此时的叶志超认为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的人总会有打没的时候,而日军却有源源不断汉城援兵。这样下去不被打死,也被拖死啊。
他是突围吗?并不是,要是突围的话我觉得叶志超还是个汉子,他选择了逃跑。
他下令部队停止攻击,这可让日本大本营起了疑心,为了保险起见,日本乘胜追击加大了攻击力度,另一方面在清军北逃的路上设下埋伏。叶志超带领将士趁叶逃跑,果然中了埋伏,加上天黑,下大雨 面对日本包饺子似的围攻,清军大乱,死伤无数。
平壤之战以清军死亡两千人,被俘500人而告终。日军趁势北上,完全占领朝鲜,威胁东北,清王朝危机四伏。
在陆战上失利的清朝军队,海战上也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由于北洋水师的船已经非常老化了,丁汝昌刚刚命令开火船就着火了,丁汝昌被烧伤,但依然坚持在夹板上坚持指挥。北洋水师的炮弹太弱,虽然多次打击日船却没有击沉。而日军恰恰相反,威力大,精度准。
在日本炮火的猛烈攻击下,致远”、“经远”、“超勇”、“扬威”、相继被击沉,而日船虽受中创,却没有被击沉。清军损失了一千多人,日军损失了区区六百多人,北洋水师元气大伤。
此后李鸿章保船避战让北洋水师固守威海卫。日本因此得到了黄海制海权,强占旅顺,又与朝鲜的日本陆军合围占领辽东。清王朝依然一意孤行,最终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国的完败而个告终。
海军虽然没了,但是日军进攻辽东的时候也遭遇过打败,越推进,越抵抗,以日军目前的综合国力根本无法完全占领大清帝国。再加上日本1894年各地爆发暴动起义,反对政府扩军备战,却忽视民生。
伊藤博文选择了谈谈,说白了就是缓口气,乘机讹诈大清。失去了谈判主动权的李鸿章只能泪流满面的签下了中日《马关条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为:
中国承认朝鲜“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实则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包括钓鱼岛)、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后增加三千万两“赎辽费”;
李鸿章签字后灰头土脸回到北京,自此避免谢客,无脸面对国人。但与之相反的伊藤博文就高兴多了,得胜而归,满面春光。
拿到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的伊藤博文并没有趋于享受,而是把这笔钱投入到教育军工方面去了,一方面为了他的侵略扩张培植人才,另一方面积极扩军备战,养精蓄锐。
此时的日本把侵略的下一个目标定在了中国东北。
六阴谋
其实早在甲午中日战争胜利后,日军大本营就制订了完全占领大清的企图。
两种方案,一种是从台湾登陆福建进而夺取天下。另一种是从朝鲜北上夺取东北,在以东北为大本营,南下占领中国。
伊藤博文掂量了一下南边是英法惹不得,北边就好些了,只有一个沙俄威胁其夺取东北。这时的沙俄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我何不捏捏。
更重要的是沙俄与英国是世仇啊,大英帝国肯定会帮他的。
沙俄最初属于东欧国家,为了更加强大,他把目标瞄向了海洋。
为了夺取出海口,彼得大帝首先站了出来,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叶卡捷琳娜二世一看不够,就又以奥斯曼帝国为世仇的理由,抢夺了黑海出海口。(好像是因为奥斯曼帝国灭了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娅·帕列奥罗格和俄罗斯大公伊凡三世结婚成为伊凡三世第二任妻子,索菲娅·帕列奥罗格和俄罗斯大公伊凡三世的儿子继承王位成为瓦西里三世,从此以后,俄罗斯王室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王室的血脉,以第三罗马自居。)
这使得英国非常担心将来沙俄会跟他争夺海洋霸权。正担心间,法兰西来了一个拿破仑,本来以为拿破仑能教训俄罗斯。那成想沙俄元帅库图佐夫知道打不过拿破仑的八十万大军,就一直拖他,拖不住了就烧了莫斯科给拿破仑一座空城。寒冷的俄罗斯使得拿破仑的军队疲于奔命,缺衣少粮笼罩在军中。
库图佐夫乘机发动反攻,拿破仑大败,仅仅带着两万多残军回到了巴黎。一战成名,俄罗斯成为欧洲宪兵。
沙俄的强大越来越使英国感到了威胁,英国决定帮助奥斯曼帝国。但是奥斯曼帝国是扶不起的阿斗,几百年间一直被沙俄欺负。克里米亚战争险些自身难保,要不是英法帮忙,恐怕奥斯曼帝国要成亡国之军了。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也让沙俄认识到了英法的强大,俗话火双拳难敌四手。我不往西欧扩张,我往远东扩张总行了吧!
你要往远东扩张,那我要选新的小弟了,他看中了被自己侵略的大清。
大清可和沙俄有代沟啊,沙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逼迫自己签订的《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地区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并把远东总督府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使中国完全丧失了在日本海的出海口,又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西北地区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可以利用他牵制住沙俄。
可是大清似乎是被自己欺负怕了,面对沙俄的趁火打劫也忍受了。更重要的是其后的太平天国运动打乱了朝廷的满盘计划,皇位都要没了 ,还打什么沙俄?
英国大哥失望了,烂泥巴扶不上墙。可令英国大国感到震惊的是,不敢打沙俄的大清倒把法国给揍趴了。
你这分明是砸场子啊,以后再也不帮你。
说不帮,还真的不帮,甲午中日战争英国处于隔岸观火的状态,想好好的欣赏一下清军被日军压着打的场景。
日本的完胜让他大喜过望,可以利用日本来死磕沙俄啊。他们不都想要东北吗?那可要看看谁本事大了?
七完胜
为了占领东北,日本人早有预谋。一方面他们占领旅顺港,日军从旅顺登陆北上,另一方面从朝鲜北上派陆军跨过鸭绿江袭击东北。
伊藤博文的计划很好,可是却没有甲午中日战争前的计划实施的那么顺利。沙俄首先站了出来,根本不同意清政府割让辽东给日本,因为东北在他看来迟早是沙俄的。
德国也站在了沙俄一边,他在山东青岛有他的利益,假如日军占领旅顺港,势必威胁德国海军。
法国人更是不高兴了,台湾是我废了九六二虎之力煮熟的肥肉倒让你抢着吃了。
要说大清肯定站在沙俄一边了,祖宗的打下的江山怎么能让了,说白了皇太极的坟还在辽东了,怎么能让倭寇打扰了。
就这样在四方的干预下,伊藤博文同意归还辽东土地,但要用三千万白银赎买。伊藤博文明白,要是不答应,四国一联手,不仅仅在清,朝的利益化为乌有,或许日本本土也要遭受灭顶之灾啊。
但也不能白送啊,我可是牺牲了好多士兵打下来的。伊藤博文看大清人傻钱多,就又敲诈了一翻。
一看祖宗的土地没有丢,大清就美美的给钱了。
本以为良好的结局,却埋下了战争的祸根。伊藤博文想法德都是自己人,清朝人是为了祖宗土地 ,你个破沙俄凑什么热闹?
说完扬长而去,怎么办了?只有忍。伊藤博文又发动了他的忍术大法。还别说他的忍术真的有效,忍下了甲申政变,长崎冲突,却换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压倒性胜利。
真应了中国一句老话,忍得一时剐,能不皇帝拉下马。
一忍就是九年,这九年里伊藤博文利用清朝的赔款,大力发展工业,完成了日本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自此日本走上亚洲强国行列。
列强们也没闲着,刚刚弄完工业革命,感觉差钱了,又惦记到了大清这个有钱的冤大头。
大清:我GDP世界第一,我容易吗?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对八国国家宣战,这也是她仅存的最后一点底气。没想到却被八国打的丢盔卸甲,仓皇西逃。
在路上还命令大臣与八国和谈,最终在大家的斡旋下,签订了满清的最后一个条约《辛丑条约》。
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沙俄除了派遣一万八千人参加八国联军外,又额外出动了十三万大军入侵东北。四个月全歼清军驻守东北的九万人,东北三省全境被沙俄侵占。
条约签订后,沙俄还理直气壮赖着不走了。这些老毛子原来被蒙古人欺负惯了,现在也学会蒙古人欺负别人了。
大清能忍,英国和日本能忍吗?英国佬早就知道沙俄的贪欲是个无底洞,一味的绥靖政策只能让他们得寸进尺。给你你东北,兴许你还要华北,还要华南,甚至还要把英国赶出中国。英国人立场非常坚决,但他却无兵可调。
大英帝国实在是离大清太远了。说了一堆狠话的英国把球传给了日本。日本一看英国老大都怂了,我还瞎掺和什么。
承认他们在东北的权益算了,不过有个前提就是要沙俄承认他们在朝鲜的利益。可沙俄东北都会占领,难道不会占领朝鲜吗?
果不其然,太过贪婪的沙皇直接出兵朝鲜。这下日本可急了,兔子急了还会咬人了。
说干就干,1904年,忍无可忍的日本经过清政府的同意,出兵东北,发起了日俄战争。
战争的一开始日军就把目标投向了旅顺 这个沙俄太平洋舰队驻扎的地方。一方面可以阻止沙俄增援,一方面还可以消灭沙俄的太平洋舰队。
1904年2月8日午夜在照明灯的掩护下,日本海军悄悄的靠近了沙俄在旅顺的太平洋舰队。近距离发射了16枚鱼雷,其中3枚命中目标,重创俄国最好的舰只3艘。
沙俄海军大怒准备突围,可以一出旅顺就被日军的鱼雷炸的体无完肤,无奈之下只能干等着。
日本海军完成了对旅顺沙俄太平洋舰队的合围。眼看就要被吞并了,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了死命令,突围。并指使远在海参崴的沙俄太平洋舰队余部来到对马海峡阻击日本海军,接应旅顺来的太平洋舰队。
可到了对马海峡海参崴舰队才知道,旅顺的太平洋舰队因为突围时被日本联合舰队主力赶上,经过昼夜混战,早已全军覆没。
刚想跑却被日军第二舰队的4艘装甲巡洋舰(出云、常磐、磐手、吾妻)给拦住了,这两艘舰船是拼命的开炮,但在日军的优势兵力下,最终葬身大海。自此沙俄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
沙皇尼古拉二世怒气冲天,立马电令波罗的海舰队前来增援。可是这个舰队因为听闻日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因此士气低落。见到可疑船只就以为日本联合舰队。因此闹出笑话,击沉了一艘英国渔船。
俄英关系因此雪上加霜,英国借此施压中立国不能给俄军方便。沙俄的舰船因此就把燃料煤炭丢在舰船上。船的负重使得船速减慢。
在加上船的吨位不同,有的船抄近道走地中海过苏伊士运河到印度洋。而沙俄大的军舰只能过好望角到印度洋。这来来去去,绕了地球的的一半,行程三万多公里走了220多天,才会和。
此时的波罗的海舰队准备北上到海参崴进行战略修整与日本联合舰队展开决战。那知道东乡平八朗已经在对马海峡恭候多时了。
他们一早就得到了波罗的海增援的情报,在他们行进的这段日子,日本海军也没有闲着,给海军放假,维护战船。
当沙俄波罗的海舰队一进入对马海峡就展开了猛烈炮击,把沙俄士兵都打糊涂了,无奈之下猛攻日军旗舰,并逃向海参崴。没想到中了日军圈套,日军凭借其战舰小速度快的优势,追上了逃跑的舰船,予以歼灭。
此次海战除俄国太平洋第2、第3分舰队除3艘逃往海参崴之外,其余全军覆没。沙俄士兵阵亡4830人,被俘5917人。日方只损失鱼雷艇3艘,士兵阵亡仅117人,伤587人。
海上被日本人打的落花流水,陆地上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日军登陆辽东后把首要目标定在了旅顺,可是一上来,打了几次攻坚战都被击退,日本开始以围点打援的方式拖住在旅顺的沙俄军队。
一方面在辽东沙河等方面阻击俄军,防止其与旅顺的俄军连为一体。但是辽东,沙河的援军不断增多,日俄两军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日本深知,再这么下去,总有一天会被援军打败的。与其利用有利地势阻击俄军。
不如以优势兵力,夺下旅顺,迟则生变。为此日军大本营迅速增加兵力,围攻旅顺。日本人运来11英寸口径的攻城炮,又修筑了大量战壕,对旅顺的俄军步步紧逼。
为了夺取203高地,取得战争的主导权。
日军用自杀的方式用人肉墙挡住了沙俄的子弹,沙俄军队也被日军这种变态的方法所吓着。纷纷溃败,日军一路乘胜追击夺取了203高地,不到几天了功夫就攻下旅顺。
旅顺的陷落使沙俄完全失去了战争主导权,在后面的奉天会战中败给日军,不日投降。
1905年在沙俄军队的节节败退下,沙皇尼古拉二世不得不承认日本在朝鲜和大清东北的权益,被迫与日方签订《朴茨茅斯公约》。沙皇宣布撤出东北,日俄战争以日本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八崛起
日本在经过明治维新后一步步通过扩张占领了朝鲜和台湾,最终击败沙俄夺取了在中国东北的权益,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在我看来也是他们忍让的结果,不过他的忍却和大清不一样,大清是忍着忍着就过去了。
而他们是忍着忍着在自强。甲申政变中日本陆军被袁世凯打的落花流水,为了报仇,特地训练加强的陆军建设。在平壤之战中一雪前耻。
长崎冲突中面对北洋水师的大炮临头没有意气用事,而是发奋图强,建设海军,最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完成复仇。
要说日本的崛起之路还真的应了一句老话: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微信公众号斐铭,欢迎关注!
最近更新游戏资讯
- 秋瓷炫老公什么星座(秋瓷炫血型星座)
-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符号和觉醒
- 惊人的秘密:颜色政治背后的渗透与分化
- 让BB接受家庭伦理教育洗礼
- 语言礼仪十篇
- 美军欲打造AI战机部队 面临严重伦理问题
-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豆瓣9.0分以上|50本好书推荐
- 达尔文的故事赏析八篇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 东野圭吾本格推理极致之作《回廊亭杀人事件》开票5折抢
- 辩论赛包含哪些技巧?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徽州醉春丨水墨画里的徽州-婺源篁岭-江岭- 新安江- 西递- 呈坎丨六天五夜
- 心理治疗总论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 苏德超教授的新论文:道德绑架为何难以避免
-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十篇
- 政务礼仪的作用(五篇)
- 韩素希出道最大尺度 泄朴海俊指导秘诀 咬牙拍完《夫妇》只有2感想
- 《封神三部曲》:为什么要重述这个神话?
- 输血和喝血真的能帮助女性和老人保持年轻吗?
- 集齐九部《星球大战》,教你如何把家庭伦理拍成太空歌剧
- 这十部顶级英美剧,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巅峰,每一部都值得通宵去看
- 邪王宠妻之金牌医妃
- 【博览】《科奖在线》:“破四唯、立新标”典型案例官宣,项目/人才/成果未来可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