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看不到我的身体动作,可能真相信了我
文末有关于线上心理咨询的专家答疑
如何判断线上心理咨询是否适合自己?
哪些方面可以帮助我判断对方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是否专业合规?
对于线上心理咨询的效果,我应该抱有一个怎样的预期?
接触线上心理咨询时,出现哪些情况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2020 年疫情刚开始那会儿,上海交大做过一项调研,显示疫情最严重时,全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出现了抑郁、焦虑、失眠和急性应激……封锁下,自我关照成为几乎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
我常年在网上做精神健康知识的科普。这两年,热心网友推来很多互联网救助资源,有重点高校整理的心理疏导贴士,也有团体机构组织的免费咨询。一定程度上,疫情改变了精神卫生领域的面貌,整个行业都更依赖于网络来提供服务。
但技术发展飞快,完善行业机制的脚步却“慢了一拍”。最近,甚至还出现“直播连麦”心理咨询这种存在明显问题的方式。
乱象丛生,让很多人疑虑却步。那么,心理咨询究竟是怎么从多数人印象中的“医生+躺椅”,发展出如今沿着网线对话的模式的呢?
图片来源:Giphy
定期咨询很难实现
对我个人来说,线上和线下的心理咨询几乎是同一时间开始的。
2014 年,因为出现了很严重的抑郁,我不得不休学,接受治疗。那时,我故乡成都的精神健康资源并不是很丰富,甚至可以说,一些医生对于心理疾病的认知还非常落后——我至今记得,在一次咨询过程中,一名医生指着我怒骂不孝,让我滚出去。
因此我选择了到上海治疗。
上海的朋友们大多很熟悉一句玩笑话,“宛平南路 600 号,这是家的呼唤”。对于当时的我以及很多病友,定期去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以下简称“精卫”)报到却是无法抗拒的日常。
我当时住在一个老的公房小区,最近的地铁站是 9 号线的七宝站。数个大型老旧公房小区群聚于此,房租相对低廉,居住着很多打工人。
印象中,当时并没有完善的网上挂号渠道,只能依靠线下抢号。我固定看的两位温柔医生都只在上午出诊,想挂上午的号,最晚就得十点到那里。这意味着八点就得出门,在摩肩擦踵中试图挤上一班地铁。我至今记得在早高峰时期,要等四、五趟地铁把排在我前面的人都装走了,才轮得到我挤上车。
图片来源:Unsplash
无疑,对当时抑郁很严重的我来说,这趟旅程并不是那么好走的。如果说对于上班族,等四、五趟地铁去公司只是痛苦,对于当时的我,可谓艰难。严重抑郁往往伴随失眠,而这趟旅程的艰苦,则会让我前一天晚上的失眠愈发加剧,“顺理成章”地无法出门。
好几次,我连复诊拿药都因此错过,更别提没那么硬性的心理咨询。如果爬不起来,我就只能联系咨询师,说咱们线上吧。
电子屏无法做到的事情
不论线上还是线下,我当时的咨询费用是一样的。但有过抑郁经历、求助过心理咨询的一位学姐曾告诉我,她的咨询师线上只收线下一半的价钱,毕竟,“比起面对面的咨询,线上的效果到底要差一些”。
这是非常普遍的一种认知。显见的原因是,心理咨询不仅仅是聊天,还包含了各式各样的交流方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沙盘游戏疗法。咨询师会准备一个大沙盘和各种小人偶玩具,让来访者自由摆放;还有很多时候咨询师会请来访者在一张纸上自由作画,或在咨询室里做一些肢体活动。
这些行为表达都对分析自己的心理有益。
我就曾在咨询师那里狠揍过她的一个瑜伽球。因为自己抑郁的一部分原因是承受过暴力,我面对自己的愤怒有一种复杂的心态——不想也成为施暴的人,就只能把愤怒埋在心里。在咨询师面前揍她的瑜伽球,是一种相对健康的排解愤怒的方式。
当咨询转为线上进行之后,这些就都无法进行了。
与此同时,线上咨询时,屏幕通常只能取景到来访者的上半身和背后的环境。如今,视频软件甚至可以设置虚拟背景。
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是只靠语言的,身体表现也占很大比重。按照我的咨询师(前北医六院精神科医生,后弃医从咨)的说法,身体表现占了表达的一半以上。
人在用语言表达时,常会有所隐瞒,可以很轻易地“撒谎”;而身体的动作,大部分没有接受过表演训练的人很难伪装。比如,我嘴里说着“我现在很有安全感,我觉得很幸福”,但实际上双手紧握、双腿并拢,呈一个防卫的姿势,这样我显然就是在说谎。
图片来源:Unsplash
面对面的咨询,咨询师很容易能做出判断,注意到我正在说谎,并分析我这样说谎是要表达什么需求;如果在线上,咨询师看不到我的腿如何摆放、手如何活动,没有参照,可能就真的相信了这句话。
线上咨询是一种有效的补充
但线上的存在仍然有其意义。
住在上海近一年,我有许多次咨询是在线上完成的。可见,即便已经搬到咨询师所在的城市,规律准时的咨询也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
而规律性是这么多年心理咨询发展过程中,被几乎所有流派所公认的、能保证咨询效果的重要因素。线上是对无法进行线下一种补救。
对于短暂的过渡时期,线上心理咨询也很重要。转诊期间,线上的存在可以使咨询不至于断档。又比如,来访者要去的地方,在当地找咨询师都很困难;我也有一些朋友,去了小语种国家读书,语言能力无法支撑在当地做咨询。这两种情况下,远程的咨询也是一种选择。
而且不可否认,哪怕会打些折扣,线上心理咨询也是有一定效果的。
前文提到的学姐,抑郁期间只靠线上线下并行的咨询,也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我的咨询师过去则一直远程接受 tavistock 中心的督导。这都是互联网技术为传统做法带来的增持。
图片来源:Giphy
只是这个时期的线上咨询还具备一定的保守性,算是线下的变体,并没有放弃“面对面”这个核心形式——为保证有一定程度的互相了解,一般咨询师仍会要求最初的四次咨询必须当面做;有的也会要求转成线上以后,依然每年都要至少当面咨询一次。
这样的双线配合维持了一段时间。直到“互联网思维”进入心理咨询领域,埋下了变化的种子;而疫情的到来极大地催生了变化的生长。
我心理学专业的朋友小 C ,本身已经一只脚踏进心理咨询的大门,比一般人掌握更多资源。但 2019 年首次尝试咨询时,他依然选择了使用互联网平台来寻找咨询师。
他说这是因为平台提供了更多便利,让他能更方便直观地比较各种资源,进而作出选择。
在国内期间,他选择了一家最为主流的平台。平台实现了寻找咨询师的整个过程:app 提供价格、所在区域、受训背景的选项,待他作出相应选择后,就会自动筛选出几个备选的咨询师。
前往美国求学之后,因为身处郊区,周围基本没有什么心理咨询师,小 C 再次选择视频咨询。这次他用的是美国一家叫 betterhelp 的网站。那个网站的方式是让使用者在开始前回答 10 个左右的问题;根据回答,先自行过滤一波咨询师,然后再由你作选择。
图片来源:Unsplash
但也有一点缺陷,由于算法代替了来访者做一部分决策,来访者如果想知道被“过滤”掉的咨询师是不是可能合适,是无法实现的。
“线上+线下”变成“ 100% 线上”
一定程度上,互联网平台的发展特性打破了时空阻隔,让人们不管身处何处都能对接到广泛的咨询师资源。
我国精神卫生领域整体发展落后、横向资源分布不均衡。上海建立的“医院-社区-咨询师-个人支持模式”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而可能三百公里外的乡村,当地人刚刚脱离“把发疯的病人锁起来”没有几年。
又比如,我是四川人,成都肯定是精神卫生资源更好的地方;与此同时,不到一百公里之外的德阳,当地最好的医院的精神科因为招不到人,只能临时让内科医生现改成精神科方向。
网络让大家都有机会去触及最好的那些医疗/心理咨询的资源。在这点上,我们或许真的可以说,科技让世界变得更好了。
但互联网思维式的心理咨询服务并不是没有弊端。平台打破了过去的模式,让心理咨询变成了一件可以完全脱离线下的事情。在这时,面对面咨询的重要性常常会被忽略。
小 C 所选择的平台,提供了三种选项,只线上、只线下,或是线上线下同时咨询;一些其他平台上,还会提供电话、文字等咨询途径;还有的主打业务就是用于“即时倾诉”的线上“轻咨询”。
图片来源: betterhelp 官网
据我所知,一部分传统的心理咨询师仍坚持,线下无法被线上替代。除了仅凭面部信息会带来的评估失准,线下见面的交通、时间成本,也体现出来访者更强的动机和重视。过往经验来看,拥有更强动机的来访者,通常能从心理咨询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但从另一种专业角度看,如小 C 就认为,线上线下的确存在差异,但不一定像大家想象得那么大。这种差异一方面来源于一个事实,就是国内大部分咨询师是心理动力学背景,相对会更需要面对面的设置来提供所需的信息量。
在国内,他与咨询师保持了 12 次的线下见面。离开北京去美国上学时,他也提出过是否可以通过视频继续,但考虑到时差和转为线上这两个因素对咨询可能造成的影响,对方仍建议了暂时结束。
直播心理咨询违背了保密的原则
而在我看来,互联网思维对行业真正的损害,在于一些新生模式对原有的咨询伦理基础的打破。这也是来访者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
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咨询逐渐找到了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包含了许多准则,比如要收费、最好有规律、最好面对面、要在私密的环境、咨询师有严格的保密义务……
准则的存在,是为最大限度保护来访者和咨询师双方。但一些乱象中能看到,这些准则没有被严格遵守,平台为打造更具营利能力的商业模式,将来访者置于一个十分被动和脆弱的境地。
图片来源:Unsplash
两年前,国内起步很早的一个心理科普平台就被曝出,将督导视频偷偷录像,拿出来放在外部网站上,作为品牌宣传的物料。这极大地侵犯了咨询双方的隐私。公众本身对于心理咨询就有一定的顾虑,这样的事件更加重创公众对整个行业的信心。
同一个平台今年居然还搞了直播的噱头,做了在线心理咨询的直播。
这显然违背了心理咨询保密的原则。作为培训之用,以影视剧为材料进行分析的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心理咨询的公开课,通常也是邀请演员来演绎,而不是让真实的来访者出镜。除了“真人真事”的噱头,我想不到有任何理由非要做真人的咨询直播。
最后想提醒大家,在我国,心理咨询只算一种服务,只有行业条例对其加以约束,严格程度远不及医疗。如果有人非法行医,自有刑法收拾他;可如果有人“非法行咨询”,法律大概率拿他什么办法都没有。无证行咨反而成了监管上的真空地带。
如今,有一些无关的服务开始擦边球,暗示来访者自己提供的是跟心理咨询效果差不多的东西。
希望大家对此一定要加以警惕。但虽然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心理咨询自有一套严谨的伦理制度。只要宣称自己是心理咨询,咨询师就必须拥有相关资质并遵守这些伦理。
图片来源:Giphy
那么,对于想尝试心理咨询的普通人,如何判断线上咨询是否是个合适的选项?普通人如何保护自己?我请了几位专业人士来回应。
阿五:线上与线下心理咨询最大的不同有两点:
一是线下可以保证私密的空间,但对线上来说是一个挑战。尤其疫情封城期间,一家人被关在一个屋子里,私密性得不到很好的保证,可能被迫暂停咨询。
二是网络流畅性,线上咨询通常需要打开视频,如果网络速度不够的话,说话会比较卡顿,以至于影响思维和情感的流畅性,削弱咨询效果。
所以我认为,如果可以保证流畅的网络和私密的个人空间,便可以尝试一下线上心理咨询。虽然相比于线上,线下咨询更有利于咨询师和来访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但是咨询师技术的恰当使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Alex:可以做的准备:参加咨询时,如何让自己更舒适、放松,从而更容易“进入状态”?比如,怎么坐比较舒服,要不要抱个抱枕?要不要准备好纸巾?咨询的时候喝杯茶或者喜欢的饮料?有没有干扰物需要拿开(如手机上的工作信息)?
小 C:有部分群体不适合网络心理咨询:重症精神病患者、有自杀风险的来访以及家庭有冲突、缺少私密空间的人。其他情况我认为线上和线下的效果是差不多的。
接触线上心理咨询时,出现哪些情况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阿五:线上咨询最大的风险当属于隐私泄露。当发现咨询师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所避讳,环境中有其他人出现,或未经你同意就进行录像时,可能需要当心自己的隐私问题。
Alex:以套餐形式出售的心理咨询服务,特别是一次性付清若干次咨询费用、对于提前结束咨询的退款规则说明不清的做法。
以“焦虑营销”的方式强调参加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如强调“要和我们的老师做多少次咨询,否则你的情况会变得如何严重糟糕,而我们的老师可以带来多大的效果”。
小 C:你感觉到咨询没有效果,以此询问咨询师,ta 却要求你增加咨询频率;用打折引诱你一次性购买多次咨询服务;在不和你充分讨论的前提下,就更改咨询设置(价格、时间、频率、地点、模式);不用工作的联系方式,而是给你私人电话号码、QQ、微信等。
哪些方面可以帮助我判断对方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是否专业合规?
Alex:对咨询设置可以有清楚的说明:如保密原则和例外,每次咨询时长,费用及何时支付,对取消和修改预约时间的规定等。
咨询师可以简要介绍自己的专业背景(如学历或培训经历,相关工作经历),并且没有过分夸大。
当你在咨询中提问或对咨询过程表达反馈时,咨询师表示出开放、合作的态度,如倾听、询问澄清、展开讨论等。
如果咨询师评估后认为视频咨询(相对于面对面咨询)不适合你的需求,或者咨询师本人的胜任力不足以针对你的咨询需求提供服务,这时咨询师能够坦陈地告知并在转介上提供支持。
对于线上心理咨询的效果,我应该抱有一个怎样的预期?
Alex:咨询师会需要时间问问题,从各方面全面地了解你,特别是在第一次咨询中。
如果你对咨询进行的频率和大致持续的次数有偏好或期待,或者关于咨询目标有任何想法,可以直接向咨询师表达并讨论。
心理咨询的效果具体的样子、实现的难易因情况而异,但可能有这样几种大概的情况:感到被倾听、理解和支持,获得了新的理解自己或外在事物的视角,体会到更实质的变化(如某个困扰自己的情绪减弱了、开始使用新的自我调节技能、更容易去做某种想做但觉得困难的事情等)。
阿五:有很多证据表明,线上心理咨询和线下心理咨询一样有效果,所以这个问题可以表述为,对于心理咨询,应该抱有一个怎样的预期。
人的心理特点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改变发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就我个人的经验,在做咨询 3 到 4 次左右后,你也许可以看到自己的一些变化,之后状态可能会倒退一些,然后又会往上走。
Alex:美国心理咨询硕士,麻省执业资格持有者,现归国线上执业中
阿五:985 师范学校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硕士,上海学校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辅导与服务能力(中级)
小 C :985 大学心理学专业本科,目前于海外攻读心理咨询博士
参考文献
[1] https://gpsych.bmj.com/content/33/2/e100213.full
[2] https://mp.weixin.qq.com/s/4JqKI6JR5xiJzYsg9eIgsg
[3] https://www.infzm.com/contents/208674
作者:sciencecat
编辑:翁垟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最近更新游戏资讯
- 秋瓷炫老公什么星座(秋瓷炫血型星座)
-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符号和觉醒
- 惊人的秘密:颜色政治背后的渗透与分化
- 让BB接受家庭伦理教育洗礼
- 语言礼仪十篇
- 美军欲打造AI战机部队 面临严重伦理问题
-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豆瓣9.0分以上|50本好书推荐
- 达尔文的故事赏析八篇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 东野圭吾本格推理极致之作《回廊亭杀人事件》开票5折抢
- 辩论赛包含哪些技巧?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徽州醉春丨水墨画里的徽州-婺源篁岭-江岭- 新安江- 西递- 呈坎丨六天五夜
- 心理治疗总论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 苏德超教授的新论文:道德绑架为何难以避免
-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十篇
- 政务礼仪的作用(五篇)
- 韩素希出道最大尺度 泄朴海俊指导秘诀 咬牙拍完《夫妇》只有2感想
- 《封神三部曲》:为什么要重述这个神话?
- 输血和喝血真的能帮助女性和老人保持年轻吗?
- 集齐九部《星球大战》,教你如何把家庭伦理拍成太空歌剧
- 这十部顶级英美剧,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巅峰,每一部都值得通宵去看
- 邪王宠妻之金牌医妃
- 【博览】《科奖在线》:“破四唯、立新标”典型案例官宣,项目/人才/成果未来可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