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衡派”编年文事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8-11
手机版

  1月

  1日,《时事新报》的《文学旬刊》第24号刊出幼南(景昌极)的《又一旁观者言》。

  1日,《学衡》杂志创刊号出版发行。编辑部在南京东南大学,出版发行为上海的中华书局。

  该杂志为月刊,每月一日出版发行。

  此时东南大学校长为郭秉文,江苏江浦人,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胡先骕对这位校长的评价是:“其缺大学校长之度,无教育家之目光,但以成功为目的”,“对学术政治无一定之主张。”

  副校长为刘伯明,名经庶,江苏南京人,留学美国西北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刘伯明兼任哲学系主任,为《学衡》杂志社成员,同时也是《学衡》杂志强有力的支持者。著有《西洋古代中世纪哲学史大纲》、《近代西洋哲学史大纲》等。此君有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的风度和学识,是东南大学在1922—1924年间,群贤纷至、学者济济的灵魂人物,可惜天公不假以时日,使他英年早逝,东南大学的人文优势在1925年即散落。《学衡》杂志第26期刊出校长郭秉文的纪念文章《刘伯明先生事略》。吴宓对刘伯明的评价是“以道德入政治。开诚心,布公道,纳忠谏,务远图。合学问与事功,有理想并期实行。”

  《学衡》杂志的发起人为梅光迪,字迪生,一字觐庄,安徽宣城人。“南社”社员。留学美国西北大学、哈佛大学,师从新人文主义思想家、文学批评家白璧德。1922年9月—1923年9月任东南大学西洋文学系主任、教授。《学衡》社主要成员中,他性格孤傲,思想偏至,放言空论,眼高手低,学术建树最少。吴宓对他的评价是:“好为高论,而完全缺乏实际工作之能力与习惯。”

  “集稿员”为吴宓,原名陀曼,字雨僧,陕西泾阳人。留学美国弗吉尼亚省立大学、哈佛大学,师从白璧德。此时为东南大学西洋文学系教授,《学衡》杂志的实际主持人,也是维系《学衡》杂志编辑出版十二年的灵魂。他集苦难和风流于一身,融古典主义、新人文主义思想与浪漫主义诗情为一体,有严重的精神、人格分裂行为,学术成就平常,是一位以日记传世的自传体作家。重感情,讲道义,自己却陷于感情与道义纠缠不清的泥淖之中。著有《吴宓日记》、《吴宓诗集》等。

  吴宓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他在日记中说:“与寅恪谈,并与他人较。自觉(一)我犹未免为乡人也。其识见之偏狭,行事之朴陋,虽自诩真诚,而常为通人(如寅恪、宏度等)所笑。(二)我腹中空空,毫无实学。但务虚理空说,而绝少真获。既不通西国古今文字,又少读中国书籍。(三)我之所思所行,劳精疲神者,皆无益事,皆不可告人之事。宜痛改之。”(1927年10月31日《吴宓日记》第Ⅲ册第429页)。

  陈寅恪对吴宓的看法是:“昔在美国初识宓时,即知宓本性浪漫,惟为旧礼教、旧道德之学说所拘系,感情不得发舒,积久而濒于破裂。犹壶水受热而沸腾,揭盖以出汽,比之任壶炸裂,殊为胜过。”(1930年4月22日《吴宓日记》第Ⅴ册第60页)

  吴宓的小女儿吴学昭对父亲的评价是“性格悲剧”。

  吴宓的同事温源宁(1899—1984)对吴宓的评价是:“一个孤军奋战的悲剧人物!然而,更可悲者,则是吴先生完全不了解自己的个性。”

  吴宓的学生钱锺书(1910—1998)对老师的评价是:“是伟人,也是傻瓜。最终只是一个矛盾的自我,一位精神错位的悲剧英雄。”

  吴宓的学生、女朋友陈仰贤对他评价是:吴先生是最好的教授,但是没有资格做父亲,也没有资格做丈夫。

  吴宓一生痴迷的情人毛彦文(1898—1999)说他是“书呆子”(1999年6月21日在台北,毛彦文与沈卫威谈话录)。

  最初同人遵从梅光迪的主张,决议《学衡》杂志不立社长、总编、撰述员等,以免有名位之争,凡为《学衡》杂志做文章者,即为社员,不做文章即不是社员。因此笔者把为《学衡》杂志撰文者均视为“学衡派”社员。

  为封面题“学衡”二字的是曾农髯(1860—1930),名熙,湖南衡阳人,马宗霍的老师,著名书法家。曾农髯为光绪二十九年进士,1915年以后至上海,以卖字为生。他与当时江宁提学使,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李瑞清(梅庵)为友,两人书法各树一帜,并称“曾李”。“曾李”的书法是当时学书者的榜样。沈从文1931年8月在青岛写作《从文自传》时特别提到他1922年在湘西巡防统领陈渠珍的部将张云龙(子青)的身边做书记员,每天练习书法。他说:“我房间中却贴满了自写的字。每个视线所及的角隅,我还贴了小小字条,上面这样写着‘胜过钟王,压倒曾李。’因为那时节我知道写字出名的,死了的有钟王两人,活着却有曾农髯和李梅庵。我以为只要赶过了他们,一定就可独霸一世了。”事实上,李梅庵此时已经去世,沈从文尚不知道。

  《学衡》杂志仿《庸言》体例,分为“插画”、“通论”、“述学”、“文苑”、“杂缀”、“书评”等。

  具体编辑事务分工如下:

  “通论”责任人为梅光迪。

  “述学”责任人为马承堃(1897—1976),字宗霍,湖南衡阳人,王湘绮晚年门生,三十年代又师从章太炎。通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无门户之见。此时为南京暨南学校教授,晚年任中华书局编审。著有《中国经学史》、《音学通论》等。

  “文苑”责任人为胡先骕,字步曾,号忏盦,江西新建县人。“南社”社员,宗法宋诗,推崇“同光体”。他10岁参加科举考试时得晚清著名学者沈曾植赏识,成为沈的门生。入京师大学堂预科时,与秉志、汪国垣(辟疆)、王易、朱鸳雏、林庚白、梁鸿志等同学。留学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哈佛大学,学习森林植物学。在美国留学时,曾有《忏盦诗稿》、《忏盦词稿》刊于1914、1915年的《留美学生季报》(上海出中文版)第1卷第2、3号,第2卷第4号上。晚年编《忏盦诗》、《忏盦词》均未收入。后人编《胡先骕文存》也没能收录。近期熊盛元、胡启鹏编校的《胡先骕诗文集》收录较全,但仍有多篇遗漏。留学时他和胡适、任鸿隽、陈衡哲、杨铨、唐钺、赵元任、张孝若等一起在《留美学生季报》上发表旧体诗词。当胡适等转向白话新诗后,他是极端的反对者。此时为东南大学生物系系主任、教授。胡君身在自然科学,却有极大的人文关怀,终生不忘情旧体诗词。在旧体诗坛,他早年得“同光体”代表人物陈三立的提携,并与之唱和;晚年与后生钱锺书交好,得老友(钱基博)这位哲嗣的敬重。

  由于胡先骕的关系,《学衡》杂志上大量刊登江西人的诗,且作者大都宗法宋诗(江西诗派)。同时“南社”社员的诗作也大量流入《学衡》,使得《学衡》杂志的“文苑”成了“江西诗派”之绝响,“南社”社员之余音。“南社”社员中因“宗唐”与“宗宋”而出现内讧。“宗唐”者成就了“南社”社员的话语霸权,将“宗宋”的“江西诗派”排斥在诗社之外。但《学衡》杂志的“文苑”则包容了他们双方诗学的“唐宋之争”。

  从文化精神上看,“学衡派”内承“南社”、“国粹派”的余脉,外受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79期《学衡》杂志中,“南社”社员计有胡先骕、梅光迪、诸宗元、叶玉森、吴梅、黄节、吴恭亨、曹经沅、杨铨、汪精卫、徐英、陈柱、林学衡。“南社”的文学保守和极端文化民族主义倾向也被带进了《学衡》杂志。其中汪精卫学诗词时为朱祖谋弟子。

  “国粹派”成员计有黄节、诸宗元、陈澹然、王国维。《学衡》杂志简章中所说的“昌明国粹”,即可见其与“国粹派”的密切传承关系。1928年,在南京的“学衡派”社员胡先骕与黄侃商议,有将《学衡》与后“国粹派”刊物《华国》合刊的动议。

  为《学衡》写文章的“常州词派”成员有朱祖谋、况周颐。

  “桐城派”后期成员有方守彝、方守敦、姚永朴、林纾。

  《学衡》作者中宗法“宋诗”的“同光体”诗派成员计有陈三立、夏敬观、华焯、王易、王浩、胡先骕、汪国垣、陈衡恪(“江西派”)、沈曾植(“浙派”)、诸宗元、陈宝琛、林学衡(“闽派”)、陈澹然。

  为《学衡》写文章的沈曾植、朱祖谋、陈三立、张尔田、孙德谦同时也是1912年10月7日在上海发起成立的“孔教会”的重要成员。其中沈曾植、朱祖谋、陈三立位列13位发起人之中。沈曾植本人也是1915年袁世凯称帝、1917年张勋复辟的积极支持者,其文化保守的倾向十分明显。张尔田、孙德谦为1913年2月28日创刊的《孔教会杂志》的编辑。张、孙两人为《学衡》写文章,是吴宓1923年9月3日亲自到上海约成的。

  上海中华书局的具体负责人为“新书部”主任左舜生(1893—1969)。左名学训,号仲平,湖南长沙人。留学法国,因涉足政治,不再关注文化学术。晚年,因政治失意,又回过头来研究近代史。

  “杂缀”责任人为邵祖平(1898—1969),字潭秋,室名无尽藏斋、培风楼,江西南昌人。此时为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教师。此君因身处中学,与诸位大学教授相比,略有自卑,于是处处表现出自卑的超越,时常与吴宓等抵牾。邵祖平后来学业精进,在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著有《培风楼诗存》、《中国文字概说》、《七绝研究》等。

  “书评”责任人为吴宓。

  “发刊辞”即弁言为柳诒徵所撰。柳氏字翼谋,号劬堂,江苏镇江人。由原南京高师文史地部主任,改任此时东南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历代史略》、《中国文化史》等。执教南京高师时,指导“史地研究会”和《史地学报》,培养了缪凤林(赞虞)、胡焕庸(焕荣)、刘掞藜(楚贤)、景昌极(幼南)、张其昀(晓峰)、王焕镳(驾吾)、徐震堮(声越)、王庸(以中)、向达(觉明)、郑鹤声(萼荪)、胡士莹(宛春)、赵万里(斐云)、陈训慈(叔谅)、钱堃新(子厚)、范希曾(耒研)、陆维钊(微昭)等一批学有所长的学生,后来多成为《学衡》杂志的作者暨社员,很快又都成为著名的学者。柳氏是南京高师文史地学科的代表人物,后来竺可桢由南京到杭州出任浙江大学校长,浙江大学文学院史地系历史地理学的崛起,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史地系学术精神的延续,是一种自然的学术传承。著名的历史地理学者张其昀、王焕镳、王庸、胡焕庸、向达、谭其骧等人中,有多位出自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浙江大学。

  《学衡》的弁言全文如下:

  杂志迩例,弁以宣言。综其旨要,不逾二辙。自襮则夸饰,斥人则诋诃。句必盈尺,字或累万。同人俴劣,谢未能也。出版之始,谨矢四义

  一 诵述中西先哲之精言,以翼学。

  二 解析世宙名著之共性,以邮思。

  三 籀绎之作,必趋雅音,以崇文。

  四 平心而言,不事谩骂,以培俗。

  揭橥真理,不趋众好,自勉勉人,期于是而已。庄生有言,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惟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同人不敏,求知不敢懈。第祝斯志之出,不聋盲吾国人,则幸矣。

  目录如下:

  插 画

  孔子像

  苏格拉底像

  名胜古物照片八幅

  (校:目录中无,“名胜古物照片八幅”出现在正文中)

  弁 言

  通 论

  学者之精神  刘伯明

  评提倡新文化者  梅光迪

  中国提倡社会主义之商榷  萧纯锦

  述 学

  国学摭谈  马承堃

  论艺文部署  张文澍

  汉官议史  柳诒徵

  老子旧说  钟 歆

  近今西洋史学之发展  徐则陵

  文 苑

  一、文录

  自莲花洞登黄龙寺记  邵祖平

  记黄龙寺双宝树  邵祖平

  嘲黄龙寺僧  邵祖平

  记白鹿洞谈虎  邵祖平

  名家小说

  钮康氏家传(The Newcomes) 英国沙克雷W.M.Thackeray著  泾阳吴 宓译

  (校:正文有“第一回 鸟萃鳞集寓言讽世 涤腥荡秽壮士叱奸”)

  二、诗录

  怀简盫然父昆季  华 焯

  与钓徒夜坐沙上  华 焯

  (校:“上”字正文作“江”。)

  观获稻  华 焯

  于人家田畔见老松殆百年物  华 焯

  枯根  华 焯

  得胡步曾卡利咈尼亚书却寄  汪国垣

  晓起信笔示晓湘练湖  汪国垣

  秋兴三首  王 易

  清明思袁山  王 易

  坐曹一首示步曾  王 浩

  袁山  王 浩

  过蓼天一庐未遇  王 浩

  (校:“蓼”字正文作“廖”)

  元夜不寐得句  王 浩

  还东林柬杨苏更  胡先骕

  冬日寄饶树人美洲三首  胡先骕

  (校:正文无“三首”)

  渔丈人行  邵祖平

  杂 缀

  浙江采集植物游记  胡先骕

  书 评

  评《尝试集》  胡先骕

  本期作者萧纯锦(1893—1968),字叔絅,江西永新人。留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此时为东南大学经济系主任、教授。著有《经济学》等。是中国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徐则陵(1887—1972),字仰丘,又字养秋,江苏南京人。留学美国,获硕士学位,此时为东南大学历史系主任。

  华焯(1869—1925),字澜石,号持盦,江西崇仁人,曾授翰林院编修,著有《持盦集》。

  汪国垣(1886—1966),字辟疆,又字笠云,江西彭泽人,胡先骕的表兄。“同光体”诗派中“江西派”成员,著有《光宣诗坛点将录》、《汉魏六朝目录考》、《唐人小说考证》等。胡先骕提携的这位兄长,日后使南京大学中文系感到自豪和光荣。

  王易(1889—1956),原名朝琮,字晓湘,号简盦(也有称简庵),江西南昌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此时在南昌心远中学、心远大学任教。“同光体”诗派中“江西派”成员,著有《国学概论》、《词曲史》、《乐府通论》等。其父王益霖(1856—1913),号香如,曾任三江师范学堂教习,河南高等学堂教习兼任斋务长。王易为家中长子,其两个弟弟再湘、瘦湘均有诗名。书香门第,诗人辈出。

  王浩(1894—1923),原名朝璋,字然父,也作然甫,一字瘦湘,号思斋,王易之弟。“同光体”诗派中“江西派”成员,此时为民国国会史纂修、币制局秘书。华年早折,未尽其才,著有《思斋遗稿》。胡先骕在《学衡》第51期上刊文,对王浩及其《思斋遗稿》有专门的评论。

  “同光体”诗派中的“江西派”在这一期表现十分明显,且日后逐步加重。本期“诗录”中的作者几乎都是江西人。

  本期梅光迪之文,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是他在美国与胡适讨论文学革命败北后,最强劲的一次反击。第12期后即不再为《学衡》写文章。他自知不是胡适的对手,1924年夏,便到美国讲授汉语。

  9日,《时事新报》刊登《学衡》第1期和《史地学报》第1卷第1期的出版广告。

  11日,《时事新报》的《文学旬刊》第25号刊出吴文祺的《驳〈旁观者言〉》、西谛的《通讯——致凤林、幼南》和凤林、幼南的《通讯——致西谛》。

  11日,“史地学会”召开史地学会全体会议,由诸葛麒总干事报告会务经过,总编辑缪凤林报告《史地学报》的情况,三位指导员致辞后选举下届职员。第五届(1922年2月20日—7月)会员85人,其中文史地部78人。职员和指导员有所调整。

  经本届大会议决,于1922年4月15日发布通讯,拟定“毕业同学愿入本会者亦可为本会会员”。2月

  1日,《学衡》杂志第2期出版发行。

  目录如下:

  插 画

  泰西名画其一 Raphael “School of Athens” 附说明

  泰西名画其二 Leonardo Da Vinci “Mona Lisa” 附说明

  通 论

  再论学者之精神  刘伯明

  评今人提倡学术之方法  梅光迪

  文学研究法  吴 宓

  述 学

  国学摭谈(续)  马承堃

  许书述微  张文澍

  四书所启示之人生观  缪凤林

  马克思学说及其批评  萧纯锦

  文 苑

  诗 录

  癸丑五月十四日同散原觚斋宿焦山松廖阁  王 瀣

  思斋一日夜书事八首  王 浩

  酒余晚眺  王 易

  夜中  王 易

  寒夜潭秋见过  王 易

  立春鸣雷有怀瘦弟  王 易

  江上偶成  胡先骕

  江上望庐山  胡先骕

  一廛  胡先骕

  壬癸杂诗  汪国垣

  冷曹  王 浩

  春日杂诗  胡先骕

  后湖绝句四首  邵祖平

  名家小说

  钮康氏家传(The Newcomes)  英国沙克雷W.M.Thackeray著 泾阳吴 宓译

  第二回 织素缘恩深完好梦 芦花孽情误走天涯

  杂 缀

  无尽藏斋诗话  邵祖平

  浙江采集植物游记(续)  胡先骕

  书 评

  梁氏佛教史评  柳诒徵

  评《尝试集》(续)  胡先骕

  本期作者缪凤林(1898—1959),字赞虞,浙江富阳人。此时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学生,师从柳诒徵,著有《中国通史大纲》等。缪凤林作为学生第一个进入《学衡》作者群。他和他的同学,风华正茂,是一个群星灿烂的开始。在随后的岁月里,他们支撑起近半个《学衡》杂志。

  王瀣(1871—1944),字伯沆,一字伯谦,号无想居士,晚号冬饮,江苏南京人。著有《读四书私记》、《经略台湾事纂》、《双烟室诗词文集》等。因讲解《四书》著名,故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师生称其为“王四书”。南京沦陷后,拒绝出任伪职,困顿而死,故得蒋介石“爱国耆儒”的褒扬。

  胡先骕在《评〈尝试集〉》(续)一文中将Irving Babbitt译为白璧德,将Humanism译为人文主义。白璧德及新人文主义思潮进入中国,从此开始,《学衡》杂志是白璧德及新人文主义精神展示的舞台。白璧德是《学衡》作者中一部分人的精神领袖,新人文主义思潮是《学衡》杂志一部分作者的理论武器。先后师从白璧德的中国留学生计有梅光迪、吴宓、汤用彤、张歆海、楼光来、林语堂、梁实秋、郭斌龢八位。

  4日,胡适日记记有:“东南大学梅迪生等出的《学衡》,几乎专是攻击我的。”同时写有打油诗,讽刺《学衡》杂志是“一本学骂”。胡适的自信和胜利者的姿态,更使《学衡》同人的反对白话新文学行为陷入唐·吉诃德大战风车的阵势。

  4日,北京《晨报》有周作人署名“式芬”的文章《评〈尝试集〉匡谬》,批评《学衡》杂志第1期上胡先骕的文章。

  9日,鲁迅在《晨报》以“风声”为笔名发表《估〈学衡〉》,批评《学衡》杂志中的复古、保守倾向。1949年以后,《学衡》杂志所背的恶名、黑锅,因鲁迅而被重重地涂抹。

  10日,《晨报》头版刊登出《学衡》第一期出版广告,其中介绍说:“本志系南京学衡杂志社编辑注重昌明国学输入新知。以批评态度。求于现在学术界有所献替。本期刘君文。从积极方面。倡导学者应具之精神。梅君文。从消极方面就年来提倡新文化者所持之态度有所商榷。胡君评尝试集文。本期已登万余字。留心民国十一年论坛消息者。请注意本志之论调。”这是继本年1月9日《时事新报》刊登出《学衡》出版广告后,研究系报纸再一次发布《学衡》广告。本广告发布时,是与中华书局1922年出版杂志一览广告并排发布的。

  11日,《时事新报》的《文学旬刊》第28号刊出吴文祺的《〈又一旁观者言〉的批评》。

  11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文系一年级学生杨鸿烈(后入清华学校研究院),在读了《学衡》杂志后致信胡适说:“近阅《学衡》杂志,不胜为文化运动前途惧!如梅光迪之偏狭嫉恶,固不足论,若胡先骕先生之评文亦应有详密公正之讨究,俾白话诗得无本身动摇之患。”

  13日,《时事新报·学灯》重刊周作人署名“式芬”的文章《评〈尝试集〉匡谬》。一位在新文学、新文化运动中激扬文字,粪土当年旧文人、旧思想的绍兴周郎,民族蒙难时期,却认贼寇为父,到徐州前线慰问残杀中国人的日军将士,沦为大汉奸。据常风回忆说,1938年叶公超来北平,他陪同叶公超去看望周作人。当叶劝说周作人离开北平时,周作人讲述不能离开北平的理由时却说:“鲁迅的母亲和他的女人都要我养活,老三一家也靠我养活”。常风说“鲁迅的母亲”这样的字眼在谈话中几次从周作人嘴里说出来。谈话结束之后,“我一路走着想起周作人称他们弟兄三位的母亲为‘鲁迅的母亲’,好像是在说什么不相干的人的老太太,感到十分刺耳不解”。而《学衡》同人却在苦难中坚守中国文化的道统。

  21日,《时事新报》的《文学旬刊》第29号刊出沈雁冰(茅盾)署名“郎损”的《评梅光迪之所评》,批评梅光迪。代表“文学研究会”及《小说月报》的茅盾表现出与《学衡》杂志不共文坛的立场态度。

  23日,《黄侃日记》本日记有得到《学衡》第1、2期,内有黄侃门人张文澍(馥哉)、钟歆(骏臣)之作。他对《学衡》中梅光迪文章的评价是:“讥弹今世新学狂人。多中肯綮。”

  24日,《黄侃日记》本日记有:“致张馥哉钟骏臣一书,赞《学衡》之美,并指其违误三事。”“违误三事”分别指的是柳诒徵、胡先骕、张馥哉的诗文之误。

  本月,吴宓的清华学校同学、好友吴芳吉自长沙明德学校到南京东南大学访吴宓。当年在清华学校,吴宓等人与吴芳吉一同闹学潮。关键时刻,和吴宓一起闹学潮的其他官宦子弟被校方收买(校方以不开除为条件),私通校长,结果使吴芳吉一人被清华学校开除。吴宓为吴芳吉的好友,他感到此事是最对不起朋友的。对吴芳吉,他抱愧终生。后来他为吴芳吉及家属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支付欠朋友的这份感情、道义之责。

  本月,由刘伯明口译、沈振声笔述的《杜威三大演讲》第三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合订一册,定价一元。共包括教育哲学、哲学史、试验论理学三部分,同时说明:此书为美国杜威博士在南京高等师范的演讲,比较他在北京教育部演讲者更为详细明透。

  本月,《史地学报》第2期出版发行(校:版权页误印为4月)。

  目录如下:

  史地研究会会员全体摄影

  (校:照片为“南京高师史地研究会全体会员摄影 十一年一月”)

  评 论

  中国史之宣传  缪凤林

  组织中国史学会问题  陈训慈

  纪元问题  胡焕荣

  (校:正文作者为“胡焕庸”)

  历史之社会的价值  陈训慈

  对于吾国最近经济变迁之观察  陈训慈

  专 论

  近今史学之发展  徐则陵教授

  (校:正文题目为“近今西洋史学之发展”)

  研究历史之方法  缪凤林

  不列颠帝国  胡焕荣

  (校:正文作者为“胡焕庸”)

  吾国古代金属器物之起源(完)  姜子润

  [校:正文题目为“吾国古代金属器物之起源(续)”]

  少山多水之江苏之利害谈  白眉初教授

  研 究

  易之国家观  景昌极

  周幽王时代国家社会概况(未完)  诸葛麒

  汉人生计之研究  柳翼谋教授

  火之起源  张其昀

  地质学上之三大问题  吴文照

  (校:正文作者为“吴文昭”)

  译 述

  史之过去与将来  陈训慈译

  (校:正文作者为“Dr.Harry E.Barnes原著”)

  关于华府会议之表计种种  张其昀译

  (校:正文题目为“关于华府会议之表计数种”)

  新 闻

  史学界新闻六则

  美国新出史书摘要

  世界新闻四十则

  附 录

  一、建筑观象台意见书  竺可桢

  (校:正文题目为“本校急应在北极阁上建筑观象台意见书”)

  二、记录 职员录 会员录

  (校:“记录”在正文为“史地研究会第四届纪事”)

  三、通讯

  (校:正文为“汕头蔡心觉君来函”)3月

  1日,《学衡》杂志第3期出版发行。

  目录如下:

  插 画

  莎士比亚像

  弥儿顿像

  通 论

  白璧德中西人文教育谈  美国白璧德教授撰 胡先骕译

  论中国近世之病源  柳诒徵

  文德篇  缪凤林

  论批评家之责任  胡先骕

  述 学

  国学摭谈(续)  马承堃

  苏格拉底自辨文  景昌极

  (校:“文”字正文作“篇”,有“Apology”。原文“自辨”现通常写作“自辩”)

  (校:《苏格拉底自辨篇》又连载于《东北大学周刊》1927年3月15日第15号、3月23日第16号、3月30日第17号、4月6日第18号、4月13日第19号、4月20日第20号、4月27日第21号、5月25日第25号、6月2日第26号、6月8日第27号、9月1日第28号)

  文 苑

  诗录一

  登泰山作  柳诒徵

  九月二十四日同织春陈八石军仲懋客归江西  王 浩

  自灵隐登韬光  邵祖平

  除夕怀瘦弟  王 易

  北雁荡  胡先骕

  宿外家感赋  柳诒徵

  仲通归自美由沪往燕道出金陵聚语半日怅然赋此  胡先骕

  岁暮奉怀然父兼呈简盦  胡先骕

  隔舍与忏盫  胡先骕

  诗录二

  庚子之乱曾刚父比部携眷辟于平谷其友林君实夫偕往予

  亦丐装后至相处月余曾林俱作者时有唱和予亦奉答五律  张 铣

  (校:正文作“刚甫”)

  感秋八首  陈 涛

  新秋杂咏  陈 涛

  秋日从家君渡江登玉峰护国寺诗十六首  吴芳吉

  词录

  一萼红  周岸登

  名家小说

  钮康氏家传(The Newcomes)  英国沙克雷W.M.Thackeray著 泾阳吴 宓译

  第三回 青鸟传书金钱骨肉 白头话旧风雨沧桑

  杂 缀

  浙江采集植物游记(续)  胡先骕

  书 评

  评梁漱溟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刘伯明

  本期卷首所刊《学衡》杂志简章为吴宓撰写。全文如下:

  (一)宗旨: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无偏无党,不激不随。

  (二)体裁及办法:(甲)本杂志于国学则主以切实之工夫,为精确之研究,然后整理而条析之,明其源流,著其旨要,以见吾国文化有可与日月争光之价值,而后来学者,得有研究之津梁,探索之正轨,不至望洋兴叹,劳而无功,或盲肆攻击,专图毁弃,而自以为得也。(乙)本杂志于西学则主博极群书,深窥底奥,然后明白辨析,审慎取择,庶使吾国学子,潜心研究,兼收并览,不至道听途说,呼号标榜,陷于一偏而昧于大体也。(丙)本杂志行文则力求明畅雅洁,既不敢堆积饾饤,古字连篇,甘为学究,尤不敢故尚奇诡,妄矜创造。总期以吾国文字,表西来之思想,既达且雅,以见文字之效用,实系于作者之才力。苟能运用得宜,则吾国文字,自可适时达意,固无须更张其一定之文法,摧残其优美之形质也。

  (三)组织:本杂志由散在各地之同志若干人,担任撰述。文字各由作者个人负责,与所任事之学校及隶属之团体,毫无关系。

  (四)投稿:本杂志于投稿者,极为欢迎。投稿祈径寄南京鼓楼北二条巷二十四号《学衡》杂志社收。不登之稿,定即退还,但采登之稿,暂无报酬。

  (五)印刷发行:本杂志由上海中华书局印刷发行,每月一册,阳历朔日出版,每册二角五分。凡欲购本杂志或望登广告者,径与中华书局总分局接洽可也。

  附:本杂志职员表 总编辑兼干事吴宓,撰述员人多不具录。

  自本期始,《学衡》杂志简章中署“总编辑兼干事吴宓”。

  本期作者景昌极(1903—1982),字幼南,江苏泰州人。此时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学生,师从柳诒徵,后在支那内学院学习半年。著《哲学新论》、《道德哲学新论》等。他对吴宓来说是后生可畏。吴宓想写一部《道德哲学》却未成,于是他在1936年所写的《介绍与自白》中,特向读者推荐《学衡》同人景昌极的《哲学新论》、《道德哲学新论》。

  陈涛(1866—1923),字伯澜,号迹陶,陕西三原人,吴宓的姑父。1889年乙丑科举人,康有为门人,参与“公车上书”,请求变法维新。他为吴宓取名陀曼,吴宓早期的诗作多受他的影响。吴宓说自己作诗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是陈涛,另一位是黄节。陈涛著有《审安斋诗集》、《审安斋遗稿》。

  吴芳吉(1896—1932),字碧柳,号白屋吴生,四川江津人。吴宓清华学校读书时同学、好友,此时为湖南长沙明德学校教师。著有《白屋吴生诗稿》等。为生活所迫,吴芳吉颠沛流离了大半个中国,中年累死在家乡。

  周岸登(1872—1942),字癸叔、道援,号二窗词客,四川威远人。著有《蜀雅》、《梦碧簃曲稿》等。

  4日,胡适向司徒雷登、刘廷芳推荐周作人到燕京大学国文系任教,周作人在回忆录中说这事给胡适的“白话新文学开辟一个新领土”。

  30日,北京大学法学系学生、《晨报》记者费觉天在《晨报》副刊发表《请问〈学衡〉记者》。

  胡适本月所写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断言:“《学衡》的议论,大概是反对文学革命的尾声了。我可以大胆说,文学革命已过了讨论的时期,反对党已破产了。从此以后,完全是新文学的创造时期。”

  本月,南京高师文学研究会与哲学研究会创办的《文哲学报》创刊发行第一期。4月

  1日,《学衡》杂志第4期出版发行。

  目录如下:

  插 画

  英国十九世纪二大小说家像 参见《学衡》第一期钮康氏家传译序

  其一 迭更司Charles Dickens

  其二 沙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通 论

  论今日吾国学术界之需要  梅光迪

  说今日教育之危机  胡先骕

  论戏曲与社会改良  华桂馨

  论新文化运动  吴 宓

  (校:正文有说明节录自《留美学生季报》)

  述 学

  选举阐微  柳诒徵

  文 苑

  文 录

  送梅君光迪归康桥序  汪懋祖

  诗录一

  岁寒休暇  王 易

  庚申夏六月游天台作  胡先骕

  印佛自都以书讯近状寄此答之俾知故人

  襟怀澹落生事殊不寂寞非有意招隐也  胡先骕

  坐曹得句示内子  王 浩

  庸盫约游万寿山饮于三贝子花园即席赋此  王 浩

  腊日诗庐招饮新居归灯赋简  王 浩

  金陵秋望  邵祖平

  春日三绝句  邵祖平

  诗录二

  圆明园遗石歌  柳诒徵

  颐和园诗  张鹏一

  清华园词  吴 宓

  石鼓歌  吴 宓

  南岳诗  吴芳吉

  词 录

  台城路(重过金陵)  周岸登

  高阳台(过达官故居感赋)  王 易

  名家小说

  钮康氏家传(The Newcomes)  英国沙克雷W.M.Thackeray著 泾阳吴 宓译

  第四回 陋室德馨英雄训子 谈言微中壮士衡文

  杂 缀

  浙江采集植物游记(续)  胡先骕

  书 评

  评胡氏《诸子不出于王官论》  缪凤林

  评赵尧生《香宋词》  胡先骕

  本期作者汪懋祖,字典存,号影潭,江苏苏州人,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后来与吴宓为清华学校同事,交往颇好。曾任苏州中学校长。

  15日,胡适在日记中记有:“读王国维先生译的法国伯希和一文,为他加上标点。此文甚好。”

  23日,周作人在《晨报》发表《思想界的倾向》,批评《学衡》杂志。

  24日,金毓黻(静庵,1887—1962)在《静晤室日记》中记有:“阅《学衡》杂志。此志以梅光迪、胡先骕二君为主干,所著之文皆抨击新文化运动之失当,偏激失中之谈,触处皆是。所谓齐固失之,楚亦未必得也。”

  29日,《时事新报·学灯》刊出梦华《评〈学衡〉》。梦华即东南大学西洋文学系学生胡梦华。

  本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学生组织“文学研究会”、“哲学研究会”成立。在标明本年七月出版,实际为八月出版的第二期《文哲学报》中,有两张照片的插图:“文学研究会摄影 十一年四月”、“哲学研究会摄影 十一年四月”。

  两个研究会创办有《文哲学报》,由上海中华书局印行。《文哲学报》原计划为季刊,但实际上每年只出版两期。主要作者有景昌极、钱堃新、缪凤林、王恩洋、陈锺凡、徐景铨、刘文翮、范希曾、王焕镳、陈训慈、欧阳竟无、梅光迪、姜子润、柳翼谋、张君劢、梁任公、陈钧、张志超、卢于道、胡翼成、徐昂、赵祥瑗、陈去病、胡士莹、邵祖平、陆维昭(惟钊)、邵森、袁鹏程、吴梅、谢焕文等。“文苑”栏目的“诗录”、“词录”与《学衡》一样都是旧体诗词。由于吴梅的缘故,多了一个“曲录”。“小说”栏目主要是翻译外国的短篇小说。5月

  1日,《学衡》杂志第5期出版发行。

  目录如下:

  插 画

  泰西名画其三 Raphael “La Disputà” 附说明

  泰西名画其四 Leonardo Da Vinci “The Last Supper” 附说明

  通 论

  杜威论中国思想  刘伯明

  平等真诠  萧纯锦

  述 学

  顾氏学述  柳诒徵

  (附:陈第《毛诗古音考序》)

  刘知几与章实斋之史学  张其昀

  柏拉图语录之二 克利陀篇Crito  景昌极译

  文 苑

  诗录一

  西山道中二首  蔡可权

  公园晓望  王 浩

  自松阳县至岱头  胡先骕

  朝发白岩  胡先骕

  高亭投宿周处士霁光家  胡先骕

  招方子  杨增荦

  大梅寺  杨增荦

  四叔父蜕存诗稿  熊家璧

  与镜湖證刚清话  蔡可权

  小窗雨霁  蔡可权

  中 秋  杨赫坤

  二月哭仲兄再湘生忌  王 浩

  东天目  胡先骕

  西天目  胡先骕

  开岁二日同人游扫叶楼  邵祖平

  江南春日  邵祖平

  示 内  王 浩

  诗录二

  秋怀(八首)  丘逢甲

  秋兴次张六士韵(八首)  丘逢甲

  乙未偶题(四首)  丘逢甲

  城西纪游八十韵  柳诒徵

  词 录

  台城路  王 易

  鹧鸪天  刘永济

  本期作者张其昀(1900—1985),字晓峰,浙江鄞县人。此时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学生,师从柳诒徵,长于历史地理学。抗战胜利后一度出任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以后,曾任迁台的国民党政府宣传部长、教育部长,创办中国文化大学。他是《学衡》杂志文化精神的实践者和继承人。

  杨增荦(1860—1933),字昀谷,一字封炎,号倓堪、寅寮,江西新建人。光绪二十四年进士,清末诗人。著有《倓堪杂录》、《寅寮睡谱》、《杨昀谷先生遗诗》等。

  12日,雁冰在《文学周报》第121期上发表《文学界的反动运动》,批评《学衡》的文学主张。

  14日,在新出刊的《努力》周报第二号上有蔡元培、王宠惠、罗文干、汤尔和、陶行知、王伯秋、梁漱溟、李大钊、陶孟和、朱经农、张慰慈、高一涵、徐宝璜、王征、丁文江、胡适16人领衔签名的《我们的政治主张》。

  本月,《史地学报》第3期出版发行。

  目录如下:

  (校:正文前有“编辑要则——旨趣及门类”、“本学报启事一”、“本学报启事二”、“本学报启事三”、“本学报编辑启事一”、“本学报编辑启事二”、“本学报编辑启事三”)

  插 图

  北极阁全景

  古钟 鼎四种

  欧战军盔与炮弹

  评 论

  清史感言  陈训慈

  通 论

  世界今日之重大问题  张其昀译

  (校:正文作者、译者为“美国地学会会长鲍曼Isaiah Bowman博士原著 张其昀译”)

  钦天山重建观象台议  柳翼谋教授

  史地教学

  中等中国历史教科书编辑商例  陆维昭

  (校:正文作者为“陆惟昭”)

  历史教学之设备问题及其解决之方法  徐则陵教授

  研 究

  蜀汉开辟南蛮考(未完)  束世澂

  朝鲜亡国之原因及其能否复兴之推测(未完)  向 达

  李考格(Lycurgus)之法制  黄应欢

  波罗的三国述概  仇良虎

  (校:正文作者、译者为“美国鲍蒙Bowman著 仇良虎译”)

  世界气候分区法  王学素

  车战之制之起源及其变迁(未完)  王玉章

  周幽王时国家社会概况(续完)  诸葛麒

  唐虞夏商祭祀考(未完)  全文晟

  古书新评

  读史通与文史通义校雠通义  张其昀

  (校:正文前面有说明“此篇系转载《学术》第五期 编者识 《刘知几与章实斋之史学》” 《学术》为《学衡》之误)

  杂 缀

  三月份恒星之概说  陆鸿图

  南洋风土情形  曾膺联先生讲 吴文照记

  (校:正文作者为“曾膺联先生演讲 吴文照记”)

  日本之海上政策与殖民政策  胡焕庸

  (校:正文作者为“胡焕庸译述”)

  美人研究中国史之倡导  陈训慈译

  (校:正文作者、译者为“美国拉多黎教授著 陈训慈译”)

  世界新闻

  甲 爱尔兰问题  徐则陵先生讲 仇良虎记

  八年来鲁案交涉之经过(转载)

  乙 地理新材料

  丙 一月至三月国外大事记  向 达

  气象报告

  本年一月至三月南京气象报告  竺可桢教授

  去秋江浙滨海之两台风  竺可桢教授

  书报绍介

  欧战后世界各国新形势  竺可桢教授

  (校:正文作者为“竺可桢述教授述”)

  地学书绍介六则  张其昀译

  (校:正文作者为“张其昀”)

  史学书绍介四则  陈训慈译

  史地界消息

  史学界消息

  地学界消息

  调 查

  地学考察报告——汤山  郑鹤声

  [校:正文题目为“地学考察报告(汤山、燕子矶、紫金山之旅行考察) 郑鹤声”]

  选 录

  近世之地理观念  英国洛斯裴教授讲 龚登朝记

  (校:正文作者、译者为“英国利物浦大学教授洛斯裴Rosby讲 龚登朝记”)

  书报目录

  中欧交通史目录  陈衡哲编

  会 务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研究会简章

  史地研究会第六届纪事(上)

  [校:正文题目为“史地研究会第五届纪事(上)”]

  职员录

  通 讯

  本会致本校文史地部毕业同学函

  《编辑要则——旨趣及门类》

  《史地学报》与世相见,于今五阅月。虽浅学一得,无当宏智,顾区区之心,冀与国人砥砺实学,当为识者洞鉴。同人深维史地之学,一由时间之连续,示人类之进化;一由空间之广阔,明人类与自然界之关系。其博大繁赜,实超其他科学。而就其近者言之,则一事一物,莫不有其源流与背景,果屏斯二者,即不足晓事物之真,更无由窥学术之全。是以各种学问,靡不有所凭于史地;而史地之可贵,亦要在出其研幾所得,供各学科之致用。此所以西洋自然科学发达,而史学地学与之偕进而无已也。吾国自黄帝置史,大禹敷土,史地之学,肇端特早。祗以科学不进,实学沉涸;故史籍虽富,史学不昌;地志图表,尤阙精进。遂使先民之绪,坠而不振,昌明光大,归美白人。近年以还,国人盛言西学,谈论著述,蔚为巨观。顾于真实之学,辄相畏避,史学地学,尤稀过问。新说之灌输无闻,旧籍之研究日荒,怀古例人,宁非大耻。同人等问学旨趣,偏此二学,心痛现状,爰布兹册,将以求正有道,希助友声,以共阐前古之积绪,而期今后之精进。发刊以来,时自勉策;本期付印之先,更察社会之批评,经共同之考虑,编辑内容,益图改善。举其要端如(1)考证论评,务为并重;(2)新闻时事,增其材料;(3)介绍新出之名著;(4)流通中外之消息;(5)述教学以供教者之参助;(6)列调查以促考察之兴趣;(7)报告气象;(8)插印图片务求充实内涵,冀于学术有所贡献,于学者有所裨助。分门区类,都为二十,次列于下

  1.评论 2.通论 3.史地教学 4.研究 5.古书新评 6.读书录 7.杂缀 8.世界新闻(A)时事纪述(B)地理新材料(C)中外大事记 9.气象报告 10.书报绍介 11.史地界消息 12.调查 13.史地家传记 14.谭屑 15.专件 16.选录(仿东方最录之意,酌量转载关于史地之文字)[沈按:“东方”为《东方杂志》] 17.书报目录[(A)书籍(B)杂志(C)论文] 18.会务(记录、会员录、职员录) 19.通讯。合卷首插图,共为二十。

  本报嗣后内容,略准此分,惟每期所列,非必尽有诸类(本期门类,凡十有四)。夫史地至广大,毕生不能精其一,区区斯报,何济大体?海内学者,将何以奋起共图,以昌明学术乎!则此一册刊物,不过稚昧冥行,敢执祛扫前尘之役而已。

  十一年四月十五日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研究会简章》

  1.定名 南京高等师范史地研究会。

  2.宗旨 本会以研究史学地学为宗旨。

  3.会员 凡本校史学系地学系或其他各科系同学有志研究史地者,皆得为本会会员。本校毕业同学愿入会者亦为会员。

  4.会务 本会会务,分讨论演讲调查编辑等。其细则另订之。

  5.职员 (a)本会职员,设总干事副总干事各一人,干事二人,编辑主任一人,编辑八人,发行主任一人,书记二人,会计一人。均由全体会员选举,任期半年。

  (b)本会聘请本校教授或其他学者为指导员。

  6.会费 暂定会员每人每学期小洋二角,临时费由总干事设法另筹之。

  7.会期 本会开会分大会常会临时会三种。大会每学期一次,常会每二星期一次,临时会于必要时召集之。

  8.附则 本简章有未尽事宜,会员得向大会提出修改。

  《史地学会第五届职员录》(1922年2—7月)

  总 干 事 胡焕庸

  副总干事 张其昀

  编辑主任 陈训慈

  编   辑 向 达 陆维钊 仇良虎 吴文照 陈人文 范希曾

  景昌极 谢 群

  发行主任 诸葛麒

  干   事 周光倬 缪凤林

  会   计 王学素

  书   记 王玉章 汪章才

  指导员名录 (以姓氏笔画为序)

  白眉初先生(中国地理)、竺可桢先生(世界地理)、柳翼谋先生(中国史)、徐则陵先生(西洋史)、陈衡哲先生(历史)、曾鹰联先生(地质学)、萧叔絅先生(经济史)

  “史地学会”本届学术演讲会有五次:

  徐则陵:爱尔兰问题(3月4日)

  曾鹰联:南洋风土情形(3月24日)

  竺可桢:美国之情形(4月21日)

  陈衡哲:中国与欧洲交通史大纲(4月29日)

  柳诒徵:中国近世史料(5月12日)6月

  1日,《学衡》杂志第6期出版发行。

  目录如下:

  插 画

  释迦牟尼佛像

  耶稣基督像 泰西名画之五“Christ Bearing the Cross”By Giargione.

  附说明

  通 论

  葛兰坚论新 美国葛兰坚C.H.Grandgent教授撰  吴 宓、陈训慈合译

  非宗教运动平议  刘伯明

  论学生拥护宗教之必要  景昌极

  再论宗教问题(录《中华新报》)  一 苇

  论大学生之责任  柳诒徵

  述 学

  国学摭谈  马承堃

  [校:正文题目为“国学摭谈(续第三期)”]

  旧德意志独裁政治发展之基础  陈茹玄

  西洋文学精要书目  吴 宓

  文 苑

  文 录

  严几道与熊纯如书札节钞

  诗录一

  寄从之  柳诒徵

  秀野草堂小集呈石遗  林学衡

  简诗庐三首  王 浩

  同忏盦游灵谷寺待王伯沆先生不至  邵祖平

  应潮湖  杨增荦

  山中同尧公作  杨增荦

  独往灵谷寺  柳诒徵

  虎跑寺  梁公约

  玉泉寺赠宏一上人  梁公约

  (校:“宏一”正文作“弘一”)

  寄秦湘温  毛乃庸

  与高大话都中旧事  汪国垣

  山行答同人  杨增荦

  江亭瞑眺和亮奇韵  林学衡

  白门舟中  林学衡

  门司口号  柳诒徵

  南雁荡杂诗即赠陈少文先生  胡先骕

  诗录二

  辛亥杂诗  覃寿堃

  前题和作  陈 涛

  秋怀八首次覃孝方韵  丘逢甲

  词 录

  疏影  刘永济

  [校:正文题目为“疏影(残柳)”]

  江城子  刘永济

  [校:正文题目为“江城子(闻雁)”]

  杂 缀

  无尽藏斋诗话  邵祖平

  (校:正文有注“续第二期”)

  书 评

  读阮大铖《咏怀堂诗集》  胡先骕

  本期作者梁公约(1864—1926),号饮真,室名端虚堂,江苏江都人。工诗善画,去世后,其诗由柳诒徵搜集整理,并借印《学衡》杂志之便,顺印《端虚堂诗集》一册。

  覃寿堃(1878—1959),字孝方,光绪三十年进士,湖北蒲圻人。著有《孝方诗存》等。

  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吉甫,号蛰庵、仓海,祖籍广东嘉应,生于台湾苗栗。光绪十五年进士,被梁启超誉为“诗界革命一巨子”。著有《伯庄诗草》、《岭云海日楼诗钞》等。

  林学衡(1897—1941),字浚南、庚白,号愚公、别署众难,福建闽侯人。“南社”社员。1941年被日军杀害于香港。著有《丽白楼自选诗》。

  本月《湘君》文学季刊(实不定期)在胡子靖(元倓,1872—1940)任校长的湖南长沙明德学校创刊,同时发起成立长沙“明德社”(为清华学校“明德社”之延续)。主要成员为吴宓的清华同学吴芳吉、刘朴、刘永济等。其中刘永济为社长,吴芳吉、刘朴为编辑。

  《湘君》与《学衡》的区别在于前者不排斥白话文学。《湘君》刊出的文章可以由《学衡》杂志转载,也可预先由《学衡》杂志刊登。《湘君》出版6期后停刊。一个中学所办的刊物,短命是可以理解的。据《湘君季刊简章》所示:“本刊以陶写性情,注重文艺趣味,藉以互相观摩砥砺为宗旨”,“无论文言白话,新旧体裁,俱所欢迎。”第一期所登的《湘君发刊词》中有“相尚相勉者三事”:道德、文章、志气。第一期的负责人为吴芳吉。刊物分为“学习之部”:诗歌类、散文类、小说类、戏曲类。“批评之部”:社论类、研究类、介绍类、通信类。“杂纂之部”:翻译类、图表类、民谣类、附录类。为《湘君》写文章的主要作者有:吴芳吉、刘朴、刘永济、吴宓、徐桢立、刘先沛、李肱良、凌其垲、景昌极、贺楚楠、胡征、罗元锟、张璞友、刘鹏年、汪剑馀、苏拯、刘作健、陈鼎芬、鄢远猷、谢羡安、孙子仁、易俊(竣)、刘泗英、胡元倓、王凤歧、周光午、童锡祥、王光益、吕光锡、汤素民、张潜秀、曾伋安、刘颂、石漱之、刘植、钱无咎、屈凤梧、张镇湖、文大衡、李赓等。吴宓除刊登旧体诗外,还有《文学入门》的文章。在大量的旧体诗词外,尚有胡征少量的白话新诗《牵牛花》、《我是一个蚕儿》。反对新文学的文章主要是吴芳吉的《论吾人眼中之新旧文学观》(共分一、二、三论),分别刊《湘君》第一、二、三期,及刘朴的《辟文学分贵族平民之讹》、刘永济的《迂阔之言》。这些反对新文学的文章,《学衡》有转载。

  关于《湘君》与《学衡》的关系,《湘君》第三期所刊出的《上期报告》中特别写道:“《湘君》之稿有互见于《学衡》者,以《学衡》、《湘君》同声气也。所微有不同之处,《湘君》旨趣但言文章,《学衡》范围更及他事。《湘君》之性近于浪漫,《学衡》之人恪守典则。《湘君》意在自愉,《学衡》存心救世。”《湘君》在第三期末介绍《学衡》的文章《学衡杂志》中特别强调:“凡有志文哲艺术之士,欲不为时髦之言所愚,不为一偏之见所蔽,不为一主义一党派所拘束,不为一家之见解一国之文字言语所颠倒错乱者,请读《学衡》杂志,则黑暗之境,自有光明,烦闷之情,自能解慰,纷乱之象,自有条理,枯燥之思,自滋生趣。”文章最后又说《学衡》杂志内涵丰富,“盖其于安身立命之道,齐家治国之方,文化之真谛所存,汉族之精神所在”等均有涉及。

  6日,东南大学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明致函在上海的校长郭秉文,建议请王国维到东大执教。

  8日,郭秉文致函沈信卿,请介绍王国维为词曲诗赋教授。

  18日,胡适主编的《努力》周报今日出版的第7期上刊出《〈学衡〉杂志社梅光迪君来信》。梅信中认为胡适谈政治胜过谈文学。7月

  1日,《学衡》杂志第7期出版发行。

  目录如下:

  插 画

  威至威斯像William Wordsworth

  辜律己像Samuel Taylor Coleridge

  通 论

  论新旧道德与文艺  邵祖平

  文情篇  缪凤林

  述 学

  华化渐被史  柳诒徵

  西洋文学精要书目(续)  吴 宓

  文 苑

  文 录

  严几道与熊纯如书札节钞(续)

  诗录一

  戊申别家诗有躬耕先世事归隐十年期之句

  今果符此语怆怀今昔遂成小诗即以十字为韵  华 焯

  乱后由章门返彭泽  汪国垣

  庚申三月三日程窳庵招同陈彬原胡蘧庵冒疚斋苍崖和尚

  集秦淮舟中仇赘叟复携歌者至谈燕甚欢苍崖作图记之  梁公约

  先公九周忌日  王 易

  涧苹偕游迎江寺长句  徐天闵

  春雨过镜天闲谈长句  徐天闵

  (校:“镜”字正文作“竞”)

  发夔州  毛乃庸

  宜昌  毛乃庸

  重晤梅斐漪京师数日而去不及言别也  王 浩

  京邸赋呈欧阳仲涛丈  王 浩

  印佛家京师久矣无因为招用此致概  王 浩

  永嘉偶题  胡先骕

  青田舟次口占时洪水初退  胡先骕

  宿小九华山九华禅院  胡先骕

  诗录二

  诗史二首  李 佳

  (校:正文注有“按:此指戊戌事”)

  诗史五首  李 佳

  (校:正文注有“按:此五首诗分指李鸿章、张之洞、翁同龢、袁世凯、张荫垣”)

  己庚之间新乐府  李 佳

  (校:“间”字正文作“闲”。正文注有“己谓己亥庚为庚子”)

  春寒有感  周燮煊

  词 录

  寿楼春  周岸登

  祝英台近  王 易

  齐天乐  胡先骕

  名家小说

  钮康氏家传(The Newcomes)  英国沙克雷W.M.Thackeray著 泾阳吴 宓译

  第五回 慕荣华至亲成陌路 娱晚景老父抱痴心

  杂 缀

  浙江采集植物游记(续)  胡先骕

  书 评

  读郑子尹《巢经巢诗集》  胡先骕

  6日,《学衡》社社员华桂馨、缪凤林、景昌极拜访吴宓。

  7日,吴宓拜访刘伯明、杨铨。

  8日,吴芳吉、周光午到南京拜访吴宓。吴芳吉推荐周光午为吴宓助手,协助吴宓编辑《学衡》杂志。

  10日,吴宓陪同吴芳吉、胡子靖拜访胡先骕、刘伯明。

  13日,吴宓拜访梅光迪、柳诒徵、欧阳竟无。

  本月,吴芳吉介绍自己的学生潘敦(四川古蔺人)到东南大学访吴宓。潘未考入东南大学,三年后考入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潘敦帮吴宓销售《学衡》杂志。

  吴宓的清华学校同学、“明德社”同仁凌其峻(1897—1968)介绍自己的弟弟凌其垲(1905—1933)自上海到东南大学从吴宓学习。凌其垲后来到北京学习时,帮吴宓办理《学衡》的杂事。

  本月,南京高师—东南大学“文学研究会”和“哲学研究会”合办的《文哲学报》第二期出版。8月

  1日,《学衡》杂志第8期出版发行。

  目录如下:

  插 画

  希腊著名建筑 圣女祠The Parthenon(Athens)附说明 参观本期希腊之精神篇

  希腊著名雕刻 僧人遇蛇像The Laocoǒn附说明 参观本期现今西洋人文主义及希腊之精神

  述 学

  论周代婚制  王焕镳

  华化渐被史(续)  柳诒徵

  中国心理学大纲  景昌极

  现今西洋人文主义 第一章 绪言  梅光迪

  希腊之精神  缪凤林

  文 苑

  文 录

  严几道与熊纯如书札节钞(续)

  陕西文献征辑启  张鹏一

  《汉书律历志补注订误》自序  周正权

  诗录一

  清明萧寺展令容榇  王 易

  寿萧无畏  梁公约

  孟贤妇  熊家璧

  开岁小集晏宅送瘦湘  汪国垣

  吴温叟归自粤以柳庄耦耕卷子嘱题未报今温叟死矣书此哭之  梁公约

  上元夕泊忠县  毛乃庸

  花朝  毛乃庸

  汤山行宫即事  曹经沅

  三月二十二日同季略金坡游畿辅先哲祠观海棠  熊 冰

  狮子窝看红叶晚宿大悲寺同纕蘅作  王 浩

  香港登挂旗山饮于香江楼同饶使君作  王 浩

  地中海中寄内  王 浩

  江南  邵祖平

  同陈伯严梁慕韩柳翼谋诸前辈太平门外观桃花  胡先骕

  诗录二

  海雨四绝  覃寿堃

  病起  覃寿堃

  词 录

  木兰花慢  周正权

  名家小说

  钮康氏家传(The Newcomes)  英国沙克雷W.M.Thackeray著  泾阳吴 宓译

  第六回 薰莸冰炭两弟薄情 腹剑唇枪一姪构怨

  书 评

  评金亚匏《秋蟪吟馆诗》 胡先骕

  本期作者王焕镳(1900—1982),字驾吾,江苏南通人。此时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学生,师从柳诒徵。著有《明孝陵志》、《墨子校释》等。

  曹经沅(1891—1946),室名借槐庐,四川绵竹人。“南社”社员,著有《借槐庐诗》等。

  28日,胡适在日记中写道:“现今的中国学术界真凋敝零落极了。旧式学者只剩王国维、罗振玉、叶德辉、章炳麟四人;其次则半新半旧的过渡学者,也只有梁启超和我们几个人。内中章炳麟是在学术上已半僵化了,罗与叶没有条理系统,只有王国维最有希望。”

  本月,《史地学报》第4期出版发行。

  目录如下:

  插 图

  美国加州李杰观象台摄影

  六种佛像三种

  古剑古戈

  (校:正文首页有插图“美国加州哈密尔敦山李杰观象台”、“古剑古戈”、“六朝佛像”)

  (校:正文有“史地研究会编辑启事”)

  评 论

  地名译名统一问题  王学素

  (校:正文作者为“王学川”)

  通 论

  改良阳历之商榷  竺可桢教授

  清史刍议(附修史私议)  柳翼谋教授

  研 究

  近世史料之一(未完)  柳翼谋教授

  (校:正文副题为“一八四〇年之报纸”)

  说内行星交分  陆鸿图

  朝鲜亡国之原因及其能否复兴之推测(完)  向 达

  蜀汉开辟南蛮考(完)  束世澂

  车战之制之起源及其变迁(续)  王玉章

  管老学说之比较  何惟科

  游 记

  黄河游记  F.G.Clapp原著 张其昀译

  (校:正文作者、译者为“美国克兰普Frederich G.Clapp原著 张其昀译”)

  古书新评

  读史通与文史通义校雠通义(完)  张其昀

  (校:正文有副题“刘知几与章实斋之史学”)

  读书录

  各国历史所受地理之支配  J.Fairgrieve原著 胡焕庸节译

  (校:正文作者、译者为“詹姆士弗尔格里夫James Fairgrieve原著 胡焕庸节译”)

  选 录

  中国地质学之过去与未来(地质学会开会会长演词)  章鸿钊演词

  (校:正文有副题“中国地质学会开会章鸿钊先生演词”)

  世界新闻

  地理新资料二十七则

  四月分世界大事记  向 达

  (校:正文题目为“四月分国外大事记”)

  书报绍介

  史学书五种  陈训慈译

  地学书七种  张其昀译

  史地界消息

  史学界消息十七则

  地学界消息十五则

  评丛五则(国际学术团体与吾国 国人宜注意清宫古物 所望于地质学会者 吾国历史博物展览会之倡导 书籍目录应注意之点)

  调 查

  地学考察报告(岩山)  郑鹤声

  [校:正文题目为“地学考察报告(续) 第二次 岩山十二洞”]

  南京古物保存所访问记  陈训慈

  气象报告

  四五两月南京气候报告

  (校:正文作者为“竺可桢教授编制”)

  书报目录

  中等学校西洋史参考书目

  地质调查所出版书目

  会 务

  史地研究会第五届纪事

  [校:正文题目为“史地研究会第五届纪事(续)”]

  史地研究会第五届编辑报告

  本会交换所得书报目录

  通 讯

  章太炎先生致柳教授信(附复信)

  编辑谈9月

  1日,《学衡》杂志第9期出版发行。

  目录如下:

  插 画

  英国大诗人像 参观本期诗学总论篇

  其一 摆伦Lord Byron

  其二 薛雷Percy Bysshe Shelley

  通 论

  论今之办学者  柳诒徵

  诗学总论  吴 宓

  述 学

  中国文学通论  刘永济

  明代复古派与唐宋文派之潮流  夏崇璞

  英诗浅释 凡例(一)牛津尖塔The Spires of Oxford  吴 宓

  文 苑

  名家文

  梦中儿女(Dream-Children:A Reverie)  英国蓝姆Charles Lamb著 陈 钧译

  诗录一

  秋日同尧公侍御仙峤舍人铁华民部师仲大理游西山宿戒坛  杨增荦

  雨后至潭柘  杨增荦

  程生丧母为赋一诗  柳诒徵

  第一楼同炎南兄  林学衡

  雨雪送别瘦弟  王 易

  答寰老  杨赫坤

  诵潭秋见示诸作  吴 著

  西校酒阑赠刘王二故人即答刘见示之作  胡元轼

  佛手崖观云  王 易

  九日同大兄辟疆絅庵游青云谱  王 浩

  (校:目录为“庵”,正文为“菴”)

  思斋雨坐  王 浩

  苏云卿圃  胡元轼

  自龙泉至江山杂诗  胡先骕

  诗录二

  柏林杂诗十四首  李思纯

  (校:正文有“六首录三”,“李思纯自德国寄”)

  避乱山居答友人函询近况  龙植三

  吊张君竹铭  龙植三

  杂 缀

  无尽藏斋诗话(续第六期) 邵祖平

  本期作者刘永济,字宏度、弘度,室名诵帚庵,湖南新宁人。是吴宓在清华学校读书时的同学,此时为长沙明德学校教员。著有《诵帚庵词论》、《文学论》等。后长期执教于武汉大学中文系。

  李思纯,字哲生,四川成都人,此时留学法国巴黎大学。1923年回国后任东南大学法国文学教授。作诗译诗,并有史学著作《新元史学》。

  本月,东南大学西洋文学系正式成立,梅光迪为系主任,吴宓为教授。

  据《吴宓自编年谱》所示:“今秋开学时,两系分立。学校命每一学生自抉自择:或转入西洋文学系或留在英语系(年级不变)。择定后,不许再改。结果,四分之三皆愿转入西洋文学系。英语系益相形见绌矣。”其中原南京高师英文科,现改制后的东南大学英文系七位女生李今英、吴淑贞、曹美思、陈美宝、张佩英、黄叔班、黄季马都转入西洋文学系。导致英文系系主任张士一(谔)与西洋文学主任梅光迪结怨。

  吴宓、梅光迪推荐同学、好友汤用彤为东南大学哲学系教授。

  吴宓推荐同学、好友顾泰来(?—1928)为东南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宓推荐同学、好友、清华学校“天人学会”同仁黄华(1897—?)为东南大学法律系教授。

  本月,吴梅自北京大学转入东南大学国文系任教。10月

  1日,《学衡》杂志第10期出版发行。

  目录如下:

  插 画

  柏拉图像Plato 参阅本期斐都篇

  苏封克里像Sophocles 参阅第八期希腊之精神篇

  通 论

  共和国民之精神  刘伯明

  述 学

  国学摭谈(续第六期)  马承堃

  华化渐被史(续第八期)  柳诒徵

  柏拉图语录之三 斐都篇Phaedo  景昌极译

  文 苑

  文 录

  严几道与熊纯如书札节钞(续第八期)

  《唾余集》序  吴恭亨

  诗录一

  感遇十章三十初度作  王 易

  三月念六日同伯沆翼谋孟彝三先生宿摄山栖霞寺翌日盘游而归  邵祖平

  病足方割治喜刘伯远至与并舍居中夜奉似  王 浩

  日观峰观初日  柳诒徵

  重来章门晤简盫然父道旧感叹辄成长句  汪国垣

  送褧庵归永新  汪国垣

  吴东邨孝廉宝田见题诗草次韵奉酬  张 捄

  梅关五绝  胡先骕

  诗录二

  壬戌暑假修学成都六先生祠即景  陶世杰

  (校:正文有“十首录四,原有序,今从略”。正文有“陶世杰自成都寄”)

  词 录

  望海潮  周岸登

  (校:正文有副题“星迴节孤云阁赋”)

  宝鼎现  胡先骕

  (校:正文有副题“双十节湓城萧鼓甚盛赋”)

  八声甘州  向迪琮

  (校:正文有副题“书梦癯闻妙香室词卷”)

  买陂塘  郭 延

  (校:正文有副题“题辜云叟竹西精舍图”)

  浣溪沙  刘麟生

  (校:正文有副题“月”)

  祝英台近  刘永济

  (校:正文注有“此词作于本年五月时奉直之战甫毕,编者注”)

  杂 缀

  浙江采集植物游记(续第七期)  胡先骕

  书 评

  评朱古微《彊邨乐府》  胡先骕

  评杜威《平民与教育》(John Dewey:Democracy and Education)  缪凤林

  本期作者吴恭亨(1857—1937),字悔晦,号岩村,湖南慈利人,“南社”社员,工诗。著有《对联话》、《悔晦堂文集》等。

  刘麟生(1894—1980),字宣阁,号茗边词客,安徽无为人。著有《茗边词》、《青灯词》、《中国文学概论》、《中国诗词概论》等。

  13日,东南大学、南京高师国文系同人发起成立的“东南大学南京高师国学研究会”召开成立大会,并确立了“指导员职员录”和具体的工作机构。指导员有陈中凡、顾实、吴梅、陈去病、柳诒徵等。

  16日,东南大学、江苏省教育会、讲学社、中国公学、同济大学等五团体在上海卡尔登饭店欢宴刚刚来华讲学的德国哲学家杜里舒,郭秉文、蒋百里、张东荪等出席,郭秉文在宴会演说中指出两要点:其一,各国文化上必有各自特点;其二,必须要互相交换各国文化之特点才能建设特别的世界新文化。按照计划,杜里舒在东南大学一校就要进行四个多月的长期讲学。

  20日,“国学研究会”举办演讲,吴瞿安讲《词与曲之区别》。

  同日,甫生在《时事新报·学灯》发表《驳〈新文化运动之反应〉》,驳斥吴宓的无知和倒退。“即以海上报章而论,除掉时事新报,民国日报,几家而外,都还是载着堕落派的文言滥调,并且各家的小品文字,像自由谈,快活林,小时报,小申报等栏,且非常的受人欢迎。请问这些文章,也算是新文化的稿件么?”为陈独秀等人辩诬,同时对《学衡》的前九期都提出了批评。

  25日,南通张謇在收到柳诒徵寄赠的《学衡》杂志后有一封回信,盛赞《学衡》及东南大学。他说《学衡》杂志“论新教育、论白话诗,乃无一非吾意所欲言。不意近日白门乃有此胜流,群□[沈按:无法辩认的字]之乐也。望更寄全分三部,欲分与中学、师范诸校,为流行病之药。吾恶知恶风之不已侵吾域耶?得此庶以为自证,以同自卫”。

  27日,“国学研究会”举办演讲,顾铁生讲《治小学之目的与其方法》。11月

  1日,《学衡》杂志第11期出版发行。

  目录如下:

  插 画

  英国大诗人像

  其三 丁尼生Alfred, Lord Tennyson

  其四 白朗宁Robert Browning

  通 论

  文义篇  缪凤林

  述 学

  中国学术要略(录《亚洲学术》杂志)  孙德谦

  李二曲学术  王 庸

  华化渐被史(续第十期)  柳诒徵

  西洋文学精要书目(续第七期)  吴 宓

  文 苑

  文 录

  与刘弘度书(录《湘君》季刊)  刘 朴

  诗录一

  后石坞  柳诒徵

  读江都李振青之太夫人家训即以为寿  梁公约

  思阿牛  王 浩

  安福道中  胡先骕

  至日用后山韵三首  邵祖平

  送梦庐  王 易

  羊儿诞生  王 易

  足疾扶杖过法源寺欲卜居焉偶成一律  王 浩

  倚杖一首  王 浩

  柏庐赏予间吟绝句谓可作画更杂占数章索之  王 易

  (校:目录“间”字,正文为“闲”)

  九月二十六日梦赋别意三首起而忆之以为似秦少游矣  王 浩

  梅树潭  胡先骕

  诗录二

  哭杨锐  吴之英

  颐和园歌  吴之英

  上峡  周正权

  滁县杂咏  柳诒徵

  词 录

  内家娇  周岸登

  (校:正文有副题“忆邛池用张来韵”)

  解连环  向迪琮

  (校:正文有副题“送大壮之沪和梦窗留别石帚韵”)

  探春慢  郭 延

  (校:正文有副题“成都度岁用艸窗修门韵”)

  临江仙  王 易

  江神子  刘永济

  书 评

  评俞恪士《觚庵诗存》  胡先骕

  本期作者孙德谦(1873—1935),字受之、益庵,号隘堪居士,江苏吴县人。著有《太史公书义法》等,是对章学诚的史学较早进行研究的学者。

  《亚洲学术》于1922年9月创刊于上海。首创人为沈曾植。第一、二期主编为孙德谦,第三、四期主编为张尔田。该刊主要作者为沈曾植、王国维、罗振玉、李详、章梫、况周颐、曹元弼、冯煦、刘承幹、孙德谦、张尔田。

  王庸(1900—1956),字以中,江苏无锡人。此时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的学生,师从柳诒徵。1925年考入清华研究院,长于历史地理。著有《中国地理学史》、《中国地图史纲》等。

  刘朴(1894—1976),字柏荣,湖南宁乡人,杨度的外甥,吴宓清华学校读书时的同学。后任教于东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学衡》社社员中,他因一妻一妾,生活别致。

  1日,茅盾署名“冰”,在《文学旬刊》第54期发表《写实小说之流弊》,反驳《学衡》杂志中对新文学作品的批评。

  3日,“国学研究会”举办演讲,梁任公讲《屈原之研究》。

  9日,“国学研究会”举办演讲,陈仲英讲《近代诗学之趋势》。

  10日,“史地学会”举办演讲,梁启超讲演《历史统计学》。

  11日,郑振铎在《文学旬刊》第55期发表杂谈(五则),批评《学衡》杂志的保守倾向。

  17日,“国学研究会”举办演讲,江亢虎讲《欧洲战争与中国文化》。

  21日,沈曾植病逝于上海。

  24日,“国学研究会”举办演讲,陈中凡讲《秦汉间之儒术与儒教》。

  本月,《史地学报》2卷第1号出版发行。

  目录如下:

  编辑导言

  插 图

  近代大史学家王壬秋先生遗像

  陕西长安县之灞桥

  长江燕子矶

  通 论

  地理对于人生之影响  竺可桢教授

  (校:正文作者为“竺可桢博士讲,庄耋璋记 五月六日在南京中国科学社演讲”)

  研 究

  近世史料之一(续完)  柳翼谋教授

  欧洲大学起源考  张廷休

  史地教育

  历史教育上之心理问题  徐则陵教授

  特 载

  今夏中华教育改进社关于史地教育之提案及历史教育组地理教学组之会议记录

  史 传

  地质学发达史  王学素

  地 志

  上海之地理  张其昀

  赴济南参与中华教育改进社纪游  韦润珊

  论文摘述

  文化北进说  陈训慈

  (校:正文作者、译者为“美国吉尔费兰原著 陈训慈摘译”)

  气象报告

  六七八三月南京气候报告

  (校:正文作者为“竺可桢教授编制”)

  选 录

  江苏之财政  柳诒徵

  蒙事说略  林长民

  西藏旅行谈  索伦生

  欧洲旅行中之观察  黄膺白

  (校:正文副题为“黄膺白先生在职工教育馆演讲稿”)

  渐入新时代之澳大利亚洲  益 鑫

  调 查

  地学考察报告——紫金山  郑鹤声

  (校:正文题目为“地学考察报告 第三次 紫金山 四月十六日”)

  地学考察报告——高资,香山,朝凰山  孙逢吉

  (校:正文题目为“地学考察报告 第四次 高资香山朝凰山 四月三十日”)

  表 解

  最近欧洲各国地理学进步之概况  张其昀

  会 务

  史地研究会第五届纪事(续完)  张其昀

  《史地学会第六届职员录》(1922年9月—1923年2月)

  总干事 向 达 诸葛麒

  书 记 马继援 杨 楷

  会 计 周光倬

  干 事 全文晟 王 庸

  调查部 袁鹏程 王学素

  编辑部 (总编辑)张其昀

  (编辑)陈训慈 陆维钊 景昌极 缪凤林 郑鹤声 束世澂 胡焕庸 邓光禹

  (书记)唐兆祥 陈人文

  出版部 周 愨 仇良虎

  图书部 王玉章 陆鸿图

  指导员名录

  白月恒(眉初)(中国地理)

  王毓湘(中国地理)

  竺可桢(藕舫)(世界地理、气象学)

  柳诒徵(翼谋)(中国史)

  梁启超(任公)(中国政治思想史)

  徐则陵(养秋)(西洋史、教育史)

  陈衡哲(西洋历史)

  曾鹰联(地质学)

  顾泰来(欧战史、政治史)

  萧纯锦(叔絅)(经济学、经济史)12月

  1日,《学衡》杂志第12期出版发行。

  目录如下:

  插 画

  约翰生像Dr.Samuel Johnson

  安诺德像Matthew Arnold

  通 论

  读墨微言  柳诒徵

  评近人之文化研究(录《中华新报》)  汤用彤

  社会主义平议  邹卓立(自广州来稿)

  述 学

  说周官媒氏奔者不禁  刘善泽(自长沙来稿)

  诗说  陈 柱

  诗之修辞  程俊英(自广州来稿)

  唐诗通论  邵祖平

  英诗浅释(续第九期)(二)古意Robert Herrick“Counsel to Girls”  吴 宓

  文 苑

  文 录

  严几道与熊纯如书札节钞(续第十期)

  诗 录

  初夏三首  王 浩

  感讽四首  邵祖平

  武功山  胡先骕

  江上闲眺  胡先骕

  公园丁香花下作  熊 冰

  别三弟  王 易

  赠伯远  王 易

  词 录

  齐天乐  王 瀣

  忆瑶姬  周岸登

  法曲献仙音  郭 延

  氐州第一  向迪琮

  杂 缀

  浙江采集植物游记(续第十期)  胡先骕

  本期作者程俊英(1901—1997),福州人,1922年毕业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著有《诗经漫话》等。

  陈柱(1889—1944),字柱尊,室名守玄阁、十万卷楼、变风变雅楼,“南社”社员,广西北流人。留学日本,日军侵华期间曾任南京汪伪政权扶植的“中央大学校长”。著有《守玄阁诗钞》、《十万卷楼说诗文丛》、《变风变雅楼文集》、《中国散文史》等。陈衍对其评价说:“陈柱尊人尚好学,下笔亦快,惟大言不惭,尝与予言,其诗有意于李杜苏黄外别树一帜。”钱锺书说:“柱尊真可当土匪名士之号。”(《石语》)

  1日,“国学研究会”举办演讲,陈佩忍讲《论诗人应具有之本领》。

  6日,两校评议会、教授会联席会议通过,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归入东南大学。

  7日,“国学研究会”举办演讲,柳翼谋讲《汉学与宋学》。

  24日,“国学研究会”举办演讲,江亢虎讲《中国古哲学家之社会思想》。

  29日,钱玄同在日记中写道:“看见一本第十二期的《学衡》,第一篇题为《读墨微言》,是柳诒徵做的,居然在今日还要吹孟老爹的死灰期使复燃:说什么‘无父无君是禽兽也’的话,这真只配合张尔田们去谈学了。孟老爹的话,二十年前的梁任公已经将它驳倒。而今日尚有学校中人拾其唾余,以为瑰宝。呜呼!人们知识之相差,抑何其远到如此!即此标题亦甚不通。微言者,深遽[邃]幼渺之言也。此篇之言,即出于柳氏自己,亦尚不配称微言,而况拾人唾余乎!”

  本学期“史地学研究会”共组织六次学术演讲:

  翁文灏:万国地质学会之略史及本年开会情形(10月24日)

  江亢虎:游俄杂谭(11月1日)

  顾泰来:Lecky论历史与政治(11月8日)

  梁启超:历史统计学(11月10日)

  竺可桢:关于测候所之实际(12月15日)

  柳诒徵:正史之史料(12月18日)1月

  1日,《史地学报》第2卷第2期出版发行。

  目录如下:

  (校:扉页有“编辑部启事”)

  插 图

  黄河铁桥二幅

  泰山胜迹——南天门 御帐坪 水帘崖 自中天门望泰山之远景

  孔林胜迹——至圣墓 大成殿

  评 论

  论臆造历史以教学者之弊  柳翼谋教授

  通 论

  历史统计学  梁任公讲师

  蓝盖氏论历史的政治价值(续完)  顾泰来教授

  地理研究院之计划  美国Davis原著 王素学译

  (校:正文作者、译者为“美国台维斯原著 王学素译述”)

  史地教育

  战后之德意志历史教学  陈训慈译

  (校:正文作者、译者为“美国葛尔绥教授原著 陈训慈译”)

  附录二篇:学校历史科之目的;近世地理教员之目的

  (校:附录一:学校设历史一科应以何者为目的 徐则陵

  附录二:近世地理教员之目的 美国尼布拉士省师范学校洛奇E.E.Lockey原著 徐甘棠译)

  地 志

  战后俄德二国之现状  江亢虎先生讲 陆维钊记

  (校:正文作者为“陆惟钊记”)

  泰山纪游  韦润珊

  曲阜纪游  韦润珊

  读书录

  历史地理学  张其昀

  (校:正文为“张其昀译”。本书为法国布伦汗Jean Brunhes与克米尔Camille Vallaux合著)

  各国历史所受地理之支配  胡焕庸

  (校:正文作者、译者为“弗尔格里夫Fairgrieve原著 胡焕庸节译”)

上一篇:温柔的谎言安然一个关于家庭和爱情的故事
下一篇:热血传奇7月新服赏金季,万千壕礼送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