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聞傳播史筆記【内蒙古大學】
第一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口语传播时代
口头传播:语言产生前:手势,体态,呼唤
主要在战争前后及重大事变时,口头传播极强。
案例:1.马拉松战役
2.日本井户端
3.中国诗经里面的《风(国风)》殷商商周时期,【孟春三月采诗(社会舆论)】
语言的意义:1.提高了人类的抽象想象能力。
2.是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声音符号系统。
3.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座高峰。
语言的局限:1.由于发声功能的局限,只能在近距离传播
2.转瞬即逝,记录性较差
标记传播:借助一定的物品和记号来传递信息。
主要弥补语言传播在时间上的不足。
案例:结绳记事,实物借代,珠贝传令。
声光传播:借助一定的器具造成特定的光现象或声现象来传递信息,多用于战争。
主要弥补语言传播在空间传播上面的不足。
案例:烽火台,唐长安城传令楼,一鼓作气,鸣金收兵。挥动旗帜。
图式传播:借助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画来表达意思,传递信息。
主要弥补语言传播在时间上的不足
案例:阿拉善岩画,一封情书:
第二节 文字传播时代
案例:早期象形文字,甲骨文,钟鼎文,石刻碑刻,竹简木简,敦煌进奏院状,旗报牌报,摩崖石刻。
《每日纪闻》
元老院议事记,古罗马官方公报,也称作罗马公报。出现在公元前五十九年,凯撒大帝下令议事会材料用尖笔刻在一块涂有石膏的木板上对公民公布,被称为“阿尔布”
屋大维时期内容扩展,有了会议记录,帝国故事,战争消息,刑事案件,名人言论,宗教活动,议会记录等。
新闻信
流传于贵族官僚间的布匹信件,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久的手写新闻传播形式,在古罗马十分盛行。
手抄小报
1.纸的产生:古埃及的莎草纸,西汉纸张,东汉改进纸张,东进朝鲜日本越南,南传进印度,公元十世纪,传到叙利亚大马士革,埃及开罗摩洛哥,在纸的传播中阿拉伯人的贡献不可忽略。
背景:15世纪末期,威尼斯资本主义萌芽,社会信息量增加,对商业信息的需求量也增加了。
内容: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政局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
销售方式:街头零售,一个铜元。当时的铜币叫“格塞塔”,后来欧洲各个小报就叫做格塞塔。
评价:是古代新闻传播活动走向近代化新闻事业的过渡,是近代报刊的雏形。
文字传播的意义:1.保存信息,打破了时空界限。
2.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3.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座高峰。
-先秦时期:巫,史不分,惟王者可通天。在祭祀活动中记录(巫)>记录王的生活历史(史)。
第三节 印刷传播时代
-印刷机的发明和新闻书印刷
-印刷术的发明
1.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历史上面的第三座里程碑,使得人类的传播真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
2.1450年德国人古登堡改进印刷术,发明印刷机。
3.印刷术的意义:大量而迅速地复制信息,打破了知识的垄断,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文化的普及,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诞生。
-印刷机的发明
新闻书:1.16世纪后期出现的新闻印刷品,报道一些比较重要的事件,与记事性的小册子相比,新闻性明显增强,并因其书本形式,被称为新闻书,最早出现在德国,起初不定期。
2.定期、有固定名称的新闻书开始于1588年奥地利人迈克尔印刷的《博览会编年表》,每年两册。
南风窗 三联生活周刊 凤凰周刊 瞭望
-周报和日报出现
周报的出现:1.最早的周报是1690年德国《通告——报道或新闻》
2.有书本型的,也有单张的
3.是日报的基础
日报的出现:1.世界第一份日报是1650年德国《新到新闻》
2.印刷新闻的传统
3.邮政制度发达
4.书本形式
5.较多言论
【可以从中看出德国当时的城市及现代化邮政运送发达。】
新闻通讯社的产生与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四家通讯社
1835年哈瓦斯社【法国】
1849年沃尔夫社【德国】
1851年路透社【英国】
1849年纽约港口新闻联合社【美国】
-通讯社产生的历史条件:
1.工业革命后廉价报纸大量出现
其它通讯社兴办
十九世纪之后意大利,丹麦,挪威,瑞典,芬兰,瑞士,日本,新西兰,阿根廷
三社四边协议
-是早期欧美通讯社竞争和垄断的产物
-早期四家通讯社日益越过国界,同殖民扩张的进程相互联系,把世界殖民市场分割完毕。
-1870年1月缔约,连环同盟。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通讯社参加,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称作三社四边协定。
-规定了各自采集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相互交换采集到的新闻。把势力范围内的其他通讯社纳入各自体系,垄断了新闻市场。
-1934年协定废除。
新闻通讯社的发展与变化
-沃尔夫社一战后衰亡【1933年】
-哈瓦斯社二战后重组为法新社【1940年】
-塔斯社的建立【1925年】
-纽约新闻联合社改组为美联社【1892年】
-合众国际社【1958年】
-新的四家世界性通讯社: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社、法新社、塔斯社【后改组为俄罗斯通讯社,降级】
电子传播时代
广播的产生
-无线电波的发现
-无线电传送信号成功
-无线电传送声音的实现
-电台广播的诞生
-电子传播时代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四座里程碑
广播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初创阶段
-20世纪30-40年代:大发展阶段
-二战后:普及阶段
-20世纪90年代:传统广播向数字广播过度,并与网络结合
电视的产生
-电视技术的准备
-试验性的电视播映
-正式的电视播送
-电视发展的中断和恢复
电视的发展
-彩色电视【1954年 美国】
-卫星转播电视【1962年 美国】
-卫星直播电视【1974年 美国】
-有线电视【美国40年代末期出现,七十年代推广】
-数字电视【90年代 欧美】
-电脑电视【90年代 欧美、日本】
世界广播电视业的现状
-分布不均
-体制差异:国有公营、国有国营、社会公营、私有私营、公私合营。
第一节
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
口报业出现与封建压制,
口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报业
口政府压制与政党报纸时期
口《泰晤士报》的创办
口康价报纸的兴起和(每日电讯报》
报业的诞生
1605年,出版商纳撒尼尔。巴特开始出版不定期新闻书,被认为是英国的第一位报人。
1621年,出现第一家定期刊物《每周新闻》1702年,出现第一家日报《每日新闻》
政府的控制:只允许报道国外消息。
特许制
1538年,英王亨利八世建立皇家特许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须经事先许可方能出版。
1557年,玛丽女王下令成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1586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出版法庭法令”,严厉管制出版活动。
出版法庭法令
1.一切印刷品须送交皇家出版公司登记,全部印刷商的印刷机须在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登记.
2.除剑桥、牛津大学和伦教市以外,一律禁止印刷。
3.除非得到教会同意,不再允许出版商申请登记。
4.印刷任何刊物,均须事前请求许可,否则处以十
-便士到四十先令罚款或坐 等项处罚。
5.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对非法秘密出版物有搜查、扣压、没收及逮捕嫌疑犯的权力并有权对其实施相应惩处。
6·出版商的学徒以一至三人为限,剑桥、牛津大学印刷厂各限有学徒十人。
革命爆发初期(1640-1649)
·出版法庭法令被正式取消,英国报业第一次获得出版自由。各种报刊和新闻印刷品大量涌现。
·打破了长期不许报道国内新闻的禁令。
《国会纪闻》、《国会每日纪闻》
克伦威尔独裁时期(1649-1658)
·采取严厉的手段管制出版,恢复特许制,报刊种数急剧下降。
·只允许出版两份官方报纸: 《政治信使报》、《公众情报者》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
·继续实行特许制。
·1665年发行的官报《牛津公报》,是英国历史上第一张单页两面印刷的报纸,后改名为《伦敦公报》 ,出版至今。
《论出版自由》的意义
·在西方被认为是关于出版自由理想的经典论述。
是现代关于“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概念的基础。
·是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石。
知识税
-1712年-1861年实行
其包括印花税、纸张税、广告税。
其是报业发展的桎梏。
其加强了报业的政党化倾向。
压制的结果
政党报纸(政党机关报与政党、政府津贴的报纸)居于统治地位,整个报业发展缓慢。
政府压制与报界斗争
?政府的压制措施 。报界的反压制斗争一征收“知识税”一集中在报道国会
-实行津贴制度 的问题上。
一实行法律制裁 一体现在批评当权压制的结果
人物方面。
工业革命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其经济飞跃发展-需要程度大为提高。
"阶级力量变化-政治环境有所改善.
其科技快速发展-物质技术条件改善:印刷出版技术--大量发行成为可能
邮电通讯技术-加速了新闻采集和传递交通运输条件--为报刊发行提供方便商业广告数量激增-使新闻事业自主
《泰晤士报》的创办
其1785年,约翰·沃尔特创办
其奉行自由、公正的独立政策,标志着英国报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倾向。
其19世纪初(约翰。沃尔特第二主持后)至19世纪中叶,是它的"黄金时代”
廉价报纸的兴起和《每日电讯报》
工业革命的影响:劳工阶级、商品经济、城市的兴起
廉价报刊的萌芽
>早期工人报刊(威廉科贝特;赫查·里顿)
>以警察局新闻为招徕的大众报纸
知识税的废除
第一张成功的便士报
《每日电讯报》
1855年创办;莱维收购后成为廉价报纸
劳森经营时期取得巨大成就
二大字多行题(10行题报道拿破仑战败)
一详细揭五(卖淫)
一策划探险活动
一网罗最优秀的人才
1871年,20万; 1888年,3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北岩和《每日邮报》
北岩是英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创始人。
1896年,创办《每日邮报》。
《每日邮报》的成功标志着英国现代资产阶级 新闻事业的开端。
成功原因
报团出现
总结
第一节
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
报业出现与封建压制
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报业
政府压制与政党报纸时期
《泰晤士报》的创办
康价报纸的兴起和《每日电讯报》
现代资产阶级报业的开端:北岩和《每日邮报》
第二节 现代报刊
报业概况
全国性报纸居于主导地位
“高级报纸”与“大众化报纸”分野明 显
报业衰退与报业技术革命
主要报团近况
新闻国际公司(News International Ltd)
镜报报业公司(Mirror Group Newspapers)
快报报业公司(Daily Express Newspapers)
联合报业公司(Associated Newspapers Ltd)
汤姆森报业公司(Thomson Organization Ltd)
新闻国际公司
老板是鲁怕特。默多克
是英国最大的报团
拥有的主要报纸: 《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太阳报》等,占英 国全国报纸总发行量的三分之。
主要报纸
《泰晤士报》 The Times
《每日电讯报》 The Daily Telegraph
《卫报》The Guardian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太阳报》 The Sun
《泰晤士报》
创刊于1785年,是英国最有影响的报纸,在 国际上享有相当高的声誉。
现属鲁帕特。默多克
消息灵通,报道严肃,内容详实。社论版较 有特色
它的驻外首席记者被称为英国的“第二大使”
《每日电讯报》
英取消“知识税”后,廉价报纸兴起。《每日电讯报》是最为成功最有影响的。创办于1855 年。在劳森经营时期得到真正发展。
他进行了革新:首先,扩大新闻报道面,重 视报纸的趣味性。注意社会新闻。其次,改革版 面编排,采用大字多行标题,使之鲜明醒目。再 次,重视延揽人才。
该报一直是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劳森被 尊为"英国报业之父"。以后变为上层报纸。
《卫报》
《卫报》读者多是知识界和年轻人。在欧洲知识界,《卫报》的影响力超过了任何一张报纸。
《卫报》最早创于1821年,是一张地方报纸,原名《受切斯特卫报》,创刊者是约翰爱德华泰勒。
泰勒确立了《卫报》成功传承的三大传统:精确 完整的报道标准;关注及服务社团的商业利益;绝对独立自主的立场,不受党派政治领导人左右。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创办于1888年,著名的国际性金融媒体。
在伦敦、法兰克福、纽约、巴黎、洛杉矶、 马德里、香港等地同时出版,日发行量45 万份左右,其中70%发行于英国之外的140 多个国家,拥有超过160万名读者,而其主 要网站更拥有每月多达390万名在线读者。
主要杂志:《经济学家》 《新政治家》
路透社
是世界上创办最早、最著名的通讯社二1851年创办,总部在伦
报道快速、客观、公正,被广走采用,也新闻和经济新闻最有影响。
1878年以后(路透之子自杀后)成为股份司企业
1984年改组为公众公司, 2万股东分布于世界各地。任何一个股东不得拥有15%以上股权
报联社
是一个非赢利性的合作组织,业务中的盈余,均用于扩充设备,加强通讯组织。
交换电讯社
成立于1872年,是一家私人通讯社。
1965年以后,专门提供金融、商业和体育消息。
英国广播公司(BBC)
独家垄断时期(1922-195
。1922年组建,民营。经费来源于出售收音机附加费和收听执照费。
。1927年,采用公营形式经营,使它既不为私人所有,又不受政府控制。
第四节广播电视业的历史及现状
BBC独家垄断时期(1922-1955)
BBC与“独立广播局”(IBA)双头垄断时期(1955年以后)
BBC与IBA双头垄断时期(1955-70年代)
1955年独立广播公司的建立(Independent Broadcasting Auchority)
它是英国主持和管理商业广播电视的机构。
它不制作节目,职责是掌握并管理商业电视网的发射设备,审查节目,安排节目播出,审查广告。
BBC独家垄断时期(1922--1955)
BBC与“独立广播局” (1BA)双头垄断时期(1955年以后
BBC与“独立电视委员会”(ITC)、“无线广播
局"RA(1992年以后)
小结
口报业:《每日新闻》、《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太阳报》、《经济学人》、《新政治家》
本章重点:约翰弥尔顿及《论出版自由》“知识税”《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英国广播公司,英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发展过程,路透社。
美国的新闻传播发展
第一节 殖民地时期的报刊
1、殖民地的开辟和报纸诞生的环境
-其13块殖民地的陆续建立
-波士顿:报纸的诞生地
-"大规模的商业活动、海外贸易以及造船业、伐木业和其它小工业的发展
-教育事业的兴起
-其殖民地的出版控制制度
-主要报刊:本杰明·哈里斯与《国内外公共事件》、约翰坎贝尔与《波士顿新闻信》、詹姆斯富兰克林与《新英格兰报》、本杰明·富兰克林与《宾西法尼亚公报》
2、“曾格案件”
其曾格案件是发生在英属纽约州殖民地、涉及到新闻自由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例,这个案件对北美十三州的新闻传播事业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1733年曾格创办《纽约周报》 ,抨击殖民总督科斯比, 1734年因诽谤及煽动闹事罪被捕。1735年开庭审讯,著名律师安得鲁·汉密尔顿出庭为曾格辩护。迫于法庭的气氛、迫于群众的压力,法官被迫宣告约翰·曾格无罪、当庭予以释放。
第二节 独立战争中的报刊
革命前殖民政府对报刊的压制《宾夕法尼亚晚邮报》
著名报刊活动家:
1、塞缪尔亚当斯
-其亚当斯可谓美国“独立运动之父”。
-《波士顿公报》
-“自由之子社”
-“通讯委员会”
-其亚当斯虽然不是革命运动中仅有的宣传家,却确实是这场革命运动里所有宣传家中最伟大的一个。
2、艾赛亚托马斯
-1770年创办《马萨诸塞侦探报》,
-其对"莱克星顿枪声”做了详细、传神的报道,大声高呼美国人民不要忘记莱克星顿之战。
试战后撰写《美国印刷业史》
3、托马斯佩因
-其1776年出版宣传鼓动小册子-《常识》“独立”这个在两三个月之前还被认为是无法无天的过激之词的字眼,现在却变成了每一个人的口头禅。
-1776年底出版另一本著名的小册子《危机》。这一正义磅礴、极富鼓动性的文章使沮丧的战士们振作了起来。
第三节 独立后的政党报纸
1、政党报刊--“党派谩骂”时期
其联邦派的报纸: 《合众国公报》 《哥伦比亚前哨报》 《箭猎公报》 《纽约晚邮报》
反联邦派的报刊:《国民公报》《曙光女神报》
2.《人权法案》的制订--新体系正式确立【杰弗逊的新闻自由观】
-杰弗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文献,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论的精辟概括。马克思称之为人类“第一个人权宣言”。
经他为首的斗争,国会于1789年制定宪法修正案,即"人权法案",共10条。
-杰弗逊的新闻自由观:
率先提出并积极努力为新闻自由立法。
正确指出了新闻自由在行使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
深刻阐述了新闻自由对探索真理的意义。
3、内容: "国会不得通过建立尊奉某一宗教,或禁止宗教自由的法律;不得废止言论与出版自由;
或限制人民集会、请愿、诉告的自由。”
意义:是世界上最早制订的第一个新闻自由法规。
被看作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新闻根本法规,一直延续至今,有效保障新闻出版自由。
标志着美国资产阶级新闻传播体系的正式确立,并作为这一体系的灵魂中坚,保护和扶持着新体系的健康成长。
第四节 廉价报纸的兴起
-工业革命后,廉价报纸迅速蔓延;南北战争后,廉价报纸超过政党报纸成为报业主体。
1、本杰明戴的《太阳报》
本杰明·戴的《太阳报》 (The Sun)其是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1833年创办。
其成功经验:
-坚持低价发行。
-内容主要是软新闻:地方新闻、社会新闻等。
-重视广告收入。
-其“月球骗局”
2、贝内特父子的《先驱报》(The Herald),贝内特1835年创办。其1924年与《论坛报》合并为《纽约先驱论坛报》。
其重视全方位的新闻报道:
-首创金融新闻栏
-首创社交新闻
-率先提供体育新闻
-首创读者来信栏
-最早对宗教领域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报道
3、里利的《论坛报》 (Tribune)格里利 1841年创办
其特点:
-摒弃煽情主义的做法
-重视言论,提倡开发西部,反对奴隶制度,要求打击投机商人,严惩贪官污吏等。
-马克思曾担任该报驻英国的通讯记者,称该报为“道德机关报”。
4、亨利·雷蒙德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雷蒙德与二位同事1851年合伙创办
其特点:
-摒弃了《太阳报》、《先驱报》的煽情主义作风
-排除了《论坛报》政治激进的态度
-主张新闻翔实、言论平和
第五节 现代新闻事业的开端
1、普利策与《世界报》
《圣路易斯电讯报》起家
《世界报》起飞
-1883年接办
-1884年该报日刊已达6万多份,星期日版就已突破10万大关,1887年销售量达25万份,到1897年时早晚、星期日刊的总发行量超过了70万份,成为当时美国境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成功的原因
-发展了“廉价报刊”时期的“煽情主义”手法
-经常性地发动社会改革运动,“讨伐”时弊不公,以此招来读者,树立威望
-玩弄使人惊异的新花样和各种推销嚎头广泛运用各类新闻图片,突出的大字标题,有时是套红的大字标题、大幅的犯罪、色情照片、各种插图
-创办星期日刊。
-售价低廉、页码数多。
2、赫斯特与《纽约新闻报》 (黄色新闻)
-注重犯罪新闻、灾祸报道及各种虚假的富有人情味的特写文章
- 大量应用图片新闻,用大字标题突出版面,在追求耸人听闻的激情主义新闻方面比《世界报》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采访工作上投入大量金钱,力图通过独家新闻击垮《世界报》。
-注重犯罪新闻、灾祸报道及各种虚假的富有人情味的特写文章
-大量应用图片新闻,用大字标题突出版面,在追求耸人听闻的激情主义新闻方面比《世界报》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采访工作上投入大量金钱,力图通过独家新闻击垮《世界报》。
3、奥克斯与《纽约时报》
-1896年接办
-庄重的新闻政策
-任用优秀编辑范安达
4、斯克里普斯和报团的出现
甘尼特报团
主要报纸
《纽约时报》
创办于1851年, 1896年奥克斯接办。
新闻全面,内容详尽。对国际国内重要新闻都有充分报道,历史上独家刊登的重要文件甚多。
篇幅浩大,版面严整,外观清秀。
《华盛顿邮报》
创办于1877年
-注重报道国会消息和政府活动,国际新闻也很多。
-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企业界和知识果。
-水门事件
《洛杉矶时报》
-创办于1881年
-加强国际新闻和全国性要闻的报道,多发深度分析文章,注意反映各派政治观点.
-跻身于三大报行列,读者对象为西部上层社会。
《华尔街日报》
-创办于1889年,道琼斯公司出版。
-侧重于财政金融的日报,还注意报道国际国内重大新闻。
-读者除了金融界、企业界外,还有政界和上中层知识分子。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创办于1908年
-一贯保持严肃正派的传统,注重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
-擅长解释性报道
-重视刊登文艺、科教方面的特稿
-国际报道尤负盛名
-读者大多有较高的文化和社会地位
《今日美国》
-美国第一份全国性报纸
-1982年甘尼特报团创办
-内容简明、编排新颖,图文并茂,彩色印刷。
-注重信息图解,以短取胜。
-读者主要是商界人士和旅游者。
近期美国报纸在采编业务上的特点
-不断采用新的传媒技术
-强调所谓的新闻专业主义【是独立的,按照新闻规律,不受政治、经济掣肘。】
主要杂志
架志种类众多
新闻周刊
文摘杂志
性杂志
体育杂志
妇女趣味杂志
男性趣味杂志
幽默杂志
城市杂志
商业杂志
主要杂志
杂志种类众多
《时代》周刊
-1923年,时代华纳公司在纽约出版。
-解释性报道的先驱,对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综合分析,补充材料,配上照片。
-封面人物
《新闻周刊》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读者文摘》
-1922年华莱士创办,纽约。
-综合性文摘杂志,材料来源于报刊和书籍,内容广泛。
-选材具有趣味性、故事性、知识性,文字通俗流畅,吸引了众多中下层读者。
杂志与“捣类运动”
-20世纪初期,新闻界中以杂志为主体掀起了一股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掏类运动”名称由来。
-1902年《麦克卢尔杂志》与“掏粪者时代”的开端。
-一战爆发逐渐衰落。
第七节 通讯社
-美联社★
简称:AP。1849→1857→1892
-合众国际社 1907→1909→1958
-其他通讯社
第八节广播电视事业
发展历史
电视首次报道的大型战争-----珍珠港事件。
电视首次影响的大型战争-----越南战争。
首次动用卫星直播设备的战争-----马岛战争
为黄金时段量身定做的战争-----美国轰炸利比亚
CNN独家直播的战争-----海湾战争
科索沃战争-----欧洲首次直播的战争
商业广播电视
-全国广播公司(NBC)
1926年建立,总部在纽约
以锐意改革、勇于进取著称,一直在广播电视方面居于领先地位
最早组建全国性的广播网,节目通过地方附属台向全国转播;
首先把广告引入广播;
首先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最早安排间新闻节目;
善于举办大型娱乐节目,拍摄电视系列剧,电视动画片《彩色世界乐园》播映20年不衰。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1927年建立,总部在纽约。
素以高收视率的新闻节目和出色的节目主持人称誉美国电视界。
二战期间驻伦收记者爱德华。默罗"这里是伦敦”成为国际广播界现场报道的楷模。
1948年世界第一个定期新闻节目《 CBS电视新闻》
1968年推出电视新闻杂志《六十分钟》
默罗、克朗凯特、丹·拉瑟
-美国广播公司(ABC)
在NBC分出来的蓝色广播网基础上建立,1945年正式用名,总部在纽约。
电视娱乐片较为有名:
《迪斯尼乐园》、《米老鼠俱乐部》
西部片
系列剧
-福克斯广播公司(FBC)
成立于1986年
国际传播巨头默多克将他当年购买的6家电视合合并而成。
实力迅速上升。
-商业广播电视的内容
公共广播电视
其1967年公共广播电视法案,规定全美所有的教育电视合和非商业合统称公共电视合
其经费来源于政府和经办部门的拨款或基金会的捐款、大企业的赞助
其内容健康,但受视率不高
对外广播
最重要的是“美国之音" (VOA)
隶属美国新闻署,是美国政府的喉舌
1942年创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二战结束后,主要用于反共宣传
冷战结束后,宣传美国社会和美国生活方式
每周用39种语言播音900多小时,拥有几千名员工,对全世界的新闻进行全面覆盖报道。
电缆电视
“家庭影院”(HBO), 1972,纽约
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 1980,亚特兰大
数字电视
广播电视的管理
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是管理美国广播电视及通讯事业的机构(P381)
广播电视业的自律
广播电视法令(P382)
日本新闻史
第二讲 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
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目录:
第一节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二节我国最早的报--唐朝的官报
第三节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第四节明清的官报和《京报》
第一节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新闻传播活动的形式:
-文字前:手势、体态、口头传播、标记传播、声光传播、图式传播、木铎
-文字后:甲骨文、钟鼎文、刻石
-纸张前:绢帛、羊皮、竹简、著书立说、游说诸侯、授徒讲学、国人会议等。
驿站、布告、露布、旗报、牌报
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
许多新闻传播活动常常与情报、经验、史实等交织在一起,与现代新闻传播活动有着很大的区别。
第二节我国最早的报--唐朝的官报
唐代的进奏院与进奏院状:
进奏院:唐代各个省的驻京办事处。
进奏院状:由进奏官发至地方藩镇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敦煌进奏院状【沙洲节度使】:
20世纪80年代从敦煌文物中发现的两份唐代进奏院状。
是唐僖宗时期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
曾经长期被封存于敦煌莫高窟
原件存于不列颠图书馆和国立图书馆。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政府公报形式的报纸【经纬集《读开元杂报》】
孙樵“开元杂报”
第三节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一、宋代的“邸报”
邸报的概念
邸报概念
-宋代由中央政府统一编印和发行新闻,“邵报”就是统一管理下发行的封建官报。
-“邸报”名称始于宋朝,后来成为对封建官报最经常、最习惯的一种称呼。
-这种新闻制度,一方面加强了新闻发布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严格控制了发布新闻的内容。
邸报的内容
1、皇帝的诏书、命令。
2、皇帝的起居言行,皇室的动态。
3、官吏的升黜、任免 赏罚之类的消息,数量最多。
4、臣僚的章奏疏表,篇幅最大。
5、战报。
6、封建王朝的法令、公报。
“定本”制度
为了加强对封建官报的控制,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制订了对报纸的“定本”审查制度。这是我国新闻事业史上最早出现的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
所谓“定本”,指的是进奏院要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经审查通过的样本为“定本”。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向全国传发,不得擅自增减。
邸报的传递与发行
经由驿递传之四方
采用步马水递
路上耽搁的时间较长
二、宋代的小报
小报的概念
【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制造者为进奏官、中下级官吏、书肆主人。
-以谋利为目的,甚至以此为生。
-内容具有新闻性,不过有真有假。形式灵活,时效性强。传播范围较广。
-为非法出版物,封建王朝颁布许多诏旨与法令严厉查禁。
小报屡禁不止
【“则国体尊而民听一”】
小报产生和存在的意义
-民间办报历史的开端
-更具有新闻特征
-只是邸报的一种补充,没有自己的言论,连续发行不能保证,其业务仍处于原始状态。
第四节 明清的官报和《京报》
恢复邸报传抄制度
明代报房与《京报》
-明朝中叶以后,允许民间自设报房,传抄部分邸报内容公开出售。
-民间报房以北京为最早、最多;故名 《京报》。
-一些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南京、 苏州、江陵、杭州等地也有。
小结:中国古代报刊:唐代——辛亥革命
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业的 产生与初步发展
————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报业开端
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鸦片战争前)
1、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
-马礼逊、米怜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年创办于马六甲,传教士米怜,该报纸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内容:阐发宗教教义;砥砺道德;灌输科学知识(《论行星》、《论票星》、《论日食》、《论地周日每年运转一轮》)。
-报刊业务和中国古代报刊的不同特征:接近读者心理;篇幅短小、写作翁题丰富多样;印刷发行考虑中国人习惯。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郭士立在广州开办
-地位:在中国本土创办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与《察世俗》的异同
同:形式
异:内容:既有天文学的介绍,也有蒸汽机的描写。西方民主制度的介绍。阐发重商主义的自由贸易论。介绍西方经典和哲人,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等
业务:向近代化推进
-魏源写《海国图志》引用《东西洋考》的文字达二十八处。
-徐继命《流环志略》是一部极其严谨的地理学著作,也同样引用了《东西洋考》的记述。
外国人办的首批中文近代报刊
《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 ( 1823,巴达维亚,麦都思)
《依泾杂说》 (1828,澳门,创办者与主编难以考证)
《天下新闻》 (1828,马六甲,吉德)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1833, 广州,郭士立)
《各国消息》 (1838,广州,麦都思)
《蜜蜂华报》(第一份葡萄牙文报纸)
首批近代外文报刊的出现
外国人办的首批中文近代报刊
传教士办报活动的变化
传教士在华出版的主要报刊
-《退迩贯珍》,1853年创办于香港。
以新闻为主,宗教宣传所占篇幅很小
消息、短讯、通讯、评论等近代新闻体裁都已初具雏形
副刊专载商情和船期
刊登商业广告
-《六合丛谈》,1857年创办于上海。
-《中外新报》 , 1858年创办于宁波.
-《中外杂志》,1862年创办于上海。
-《教会新报》(《万国公报》),1868年创办于上海,1874年改名万国公报。
美籍传教士林乐知
是传教士报刊当中出版时间最长、销量最大、影响最大的。
宗教内容几乎消失,加强对中国时政评论。
-《中西闻见录》,1872年创办于北京。
-由宗教报刊向综合报刊的转变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宗教内容为主,只有1条新闻
《东西洋老每月统计传》:宗教内容减少,西方实用知识比重加大。新闻业务方面,设有新闻栏和言论栏
《遗迩贯珍》:业务的近代化方面有重大进展。新闻数量增至40条左右,新闻文体渐趋多样、成熟
《万国公报》:已成为综合性时政报纸。
《申报》与中文商业性报刊的兴起
-《申报》1872年英商美查创办于上海,在中文商业报纸中办得最为成功,标志外国人在作办报活动走向成熟。
-在经营方式方面的变革
将报名定为《申报》,便于招徕读者。
采用国产纸印报,降低报价。
招登广告
搞好发行
多种经营
-在报刊业务方面的变革
中国文人担任主笔或编辑。
重视论说,每期必载一篇。
注重新闻报道,新闻量多、面广。
注意刊载文艺作品和广告。
重视论说,每期必载一篇。
注重新闻报道,新闻量多、面广。
-四足鼎立
《申报》《新闻报》《字林沪报》《字林西报》
第二节鸦片战争后外报的扩张
中文宗教报纸内容的变化
中文商业报纸《申报》的意义及其办报经验。
第三节对外国人办报活动的分析与评价
总结
两个阶段
1815→1840 报刊创办者大都为传教士,办报范围局限于南洋、广州、澳门。
1840→19C末,办报地域不断扩大,形成上海香港为中心、从东南沿海向内地发展的办报格局。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
第一节 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
1、林则徐译报活动
-为了及时了解夷情(洋人的动态),林则徐在广州设立了翻译馆,搜集翻译外文报纸,把其中一些重要材料进行精选,编成《澳门新闻纸》;后出现《澳门月报》。
-内容既包括外部对当时正在实行的禁烟运动的反应和评论,也介绍了洋人的生活起居习惯。
2、洪仁玕、郑观应、王韬、陈炽的办报主张
-洪仁玕《资政新篇》的办报主张
开设新闻馆出版发行 “新闻篇” (报纸)主张各省设“新闻官”
准许“富民纳饷”出资办报,但必须履行一定的手续,即“禀明而设”
新闻应当真实,新闻“只须实写,勿着一字浮文。”
-郑观应、王韬、陈炽的办报主张
有关文章:
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日报》
王韬的《论日报渐行于中土》、《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和《论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利》
陈炽的《庸书·报馆》
办报主张:
①重视报纸传播信息的功能。
②提出了办报的目的是“立言”,强调了报纸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③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
④反对外报垄断,呼吁允许国人办报。
③重视报纸工作人员的品德和专业素质。
国人早期办报活动
1、国人早期办报活动
国人早期办报活动
-集中于汉口、香港、广州、上海等城市。
较为重要的报纸:
-《昭文新报》,1873年,汉口,艾小梅。是国人在国内所办的最早的近代报纸。
-《汇报》,1874年,上海,客阔。
-《述报》, 1884年, 广州。
-《广报》,1886年,广州。邝其照。
2、《循环日报》、王韬的政论文章
-王韬简介
国人早期办报活动的实践者和成功者,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
他的办报主张
他的办报实践《循环日报》
他的政论文集 《裴园文录外编》
-王韬政论文章的特色
直陈时弊,内容广泛
形式自由,不拘一格
集中短小,浅显易懂
国人早期自办报刊的条件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重要发展
2、一批接受西方文化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日趋活跃
3、要求社会改革的思潮在全国兴起
4、洋务运动的开展
《循环日报》
内容
国际新闻、国内新闻、京报内容选录。
特点
每天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一篇政论文章。这些都由王韬执笔。
是早期国人所办报纸中最为成功,影响最大的一份。
第二节 维新运动时期的报刊
一、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
1、《万国公报》
1895年,北京,维新派办的第一家报纸。
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务,内容主要是宣传维新变法。
2、《中外纪闻》
1895年强学会在北京成立,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自己的机关报。
由梁启超、汪大燮主持。
3、《强学报》
1896年1月在上海创刊,是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存在14天即被查封)
《强学报》由康有为创办,他的两个弟子徐勤、何树龄任主编。
《强学报》的政治倾向比《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更为鲜明,影响也更大。
二、梁启超与《时务报》
1、《时务报》变法宣传的特色
作为爱国臣民的喉舌,喊出了时代的最强
音——国难临头,不变法不足以图强。
具体生动,有说服力。
将宣传面扩大到中上层官吏和众多士大夫。
2、时务文体
三、维新派的其他报刊和报人
1、其他报刊
《知新报》-澳门, 1897,出版时间最长湘学报》与《湘报》-湖南, 1897,谭嗣同、唐才常
《国闻报》—天津, 1897,严复,维新派的第一张日报
2、其他报人
梁启超(1873年-1929年)
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从小熟读经史,11岁中秀才, 15岁进广州“海学堂”读书, 17岁考中举人。1890年春赴京参加会试落榜,取道上海回广东时从坊间购得《瀛环志略》,第一次接触近代报刊。回到广州后,拜康有为为师,除了向康学习今文经学外,还按触了西方“新学”和报刊。1895年同康有为进京会试期间,参加“公车上书",并积极参与组织学会和办报活动
《中外纪闻》是梁启超主编的第一个报刊。
谭嗣同(1865-1898年)
湖南浏阴人,出身官宦之家。少年时师从浏阳著名学者欧阳中鸽,有很深的中国旧学造诣。
20岁后曾用10年时间游历南北各省,足迹远至新疆、台湾等地, 目睹人民的灾难和国家危机,产生强烈的爱国思想。后与梁启超、唐才常一道创办时务学堂,创建南学会,并出版《湘学报》、《湘报》 ,积极投身维新变法运动。谭嗣同的思想在维新派中最为激进,他的大胆言论,为当时其他维新人上所不及。戊戌政变后惨遭杀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严复(1854-1921年)
字又陵,号儿道,福建侠官(今闻候)人。
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维新运动的知名人物出身名医世家,幼年受严格的传统文化教育。少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毕业后于1877年被保送到英国海军大学学习。在英曾学期间,广泛阅读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书籍, 1879年学成回国后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等职。1897年受《时务报》影响,与众人筹办《国闻报》 。
严复属维新派右翼,晚年思想趋于保守。
第三节 国人办报高潮的出现与维新派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一、国人办报高潮的出现和特点
-1895-1898,主要是1897和1898,与维新运动相始终
-主流是主张维新或倾向维新的报刊,把出版报刊与组织学会、开办学堂结合起来
-数量大
-品种多
-地域广
二、维新派的新闻思想
-他们认为报刊具有强烈政治性,"是宣传政治主张的有力工具。把报刊的作用与国家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
-他们对报刊的功能与作用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认为其具有“通民隐、达民情”及传播新知的作用。
-初步提出言论自由要求。
三、维新派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1、冲破封建言禁,为报刊赢得了实际上的合法地位
2、开中国报业史上政治家办报的先河。
3、重视政论,创造了新型的报刊政论文体——时务文体。
冲破封建言禁
1、维新派公开提出建立以言论出版自由为本的近代新闻法律制度的要求
2、清政府由默许到发布上谕允许开设报馆新闻法(当时称报律)的制定提上日程,但因变法的失败而胎死腹中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改良派的报刊活动及革命派报刊的发展
-戊成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
1、海外:
《清议报》1898年创刊于日本横滨,主编梁启超。
《新民丛报》1902年日本横滨,主编梁启超。
2、国内:
《时报》:戊戊政变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 份机关报, 1904年,上海。
《大公报》:1902年,天津,英华。
《京话日报》:1904年,北京,彭翼仲。
《东方杂志》: 190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
胡政之、张季鸾、吴鼎昌
-《苏报》和“苏报案”
苏报案
1903年,章士钊被聘为主笔, 《苏报》 连续发表多篇昌言革命的文章,并发表 介绍《革命军》的文章,盛赞《革命军》
刊出章太炎的文章《康有为与觉罗君之 关系》,批判康有为的保皇论调,骂光 绪为“载恬小丑”
《苏报》被封,章太炎、邹容被捕。
-《民报》创刊
1905年,东京,是同盟会的第一个机关 报,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报刊。
它的创办,标志着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 的形成。
是以政论为主的大型月刊。
章太炎任主编。
首次提出“三民主义”。
-留学生报刊
留日学生办报活动
《开智录》《译书汇编》《国民报》是最 早的一批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
1903年前后,留日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其 中最有影响的是:《游学译编》《湖北学生界》《浙江潮》《江苏》。
-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
革命派的《民报》和保皇派的《新民从报》是双方论战的主要阵地
梁启超和章太炎是论战双方的舆论领袖
论战内容:民族、民权、民生
结果:保皇派失败,其思想和报刊的影响逐渐减弱
-革命派国内报刊的大发展
(一)上海地区
于右任 《神州日报》、竖三民
“竖三民”“横三民”
1909——1910《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都由革命派人士于右任创办于上海
时间上前赴后继,办刊宗旨一脉相承。
秋瑾 《中国女报》
(二)港穗地区
(三)武汉地区
《楚报》《大江报》《大汉报》和《中华民国公报》
国人第二次办报高潮【1905-1911年】
-办报主角已由改良派变成了革命派
-各派报 刊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发展壮大,报刊的斗争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办报地区有所扩大
-读者范围大为扩大
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民国初年新闻业的短暂繁荣
一、新闻业的短暂繁荣
-新闻业繁荣的原因:
1、社会动荡,信息需求量大增
2、旧法律的废除和新法律的保护
3、由革命党人控制政权的地区,对报刊的出版给予支持
4、各政党、政客、资本家办报
-新闻业繁荣的表现
数量:由100多家猛增到500家,总销数达4200万份,突破了历史的最高纪录。
内容:大部分是以刊载时事政治内容为主的日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新成立的各级政府
的机关报。
通讯社大量出现。
-通讯社的发展
1872年,路透社在中国设分社.
一战期间,各大通讯社都在中国发稿。
-中国人自办通讯社:
1904, 骆侠挺,中兴通讯社(最早)
1909,李盛铎,远东通讯社
1911,杨实公,展民通讯社
1912---1918,不下20家,规模不大。
著名的是邵飘萍的东京通讯社和新闻编译社。
二、民国初期政党报纸
1、政党报纸大量出现的原因
2、同盟会——国民党和共和党——进步党的报纸
3、政党报纸的堕落
-政党报纸的堕落
出现五花八门的政党报纸
不同党派报纸间的互相攻击
同一党派的报纸亦经常发生争执致力于权力、意气之争
第二节 袁世凯对新闻事业的控制和摧残
-袁世凯控制新闻事业的手段
1、创办御用报纸,充当喉舌。
2、收买报纸,为己所用。
3、制订法律,限制新闻自由。
4、残酷镇压和迫害反袁报纸与报人。
-“癸丑报灾”
袁世凯执政期间,用暴力迫害、压制异已报刊、报人,大量报纸被查封。1913年,全国报纸锐减300多家。
1913年是农历癸丑年,当时人们把报界的这次浩劫称为“癸丑报灾”。
-北洋军阀统治下对新闻事业的继续压制
黎元洪、张勋、段祺瑞专权:
袁世凯时期的法律继续生效
又实行了新闻邮电检查、《报纸法》
在4年里,至少29家报纸被封,17名记者遭迫害
第三节 民国初期的著名记者
-黄远生
一、进士出身的职业记者
黄远生原名黄基,字远庸,笔名远生,1885年出生于江西九江。
考中进士、辞官不做
履历:
到日本中央大学学习法律
任邮传部员外郎、参议厅行走、编译局撰修官等职
告别官场,专门从事新闻工作
戈公振称黄远生为“报界奇才”。
梁漱溟称黄远生“在舆论界的影响仅次于梁启超、章太炎诸先辈”
二、重视采访,擅长通讯
-重视采访
1、在黄远生之前,很多报纸没有专职记者,新闻不能自采,内容不经核查。
2、从黄远生开始,真正意义的采访活动出现,各家报馆纷纷聘请专职记者。
3、黄远生重视信息核查,在搜集材料、核实材料时,最肯花费时间。
4、因自身优势,黄远生能采访到别人采访不到的重大新闻、独家新闻。
-远生通讯的特点
题材重大,记载翔实
见解深刻,痛下针砭
通俗自然,不拘一格
三、英年早逝、喋血他乡
被袁世凯胁迫
被革命党人误解
杀身之祸
四力:脑力,脚力,笔力,眼力。
脑筋能想、脚板能走、耳能闻听
-邵飘萍【铁肩辣手邵飘萍】
邵飘萍:1886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原名新成,又名振青、镜青,字飘萍。
一、少年早慧,热衷办报
二、政治进步、斗争一生(汉民日报)
-反袁斗争
揭露袁世凯阴谋、反对帝制
-支持爱国学生运动
“五四运动”前的行动动员。“五四运动”中的舆论支持
-宣传马克思主义
陆续刊登介绍苏维埃俄国革命历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文章
出版马克思诞辰纪念特刊及列宁特刊,免费赠送读者
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奉系军阀
揭露日本的侵华阴谋
反对张作霖,支持冯玉祥
命丧北京天桥
三、新闻全才、报界翘楚
“新闻全才”
-擅长采访
-擅长通讯写作
-创办《京报》
-创办东京通信社、北京新闻编译社
-是最早的新闻教育者
-是最早的新闻研究者
-张季鸾
张季鸾名炽章,祖籍陕西榆林,1888年出生在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家庭。
一、张季鸾的教育及职业经历
-1913年,因披露袁世凯“善后大借款”内幕,被捕入狱。
-1918年,因披露段祺瑞向日本秘密借款的消息,被捕拘押半个多月。
-大公报四不主义: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接受儒家传统教育
-留学日本
-参与报刊活动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秘书
-专职从事新闻工作,曾经两度被捕入狱心接办《大公报》,担任主编
二、张季鸾的新闻思想
-民族至上,国家至上,抗战第一,胜利第一
-国家利益第一位,新闻自由第二位
-视尽忠国家为新闻记者的最高伦理
三、重友轻财,儒士风范
和气从容,交往广泛
超常的文字驾驭能力
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
重友轻财,豪爽仗义
其它著名人物
-共性:
专业一流,达到时代最高水准
心思想进步,居于时代前沿
忧国忧民,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结论:
清末至近现代,几乎所有重量级知识分子,都曾经直接介入过报刊编辑出版活动。
中国文化和思想领域的每一次发展演变,都与报刊密切相关。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一、《新青年》创刊【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
1、新文化运动
2、《新青年》创办
原名《青年杂志》,第2卷起改名《新青年》主编陈独秀
创办背景:中国处于极端黑暗、内忧外患 交困之时。政治上,袁世凯篡夺了国家政权,民主共和国名存实亡;思想上,统治 阶级竭力提倡封建道德,封建礼教,鼓吹复古主义,宣扬封建迷信,尊孔读经。
3、《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一)提倡民主,向封建礼教发起猛烈进攻。
(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要求用科学法 则和理性来判断一切。
(三)主张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二、《新青年》掀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页
三、《新青年》的改组
背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1920年9月,从第8卷起改组中共 上海发起组的机关报,成为共产主义 刊物。
改组之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第二节 报刊业务的改革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
一、新闻业务工作的重要改进
-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
重视政论,是中国民族报业的传统
袁世凯当政后一度中断
新文化运动中恢复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以白话文为核心的新文风的倡导
《新青年》倡导并实践
数百种报刊纷纷采用白话文
一些文言大报,也部分地采用白话文 标点符号的使用
-副刊的革新
五四时期,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副刊出现突破性变革,一些报纸的副刊被先进知识分
子宣传民主与科学的阵地。
出现了著名的四大副刊:北京《晨报》的副刊、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京报》
的《京报副刊》、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
-版面编排和采写业务的改进
注重头版头条新闻的选择
版面分为4栏、5栏、6栏、7栏、8栏等多种 形式
专栏增多
标题的制作,努力作到醒目引人
对新闻采写进一步重视,国内外消息、通 讯比重增加。
中共早期报刊
-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刊】
时间: 1922年9月
地点:上海
性质: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 主编:蔡和森
宣传内容:反帝、反军阀
-共青团机关报刊《先驱》、《中国青年》
《先驱》、《中国青年》
《先驱》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 第一份机关报。1922年1月,由邓中夏 等负责编辑。
《中国青年》 1923年10月创刊。怀代英 准楚女长期担任主编。
-五卅运动中的《热血日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 米中共早期报刊
中共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新闻
事业
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布尔塞维克》等共产党地下报刊
使用化名,曲折斗争
《布尔塞维克》曾用过《少女怀春》、《中央半月刊》、《新时代国语教科书》、《中国 文化
史》、《经济月刊》等伪装名称。
《红旗》的伪装封面有《快乐之神》、《摩登周报》、《佛学研究》等10多种。
《列宁青年》用过《美满姻缘》等伪装名称。
《中国工人》曾用《红拂夜奔》、《南极仙翁》、《爱的丛书》等伪装封面出版。
-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红色中华通讯社
简称红中社,新华社的前身, 1931年11月7日创办于江西瑞金。
播发内容:中央政府发布的宣言、声明、通告、战报以及根据地建设情况,国民党统治区
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等。
1937年1月,改名为新华社。
《红色中华》报
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江西瑞金,是共产党在根据地的第一个中央机关报。
与红中社为一个机构。
1937年1月29日改名为《新中华报》。
是根据地报刊中发行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报刊。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
陕甘宁边区
中心: 《红色中国》1937年1月改名为《新中华报》, 1939年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同时是
陕甘边区政府的机关报。
其他: 《解放》 , 《共产党人》,《八路军军政杂志》,《中国青年》,《中国工人》,《中
国妇女》,《中国文化》,《边区群众报》。
其他根据地
1941年压缩规模,集中力量办好《解放日报》
合并《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基础上创办。
1941年5月在延安创刊。
根据地第一个大型日报,也是抗战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根据地影响最大的报纸。
-《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与中共新闻理论的发展
背景
解放区的困难及整风运动。【鸳鸯蝴蝶派】
《解放日报》对党的中心工作配合不力,对即将开始的全党整风和大生产报道得不够。存
在党性不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倾向。
内容的改变
改版前:编排顺序是一版国际、二版国内、三版边区、四版本地(即延安);国际新闻占
绝对优势。
改版后:第一版主要是反映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要闻版,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和国内消息
版,第三版是国际版,第四版是副刊和各种专论。新闻报道的内容由刊载国际新闻为主,
改为以报道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为主。
“全党办报”方针的提出
强调党报必须由全党来办,不是依靠几个报馆同人来办。
不允许与党唱对台戏。
在组织上保证“全党办报”方针的实行。
收获
配合了党的中心工作。
推动了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有效地带动了其他报纸的改革。
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无产阶级的新闻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全党办报”思想的确立。
中共新闻理论的发展
对党报的性质和作用、新闻的本质进行探讨。
确立“全党办报”思想。
加强新闻工作者党性修养,确立“人民公仆”思想。
坚持“政治第一、技术第二”原则。
反对党八股,树立生动活泼的马克思主义文风。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群众、自我批评作风。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办和新华社的独立发展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办
1940年12月30日
筹建过程
广播内容
1943年春停止广播,至抗战后复刊
新华社的独立及发展
1937年1月,改名为新华通讯社
1939年初,与《新中华报》分离
1941年,各地方通讯社均改为新华社分社
新华社作用的加强与军事宣传
1946年,国内已建成9个总分社,40多个分社。
内战爆发后,担负起党中央的机关报、通讯社和广播电台三重任务。
转入反攻阶段,增设英文广播部、英译部等。
写出很多优秀新闻报道。
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了大量社论、评论、消息、广播讲话、发言人谈话等。
解放区广播事业的发展
1945年抗战胜利,延安新华广播电合恢复播音。
1947年3月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合。
解放战争后期,以陕北合为中心的解放区广播宣传网形成。
国统区的中共报刊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新闻事业
新华社作用的加强与军事宣传
解放区广播事业的发展
反“客里空”运动与新闻工作中两条战线的斗争
人民新闻事业走向全面胜利
反“客里空”运动
名称来源:土改宣传存在右倾偏向,阶级斗争意识不强。
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晋绥日报》带头在报纸上开展自我批评。
新华社督促新闻单位彻底检查自己的立场与作风,反“客里空”运动在解放区全面展开。
1947年下半年走向左倾,宣传“查三代”来划分阶级成分的错误做法。
毛泽东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是对新闻工作中两条战线的斗争的总结
阐述了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基本问题: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
关于办报的路线与方针
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风格
关于党报工作者的学习与修养
刘少奇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传达了党对新闻工作的重视,阐明了新闻工作的作用与任务。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形势、
完成新任务提出了努力方向。
阐述了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要具备的基本条件:马列主义修养;政策路线知识;
正确的政治态度;独立工作的能力。
清理与接管工作
对国民党党政军系统和反动党派新闻事业对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新闻事业
对民营新闻新闻事业
对外国人在华的新闻事业
《人民日报》
1946年5月,晋冀鲁豫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河北邯郸创刊。
1948年6月,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平山创刊,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
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
1949年3月,原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迁到北平出版。
1949年8月,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大公报》的报团化发展
1926年: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四不主义——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抗战前:大津版和上海版
抗战中:天津总社迁往汉口,后又迁往重庆;
创办香港版、桂林版
抗战后:复刊天津版和上海版,设立台湾办事处,发展成拥有天津、上海、重庆、香港4个
分社的报团组织。
《申报》的改革与史量才之死
《申报》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
副刊《自由谈》的改革最为突出。
《申报》还开办了一系列进步的社会文化公益事业。
改革后的《申报》在1932年日发行量达到15万份,成为当时销量最大的报刊之一。
史量才(1880-1934年)
上海青浦县人。参加过辛亥革命光复上海的政治活动。担任过《时报》主笔。
1912年买进《申报》后,苦心经营,使《申报》成为国内著名的资产阶级大报。
1927年,买下《时事新报》 , 1929年他又从美国人福开森手里购进《新闻报》大部分股权,从而成为上海报业巨壁。
史量才之死
痛骂蒋介石“个人独裁”,“借反共之名,行反动之实”。这样直言不讳地谴责国民党的
言论,引起很大轰动。
被推举为“上海地方市民维持会”会长。
多次出席民权保障同盟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坚决拥护同盟所提出的保卫人权、保卫言论出
版自由的主张。
国民党对史量才实施拉拢、利诱手段,给了他许多荣誉和职务,但他都不为所动。
《新民报》报团
1929年创办,抗战前仅在南京一地出版战时在重庆、成都同时出版
战后发展成拥有5个分社、8种报刊的报团组织。张恨水、赵超构、田汉、阳翰笙陈铭德、
邓季惺夫妇
《新民报》报团
1929年创办,抗战前仅在南京一地出版战时在重庆、成都同时出版
战后发展成拥有5个分社、8种报刊的报团组织。张恨水、赵超构、田汉、阳翰笙陈铭德、邓季惺夫妇
1948年被蒋介石亲批封门停。
1958 《新民晚报》
《文汇报》徐铸成
爱国的民间报纸,1938年创办
与《大公报》的渊源
被国民党封报后, 1948年到香港出报,成为进步报纸
徐铸成(1907~1991年)江苏宜兴人,中国著名报人。
1936年参与筹备《大公报》上海版的创刊工作,任总编辑。上海沦陷后,《大公报》停刊。
1938年初, 《文汇报》在上海创刊,他主持编务,在日伪残酷迫害的情况下,坚持宣传抗战,次年被迫停刊。
抗战胜利后,《文汇报》复刊,徐铸成于民国35年回到《文汇报》任总主笔,反对内战,要求和平民主。
1947年5月, 《文汇报》被国民党当局勒令停刊。
成舍我的“世界报系”
原来的三份
《立报》
《民生报》
“第三条道路”
既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又反对共产党的人民民主专政,试图在中国实现英美式的资产
阶级专政。
代表人物主要是民主党派成员。
最有代表性的刊物是《观察》周刊。
在国民党的压制下破产。
邻奇的新闻活动
《生活》周刊等报刊
生活书店和“生活出版合作社”
七君子事件
《萍踪寄语》
《萍踪忆语》
斯诺与《西行漫记》
埃德加·帕克斯·斯诺(Edgar Parks Snow, 1905-1972年)
美国著名记者、作家。1924年,斯诺入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学习,开始为报刊撰稿。
1928年开始了自费周游世界的旅行,夏天到达上海,在上海英文周刊《密勒氏评论报》担任助理编辑。1930年到1933年,他担任美国统一新闻协会驻远东旅行记者,1933年至1937年,他到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任教,讲授《新闻特写》和《旅游通讯》。1936年6月3日,经宋庆龄介绍,斯诺毅然前往陕北进行采访,全程历时4个月。
斯诺与《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China),
1937年10月由英国兰戈兹公司正式出版,1938年2月,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将此书翻译成中文出版, 改名 《西行漫记》
《西行漫记》被评价为“标志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
斯诺是进入陕北采访的第一位外国记者。他的陕北之行,突破了国民党多年的新闻封锁,向全世界详细地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看法,以及愿意和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国民党时期的报刊
-统一战线报刊
背景
主要报刊
《政治周报》
《中国农民》月刊
《农民运动》周刊
《中国军人》
国民党党营新闻事业的建立与发展
以中央通讯社为中心的新闻通讯事业网
中央通讯社
1924年,广州,直属国民党中央党部领导,规模很小。1928年迁往南京。
1932年以后规模迅速扩大,到抗战爆发前夕,已设立国内分社、办事处34处,国外机构4处,每天播发中文电讯稿约1万字左右,向全国250家报纸供应新闻稿。
与美联社、路透社、塔斯社、哈瓦斯社、合众社等签订合同,抄收、互换新闻稿。
以《中央日报》为中心的党政军报刊网
中央日报
国民党中央机关报,1927年,汉口。
1929年迁往南京,中央宣传部长兼任社长。
财力雄厚,先后发行多家地方版和分版。
中宣部系统直属的报纸还有《华北日报》、《武汉日报》、《西京日报》等。
国民党各省市地方党部也办起了众多机关报。
国民党报刊中较有影响的还有军事系统的机关报,如《扫荡报》等。
以中央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广播事业网
中央广播电台
1928年,南京,国民党第一个全国性电合
1932年,发射功率扩大为75千瓦,成为亚洲发射功率最大的电台。
抗战爆发之前,在主要城市开办了20多座地方性广播电台,与中央广播电台一道,组成了国民党的全国性广播事业网。
党营新闻事业在战时的扩张
战后从一统天下到全面溃败
黄色新闻是报业追逐利润不择手段竞争的产物,得名于美国《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之间的竞争,并在两报的激烈竞争中发展起来。特殊做法:
①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黑体字或套红色印刷),经常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整个报纸版面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
②滥用照片,以至偷窃和伪造照片;
③种种欺骗手法,如捏造访问记和新闻报道,歪曲性的标题,假科学,假学术;
④星期日增刊,登载彩色滑稽连环画和肤浅的文章;
⑤标榜同情“受压迫者”,发动运动反对平民所遭受的欺辱。黄色新闻的影响 ①1883年普利策《世界报》标志廉价报纸取代政党报纸成为报刊的主体,这也促进传播理念从“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的转变。
②“黄色新闻”的受众定位非常明确,其受众观念较之政党报纸有了很大的改变。③“黄色新闻”的兴起主要是在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这一个历史阶段。影响时局。④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尤其是都市中心)是一个日趋消费主义的社会。
(3)对黄色新闻的正确认识以及其对中国现在的新闻事业的影响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大发展的新时期,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促使人民群众对广泛意义上的娱乐新闻的需求迅速增长起来,“玩”的信息流已成为国民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能不能把握住娱乐新闻将成为决定新闻媒介市场基础的关键之一,也会是中国传媒同国外传媒竞争的焦点。因此,要大力提升娱乐新闻报道的比重。娱乐新闻从本质意义上讲就是“软新闻”,消遣新闻,休闲新闻,使人快乐有趣的新闻,人情味浓、写法轻松的新闻,读者在阅读时和阅读后兴致盎然、能产生“即时报酬”的新闻,拥有最广大读者的新闻,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就是黄色新闻。而这些在中国新闻媒介的经营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是弱项,有待于倾注更大的力量加强开发。人们要重新认识黄色新闻,目的在于挖掘出黄色新闻事业中科学的、有益的因素,来拓展好符合当代读者口味的阅读市场,生产出更多更美更易于为越来越多的受众能够认同的新闻产品来。
最近更新游戏资讯
- 秋瓷炫老公什么星座(秋瓷炫血型星座)
-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符号和觉醒
- 惊人的秘密:颜色政治背后的渗透与分化
- 让BB接受家庭伦理教育洗礼
- 语言礼仪十篇
- 美军欲打造AI战机部队 面临严重伦理问题
-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豆瓣9.0分以上|50本好书推荐
- 达尔文的故事赏析八篇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 东野圭吾本格推理极致之作《回廊亭杀人事件》开票5折抢
- 辩论赛包含哪些技巧?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徽州醉春丨水墨画里的徽州-婺源篁岭-江岭- 新安江- 西递- 呈坎丨六天五夜
- 心理治疗总论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 苏德超教授的新论文:道德绑架为何难以避免
-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十篇
- 政务礼仪的作用(五篇)
- 韩素希出道最大尺度 泄朴海俊指导秘诀 咬牙拍完《夫妇》只有2感想
- 《封神三部曲》:为什么要重述这个神话?
- 输血和喝血真的能帮助女性和老人保持年轻吗?
- 集齐九部《星球大战》,教你如何把家庭伦理拍成太空歌剧
- 这十部顶级英美剧,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巅峰,每一部都值得通宵去看
- 邪王宠妻之金牌医妃
- 【博览】《科奖在线》:“破四唯、立新标”典型案例官宣,项目/人才/成果未来可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