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礼仪十篇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8-12
手机版

  教师课堂礼仪篇1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依赖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汉语教材,高效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优化的能力结构、以及良好的思想心理素质。但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师除了应该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优化的能力结构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师课堂礼仪。

  关键词:课堂礼仪个人形象礼仪教学体态礼仪教学语言礼仪师生关系礼仪

  1、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礼仪的主要方面

  对外汉语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因而笔者的研究主要限于教师课堂礼仪的研究。教师课堂礼仪主要分为个人形象礼仪、教学体态礼仪、教学语言礼仪和师生关系礼仪四个方面。

  1.1个人形象礼仪

  教师的个人形象,也可以称为教师的仪容,不仅包括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还包括合理的生活习惯。教师的个人形象具有以下特点:

  一、整洁性。保持全身的清洁和衣物的整洁是教师良好的个人形象的首要要求。整洁卫生的教师仪容既反映了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健康的形象。个人卫生中很容易忽略眼角分泌物、鼻孔分泌物和耳朵的分泌物等分泌物的去除。另外,体味、口气、过浓香水也是令人反感的。教师应该养成平日不吃刺激性气味的食物,随身携带口气清新类产品,以及使用清新淡雅的香水的习惯。教师的着装应在服饰礼仪的基本原则——TPO原则[1]的基础之上扬长避短、展示个人魅力。

  二、个性化。教师个人形象首先展示的是自我状态,进一步观察更能发现不同教师各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日本学者大智浩把冷暖对比的作用以相对的语言表示为:冷色——阴影、透明、镇静的、稀薄的、淡的、远的、轻的、女性的、微弱的、湿的、理智的、圆滑、曲线形、缩小、流动、冷静、文雅、保守;暖色——阳光、不透明、刺激的、稠密、深的、近的、重的、男性的、强性的、干的、感情的、方角、直线型、扩大、稳定、热烈、活泼、开朗[2]。对外汉语教师面对的主要是成年第二语言学习者,所以对外汉语教师的个人形象应注重朴素典雅而不失个性。

  1.2 教学体态礼仪

  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体态的礼仪包括目光、表情、手势、站姿和走姿等。

  教师授课时目光柔和,与学生交流时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对方,注视的部位是两眼和嘴的三角区域。成年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特点之一是较强的自主学习性。教师的鼓励目光有利于学生增强第二语言学习的信心,降低学习者操练的紧张程度,以达到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教师的手势应该清楚,得体,随着课程内容进行。手势语主要有四种类型:形象手势(模拟状物)、象征手势(表示抽象意念)、情意手势(传递感情)和指示手势(指示具体对象)。身体和手势主要用于简单动词的讲授,例如:推、开、走等。除必要的板书外,教师在课堂站的位置应尽量在学生周围,与学生融为一体。教师不能固定在一个点上不动,应适当地移动位置,但也不能频繁走动。走动的主要目的是减轻视觉疲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3 教学语言礼仪

  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礼仪总体的要求是:有幽默感,但避免语言低俗;语速正常,音量适中;按照学生的程度设定词汇难度;全中文的语言教学环境。幽默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是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上上缓解课堂气氛的方法之一。教师在课堂还应该学会“自我解嘲”,在课堂操练中可以以老师的自身经历或者经验为例,甚至可以拿自身不足与相关知识点作对比。国内的对外汉语课堂一般是不同国籍的学生根据水平混编上课,但是学生的汉语水平接近,所以全中文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目的语的听力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在目的语的外部环境。

  1.4师生关系礼仪

  师生关系礼仪主要包括师生交流礼仪,批改作业礼仪和考试讲评礼仪。

  师生的交流礼仪分为课堂和课外两部分。课堂交流是教师针对全班同学的,不能偏向某一同学或某一国家的同学,主要方式是目光交流和语言交流;课外交流是教师针对某一学生进行的私下交流,主要方式有电话交流、短信交流、电子邮件交流、聊天工具交流等等。师生的语言交流应该双目注视学生,认真倾听学生说话,对于学生的语音和语序错误进行纠正。课外交流时,教师应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隐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交际等方面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

  批改作业的礼仪分为两种,一种方法是教师批改时标注出正确答案,这主要适用于学生的初、中级阶段。初、中级阶段的学生拿到教师的批改作业后也应把错误部分至少重写一次,以加深正确的语用的印象。另一种是教师批改时只标注出错误的位置,不标注出正确答案,这主要适用于学生的高级阶段。高级阶段的学生自我修正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日常的作业批改注重的是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批改时教师应该注重字迹清楚,仔细认真,标注日期,以作为学生期末总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试、讲评是教学评估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存在明显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试卷的批阅应该做到卷面清晰,不宜涂改,如果出现加分或者减分的现象务必在修改处签上姓名。学生试卷的发放则应该以尊重学生的隐私为前提,将试卷背面朝上放于学生课桌。试卷的讲评应该及时、有效。及时是指考试与讲评的时间间隔不宜过长,一般以1-3内为宜;有效是指讲评的内容不止是针对试卷的某一题目,更应该为学生增加相关的语言点的扩展和强化练习。

  2、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的重要性

  个人形象礼仪、教学体态礼仪、教学语言礼仪和师生关系礼仪四个方面不仅展示了教师的个人修养,还传播了中华文化。

  一方面,良好的教师形象展示了教师的个人修养,教师的行为举止、语言体态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良好的教师形象的前提,可以有效地展示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更能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教师应该对传统文化礼仪进行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自觉地把握礼仪的度,避免做出违背礼仪的事。

  另一方面,良好的教师形象还传播了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礼仪文化规范是中华特有的文明象征,是中华民族美德的体现,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培养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是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寓礼仪于行为之中。平时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坚持不懈,习惯成自然,逐渐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

  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尊重和平等对外学生是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的前提条件。教师的课堂礼仪不仅体现了教师对自身的尊重,还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观点和个人隐私。课堂句子操练时,学生会用所操练的句型表达个人观点,即使教师不同意学生的观点,也应该采取尊重的态度,不纠正学生的观点。除了尊重学生外,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也是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都应该做到的。对待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应该一视同仁,没有好学生和坏学生之分,教师不应该只重视学生的分数,更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交际能力。

  其次,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必要条件。对外汉语教师是通过汉语传播使更多的第二语言学习者以汉语为媒介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政策,经济等方面的信息。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教师应该积极塑造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扩大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忽视中国社会的现存问题,比如独生子女政策问题,性教育问题,素质教育问题等等。教师在培养跨文化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话式交际模式[3]。它是是双方的异同都被承认并受到尊重的过程,是在融合的过程中保存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的交际模式。师生双方保持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交往动力加深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再次,较好的思想心理素质包括高度的教育责任心,健康的心态,以及求真务实的态度。任何教学的成功都需要老师和同学的配合与合作。如果教师没有亲和力、感染力和凝聚力,就很难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汉语教授的主体,既承担着语言知识的教学任务又肩负着汉语传播的历史使命。教师需要不断检讨和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无论学生来自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教师的个人心态一定要健康,不能出现国籍歧视、种族歧视、个人歧视等现象。

  教师课堂礼仪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礼仪教学;生态课堂

  引言

  随着生态学与教育学的融合发展,课堂生态学成为了众多学者感兴趣的话题,礼仪教学课堂作为一个师生与教学环境共同作用的特殊微生态系统,各种信息的交流构成了礼仪课堂教学的生态运作机制。通过礼仪教学机制的建设、教学内容的优化、现代教学方式的运用等出发优化课堂生态环境,以促进礼仪教学课堂多维度互动的人际关系改进和教学实效的提高。

  一、高等职业礼仪生态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的传授成为教育中的首要因素,课堂教学作为高等职业礼仪教育的最基本方式,蕴藏着如何将教学效果发挥出无穷大的生命活力。20世纪50年代,很多国外学者进行了课堂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课堂管理模式,并将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教学质量的评定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中。随着20世纪70年代教育生态学的兴起,建立了教育系统内部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将高等职业教育礼仪课堂教学质量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思维高度。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十”精神为指导,在高等职业教育礼仪课堂中实现课程结构内容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凸现学生本位,构建师生互动的民主和谐情感交流关系,创新学习方式,强化礼仪教育理念,创设能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充分体现礼仪素质教育的价值,解决枯燥无趣的灌输式礼仪课程教育弊端,将会有效促进礼仪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如何利用高职礼仪课堂建立教学实效机制,促进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转变,对他们的情感认知、正直乐观的品德、健康积极的心态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高职礼仪教学课堂生态问题研究,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二、高等职业教育礼仪生态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就在于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品德高尚的多层次技能型人才、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民族兴旺。在高等职业礼仪教育环节里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成效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现实困境。很多国内学者提出了创建普通高等职业教育高效课堂的理念,为礼仪课堂教学确定了价值方向。同时,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高等职业礼仪课堂教学改革,引导重视学生自主、独立、创新的礼仪课程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探索将现代教育技术与礼仪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质量提高模式,建立高等职业礼仪生态教学多层次精品特色体系和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关注学生差异和优势潜能,积极开展创造性学习,强化高等职业礼仪生态课堂课程内涵建设,对于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创新意识的能力提升有重要的意义。以现实高等职业教育礼仪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为基础,深入礼仪课堂开展全面系统的礼仪课程实践研究,力争能为礼仪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研究的突破口,从而弥补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礼仪生态课堂教学中理论逻辑思辨能力研究的不足。

  高职礼仪课堂生态教学体系的实践复杂性,使得对如何解决礼仪生态课堂构建,缺乏一定的实质性的研究指导,导致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礼仪生态课堂教学面临困境,尤其在高等职业教育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面对新旧理念的冲击,很难把控教学的环境效应。利用礼仪生态课堂理论的教学实际情况,探讨教学改革中礼仪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难题,并提出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学生礼仪素养的综合训练具有指导和借鉴的作用。第一,教师教学领导能力对于促进礼仪生态课堂教学意义重大。作为生态课堂教学的主体和灵魂人物,教师的教学领导力是教学品质提升的关键。从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的主导地位出发,高等职业教师礼仪堂教学领导力是生态回归的需要,可以有效彰显礼仪教学实效在学生的行为上的展示,推动贯彻落实高素质教育改革措施,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第二,创新礼仪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构建礼仪生态课堂意义重大。以多维度的礼仪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新型的教学环境关系为途径,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转变。目标是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的礼仪知识以及学科基本理论,培养创新实践愿望的能力,建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豁达宽容的人生境界。显然,传统的课堂很难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尤其是高等职业礼仪课堂教学要完成这样的目标和任务难上加难。面对这种现实的状况,“生态课堂”呼之欲出,力求克服传统课堂的弊端达到更加理想的课堂状态,从而有效的提升礼仪教学的成效。

  三、高等职业教育礼仪课堂教学生态失衡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礼仪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学情境中,各有机生物相互交流信息与能量的过程,即教师、学生、教学情境、生态环境对礼仪知识的传承、应用的创新的载体性作用。与传统的礼仪单纯传授技术课堂相比,生态课堂是学生行为、心里、性情、特质与礼仪技术、课堂氛围、教师情感交流产生共鸣的过程。因此,保持多样性,留住独特性,尊重创新性,追求持续性是生态课堂的可以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情境,从而推动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实现自由可持续的发展的主要因素。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礼仪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理论研究被注入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虽开设了礼仪课程,但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教学的意义、课堂教学方法并没有提出系统的管理和规范,致使礼仪教育课程仍处于边缘地带,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了礼仪教育的发展和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提高。

  (一)高职礼仪课堂重视程度与学生对礼仪的急切需求失衡

  高职礼仪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在教学计划制定上地位相对偏低,重视程度不高,绝大多数院校只在个别专业开设课时量较少的礼仪课程,而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行为粗暴、着装怪异、言谈粗俗等不文明现象急需更正。这与学生对礼仪知识的需求和我国所提倡的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同时,礼仪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善、内容不规范,使得礼仪教学方法被限制在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下难以突破,在学生需求与学院对礼仪课堂教育的供给方面形成了矛盾,阻碍了礼仪教学的发展。

  (二)礼仪课堂教学师资力量供给与师生信息交流互动失衡

  高职院校礼仪教学师资缺乏,给礼仪课堂教学造成了很多的困境,即使是目前从事礼仪教学工作的老师也缺乏礼仪工作的实践经验,知识综合性不高,课堂灵活应用能力较差,礼仪课堂教学水平与学生实际要求不同步,学生满意度不高影响了礼仪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成为礼仪课堂的主宰者被认同和固化,学生自然成为简单的信号接收器而失去了课堂的主动权。此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放弃了礼仪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代价,而失去了礼仪教学的意义,学生的被动性与师生间互动性致使礼仪教学生态环境不能良性的运转。

  (三)礼仪理论教学过程与实践教学结果失衡

  高职礼仪教学过程基本停留在课堂教学阶段,缺少现实仿真职业环境和实践教学环境的支撑,课堂与社会对接的效应不大,这与礼仪课堂教学目的必须以社会实践的成果表现相背离,学生的理论知识难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得以体现,使礼仪教学缺少了对本质和内涵的把握,高职学生礼仪素养与礼仪技能偏低,学生自控力较弱,对文明素质认识不足,形成了行为、观念与现实的反差,失去了对礼仪教学实践检验的判别标尺。最终放弃教学过程的真正价值应以学生礼仪素质养成及综合素质的提高的结果,导致了教学过程与实际应用技能的失衡。

  (四)礼仪教学考评机制与课程教学目标失衡

  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怪象表现在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升学,教师的评价是为了评定职称与获得绩效等的现实功利。在此种评价模式下,礼仪教学评价机制多出了很多虚假的成分而掩饰了问题存在,最终虚假的结果掩盖了真实的问题,不利于礼仪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应用性很强的礼仪课程,沿袭传统的考核办法已经与目前现实的礼仪目标相去甚远。只凭理论成绩定教学结果的考评方式,导致礼仪教学将学生动手能力与社会实践应用技能拒之门外,阻碍了教学内容的渗透,限制了礼仪教学改革的深入。

  四、打造高等职业教育礼仪教学的生态课堂路径探索

  (一)创建礼仪课堂生态教学环境,营造轻松学习氛围

  在高等职业教育礼仪教学课堂中能动的、平衡的、和谐的、充满生命力的可持续知识的交流与互动是营造课堂生态环境的基础,归还学生学习权力的本质,让礼仪教学充满快乐、自由、成功与喜悦,消除学习被动的障碍和抵制情绪,达到充满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将追求至善的礼仪教学思想境界与塑造美好心灵的礼仪教学目标融入课堂动态教学中,将实际生活中收集的案例带回课堂,如在课堂开展演说运用礼貌谦让的话语传达尊重之意,组织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式”充分展示语言表达的礼仪规范,利用小组观摩仿效,演练确保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体现礼仪课堂学生精神与心灵内化与外在表现形式的统一,创设多元自主的教学快乐展示环境,搭建开放式的教学平台,从而让学生在礼仪课堂中自主发展,自觉地将礼仪知识转化为能够与社会实际结合的行动,提高综合素质及礼仪技能。

  (二)优化礼仪教学内容,促进生态课堂的有效进展

  礼仪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礼仪教学实效达到的基本表现形式。因此,礼仪课堂教学内容应该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关系到对教材的筛选、案例的处理、难度的分解与内容的拓展等。第一,吸收生活中礼仪素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恰当地引进生活中的礼仪实例,填充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对礼仪知识的理解。第二,建立前后礼仪知识的链接充实教学内容。将学生已有的礼仪经验引入课堂教学中加以利用,巧妙引导礼仪行为的规范作用,优化教学内容。第三,增加礼仪实践教学拓展教材内容。礼仪课堂教学总以实践作为教学实效的检验标准,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对内容重组,实现学生礼仪的最优个性发展。第四,利用各种课堂教学手段活化礼仪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让教学内容运动起来,帮助学生增强思维的跳跃性和灵活性,如礼仪短剧表演等形式,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情境,强化了课堂内容。第五,尊重教学理念构建个性化礼仪教学内容。个性张扬的礼仪教学意识培养与礼仪规范并不冲突,礼仪教学潜能的发挥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可以构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三)创新礼仪生态课堂教学方式,构建生态课堂框架

  礼仪课堂教学的师生共振效应是生态课堂生命力的表现,体现的是生命与生态交互作用而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促进了师生与环境的相适应,最大化的实现了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动态良性的发展。第一,探索礼仪课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构建礼仪生态课堂模型。探寻礼仪生态课堂教学方式是优化师生关系与实现高效课堂的核心,构建师生对话沟通平台,发挥学生勇于质疑的学习风格引发自由互动合作探究的自我思维展示,以此推进礼仪生态课堂模型的建立。第二,建立礼仪教学生态课堂教学新形式促进生态课堂形成。礼仪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达到陶冶身心,树立信念,形成规范,展示真诚的效果,礼仪教学的生态课堂要求符合生命运动的规律与生态课堂教学节奏相统一,切实保障有礼有节的行为规范的形成,把握礼仪课堂教学的动、静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竞争性,以真实、自然的面貌应对教学生态情境,从而达到师生共赢的礼仪教学最高境界,使固定的礼仪理论知识瞬间转化为栩栩如生的动态礼仪行动,焕发出生命能动的气息。

  (四)强化生本化教学评价,促进生态课堂高效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不仅是职业技能的体现,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礼仪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改革的成败取决于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礼仪课程评价是教学质量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保证。礼仪生态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礼仪知识掌握,礼仪技能练成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控能力与学生的学习情绪展现同时作用于礼仪生态课堂中,要求老师不仅要关注学习的效率,更要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挥与个性的成长,礼仪课堂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信任与关注中得到赏识,增强学生自信。评价理念的师生共同发展、评价主体的多元与评价对象的学生参与都有助于礼仪生态课堂的深入发展。首先,学生本位的评价环境可以激发师生感情的融合,促进心灵沟通,让学生获得关爱、信心、自由与个性的成长,教师的收获、喜悦让教学机制持续健康进展。其次,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机制的落实,有助于建立礼仪生态课堂的评价标准,随时关注学生不良的行为并给予及时反馈、更正,进一步促进学生礼仪素质的全面发展,有效推进礼仪课堂生态教学机制的形成。

  结语

  总之,礼仪生态课堂的构建是学生创造性礼仪知识的应用得以体现的新课堂模式,充满了人文关怀与情感交流闪烁着礼仪智慧的光芒,礼仪课堂生命活力的的充分展现把课堂交给其真正的主人―学生,让课堂充满创造的激情与挑战,而成为文明礼仪形成的摇篮迸发出生命力的火花。运用课堂生态学的方法,探索高等职业礼仪课堂教学情境的设定,揭示礼仪课堂教学赖以发展的物理、空间和时间环境,寻求由学生、教师和课堂教学氛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体合理发展的教育方向。营造和谐健康、完美人格塑造、身心愉悦、启迪智慧、开发智能、活跃思维等认知过程最优化的礼仪课堂教学情境。构建平等沟通交流、相互尊重、激发创造能动性、转化智趣、树立理想信念,保持良好的教学心境等的融洽教学环境,是礼仪生态课堂研究实践性较强研究的重点,其课堂教学研究的过程即是整个情景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处在礼仪教师转型与过度时期的高等职业礼仪课堂教学研究面临着新旧思维模式的碰撞与选择,在权力打造礼仪生态课堂的过程存在着教师、学生、学院领导等各种价值伦理的磨合,还同时存在着思想和行动上的压力与阻力,要面对理论与实践的礼仪教学现实矛盾。因此如何构建高效的高等职业教育礼仪生态课堂,需要将教育学、心里学、生态学等综合学科融于一体,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灌输在始终,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为其终极目标。(作者单位: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礼仪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项目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岩高、邹京霞.校礼仪教学改革探索合[J].

  [2] 杨丹.对目前我国高校深入礼仪教学创新的思考[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4)

  [3] 王紫斌.态课堂的理念创新与建构[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6)

  教师课堂礼仪篇3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礼仪教学 教学质量

  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现代技能型人才,要达到这一教育目标,学校教育既要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又要重视对学生的文明道德修养的培养。礼仪修养是一个人文明修养和道德修养水平的体现,学好礼仪,用好礼仪,是中职学生重要的学习目标。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学校工作的主线,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也是教师不懈的追求。

  一、重视礼仪教育是提高礼仪教学质量的前提

  中职学校要培养的是符合社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何谓“人才”,德才缺一不可,只有“才”没有“德”,或是只有“德”没有“才”的人都不可称之为“人才”。“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一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不少学生虽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但在人际交往中却不懂得礼貌待人、尊敬师长,有些学生个人衣冠整洁,却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这都是由于礼仪修养欠缺和人际交往能力不足造成的。中职学校学生处在人生发展、发育的关键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期的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将会对学生健康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礼仪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应该得到学校的重视、教师的重视、学生的重视,当然还有家庭教育的重视,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并举,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提升教师涵养是提高礼仪教学质量的基础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首先,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教师就很难把课上好,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师必须具备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礼仪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礼仪知识水平,自身也要具有较高的文明礼仪修养。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要符合礼仪规范,体现文明礼仪风尚。我们明白“言传身教”的重要意义,在课堂上教导学生要讲文明懂礼貌,如果课后路遇自己的同事都不打招呼,或是学生向我们问好时不予理会,那么在学生的眼里老师还有何威信可言。身教重于言传,尤其是礼仪教学。礼仪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检验教学成果的关键并不是看学生考了多少分,而是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是否符合文明礼仪规范,文明礼仪修养能否得到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示范和表现,以及教师日常行为举止都对学生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礼仪课教师更要从言行举止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仪表仪态端庄、自然,表情亲切,语言文明、规范,课堂讲授生动、形象,在各方面均能成为学生的楷模。

  三、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礼仪教学质量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要让学生爱上学习,先要让学生爱上老师。

  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有足够的爱心与耐心。俄国伟大作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教师应以爱执教,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用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而当学生做错事时,教师则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更正错误。让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相信在对学生付出爱的同时,我们也能收获学生对教师的爱。

  其次,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礼仪的热爱,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美称,讲究文明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表示相互尊重、敬意、友好而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交往程序。礼仪的核心是尊重与友好,体现的是人性的真、善、美,只有符合礼仪规范的才是美的。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认识礼仪的美与魅力,领会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从而爱礼、学礼、用礼。

  四、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礼仪教学质量的手段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主导作用,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摒弃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礼仪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的课程,其理论知识通俗易懂,实践指导意义强,可操作性也强。礼仪课教师应针对课程特点和学生情况,不拘一格,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课堂礼仪篇4

  关键词:幼师 礼仪课程 教学 礼仪素养

  幼师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礼仪课是幼师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与实操性相结合是礼仪课程的基本特点。礼仪课程多元化的教学与训练,能使学生更全面的掌握礼仪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礼仪修养,以及处理公共关系事务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一、礼仪课程的定位

  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幼儿教师的礼仪素养非常重要。幼儿园启蒙教育是人一生系统教育的起点,对人的一生都有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模仿和学习的主要对象,言传身教至关重要。将礼仪实际应用到幼教行业中,体现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拉近幼教工作者与同事、与家长的距离;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身正为范,幼儿教师对幼儿人格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个人的礼仪修养尤为关键。

  二、礼仪课程设置多元化的科学性

  礼仪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集理论和技术于一身,具有技术性强的特点,易于掌握、难于精深。礼仪课教学是以礼仪的实际应用为主要内容,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因此礼仪课程的设置要以就业为导向,明确教学目标,体现多元化、科学性。适合于幼师综合发展的需要,符合幼师职业技能特点,要科学合理的开展有特色的钢琴课程教学。在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会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题。

  三、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发展

  幼师学生在校进行训练和学习毕竟有限,因此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设定与拓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所以,首先要做到理论与形体训练同步进行。在把教学内容展开和深入的同时,把枯燥、单一的技术技巧练习同繁复的理论知识学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礼仪课既有实操训练又有理论学习,把相交叉学科知识综合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完成课程的整合。

  第二,礼仪课是幼师工作中幼儿教师自身素质展示的最实际的应用。因此重视礼仪课形体教学,在提高学生礼仪课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更多地重视实际礼仪训练、以及对礼貌、礼节的重视。在培养学生丰富的礼仪修养的同时,塑造学生良好的姿态,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

  第三,拓展教学课程的内容。对于一个幼师学生来说,仅仅一年的学习时间比较短暂,受训时间比较有限。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以礼仪理论知识为前提的,形体礼仪训练的实训课为基础的课程。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礼仪的各个方面,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从理论到实际应用,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修养,塑造更美好的自我。

  四、礼仪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的多元化发展

  幼师专业礼仪课程教学多采用了理论课与实训课相结合的形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使学生成长为适应当前幼儿园工作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1.理论课教学

  礼仪课的理论教学是以礼仪的溯源为前提,从社交礼仪、公共礼仪、校园礼仪等方面入手,主要完成基本讲授和训练的教学目标,以系统性、知识性、理论性为主的内容安排教学,使学生在理论上了解礼仪的内容、含义等,完成学生的基础理论的学习。同时在教学中还充分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与教学手段,使用实际有效的辅助教具及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生动的展示了礼仪的魅力,并开展了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的教学活动。将知识传授、课堂练习和能力培养相结合;讲、练、做一体,“讲中学,学中讲”,让大课具备小课的功能,突出技能的培养。课堂中,教师一般分为课前训练和课堂学习两部分。课前训练中包括站、立、行、走等礼仪的基本训练。在练习的同时,强调礼仪形体训练的各个环节、技巧。课堂学习部分,通常分六个步骤教学。首先,介绍课堂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对作品进行整体认知;第二,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展示,提出问题,分析,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形成直观印象,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三,教师示范,分析、讲解知识点、技术重点;第四,开展多种练习方法,进行学生集体课堂训练;第五,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第六,课堂展示,考察教学综合效果。

  2.实训课教学

  实训课的教学形式非常适合于幼师专业的学生,在幼师实际教学当中应用较多。因为幼师学生人数较多,技术技巧较好掌握,难于精准,练习时间较短、基础较为薄弱,通过分组形式的教学可以对学生实际掌握情况进行逐一的检查,有效地利用课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礼仪课程技巧。

  3.个别课教学

  个别课是将校园优秀学生挑选出来集中提高培训的一种形式,是因材施教的最好的教学典范,通常采取“大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内容包括:礼仪妆容、发式,形体训练等。通过个别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加强学生的礼仪训练,通过更多的活动及平台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但是,由于幼师学生较多,整体课时较短,局限性较大。扬长避短,将理论同实训课程有机的结合,多种授课方式并存,实现授课形式的多元化。

  礼仪课程的教学在幼师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方面任重而道远。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多方位、多角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形体礼仪,使我们的礼仪教学取得更大的成效,使学生在教育工作中更好的展示自我,使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最终达到礼仪课程科学设置的初衷。

  参考文献

  [1]王小静:《关于学校礼仪教育的几个问题》[J].汉江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秦正修:《礼仪教育若干问题之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陈安萍:《论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功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教师课堂礼仪篇5

  关键词:情景;兴趣;启思;创造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介绍

  当前,绝大多数职业学校都认识到了“礼仪”在学生就业前参加招聘谋职中的优势作用,乃至在学生终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于是适应需要开设了礼仪课程。但因为不是主课,所以很多学生学起来不认真,老师教起来也费力。为此,我在礼仪教学的实践中对“把情景教学法运用到礼仪教学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实践证明,教师在礼仪课程教学中有效地利用情景教学法,对于学生掌握礼仪知识,养成礼仪习惯,成为一个懂礼仪、行礼仪的现代人有积极良好的效果。

  二、情景设置的技巧

  1.课堂内创设情景

  礼仪知识的学习是一种素质的生成,需要学生在学中感知、

  理解、运用直到熟练地掌握。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多听、多说、多看、多练。在脱离情景的情况下课堂上反复单调的机械操练会让礼仪知识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学习兴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礼仪学习情景。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好这个真实的礼仪交际情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课外创设情景

  礼仪是交际的工具,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才能达到学习礼仪的目的。因此,礼仪教学绝不仅仅限于课堂上,还应将礼仪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实习实训活动中,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教师要设法在日常生活中创设学生知礼、懂礼的环境,鼓励学生敢于用常用的表达方式和交往的人问候、打招呼。也可以开展各类的礼仪活动,如:礼仪周,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办一期礼仪手抄报,礼仪操比赛等,评选表彰班级、学校的“礼仪之星”,并对参加活动的学生、“礼仪之星”给予一定的肯定或者奖励,让学生有信心、有动力去交流、去运用,更注重平时的礼仪习惯养成。这样既能为学生提供施展礼仪才华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探究中练习礼仪,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习惯,提升素质。

  三、一点启示

  “学无止境。”职高礼仪的教学内容对于每个礼仪教师来说都没有难度,但是教师教授给学生的不是单纯的一节课所讲的内

  容,而是要培养一种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思考习惯和创造性。情景教学法就是提高礼仪教学活动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入丰富的真实情景中,体现在现实生活的时时处处,让学生既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体现在生活中,成为一生的习惯。所以,我们应该从刻板的讲授知识点的误区中走出来,在教学中充分使用情景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思考,开发创造性,使学生不再畏惧、轻视礼仪而愿主动出击,真正成为一名懂礼仪、行礼仪的新时代职场人。

  参考文献:

  [1]孙玉梅.实用礼仪教学中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运用.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6).

  教师课堂礼仪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商务礼仪 教学现状 方法研究

  在现代商务活动中,礼仪几乎成了商务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商务礼仪已经成为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一个词语。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倡导全面素质教育的今天,礼仪教育成为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高职院校中礼仪课程大多被列为必修课程,并成为学生学习、交往、沟通、求职的向导,引领学生不断成长进步。但由于商务礼仪课程是一门开设时间较短的新课程,故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需要研究和探索的地方。我结合自身对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实践,现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一、教学现状

  (一)教师专业化水平偏低

  商务礼仪课程属于新兴课程,很多教师在本科阶段并没有学习过这一门课程,理论知识欠缺。另外,大多数教师都是由一所高校毕业直接进入另一所高校,缺乏企业实战经验,在教学上更多的是现学现卖。其次,大多数高职院校在选择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师时,存在观念上的误区,领导大多认为商务礼仪是一门简单的课程,任何一位教师都可以任教,不管教师是什么专业出身,不管教师本身素质、能力如何。

  (二)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

  首先是教师观念上忽略了商务礼仪的最大特性――实践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理论教学,在课堂上满堂灌输,把礼仪的知识以理论形式传达给学生,一方面使学生感觉到枯燥,另一方面也把礼仪教死了,不能活学活用,理论跟实践严重脱节,导致很多学生在上完这门课程后就将其丢一边,不能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

  其次是教学条件的限制,导致商务礼仪教学偏于理论讲解。很多院校在场地设施配置上比较落后,教师只能在大教室上课,很难让全体学生真正体会学习,只能让几个同学做示范训练。缺少仿真的职业环境和角色扮演让学生难以融入真正的礼仪情景当中,故而很多礼仪都是停留在理论讲解层面,没有专门的训练机会,教学内容上也难以出效果,比如个人仪姿仪态训练所需的练功房,中西餐餐具,在模拟商务谈判、签字、剪彩过程中使用的教具、场地等,都比较缺乏。

  二、改进对策

  (一)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学校在招聘商务礼仪教师时要尽可能选择跟商业有关系的专业教师,其次是教授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师自身在素质和外形上要具备一定的说服力。最后就是加强任课教师的课外礼仪知识运用学习,配合国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度,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或参加大型礼仪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可以选派教师到专门的礼仪培训机构培训、进修,以及参加研讨会,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二)加强课程实践性教学

  造成教师在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的原因之一是学校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表现在课程设置上,很多高职院校并不是在所有专业所有班级开设,而是只有一部分班级开设。另外,大多数院校认为它并非专业课,在实训场地上不舍得投入,所以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就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首先,各院校要大力设置商务礼仪课程,以使学生满足社会的需求。其次,要加强实训场地建设,具备起码的礼仪实训场地。最后,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内外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不满足于满堂灌输,止步于课堂教学。

  另外,在教学内容上也应该根据各系各专业的不同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内容讲解。比如要从事办公室工作,要着重讲解办公室礼仪;要从事酒店、旅游等工作,要着重讲解接待礼仪、交际礼仪等。

  三、教学方法

  如何突破高职院校在教学场地和设施上的一些局限,变不利为有利,让商务礼仪教学变得有意义又有趣,成为学生感兴趣又学以致用的课程?我认为可以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努力。

  (一)课堂教学

  1.课堂讲授趣味法

  作为最基础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在教学上有一定的枯燥性,教师要避免照搬礼仪课本上的知识,尽量用精彩生动的语言,插入一些与内容相关的礼仪传统故事或者是商务故事,多分析案例,增加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另外,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切忌把书本上条条框框的内容打上屏幕,而是要力求做到文字和画面的和谐统一,让学生能在视觉上有所刺激,激发学习兴趣。

  2.视频插播讲解法

  根据场地限制的现状,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插入一些相关的视频,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融入实践场景有很好的帮助。比如讲授剪彩仪式内容时,可以放一些相关的视频,让学生知道整个剪彩的流程,再配以适宜的讲解,整个剪彩内容学生就会记忆深刻,很多注意事项也会牢记心里。

  3.示范互动法

  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把整个动作规范准确地示范出来,再让学生跟着学习演练,既能让学生牢固掌握,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仪表内容中的男士系领带和女士系丝巾就可以采用这一方法,先由老师介绍领带的由来、系领带的几种方法、不同系法的不同效果。在女士丝巾系法上也可讲解不同丝巾和围巾的系法,学生都会觉得实用又有趣。

  4.行为动作训练法

  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个人的仪姿仪态,如站姿、走姿、坐姿、蹲姿,还有就是日常见面礼仪中的握手、名片礼仪、吃中西餐时的餐具的握法等。在这一内容里主要是教师先做动作的要领讲解,然后由学生实践,可以一对一,也可以单个或分组。如站姿,可以采用两个学生背靠背的姿势比较练习,也可以小组几个同学同时上台练习。练习完后一定不要忘记对每一位学生点评,这样有助于纠正学生的错误,也可以让台下的同学点评,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

  5.情景模拟训练法

  为了模拟商务场景,在实践课上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训练法。这种方法一般是在一部分内容讲解完成后的综合实践中用,可以将课堂里讲解过的很多内容融合在一起表现出来,是对学生整体知识的一个考验,所以一般可以整次课给学生做这样的情景模拟,比如个人日常交际过程中的介绍、握手、递送名片等内容,就非常适合情景模拟法,可以让学生模拟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见面时的场景。这内容和方法一方面是考验学生对综合知识的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考验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等能力,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应用这一方法时由于参与的人比较多,教师的作用比较大,要在学生演完之后对他们作出评价,另外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的表现作点评,所以教师在应用这一方法时要投入全部精力做好这个评委。

  (二)课外教学

  商务礼仪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它不能仅仅局限在有限的空间里教学,我们要放开手脚,放眼外界,积极走出教室,进行课堂外的教学,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真正领会到礼仪的重要性。

  1.校园内的礼仪活动

  每年在高校校园内都会举办很多的活动,其实这些活动中都无不穿插着礼仪,那么教师可以起到引导作用,一方面让学生注重这些活动中体现的礼仪,另一方面也可以专门举办这样的礼仪活动。比如,在学校经常性举行的一些大会中,我们可以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了解当天的主席台位次礼仪、引导礼仪、着装礼仪等。另外,可以让学生组织专门的礼仪大赛,专门展现礼仪过程中的不同知识。还有学校经常举行模特大赛、导游大赛、演讲比赛,其实都穿插了不同的礼仪知识。这些都为提高学生的礼仪实际运用能力和礼仪素质创造了良好的展示平台。

  2.校外礼仪的运用学习

  其实商务礼仪的课外实践可以和其他的专业课实践联系起来,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比如旅游英语专业、导游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的是接待礼仪,场地主要是在酒店、宾馆和景点,所以我们可以把礼仪的课外实践场地放到专业课的实践基地去,在专门的酒店,让学生现场体会酒店的接待礼仪。

  综上,商务礼仪课程作为新兴课程,在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授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驾驭课堂,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礼仪常识,运用礼仪常识。

  参考文献:

  [1]黄琳.商务礼仪[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04.

  [2]张兰平,罗元.商务礼仪实训指导[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83.

  [3]胡成富.社交礼仪[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255.

  [4]拾景欣.增强高校礼仪课教学实践性之我见[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3):75-76.

  教师课堂礼仪篇7

  [关键词]:礼仪教育 校本课程 开发实施

  重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中华优秀的礼仪文化作为小学生德育的载体,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近年来,我们结合《小学生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如何运用礼仪教育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做了如下一些探索。

  一、开发《小学生礼仪教育》校本课程教材

  教材是实施课程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课程实施的基础。作为校本课程教材的《小学生礼仪教育》,必须体现出活动课的本质特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自主性

  校本课程是针对某地、某校甚至某年级的特定的学生群体的,在不同的地区、学校和班级之间,学生状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决定了校本教材必须有自主性,必须适合校内外的情境。

  当前,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所使用的教材种类繁多,质量不一。从校本课程的本质出发,只有适合自已的教材才是最好的。因此,开展礼仪教育,自编适合的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课程的成败。

  结合我校情况,在礼仪教育实践中,我们开发了以年段分级――以板块传承――以动态求新的自成一体的《小学生礼仪教育》教材,这一充分体现自主性的教材,使用中收效良好。

  2.教材的实践性

  所谓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特点,在教材实施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目的、方法,都要求它必须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必须注意儿童的生活实际与兴趣需要紧密相联,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训练活动,向生活和经验学习,在实践中有所思、有所悟,实现学生内心的自我唤醒。

  (1)教材内容以活动为主,突出实践性特点

  教材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需要,都以有关联的板块活动呈现主要内容,以实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和感悟。每个活动内容只是一个样本,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二次开发,把生成的有价值的活动充实进教材。

  (2)教材礼仪知识贴近生活,便于学以致用

  礼仪教育也要遵循教育规律,内容上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尤其要体现学生生活和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现实需要,才能保证了学以致用。在小学低段礼仪教育中,重在解决家庭、学校日常生活习惯中的礼仪问题;中段重点学习在学校和社会、家庭生活中衣食住行、为人处事、接人待物等方面的礼仪要求;高段涉及异往、社交及审美礼仪,并适当了解国外礼仪。

  (3)教材活动设计关注体验,重视内心唤醒

  礼仪教育是情感教育,只有打动人心的情感教育才能内化为人的素养。注重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用学生生活体验唤醒内心,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升华,这才是礼仪教育之“法”。在活动设计上,我们大量选用了学生在校园和家庭中真实的有礼仪教育价值的生活录像片断,帮助学生透视自己的生活,体验怎样做事、做人,逐步实现自我唤醒。

  3.教材的时代性

  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礼”的内涵也在发展,因此,运用礼仪文化开展学生礼仪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教材内容以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为主

  以时代新兴礼仪为辅,注意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要着力体现当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要求,重视传承又兼顾学生的长远发展。

  (2)教材应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如教师观念和角色的转变,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等要求。

  (3)形成连续的动态过程,适应时代需要

  教材要注意动态发展,教材的编选、实施、检验改进和再实施,要形成连续的动态过程,适应时代需要。

  这主要体现在:不断改进教材内容及呈现形式,如及时更新抓拍学生生活的真实场景和典型案例充实教材内容等。只有鲜活的内容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教学实效。重视教学反思,要定期开展教材研讨,不断二次开发、修订完善教学标准。

  二、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的课堂教学

  在《小学生礼仪教育》教学中,我们努力追求超越课和学科的概念局限,突出以下特点:

  1.活动性

  (1)把课堂讲授、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训练三种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堂讲授重在传授礼仪知识,模拟训练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日常养成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学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的珠联璧合。

  (2)教学中要重视对礼仪文化的渗透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礼仪教育不需要理论层面的学习。礼仪的性质、起源和发展及礼仪的规律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礼仪规范,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有感悟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复杂的、突发的情境中,避免礼仪失范。

  2.整合性

  《小学生礼仪教育》教学实际上是“小礼大教学”,要注意发挥教师团队的作用,特别强调人、财、物及环境等资源的整合利用,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科整合

  除了《小学生礼仪教育》课堂教学,在语、数、艺术、体育等各学科的教学中,也要注意结合课程特点渗透礼仪知识,开展礼仪实践活动,这对延伸和强化礼仪教学效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教师整合

  除礼仪课教师外,其他教师也要走进礼仪课堂,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更好地达成教育目标。如礼仪教师与语文教师一起开展课本剧展演、礼仪儿歌创作比赛活动;与艺术、体育教师一起创编礼仪操及形体训练艺术操活动等,

  (3)活动整合

  有机地整合大课间活动、校园主题月、“推普周”等学校活动,有针对性地渗透礼仪教育内容,使之成为学生礼仪实践的舞台。

  (4)资源整合

  主要表现在学习运用现成经验,实现资源共享方面。

  3.创造性

  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在礼仪教学创新实践中,重点应做好以下三点:

  (1)教材内容的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囿于教材现成的内容和框架,要加强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例如:教学家庭礼仪部分内容时,教师以自己录制的家访录像为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待客之道。用亲身经历的事作材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单纯利用现有教材要生动得多,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很好。

  (2)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模式上,我们重视发挥教师团队特点,创造了“多级主导”的教学模式。一些课形成了“主讲教师+辅讲教师”联合主导,“主体活动+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模式。主讲教师设计主体活动框架,辅讲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设计分散活动内容,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活动的实践者、组织者、学习者、体验者、反思者,充分体现了教学生成性。这种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了教学的实效,形成了许多精彩的课堂。

  (3)教学形式的创新

  礼仪教育的形式不只限于课堂,各类活动都是可利用的“课堂”。例如在学校“阳光体育”活动中,我们创编的“小学生礼仪操”,就是礼仪教育形式的一朵奇葩。它把学生日常礼仪规范,以韵律操的形式,配以明快优美的旋律,用夸张的动作艺术地再现出来,既强化了学生对礼仪条规的认识,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礼仪的熏陶,避免了课堂的生硬说教,深受学生欢迎。

  4.开放性

  《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下面三点:教学人员的开放性。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员都可以根据需要走进礼仪教育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开放,不只是校园,社区、街道、市场甚等公众场合也可以是礼仪教学的舞台;教材的内容也因以上两点得到极大的开放和丰富,必然导致出现大量的新生资源和课堂生成资源。

  三、提供课程开发和实施保障

  1.教学保障

  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与研究者,教师应有主动诠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为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在教师和教学方面,要注意做好:切实开展好礼仪教育校本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关注礼仪教师的个人成长;重视教学交流,通过内引外联,实现专家引领,切忌闭门造车;发挥教师团队作用,形成礼仪教育教学研团队。

  2.经费保障

  由于《小学生礼仪教育》以活动为主的特点,经费和必备的设施和设备的支持,相比其他学科显得更加必要,是开展教学的必要保障。

  3.联合开发

  目前,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学校也较多,有条件的学校,应该主动沟通交流或进行联合开发,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可以“多快好省”、事半功倍。

  四、做好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反思

  《小学生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改进才能不断发展完善。实施中,还应认真思考并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学校是否有必要培养专职的礼仪课程教师?就当前,校本课只能算是“小”学科,开发人员特别是教学人员可能只有一两人,课时每周每班只有一两节,规模小的学校更是如此。在这样的现状之下,如何开展课程的校本教研?这个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像《小学生礼仪教育》这类的校本课程从开发实施到效果评价,普遍只停留在学校层面,其教学效果需要有漫长的时间检验。教育行政部门怎样全面评价考核,将直接影响课程今后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小学生文明礼仪.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小学生礼仪常识.新华出版社,2003.

  教师课堂礼仪篇8

  关键词:礼仪;多媒体课件;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化和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的形势下,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和巨大作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更加显著。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无一不在发生连锁巨变。为此,我们中职学校教育要敢于挑战传统教育制度,才能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

  礼仪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大的方面讲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而具体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则更是无处不在,俯拾即是,无论是人际间的沟通与交往,还是企业的整体形象宣传:无论是企业产品品牌的推介,还是员工素质高低的衡量,都离不开礼仪、礼貌、礼节这个媒介。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新型现代化企业高素质劳动型人才,而旅游职业学校则更需要通过礼仪课程提高学生道德修养、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人际间的沟通交往能力。面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特点,应改变传统的“你讲我听”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

  一、安排好课程设置和内容

  中等旅游职业学校礼仪课程的设置应该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特点,应根据不同专业性质和职业特征进行差别设置,这种差别不仅指的是内容上的差别,还应该包括课时和教学计划安排的差异。如酒店管理、旅游、航空礼仪专业的礼仪课应包括公共礼仪课和专业必修课,礼仪课程应作为公共基础课和就业指导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差异化的课程安排才能尽可能地做到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为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认真进行教学内容的研讨,制定教学大纲,要将思想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相结合,选择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从礼仪概论、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公务礼仪、习俗礼仪等方面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使学生能够通过课程教学,掌握礼仪知识,运用礼仪规范,培养文明的习惯和素质。在教材建设方面,还应选好教材。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选择体系合理、内容丰富、理论论述与实用技巧相结合的实用性教材。

  二、创新改革教学手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

  礼仪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素质教育,传统教育仅仅靠粉笔、黑板进行讲授,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往往容易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倦怠心理,丧失学习兴趣,很难实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幻灯片、电视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礼仪课的信息含量,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促进课程向着合理、高效、科学的方向发展。

  多媒体课件集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于一体,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直观视野,充实直观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丰富感知材料,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有利于学生保持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的要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增加课堂教学过程的科技含量课件并非是一种单纯储存并播放文稿的媒体,它需要更多地融合教者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入浅出的理解与高屋建瓴式的阐述,是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让学习成为一种有趣且不乏智慧的益智游戏。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尝试在课件制作上进行多管道探索教学课件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教学领域的直观运用。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通过操作电脑鼠标开展课堂教学,通过扩音器传递声音,看着电脑屏幕讲解教学内容,是在借助先进仪器阐述科学知识;学生则是通过投影仪投射在大屏幕上的形象多变易于理解的文字以及图形图表图示体会教师讲授内容。这种现代化的教学形式摆脱了以往一味的口授不断的板书令教师声嘶力竭、依靠听音记笔记使学生目瞪口呆的传统上课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形式上的突破,体现了当代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发展方向,使“教”与“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活动。

  例如在讲解仪态礼仪时,可通过播放教学光碟,给学生直观去了解正确规范的姿势及不雅姿势,从而纠正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势,礼仪课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制作成幻灯片,用于课堂教学,例如对话情景、见面情景、(包括握手、拥抱、作揖、叩指礼等),还有特殊服饰礼仪、花之语、各国风俗与禁忌等。例如在讲解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礼仪时,通过幻灯片的制作,使学生对各民族的节庆习俗、礼貌礼节、民族禁忌等达到直观认识的效果。

  三、运用特色鲜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礼仪这门课程其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上,而必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中职生应该成为礼仪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应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和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探索行之有效、教学独特的教学方法,以下是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积累总结出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是由教师将教学的内容做正确的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模仿、练习。如教师在讲授会面礼仪中的握手礼节时,先向学生讲解正确的握手方式、握手力度、握手时间、握手顺序的内容,然后再做出规范的示范,这样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效果很好。

  (二)案例教学法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要选择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案例分析的点评与总结,不应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法要求老师要有较充足的知识储备,较高的即兴发挥能力及较强的控制局面的应变能力,所以课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避免陷入尴尬的无法控制的局面。

  (三)模拟教学法

  即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要求,设定区别于常规课堂形式模拟某种特定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或场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切身体会从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此教学法趣味性、可视性强,可形成立面教学效果,学生参与性强,可促进每位学生积极溶入教学情景中。例如,教师在讲解待客礼仪时,可以设计一个在办公室接待的场景(当客人到某单位和经理谈协议时,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待客人),教师通过学生的模拟讲解在接待客人应涉及到的介绍礼仪、握手礼仪、饮茶礼仪、用餐礼仪等。模拟结束后,全班同学进行评议,分析各扮演者表演是否得当,并提出更好的建议。有关角色也可以轮流扮演。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角色,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小主人,而且这种方法可提供更有价值的仿真环境,并且使学生对动态的礼仪问题进行分析与决策,对于训练学生的理论与实际运用礼仪技巧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实训教学法

  实训教学重在强化练习,采用讲、练相结合的实训方式进行教学,即教师先讲解理论知识、示范操作方法,然后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训练。实训设计包括实训安排、实训准备、操作规范、注意要点、练后讨论五部分。如教师在讲授餐饮礼仪时,可先讲解理论,再安排适当的实训,笔者安排学生前往一些四星或五星级的酒店进行实训,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到餐具的摆放使用、以及桌次位次的排列等;又如在讲授面试礼仪时,教师在课堂上讲授面试的技巧,再安排学生到人才市场实训,观摩招聘现场,使学生亲身体验了求职的经历,了解了面试的整个过程,这将给他们今后的面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使他们对毕业产生了紧迫感。

  以上的教学法教师通常还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各种教学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以期确保高水准的教学质量。这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更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在以往的教学中礼仪课的考评还存在还存在这这样的弊端:一是考核方式单一,仍然沿用以笔试为主要形式,以卷面成绩为主要依据的传统方式,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凭一张试卷定高低;二是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应用,理论考试占比重大,而应用测试少,这样的考核导向,无形中把学生学习的精力用在机械记忆基本概念、原则和枯燥的要点等方面,而忽视了对其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和考查,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平时无所谓,考前背一背,考后什么也不会”的不良状况;三是缺乏考试的反馈机制,由于考试是一次性终结考试,学生考试结束,就意味着该门课程的终结,因而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无法再集中学生与他们进行反馈、交流,这样的考试模式只会将学生引向一种僵化、死板的学习轨道。由此可见,传统的试卷考试方法显然不适合礼仪这门课程,这就要求考核方式要由传统的单一试卷考核方法向多样性转变,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际运用技能培养的考核,使考核更加具有针对性。在考评中不仅要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更要注意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

  采取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重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自评、他评和教师评的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收到较好的效果,才能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青少年来说要“懂礼、学礼、知礼、用礼”,只有这样才能健康全面的发展。那么教师应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工作中成为懂礼仪的高素质劳动人才。

  教师课堂礼仪篇9

  课堂学习是中职生学习的主战场,学科知识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心理要素的构建等,都是与课堂学习紧密相联的。因此,只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才能充分发挥主渠道教育的作用。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师必须转变课堂教学单纯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的教学观,要用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观指导学科教学。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必须把文明礼仪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即教师充分整合学科教学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将学科知识的教学与学生的态度、精神、习惯、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心平气和、诚恳友善、宽容礼让、诚信待人、恪守公德等文明礼仪和良好品质。

  为使中职生在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以后掌握一定的社交礼仪知识,我们重视将礼仪教育与职业观教育的结合,所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选取语文、政治、音乐、体育学科以及学校的烹饪、旅游商贸的专业课来做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这些学科的特点,适当地将“八礼”教育有效渗透其中。比如,在旅游商贸专业学生的在校学习过程中,我们注重创设环境,针对学生要从事的职业特点,将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等贯穿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语文和政治学科教学中则将仪表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仪式之礼等内容深度融合进学科的课堂教学。这样的学科教学使文明礼仪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佳境。

  二、教师平台:树立文明礼仪教育的人格榜样

  在中职生文明礼仪教育过程中,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必不可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比学生更高的素质和规范的文明礼仪。中职阶段学生处于模仿性较强的年龄段,教师就是他们的模仿学习的对象。教师若能在生活中严格遵守社会规范,教学过程中处处模范地使用教学语言,对学生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修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的言谈举止、饰物衣着等个人形象的好坏直接体现了教师教养的高低,衣着得体、言谈高雅、举止得当是教师外在修养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教养与外在形象相辅相成,是内在形象的挖掘及综合体现。教师的仪表风度、精神状态等内在形象,可以成为学生礼仪学习的楷模。在这方面,作为教师本身,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从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适当地结合社会规范以及民族民俗风情来有目的地约束自己。比如,我们常对学生说“站有站相”,但实际的生活中,以一种怎么样的站姿作为学生的标准,却很少提及,那么教师就应该在学生面前做出示范,并能持之以恒地用良好的站姿给学生树立榜样。

  三、活动平台:丰富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阅历

  文明礼仪教育如果只停留在语言教育的基础上,往往会显得苍白无力,很难达到教育的持续性,不容易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中职生的不文明行为也会随之反弹。要使文明礼仪教育渗透于学生思想深处,我们应该通过多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加以强化,让学生从活动中深切感知做一个知文明懂礼仪的公民是一件光荣而神圣的事情。例如,以“八礼四仪”中的青春仪式、入团仪式、成人仪式、毕业仪式等重大活动为主题,我校开展了仪式之礼教育和其它文明礼仪教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感性认识的积累使学生产生理性认识质的飞跃。各系部还开展了“礼仪标兵”、“礼仪特使”、“文明班集体”等的评比活动,开展了文明礼仪系列主题活动,如礼仪大讲堂、演讲比赛、礼仪征文、礼仪故事分享等活动,并且组建了与文明礼仪相关的社团活动。这些活动的跟进不仅多元化地进行了文明礼仪的自主教育,还给学生创造了锻炼和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

  四、总结

  教师课堂礼仪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传承

  一个与世界联系越紧密的国家,其民族性越强。只有强烈民族化的国家才能具有自己的竞争力。事实上,唯有为本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才能始终对人们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语文对于传统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地位。所以,当前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语文课堂上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培养具有民族性的新一代。

  一、增强教师的礼仪文化意识

  课程文化的建构,首先是教师素质的建构。教师在行使教育功能以前,必须使自身的素养达到一定的要求,这样才能完成教育的功能。语文老师要对礼仪文化的价值在教学中给予充分重视,对礼仪文化利用的意识要提高,还有礼仪文化知识的积累,培养自己的欣赏和鉴别能力,敢于开发礼仪文化课程。

  礼仪文化教育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需要在师范学校教师中进一步强调。随着我国的不断开放,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碰撞,这对于青少年具有很多负面影响,价值观金钱化、社会道德滑坡、责任感缺失等问题突出,而传统美德更加缺失。没有内在的道德文化支撑的人,他们的行为方式将出现偏差,甚至走上歧途。如果是一个民族没有很好地保护好自己的优秀传统,将会丢掉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将不能健康地发展。我们所教育的学生,年龄十六七岁,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而且也是接受文化、学习文化的最佳时期,所以对学生的礼仪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须很好地完成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礼仪文化教育。另外,我国民俗资源丰富,礼仪文化丰富,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对于礼仪文化的认知,重新摆好礼仪文化的位置。

  语文课是母语课,语文教育具有很好的优势,因为我们每天都会运用和接触语文,生活、学习都离不开它。“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践行者,教师的参与及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礼仪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质量。”所以,教师应该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明白自己文化传承、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重任。不管是教学改革,还是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都不能忽视教师的文化传承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深刻认识到自身的重担,对礼仪文化的地位具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自己需要培养自身的对于礼仪文化的热爱,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投入到开发礼仪文化课程资源中。另外,需要积极转变思想,教师以及学校的管理者都应该更新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积极完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评价制度等等。

  二、立足课堂,援引课外

  课堂教学是实现礼仪文化教育作用的主要形式。教材在礼仪文化的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同时它还是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纸质依据。所以,民俗教育在课堂上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讲授者,同时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为基础,对课堂进行合理组织、合理规划。对于涉及礼仪文化的内容,要借助民俗知识,解读课本,充分发挥礼仪文化对于教学的辅助作用。这不仅能让学生对于礼仪文化具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具有更深刻的认知和解读。在教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且要深挖教材,合理布局,灵活控制,掌握教学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的关系。做到既完成教学目标而且又对礼仪文化内容进行充分的讲解。同时还要充分合作,使学生对于礼仪文化具有自身的见解能力。

  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语文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一点,不能对自身设限制。课堂上进行的礼仪文化教育对于学生来说获得的民俗知识是有限的,若想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具有更好的认知,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效应,将学生的视野引到室外,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日常的生活,使得学生能够在自己身边发觉潜在的礼仪文化。礼仪文化是“活”的文化,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就是一个礼仪文化的大课堂,贴近生活才能让学生更直观地认知民俗。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教育方式、教育场景是多形态的。民俗教育应该结合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只有充分结合才能使得礼仪文化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一个人教育的起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诸葛亮对于子孙的教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孟子对于后人的教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等等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典范。这些家训对于培养个人的品德修养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只有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充分结合的民俗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效。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家庭而言,强调的就是一个“孝”字。这个优良传统首先是在家庭教育中体现出来的,家庭教育中父辈的影响作用将会是巨大的,家庭里的成员对于孩子的影响将是巨大的。父慈子孝、兄姊友善、家庭和睦,淳朴的民风民俗,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另外,社会的传统文化将会对个人产生很重要的作用,会规范个体的行为,促使其向良性方向发展。所以“语文教学中的礼仪文化教育需要借助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否则,单靠课堂上干巴巴的讲授,会使丰富的礼仪文化陷入单调、乏味的说教模式,不利于礼仪文化的有效传播及礼仪文化教育功能的实现。”

  现在出生的孩子接触到来自父辈以上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已经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活、学习的技能,以及各种考试升学、各种作业,现在的孩子就像一个陀螺,每天不停地围着考试作业转,他们很少拥有自己发挥爱好的时间。孩子更加没有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在自然的原生态中培养孩子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自然的教育方式消失了。所以,家庭环境是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要根据地。而家庭培养则需要依靠父辈的付出。试想,父母在过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时,给孩子讲解关于传统节日的由来、节日活动的意义。这样,孩子就会在父辈的影响下体会到自己身处的文化氛围,如果父母倾向于过圣诞节、感恩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而忽略了我们自己的节日,那么家庭的下一代也便会有意无意地抛弃我们的传统民俗节日。这就是家庭文化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传统文化意识淡薄,将会影响整个社会。社会教育的覆盖面非常广泛,运用各种灵活的方式进行文化教育,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社会教育的责任需要教育部门、政府部门的强力支持。另外,礼仪文化可借助现代媒体来实现其局限性的拓展,使得文化能够更好更快地传播。

  四、开发校本课程,开设礼仪文化选修课

  “校本课程是针对国家课程不能充分考虑到各地各学校的实际、不能照顾到众多学习者的认知需求而提出的,是各地区、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理念自主开发的一些富有特色的课程,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成长,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选择校本课程的内容和课题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所在,这段话对于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和理念具有很明确的阐述。创新往往能够带来多样性与个性化。校本课程就应该以创新为基础,开设特色课程。在中学开展礼仪文化校本课程,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多元智能及个性潜力优势;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全体同仁的协作精神;有利于推动中学语文及教学的改革,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我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民风民俗,把地方礼仪文化转化为校本课程,是发展校本课程一条有效而又巧妙的途径。本地资源是校本文化的有力支持,特色的民族文化是校本文化的主要元素。发展礼仪文化校本课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本地区风土人情的了解,而且能够促进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

  各地方学校要增强礼仪文化资源意识,充分理清礼仪文化的脉络,充分利用自有资源,积极开展礼仪文化选修课、礼仪文化兴趣组等课程形式。还可以编写教材来辅助教学。另外,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应该强化校长及领导在这方面的认知,他们会对校本文化课程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具有强烈意识的领导才能积极主动地推动并配合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始终关注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在群体中讨论,使得礼仪文化校本课程拥有更好的文化氛围。通过开设礼仪文化校本课程,既可以对课堂教学中有关礼仪文化教育的不足有一定的弥补作用,又可以促使学生深入地了解礼仪文化的渊源及其深层内涵,使他们对语文课的兴趣更加强烈,充分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巩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洪珏.语文教学应当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J].基础教育研究,2014(05):24-25.

  [2]康祥雁.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有效性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7):324.

  [3]张慧.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11):63.

  [4]陈水泉.在语文教学中寻找礼仪文化融入的着力点[J].职业,2012(32):28-29.

  [5]邹戈奔.大学语文教学应重视传统礼仪文化教育[J].华章,2010(36):102.

  [6]张春萍.将传统礼仪教育渗入语文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6):134.

上一篇:“我没你这个女儿”,女孩“偷尝禁果”意外怀孕,家长也有责任
下一篇:解忧小村落怎么才能招募鬼怪 鬼怪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