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世界哲学大会】“小世哲会”诠释哲学新使命
嘉宾:波佐、谢地坤、加拉格尔、倪培民、刘梁剑日期:2018年08月29日
作者:李念 金梦 袁琭璐
▲华东师大哲学系教授、党委书记童世骏点评在8月13-20日举办的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上,来自121个国家的哲学家和哲学爱好者们汇聚北京,在哲学比较与对话中演奏着人类多样性思维的交响曲。昨晚(8月24日),在世哲会闭幕4天后,第124期文汇讲堂从大会上请来了5位国内外知名嘉宾——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FISP)国际项目委员会主席里卡尔多·波佐(Ricardo POZZO),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杰出教授、FISP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谢地坤 ,美国孟菲斯大学教授肖恩·加拉格尔(Shaun GALLAGHER),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教授、北师大特聘教授倪培民,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刘梁剑共话《全球视域中的中国哲学 ——从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说起》。华东师大哲学系教授、党委书记童世骏任点评嘉宾。延续世哲会话题的热度与深度,波佐首先带来了题为《东西方哲学:创新、包容、反思》的演讲。多国别、多研究领域的嘉宾从探讨哲学的角色和变化趋势、东西方哲学的对话到如何看待哲学面对人工智能和科技发展等问题,在对话中为现场三百余位中外听友分享了各自的见解与思考。今刊发嘉宾点评与现场互动问答,供听友先睹为快,明日将继续放送嘉宾主讲内容。
童世骏:六种对话携手克服“概念贫困”这次世界哲学大会的中国承办方是北京大学,但它的中国发起方是两家,中国社科院(CASS)和上海社科院(SASS);谢地坤教授以前在CASS做哲学研究所的所长,我以前在SASS做哲学研究所的所长。感谢文汇讲堂让我有机会强调这一点。哲学与教育携手克服“概念贫困”波佐(Riccardo Pozzo)教授谈到了哲学与创新、反思和包容的关系,谈到了哲学与教育的关系,我听了很受教益。我觉得innovation,reflection和inclusion恰好对应于华东师大创校校长孟宪承的三个C:智慧的创获(creativity)、品性的陶熔(character)、民族和社会的发展(community),很可以做一些发挥。我想借机谈谈自己对创新、反思和包容与哲学之间关系的看法。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在于,哲学研究概念问题,而科学研究事实问题。套用马克思的名言,哲学是通过“解释世界”来“改变世界”,通过改变将要改变世界的人们的思想,来改变他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为了实现这种特殊的“改变世界”的使命,哲学的概念工作必须通过教育落实到创新、反思和包容。换句话说,哲学与教育携手克服(挪威哲学家希尔贝克Gunnar Skirbekk教授说的)“概念贫困(conceptual poverty)”,对于创新、反思和包容,都非常重要。但我们不仅要在数量上克服概念贫困,而且要在质量上克服概念贫困。智者和爱智者的区别就在这里——智者也掌握许多概念,但只有爱智者才懂得真正理解和运用概念。要在质量上克服概念贫困,对话就特别重要;只有通过对话,才能发掘和掌握概念的深层含义、概念的语境含义和概念的运用方法,才能培育使用概念进行理性论辩、进行摆事实讲道理的兴趣和能力。六种哲学意义的对话正因为对话是重要的,我们不仅要谈论对话(talking about dialogues),而且要从事对话(being engaged in dialogues),就具体问题进行对话。就具体问题进行有哲学意义的对话,大概有六种形式:1)哲学家同行之间的对话(这是世界哲学大会的主要内容);2)不同民族传统的哲学专家之间的对话(这是世界哲学大会的重要特色,也是倪培民教授贡献最多的那种对话);3)哲学专家与其他专家之间的对话(如加拉格尔Shaun Gallagher教授的科学哲学研究);4)哲学专家与普通大众之间的对话(如刘梁剑所说到的agora或十字街头与academy或象牙塔之间的对话);5)其他各学科专家之间的对话;6)其他各学科专家与公众之间的对话。前面四种对话当然与哲学家有关,但后面两种对话(其他各学科专家之间的对话和其他各学科专家与公众之间的对话)也与哲学家有关,也就是说,其他各学科专家之间的对话、其他各学科专家与公众之间的对话,如果要克服概念上的障碍的话,以研究概念、范畴为专长的哲学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当然,这也要求哲学家更多更好地了解其他学科、更多更好地学会与公众对话。感谢在场的哲学家们和在场的哲学爱好者们,感谢文汇讲堂和文汇报的同志们,也感谢华东师大和复旦的相关同志们,你们的努力,让大家知道,世哲大会,甚至哲学本身,不仅仅是由无比艰深的专业哲学家、常常让人啼笑皆非的民间哲学家(民哲)和对民哲传闻津津乐道的网民们所构成的。现场互动世哲会议题:站在传统的角度上,思考今天的哲学趋向
退休教师方洛克:世哲会的议题从第15届开始都比较宏大,原本此次哲学大会的题目也较大,但后来聚焦成“学以成人”。有人说,这就变成了新儒家的命题了,其中是否有误区?您也认为本次大会的主题好像是新儒学?波佐:此次哲学大会并不是回归理性或者新儒家,我们实际上还是在“学以成人”的主题之下强调多样性,以及儒释道等其他中国传统。我们旨在进行相互对话,所以并不可能单纯回归某一个经典理论流派,而是要站在传统的角度上思考今天的哲学趋向。“学以成人”既是修身齐家,也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牙医朱联国:在世哲会开始的第二天,有一位来自于孔孟之乡的山东青年坐高铁前往北京,他虽然学历很高,但却没有“学以成人”,反而学成了无赖。我还注意到,他生于1983年,按理来说享受了改革开放新时代的许多成果,但是他却仍然如此行事,您认为他为何会是如此形象?谢地坤:“学以成人”变成“学以成虫”是一个非常大的讽刺。在八千人参加的大会上,出现什么样的意见和形象都是可能的。哲学家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容忍各种各样的意见,学以成人最重要的就是成己达人,按照我们中国传统的说法就是“修身齐家”;达人就是要成就别人,让别人更好,用费孝通的话说就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想学什么是个人的事,出现学虫是非常遗憾的事,却值得警醒。世界如何进入共赢局面,中国传统资源有部分借鉴价值
听众:到目前为止,各国哲学都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而民族问题、国家问题其实在困扰着整个人类社会。从实在的、功利的角度上来讲,哲学可否给出一些倾向性答案?倪培民: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民族性和普遍性的问题,这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大问题——民族利益和民族文化与普遍人类利益和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中国传统有“天下”的观念,中国社科院的赵汀阳教授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它。这观念本身也引起很多争议,比如在中国历史上有些统治者将“天下”理解为“华夏的天下”、“自己一家的天下”。但实际上儒家也好,道家也好都是在更广义的意义上去理解天下。那么我们能不能立足于这些思想资源,在当今世界实现一个合作共赢的局面?如果要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这些都需要哲学家进行探讨的。现在中美的冲突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现实问题。冲突的各方是以天下观念出发还是从一己私利出发,既是不同哲学观念的分歧,也更是哲学理念怎么落实到现实层面的问题;既是民族的问题,也是通过民族性而体现出来的普遍问题。日常生活需要科学,更需要好的伦理,它将人类导向良善
华东政法大学教师夏海斌: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促进了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表面上看,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似乎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也看到,不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其实都在茫茫的数据中,找不到需要的全部知识。请问,如何权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价值的正确性影响?
高中生戴泓宣:西方有“人性恶”的观点,人的无限欲求带动了社会进步,哲学在此种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加拉格尔:我认为这两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它们都关涉人性。我想谈谈亚里士多德。他是位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有人问他,我们应该如何生活,也即在广义上如何从事伦理行为?他说,显然我们应该发展伦理学。伦理学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不是简单依靠一些硬性法则就能实现的。亚里士多德非常强调正义和友谊,当然在他的理论中,友谊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范畴,包括家庭的爱和人文的情谊。日常生活中我们当然需要科学,但更需要爱。好的伦理可以将我们导向好的前景,伦理是告诉我们如何与其他人相处,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道德法则,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如何使我们成为一位良善之人,然而这些都是科学所无法回答的。我想在这些方面没有任何奇妙或简单的答案,这只是告诉我们在科学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柏拉图的哲学王基于人是理性动物而言,儒家强调还需要责任、道德
上海银行雷一飞:您刚才将现代和当代社会比喻成一个青少年,如果将强壮的身体比喻为科技,相应地,大脑就应该与哲学相对应。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提到哲学家应该成为理想国的王;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第十一论纲》中也说过“哲学家解释世界,重要的是在于改变世界”。我想这两个命题对于哲学家而言,也是一种挑战,您如何看待这两个命题?倪培民:我想说,必须整体地看待人,而非只是把人看作认知的个体。对于柏拉图“哲学王”的观点,我的看法是:柏拉图所代表的哲学传统往往用理智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我认为有必要考虑儒家的观点。在儒家看来,人类的成熟不仅仅由理智来衡量,道德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我们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除了要看他是否拥有超强的大脑之外,还得关注他的道德、责任、同情心、社会责任感等等。所有的这些因素都必须被视为整体的一部分而加以发展。商业院学生学习逻辑学有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
创业者:我目前在学习心理学,还没有达到哲学的范畴。我有一个与商学院合作的创意,请问在西方哲学是如何与企业项目进行合作,如何指导商务管理,以哲学的思维去经营企业或开展项目?加拉格尔:这个问题其实是指哲学对商务管理以及MBA学生来说有怎样的指导意义。一个标准答案是,商学院都会教授商业伦理,讲解我们如何在商业领域中从事道德行为。此外,在商科的本科教育中,不仅要学习商业伦理,还需学习逻辑学,至少在我所任教的学校是这样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非常有利。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合作可以丰富对具体事务规律的解释
大众公司翻译员项玮:当前的哲学是针对人的发展,包括本次哲学大会的主题也是学以成人。您研究认知科学,心理学也是讲究人的认知发展,现代哲学和心理学是否存在一种重合的趋势? 加拉格尔:并非一种完全重合,但跨学科合作是很有必要的,哲学与心理学的交互发展是经常发生的。我曾与一位非常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合作,他以研究婴儿的各类现象而闻名。在我与他,以及另外一些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哲学与发展心理学可以共同合作的重要论题——婴儿与照顾者之间的关系,也即社会互动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塑造孩子的人生?对于这个论题,哲学家亦可做出很大贡献,比如对概念进行精细分梳、用哲学的思想理论给神经科学家提供灵感等等。现象学家梅洛-庞蒂在心理学和哲学之间建立起了联系,他撰写了许多著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这给他之后哲学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对科学副作用的思考,催生了包含自然和人的新的自然观
科研工作者韩立欣:科学发展基于均匀不变的思想,莱布尼茨、牛顿发明了微积分,借此工具牛顿发现了三大定律和相对论,使现代科学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让人类生活变得更美好,但随着时间推进,这些美好背后也暴露出危机,比如,各种污染。哲学家能否在思想上给出一个指引方向?加拉格尔:科技在给我们带来很多新鲜、美好事物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副产品”,它们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过去,自然是一个比较核心的概念,也带有理想色彩,它是指非常具体的自然,外在于我们人类而存在,而科学家这个观察者要有一个比较客观的洞见去理解这个非我之物。但这并不是我们思考自然的唯一方式。近几年的一些著作中,人们都表现出对自然概念的重新思考,因为自然其实是包括我们人类本身在内的。在此思路下,我们可以做出更好的论述。不仅对科学家来说是这样的,对在所有人都是如此,我们要考虑自己要对自然负什么责任。哲学家需肩负责任,引领人类对自然、社会等世界性问题的讨论
华东理工大学硕博连读生侯志伟:我之前读过一本叫《材料与记忆》的中译本著作,这本书基于神经生理学考察了精神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它认为,大脑是物质,记忆(意识)是精神,大脑推进着意识发展。我想从认知科学角度了解一下,网络会对青少年造成怎样的影响?对此,网络公司应当拥有怎样的哲思来对他们的行为负责?
数学研究生李冠吾:在所有学科中,我认为数学和哲学是最具形式化和符号化,但是为什么相较于哲学,数学能拥有更独立的语言来解释世界,哲学有否可能也达到一种通用的符号工具?波佐:我想引用三本书,第一本书是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75)在1963年所写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后又在1970年代出版《责任与判断》(Responsibility and Judgment),中文版翻为《反抗“平庸之恶”》(编辑注)。该书讲的是平庸之恶,指见到显而易见的恶行却不加限制,或是直接参与的行为。从阅读有关卷宗开始,到面对面冷眼观察坐在被告席上的纳粹分子艾希曼,阿伦特据此辨析后在书中解释了大屠杀发生时一种潜在的心理状态,此书成功地让人们了解到大屠杀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它也改变了人类的思想史,因为在这本书出版之后,人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了解大屠杀。第二本书是由挪威生态哲学家阿恩·内斯(Arne Naess,1912-2009)和约翰·帕斯莫(John Passmore)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所著的关于“深层生态学”的系列著作,他们提出的激进环保主义思想深刻地影响了1970年代的绿色和平运动。其生态共生理念和加拉格尔教授刚才提出的要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非常一致——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能与自然分离。这本书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的理解,指引着1970年代以后的我们应当怎样做,以此推动世界形成绿色环保理念。这本书改变了世界。在1937年的世界哲学大会上,哲学家们也谈论了哲学的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论题,这种反思使得科学家能更好地去解释自然对未来世纪的意义。第三本书,即近年来许多在哲学维度论述移民问题的作品,作者有美国的卡伦斯、欧洲的多纳泰拉·迪·切萨雷。这些作品已经引起了心态层面的变化。它们讨论什么叫国界、什么叫国家、什么是国家身份。这是一系列全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需要哲学家来回答。全球化是最新趋势,哲学家的任务就在于担负起自身责任,并引领这种讨论。这需要我们联合起来,就像在世哲会上一样,探索并意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同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式。身心一体:身体隐喻基于身体对外界的体验和反应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王宁宁:如何看待具身认知与隐喻之间的关系问题?加拉格尔:这涉及到我们身体的问题,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专门写过几本书,他们提到,在我们通常使用的抽象概念和语言背后,根植着具体身体经验的基础。比如,如果要理解“平衡感”这一抽象概念,我们就必须借助平时生活中体验到的各种与平衡相关的身体经验,运用隐喻这一认知语言学方式将抽象概念与具体经验关联起来。需要说明的是,隐喻不是明确的定义或映射,而是借助相似性和类比,把经验转换为概念。面对外界刺激,我们的身体会自然地做出一些特定的动作。这种肢体语言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用以表达身体的体验和反应,如我们讲话时做的手势,甚至站姿等动作等都能充分反映人的心智,所以身心是一体的。哲学需讨论科技伦理中的责任,也需关注技术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德企白领顾瑛:自动驾驶产业正处于发展阶段,我们应如何应用哲学来看待其中的道德伦理问题?加拉格尔:这同样涉及责任与责任的界定问题,尤其是责任的界定是我们作为哲学研究者必需加以论证和讨论的。不过,这个问题有些超出我的研究专长,我想在座的其他嘉宾或许可以提供更有洞见的答案。波佐:我们可以正面来应对。首先我们需要肯定这种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产品,如无人驾驶汽车等;其次,我们需要作出判断——无人驾驶是否能解决社会问题;之后再考虑其成本问题——除了技术成本外是否还存在其他社会成本;最后,我们需要思考这种技术所产生的产品会给消费者与其他人之间带来何种新的关系。我想哲学就是要考虑这些问题。哲学具有一种优势——能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和反思。当我们面对问题时,我们会思索已解决问题之外的其他问题,如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引发的一些伦理问题。我认为,对于人类和人性来说,无人驾驶技术是否带来额外的好处,值得我们在哲学层面认真思考,这是必需要回答的问题。此外,我也研究了一些个人化的实例。如现有一些量身定制的药品(不是简单的生产标准的、统一的药物)有延长人的寿命的功效,但成本过高,导致社会难以接受。所以研究问题也要从社会评估特别是社会接受度的等伦理角度来看。哲学家需要做比科幻小说更超前的考虑,比如未来是否需要“超弱人”
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杨宇:我自己热爱科学,但也对哲学感兴趣,薛定谔曾提出生命是负熵,由此引出数据主义到数据独立的科技主义价值观;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但现在人类是停滞进化的,由此引出超人类主义,如何看待从科学规律以及知识当中衍生出的一些价值观?
应用工程师孙学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可以计算出我们的一些行为和意识,哲学是否也可能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比如研究者可以更快地知道一群人在想什么?
加拉格尔:超人的问题有点类似科学是否会影响人类,我们是否允许科学这样进一步发展。大家都看过一些科幻小说,科幻小说总会超前一步推断科学将会如何发生,哲学家所作的可能就是更超前地考虑这些问题。实际上,我们也在不断地反思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定势。随着现代的技术发展,人类的记忆力越来越弱,我们需要对未来做前瞻性的思考——人类是否会改变和需要改变,是否需要演化出一种不同的物种,未必是超人,也可能是“超弱人”,我想在目前没有简单或者现成的答案,但一定是一个需要思考的内容。世界本源问题超出了科学的范畴,而哲学家的答案依据实践结果
自由研究者(美国数学博士):世界的本原到底是什么?当代物理学中,有人说是全息的,有人说是量子纠缠产生时空;按照佛学的观点,世界是意识的,是阿赖耶识;麻省理工的教授则说,世界和宇宙是数学的。请问到底哪一种更接近真理,还是说他们都有可能是错的?倪培民:这是个大问题,自古以来哲学家一直在追问。在当代学界,也没有什么问题是哲学家所完全达成共识的,因此哲学家并不能回答所有的问题。这类“世界肇始于何处”、“其本原是什么”等问题超出了现象领域。科学研究主要面对的是现象世界。对于物自体、世界的开端等超越的问题,科学是驾驭不了的,哲学可以对此作出思辨,但也没法说哪个说法是真理。我这样说并不是意味着这个问题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在我看来,哲学家们更应该去关心:如果我相信世界是按照某种形式发生的,比如世界最终是物质的,抑或最终是精神的,或者是数学的,那么这样的观念会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当我们从这个角度来回答此类问题的时候,衡量标准就可以由实践的结果和观察的结果来确定了。很多时候,我们的答案是基于实践层面的理由而给出的。有些问题也可参考宗教人士的回答。虽然宗教最终是信仰,不是知识,但我们不必说所有的宗教命题都不是真理,而只是可有可无的意见。因为意见其实是对生活有重大影响的。精彩瞬间
▲主讲嘉宾波佐畅谈哲学与创新、反思和包容的关系
▲刘梁剑主持下,谢地坤、波佐、加拉格尔、倪培民(从左到右)在对话中探讨哲学与科技等话题
▲文汇讲堂主任李念分享24位世界哲学家采访策划经验及参加世界哲学大会的心得体会
▲在华东师大科学会堂长达三小时的哲学盛宴,听友们认真聆听各嘉宾的发言,收获颇丰
▲在40分钟互动启动后,现场立即有16位听友在提问区排队(此方式效仿世界哲学大会提问方式)
▲本场“小世哲会”嘉宾合影,左三、左四分别为本次讲堂联合主办方代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才清华、华东师大哲学系刘梁剑
作者:李念 金梦 袁琭璐编辑:周俊超
引自:http://www.whb.cn/zhuzhan/jtxw/20180829/210394.html
(2018.9.14)
最近更新游戏资讯
- 秋瓷炫老公什么星座(秋瓷炫血型星座)
-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符号和觉醒
- 惊人的秘密:颜色政治背后的渗透与分化
- 让BB接受家庭伦理教育洗礼
- 语言礼仪十篇
- 美军欲打造AI战机部队 面临严重伦理问题
-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豆瓣9.0分以上|50本好书推荐
- 达尔文的故事赏析八篇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 东野圭吾本格推理极致之作《回廊亭杀人事件》开票5折抢
- 辩论赛包含哪些技巧?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徽州醉春丨水墨画里的徽州-婺源篁岭-江岭- 新安江- 西递- 呈坎丨六天五夜
- 心理治疗总论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 苏德超教授的新论文:道德绑架为何难以避免
-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十篇
- 政务礼仪的作用(五篇)
- 韩素希出道最大尺度 泄朴海俊指导秘诀 咬牙拍完《夫妇》只有2感想
- 《封神三部曲》:为什么要重述这个神话?
- 输血和喝血真的能帮助女性和老人保持年轻吗?
- 集齐九部《星球大战》,教你如何把家庭伦理拍成太空歌剧
- 这十部顶级英美剧,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巅峰,每一部都值得通宵去看
- 邪王宠妻之金牌医妃
- 【博览】《科奖在线》:“破四唯、立新标”典型案例官宣,项目/人才/成果未来可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