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豹的心得体会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8-14
手机版

  《二上词语表》听写过这些词语,期末语文考试没问题,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辣条老师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二上词语表

  第一单元

  1《小蝌蚪找妈妈》

  两 两个 两天 哪 哪边 哪里 宽 宽广 宽心 顶 头顶 山顶

  眼 眼泪 眼睛 睛 眼睛 火眼金睛 肚 肚子 肚皮 皮 皮毛 书皮

  孩 孩子 女孩 跳 心跳 跳高

  看见 那边 雪白

  2《我是什么》

  变 变化 变天 极 太极 北极 片 几片 叶片 傍 傍晚 依傍

  海 大海 海水 洋 海洋 洋气 作 工作 作文 坏 好坏 坏人

  给 交给 分给 带 车带 海带

  天空 人们 冬天 花朵 平常 江河 田地

  3《植物妈妈有办法》

  法 办法 方法 如 如果 比如 脚 脚心 双脚 它 它们 其它

  娃 娃娃 女娃 她 她人 她们 毛 羊毛 皮毛 更 更加 更好

  知 无知 知心 识 知识 学识

  长大 四海为家 只要 那里

  第二单元

  1《场景歌》

  园 花园 公园 孔 孔子 面孔 桥 石桥 天桥 群 种群 一群

  队 乐队 队长 旗 红旗 旗手 铜 青铜 铜号 号 问号 口号

  领 领队 本领 巾 毛巾 头巾

  队旗 红领巾 欢笑

  2《树之歌》

  杨 杨树 白杨 壮 壮观 壮大 桐 桐叶 梧桐 枫 枫树 枫叶

  松 松土 松树 柏 松柏 柏树 棉 棉花 棉衣 杉 水杉 云杉

  化 变化 化石 桂 桂林 桂花

  树叶 木棉 金桂

  3《拍手歌》

  歌 歌手 儿歌 丛 花丛 草丛 深 深山 深情 处 到处 好处

  六 六条 六个 熊 白熊 小熊 猫 熊猫 花猫 九 九十 九天

  朋 朋友 亲朋 友 友情 友好

  丛林 深处 竹林

  4 《田家四季歌》

  季 季节 四季 吹 吹风 吹牛 肥 肥胖 化肥 农 农业 农田

  忙 连忙 忙人 归 回归 归来 戴 穿戴 爱戴 辛 辛苦 辛劳

  苦 苦瓜 吃苦 年 过年 青年

  月光 棉衣

  第三单元

  4《曹冲称象》

  称 称呼 称号 柱 柱子 石柱 底 到底 月底 杆 杆子 旗杆

  秤 秤杆 秤砣 做 做人 做到 岁 岁月 年岁 站 站立 站台

  船 船身 船头 然 果然 然后

  一同 一边 力气 石头 地方 果然

  5《玲玲的画》

  画 国画 油画 幅 条幅 一幅画 评 评奖 评选 奖 奖状 奖品

  候 时候 问候 报 报到 海报 另 另外 另说 及 来不及 及时

  拿 拿下 拿走 并 并且 并立

  6《一封信》

  封 信封 封口 信 相信 信心 今 今天 如今 写 写字 书写

  支 支出 支点 圆 圆珠笔 圆心 珠 珍珠 珠宝 笔 笔画 笔直

  灯 台灯 灯光 电 电脑 电视

  出国 半年 开心 以前 还有 这时 阳光

  7《妈妈睡了》

  哄 哄人 哄骗 先 先后 先生 闭 关闭 闭口 脸 笑脸 洗脸

  事 故事 事情 沉 低沉 沉思 发 头发 白发 窗 窗外 窗台

  明亮

  第四单元

  8《古诗二首》

  楼 上楼 楼房 依 依次 依旧 尽 尽情 尽力 黄 金黄 黄色

  层 层次 楼层 照 照相 光照 炉 火炉 炉子 烟 烟花 香烟

  挂 挂包 挂起 川 山川 一马平川 依山傍水

  9《黄山奇石》

  南 南部 南极 部 部分 全部 些 那些 一些 巨 巨石 巨大

  位 地位 座位 每 每天 每当 升 升起 升高 闪 闪电 闪亮

  狗 小狗 花狗

  黄山 山顶 一动不动 云海 前方 金光闪闪 它们

  10《日月潭》

  名 名字 名气 胜 胜利 引人入胜 迹 足迹 笔迹 央 中央 央告

  丽 美丽 华丽 华 华北 中华 展 展现 展开 现 现在 出现

  披 披风 披挂

  群山 树木 名胜古迹 灯光 中午 风光

  11《葡萄沟》

  份 月份 省份 坡 山坡 下坡 枝 树枝 枝叶 起 起来 起飞

  客 好客 做客 老 老人 老乡 收 收入 收回 城 城市 长城

  市 市长 早市 利 利用 便利

  水果 展开 五光十色 空气 水分

  第五单元

  12《坐井观天》

  井 井口 井水 观 坐井观天 观看 沿 井沿 边沿 答 回答 口答

  渴 口渴 干渴 喝 吃喝 喝水 话 说话 大话 际 边际 无边无际

  13《寒号鸟》

  面 前面 南面 阵 一阵 阵雨 朗 晴朗 开朗 枯 枯草 枯树

  却 了却 却说 将 将来 将近 纷 大雪纷飞 纷纷 夜 半夜 夜空

  正好 清早 现在 枝头 山脚 当作

  14《我要的是葫芦》

  棵 三棵 几棵 谢 谢谢 多谢 想 心想 想法 盯 盯住 盯着

  言 自言自语 发言 邻 邻居 邻国 治 治水 治本 怪 奇怪 古怪

  从前 细长 可爱 每天 南瓜

  第六单元

  15《大禹治水》

  洪 洪水 洪亮 灾 灾难 水灾 难 灾难 难友 道 知道 河道

  认 认为 认识 被 被动 被子 业 农业 作业 产 生产 产生

  经常 到处 百姓 当时 家乡 可是 采用 千千万万 一起 土地

  16《朱德的扁担》

  扁 扁担 扁豆 担 扁担 担子 志 同志 志气 伍 队伍 入伍

  师 会师 老师 军 红军 军队 战 战士 战友 士 战士 士气

  带领 来回 白天 起来

  17《难忘的泼水节》

  忘 难忘 忘我 泼 泼水节 活泼 度 一年一度 高度 龙 龙船 龙王

  炮 花炮 炮火 穿 穿衣 穿过 向 方向 向往 令 下令 口令

  火红 四面八方 欢呼 人群 欢乐 清水 柏树枝 多么

  第七单元

  18《古诗二首》

  危 安危 危机 敢 敢于 果敢 惊 惊吓 吃惊 阴 阴天 阴雨

  似 相似 似乎 野 野外 田野 苍 苍天 苍白 茫 茫然 迷茫

  19《雾在哪里》

  于 于是 终于 论 无论 论文 岸 岸边 海岸 屋 房屋 屋顶

  切 一切 亲切 久 不久 长久 散 散步 分散 步 跑步 进步

  海水 船只 远方 连同 同时 行人 出现

  20《雪孩子》

  唱 唱歌 合唱 赶 赶快 赶上 旺 兴旺 旺季 旁 旁边 两旁

  浑 浑身 浑水 谁 谁家 谁人 轻 轻松 轻快 汽 水汽 汽车

  出门 空地 回家 屋子 火星 连忙 谢谢 白云

  第八单元

  21《狐假虎威》

  食 食物 食用 物 动物 物品 爷 爷爷 爷孙 就 就是 迁就

  爪 爪子 猫爪 神 出神 神气活现 活 生活 活力 猪 野猪 小猪

  身边 为什么 面前 往常 身后 信以为真

  22《狐狸分奶酪》

  奶 奶奶 奶油 始 开始 原始 吵 吵闹 吵架 仔 仔细 公仔

  急 着急 急切 咬 咬牙 咬住 第 第一 及第 公 公共 公平

  开始 过来 生气

  23《纸船和风筝》

  纸 纸条 纸船 折 曲折 折纸 张 张口 张开 祝 祝贺 庆祝

  扎 包扎 扎实 抓 抓住 抓人 但 但是 不但 哭 哭声 大哭

  松果 难过 屋顶 和好

  24《风娃娃》

  车 风车 电车 得 得力 心得 秧 秧苗 下秧 苗 秧苗 禾苗

  汗 汗水 汗珠 场 市场 广场 伤 伤心 伤口 路 马路 路边

  田野 事情 飞快 不住 点头 急忙 还要

  这样的阅读——身边的读写

  日有所通,月有所恩

  季有所行,年有所成

  ——九华初中”一本好书影响我”读书节系列活动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 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

  ——杨绛

  书香九中——最是阅读能致远

  壹

  读书写字 力学如力耕

  倾听静谧 勤惰尔自知

  当书卷轻启,流溢智慧的星河、怀抱真情的青云、乡愁浸染的月、别绪缠绕的雨都徐徐浮现在眼前,送你我一片亘古的天空。

  练字时,把每一字都当做深秋枝头饱满润泽的浆果,用沉静虔诚之心缓缓采摘,在每一颗果实中听见整个秋天的心跳。

  以画显魂

  读书画报

  贰

  彩笔梦中传

  手报寄朝云

  叁

  亲子阅读 终日乾乾

  陪伴养情 书韵留香

  “孩子,我要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要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师生携手 不读不知

  以文为灵 不写不成

  肆

  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

  龚文平老师

  1

  对于生死,我并没有贴切的认知,直到那段日子,看见三娘。

  我们开车去乡下看望三娘。三娘三十四岁,有光滑的脸和平静的表情,一个月以前妈妈打来电话,说三娘不大好,查出结肠癌,晚期。一周前我刚回来,和爸妈去了医院,在她床边坐了一会儿,她的手在被子外面,发黄,手背的皮肤极薄,像我书柜上的旧课本,不会有人再读一遍的书页。三娘前天晚上出院了。出院意味着健康,意味着不再需要医院的庇护,但那天我才意识到,出院只是中立地承认了一点:没有必要了。

  去乡下的那条路我小时候走过很多遍,乡下有野兽与家禽,竹床和夏夜,有柚子树、吊床,还有可以游泳的野河、田埂上的蛇蜕和饥肠辘辘的枯井。三娘会带我上街看人,或是在被窝里骗我,指着电视告诉我《情深深雨蒙蒙》是《还珠格格》的续集。又一阵子,外公的猎枪丢了,刘翔在鸟巢因伤退赛,舅舅遁去国外。那些是同一年的事吗?

  大家都进屋了,我也向前走,走到了三娘床边,从后面看她发丝披散的额头和眼睛。她是早上死的。我感到身体发紧继而松弛,脑子像面镜子,只有直接看到的景象。她的嘴露出来了,嘴角向下撇,唇色发青,微微张开,露出一行牙齿,像是挂着自嘲的笑,还有点不好意思。是那种“添麻烦了”的歉疚。门口这时打起了爆竹,震耳欲聋,但是很短的一挂。外公一直冲着三娘说,三娘啊,不要害怕。她的确死了。

  三娘生了五个孩子,两个过继给了别人。家是她一个人养活的。除了自己干裁缝,她还开过小店,前一阵子一直在某个小厂上班。每天八小时工时,常年缺乏睡眠、饮食条件差、工作环境恶劣、生活负担极重,拼尽全力只能得到“老实”和“本分”这样的勋章。

  三娘的脸上身上盖着红布,像一滴洇在白布上的血。木板上放了镜子、童男童女、牌位之类的。阿公拿来一个脸盆放在地上,挨着三娘。我蹲下,用打火机点燃几张扔进盆里,然后一小叠一小叠地往里投。我多希望三娘根本用不上这些。我多希望存在一个结构迥乎不同的世界,她体面地行走其中,根本不需要这些。

  我一个人溜进睡房,坐在三娘最后一次睡过的床边。想起一周之前,在医院,我问三娘是否还记得她结婚那天的情景。三娘有些惊讶,说当然记得了。我说,你记不记得你和舅舅来到新房,外公外婆拉了我和几个小孩进去,也不说干嘛,就是让我们到床上坐一会儿。三娘努力笑了一下,说,记得啊。我问这是为什么呢?坐床啊,多子多福嘛,她轻轻地说,老人家迷信,觉得让小孩子到新郎新娘床上坐一坐,将来一定能多生宝宝。

  坐床那天是我第一次见到三娘,十二年前的乡下,也是冬天,一月。新房在老屋的二楼,老屋内外挤满了人。我从二楼窗台往外看,车开来了,下来的是新娘子,三娘。婚纱白得像第二天就会化进泥里的雪。新娘进屋了,应该一会儿就要上楼。柚子树有二层楼高,所有人都受它荫蔽,男人们在树下抽烟,女人和小孩在树下吃糖,每个人都喜气洋洋的。我在新房门外,不知道外公外婆要我留在这里等待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可以为三娘和舅舅带来怎样的祝福。

  生过很多孩子的三娘躺在堂屋的木板上,我蹲坐在她身边给她烧纸。又是年关,红布下面她的肚子鼓得老高,仿佛还要孕育什么。

  从医院到老屋,那段日子,生死忽然在我的脑海里奇异地形成对应。我观察的眼光近乎贪婪,狂热地搜刮着所见的一切,无声中将三娘的死转化为词语,高速,精打细算,急不可耐地速记,抓取私密的意象。我第一次开始试图宽慰自己,将他人的生命(或生命的消逝)记录下来,确立其价值与尊严。死亡和对往日的追寻居然促成一个少年构建起崭新的人生认知,但这种认识无法说服自己。它多么倔强,行为本身又多么寒冷。一位年轻的农村女人,三个孩子的母亲,滑落的生活中奋力抓住流沙的受难者,面对她的死,我究竟在记录什么、解码什么,又试图树立什么呢?

  那段时光闪亮了我的人生

  八(7)李雨婷

  2

  让那段时光拂去满身惰性,闪亮人生。

  那个暑假,我与奶奶一同度过。那段时光很美,有夕阳,有微风,有奶奶,有我。

  许是儿时的懒散延续至今,竟似野草般肆意疯长。曾经无数次自己暗下决心,打算痛改前非,却是次次半途而废。

  我在有着蓬勃生机的年华里放纵,虚度。而奶奶却在垂暮之年中绽放着光彩。

  奶奶好像永远有着干不完的活,好像一点空隙也得不了,但每天在我醒来时,在桌上,有时是一碗冒着白气的饺子,有时是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我不知道这是何时煮的,但我心里明白这是奶奶煮的,我更明白她是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为我煮早饭的。

  我常常坐在屋檐下看着她干活。

  她的手中时常握着一把大铁锹,她比我还要矮一些,但那把铁锹却比我还高。她将铁锹竖立在田中两只手一上一下的握着铁锹,一只脚用力的向下踩去,这一踩,她本就有着些许佝偻的身体就更加弯曲了,过了一会儿,她又直起背,双手握紧铁锹的柄,那双黝黑的手依稀可以看出那略微泛白的指节。

  夕阳微垂,她的身影在夕阳下一起一伏。

  她停下来了。

  她弯下腰,拿起身旁的水杯,大口大口的喝了起来,豆大的汗珠顺着她的脖颈肆意流淌。她是累了的吧,但她的眼中仍是含有无限生机与活力,我不是很理解。

  “奶奶,歇歇吧。”她摇了摇头,心中的疑惑更深。

  盛夏的蝉鸣从开头叫到结尾。

  我在数日后于蝉鸣中询问,试探求那满心不解。

  “奶奶,你这么大年纪了,也该歇歇了吧?”奶奶低头笑道“傻孩子,你还笑,也许现在的你陷于满身惰性,但以后你会明白惰性不可有,勤奋才是真道理,你今天不努力,那么明天你也不知道你会取得怎样的成绩。”

  盛夏的蝉鸣还未停息,少年的心已然开朗。

  此时我正当年少,有着无限的生机,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我要辞去满身惰性,拾起勤奋,让那段时光永远照亮我的人生。

  那段时光闪亮了我的生命

  八(7)冯思甜

  3

  今晚的月亮格外的明亮,月光透过窗户,撒在我的书桌上,桌旁的我向窗外望去,发现那一树的槐花在月光下闪耀,他们把我拉回了童年的闪亮时光中去了。

  推开院门,闻过花香,赏过花色。

  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棵老槐树,从我记事起它便一直在那儿,从来没变过。每年夏天,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姥姥总会带着两把小竹椅来到老槐树下乘凉,给我讲各种有趣的故事。

  宁静的夜伴着清凉的晚风,挟带着花香。

  带着小竹椅来到树下,姥姥指着上面让我看,我抬眼望去入我眼帘的是绿叶丛中那棵棵如繁星死的小花,一阵风吹过,那花边如雨滴般纷纷落下,我的脖子上,肩膀上也是一串串白,但风带来的还有清淡的花香,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皎洁的月光从树叶的缝隙中挤出来,照在我和姥姥的身上。

  瞧,那儿,一串串白如玉的槐花缀满枝桠,茂盛极了,看起来好可爱。近看,似一群形影不离、优雅、张着雪翅的蝴蝶,亮晶晶的翅膀上,微微染着几抹淡淡的青绿。

  姥姥拍了拍我肩膀上的槐花说道:“做人啊,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像这槐花一样优雅、清淡就足够了。”

  一颗槐花落在我的头顶,勾起了我对姥姥的回忆。

  姥姥在村里人眼中一直是个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人。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丰收时节,姥姥拉着我去帮邻家老爷爷收稻子,不知为什么的我只好跟着姥姥一起下田干活。只见姥姥右手握着一把尽力过沧桑岁月的镰刀,左手抓起一把稻子,用力把它们从根部割下来,我接过姥姥手中的稻子,把它们放在田梗上,不知不觉中便已忙到了傍晚。

  在夕阳的最后一缕余光的照耀下,姥姥是显得多么高尚啊!就好似那洁白的槐花。

  时光如白驹过隙,眨眼间,你与我便已是天人两隔了,我们一家也从那小村庄搬进了城里。

  多年后,在一个月光皎洁、满天繁星的晚上,我与母亲在街上散步,忽然间,一阵夹杂着清淡花香的风吹拂过我的脸颊,“是槐香!”我猛然一惊,连忙顺着花香寻去,我竟然看见了久别重逢的槐树,望着那一树的花,我的脑海里又浮现了那句话,又看见了那个人,长大后的我深深理解了,记住了那句话。

  月光透过树枝,照在我的身上,照入我的内心。

  虽不是同一棵树;不是同一个地点;不是同一束月光;也不是原来的那个你和我,但心中那深刻的教导却从未改变,永远是闪亮我生命的那一个!

  九华初中

  文字:吴宇婷

  编辑:吴宇婷

  图片:七八年级备课组

  小小说《尖山梁的月光》被编入四川省巴中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附题目、参考答案)

  原载《天池小小说》2021年第3期,《微型小说选刊》2021年第5期转载;

  被编入四川省巴中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理解,15分);

  被江苏省江邮市、沈阳市大东区等地编入中考模拟试卷。

  我是尖山梁第一个考进县城高中的,但我不想再读书了,我想跟小成佬佬(方言:叔叔)去广东卖面皮。

  但我不敢跟爹提。因为老师对他说过:哑巴,你这娃是块读书的料,将来一定有出息,一定能光宗耀祖的。他“咿咿呀呀”地笑着,硬塞给老师几个鸡蛋。

  他每天天不亮就进山砍柴,吃过晌午一头钻进苞谷(玉米)地,晚上早早把鸡赶进笼,摸摸窝里有没有蛋,然后就着月光编簸箕……

  小成佬佬走的那天,他没上山,一早端个小板凳坐在院坝边上,慢慢地撕着烟叶,塞进烟锅,也不点火,吧嗒吧嗒干吸着。

  我坐在门槛上,默默地看着他脚边的扁担,看着小成佬佬顺着田埂爬上尖山梁,转个弯不见了人影。

  他划了根火柴,点着了烟,仍然坐着没动——一直坐到天黑。

  进城上学的那天,我很早就醒了。月亮很大很圆,皎洁的月光穿过破损的窗纸,随意地洒在床前,形成凹凸不平的光斑。

  他蹲在灶台前抽着烟。见我起来了,舀了一碗红苕(红薯)稀饭给我,还有一小块掺了苞谷糁子的白面锅盔馍。

  我吃饭的时候,他一边抽烟,一边整理着背篓。背篓里是一个化肥袋子,装着红苕、苞谷,还有一罐腌菜,那是我的干粮。

  等我放下碗,他拿出一块折成方形的红布,小心翼翼地递给我——里面大大小小的零钱就是我的学费。

  他背起背篓,佝偻着腰,走上弯曲的田埂,在露珠上拖着长长的影子。远处一层一层黑灰的山脊,同样佝偻着腰,陪着我们向前蠕动。

  我默默地跟在他后面,翻过尖山梁,过了王家岭,沿着李家河,走差不多一个时辰,到了镇上,再花一块钱,坐半个时辰公交车,才到县城。

  县城很小,学校也不大。还没到校门口,他就停下,卸下背篓,拿出袋子,放在我脚边,打个手势,转身就走了。

  我看着他灰色的背影被金色的晨曦吞没,却生不起一点感激之情:娘带着襁褓中的我嫁给他,没过一天好日子,生病也没钱医治,到死连一副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现在,他又把我一个人扔进陌生的县城……

  我在老师面前维持着乖巧的样子,在同学面前只有沉默和自卑。我也不愿意回山里,经常以学习紧张为借口,一连几个星期也不回家。

  星期六星期天,我就在大街小巷乱窜。终于迷上了网络游戏,越陷越深。

  白天,我上课、下课、吃饭、作业……晚上,网瘾犯了,就爬墙出去玩一两小时。学校围墙并不太高,里外都有几棵老树,斜出的虬枝就是最好的梯子。

  腊月初八那天,虽然下着雪,但我还是忍不住了。等同学睡熟了,我又偷偷地溜了出去。

  走进网吧,揉了揉眼睛,跟网管打个手势,径直向最里面的角落走去。

  太冷了!只有三四个人,都戴着耳机,盯着电脑,没有人抬头看我。

  我常坐的位置已经有人了。那人看样子已经玩累了,用一件土灰的衣服蒙着头,干瘪的脊背,蜷曲着身子,趴在桌上睡着了。

  走近几步,隐约闻到一阵腐木的酸臭,我不由得皱了皱眉,绕到最后一排,仍然选一个靠墙的角落。

  “呼——呼——”那人真的累了,打起了鼻鼾。

  网管走过来,拍了拍那人的脊背。鼾声停了,那人抬起头,衣服滑了下来,露出一头稀疏的白发。

  “外面那么大雪,我才让你进来,你也不能吵着人啊!”网管小声说着。那人不停地哈腰点头,“咿咿呀呀”地道歉。网管摇了摇头,做了个“嘘”的手势,走回门口去了。

  我心头一颤,像被雷击了一下:那件打着补丁的衣服是我穿旧的,那头花白的头发曾陪我从山里走到城里,脚下背篓里是我吃了十几年的红薯和腌菜……

  他摸出一张烟叶闻了闻,又放回口袋,支着头发呆,过了一会儿,又趴下了——这次没有打鼾。

  我弯着腰,蹑手蹑脚出了网吧。巷子里,回荡着“吱吱”的脚步声,白白的积雪反射着月光,刺得双眼有点酸痛。

  灰色的围墙,在月光下起伏,像夜风下的山脊。昏黄的路灯下,雪花飞舞,泛着亮光,像爸爹的白发,在尖山梁上摇曳。

  附:巴中市中考真题

  15.请根据提示,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2分)

  我不想进城读书--( )--( )--我明白了爹的苦心

  16.作者仅在文章开关和结尾处称呼“哑巴”为“爹”,请分析原因。(3分)

  17.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每小题3分,共6分)

  (1)他“咿咿呀呀”地笑着,硬塞给老师几个鸡蛋。

  (2)远处一层一层黑灰的山脊,同样佝偻着腰,陪着我们向前蠕动。

  18.文中的“月光”与《驿路梨花》中的“梨花”在行文中多次出现,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自选两个角度分析。(提示:结构、手法、情况、主旨等)(4分)

  参考答案:

  15.我被迫进城读书--我沉迷于网吧,巧遇爹(意思相近即可,每空1分)

  16.(1)文章开头称呼“爹”是为了引出人物,交待身份。

  (2)结尾处称呼“爹”是为了表达对爹的愧疚、感激、敬重之情,表明自己醒悟。

  (答对第1点1分,答对第2点2分)

  17.(1)运用神态、动作描写(1分),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的淳朴善良,表达了得意、感激之情,同时对儿子的未来充满希望。(2分)

  (2)此处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将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中群山绵延起伏的特点,烘托了我不情愿的心情。(2分)(从化静为动、环境描写方面赏析均可)

  18.示例:

  结构:月光和梨花都是文章的线索,推动小说的发展,首尾响应,照应题目。

  手法:都运用了象征手法,“梨花”象征雷锋精神,“月光”象征无言的父爱;都运用了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理。

  情感:情景交融,体现人物情感的变化。

  主旨:“月光”和“梨花”在文章中都有突出和深化文章中心的作用。

  (意思相近即可,答对两点给4分)

  期末备考(十)|小物件,大感情(范文附批注)

  原创 七彩语文中学版 七彩语文初中新语文学习 2018-01-12 15:34

  落花生

  南通市如东县实验中学

  张陈晓

  五月的乡村,是麦子的天堂。不管是大麦,还是小麦,都恣意享受着阳光,集体穿上了金色的服装,像极了害羞的新妇,齐齐低头弯腰,等待着收获。(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新颖形象。)

  这个时候,我同父亲回到乡下。奶奶在厨房做饭,爷爷坐在晒麦场旁,膝盖上端放着竹筛,两肘支在筛子上干活。小黑狗跳跃着迎上我们,小黄猫蜷在打麦场上晒暖,似乎在表达生活的惬意和自在。

  爷爷挥手招呼我,喊我过去一起选花生种子。我蹦蹦跳跳地过去,蹲在爷爷身旁。(一系列农家生活的描写真切自然。)

  “爷爷,种子为啥选大的呢?”我挑拣着花生,问道。

  “好种才能出好苗,才会有好的收获。”爷爷头也不抬地回答。

  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爷爷选种差不多快结束了,父亲抓了几把花生放入小竹篮,对我提议:“晓晓,下田去种花生,怎么样?”

  我别过脸,十分不情愿:“我想和猫咪玩呢。”说着,我便向猫跑去。

  父亲一把拉住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种花生可以让你体验到劳动的乐趣。走吧,一起种吧!”(祖孙、父女之间的对话为下文作者真切感受到农作的辛苦、作物成长的不易做铺垫。)

  我努了努嘴,心里不太欢喜,但还是跟着父亲下了田。我双手拎着篮子站在垄上,尽量不让刷得雪白的球鞋沾上黑泥。父亲来到田地就好像回到了另一个家,只见他娴熟地弯下腰,用铁锹挖一个小坑,然后,示意我将种子一粒一粒地放进坑里。父亲再用铁锹把土坑盖上泥土,在土上面拍打那么几下……我看了一会儿,觉得这劳作并不难,不由分说从父亲手中接过铁锹,把竹篮推给父亲,我们父女互换了劳动角色。在父亲的协助下,我也成了一个快乐的农人,虽然动作没父亲那么熟稔,却也还像模像样。(注意紫色加粗字体,体察作者情绪的转变。)

  爷爷看见我们在熟练地劳作,又惊讶又自豪地说:“我家孙女这么快都学会种花生了,是个灵巧伢儿!”

  父亲听后也笑了。听到长辈的鼓励,我更加起劲了,嘴里不停地发出“嘿哟嘿哟”声。

  渐渐地,竹篮空了,种花生的任务完成了。我还想继续种,父亲说,奶奶在喊我们吃饭呢。望着眼前这片新收割的还留着麦茬的田地,想象着浅绿色的花生苗破土而出,绿油油的花生藤挤挤挨挨的情景,一种劳动的幸福感溢满全身。

  过了几个星期后,我又随父亲回到老家。我向田里望去,密密的花生藤给田野铺上了绿毯。我拉着父亲走近花生地细看,还有许多小黄花装饰着花生藤。蹲下身子细看,那一朵朵小黄花像一只只开屏的孔雀,花瓣由外向里愈来愈淡,有的还泛着点红晕。远看不起眼的小花,只要我们细心静赏,也会有神奇的发现。(多美的文字!)

  “青藤藤,开黄花。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父亲看着这一垄花生地,欢欣地念道。

  又过了个把月,我再次回到老家。爷爷正在田里卖力地拔着花生藤。我几步跨进田里,饶有兴趣地端详起被连根拔起的花生藤,花生藤的根部结出了一串串沾着泥土的花生,颗粒饱满,表皮白嫩,让我由不得感叹自然界的奇妙。花生开着极朴素、极不打眼的小黄花,低低矮矮的一丛,没有太多耀眼的光华;它的根茎深深扎根在黑色的泥土,于最默默无闻处结着果儿,低调、谦逊,真是“根根须儿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啊!

  那天晚上,奶奶将洗净的带壳花生煮了。在揭锅的刹那,我闻到了一股好闻的味道——那是来自大地的芬芳。我顾不上烫,捞起一把,“呼呼”吹着气剥去壳儿,品尝着我亲手播种结出的果实,这劳动的所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时间的推移,让作者自己亲眼见证了播种、成长和收获的乐趣。)

  第二天一早,我赶时间去上学,只顾埋头喝粥,突然,我嚼到了一粒花生。我用筷子轻轻地在碗底翻找,碗底还有很多圆溜溜的花生。父亲在一旁看着我笑。我知道,这是父亲在提醒我,不要忘了自己的劳动,不要忘了学习花生的品格。

  的确,在爷爷和父亲的陪伴下,我学会了种花生,观察到了花生的花和果;在喝了一碗“暗藏玄机”的粥之后,我更加爱上了花生。这些平凡的经历和感受,让我重新认识了花生,心中不禁肃然起敬。(结尾抒情自然,朴实中自有一番趣理。)

  (本文选自《七彩语文(中学)》2017年5月)

  强烈膜拜!江苏省第十八届中学生作文大赛特等奖第一名作文在此,初初双手奉上!

  初中生世界 2019-09-29 17:45 发表于江苏

  “苏教国际杯”江苏省

  第十八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

  现场决赛的领奖台上

  本届特等奖第一名的选手

  淮安外国语学校的董彦伶同学

  接受了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徐子敏

  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叶兆言颁奖

  (身穿黄色校服的同学就是董彦伶啦)

  能从60余万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

  摘得特等奖第一名的桂冠

  如此骄人的成绩

  不禁让人对这位文学少女

  产生了极大的好奇

  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她是这么阐释自己的写作思路的

  刚看到试题时,我感到很兴奋,三个题目都想写。怎么办呢?那就选一个最想写的题目吧。刚考完试,心情不是太好,看到“冬季快乐”这个题目,倒是一下心情明朗了不少。想到“冬季”这个词,我想到了顾城的诗:“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每一年,我都会给自己写一封信,跟自己对话。于是,我权且借这个题目,为自己14岁的青春做一个总结。我分了三部分写这篇文章,分别是我的迷茫期、自卑期和考试期间曾遇过的困难。这些都是我早已酝酿、想要对自己说的话,因此也没有太多的雕琢和犹豫。写完后,只是感到,好痛快啊!

  没错,外表文静、羞涩的董彦伶

  聊起写作,如同打开了话匣子

  思路清晰,表达流畅

  读读她的个人介绍

  初初似乎看到一个

  沉迷阅读、热爱生活、

  有丰富内心世界的女孩

  小子不敏,虽担不起一个“彦”字,却守得一方心地。好繁华,好鲜衣,不愿独孤一人,孑然一身;好美食,好山水,不愿固步自封,坐井观天;好梨园,好诗书,唐诗伴酒宋词伴茶,做牡丹十年荒唐梦,听小楼阶前雨。

  以则天皇帝为楷模,心之所向,素履所往。执剑引戈,行于风雨大道,执笔绘锦绣,再迎风踏浪。

  以鲁迅先生为榜样,虽如野草,生之毫末,仍可星火燎原。愿化匕首,劈开黑暗荆棘,胜似闲庭信步。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这就是我,一个疯疯癫癫的假姑娘。

  下面

  初初就为大家展示

  董彦伶的现场决赛佳作

  看看她是如何畅快书写的

  同学们看完有何感想

  欢迎给初初留言哟~

  冬季快乐

  淮安外国语学校初三(12)班

  董彦伶

  亲爱的L:

  见信如晤。

  请允许我擅自把冬季作为四季的开始,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冬至,向你送至最真挚的祝福。

  冬季快乐!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了,对吧?你这个似乎还不曾成长的幼童蜷缩在心底一角,拒绝迎接冬季的拥抱。这正是我极欲和你分享的。请静下心来,仔细聆听我,你的灵魂在与你对话。

  如果说冬季正是一个这样的时令:有凛冽着大摆大摇的寒风,有沁骨冰凉却晶莹的雪,那么我知道,你人生的起点便是这幅模样:相貌平平,家境普通,有疼爱你的父母,和滋生攀附在心底的自卑。

  我仍清楚地记得,那年你从领唱队伍中落选郁郁不平,那似乎是第一个冬季吧,你把自己闷在屋子。获选的那个姑娘笑得很漂亮。于是你抱怨,唾弃自己的长相。宝贝,我想说,生为一株草又如何呢?人生的起跑线可以输,因为你得服气天资。但是说天资有限便是弃子吗?草,也要活得骄傲。是,我们是草,所以我们不屈地生长,所以我们热烈地追求阳光。只有在你最美丽的时候,世界才是美丽的。冬季快乐,学会与自己和解。

  那么,祝贺你在第二个冬季行走,便是生命最独特最有价值的寻找。世间一切白茫茫得真干净,迷惘也终于让你失了魂。近来你变得有些刻薄,为什么?我将问题抛给你,希望你剖清肺腑,寻个明白。“人生罪大恶极莫过于肤浅。不论什么,领悟便是了。”我将这句名言送着、捧着给你。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却能做更好的自己。抬头看看,天空深远,人总是仰望着前进。不平的现状还有讨厌的学习。亲爱的,似乎你将要变成一个浑身扎满毒针的怪物啦。学习和考试根本不是功利性的,你还不明白吗?拔尖脑袋向上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努力和决心,学的什么、怎么学反映的是做人的态度。“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那么为什么要努力上进?是因为不甘,因为人生太短暂了。青春从指尖悄悄溜走,我们一定要从世界上带走些什么,留下些什么。在冬季里奔跑吧,往前跑,哪怕只是凭着惯性向前。终有一天,你一定会在深深浅浅的脚印中找到方向。冬季后,是葳蕤的春,蓬勃的夏,还有硕果累累的秋,轻笑着说:“冬季快乐。”

  你一定嫌弃我的啰嗦了。我似乎能猜到你的表情,是苦笑。因为你在几个月前伤了脚,而今体育成绩的惨淡如同现在的天,灰蒙蒙,淋得人的心要结成冰了。抱歉,且让我把挫折比作最后一个冬季,好吗?

  闭上眼,慢慢地回忆两年前一次放风筝的经历。还记得那时手中握的是什么吗?不是轮子,而是刻刀。你忘记带轮轴,于是只听见四下同学的欢笑。是子澈猛地将你推醒,用手中的小刻刀铸就了风筝的梦。她笑着,递给你捆好的线:“不要紧的,换种方式一样可以飞上天。”飞上天的,不仅是风筝,同样是你,你们。体能的恢复不过是更辛勤的加练罢了。只要可以“飞”,哪种办法不可一试?譬如鲲,生而为鱼又如何?最终化而为鸟,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凭借六月长风渡往南海。

  明天是晴天,天气规律就是这样。“阳光总在风雨后。”冬季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如果你是草,便更应欣喜地面对未来,拥抱冬季。毕竟在滋润土地的瑞雪中,你会汲取到充分的、甚至是涨溢的养分。

  停下来,起身去煮碗饺子填满自己的胃和心,在热气氤氲中,对自己说:

  “冬季快乐。”

  你熟悉而又陌生的

  另一个自己

  (指导教师:李静)

  专家点评

  著名作家 丁立梅

  这是仅一照眼,就打动了我的一篇文章,小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值得称赞,一开头她就写道:请允许我擅自把冬季作为四季的开始。这既点明了题目是要写“冬季”的事情,又设置了小悬念:为什么她对冬季怀着很特别的感情呢?

  谜底在下面一层一层揭开,原来,她把自己安放在冬季里,生命的坚韧、希望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她用轻缓温柔的笔触,用清丽真切的口吻,和自己的灵魂来了一场对话,她拥抱了她自己。

  好的文字是充满温度的。她做到了。

  读书方法指导——如何做批注(部编教材要求)

  风中语声 2019-11-10 06:00

  部编教材对读书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细致。关于读书方法的内容,浏览、略读等都有涉及。在平常读书中,最实用的方法就是做批注。所以在孩子一走进初中大门的时候,就先进行一个简单的批注方法指导。

  告诉他们怎么做批注,哪里可以做批注。

  批注:指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作用是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

  分类

  1.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写在空白处。

  2.提要:边看边思考,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文章脉络,提示语言特点。

  3.批语:读书时,会有各种思想、见解、疑问产生,这些内容可随手写在空白处。

  4. 警语: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抄写笔记”等字样,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并为今后重点阅读提供条件。

  批注符号

  “~~~”波浪线(也叫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举例:八上第一课消息二则

  第十九届决赛备考丨上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获奖作文欣赏(三)

  “《七彩语文》杯”江苏省第十九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即将开启!

  比赛时间:11月28日下午14:00~16:30。

  “七彩语文初中新语文学习”公众号作为大赛官方平台,将围绕大赛为大家提供赛程安排通知、历届获奖作品回顾、决赛赛事报道等服务。

  今日,《七彩语文·初中》编辑部继续为大家推送上一届大赛决赛的获奖作品。

  “《七彩语文》杯”江苏省第十八届

  “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赛题

  初中组

  1.会飞的猪

  2.我家的重大事件

  3.铃声响起前十五秒

  4.与鲁迅相遇在“故乡”

  高中组

  1.会飞的猪

  2.不说话的杯子

  3.世界在门外闪光

  4.与沈从文相遇在边城

  初中组获奖作文展示

  1

  名 师 点 评

  故事从“老林家的猪会飞”写起,到“‘会飞’的猪死了,村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结束。作者通过几组对比镜头的巧妙组合,刻画了一组失去自我的世俗众生群像。他们宁可相信那些子虚乌有的传言,也不相信常识;宁可做麻木的、没有灵魂的“看客”,也不对卑微生命的泪水表达一丝同情和怜悯。而恰恰是那只“会飞的猪”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终于看清了世态炎凉。文章结构精巧,细节生动,意蕴丰富,特别是结尾“村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意味深长,引人遐思,极富张力。

  读这篇文章,我们会不由得联想到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先生离去已近一个世纪,为先生所深刻批判的“看客文化”,却仍然存在于我们身边。由此,我们不得不赞叹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

  (大赛评委、特级教师 徐金国)

  2

  铃声响起前十五秒

  宜兴市实验中学 王晨熹

  我是学校里的报时铃,提醒师生上下课,是我毕生的职责所在。

  “嘀嗒、嘀嗒……”秒针在我身体里有条不紊地走着,我却焦急万分,似火浪在翻滚——还有十五秒上课铃声就要响起,孩子们在干什么呢?

  有的呼朋引伴,三五成群的,似梁山结义的兄弟;有的手舞足蹈,高谈阔论,大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有的独自一人,看花看鸟,默默吟诵,好像一个清高的诗人。

  “丁零零……”秒针归位,我进入报时状态,大声喊叫起来。“小野马们,快回班安静下来吧!”我对着他们发出命令。可是看到一张张意犹未尽的青春的面庞,收起放飞的自我,恋恋不舍地回到教室,又觉得自己有些残忍。

  或许老师们也觉得这群小野马太吵闹了,打扰了校园的清静,于是下令:课间禁止嬉笑打闹,请大家不要大声喧哗,营造安静的学习氛围,供他人休息和自习。

  起初,我对这样的校园很满意:课间,校园里还是安安静静的,风轻轻吹,花静静香,真是书香满园。我欢乐地打响下课铃,十分钟后再轻松地提醒大家该上课了。可是渐渐地,我发现,安静的学校多了许多张这样的面孔:捧着一本书冥思苦想的少女,静坐于教室在草稿纸上计算数值的少年……再后来,我打响下课铃后,足不出户的人越来越多,趴在桌子上睡觉的人也多了,到户外聊天运动的人少了;我打响上课铃,有的人慢吞吞地更换课本,有的人刚从梦境中醒来,没精打采的人多了,小鹿一样冲回教室,活力满满的人少了……

  啊,我突然觉得只有我一人喧腾的校园,真是无比沉闷……

  这天,在下课铃声响起前十五秒,我听到校园广播里传来老校长慈祥稳重的声音:“同学们,快下课了。请大家放下手中的笔,走出教室,去运动,去玩耍!课间是属于你们的,活力四射才是青春最美的样子!”

  “哇”——不知谁发出一声惊呼。一间间教室躁动了,孩子们的脸上露出期待的神采。

  到时间了,我股足了劲儿——“丁零零……”

  随着老师的一句“下课”,孩子们就像发现了新大陆。先是有男孩子抱着篮球冲出教室,撸起袖子,露出健康的肤色和结实的肌肉;很快,女孩子们也像小蝴蝶一样飞到了校园里,在花坛前赏花,到小亭子里说悄悄话……看啊,热闹的校园又回来了!

  课间,大家放松身体,寻找快乐,就像一群小鸟,挥挥翅膀,把繁重的学业抖落到空气中。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才是学校该有的样子!

  我多想让时间停留在这一刻啊!我在心中呐喊。可是我知道我不能,我的职责是提醒孩子们调整状态,学得认真,玩得愉快,做一个珍惜时光的人。

  啊,又到了提醒大家回归课堂的时候了。十五、十四、十三……我在心中读秒。

  “丁零零……”上课铃声响起。

  “上课!”

  “起立!”

  久违了,这一张张精神抖擞的脸庞。

  名 师 点 评

  还有十五秒上课铃声就要响起,看到一个个青春的身影,不得不收起放飞的自我,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地回到教室,如果你就是这只报时铃,你会如何选择?是选择忠于职守,让铃声准时响起,还是……文中的这只报时铃就遭遇了这样的矛盾与纠结,于是这只报时铃在“铃声响起前十五秒”的矛盾复杂心理得以在行文中淋漓尽致地呈现,于是“铃声响起前十五秒”便有了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有了老校长慈祥的关爱,有了少男少女“把繁重的学业抖落到空气中”的潇洒气息,等等。

  在紧张的赛场上,拿到一个陌生的作文题,如何快速构思成文,精准选材至关重要。本文作者从自己最熟悉的校园生活着笔,鲜活的人物、有趣的故事、熟悉的场景、丰富的镜头,信手拈来,亲切自然,使得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校园生活气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做生活的有心人,是王晨熹同学这篇佳作告诉我们的写作秘籍。

  (大赛评委、特级教师 徐金国)

  高中组获奖作文展示

  不说话的杯子

  江苏省溧阳中学 周怡君

  吾父:

  见字如晤。

  昨夜,海的那边放了一夜的焰火,许是心理作用吧,我在海峡这头竟隐隐约约听见几声爆竹响,眼前是黯淡的夜色和分外寂寞的海面。

  山海亦可平,海峡亦可渡,意却难平。

  我的视线又一次移向了那个五斗橱,古旧的搪瓷杯静静地立在上面,不说话。

  那年,战争的硝烟还没有消散,渡口挤满了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苦涩和即将远离故土的不舍。黄布包的边在风中翻卷舞动着,猎猎作响。我终于挤上甲板,再回首,船已起锚。岸上的人推搡着向前移动,您终于跌跌撞撞地冲出人群,一只手奋力够着船舷,另一只手把这只沉甸甸的搪瓷杯塞给了我。

  如今,杯身已然发黄,搪瓷已经剥落,露出了青灰色的铁皮,显得丑陋而笨拙。我颤抖的指尖抚过“国民革命军第×师留念”的字样,心中不由得叹了一声:离开家乡快五十年了。

  妻子指着中英交接仪式上穿军装的帅小伙,夸他有我年轻时的风范。我笑着对身边的友人说:“不管分别多久,我们的根还牢牢地扎在故乡呢。”说着,我与友人不约而同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他双眼通红,已有了几分醉意,用布满茧子的宽大手掌拍拍我的肩,含糊不清地调侃:“老弟,你的酒量怎么不行了?”突然,他收敛了笑容,肃穆地低下头——电视机里传来《义勇军进行曲》的声音。

  不知过了多久,我又回到了那条窄窄的巷子。暮春三月,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小巷里响起“废铜烂铁卖无”的梆子声,“弹棉花定做被套”的招牌在明媚的阳光下摇摆。年幼的我牢牢地握住搪瓷杯把,一路小跑着去杨二牛肉店,只为买一碗鲜香的牛肉汤,有时向店主讨两根大棒骨,吮吸着回家,香气四溢,惹得那只小黄狗绕着我的脚踝汪汪吠叫……院子里的陈设依然如故,八仙桌上放着一本《论语》、一把戒尺,那只衰老的猫无所事事地蜷缩在墙角,发出“呼噜噜——呼噜噜——”的鼾声……

  醒来,一枕黄粱。

  海浪一下一下地拍打着岩石,好像传递着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喜悦,我的精神也振奋起来。如今,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两岸关系破冰,“一国两制”也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台湾是“七子”中的一个,是一颗璀璨的东海明珠。大陆和台湾永远是一家,大陆在盼,台湾也在盼。父亲,我们一起等待——香港已经回归,台湾的回归还会远吗?

  我期待那一天的到来,耳畔响起久违的乡音,我们昂首挺胸地站在国旗下高唱国歌。我已年近古稀,也许无法看到那一天,但我的儿孙,以及所有血脉相连的中华儿女必将为之努力。

  友人伏在桌上,鼾声平稳而沉重。妻子轻轻地拍抚着熟睡的孙子,哼唱着“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的曲调,满怀憧憬。

  我捧起那只搪瓷杯,杯身斑驳不堪,上面的字迹红得有些暗沉。掀开杯盖,发出了清脆的一声响,我怔了片刻,猛然想起它只是一只不说话的杯子罢了。向杯中看去——里面装的,是故乡的泥土。

  我想象着您当年在院子里将泥土装入杯中的情景,想起了您亲手栽种的当归,我嗅了嗅,仿佛闻到了中草药的味道。

  台湾当归,吾当归!

  祝吾父身体康健!

  儿子:××

  1997年7月2日

  名 师 点 评

  按说以盼台湾回归、祖国统一为题材的文章是不容易写好的,原因是题材和主题都太常见,又与学生的生活有距离。但这篇文章显得很别致,原因有三。一是从一只杯子切入,以杯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二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从眼前写起,两次插叙过去的事情:一次写思绪回到当年——离开大陆时的悲伤情景;一次写自己梦回故乡。三是通过书信的形式表达,有场景,有画面,有细腻的心理活动,两岸三地由一只斑驳不堪的搪瓷杯连接了起来。作者的构思很巧妙,感情深沉而炽烈。

  (大赛评委、特级教师 胡云信)

  决赛倒计时 | 2018年江苏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获奖作文展示

  原创 七彩语文·中学 七彩语文初中新语文学习 2019-11-21 15:00

  “七彩语文杯”

  江苏省第十七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赛题

  初中组

  1.绕行 2.快递小哥 3.刷刷刷

  4.请以“月亮升起我在树下”为开头续写作文,题目自拟。

  高中组

  1.键盘 2.黑白灰

  3.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教授宣布“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已经在中国诞生”,对此你有何看法,请写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4.请以“月亮升起我在树下”为开头续写作文,题目自拟。

  初中组获奖作文展示

  绕 行

  淮安市开明中学 孙 宁

  一声呵斥在榆树林间响起,惊飞了一地觅食的鸟。“都起开!别总是惦记我这块地!”橘红的夕阳晕染着榆树林中的一块空地,那空地本该方方正正,却在某个边缘执拗地突出一块,那一块土地上,站着一个双手叉腰的老人。

  这老人就是田二。两年前,村办小学圈定了这片榆树林做校址,要求此范围内的住户整体搬迁,只有田二一个“钉子户”死活不肯走。村支书软硬兼施,好言歹语都说尽了,倔老头还是俩字:“不走。”村支书摇了摇头,手中铅笔一抖,田二的窝棚连同他屋后的一小块地还是被划进了小学校园里。

  当年村支书的原话是:“除非哪天老头想开了,自己搬走了,小学围墙才能直,否则只有绕着他盖。”可田二老汉连同他的那块地,像钉子一样在村办小学校园里执拗地驻扎了两年。校长叹了口气:“没法子,只能绕着他盖。”

  几乎每一年,村办小学的新生入学时,都会惊讶于校园一角成群的鸡鸭。同样,每一个新生都会不断地被校长、老师告诫:离田二和他的鸡鸭远一点!于是田二和他的窝棚便常会被绕行的学生们用惊奇的目光打量着。直到那天,三柳走进了他的小院子。独处久了的田二老汉讶异地盯着三柳:“你怎么不绕着我走?”三柳的黑瞳仁瞧着老汉,反问道:“为啥要绕着你走?”田二老汉张了张嘴,没有吱声,半晌说了句:“那你进来耍吧。”从那一回起,这一老一小便亲密起来。

  田二老汉在院里撒着苞谷喂鸡,身后玩耍的三柳问:“爷爷,你干啥把屋建在林边上?咋不朝中间盖?”田二老汉一边撒苞谷一边说:“过去人不晓得讲究,这么漂亮的一片林子,舍不得砍了树盖屋,就绕着林子盖;哪像现在,为了扩建校舍,长了二十多年的树说砍就砍了,造孽呀!”周围的榆树发出飒飒的声响,仿佛应和着老汉的话。

  可校长审视自己的校园,怎么看都觉得田二的窝棚忒不顺眼,就像新衣服上的一块补丁。这种厌恶的情感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于是趁着田二去集市上卖鸡鸭,一台挖掘机轰隆而至,推倒了田二的窝棚。村支书在一旁面露难色:“这,总归不大好……”“有什么不好?难道堂堂的村办小学还得绕着他盖不成?”“可人家好歹住了十多年……他回来跟学校闹事可咋整?”“怕他做甚?……”

  田二回来后却并没像村支书预料的那样闹腾。他终究是老了,不想再闹了。他自个儿心里也明白,这群后生再也不会绕着榆树林盖房了。从前人们心里那点儿对自然的敬畏已经荡然无存了。老汉弯下腰,从废墟里翻拣出还能用的东西,一抬头就瞧见了三柳亮晶晶的黑瞳仁。他趿拉着鞋踱过去,抚了抚三柳的头:“孩子,往后再也不用绕着我走了……我走了!”

  从那以后,村办小学的围墙就直了,后来的新生也没再受到绕行的告诫,校园里也没了鸡鸣鸭叫。只是有的老生会说:“我还挺怀念从前绕着田二走的日子。”

  那个名叫三柳的孩子直到上了县中才学到了“敬畏自然”的重要性,真正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不知怎的,他就想到了村办小学那方方正正的校园,想到了从前那个绕着林子盖房的田二。“总该为绕行留些弧度吧。”他想。

  名 师 点 评

  一个有点复杂的故事,几个有点复杂的人物,讲这样的故事,需要构思立意与描写的功夫,显然,本文作者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令人欣喜。

  文章一开头就让人感受到不凡的品质——“橘红的夕阳晕染着榆树林中的一块空地,那空地本该方方正正,却在某个边缘执拗地突出一块,那一块土地上,站着一个双手叉腰的老人”,场景、人物鲜活而生动。

  这篇《绕行》说的是位“钉子户”——倔强的田二老汉,他坚守自己的窝棚,软硬不吃,让人“畏”而远之——这是绕行的直接意义所在,但他又并非只顾自己的自私者。村支书,显然是为了办教育费了不少心,有决心,也有妥协,妥协中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小学校长却显得有些粗暴,这一形象亦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一类人。而孩子们的观感却十分独特,多年之后竟然怀念着校园里有鸡有鸭的日子……所有这些复杂的人设和感受,使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初中生作文的简单直白,彰显了作者缜密的思维和良好的文字功底。

  (大赛评委、特级教师 陈兴才)

  快 递 小 哥

  南通市田家炳中学 吴 悠

  如今,是2085年,正是“互联网+”发展到巅峰的时代,实体店早已被电商“杀”得“丢盔卸甲”。于是,作为快递小哥的我,身价连翻几番,工作量也与日俱增。我的心里又喜又忧。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跨上摩的,惊喜地发现,今天的快递又少又轻。我哼着小曲,摇着脑袋,向智明小区飞驰而去。

  “喂,是张明慧吗?您的快递到楼下了。”

  “哎,来了!”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明亮又清脆的声音。

  两分钟后,一个相貌平平但浑身散发着自信光芒的女士站在了我的面前。

  “嗯……请您签收。”半晌,我才回过神来,将一张收货单递了过去。

  “谢谢!”

  “没事。”

  待她转身上楼,我的一颗好奇心突然蹦了出来:“这么小的盒子能装什么呢?”拿起收货单一看,我不由得愣住了——智慧?如今,连“智慧”都可以快递了吗?难怪她万分珍惜地藏进了口袋里……

  忙碌而充实的一天过去了,回到家,我躺在小床上,欣喜地回味着今天送“智慧”的经历,盼望着明天的到来。

  第二天一早,我拉开窗帘,咦,昨天还阳光灿烂,今天怎么就阴云密布了呢?路边的尘土与风交织着,翻滚着。我瞥了一眼今天要送的第一件包裹,体积庞大;再拿起掂量掂量,沉甸甸的。这真是一个“黑色星期五”啊!我极不情愿地跨上摩的,加足了马力,希望快快结束这糟糕的一天。可由于包裹沉重,摩的只能在街上慢悠悠地前进。

  唉,终于到达目的地华灰苑了,我拿起手机,拨通了收货人王滩的号码。

  “你知道我有多着急吗?这么慢,怕踩到蚂蚁吗?”一阵愤怒的叫嚷劈头盖脸地袭来,“给我送上来!”说完,对方便挂了电话。

  这个小区没装电梯,我只能搬着大箱子“哼哧哼哧”地爬到顶楼。

  “您好……请……签……签字……”我气喘吁吁地将大箱子和收货单递了进去。

  几秒钟后,单子像垃圾一样被丢了出来,门也被“砰”的一声关上了。

  我喘着粗气,瞥了一眼收货单。啊?我怔住了——居然是“欲望”,难怪需要那么大的箱子。对啊,装“智慧”的小盒子怎么装得下“欲望”呢?

  我仿佛看到那个叫王滩的男人肚子越鼓越大,连眼睛里都充满贪婪和欲望……我不敢再想下去,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这儿。

  我的双腿一直在颤抖,或许是因为刚才消耗了太多体力,又或许是因为害怕。我茫然地行走,前方的雾遮住了双眼,却无法遮住我的心。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时代,或许没有人能够随心所欲地生活,但是肚子里满是欲望的人总比那些口袋里装有智慧的人走得疲惫。终有一天,前者会被自己肚子里的欲望永远地压垮,而后者则能轻盈地走向远方。

  在2085年,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无法改变世界。但是,我有希望:希望我摩的上的包裹越来越轻,人们能将肚子里的欲望变成口袋里的智慧;我还希望,我的希望不仅仅是希望。

  我是一个快递小哥,一个心怀希望的快递小哥,一个向往未来的快递小哥。

  名 师 点 评

  一口气读完这篇小文,不禁赞叹作者的“智慧”。一碗老生常谈的“心灵鸡汤”——多点智慧少点欲望,就这样被作者精心包装了一番,一下子充满别样的色香味,令人垂涎。

  故事发生在未来,道理却指向现在;场景是普通的,想象却是奇特的。作者把无形的智慧、欲望包装成有形的快递。将“我”两次送快递时的心情感受、天气情况、客户神情态度等方面进行比照,暗示了“智慧”“欲望”在人们身上发挥的不同作用,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生发深刻的思考。

  另外作者在人名、地名的设置上也很有创意:张明慧和王滩,智明小区和华灰苑,一“慧”一“贪”,一“明”一“灰”,无不暗示着作者的情感态度。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以快递小哥的身份说出了自己的愿景。智慧和欲望始终会在人们的生活中徘徊,选择哪一个当然由个人决定,但对此作者始终心怀希望。

  (大赛评委、 特级教师 沈庆九)

  刷 刷 刷

  海门市中南国际学校 徐张旎

  信息时代正席卷而来,我们都在追求新鲜的事物,气喘吁吁地追逐新的变化,急不可耐地等待着生活的每一轮刷新,“刷刷刷”自然成了新的节奏。

  与此同时,我们是否忽略了他们,忽略了一颗颗焦灼、迷失的心?

  路上的行人迈着匆匆的步伐,低头在手机屏幕上划拉着,空气中弥漫着浮躁、紧张的气息,叫人躲闪不及,只想逃离。

  移步小区后的一条小径,那里呈现出一番少有的静谧。阳光自云端倾泻出似果汁般鲜艳的色彩,透过叶间的缝隙在地上投射出斑驳细碎的光影。一切都在暖阳下化作万丈柔情。

  在小路尽头的快递柜旁,我望见一对年老的夫妇,他们在手机上小心翼翼地点着,老奶奶还时不时地抬头张望,像是在寻找什么。

  我正疑惑着,那位老奶奶好像看到了我,连忙扯扯老爷爷的衣袖,朝我快步走来。“小姑娘!”她叫了我一声。“奶奶好,有什么事吗?”我问道。只见她摸出手机,略显生硬地解锁,点开短信。“闺女在外地给我们寄了个包裹,但是要扫什么码才能领取……”她喃喃地说,“我们又弄不来这些东西,你能不能帮忙看看,会是骗人的吗?”她眉头紧锁,眼底尽是惶恐与无奈。

  我点点头,接过手机,也注意到了那双手——一双黝黑的、饱经风霜的手,手背上树藤般的青筋盘绕,指腹上早已磨出厚茧。这双粗糙的手此刻却颤颤巍巍,极其虔诚,因为,那方小小的屏幕的对面,是她日日夜夜牵挂的闺女啊!

  我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取件方式,不得不谨慎对待,依照提示,一步步地操作起来:点开微信,扫码。页面快速跳转之后竟出现了“关注公众号”的界面,我心中不禁“咯噔”一下。

  老奶奶有些着急:“怎么办,还真是骗人的?!”老爷爷来回踱着步子说道:“实在不行咱就撬开箱子!”“不行啊!这么多箱子,你又不晓得是哪个,”老奶奶的声音蓦地提高了几度,“把我闺女寄来的东西弄坏了可不行!”

  “爷爷奶奶别着急,马上就好。”我强压住一阵心悸,手心已沁出一层薄汗。那对夫妇也噤声靠近,眼睛定定地凝视着屏幕,屏住呼吸。我的手指机械地滑动着,在经过一系列烦琐的步骤后,终能如愿输入验证码。

  空白的界面上出现一个圈,锲而不舍地转啊转,如同一个漩涡,一个深渊,不动声色地搅乱你的思绪。

  “快开吧,别让他们失望了……”我暗自祈祷着。一块荧荧发光的屏幕,映亮了三颗苦苦期盼的心。“咔嗒”一声轻响自耳畔掠过——快递柜的门开了!“老爷子,快,成了!”老奶奶惊呼。他们兴奋地从里面拖出一个包裹,摩挲着,微微颤抖着,嘴里不住地说着“谢谢”。

  长舒一口气,“怦怦”跳动的心被阳光拂去波澜。就在这一刻,我看到老人们的眼神由黯淡浑浊变得明亮惊喜,也体会到他们身处信息时代的局促不安和无所适从。

  “刷刷刷……”这是世界急速发展的声音,人们只顾追赶着信息世界的高速列车,殊不知有那样一群人,他们被种种新鲜事物包围却应接不暇。信息时代,谁来扶老人一把?

  “刷刷刷……”这是他们听不懂的声音。

  名 师 点 评

  文章开头呈现社会背景,并设置问题,将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与迷失的人心进行对比,引起了阅读者的关注与思考。随着所设置场景的出现,一对老夫妇出场,一个典型的社会问题被形象地推送出来,但是作者似乎并不急着告诉读者她所关心的问题,而是将故事娓娓道来。随着这个事件的结束,作者收束全文时揭示出她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信息时代我们该如何面对局促不安、无所适从的老年人?这就是本文在思想表现方面最可贵之处,也是艺术表现方面最从容之处。当然,对初中生而言,作者充分展现了她娴熟的描写技能以及情感呈现技巧。在这个“开箱事件”中,对老夫妇情感的呈现很有技巧,他们的无奈、期待和欣喜,细腻而充满曲折。总而言之,这篇文章充分展现了作者讲好故事的能力。

  (大赛评委 、特级教师 薛海兵)

  樗 · 椿

  泗洪姜堰实验学校 宋禹璠

  月亮升起,我在树下。

  月亮像一枚银箔上剪下的圆片,贴在被浓墨渲染过的天空中。如水的月光倾泻下来,流到了树上,透过两棵树交叠的叶,在我身上留下斑驳碎影。

  我在树下,痴痴地望着……

  其中一树名为椿。晏殊有诗赞它:“峨峨楚南树,杳杳含风韵。何用八千秋,腾凌诧朝菌。”确如诗中所说,这椿树高大繁茂,气势凌云,枝干遒劲,已有百年了。不用和院中朝生暮死、不知晦朔的木槿、夕颜比长寿,光是那铿锵刚强的气节,就足以让木槿之流相形见绌、自惭形秽了。

  椿树木质坚实而又细腻,细闻还有淡淡的香气,是做家具的好木材。但椿树最出风头的时候,还是初春。

  “雨前椿芽嫩无比,雨后椿芽生木体。”椿芽散发着草木独有的淡淡香气。初尝时微微有些苦涩,但越嚼越能发觉其香,愈品愈能体会其味。《咏香椿》中说:“食之竟月香齿颊。”不过竟月食之,未免奢侈了些,一年一两回便足以令人回味无穷……说是吃椿,实是吃“春”。

  月亮渐渐升起,将银子似的光碾成粉,吹向另一棵树。

  这棵树名为樗,又名臭椿。不光是名,就连身形都似乎刻意与椿树形成对比。樗树大都生得低矮扭曲,这一棵也不例外。它的枝杈、树梢都低垂着,叶子全都耷拉着,像是病入膏肓的将死之人,又像是垂垂老矣、大限将至的老者。樗树懒散地站立着,在风中轻轻摇曳。

  樗树木质松散,极易生长,却毫无用处。它不成材又不成器,与不可雕的朽木相差无几。

  邻里乡亲若路过庭院总会赞上一句:“瞧这香椿树!真漂亮!”可他们却连一个眼神都不愿施舍给樗树,没准还会啐上一口:“呸!真丑!”

  而我站在树下,透过树叶看着天空中皎洁的月、忽明忽暗的星,觉得樗树更有智慧。

  它懂得取与舍,生与名。它舍了椿的叶与刚却取来每一枝每一梢的生、每一叶每一花的存,舍了椿的赞与名却取来日日夜夜、春夏秋冬的宁与静。我站在洒满月光的树下,忽而觉得樗树像酒后的李白,敞着衣襟,因为微醉而斜立着,带着些不羁与狂放;又觉得它像隐居的陶渊明,懒散却自适,有着自己的天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就算“草盛豆苗稀”,也不气恼。我觉得樗树的“无用”实是最大的“有用”,让它得以“一枝不损尽天年” 。

  然而,我们谁都无法也没有资格去评价。

  万物有灵,这一花一叶、一草一木都生于自然,长于自然,我们亦属于自然。不论是大若鲲鹏,还是小如蚍蜉,都有自己的天地。

  我们,只要眼含光芒,心怀梦想,目不斜视,坚定向前,坚守自己的天与地就好。

  月亮渐渐升起,我在树下……

  名 师 点 评

  “月亮升起,我在树下”情境具体且诗意盎然,据此进行续写的起点很高,需要写作者的构思智慧和行文功力。这篇文章的题目富有妙趣,“樗”即臭椿,“椿”即香椿,似同类实不同质,具有艺术的美感,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行文中,先以诗意的语言写“椿”的形美、质美和味美,尤其是春天的舌尖上的美,然后极写“樗”的丑与无用,并由此生发联想与思索。“樗树更有智慧”是前后反转的关键句,对“取与舍,生与名”的阐发则更为精彩,而“‘无用’实是最大的‘有用’,让它得以‘一枝不损尽天年’”的总结水到渠成,蕴含深刻的哲理。从行文看,作者的阅读视野很广,而且能够灵活运用,晏殊、康有为、白居易、陶渊明的诗作信手拈来又匠心独运,尤其是化用了白居易的绝句《林下樗》“香檀文桂苦雕镌,生理何曾得自全。知我无材老樗否,一枝不损尽天年”的诗意,真乃慧识。如果要溯源的话,则是取自庄子的哲学智慧,因而文章的意蕴极浓,具有厚重感。

  (大赛评委、特级教师 冯为民)

  高中组获奖作文展示

  键 盘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 张子扬

  我被你一次次敲打,

  声声清脆而明亮;

  我为你一点点转化,

  字句工整又冰凉。

  我单调的一格格吸收了世界无数的风雨和阳光,

  我输出的一字字反射出多少生命的辉煌与沧桑。

  我是键盘,还是你熟悉的模样。传递着你的心声,我无怨无悔;见证着你的迷茫,我亦感慌张……

  你说我是你行走“网络江湖”的“利剑”。不久前发生的事故,激起了众多“键盘侠”的热议。山城重庆雾茫茫,失控的公交车冲破栏杆,坠入冰冷的江心。事故原因未明,便有好事的网友先入为主,指责与公交车相撞的轿车司机,断定“女司机新手上路”,驾驶经验不足。随着坠江公交车黑匣子视频的公布,舆论风向发生偏转,自诩具有“真知灼见”的“高谈阔论者”不计其数——有批评与司机发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的女乘客胡搅蛮缠的;有抱怨公交司机职业素质低、处事鲁莽的;亦有嘲讽其他乘客冷漠无情、自食其果的;更有甚者搬出阴谋论云云,说得头头是道……

  作为一切评论输出的源头,我真不知应该欢喜还是担忧。诚然,有理有据的分析应当公之于众,可有多少人能在输入每一则评论前深思熟虑?有多少人能为自己一时兴起而发表的评论负起责任?又有多少人能按捺置身事外的看客心理,在于网络这方开阔的阵地上驰骋的同时守住道德的底线?我不愿成为你肆无忌惮地伤害他人时穿的隐身衣,更不愿做你发泄不满的工具!

  你说我是你漫步职场、畅行天下的“秘书”。的确,我的存在省去了繁重的抄写工作,却让多少种优美的书法字体归于表面上的和谐统一;文案工作看似变得更加便捷却也愈发单调,失去了珍贵的独创性和个性,少了几分变化的趣味。如今,有多少青年教师能写一手娟秀的板书?莘莘学子笔下的文字可还有昔日“翩若惊鸿,矫若游龙”的气势?

  多少人因为我所提供的便捷而习惯了“速食”思维,通过我生成了种种令人咂舌的荒谬言论?那些忽视真相而肆意妄言的人,难道不为敲击键盘时的那份冲动与自得而感到羞愧吗?在我看来,这是人文素质的缺失和道德的沦丧!

  你说我是你与远方的亲友增进感情的“媒介”。我将尺素传情变得快捷,但有时候,也沦为了信息爆炸时代邪恶的“帮凶”。你可曾想过钓鱼网站背后那一道道贪婪的目光?你可曾见过空巢老人面对电子屏幕时那无助的眼神?你可曾体会网上聊得热火朝天,见面后却相顾无言的尴尬?人情的淡薄与信任的缺失真的是我的错吗?叔本华曾言:“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冰冷的我或许会因你看似热情的敲打而变得温热,可这种虚假的温暖远远不及热泪千行的真情流露啊!

  朋友,听了我的倾诉,请别悲观消沉,也不必着急慌张。坐在键盘前的人总容易把欲望当作理想,但敲击键盘的满足感又怎么能与踏踏实实的奋斗成长相提并论?有我,你能合成电子音乐的美妙乐章,也能领略大千世界的包罗万象,但请谨记,在时代的天空贴地飞行,抛却浮躁,才能展翅翱翔!

  信息时代,“火上浇油”者固然可恨,“锦上添花”者或许少了些朴实真挚,那么,为何不能多一些利用键盘“雪中送炭”的人呢?奋力敲打着键盘的朋友,我只愿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将你唤醒,愿你带着真诚和善良,透过键位间隐约的阳光,温暖每一个单纯质朴的心房!

  名 师 点 评

  作者以第一人称,表达了键盘“目睹”的万千世相以及种种虚假的感情,视角独特而有意思。这种将物人格化的写法全文一以贯之,自然而又流畅。

  本文在剪裁上也颇见用心,干净利落。作者从在全国影响极大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切入。真相未明时,围绕事件的所有议论似乎都言之凿凿;然而当真相大白于天下,人们才发现过往的一些无凭无据的指责和谩骂是多么可笑。可贵的是,作者赋予键盘非常理智的立场和判断。

  社会热点话题应该成为中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在这方面,本文作者做了很好的示范。

  (特级教师 徐学飚)

  黑 · 白 · 灰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 江南听雨

  前几日偶得一张明信片,上面是叶芃先生的一幅画,画中一枝牡丹盛放,雪瓣轻柔,重重叠叠,一笔一画,自成一派安宁柔和,颇有吴融笔下“月魄照来空见影”的意味。

  岂不正是水墨情长?

  究竟怎样细腻,才能画出这样的典雅矜贵?山水自然,仿佛古老画卷中轻缀的片片白雪,朦胧空灵。画作结合了唐代的华丽庄重和宋代的精巧雅致,画面中那浅浅淡淡的留白,或层层树影山色间细密的晕染,带我们穿越千年,于梦中重回那片令一代代人沉醉的土地。

  这是一片纯粹的白,白得明朗,白得通透,也是一片干干净净的无我之境。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情杂糅,也没有人间的纷扰痛苦……他只是这样画着,画着这世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可那又是什么呢?那如阴云般涌入我视线的,是徐渭的《水墨牡丹图》吧。本当是“名花倾国两相欢”的明丽色彩,却已被眼前大肆泼墨的汹涌澎湃所取代。心中有隐隐的沉痛,辛酸,悲悯……命运多舛、国破家亡的痛苦啊,何必给天地生灵晕染上如此沧桑的颜色?!

  黑,漫无边际的黑,全然无望的黑。

  那是怎样痛楚的颜色?就像八大山人笔下夸张袒露丑态的枯枝鸟鱼、残山剩水一般,恣肆,奇特,甚至隐隐透出些清高……但那不是自然真正的颜色!想见这完全沉沦的天地,是另一番有我之境了,完完整整的情感,肆意弥漫的思绪,人生隐痛,家国情怀——全然从笔尖倾泻而出,轰轰烈烈,随着历史的长河,回荡千百年。

  我是否当感激这般浓重的,仿佛于时光之河中洗砚般的墨色?是否当感激华夏子民终于从客观写实的艺术中释放了自我?是否当感激人们终究明白了,精神的视野永远源自人本身……

  天地自然,人间情愫,本应不相对立,又怎能如此黑白分明?我不禁想,在巍巍华夏漫长的几千年中,是否曾显现过这样的颜色,这样仿若黑白交融的色泽。

  所幸,我找到了这样的颜色。那是灰色。石涛笔下疏秀明洁的霜松清流,抑或重重掩映的山峦,才是真正的自然。同样痛苦迷茫,只不过痛苦在山水邈远间淡化了。人情与世相交融,所见有己,亦有这个真实而安宁的世间——它并非丑恶,也并非圣洁。文人画中的忧乐圆融,终于从这时开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颜色。

  这方才是中华文明应有的颜色。她拥有吞天噬地的气魄,也有如水荡漾的轻柔,她经历过远古,近代,盛世,动乱……从蛮荒中踏来,又将顺着时间的洪流从当下走向远方,然后在不断的奔波之中,将所望所触的一切融合在一起,融成天际一般浅浅的灰,融成这个国家承受深重苦难,却从未被折断的脊梁。

  我的目光顺着那段淙淙流淌的时光重新回到当下,映入眼帘的,却早已不是那安谧空灵的远山静水。再寻画中山水,竟只余下拍卖展览中华贵的橱窗和空洞的绘画技巧了吗?可又是那青山绿水之中,隐隐流露出天然的情意。我好似渐渐明白,在这个和平自由的时代,或许人们很难体会那种国破家亡式的深重苦难了,也因此,她渐渐地褪去了痛苦与迷茫,呈现出一派空灵澄澈的气象来。而我知道,那如山雾般朦胧的灰色,也将永久氤氲在那铺展的水墨画卷中,隐藏在那细腻的素笔勾勒中。

  名 师 点 评

  本文构思巧妙,运用了象征手法。作者将“白”“黑”“灰”三色具象化为三件不同底色的绘画艺术品:叶芃的“白牡丹”、徐渭的“水墨牡丹”,石涛的“灰色霜松”。三种颜色的艺术品代表的是三种美,透露的是三种不同的情思。特别是苍松沉郁苍劲、风骨铮铮,象征了中国的脊梁,屹立人间,在新时代又有了新的神韵和力量。文章语言老到,气象博大,令人回味无穷。

  (大赛评委、特级教师 胡云信)

  超 人 何 为

  江苏省邗江中学 朱 蕾

  “超级人类”终于由神话变为现实。

  在东方丢了江湖,西方丢了宇宙的今天,人类以无比强硬的姿态宣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成功诞生。

  基因编辑的成功,意味着一个人将在生理上无限趋近完美的“超人”状态。强大如斯,恐怖如斯。

  基因组合在遗传过程中的随机性,使处于不同社会位置的人平等地面对自然选择,自然而然地生长、开花、结果,一切合乎规律。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阶段。日食不过三餐,夜眠不过七尺,人人如此。

  通过改变基因人为地将人类划分为超人与普通人,正是对“人生而平等”这一自然伦理的践踏。当普通人跪下去仰视所谓的超人,当基因的优劣成为衡量一个人地位和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当一切都已在生命开始前注定,生命的意义何在?

  “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拖着残病的身躯,在地坛中看坍圮的断墙,剥落的朱红。承受疾病带来的苦难,他获得了超越常人的哲思与智慧。人生而拥有自由,拥有承受痛苦的自由。抱着铁镫而展开双翼,是成为“超人”之法。

  突然想到那位狂傲的哲人尼采,他会怎样看待通过编辑基因产生的“超人”?也许是轻蔑一笑。

  人吃五谷杂粮,苦难病痛对于我们来说,可谓平常、正常。耶稣在十字架上呻吟,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观照人世艰辛。我们渴望完美,宁愿在浩瀚的沙漠中负重前行。在病痛困苦中磨炼出的清明与镇定,才能将人带向“超人”的世界。

  超人何为?一个基因完美、无病无灾的超人,或许只是心路上的侏儒。

  也许有人会以这项技术的医疗价值为其辩护。人生的价值来源于何处?史铁生用作品传达生命的意义,鼓舞了无数身体有缺陷的人重拾生活的信心;尼采开创超人哲学,深邃而有锋芒。人生的价值来源于人的完整性,来源于人和世界相处时迸发的火花。基因编辑的医学价值不可否认,但用两个婴儿作为其面世的载体,这样的行为我无法认同。因为它背离了对人的尊重,摧毁了人的完整性——生理和心理的完整性。

  由基因编辑引发的风波,根源也许是这个时代的盲目。金庸笔下的江湖风云,霍金头顶的宇宙星辰,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人们习惯于向书中的桃花源停靠心船,但是在现实中,平等自由,完整独立,其实不堪一击。

  超人?超人!

  第一位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的猿人,第一例基因编辑、免疫艾滋的婴儿,他们之间距离千万年,其间,文明失落,战争连绵,文艺复兴,思想启蒙……不妨说,人类进化的历程正是人向超人一步步探寻求索的过程。

  然而现在还是明如镜、清如水的秋天。

  我只是希望,未来诞生的超级人类,在回顾这场由基因编辑引起的风波时能低下头去,审视人之为人的意义。

  何为超人?在黑暗的时代,他们是光明的祭祀。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名 师 点 评

  对人类首例免疫艾滋病婴儿的诞生,有喜有忧;对基因编辑工程的评价,有是有非。作者在承认基因编辑的医学价值的前提下,对不会生病的“超人”表示了怀疑。

  作者认为追求“完美”,努力向其靠近,实现自我超越,乃至于成为“超人”,应该成为人类的不懈追求。但人之所以为人,不完全是有其生理要件,更重要的是有其精神要件。“精神”是其他生物缺少而人所独有的,人的“精神”又是在后天生存环境的历练中逐步形成的。作者认为“基因完美、无病无灾的超人,或许只是心路上的侏儒”,一语直击基因编辑下的“超人”的命门,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我只是希望,未来诞生的超级人类,在回顾这场由基因编辑引起的风波时能低下头去,审视人之为人的意义。”作者希望人们能够在精神的追求中,在人生意义的追问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超人”,而非依靠“基因编辑”创造出来的所谓“超人”。

  此文审视的立足点既准且巧,逻辑思辨力既强且密,立论精当,措辞凝练,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大赛评委、特级教师 陈柏华)

  彳亍古道品容韵

  沛县歌风中学 侯般若

  月亮升起,我在树下。月光透过树丫间隙,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柔和的光晕。

  丽江古城。

  跨过潺潺的小桥流水,走在黛青色的石板路上。狮子山下,那座融合了汉族和纳西族的精华,曾让徐霞客发出“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赞叹的木府,历经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依旧壮丽恢宏,仿佛是轮回了千年的花朵,至今依然盛开着。这座既有中原建筑神韵,又融合了丽江古建筑古朴简洁风格的“大观园”,是纳西族广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的体现。陈寅恪先生认为“文化高于种族”,和而不同,有容乃大。我想,这就是中华民族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吧。

  剑川,沙溪寺登街。彳亍于古道,任思绪流淌。

  马鸣风萧萧,繁华了千百年的茶马古道终究化作了历史的尘埃,沙溪寺登街成了繁华谢幕后的唯一幸存者。大石桌随意摆放,原木签做成的各种形状装饰着窗,拱门没有装饰,却自成一道风景,千年前的热闹繁华仿佛犹在眼前。

  远处传来清脆的铃声和嗒嗒的马蹄声,打破了山林深谷的宁静,一匹匹驮着沉重货物的马走来,它们不像战马那样昂首嘶鸣,只是低着头任劳任怨地走着。也许它们也曾向往追随醉卧沙场、封狼居胥的将士,在烽火弥漫、尘土飞扬的疆场上,纵然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然而,这条通往域外的商贸通道——茶马古道,才是它们的战场,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它们所承载的不仅是美名远扬的货物,更是一个大国走出国门的气度、自信与情怀。真正的气度从来就不是残酷的征服,而是发自心底的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外来文化的包容。

  “故道茶马远,古柳又新春。”韶光易逝,如今,古道上的马蹄印历历在目,跨越溪流的廊桥仍屹立在风雨中,仿佛在遥忆着历史的风景,感受昔日马帮跃马山川的气魄。我听过桨声欸乃,江声浩荡,感受过吴侬软语耳边呢喃,却都不及这嗒嗒的马蹄声,悠远,动听。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今天的中国,正以博大的胸襟、无比的自信,大踏步走向世界,恰如当年茶马古道上的意气风发,又如丝绸之路上的挥斥方遒。这是中华文化的又一次觉醒与发展,兼收并蓄、与时俱进,以此涵养新一代国人,使之自强不息、宽容仁爱,使我们的社会清明安和,使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

  夜深了,这里的星空清澈、明朗。家家户户亮起了灯,为来人照亮回家的路。

  月亮升起,我在树下。

  名 师 点 评

  月亮升起,作者彳亍在丽江行道树下,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从眼前的古风遗韵,窥见纳西族广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从脚下的茶马古道,感受到昔日马帮跃马山川的气魄。尤其是“茶马古道,才是它们的战场”这一独到的见解,不仅发掘出千年马帮的文化意蕴,更将文章的立意提升到以自身文化认同为本,容纳域外文化以自壮的高度,襟怀阔达,视域高远。

  然后以“故道茶马远,古柳又新春”巧妙过渡,把象征中外文化交流的茶马古道,与当今我国改革开放及“一带一路”倡议紧紧地贴合起来,使整篇文章染上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作者由近及远,由实而虚,任凭思绪飞扬,行文却不旁逸斜出,其构思成文的功夫于此可见一斑。

  (大赛评委、特级教师 陈柏华)

  决赛倒计时 | 2016年江苏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获奖作文展示

  原创 七彩语文·中学 七彩语文初中新语文学习 2019-11-19 15:00

  “七彩语文杯”

  江苏省第十五届“中学生与

上一篇:现在再看《情深深雨濛濛》是什么感受?
下一篇:2023继续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