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探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探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导读:新加坡——东南亚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个传统东方文化浓郁,现代文明也同样活泼的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与新加坡开放的市场战略,务实的惠民政策有关,更与新加坡良好的公民道德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3.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道德养成和融通顿悟。
关键词: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生活智慧,融通顿悟
一. 新加坡概况剖析
新加坡——东南亚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个传统东方文化浓郁,现代文明也同样活泼的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国家。自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正式建国以来,利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就建成亚洲四小龙之一,国际经济与政治中心,国际文化大都市。在世界上诸多城市及国家频繁发生犯罪、暴力、种族歧视、性侵犯等不良社会现象的背景下,而新加坡却以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大度谦和的精神面貌独树一帜。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与新加坡开放的市场战略,务实的惠民政策有关,更与新加坡良好的公民道德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确实如此,新加坡的成功是诸多国家所羡慕的,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与之相比的,它的成功之处也同样给我们国家带来了诸多的启示和借鉴。
二. 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理念阐释
(一)公民道德教育目标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种族和宗教的国家,又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织频繁的国家。因此,在制定和确立公民道德教育目标时表现出了空前的开放包容,柔韧和张力。既具有东方伦理之情怀,又彰显西方民主,理性,开放与包容之气度。1991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公民价值观白皮书”,作为长期指导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提出了五大价值观: 1.国家至上,社会为先;2.家庭为根,社会为本;3.关怀扶持,尊重个人;4.求同存异,协商共识;5.种族和谐,宗教完善。[1] 以此为指导,新加坡政府进一步编制了<<公民与道德课程标准>>大纲和《好公民》,《公民道德教育》等教材,并对一些道德价值观做了更具操作性的目标细划,其主要体现为以下4个方面: 1)向学生灌输适合新加坡的东方道德价值观;2)训练学生的道德判别能力;3)教导学生处世待人须为他人设想的道理;4)使学生明白身为年轻公民的责任。总之,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高尚之道德,包容之品性,强健之体魄,优良之习惯,爱国爱民之意识以及各民族种族互助合作之精神,以其成为具有新加坡精神的世界公民。
(二)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
针对中小学生的年龄差异及心理发育特征的不同,并结合现实的生活及社会需求,新加坡教育署组织编写了一整套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丛书,包括<<道德与生活>>,<<公民与道德教育>>,<<好公民>>等,这些丛书大体涵盖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 伦理与道德责任;2.基本的为人处事准则;3. 法治精神 ;4.种族民族和谐;5.国民意识;6.文化包容。这些教育内容呈现两大主要特点:一是以传统东方文化浓郁的共同价值观为载体,嫁接西方新伦理精神;二是内容设计的层次感与综合协调性比较好。
对于小学公民教育而言,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教材是《好公民》,结合学生德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同,从六个层次不同的方面针对性的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即随着年级的变化分别从“个人”、“家庭” 、“学校” 、 “邻居”、 “国家”和“世界”这六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放射性扩展教育,譬如个人行为举止,家庭伦理道德,邻里关系,学校行为规范等。这样的德育内容安排与教育模式不仅与学生认知活动半径的扩展成正比,也与学生的思维张力和眼界的开阔度成正比,这样的内容设计无疑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与小学德育内容的逻辑性设计不同,中学的公民道德教育内容更侧重于综合性和分辨能力的培养,进一步融入了更加复杂和多元的文化要素,譬如民族认同,宗教和谐,经济利益格局,群体文化多元,信仰与风俗等方面的知识,这就给学生的价值分析和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共同价值观精神的指引,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公民与道德教育大纲》,规定所有中学都必须按照该大纲进行内容设计和实施,进行切实有效的公民道德教育。中学的公民道德教育必须注重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态度等三方面的教育。这里的“知识”不仅包括学生在作出正确道德行为决定前需要综合了解的道德规范,也包括做出道德选择时需要注意的道德准则和基本价值趋向;这里的“技能”是指学生在面临道德困境时作出正确果断决择的道德判断能力;这里的“态度”是指对学生灌输各种道德价值观后学生所自觉形成的情感及行为趋向。通过公民知识、技能和态度这三方面的教育,促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及行为发生合乎情理的螺旋式进步和提升。
(三)公民道德教育实施方法探析
在公民道德教育方法上,新加坡不仅传承了东方国家惯用的教学模式,还有效的借鉴了西方最新的道德理论研究成果,真正实现了民族与外来,传统与现代的对接。综合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融德育教育于公民教育课程和各学科教学中
公民道德教育在新加坡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为此,教育署特意编排了层次感强,结构合理的一整套德育课程,贯穿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全过程,并且和我们不同的是,他们将这些课程全部设为必修课,并融入到最终的考核体系中,直接与学生的升学和教师的综合考核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对于学生,学校及家长而言,就给予了格外的关注,形成了一个严肃,开放,大家相互关心,彼此交流的话语平台,这样一来,德育的效果就格外明显;除此之外,在新加坡,学校还充分发挥各科教学活动的“载道和渗透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种寓道德教育于各科教学的做法,也是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富有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2.丰富的课外辅导及社区服务活动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更有效的提高道德认识,塑造道德品格,有效达成道德教育目标, 新加坡中小学还普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辅导活动。如:榜样学习、环境规劝、体验辅导等等。对于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丰富和形成高尚的情感态度,并在实践中形成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此外,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活动,早在2001年新加坡教育署就在以往的基础上制定和推行了新一项学生社区服务计划,这项计划由政府牵头,学校和社区共同参与。政府制定具体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评价和监督,并给予公民教育实适的引导,社区居民给予学校监督,如果民意的综合考查不达标,学校的声誉,领导的业绩,社团经费等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样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不仅调动了各方积极性,也是公民道德教育取得了实效。对于社团而言,也为此制定了更为系统合理的服务计划。包括:1)关怀与分享计划;2)到福利收养所和儿童组织服务;3)负起校内的领导责任; 4)清洁环境计划;5)慈善乐捐活动等。通过组织这些课外辅导及社区服务活动,使学生真正将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身体力行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了知行的有机统一。3.有效借鉴实用主义教育方法
如果说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的成功之处浓缩为两点,那就是:在内容上更多的嫁接着东方气质;在理念和方法上更多的借鉴着西方的实用主义理论及思维模式。这些实用主义方法及理论伴随着新加坡国家的诞生也同时产生,这些德育方法也恰逢其时的影响和修复着这个新生的国家。其中比较重要和常用的方法是价值澄清法和设身处地考虑法。新加坡的文化是多元的,在德育教学中也就难免会出现文化碰撞和价值冲突现象,因此,适度的价值澄清就显得尤为必要。新加坡教育署把拉思斯提出的价值澄清法的三个阶段七个步骤简化为五个步骤:1)认清问题,找出各种可能的选择;2)衡量各种选择的利弊;3)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后做出选择;4)珍惜并愿意公开所作的选择;5)根据自己的选择采取行动。论文检测。并依据这样的程序来组织教学。在教学上,为了避免学生按照自己的好恶去作选择,老师在大的价值趋向和原则问题上会给学生以通融和指导。这样一来,既传递了社会文化所既有的价值观,又给学生以足够的`个人价值想象及选择空间。又“澄清”了学生的非道德的、不正确的价值判断。另外就是设身处地法,这也是影响道德价值观成型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移情移景,身临其中感受别人的情感变化,行为趋向和价值判断,进而排除自己的立场偏见来客观的分析场域,以形成合理的道德价值观。譬如:在教学上,通过家庭、学校、朋友等的生活环境来分享共同问题的道德情境经验,从了解别人的动机、立场开始培养关怀他人的良好情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设法引导学生进人情境,通过问答法、讨论法或角色扮演来达到教学目的。
三.对我国德育工作的启示
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方面:1.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兼容并蓄;新加坡既学习西方重民主和科学、崇尚自然和理性的精神,又注重保持灌输东方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传统。而且在东西方文化中找到了一个比较适合其发展的具体部分,并加以揉合或改造。2.人性化的教学模式;这体现在德育的诸多方面,包括教材的设计,教学方式及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等都坚持了人本化的理念;3.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道德养成和融通顿悟;4.立体开放的教育网略以及科学的评价体系等。[2] 我国目前的社会特征和新加坡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的成功经验当然会给我们带来诸多的启示。
(一) 对德育内容进行重新的分层和规范
我国目前的德育规范呈现两方面特点:一方面是德育内容的层次感和系统性不强。德育内容的设计从小学到初中有千篇一律的倾向,爱国教育,社会主义政治教育等知识几乎弥漫着德育的全过程,这样的体系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存在很大的不稳合。另外,德育知识的系统性也不到位,德育所涉及的点线面之间缺乏逻辑性的衔接,与学生的认知面和认知能力不匹配,这就给德育教学带来诸多的不便;另一方面是德育内容过于规限,缺乏主体性,社会性和现实操作性。我们目前的现行的德育规范大多都是传统社会结构下的产物(譬如维系与防御色彩较浓,政治化和国家主义倾向明显)。他是一种典型的“教会顺从”的德育条款,对于规限,封闭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的维系功能。[3]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转型”,计划向市场的过渡,,民族种族宗教文化与外来文化交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原有的社会秩序与规范也必然需要进行相应的解构与风化组合。人们在领域日趋丰富,关系日益复杂,利益分配时常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必然会频繁重新架构,从而产生日趋细化的社会族群。群体的多元化导致价值趋向的多元化。这些缺乏主体性和现实操作性的德育条款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需要做出重新的调整。对于目前的社会架构和运行特征而言,我们不仅要讲民族主义,也要谈全球意识;既要讲爱国主义,也要谈人类精神;既要讲德,也要讲得;既要讲合作,也要谈竞争;既要讲个体,也要讲集体;既要谈义,也要谈利;既要淡化政治色彩,又要强调维系功能;既要讲究含蓄的美感,又要理性摒弃淫秽文化;既要讲法制,又不能摒弃文化包容;既要弘扬民族文化,又要批判性的欣赏外来文化等;诸多的这些变化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德育规范的诸多弊端,并加以合理的嫁接和调整,以适应这一外部环境的需要。否则就很难给老师和学生以通融和引导,造成德育工作的盲目,狭隘和无序。
(二)德育教学应更加注重生活体验和融通顿悟
德育的价值和功能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现行的规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体验与融通顿悟能力。论文检测。
我们目前的德育之所以收效甚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师生互动脱节,学生与生活脱节。受功利化教育体制的影响,德育工作严重缺失,成绩被推崇,学生的主体地位被边缘化。老师和家长就围绕成绩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加以影响,这样一来,学生一直处在被动与被监督的位置,成绩是中心,人格品质是配角,知德分离,知行脱节,真正作为生命个体的内心感受与情感诉求被淡化甚至遗忘了。未成年的学生个体,是有着强烈认知欲和丰富情感的鲜活生命个体,他们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充满急流险滩的,能否使个体得到满足和使社会得到认可需要我们理性的疏导与激发,一味的外在压力而忽视了主体的内在属性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德育工作更是如此。论文检测。完整的“道德”不仅是指服从或适应特定社会所认可的习俗或规则的行为,也包含着在面临不同的情境时学生主体所做的情感判断和选择行动,进而感受生命的质感。[4] 我们的家长和老师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真诚的尊重他们的主体认知与内心感受,客观的认识他们的优势与不足,科学民主的与他们互动沟通,平等的给与他们以矫正和引导。要明白一点,那就是德育的过程不仅是教师教化和社会感化的过程,更是个体内化的过程。
另一方面,学生与生活脱节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难免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不同的社会场合,处理不同的社会事务。因此,紧紧从书本上了解基本的德育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观察并培养道德智慧能力。所谓道德智慧能力,就是个体对周围关系世界的融通领悟能力,他是一种具有统摄性,圆融性的领悟力,而不是分析性知解能力。[5]道德智慧的思想内涵是这样的:人自从以自然和功利两种属性融入社会以后,人的善与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扬弃,只是受社会伦理,道德,法律等的制约,两者表现的程度哪一个更强烈,哪一个更含蓄而已。不管如何倾斜,人性在生活中的体现仍然符合螺旋式的钟摆模型。映射到人的生命里程当中,主要经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自我提升境界,最终是一种宁静而致远,慎思而明辩,情笃而超验,坚韧而洒脱,通达而圆融的“天人合一”四个阶段。对道德智慧的深刻理解与应用,将对德育工作产生质的提升。笔者认为在这一环节,教师不仅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需要创设特定的情景并提出针对性地问题,时时给学生以思考和价值困惑;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在生活当中不断地观察和反思自我,进而作出适合自己的并合乎理性的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
(三)应积极开展德育教育理论研究
理论反思与探讨是实践得以成功的重要前提。新加坡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公民道德教育改革就是从理论嫁接与反省开始的, 各种学派应运而生,他们各自提出自己的理论学说和实践方案,指导着新加坡公民教育的多元化实际,使新加坡学校德育获得复兴。可以这么说,没有道德教育的研究,就没有轰轰烈烈的现代公民道德教育运动的成功。我国的德育教育理论研究常常犯两方面错误:一是受传统哲学中本质主义思维模式影响,对德育内涵和内容的分析与界定往往是想方设法使它具有终极性和确定性,缺少主观的推理和逻辑分析。因而在实施层面也就容易造成“顺从”和患得患失的心理。二是经验主义多于理性批判主义。经验固然重要,但经验主义是狭隘的,也是有害的,只凭经验和感受不可能为学校德育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因此,我们要结合“转型”期的社会基本特征,动员广大教师都来关心、参与德育,鼓励德育工作者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德育理论研究,使传统道德价值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社会主流文化与学校德育核心融合起来,德育内在理论规律与现实实践连结起来,积极探索和建构具有时代特征、富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理论,以指导变革时代的德育实践。
参考文献:
[1]新加坡教育署编:《公民与道德课程标准》.[M].新加坡教育出版署1991年版.
[2] 苏丽君著:《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及启示》.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年7月.第四期刊.
[3]吴康宁编.教会选择:面向21世纪的我国学校德育的必由之路.[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吴安春著.回归道德智慧—转型期的道德教育与教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93-97
[5]刘惊铎著.道德体验论.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博士论文.第88页.
【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探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相关文章:
文化营销失败的教训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论文01-02
佛教对杜甫及其文学创作的影响探析05-09
精选越南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论文12-19
欧美公共管理改革对我国的启示论文03-12
国外学前教育对我国的启示论文03-21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的启示05-10
国外高等医学教育对我国的启示论文03-23
探析新加坡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模式及启示论文03-13
MBA教育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启示论文01-19
上一篇:《出轨的女人》热映 叶璇演绎人性两极
下一篇:湖南哪里可以学炒酸奶,炒酸奶做法
最近更新游戏资讯
- 秋瓷炫老公什么星座(秋瓷炫血型星座)
-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符号和觉醒
- 惊人的秘密:颜色政治背后的渗透与分化
- 让BB接受家庭伦理教育洗礼
- 语言礼仪十篇
- 美军欲打造AI战机部队 面临严重伦理问题
-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豆瓣9.0分以上|50本好书推荐
- 达尔文的故事赏析八篇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 东野圭吾本格推理极致之作《回廊亭杀人事件》开票5折抢
- 辩论赛包含哪些技巧?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徽州醉春丨水墨画里的徽州-婺源篁岭-江岭- 新安江- 西递- 呈坎丨六天五夜
- 心理治疗总论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 苏德超教授的新论文:道德绑架为何难以避免
-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十篇
- 政务礼仪的作用(五篇)
- 韩素希出道最大尺度 泄朴海俊指导秘诀 咬牙拍完《夫妇》只有2感想
- 《封神三部曲》:为什么要重述这个神话?
- 输血和喝血真的能帮助女性和老人保持年轻吗?
- 集齐九部《星球大战》,教你如何把家庭伦理拍成太空歌剧
- 这十部顶级英美剧,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巅峰,每一部都值得通宵去看
- 邪王宠妻之金牌医妃
- 【博览】《科奖在线》:“破四唯、立新标”典型案例官宣,项目/人才/成果未来可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