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与民族主义年度热点复盘,考场上要避开哪些坑?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8-15
手机版

  原标题:国际传播与民族主义年度热点复盘,考场上要避开哪些坑?

  在实务备考中,对全年热点事件的仔细剖析和思路归类是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除了“押题”之外,有一个由基础事实上升到答题思路的把握,才能真正做到以“不变”去应考场上实务材料的“万变”。

  为此,小小班年末特地推出【实务热点】专栏,在最后一段时间内为大家奉上今年最值得关注的热点事件最全梳理。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移步小小班微店购买完整版实务热点笔记: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食用方法:建议大家在了解基本案例事实的基础上,积累每期推送总结的报道、策划、评论等角度,每个角度下挑1~2篇作为案例补充,由此总结成几百字的“超精简文本”,不需要特殊记忆,考前几天再次回顾即可。

  往期回顾:

  专题一 主题报道与媒介事件

  专题二 社会生活与公共议题

  专题三 灾难事件与媒介伦理

  专题四 健康传播与科学传播

  专题五 国际传播与民族主义

  整体点拨

  2022 年是世界局势波谲云诡的一年,俄乌冲突、2022 冬奥会、佩罗西访台、安倍遇刺等国际政治大事轮番上演,国内名创优品、三只松鼠、李宁等品牌先后上演“辱华”事件。国际传播与民族主义议题交织,共同成为今年新传考研实务不可忽视的重点话题。从新传实务的角度来说,采访报道和评论写作,虽然站在宏观的政治层面分析问题有一定难度,但我们可以另辟蹊径,从个人视角、民族情怀、全人类共同关怀等角度入手,从个体命运洞察时代变化,从民族情怀放眼人类共同价值。选择合适的切入口,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方能应付纷乱复杂的材料与灵活多变的考题。

  整体框架

  

  01

  事实案例

  01

  材料一:俄乌冲突

  2 月初,“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声音在国际舆论场中弥漫,欧盟、美国等国家的主流媒体纷纷喧嚣猜测着开战的可能性,同时,俄乌两方的媒体都在予以

  否定。随后,俄罗斯承认乌东两地区“独立”开战一触即发,乌克兰进入紧急状态,翌日基辅人民躲在防空洞中避难,其中新华社战地记者用 vlog 记录记者视角下的俄乌战争,留学生、乌克兰华人等成为临时“战地记者”用短视频的方式向世界传递难民视角下的战争。同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用手机自拍这一视角喊话俄罗斯。Vlog 在灾难中能够呈现出战争下更加多元真实视角,愈发凸显和平的珍贵。

  02

  材料二:英国女王去世

  当地时间 9 月 8 日,白金汉宫证实,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享年 96岁。伊丽莎白二世生于 1926 年,从 25 岁继承王位开始,在位 71 年,是英国最年长、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9 月 19 日,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厅举行,当日,英国各地有超过 100 万民众前来伦敦悼念女王。

  03

  材料三:北京冬奥会

  北京冬奥会在 2 月隆重开幕,从“只有张 emo 能打败张 emo”的奥运会开幕式到冬奥备受关注的选手谷爱凌、苏翊鸣、武大靖、羽生结弦、朱易等等,再到场外“濛主”花式解说短道速滑、奥运村运动员美食记录、一“墩”难求等,中国人用自己的浪漫给世界呈现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一起向未来的冬奥会,同时也再次向世界各国人民介绍了真实的中国。

  04

  材料四:安倍遇刺

  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 NHK 报道,当地时间 8 日 11 时 30 分许,正在日本奈良市进行街头演说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遭枪击到底。现场出现 2 声枪响,一名男子在现场被控制。据悉,安倍晋三从背后三米处被击中两枪,当日下午,安倍晋三在医院不治身亡。

  05

  材料五:佩罗西访台

  8 月 2 日,据报道消息人士称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将于 2 日晚抵台,相关官员证实“已收到接待通知”。下午四时余,佩洛西所乘专机于吉隆坡起飞,在途经印尼上空时向北转向;晚间 21:29 分,根据飞行航班信息平台FlightRadar24 显示,佩洛西专机目的地为台北;22:23,佩洛西专机进入台湾空域,于 22:45 降落台北松山机场。22:26,据央广网,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苏—35 战机正在穿越台湾海峡,22:58,新华社发布受权公告称解放军将进行环台重要军事演训行动。

  06

  材料六:企业涉嫌辱华风波

  迪奥将马面裙说成自己的原创设计、三只松鼠海报出现“眯眯眼”模特被指带有辱华意味、名创优品将自己的汉服玩偶说成和服艺伎、李宁新品酷似侵华日军军服...从去年的新疆棉到今年这些事件,国内外部分企业涉嫌辱华一直风波不断。在网民的强烈指责和抵制之下,有的企业迫于舆论压力下架道歉,有的企业澄清误会但态度傲慢,不同企业的不同回应也成为了网友关注的热点。

  

  02

  采访报道

  01

  呈现客观事实,梳理事件背景

  ? 思路点拨:

  俄乌战争、女王去世这类大事发生之后,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因此我们可以对事实进行客观的选择和组织,并对事件的背景进行梳理,尽可能清晰的展现事件的全貌。

  (1)7 张图看懂俄乌冲突(澎湃美数课)

  【概要】

  数据新闻。将俄乌冲突的时间线、火力地图、周边环境等信息以图表的形式进行可视化呈现,帮助读者从复杂的信息中梳理出俄乌冲突的时间脉络、冲突原因、各方反应等。

  【摘录】

  

  

  (2)《在位 70 年 214 天,英国女王这份工作到底做什么》(网易数读)

  【概要】

  数据新闻。将英国女王在位时间、工作内容、经历事件以及英国王室关系进行了可视化呈现。“女王的一生,向来处于舆论的焦点,但这顶王冠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许我们还知之甚少。”

  【摘录】

  回顾女王的人生,她见证了英国乃至世界至今为止变动最大的一百年。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曾说:“世界风云变幻,而女王坚如磐石”。超长的在任时间让她经历了许多重大的世界级历史事件——联合国成立、冷战爆发与终结、人类登月、新冠蔓延...也让女王有了英国历任君主所不能比拟的诸多“第一”。

  

  (3)《哇,本届冬奥赛场上竟有 204 名“转专业”选手!》(澎湃美数课)

  【概要】

  数据新闻。聚焦北京冬奥会的转专业选手群体,将他们的分布情况、转行年龄、转行原因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呈现,配合以采访内容,展现了“永远向’不可能’发起挑战”的冬奥精神。

  【摘录】

  竞争和输赢背后,运动员更打动人的地方在这里——永远向“不可能”发起挑战。正如牙买加雪车选手贾丝明说的那样,“我想成为这样的激励者,向处境不利的孩子们展示,(重要的是)不是你来自哪里,而是你最终会在哪里。”

  

  (4)《服饰史研究者谈“马面裙”事件:这是一种具有历史积淀的服饰》(澎湃新闻·文化课)

  【概要】

  文化报道。跳出民族主义的框架,从文化的角度报道“马面裙”相关历史及文化脉络,兼及我国汉服运动的兴起背景和意义。

  【摘录】

  中国传统物质文化研究者孟晖谈道:“我旁观了最近二十年汉服运动的突然兴起,这场运动本身就是个奇迹。几代汉服青年不仅仅是关注服饰本身,其实他们关注的是全部的中国文明史,他们是在重新理解和肯定中国传统文明的激情中去复兴传统服饰。”

  02

  聚焦个体命运,展现人文关怀

  ? 思路点拨:

  对于涉及到国际关系的事件,从宏观的政治视角出发难以把握全貌、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所以不妨从微观视角出发,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指向,描述国际局势变化下的个体经历,展现出人文关怀。

  (1)《乌克兰华人大逃亡:没想到生活在 21 世纪能挨枪》(在人间)

  【概要】

  非虚构写作。以一个中国家庭在战争中的逃亡历程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普通人的处境以及人性的幽暗和温暖。本篇报道以小见大,关注个体命运,同时在采访对象的选择、线索的追踪和叙事的克制性上都体现出专业素养和人文主义情怀。

  【摘录】

  真是漫长的六天。宋先生在讲述时语速很慢,语句间有很长的空隙,有时像在搜索记忆中的细节,有时又像吞下了还没讲完的话。“我觉得从刚开始,我们这边是恐慌,司机们是贪婪,这两个不好的东西加在一起,就出事了,没有一个人是非常理智的”,他说,可是,“你说一个生活在 21 世纪的中国人,怎么能想到有一天会挨枪?”

  (2)《炮火声中许下 28 岁的生日愿望》(冰点周刊)

  【概要】

  深度报道。通过在乌克兰的华人留学生妮可和其他留学生的经历向大家展现在乌华人的生活现状,拼凑出当下乌克兰局势的全貌,展现了战争对于普通人生活的影响。

  【摘录】

  2 月 26 日,妮可在爆炸声中度过了她的 28 岁生日。这个月,她先是确诊了新冠肺炎,治愈后又出现了明显的后遗症。然后,就遇上了这场战争。生日那天,妮可在朋友圈发布她的生日愿望:世界和平。

  (3)《东奥闭环里的年轻人》(中国青年报)

  【概要】

  深度报道。对冬奥村的青年志愿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遇到的问题和趣事等进行报道。从青年人的个体视角反映整个国家对于冬奥做出的努力,以及面对冬奥的昂扬精神状态。

  【摘录】

  千头万绪都被锁进了他在闭环的生活里,这儿的时间像一块被敲裂的镜子,看似零散却总得保持警惕,在每天不定时跟随服务对象穿梭场馆的间隙,夏杰海把在冬奥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背景知识表达、文化冲突解决等方面的经历当作论文素材,“完成了系统化的梳理”。

  03

  评论点拨

  01

  聚焦事件本身,捍卫民族情感

  ? 思路点拨:

  对于品牌、企业民族和文化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直接聚焦事件本身,从事件出发就事论事,对文化挪用、不尊重民族情感的行为坚决抵制,捍卫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

  (1)迪奥新品下架,抵御“文化挪用”的声音不妨更多些(红辣椒评论)

  【核心论点】

  有理有据、立场坚定的发声对民族文化的保护而言是有益的,而对民族文化有益的行为对社会发展也同样有益。若今后再遇到类似情况,希望此类抵御“文化挪用”的声音能再多些。

  【语料积累】

  借鉴应当有出处,迪奥这番不标明出处反而强调独创的做法,无疑在暗示这款新品从廓形到版型都是属于迪奥的,是明显的“强盗逻辑”。而这种“强盗逻辑”的背后,涉及迪奥对我国服饰文化进行“文化挪用”的问题。在面对这种强盗做法时,网友的抵制不但不能说是“太敏感”“不理性”,反而应该称赞其“够坚定”“够及时”。不难想象,在迪奥的错误引导下,本就对中华文化不太熟悉的外国群众很容易接受这是“迪奥原创”的观念。在先入为主的心理暗示下,即使之后中国网友对此进行澄清,他们也可能会因为“首声效应”,而不愿去深入了解。

  (2)冬装造型惹争议,李宁触犯了国人不可触碰的底线(红辣椒评论)

  【核心论点】

  在国风兴起壮大的背景下,企业和品牌应该追求能体现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潮流,而不是反手将其“妖魔化”。无论何时,基本道德和社会责任都是企业的要务与必须遵守的边线。

  【语料积累】

  近年来备受国民喜爱,“民族品牌”口号深入人心的李宁,却因这次事件重挫了形象。归根到底,是其触犯了民族的历史,触犯了国人不可触碰的底线。血淋淋的历史是刻在民族骨子里的痛,是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这已不仅仅是一顶帽子、一个品牌、一群消费者这么简单的问题,它牵涉到文化、国家、民族。在这个问题上,国人的眼里揉不进半粒沙子。“拆不散的纽带,割不断的血脉”。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尊严,能够被践踏。请品牌将手伸向消费者口袋之前,能不能先摸摸自己的良心?

  (3)名创优品贴“日本”标签?做生意切忌失“本心”(红辣椒评论)

  【核心论点】

  生意做得再成功,也切忌失了“本心”。如何将富含“中国元素”的品牌打出去,才是企业应该深思熟虑的事情。

  【语料积累】

  名创优品作为一家中国本土企业,此类将自己包装成日本品牌的行为是丧失文化认同甚至崇洋媚外的表现。如今,“中国制造”早已遍布全球,中国品牌无论在本土消费市场还是全球市场都有了立足之地。在民族文化自信显著提升的当下,若还有国产企业做出崇洋媚外之举,那这不仅丢了名誉,更丢了骨子里的精神。

  02

  追溯事件本质,理性讨论问题

  ? 思路点拨:

  也有评论跳出了民族主义的情感,从版权问题、企业公关等方面出发,分析企业涉华事件背后存在的问题。在采用这类角度时,一定要注意把握理性和感性的平衡,在理性分析的同时也不可显得太过冰冷。

  (1)迪奥疑似抄袭马面裙,一衣之争不会抹杀千年古韵(红星评论)

  【核心论点】

  坐拥声名的“大牌”频频打“烂牌”,只会等来口碑反噬的结局。该标明作者的,获得授权、标注清晰;借鉴了哪国的文化元素,也该大大方方写进产品说明里。请时刻记住,尊重中国市场,是赚钱的基本前提。

  【语料积累】

  对汉服爱好者而言,他们所希望看到的复兴和保护,也并非偏安一隅的自我设限,而是更具包容和开阔的文明胸怀。中华文明的特质之一,就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无论是身外之物的衣裳,还是反求内心的精神,都应遵从这个道理。当然,奥迪和迪奥,一样的“翻车”,不一样的配方也给品牌方提了个醒。中国市场广阔,消费认知和眼界日益提升,耍小聪明很可能让品牌掉进坑里。

  (2)李宁新品惹争议,这次是消费者错了?(中国新闻周刊)

  【核心论点】

  练内功,一个层面是从渠道管理、运营管理和门店的精细化管理上提升,以此来促进营收和利润;另一层面则是,要做好品牌管理,不能忽略用户的基本需求,一味去解释显得很苍白,一定要把中国用户的偏好当回事。国潮这根弦持续被拨动,企业在潮流中能较快登顶,也很容易掉到谷底。

  (3)名创优品的真正危机并非“日本元素”(磐石之心)

  【核心论点】

  名创优品的去日本元素,与民粹关系不大。放弃日本元素并不是什么坏事,关键在于能否在企业里长出自己的技术实力。

  (4)为什么迪奥被指抄袭后,大家才认识到马面裙的美?(新闻晨报)

  【语料积累】

  传统服饰圈至少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注意到并且使用马面裙了。但对于很多非传统服饰爱好者来说,可能觉得它是老土的奇怪的老气横秋的,或者觉得今天穿这么奇怪的版型没有什么意义,跟今天的生活不融洽。这些是很普遍的观点,反应了我们的文化不自信。

  这十几年或者近二十年以来所谓的一些中国风品牌,骨子里都是西方的做法,只不过是用一些中国元素做锦上添花,直到这两年还是如此。比如说用龙凤刺绣啊青花花纹啊,或者边边角角用缂丝面料,这个就变成了所谓的中国风。如果只是元素式的使用,那永远只是跟在西方的屁股后面跑。但他们恰恰忘了一些最根本的东西,没有归纳中国人的审美特征是什么,中国人的服装结构特征是什么。中国千百年以来形成这些结构,肯定有适合中国人的地方,不管实际功能还是哲学层面审美层面。

  03

  放眼国际格局,分析各方利益

  ? 思路点拨:

  对于涉及国际形势的大事件,也有很多评论放眼国际格局,运用既有的理论知识分析各方的利害关系和局势,同时强调我国立场。不过这类评论对于综合知识的要求过高并且政治性较强,开拓视野积累观点即可,考场上不建议使用。

  (1)乌克兰问题,谁都不需要一场战争(澎湃新闻评论)

  【核心论点】

  外交是解决乌克兰问题的最大公约数,任何一方都不应做任何可能使局势偏移外交轨道、从而发生非预期结果的事情。

  【语料积累】

  当前形势下,外交才是解决乌克兰问题的最大公约数,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做任何可能使局势偏移外交轨道、从而发生非预期结果的事情。而要外交解决这一危机,最根本也最关键的是抓住问题的本质,跳出所谓的乌克兰问题,审视冷战结束以后 30 年的地缘政治变化,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建立真正的战略信任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解决一系列地缘政治与安全问题,从而相互确保彼此的安全。

  (2)安倍遇刺,日本政坛或重新进入震荡期(澎湃新闻评论)

  【核心论点】

  安倍晋三遇刺,并不意味着日本极右翼政治势力遭受重击,而是有可能加速日本的右倾化。

  【语料积累】

  首先,遇刺是安倍个人的悲剧,也可能日本政坛重新进入震荡期的开始。要知道,安倍是日本政治保守化和稳定化的象征。相比于首相走马灯式地换人,安倍政府任内,日本的内外战略具有比较强的可预期性。其次,在参议院选举前两天,安倍遇刺必然搅动选情,也会引起选民的同情之心,进一步扩大自民党及其右翼政党的基本盘。日本在安倍任内加速右倾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或者说动力,就是安倍以及自民党搅动日本民众的不安全感,而这次安倍遇刺必然会加剧日本民众的焦虑情绪和不安全感。

  (3)佩洛西若窜访台岛,将破坏中美关系“护栏” (新京报评论)

  【核心论点】

  在当下,显示大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警告蠢蠢欲动者是应有之义。

  【语料积累】

  最近一年多以来,美方多次声称要为中美关系加装“护栏”,并且多次在应对气候变化、经贸、安全等领域的技术操作层面提出过方案。然而,一中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才是中美关系最可靠的“护栏”。因为一中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三个联合公报是双方的政治承诺。破坏了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违反了政治承诺,只会将中美关系带入不可控的境地。应该认识到,反制佩洛西的玩火行为,既是为了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也是为了给中美关系保留建设性和发展空间。

  (4)新华社六评俄乌冲突(新华社)

  【核心论点】

  美国政府和媒体沆瀣一气,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中国横加指责,颠倒黑白。国社六评以澄清事实真相,回击不实之词,揭露美国挑起战争、从中牟利的霸权主义本质。

  【语料积累】

  一批美国“趁火打劫”

  俄乌冲突牵动世界人心,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国际社会,都希望乌克兰早日重归和平。然而,美国《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近来却无端散布谣言,诬称中国“坐山观虎斗”“将在俄乌冲突中成为赢家”“希望从地缘政治变化中获益”云云。妄言“中国赢家说”,是美国罔顾事实,把他们大发战争财的邪恶心思生搬硬套到中国头上。从“点火”到“拱火”,从“火上浇油”到“趁火打劫”,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四步曲”玩得让人“由衷叹服”。

  二批美国“火上浇油”

  俄乌冲突发生以来,国际舆论场出现了一件咄咄怪事:与冲突发生毫无关系的中国“躺枪”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别有用心地炮制舆论,诬称中国“默许”俄乌冲突升级、中国不谴责俄罗斯是在纵容战争云云,再次无所不用其极地企图嫁祸中国。这实在是贼喊捉贼,是企图妖魔化中国的“舆论浑水”,是妄图转移国际社会视线的“障眼法”。了解乌克兰危机是非曲直的人都明白,真正推动俄乌冲突不断升级的黑手,正是当今最大的霸权国家——美国。

  三批美国“罪魁祸首”

  乌克兰危机的爆发,“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这场危机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多年积累矛盾的爆发,但要论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难逃其咎。

  四批美国“冷战思维”

  围绕俄乌冲突,美西方媒体屡屡对中国泼脏水,诬称中国默许俄方军事行动,企图联合俄方挑战国际秩序,增加对美博弈筹码,谋求战略主动云云。美方对中国“挺俄制美”的造谣污蔑,充斥着冷战思维和霸权逻辑的陈腐味道,是其“冷战妄想症”的又一次集中发作。

  五批美国“恶意关联”

  美国部分政客和媒体蓄意将俄乌冲突与台湾问题相关联,诬称乌克兰局势走向对台湾问题有示范效应,借此渲染台海冲突风险。如此毫无根据的恶意勾连,如此居心叵测的构陷抹黑,极其离谱,也十分危险。

  六批美媒“丧失操守”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前不久就乌克兰问题访谈嘉宾,中国驻美大使秦刚接受访谈,9 分钟之内被打断 23 次,而对同一天访谈的美国和乌克兰三位嘉宾,该主持人换了另一副面孔,总共 22 分钟之内,打断的次数为零。23 比 0!美方主持人蛮横、霸道、双标做派引发大量海内外公众的愤怒,美国新闻自由的虚伪性、欺骗性、误导性暴露无遗,美国媒体的霸道特性昭然若揭。

  2023择校指南:人大丨清华丨北师大丨社科大丨民大丨 暨大丨山大丨更多院校丨TOP院校点穴手册

  2022经验帖:人大总分第一丨人大学硕第一丨人大专硕第一丨民大第一丨暨大第四丨北师大专硕丨北师大学硕丨更多高分经验贴

  IN核小词:NFT丨耳朵经济丨情绪传播丨城市传播丨算法抵抗丨语境坍塌丨可供性丨情绪传播

  热点速递:1-2月丨3月丨4月丨5月 丨6-7月丨8月

  论文速递:6月丨7月丨媒介化治理丨事实核查丨10月

  新传史窗:新记大公报丨普利策丨战争与广播丨拉扎斯菲尔德丨七夕特辑丨功能主义丨芝加哥学派丨报童的故事

  资源合辑:考点梳理丨答题黑洞丨带读复盘丨必读公号丨慕课盘点| 人大学硕第一名讲座丨人大专硕第一名讲座

  责任编辑:

上一篇:温泉艺伎
下一篇:社工如何应对伦理困境?督导如此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