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专科护士报告范文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8-15
手机版

  血透室专科护士报告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加强血透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方法 通过对血透室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安全管理。结果 血透室的护理安全隐患明显减少,有效防范了血透室的不安全事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升了血透室的护理质量。结论 根据血透室护理安全的要求及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对策,可有效防范医疗护理纠纷,保证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安全,提高透析质量和整体护理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安全隐患;管理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血液透析疗法已作为一种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的重要手段,应用于临床。由于血透室的特殊工作性质,在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如处理不当,可直接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血液透析治疗时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如管理不到位可直接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甚至生命危险。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可以杜绝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

  1.护理安全隐患

  1.1人员因素及应急处理能力

  血透室人员要求是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应急处理能力,由于人员紧张,上班时间长,容易出现疲惫现象,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护理队伍年轻化易出现安全隐患,年轻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观察缺乏预见性,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采取措施,缺乏应变能力使患者的安全受到威胁。因此血透室的人员结构和人员配备及合理的调配直接关系到护理的安全性。

  1.2护士的专科操作技能

  血透室的护理工作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护士要掌握各类血透机的操作,当机器出现故障时要及时作出判断,根据情况迅速处理。因此护士不仅要学简单的机器故障处理,还要掌握水处理机的操作和保养,确保水质安全。血液透析治疗需建立血液通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建立通路的方法,血透护理操作中不管直接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内瘘穿刺都是一项损伤性操作,如颈内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动静脉直接穿刺,而穿刺技术要求很高、难度很大,在实际操作中易给患者带来痛苦,如血肿、动脉瘤、出血及感染等。整个过程加强巡视,严防出血、凝血、管道脱落、空气栓塞等。

  1.3患者因素

  由于患者个体体质存在差异,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有出现低血压、首次使用综合征、失衡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危险。长期行透析的患者,由于肾功能衰竭、钙磷代谢异常,易发生骨性营养不良。透析超滤脱水、患者虚弱、低血压均是造成患者跌倒的原因。跌倒易导致骨折,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甚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1.4环境因素

  1.4.1设施与布局

  血透室物品配备、设施与布局不当也存在潜在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滑致跌伤,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等。

  1.4.2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所致的不安全因素常见于消毒隔离不严导致的院内感染。血透室属医院感染的高危区,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较低下,均为医院感染的易感者,且每次治疗均需要侵入性操作(动、静脉穿刺和置管),而医务人员的手是引起血透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

  1.5护士服务意识、法律意识欠缺

  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法律问题,护士的综合素质、护士的法律意识、护士执行法律法规的能力及落实规章制度的能力都与护理安全问题有关。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忽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向患者解释告知不到位、不够耐心,言语或行为不当,造成护理纠纷。如透析器的复用就必须将复用的优缺点及可能引发的问题如实告知患者,并在患者及家属签署复用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复用,否则一旦在复用过程中发生差错引起患者及家属投诉或纠纷,护理人员举证困难。

  2.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2.1加强护理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全体护士人人参与,护理人员的安全监控体系,层层把关,各司其职,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加强监控,一旦发现危险因素或不良事件,积极主动上报,护士长组织进行全面分析、讨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和改进不良环节,把护理不安全事件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前的积极预防,是保证安全管理的重要策略。

  2.2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建立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小组

  根据血透室的护理工作特点,完善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血透室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等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制定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标准以及住院血透患者转入转出等相关工作流程,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按照《护理工作质量考评标准》每月对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安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到个人,每月召开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分析会议,总结、反馈检查中发现的缺陷和不安全因素,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纳入下一循环中,以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

  2.3护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2.3.1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组织护士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消毒隔离等核心制度。进行护士责任心及安全教育,增强护士法律和安全意识。使其在工作中自觉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

  2.3.2加强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

  组织护士学习业务知识,训练提高专业技能,做到技术精湛,精益求精。实行护士分层级培训,根据各层级护士所需达到工作要求,每月进行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和考核。要求护士在执行任何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对患者的血管条件进行评估,尽量做到穿刺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防止血肿、出血;针对专业发展,学习新技术,学习新的护理方法及护理理念,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时处理机器故障。掌握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如管路滑脱、血液透析器破膜、异常脱水、内外科并发症等。

  2.3.3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供各种人性化服务措施,以诚信的态度和规范的语言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良好的沟通可密切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理解、信任、支持和配合,并疏导患者情绪上的波动。

  2.4患者的管理

  严格执行透析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院感控制措施。追踪患者的血压情况、透析充分性、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预测危险因素,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2.5境安全的管理

  2.5.1严格执行普通透析区和隔离透析区,严格控制参观人员及家属的出入,患者入室更换专用鞋,并做好专用鞋的定期清洁与消毒。工作人员进入工作间必须戴帽子、口罩,更衣、换鞋,为防止交叉感染,每操作一位患者均应正确洗手,更换无菌手套。透析室地面保持清洁干燥,配备防滑拖鞋,设有防滑标志,改进透析床,方便患者上下转运。对危重、低龄、老年、躁动等患者,由医务人员用轮椅或平车护送,加床栏和约束带,防止坠床。

  2.5.2加强院感质控管理

  每月定期对透析室和治疗室空气,反渗水进口处、出口处等重点部位进行细菌学监测,严防感染发生。

  2.6透析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透析开始前首先检查机器是否通过自检程序,检查透析液温度、浓度是否在正常范围,透析管路是否正确连接、紧密,脱水量及治疗时间设置是否正确。核对患者姓名、透析器型号、消毒有效期,根据患者病情变更透析条件(合适的体重、透析时间、血流量、抗凝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等)。透析开始时,再次确认动、静脉穿刺针的位置。透析过程中,定时监测各种治疗参数,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有无透析并发症的发生,定期监测血压,注意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管路有无打折、松脱等。透析结束时,用生理盐水回血,回血速度应慢(

  3.小结

  血透室专科护士报告篇2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空气栓塞; 风险因素; 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5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165-01

  空气栓塞是指空气进入人体引起的血管栓塞,是血液透析中不常见但很严重的并发症,常有致命性危险,如不能及时发现处理,患者会迅速死亡。所以做好防范工作至关重要。作者回顾总结2009年10月-2011年10月189例血液透析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空气栓塞的风险因素和防范对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89例,其中男114例,女75例;年龄18-88岁,平均52.18岁;每例每周血液透析1-3次,每次4-4.5h,血流量180-300ml/min。血液透析机为费森尤斯4008S和金宝,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或颈内静脉、股静脉单针双腔导管。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92例,糖尿病肾病41例,多囊肾肾病11例,痛风性肾病6例,其余有39例。本组189例患者血液透析安全顺利,无空气栓塞发生。

  2 风险因素分析

  2.1 管道因素 透析管道破损漏气,尤其是泵前管道破损,使气体从破损处进入人体。

  2.2 血透机因素 血透机空气报警系统失灵或除气设备失灵,当肝素注射器漏气、透析液内空气随着温度溶解度发生变化被释放出来,循环管路中出现空气,由于空气报警系统或除气设备失灵使空气弥散人血[1]。

  2.3 护理人员的因素 ①上机前管道预冲未及时关闭夹子,使空气进入管道或内瘘针、透析管道、透析器内空气未排尽,联机循环后空气被推入血中。②上机时管道连接不严密,接口松动或穿刺针周围漏气、双腔导管部分脱出未发现。③上机后未及时连接或打开报警装置;静脉检测器污染或与静脉壶接触不紧密未及时处理。④血液透析途中透析管路上输血输液,结束后未及时夹住输液器。⑤下机回血速度过快,血流量超过100ml/min,来不及夹住管道或下机回血护士分神,未聚精会神,致使空气进入人体。总之,空气栓塞的发生与临床护士未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未认真仔细巡视观察、工作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淡薄密切相关。

  3 防范对策

  3.1 加强管道的管理 每次使用前检查透析管道及透析器的包装,生产日期、有效日期。要确保包装完好无损,在有效日期内。预冲管道时应详细检查管道是否严密、有无漏气漏液,一旦异常及时整套更换。

  3.2 加强血透机的管理 血透机有工程师定时主动检查、维护。护士保持血透机的清洁,在常温中工作,如有异常及时报告、通知维修,确保空气报警系统和除气设备的正常,防止风险意外的发生。

  3.3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

  3.3.1 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护士是血透室的主要技术力量,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守护神。因此血透室护士,要有两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历,一年以上肾科工作经验,三个月以上血液透析从业培训合格[1]。加强操作程序和专科技能的考核,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护士专业素质,使他们更多看到问题的本质,看到事物的内在和全局[3]。从而防患于未然。

  3.3.2 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①上机前预冲管道要细心,可轻拍透析器,排尽内瘘针、管道和透析器内空气。②上机时管道接口要严密牢固,确保空气捕捉器液面在3/4处,连接并打开空气报警装置,静脉检测器污染要及时更换。③血液透析途中要加强巡视,做到一丝不苟,特别是输液输血要专人看护,完毕后及时夹住管道。确保机器各项参数在正常范围内,及时处理机器的报警。④下机回血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血流量控制在80-100ml/min,最好有生理盐水回血,到静脉壶及时关泵,然后利用重力回血,回血完毕后方可卸下管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防止意外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3.3.3 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教育 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空气栓塞的严重性和危险性,掌握空气栓塞的临床表现和应急流程,若发生意外,有条不紊的采取措施及时进行抢救。少量空气缓慢进入,可溶解入血或由肺呼出,不发生症状。气泡过大,漏气速度较快,一次进入5ml以上,可发生明显的空气栓塞症状,表现为血压迅速下降、发绀、抽搐、昏迷甚至死亡。空气续缓慢进入,会出现胸闷、气促、刺激性咳嗽,喉头阻塞感,头疼,晕厥[1]。一旦发生空气栓塞:①立即夹住静脉管道,停止血液透析,安置患者头低足高左侧卧位,使空气积在右心房顶端,避开肺动脉入口,切忌按压心脏。②嘱患者镇静,深呼吸,通知医生。③高流量吸氧,确保气道通畅。清醒病人用面罩吸氧,意识丧失病人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④遵嘱于地塞米松、右旋糖酐等,预防脑水肿,改善微循环。⑤出现严重心脏排血障碍,应考虑右心室穿刺抽气。⑥高压氧仓。

  3.3.4 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法规学习 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护理行为中存在法律风险,提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降低护理职业风险,既维护患者的健康和合法权益,也保护了自己[2]。

  4 小结 护理风险具有客观性、损害性、不确定性特性[4],但也有可预防性。血液透析是体外循环,具有高科技性、高风险性,专业性很强,对护理人员和设备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加强护理人员、机器、管道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工作能力、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护士抗风险的能力,防止空气栓塞的发生,使患者血液透析在安全、有序、稳定的医疗环境中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文艳秋.实用血液净化护理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13,185.

  [2] 黄宏春,岳春生.举证责任倒置护理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护理进修杂志,2005,20(2):122.

  [3] 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护护理差错[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3.

  血透室专科护士报告篇3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改善和提高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使患者掌握自我保健知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对在我院血液透析室86例血透患进行健康教育,对病人进行心理、饮食、用药指导、动静脉内瘘保护等教育。结论:进行健康教育的病人结自身疾病知识增加,治疗依从性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护士自身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血液透析 生存质量

  维持性血液透析(haemodialysis,HD)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手段,血透患者又是一个特殊体,他们在精神和经济上承受着具大压力。长期的透析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改变,从而影响着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了更好地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针对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使其提高生活质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共收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6例,男5例,女30例;年龄23岁~90岁;文化程度:≥高中15例,≤初中71例;原发病:慢性肾不球肾炎63例,高血压肾病9例,糖尿病肾病10例,红斑狼疮肾3例,多囊肾1例。病程6个月~10年,HD时间4个月~8年。患者无沟通障碍,无精神病史;患者知情同意。

  1.1 健康教育

  1.1.1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性格、接收知识程度选择最佳健康教育方式。

  1.1.2 口头宣教适用于每个患者,穿插于整个护理活动,随时随地进行。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的交谈,了解患者生活、饮食、睡眠等情况,内瘘保护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用药情况,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

  1.1.3 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每月开黑板报,每月进行一次工休座谈会。

  1.1.4 向患者演示技术性操作,如听血管杂音,触摸震颤,内瘘压迫止血等。

  1.1.5 由医生和护士进行专科知识讲座,邀请透析时间长,自我控制能力强,具有一定疾病知识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互相交流。

  1.2 健康教育内容

  1.2.1 血透患者的心理障碍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免疫应激能力、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严重者会拒绝治疗,甚至出现自杀行为。因此,必须对患者进行有目的,针对性的指导。(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针对不同心理问题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以焦虑、恐惧心理为主者,应予以委婉的语气,耐心地给予安慰,深入浅出的向其解释说理,帮助克服恐惧心理;以悲观、绝望心理为主者,要耐心疏导,帮其正视现实,树立正面的人生观、世界观,激发其对生命的留恋;以孤独、抑郁心理为主者,应热情关怀,主动与其交谈。坚定其配合治疗信心[1]。

  1.2.2 加强患者的饮食指导和管理。根据患者全身营养状况,确定个体化膳食营养标准。原则上透析患者应高热量,优质蛋白,低钾低磷低脂的饮食。

  1.2.3 端正患者服药的意识,坚持正规服药。详细告诉病人及家属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强调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

  1.2.4 动静脉内瘘自护的指导 HD是慢性肾衰竭主要治疗方法。动静脉内瘘是病人的“第二生命线”,是病人HD的基本保证。因此指导病人自我保护也非常重要。平时要保持内瘘侧肢体皮肤清洁和完整,防止感染。提醒病人经常自查内瘘是否通畅,用手触摸内瘘是否有颤音,否则要尽快和医生联系,以免错过最佳时期。告诉病人动静内瘘侧禁止测量血压、抽血、注射药物,穿宽松衣服,不戴手表。

  1.2.5 鼓励病人适当运动,只要病情允许,争取回归社会,回归到工作岗位。

  1.3 评价指标及方法

  1.3.1 评价指标

  1.3.1.1 治疗依从性 通过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擅自改动透析方案,指标已达透析充分而临床仍出现恶心及呕吐等尿毒症症状和血中肌酐水平较正常参考值10%,存在上述情况≥2项为治疗依从性差,未存在或﹤2项为依从性好。

  1.3.1.2 劳动能力评估[2]Ⅰ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Ⅱ级:生活基本自理;Ⅲ级:生活自理;Ⅳ级:可正常参加工作。

  1.4 评价方法 透析前、开始透析、透析后6月及12月由护士向患者发放问卷,发放问卷86份,回收86份,有效回收率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秩和检验(K-W检验)。

  2 结 果

  血透室专科护士报告篇4

  1医院管理者方面

  医院管理者的职责是为保证医疗器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制定计划,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医院管理层的管理职责是否到位,与医疗器械的风险因素关系密切。目前,大多数医院未对仪器设备使用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缺乏对各仪器设备的管理档案,对仪器设备的安全、维修保养、管理责任人都未做明确规定。导致大部分科室出现对医疗设备的大量购入,频繁使用而对质量控制管理却较弱,对患者安全造成隐形风险。同时医院管理者未意识到引进高技术水平人才的重要性,对于仪器故障的维修均依赖于厂商来修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仪器维护责任人不清,同时也会延误临床的治疗。

  2对策

  2.1制定仪器设备操作指南,规范操作程序

  制定医疗器械使用指南,规定详细而可操作的程序,指导医院通过预防的手段,来解决一些常见的、共同存在而又可以预见的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性问题则具有重要意义。医院在购入设备后,在正式使用前,应根据医疗设备的使用操作说明书、维修手册及国家的相应规定,明确在科室内使用的基本操作步骤和使用方法。医院的医学工程部门应协助科室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制定后,科室管理者与医学工程部门一起组织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尽可能让全科室人员均有机会得到培训,使得仪器使用人员熟悉每项规章流程。强调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以降低误操作的发生。可靠性评定是进行风险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产品在上市之前必须通过可靠性分析,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定性和定量标识。可靠性的定性标识包括产品、规定的条件、规定的时间、规定功能,因而设备科在购入设备前需进行可靠性评定。

  2.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2.2.1建立仪器设备管理档案科室管理者应提高对每台仪器建立管理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仪器设备管理档案包括使用说明书、消毒记录、维修保养记录等,以利于护理人员随时翻阅该仪器设备的相关事宜,动态性掌握该仪器的运行状态,及设备故障的简单处理方法。设备档案应书写规范,每台设备责任到人,谁保养,谁使用,谁记录。同时科室应指派2名护理人员为仪器监管人,督促各项设备档案书写规范化。对每台设备制作简单、易懂的操作流程卡片,并挂在设备上,以便于护理人员操作时随时查看,以防止出错。

  2.2.2设备管理责任制安排科室最具责任心和仪器使用有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血透室仪器管理者,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监控,若发现仪器存在问题及时处理。仪器管理人员遇到无法处理的问题时,应及时上报设备科,催促其尽快维修设备,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科室需定期组织设备知识培训和设备安全质量分析讨论会,科室管理者还应明确设备管理人员、设备使用者的职责,保证全科室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设备使用状态。对仪器设备管理中表现较好的人员,应给予一定的奖励。

  2.2.3建立仪器设备质控报告制度在科室建立仪器设备质控的报告制度,做到有效的前馈控制,以预防风险的发生。鼓励护理人员及时发现仪器故障,及时上报,操作前需告知并签字。将设备使用中常见的故障进行汇集,编辑成册,内容主要有故障处理及应急方案,如穿刺针滑脱等。科室每个人都要掌握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科室管理者组织定期考核。建立设备质量百分比制,分条评价各仪器设备质量。在护理过程中提倡人本观念,减少血透室给患者带来的不舒适感。

  2.3严格落实仪器设备的维护制度

  切实落实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由科室护士长和仪器设备监管员进行负责,定期让院内设备维修人员对仪器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查和测试,防止测量值出现偏差。护理人员应参与防范性维护,将日常保养纳入工作日程,定期检查仪器设备的状态。科室管理者应将护理人员参与仪器设备管理的成绩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3]。

  2.4规范培训制度

  血液透析室是专科性很强的科室,应建立血液透析室专科护士培训制度。将医疗器械设备等风险管理的法规、设备故障报告制度、人文关怀等作为入职前的培训内容,加强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设备的质控管理意识。科室管理者应严格把好护理人员仪器设备考核这一关,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及简单的维修技能;加强科室护理人员的英语和计算机培训,定期组织考核,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室月考与仪器设备专项考试相结合。

  2.5完善科室环境建设

  设备应有各自的专用插座,同时备有稳定器,以满足大功率仪器使用时的电压稳定。护理人员需做好宣教,告知患者及陪同家属,不可将水杯及其他用物放在仪器上,避免随意调按钮。护理人员应注意适当调节音量,控制病室的温度,尽量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血透室专科护士报告篇5

  【关键词】 台湾医院; 优质护理; 启示

  2013年11月,笔者参加了为期7 d的国家卫计委组织的海峡两岸护理交流项目,所参访的3家医院是台北公立万芳医院、北大附设医院、台南嘉义市基督教圣马尔定医院,他们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和科学健全的管理体系,深厚的人文内涵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服务行为让所有参访者折服。在内地医院正在大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今天,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优质护理服务之中去,值得详细探讨总结,现将经验体会报告如下。

  1 参访医院服务特色与护理理念

  1.1 万芳医院 万芳医院走的是高端路线,其愿景是“达成最高品质之国际一流大学医院”,是大台北南区唯一的医学中心,唯一一家通过三次JCI评鉴的医院,其服务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全人照护”。

  1.2 北大附设医院 北大附设医院走的是专科化道路,设有39个专科、次专科,37个中心,是台北医大学生实习与基础、临床研究两结合的教学研究基地,其愿景是“成为国际一流大学医院”,服务宗旨是“以创新、卓越、尊重生命的理念,达成大学附设医院教学、研究、服务之使命”。

  1.3 天主教圣马尔定医院 天主教圣马尔定医院开辟了山地医疗服务、部落健康措施、慢病管理、社会公益特色服务,其愿景是“建构安全、健康、快乐的医院”,护理理念是“优质服务、专业信赖、全人关怀”。秉持基督博爱之精神,从专业化医疗照护提升人类生命品质与尊严。

  3家医院专业侧重点不同,各具特色,但共同特点是秉承“全人照护,关爱大众”的护理理念。

  2 台湾医院护理管理特色

  2.1 护理人力管理

  2.1.1 人员培训与进阶制度 台湾医院非常重视护理人员在职教育,制定有严格的培训与“临床进阶制度”。新到岗护士需在护理部培训一周方可下病房,一、二年级均有训练构架,护理人员必须完成相应职级的培训、通过考核才能进一级。进阶制度和专科护理师制度是两大特色。进阶制度通过N0到N4的级阶培养和递升,完成了护理人员从护校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和实践能力培养。N1为临床工作满1年,完成N1临床专业能力训练且通过审查合格者,能执行患者基本照护。N2为临床工作满2年以上,完成N2临床专业训练且通过审查者,能参与重症患者护理。N3为工作满3年以上,能从事重症患者的整体性护理,并有教学及协助单位品质改进的能力。N4是临床工作满4年以上,能从事重症护理,有教学、参与行政及执行单位品质改进工作的能力,并能从事科研设计及专科护理。另外,护理人员的职业路径多样化,护士个人的发展有保障。到达N4级别时,护理人员可以选择临床和管理两条不同职业路径:可以借助护理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任专科护理师,协助医师进行诊疗工作,弥补医师数量的不足;可以走护士长、督导长及主管护理部主任路径;还可以选择如居家护士、社区护士等职业角色,不但延伸了护理的服务内容,也拓宽了护理人员的职业路径。

  2.1.2 排班模式 台湾医院倡导在护理长监督下,由护士或护理师排班,目的是让其参与管理,也便于满足护理人员个体需求,执行三班倒的排班模式,保证双夜班,这样不仅保证了护理质量,也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

  2.1.3 全方位的顾客照护理念 在服务外部顾客(患者及合作单位)的同时,台湾医院很关注内部顾客的感受(医疗服务提供者)。感触很深的是:服务公示牌上不仅有医护人员还有工人照片,体现团队一体化,让每位员工都充分被尊重。护理团队执行有效双向沟通即通过病房照护反应系统的护理问题讨论区,护士大会等鼓励员工发泄、抱怨,同时护理主管部门予以回馈。另外,实行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保密制度,并给以100元台币奖励。医院创建健康、营养、安全的职工食堂,并通过开设游泳社、书法社、舞蹈社、瑜伽社等来丰富大家业余生活,努力让员工对医院有归属感,减少医疗人才的流失。

  2.2 护理品质管理

  2.2.1 品质管理的方式 以良好的品质管理来吸引更多的患者是台湾各家医院发展主流原则。医院成立护理品质管理委员会,主要利用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如品管圈、护理专案、流程改善、根本原因分析(RCA)来提高护理品质。护理质量查检标准为数字化表单,有利于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检讨、落实对策。PDCA循环贯穿在每一个护理工作中。

  2.2.2 品质管理新理念――探究制度的漏洞 台湾提倡一个安全的、犯错率低的医疗环境是从政策、制度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医疗安全管理的新理念是探究制度的漏洞,而不是指责谁犯了错。思维方式已从“谁犯了错”,转向“为什么错误会发生”。

  2.2.3 品质管理特点――现代化管理 护理资讯系统非常发达且与医疗、药剂及其他辅助部门全面链接,不仅作为快捷、方便的工具,还作为护理安全和规范的保证,如在危急值报告上,系统能给予提示并及时将危急值发送给诊疗组长和开单医生,以便及时处置;条码给药安全,可看到药品的图片,有药物不良反应、危险药品、错误给药的提示。护士站配有多台电脑,每个病区还配备多台移动护理“战车”,功能强大,节省时间,便于护士操作。真正做到“资讯用于患者安全及品质改善”。

  2.2.4 提升品质管理的推手――跨团队活动 台湾医院管理人员队伍相对较多,所负责的职能较细,跨团队活动活跃,为医院品质的提升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2.3 护理服务管理

  2.3.1 打造环境突显人文关怀 台湾医院基本实现“三化”服务文化,即门诊大厅宾馆化、空间布置艺术化、病房服务家庭化。走进台湾医院,门诊大厅宽敞明亮,光线柔和,给人一种宁静、有序和温馨和谐的氛围,如果不是看到与就诊有关的标示,笔者还真以为走进了宾馆。台湾地区医院非常重视人文艺术,在管理上突出人性化、科学化。医院将轻松时尚的钢琴音乐、面包房、小超市、银行、图书角、艺术陈列、美术画展等引入,将医院变成一个配套设施齐全艺术馆。万芳医院在这方面就是个典范,如:专门开辟以 “万芳美馆”免费提供展位展出学生和自由画家的作品,把候诊室变成“艺术空间”,降低病患就诊时的焦虑情绪。而“超市”的引进为患者提供生活方便,购物的商亭从吃到穿一应俱全。病房的设计接近家庭化,为患者提供微波炉、洗衣机、沙发等,甚至还有病员会客室,家的感觉无处不在。

  2.3.2 温馨的细节服务 “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渗透了台湾医院的每一个角落。醒目的标识标牌、温馨提示、卫教宣传栏遍布于医院的各个角落,种类繁多但不凌乱;医院配备接送车,免费接送患者及家属;电梯内均设有患者专业位置;大厅及所有过道均设有无障碍通道;有专为残疾人设计的专业窗口、卫生间和洗手池;高矮不一放置的公用电话;厕所位置有红灯提示,并有吊瓶挂钩、紧急传呼铃及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图。

  台湾是一个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地区,医院充分尊重每一位患者,为其创造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为保护患者隐私,病房门口悬挂着“尊重他人隐私,进门前请敲门”这样的温馨提示,在病房门口进行交班,无存档的患者信息的资料均丢进碎纸机,规定在未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绝不能进病房参观或拍照;为给患者换提供安静的环境,医务人员总是面带微笑,柔声细语,走路轻盈,医院还安装了噪音测试器,一旦超过规定的噪音分贝,护理部就会给病区护理长反馈以便及时改进;电动床、洗头洗澡机,升降平车等设备的应用,大大增进了患者的舒适度。

  2.4 特色护理服务

  2.4.1 安宁疗护 台湾医院以尊重生命的理念对晚期癌症患者提供以患者与家属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在病区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种植生命树,每一片树叶上有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怀,也有病友之间的鼓励,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全人、全家、全程、全队”的照顾;医院还设立了临终关怀场所,在北大附设医院时,笔者看到了精心的布局与设计展示了他们团队的智慧与创新,他们利用有限空间为患者建立空中花园,花园的通道考虑到了轮椅、病床的进出,而且巧妙地运用宽敞明亮的窗户精心设计为阳光通道,一眼望去满目翠绿,给人以生的希望,他们还根据不同患者的信仰设置有“弥撒室”,在台湾将这特殊区域称之为“缓和医疗”,提出医疗人员为患者“幽谷伴行”,使每个临终患者都能“生时灿如夏花,死时美如秋叶”。

  2.4.2 月子中心 以休闲中心的方式提供产妇最大限度的舒适度,并由其决定住多久,产后康复(如瑜伽等)、保健、育儿、营养餐全面提供。

  2.4.3 护理之家 由于老龄化及医院经营需要,护理之家应运而生。有祷告室、花园、老人活动中心、怀旧陈设、旧照片墙,农作物模型;开展各类节日包括:联谊会、卡拉OK比赛、旅游活动等;每个患者的床边卡都有一个呢称,病房温馨得更像幼儿园。

  2.5 护理安全管理扎根医患心中 台湾医院非常重视患者安全,切实落实十大安全目标。制定了医疗安全作业指引及建立了标准作业程序。医疗品质暨病人安全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以推动患者安全工作的发展。医院有不同的应急系统组织,如急诊大量伤患―急诊333、婴儿失窃――全员666。通过定期进行火灾、大量伤患等演习及应急系统培训,来训练员工及时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患者安全。为鼓励患者参与安全管理,圣马尔定医院还开展安全知识回答抽奖活动,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2.6 延伸的长期照护服务 针对需要长期照护的患者,设置了专门的出院准备服务中心,由护理师、专科医生、康健师、药师等各类人员组成。出院前对家属进行照护知识培训,并帮助办理各项手续,如果需要居家护理,护理师会和家属共同确认所需服务的种类,定期组织相关医务人员上门服务,提高持续性服务,解决患者后顾之忧[1]。

  3 对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启示与借鉴

  3.1 换位思考,转变护理服务理念 护理服务理念反映了护理人员对护理服务道德的理性认识,而全新的服务理念能引导护理人员进行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促进服务行为的创新[2]。参访人员在院、科两个层面将台湾“以人为本,视病犹亲”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和举措予以介绍和推广,更新大家的观念;医院通过开展“假如我是患者或家属”的亲身体验活动,促进员工换位思考,主动积极解决患者的实际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3.2 主动思变,因地制宜,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全员上下齐动,紧紧围绕临床,服务临床。后勤部门主动到临床征求意见,再次改进了下收下送物质的流程,各临床科室也根据患者需求增加更新了设施设备,如平车、轮椅、翻身床、电子血压计、移动护士站等,收费科主动改变服务流程,让计费员到病房收费,把时间真正还给护士,护士还给患者。利用建筑长廊,医院还精心的大造出“医院文化街”,内有医院文化发展史、医患动态、职工绘画与摄影等,呼吸内科打造出温馨的“康乃馨”病房环境,儿科病房用卡通图案装扮成具有特色的儿童诊治区,减少患者就诊时的焦虑、恐惧心理。

  3.3 进一步完善岗位管理进阶与人员培训制度,推进“NPA”弹性排班方式 本院在护理管理构架上实现了护理部垂直管理,为护士提供公平成长机会,建立360度考评机制。建立护士分级进阶体系,将护理岗位分三专(专业化、专科化、专家型护士)三档十级(分A、B、C三档,C1~C4、B1~B3、A1~A3十级),不断拓展探索灵活用人机制,优化护理资源配置。护理部成立了护士在职教育管理委员会,制定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制度,学习形式也由原来的讲座模式转变为网络、视频、远程教育等多种学习形式。全面推广“NPA”弹性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同时还增加夜班人次,实行双人夜班,保证了夜班质量与安全。

  3.4 实施人本管理,尊重关爱护理人员 护士群体工作压力大,职业风险和工作要求高,护理管理层应充分理解、尊重关爱和帮助她们。护理部通过制定职业规划,并探索护士绩效管理和激励措施,努力提高护士待遇,让护士安心的工作。医院的护工也参加“心肺复苏”技能大赛和专业人员共同被评为岗位能手排列在光荣榜上,让每个人都得到尊重。本院还开展了心理驿站活动,免费为患者和工作人员提供心理辅导,舒缓焦虑与工作生活压力。人本管理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

  3.5 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简化护理流程 医院成立了护理信息管理小组,配合医院信息管理部门建立护理资讯系统。目前形成了入院评估单、风险筛查单、危急值报告、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等,正在建设中的还有卫教系统、交接班系统等,医院身份识别等系统已进入条码化管理。病区准备全面配备移动护理车,这将简化护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6 科学管理工具的运用,确保护理品质,提高了满意度 护理部成立了品质管理委员会,还邀请瀚化大讲堂就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工具的运用进行培训,通过推行“品管圈”活动,改善和解决很多护理问题。如血透中心的“马拉松圈”就“如何减少了门诊血透患者的透析次数”均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康复科的“成长圈”就如何提高低年护士资岗位胜任能力形成了规范流程并在全院推广。胃镜中心运用5S(五常法)规范物质管理,运用根因分析法(RCA)进行不良事件分析等,通过质量工具与PDCA质量管理方法的运用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

  3.7 注重细节,处处为患者着想 “视病尤亲,呵护患者从细节做起”,台湾医院给笔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值得学习与借鉴。在很多方面笔者做了改进,比如:进一步规范了标识标牌,各种温馨提示更是随处可见:内分泌科给外出散步的病员留下“回来请及时找XXX”,护理操作时拉上隔帘并有温馨提示以保护患者隐私;实行一站式服务;健康教育处方在门诊大厅方便可取;乳腺外科还给带引流管的患者准备了“爱心包”,以方便下床活动。员工自觉用心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受到了患者及家属一致好评。

  3.8 想患者所想,开展延伸服务 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需长期照护的患者,出院前医务人员会教会简单的护理技巧和应急处理方法,对于出院后一周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甚至携带器具上门服务指导,如留置管道的护理;利用病友资源中心免费进行健康教育,成立护理志愿者队伍,为无陪护患者提供咨询和服务,把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社区。

  通过实践发现,台湾同仁的很多做法与大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目标一致,都是通过各种方法改善临床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刘腊梅.周兰姝.我国台湾地区居家护理发展现状[J].护理研究,2007,21(7):651.

  [2]程建云,曹静,林素兰.我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18.

  血透室专科护士报告篇6

  2005年8月29日至9月9日,中国医疗保险分会考察团一行11人赴加拿大、墨西哥两国考察。考察团成员包括医疗保险分会、部医疗保险司、部社保中心、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卫生部医政司以及江苏、湖南、广东、上海4省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同志。百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对这次考察活动提供了支持。在加拿大考察期间,魁北克

  省药物保险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了该省医疗保险体制的情况,安大略省卫生部官员介绍了卫生服务体系和慢性肾病项目及基金管理办法,参观了安大略省医院腹透/血透中心;在墨西哥考察期间,墨西哥社会保险局和卫生部官员分别介绍了该国医疗保险情况,参观了社会保险局下属医院的肾病透析中心,听取了百特公司卫生经济专家对各国(重点是中国)肾病透析治疗情况的概述和分析。这次考察活动的特点是公务活动内容多,时间紧,考察内容与医疗保险分会肾病透析研究课题结合紧密,针对性强,因而收获较大。

  下面将考察情况概要报告如下:

  一、加拿大医疗保险的有关情况

  (一)加拿大的医疗保险制度

  加拿大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全国划分为10个省和两个地区,面积为998万平方公里,人口3200万。

  加拿大医疗保险制度始建于1962年,1971年全面实行。1984年,联邦政府通过国家立法,出台了《卫生保健法案》(Canada Health Act,CHA),规定了医疗保险的五项基本原则:一是统一性,即所有省和地区必须建立医疗保险制度,包括所有必需医疗服务;二是广泛性,即覆盖全体国民;三是可及性,即人人平等,不管贫富差距、健康状况,所有国民都享受同等的服务项目和条件,无论是在政府办的医院,还是在私人诊所。四是方便性,即国民在国内任何省或地区看病,都同样被接纳并不用付费;五是公共管理,即政府统一管理,并向医疗机构支付费用,管理成本因单一支付而降低。

  加拿大医疗保险运作模式为:国家立法,两级出资,省级管理。联邦政府负责制订《卫生保健法案》及医疗保险制度的立法,并发挥监督作用。各省的医疗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联邦政府拨款和省政府财政预算。近年来,联邦政府拨款占医疗卫生费用的比例逐渐降低,而各省政府财政预算比重逐渐升高。各省和地区政府在国家“五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独立组织、管理、运营省内医疗保险计划。

  加拿大医疗保险制度主要筹资途径是联邦政府、省政府和投保者本人,但以联邦政府和省政府投入为主。加拿大医疗保险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税收(收入所得税和商品销售税)。联邦政府的财政支持是卫生事业和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的有力保证。随着联邦政府投入比例的下降,各省筹集医疗保险服务资金的负担有所加重。加拿大大多数雇主为雇员购买补充医疗保险,作为雇员的一种福利。

  加拿大医疗卫生开支约占各省所有计划项目开支的1/3。医疗卫生总开支的68%左右由各级政府承担,其余的来源于私营保险公司、雇主提供的医疗福利,或者直接由就医者支付。各省或地区实际上对医疗卫生开支拥有很大的管理权。随着省政府将计划与实施医疗保险服务的许多职权下放给地方主管部门,医院的年度开支还需与这些部门协商确定。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关扩充和增加医疗保险项目及设施的提议必须经过地方和省政府主管部门审批方可实施。购买昂贵的高科技医疗设备以及向地方政府发放这些设备等事宜,也需经过有关部门事先批准,以确保医疗设备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此外,各省政府还负责与该省的医疗协会进行谈判协商,根据医疗费和设备使用费的增长情况,在不超过各种高限额的前提下,确定对医生的补偿金。

  (二)魁北克省医疗保险有关情况

  魁北克省医疗保险总公司成立于1970年,药物保险公司成立于1997年,隶属于省医疗保险总公司。药物保险公司的职责包括:一是保障每位居民拥有基本药物保险;二是使大家公平地享受和分担费用;三是探索用系统方法解决药品市场费用增长问题;四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的最大化,更有效地使用药物。药物保险体制是由政府和私立两方面混合运行的体制。由政府负责的人群:一是没有工作收入和低收入群体(依最低生活保障线划分,标准为年收入低于7000加元);二是65岁以上的持有绿卡者;三是低于65岁,没有享受政府救济并且未买私人保险的人。而有工作收入的人,包括政府公务员在内,则都要购私人保险,私人保险公司往往可以提供更好的待遇,但缴费水平相对也比较高。

  魁北克省共有750万人口,约有320万人参加政府负责的医疗保险计划,每年最高缴费额为每人521加元,生活困难者可以分文不缴。其余有工作的人加入私人保险计划。子女随父母加入相应的保险计划,加入政府共公医疗保险计划的低于18周岁的子女,则可免费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在加拿大药品市场上,共有2万多种药品流通,能列入政府公共医疗保险计划报销目录的只有5000多种。这个目录每年更新。药品要进入市场首先要由国家健康中心批准,尔后由专门委员会根据7个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平均价格水平定出该药品的参考价格,各省的卫生部门再依此与药品生产商确定最低价格。这样所有的药品价格政府都管理起来了,而且各省之间药价也相差不多。

  在加拿大,所有的药店都与政府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联网。居民凭医疗保险卡去药店买药,只付自己应付部分,结算过程只需几秒钟即可。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医保卡号,可以个人先付费然后再去药物保险公司报销。90%的私人保险公司也都采用这种结算方式。

  (三)安大略省医疗服务和肾病治疗情况

  安大略省目前有154家医院,床位2.34万张; 2300多名医生,80000多名护士(23种专业岗位)。每个医院都要与政府签订合同。医院的资金85%来源于政府,15%是停车、餐饮的收入。今年的医疗总费用为145亿加元。由于新药的不断应用,药品费用增长达14%。面对的挑战一是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3%,50%的医疗费用于老年人;二是医师、护士缺乏,主要原因是医疗教育与需要不能同步。

  安大略省肾功能患者的发病率为150人/100万人,每年增长约8%,以65岁以上的人群最多。原发病主要是糖尿病,死亡率为15%,前期治疗主要是透析,后期较好的办法是肾移植。器官捐献者比较稳定,主要是亲属。加拿大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搜集器官捐献者资料。

  据安大略省医院血透/腹透中心专家介绍,该省慢性肾病患者有47%是由糖尿病发展而来。该透析中心配备有心血管专家,由肾科护士组织和管理透析项目并进行健康教育,让病人充分了解有关医学知识和诊疗计划。通过教育和采取必要的措施,尽量争取延迟进行血透、腹透。腹透病人一般先到医院培训,然后在家透析,同样由医师和护士提供良好服务。政府要求居家透析率达到25%。血透中心设计了数据库,详细记录了病人的信息资料。

  二、墨西哥医疗保险的有关情况

  (一)墨西哥的医疗保险制度

  墨西哥位于北美洲南部,拉丁美洲西北端,面积1,964,375平方公里,人口1亿400万,分为31个州和1个联邦区(墨西哥城)。

  墨西哥的医疗保障的制度安排覆盖到全体公民,一部分人被社会保障体系覆盖,一部分被公共卫生计划覆盖。墨西哥有4个医疗保障机构,都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这4个机构中最主要的是墨西哥社会保险局(IMSS),主要覆盖私营部门和各州的政府公务员,以及少量自主参加者;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和福利局(ISSSTE)主要覆盖联邦政府公务员;公共卫生计划由卫生部负责,向没有被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的人群提供服务;石油部门有自己单独的医疗保障体系。这4个体系各自拥有自己管理的医疗机构。国家社会保险局负责的医疗保障体系覆盖总人口近一半,其他人的医疗服务则由联邦政府、州和市政府的公共医疗计划负责。墨西哥政府每年用于医疗保障费用支出162亿美元,占GDP的2.6%,人均157美元。

  墨西哥的医疗机构分三级:一级为普通医院,主要负责门诊治疗;二级医院为综合医院,可接受住院治疗,三级医院为专科医院,级别最高,医疗费用也最高。医院医生的工资是固定的,与为多少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没有直接联系。截至2000年,墨西哥共有医疗服务机构19107个,其中包括医院997家和诊所18110个。共有床位137389张(包括注册床位77144张和未注册床位60245张)和医生140629人。90%的医疗服务机构在城市。主要医疗部门如下:

  ①卫生部:有医疗服务机构10493个,其中包括医院405家和诊所10088个,床位31252张和医生50309人。

  ②社会保险局(IMSS):有医疗服务机构5393个,其中包括医院326家和诊所5067个,床位30306张和医生56305人。

  ③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和服务局(ISSSTE):有医疗服务机构1232个,其中包括医院100家和诊所1132个,床位6746张和医生17309人。

  ④石油公司(PEMEX)医疗系统:有医疗服务机构219个,其中包括医院23家和诊所196个,床位954张和医生2355人。

  墨西哥社会保险局(IMSS)和卫生部的医疗保障管理运行模式如下:

  1、社会保险局(IMSS)

  墨西哥社保局系统共有40万工作人员(其中含4万征缴人员,12万医护人员,3800名工会人员),都是公务员身份,主要管理医疗、养老、工伤保险。有关法律法规由卫生部制定,社保局负责具体经办。社保局局长由总统直接任命。社保局管理全国4600万人的医疗保险,参保职工及其家属和退休人员都在保障范围之内,另有20万儿童,同时还为偏僻地区的1200万人送医送药。社保局另外还负责为2000万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社保局支付社会保险资金的来源:一是联邦政府税收,二是雇主缴费,三是职工个人缴费。公务员保险的资金来自于政府和雇主,公务员个人不缴费。社保局每年收缴的养老、医疗、工伤保险基金共计120亿美元。

  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老龄化问题严重。1943年社保局成立时人均寿命55岁,现在男为75岁,女为78岁。二是疾病谱变化。原来主要为传染病,现在主要是慢性病,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人数不断增加,人均医疗费用上升较快。三是社会就业结构变化。因为实行男女地位平等的制度,绝大部分有劳动能力的女性参加了工作,需要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相应增加。四是实际退休年龄提前。国家规定退休年龄为65岁。由于退休后养老金替代率最高可达130%,因而许多人提前退休。退休年龄实际平均为53岁,有的人48岁就退休了。五是覆盖范围越来越广,覆盖人数越来越多。7年前仅覆盖8万儿童,现在有20万儿童参加。

  社保局管理的一级医院主要提供门诊治疗,全国每年有1200万病人。社保局直接管的二级医院223家,三级医院40家。2000年选择了1200个家庭医院,所管理的病人占85%。现在90%是电子处方病历。医院所用的仪器、药品全部由社保局统一采购,有17000个国内外厂家向社保局供货。

  我们参观的由社保局管理的一家医院是拉美最大的三级医院,全国参加社保局系统负责的医疗保障的病人都可以前来就诊。这家医院有600个病床,另有300个不固定的床位,有6个急诊室,8个手术室,每月急诊9000人、专诊25000人次,每月手术2200—2500人次,每月肾脏移植100—120人次。现有4400个员工,有600个专科医生,300个实习医生,1700个护士,还有400个实验室工作人员。全国近47%的人参加了社保局负责的医疗保险,其中6个人中有一个是职工,其它都是家属。社保局医院每年初拿到本年度的预算,年底做下一年的预算,每年60%的预算都放在儿科。院长是由社保局任命的。无论病人多少,医生的工资是固定的。医生包括院长8小时外还可以去私营医院当兼职医生。医院与社保局是实时联网的,一级、二级、三级医院实行转诊制度,转诊病人占90%以上,其它是急诊人员。

  2、卫生部

  墨西哥联邦卫生部负责卫生预防和社会卫生事务、为穷人提供医疗保障、对直属的医院实行人事、药品和医疗技术管理等。联邦政府卫生部具有立法权,所有关于医疗服务机构的规定都是卫生部制定的。卫生部的年度预算只有社保局的20%。另外,墨西哥还设有社会卫生委员会,由卫生部、社保局和私人医院代表组成,主要是制定各类病种的治疗方案和医保药品目录等。

  在墨西哥,没有雇主的、没有工作的城市居民和农民等享受卫生部的医疗保障服务。联邦卫生部通过各州卫生部门为没有任何保险的穷人提供医疗保险服务。卫生部有一级、二级、三级医院,医生还可以开私人诊所。

  2003年以前,墨西哥有1100万个家庭,其中200万家庭、5000万人没有医疗保障,得了病由自己负担。2003年,墨西哥出台法律规定由卫生部负责为没有保险的人群提供医疗保障。于是从2003年开始建立“人民医疗保险”,目标是在7年内全部解决这部分人的医疗保障问题。缴费水平根据各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而定,有20%生活最困难的家庭可以不缴费,其余家庭每人每月分别缴纳6美元至60美元即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人民医疗保险”的对象主要包括偏僻地区的农民、灵活就业人员等。各州用于“人民医疗保险”的基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联邦政府补贴,二是州政府补贴,三是家庭购买保险的费用。三部分合计平均到每个家庭约为680美元。每年初全国各州制订工作计划,州卫生部向联邦卫生部报告参加医保的人员名单,联邦卫生部审核后,由财政部门直接将补助款划拨到各州卫生部门。凡参加“人民医疗保险”的家庭要和卫生部门签订协议,协议包括可以享受什么样的医疗服务,可以到什么级别的医院就医等。“人民医疗保险”的就医目录与社保局的不同,因为人民保险的对象不享受三级医院的服务,但同样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

  目前,已有300万个家庭参加“人民医疗保险”计划,预计到2006年底将达到500万个家庭。

  (二)肾病治疗方面的情况

  墨西哥糖尿病患者很多,因而肾病发病率高。墨西哥肾透析发展很快,在80年代基本没有透析仪器,1985年的一次大地震后,肾病开始得到关注。肾透析原来只有三级医院有,1985年以后二级医院开始有了。1987年以前以血液透析为主,后来腹膜透析逐渐多了起来,现在做腹透的病人有78%。墨西哥医疗服务由市场定价,主要通过招标压低价格。目前透析费用比5年前大约降低了50%。

  1985年以后,政府要求把肾病透析方面的治疗服务送到患者家中,这方面的工作不是由医院做,而是由百特等肾病医疗用品公司来做。从90年代以后,开始采用全自动腹膜透析治疗方法。目前,使用这种治疗方法的人已占到肾透析患者的20-25%,而且比一般的腹透和血透费用都低,每人每年的费用约14.8万比索,而在医院和私人公司做血透的费用则分别为22.1万比索和26万比索。

  百特公司的卫生经济专家在与我们交流时指出,医疗费用与临床效果之间的关系是卫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疗效提高常常引起医疗卫生成本的变化,疗效低、费用高的方案不会被采用,疗效好、费用低的方案将会被普遍采用。从肾透析方式的比较上看,各国的情况都说明,在临床效果相等的情况下,腹透的费用都比血透便宜。以腹透的费用为1,各国血透的费用少则为1.1,多则为2.6。因此,政府应采取切实措施推行腹透这种治疗方式。这样,节约下来的费用可以为更多的肾病患者提供治疗服务。

  三、几点启示

  (一)针对不同群体实行不同医疗保障计划的做法,有利于较快扩大覆盖范围。

  加拿大实行公立和私立两种医疗保险计划,分别覆盖无工作收入、低收入群体和有正常工作收入的人群,并让他们享受不同水平的待遇。墨西哥的各类企业雇工及其家属的医疗保险主要由社会保险局负责管理,没有雇主的、没有工作的城镇居民和农民等享受卫生部的医疗保障服务,同时还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的困难家庭开办了“人民医疗保险”,并计划用7年时间逐步安排资金解决全部困难人群的医疗保障问题。两国通过不同层次的保障水平和分步推进策略基本上覆盖到社会各类人群,体现出了国家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仅覆盖城镇部分群体,相对于13亿人口来说,覆盖范围太窄,迫切需要对全社会的各类人群作出制度性安排,通过确定不同的缴费方式、缴费水平和待遇享受水平,加快扩大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使更多的人享受医疗保障。

  (二)政府应更加重视解决贫困人群、伤残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

  加拿大魁北克省规定,无工作收入或者年收入低于12000加元的人以及低于18周岁的子女,可以免费享受公共医疗保障,由政府补贴相应费用。在墨西哥,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的家庭不用缴费全家即可终身享受医保:一是工伤人员;二是残疾人。为困难人群举办的“人民医疗保险”由国家和各州分别给予补贴,依据家庭困难程度确定相应缴费水平,减轻了困难群体的经济负担。据统计,墨西哥约有1100万贫困家庭,国家、州的补贴和个人缴费平均到每个家庭约为680美元保费。有200多万个特别困难的家庭不用缴费即可参保。同时政府对社保基金也提供一定的资助,国家财政每年向社保基金划拨6.5亿美元补助资金。政府在社会保障特别是医疗保障方面的责任得到了体现。我国和墨西哥同属发展中国家,保证困难家庭和弱势群体享有医疗保障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职责。相比之下,我国对医疗保障的财政投入还应当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对于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对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各级财政都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因为这些人群的医疗保障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全面实现。

  (三)政府医疗机构应以提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为主,而不能以营利为目的。

  墨西哥的卫生部、社保局等各类医疗保障管理部门均有直接管理的医疗机构,形成了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的医疗卫生体系。墨西哥参加医保的病人就医医疗费用全免,社保局管理的医疗机构采用预算管理方式,医生收入与经营脱离,并允许医生在自由时间兼职,提高了医生的积极性,同时又杜绝了医疗机构的逐利行为。社保局管理的医疗系统通过实行转诊机制,有效发挥了各类医疗资源的作用,进一步降低了医疗费用支出。我国的公办医院目前实际上已成为盈利性医院,由于医院和医生都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中心,致使不少老百姓失去了应该享有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导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在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墨西哥的做法有可供借鉴之处。

  (四)医疗保险管理方式应不断提高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墨西哥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5年前新政府成立时社保基金赤字1.1亿美元。新政府成立5年来,社保局管理不断透明化,通过引进先进管理技术使控制手段逐渐加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也逐渐提高。目前基本上解决了基金的透支问题。社保局与医院信息系统实时联网,为实现跟踪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政府每年对全国医疗费用发生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为议会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我国部分大中城市医保经办系统虽也做到与医院实时联网,但就多数地区而言,这方面的工作还需大力推进。加拿大通过总额预算制、服务价格控制等手段来取代按人头付费的办法,促使医院主动使用廉价而有效的设备和药品,以降低成本,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其作法也是值得借鉴的。

  (五)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来控制重大疾病的医疗费用支出。

  据百特公司有关专家统计,有70%的肾病患者选择血透或腹透的治疗效果是一样的。因为血透费用超出腹透费用近27%,在为病人选择治疗方案时,医疗服务提供方是否有趋利行为会对医疗费用的支出产生很大的影响和导向作用。墨西哥政府把医生的工资收入相对固定,不与经济效益挂钩,并通过招标压低医疗费用价格,5年的时间里透析费用降低了50%。我国的医院由于以追逐利润为目标,因而总是为病人选择利润率高的治疗方案,导致医疗费用的支出增加,既加大了患者个人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医疗保险的费用支出,疗效还不一定是最好的。当前,一方面应从改革医疗卫生体制入手,彻底改变医院片面追逐利润的倾向,从而真正实现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另一方面应研究调整医疗保险诊疗目录,对腹透等疗效好、费用低的治疗项目在政策予以适当倾斜,达到既有利于治疗疾病,又节省医疗费用的目的。

  (六)应当把建立健全社区医疗服务体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血透室专科护士报告篇7

  【关键词】托管医院;护士培训;临床核心能力

  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医院托管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托管实质上是在被托管方产权不变的情况下,实现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一种模式[1]。近年来随着医改的发展及与医院战略转型,托管医院这一新举措逐渐被多家大型综合医院所采纳,这种形式是人事结构调整的一项举措,有利于医疗资源的优化和配置,切实解决基层老百姓看病难、基层医院医疗资源欠缺等问题,并可提升托管医院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从2013年12月我们对固始县中医院进行托管后,即对全院护士实施核心能力训练,通过训练,使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护士的个人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托管的固始县中医院为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开放床位500张,共有临床科室14个,护理人员159名,年龄20~52岁;护龄1~33年;学历:本科及以上38名,大专100名,中专21名;职称: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6名,护师44名,护士97名,助理护士5名。将手术室、血透室、ICU、急诊科、新生儿科设定为特殊科室,护理人员共54名(1名男性);年龄21~46岁,平均29.2岁;工作年限1~25年,平均13.0年。

  1.2方法

  1.2.1护士核心能力训练的实施1.2.1.1成立护理核心能力评估小组由本部下派的分管护理院长进行总负责,成立以护理部主任为组长,1名护理部培训干事和1名具有专科护士资质的护士长任副组长,另外选派理论知识丰富、技能扎实的护士长及护理骨干作为小组核心成员。同时,各临床学科设立护理教学组长,选拔相关人员共17名,配合各专科护士长做好科内的教学及培训工作。1.2.1.2层级定位针对医院原有管理模式中的护理岗位设置不合理,护士的层级设定与工作内容、责任、工作强度、风险不匹配等现象,护理部对全院护士进行分层并实行每年定期考评,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在分层中既注重资历、职称,也结合个人的工作表现、工作经历。借鉴我国目前各医院分层的实际情况,结合我院的实际,将临床护士岗位设为四级:N1级~N4级。N1级:(新上岗护士或成长型护士)为工作0~5年护士,能负责病情较轻患者的护理。N2级(熟练期):工作3年或5年以上的护士,职称多为护师,临床负责病情较重患者的护理。N3级(精通型):多具有主管护师职称或获得专科护士资质的护士,能完成危重患者的护理及教学工作。N4级(专家型):指导协助危重患者的护理,解决疑难问题,并承担护理门诊、院内护理会诊以及护理科研等工作[2]。1.2.1.3训练内容训练内容根据不同层级护士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标准来制定。护理部及核心能力评估小组结合各学科特点,根据各级核心能力的要求,包括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专科技能、教学培训能力、护理实践等4个模块,制订相应的理论和技能课程,每项课程都规定具体的学时数,在技能的训练中则模拟临床场景进行。同时在训练中,不同的层级的护士训练内容也不同,如护士有晋级或降级时,则会根据更改后的层级进行训练(见表1)。1.2.1.4训练方式①计划训练法:主要针对新护士,根据制定的培训内容按计划授课,并定期评估效果。强调在岗前培训中,课程设置上要注重临床技能的提高和知识的即时性,以提高护士核心能力为核心内容,使新上岗护士尽快适应工作状态,快速完成从岗前培训阶段到各分阶段培训的衔接。可重点加强护理制度、护理安全、院感防控及急救等方面的培训力度。②分层级训练法:各科护士长根据护理部下发的的年培训计划框架,根据各层级护士的特点制定科内培训方案和内容,并经护理部审核通过,科内培训严格每月按培训计划进行,护理部定期指导及检查培训效果。在各层级的课程设置上,N1级的培训内容以基础课程为主,护理操作为重点,强调专科基础训练,着力提高临床应对能力。对N2、N3级护士进行专科及专业能力加强训练,注重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方向。③理论授课与实战训练相结合法:在理论授课上可采取多种形式:如业务学习、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护理专科小组活动、医护联合查房等。对于难度大、不易掌握的课程,在授课教师的选择上,选择教学能力及综合能力高的优秀教师,来确保教学质量。即时训练可在护理会诊、床边查房、临床观摩中进行。④实践训练法:由各科的教学组长及护理技能组长实行一对一的训练。保证每名护士都能接受到训练,并及时有效的评估训练结果,利于培训质量的持续改进。如每月根据不同层级制定的技能操作项目以及应急预案的实践演练、每月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分析探讨,提高规避护理风险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纳入训练中。1.2.2核心能力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临床护理实践的效果评价。不同层级的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标准也不同(见表2)。考核时间:在训练初期(2014年1~6月)与训练后期(2014年6~12月)对核心能力的认知及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说明核心能力越强。评价结果也作为护士岗位定级(N1~N4)的重要指标,与护士绩效、晋级挂钩。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前后结果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训练前后各层级护士的病区管理能力、专科技能、教学能力及组织能力的评分比较见表3。

  3讨论

  3.1临床核心能力训练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的影响力

  县级医院实行托管体制后,通过上级医院派出的护理管理团队引用新的护理管理理念,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也对护士个人的核心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通过本部医院的技术优势,快速提升了托管医院的人才培养。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理教育应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3]。护士的核心能力反映了完成临床基本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判断力、理解力、认知[4]。县级医院中大部分护士初始学历为专科学历,并且由于就医患者的人数和类型的限制,护士相对三级医院比较缺乏临床实践训练及科研和规范的培训。护士的职业生涯经历也是一个动态与成长的历程,护士的个人和职业发展必须经历初级护士、高级护士再到专科护士(专家型)的过程。在管理中,只有将不同层级的护士根据各自的特点分别进行针对性训练后,并且设置不同的课程和学时,才能将核心能力明显提高,本训练中,N1~N4级和层级护士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在培训前后相比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需持续发展。这一过程将贯穿在护士的整个护理职业生涯中。

  3.2核心能力训练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医疗服务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始终是患者最关注的问题,安全、有效这一理念体现了医疗的核心,而护理质量的优劣是体现这一核心的关键环节。通过核心能力的训练,提高护士临床思维和独立判断和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护士快速形成评估、判断、决策、行动的临床思维模式,能力的提高势必能快速提高各专科的护理质量,来保证护理安全[5]。同时随着护士核心能力的提高,护理专业的价值和独立性逐渐体现,也更能满足临床实践和患者的需要等各项目标。通过训练课程的设置与考核,使护士在护理患者时工作有了明确的指引,更贴近并且符合临床特点。在独立分析问题能力、抢救水平的提高方面显著提高,和以往内容单一、无分层级培训内容的培训方式相比较,核心能力的提高也对护理人员掌握知识和技能提供保障,护理质量得到稳步的提高。本训练将县级医院以往按单一按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等进行划分培训做了改革与尝试,并且制定的核心能力培训标准更有助于护士个人专业技能的发展,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跃州,朱永生,鲁翔.基于医院发展战略管理模式下的托管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9):10-11.

  [2]李琳凤.我国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的实施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3):196-197.

  [3]沈宁.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12.

  [4]徐少波,叶志弘.护士核心能力概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64-766.

  [5]秦霞.临床应用三级护士责任制工作模式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0):51-52.

  血透室专科护士报告篇8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坚持“民本卫生、和谐卫生”发展理念,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推进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强化医疗机构内涵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创造和谐执业环境。

  坚持三大结合的原则,即坚持医疗安全防范与强化宣传相结合、坚持医院自查与行政督导相结合、坚持重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各医疗单位要按照本活动方案有关要求,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突出内涵建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医务人员安全教育和质控管理人员培训。对本单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进行全面梳理和排查,对存在问题进重点整治,并落实整改措施。县卫生局将重点整治违法违规执业行为,打击非法行医,查处虚假宣传。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完善适合我县实际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医疗质量专业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等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活动范围及主题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在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开展,重点为乡镇(街道)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

  活动主题为“持续质量改进,保障医疗安全”。

  三、组织管理

  县卫生局成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见附件),负责制定《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医政科。

  各医疗单位要成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管理本单位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各项措施。

  四、活动内容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各医疗单位要健全完善以院长为主任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医疗质量组织领导工作;设置完善的医疗业务管理科室,特别要加强医务科建设,配齐配强医务管理工作人员,充分行使医疗质量综合协调管理职能;相关医疗业务管理科室要各司其职,全力配合;强化科室在病区质量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突出和强化科主任、护士长的质量管理职责;临床和医技科室要配备一名质控员,健全医院三级质控网络,重点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共同推进医院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发挥各质控中心作用,落实质控中心的管理制度,完善中心运作机制。确定专家对医疗质量管理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医疗单位医疗质量的日常监控。

  (二)进一步改进质量评价考核体系

  积极探索建立我县医院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医院管理评价制度,改进评价方法。要运用行业综合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和社会公众评价对医疗机构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评价和考核。建立医疗质量观察员制度,形成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的氛围;鼓励引进相关管理工具并结合医疗质量管理特点,创新质量管理方式;探索多种形式的检查、评估和考核方法;实行质量管理专家准入制度,建立健各类质量评估、评审专家库。

  (三)加快建立质量信息报告和信息监测预警体系

  各医疗单位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要全面收集本单位医疗质量相关信息,针对问题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并定期将质量信息上报至县卫生局;各质控中心负责收集专业领域质量信息,在正确研判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医疗机构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及时将质控管理信息上报县卫生局和上级质控中心;县卫生局将组织专家定时研判和分析本区域内医疗质量信息,及时制定质量改进计划,确定质量控制重点,通报重大质量事件。

  各医疗单位要健全质量信息监测预警体系。继续实施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监测、细菌耐药情况监测、药物和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医院感染监测等,加强对不良事件、医疗事故和高危环节医疗信息的收集、发现和处理,及时掌握医疗质量动态。

  (四)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体系

  依托各质控中心,建立质量管理培训制度,采取案例分析、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研讨等多种方式,开展质量管理培训工作;培养和选拔一批质量管理骨干,建立一支管理培训的师资队伍,发挥其在全员培训中的主力军作用。

  (五)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责任保险体系

  各医疗机构要建立医疗风险的识别和评价机制,及时发现潜在的医疗安全隐患,认真落实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预案、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预防和处理医疗风险,防范医疗事故。县卫生局建立相应的医疗风险金或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实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妥善及时化解医患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五、重点工作

  (一)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各医疗单位要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对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严格管理;做好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第三方技术审核的准备和申请工作。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对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审核并通过后,方可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对已经开展的医疗技术进行全面梳理,重点对以下3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清理:一是尚不成熟或存在较多伦理问题的;二是须由卫生行政部门准入但未经过准入;三是未取得相关诊疗科目的。

  (二)推进单病种质量管理和临床路径的实施

  单病种质量控制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目前,卫生部制定了急性心机梗死,心力衰竭,肺炎(住院),脑梗死,髋、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6个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和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结节性甲状腺肿、乳腺癌、股骨干骨折、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子宫平滑肌瘤、计划性剖宫产和老年型白内障等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县级医院要积极开展多学科协作,为患者制订具有规范性、先进性的诊疗方案,完善单病种诊疗质控标准,更直观地将质量评价落实到单病种的诊疗过程中,保证单病种诊疗规范性、先进性和示范性。

  (三)切实加强重点领域质量管理工作

  1、全面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新生儿病房、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感染性疾病科、血液科、口腔科、内镜室、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的检查,梳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坚决控制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发生。

  2、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认真执行各级手术准入制度。建立麻醉操作主治医师负责制、规范麻醉工作流程、做好麻醉术前充分准备,加强对患者麻醉术中和术后的监护,实施全程的、规范的麻醉复苏监护,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各种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实施《手术安全核对表》制度。加强手术医生、麻醉科医生和手术护士间的有效配合与沟通,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确保手术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3、贯彻实施《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落实临床药师制度。逐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的药占比要达到45%以下。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4、加强临床用血监管,建立储血点,完善血液冷链管理程序,分析重点科室用血情况,促进医疗机构科学用血、合理用血,开展自体血回输工作。

  5、进一步完善急救体系建设,加强急诊管理,完善急诊服务流程,增强应对急诊、重危病人的处置能力,提高急诊医务人员诊疗技术水平。

  (四)贯彻实施《医院门诊管理暂行办法》

  按照《医院门诊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门诊服务流程,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体验,合理安排出诊医务人员,确保门诊工作的正常运行;明确门诊管理部门职责,落实门诊管理核心制度、质量管理监控和奖惩制度;县级医院逐步推行门诊实名挂号制度,特别是专家门诊和专家特需门诊必须实行实名挂号;积极探索网上预约、双向转诊预约等多种形式,方便群众就医。

  (五)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护士条例》、《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实施<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方案》,切实维护护士合法权益,保障病人安全。各医疗单位要增加护士数量,达到护士配备标准。今后凡医疗机构增加核定床位,必须符合床护比要求。

  实施《专科护士培训方案(试行)》,通过专科护士培训,探索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较为完善的在职护士培养体系,提高护理人员专科业务素质,适应诊疗技术的发展,为病人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对疑难症、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水平。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争取在3年内达到每科室至少有1名专科护士。

  要重视整体护理理念,正确实施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强化护患沟通。完善医院内部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机制,及时反馈整改,达到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提高医院基础护理合格率等各项护理质量管理指标的实现度,切实降低护理并发症及以护理为主要原因所致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六)加强对各类质控中心的管理

  根据卫生部《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各质控中心要在职责范围内,定期对医疗机构进行专业质量考核,客观、公正地出具质控报告并对报告负责。质控成绩列入各医疗单位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七)建立医院医疗质量观察员制度

  医疗质量观察员是指经过相关培训、参与医院的日常业务和管理工作、能对医疗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推进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的员工。各医疗单位要建立医疗质量观察员制度,制定医疗质量观察员的入选、考评和退出机制,对医疗质量观察员进行培训,并逐步发挥其医疗质量监督的作用。

  (八)加强服务要素管理

  加强卫生技术人员准入管理,对聘用人员进行严格的执业资格审核,技术考试或考核。认真落实医师定期考核办法,加强对执业医师的动态管理。严禁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加强对执业医师、护士变更执业地点的监管。加强医疗设备准入管理,认真执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医疗设备技术评估准入制度。甲、乙类大型医疗设备上岗人员要接受岗位培训,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后才能上岗。防止不良设备器械、药品、试剂、耗材带来的医疗损害。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加强医疗机构执业验收;贯彻实施卫生部《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和省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校验职能,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的名称、诊疗科目,把好机构、科目准入关。

  六、活动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10月-11月)

  完成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的制订、准备、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12月-2011年12月)

  1、贯彻落实。各医疗单位要结合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全面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

  2、年度重点。根据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年度医政工作重点,确定年度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内容,切实抓紧、抓实、抓深、抓透。

  3、检查指导。县卫生局每年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查、评价、检查和指导,确保实施效果。

  (三)总结交流

  1、年度总结。各医疗单位每年及时将活动进展情况、检查结果和活动总结上报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每年对全县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有序推进,确保成效。

  2、活动总结。三年周期满后,组织召开活动经验交流会,推广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同时研究部署下一周期重点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是对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进一步深化,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强化医疗机构内涵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医疗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质量意识。

  (二)广泛动员,务求实效

  各医疗单位要周密安排、科学统筹,创新方法,注重实效。各地要以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为抓手,规范医疗行为,以质促建,确保医疗安全。要将活动与日常医疗管理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认真总结,持续改进

上一篇:电影《大黄蜂》观后感
下一篇:文艺批评 | 尉光吉:平面、深度与间隔——评王嘉军《存在、异在与他者:列维纳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