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③:“科学新知”“五育并举”,最鲜的素材在这里!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高考将至,《帅作文》报特意为高中生遴选了近年来的高考热门主题,结合核心素养,提供最鲜素材。这十大主题是——

  “家国情怀”“个人成长”“生态文明”“传统文化”“科技新知”“五育并举”“人文底蕴”“道义良知”“自我认知”“胸怀天下”

  高考前夕,我们将连续推出高考猜题系列稿件,敬请。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主题阐释

  时代在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人们应与时俱进地了解、把握科技的新动向。人们应明白,科学是对人类自身,对世界乃至对宇宙最为深刻的理解,也是人们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提升自我所必备的一个工具。一部人类文明进步史,就是一部科学不断战胜愚昧的历史。人们应崇尚科学,也即一切要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揭示客观规律,用科学的思想观察问题,以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凭科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观点看台

  1.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它在解释世界的同时又把一个个梦想变成现实。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1919年《新青年》喊出的“赛先生”和“德先生”,从1988年邓小平同志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到“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精辟论述,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科学技术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奠定了中国人崇尚科学的底色。

  2.科学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文化和精神。我们不仅需要科学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武器,更需要科学精神涵养求真务实的态度。

  前沿概念

  元宇宙:“元宇宙”一词诞生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在这部小说里,所谓元宇宙指的是一种现实世界与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的虚拟世界相混合的状态。2018年的科幻电影《头号玩家》被很多人认为是对元宇宙概念最为形象化的解释。借助虚拟设备,人们可以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自由地穿梭。“元宇宙”是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目前人们并没有对何谓“元宇宙”给出精准的定义,按当下多数人的理解,元宇宙是借助技术能力、在现实世界基础上搭建的、承载虚拟活动的平台:人在这个虚拟时空中将以数字身份存在,进行社交、娱乐、创作、展示、教育、交易等社会性、精神性活动。

  希壤:“希壤”是百度于2021年12月27日于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发布的元宇宙产品,是一个平行于物理世界的沉浸式虚拟空间。“希壤”的造型是一个莫比乌斯环星球。城市设计融入了大量中国元素,中国山水、中国文化、中国历史都将融入城市建设和互动体验中。在这里不仅可以偶遇擎天柱、大黄蜂,还可以寻访千年古刹少林寺,与三宝和尚切磋武艺;也可以探索三星堆,挖掘千年国宝;探访三体博物馆,看三体舰队在头顶来往穿梭。

  素材集锦

  赵淳生:中国超声电机的奠基人

  赵淳生是我国第一个研究电动式激振器的科学家,也是我国超声电机的奠基人、开拓者。他带领团队研制的超声电机已应用于嫦娥三号、四号、五号、墨子号量子卫星等高端装备,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90年代初,在国外的一场技术报告会中,赵淳生得知超声电机技术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他敏锐感觉到超声电机对我国的航天器也一定很有用。于是,他决心开始学习超声电机研究。他从单位借来1.5万元,购置了一台电脑,带上三名学生,便开始向这一世界先进技术进军。

  2000年,因积劳成疾,赵淳生确诊肺癌、胃癌,一时间,56岁的赵淳生要遭受两种癌症的折磨。连续两次大手术,体重锐减26斤,身体几乎虚弱到了崩溃的边缘,但赵淳生在病榻上完成了多份研究报告。凭借顽强的毅力,忍受着化疗的痛苦,他战胜了病魔,研究成果“新型超声电机技术”于2003年获国防科技一等奖,200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并于2005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摘自《科技日报》)

  【人物速写】

  赵淳生在科技上的一系列突破都肇始于他在90年代初的一场技术报告会中捕获的机遇。而在机遇之下,赵淳生不屈不挠的努力则最终促成了我国超声电机技术的璀璨绽放。赵淳生的科研经历启发人们:机遇是留给时刻做准备的人的,世上没有空来的机遇,一个人要靠自己努力争取、创造机遇,当机遇来临的时候,牢牢抓住它,为之全身心地投入,便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适用话题:科研 机遇 报国 毅力眼光 奉献

  “元宇宙招聘”靠谱吗

  

  图片来源:摄图网

  据《工人日报》报道,在某知名招聘平台,记者输入“元宇宙”进行搜索,发现有260余个相关岗位。这些招聘单位大多是游戏和社交短视频公司,还有电商、教育、影视类公司,其中既有技术类岗位,也有产品、运营、市场等常规岗位。然而,如今并没有关于“元宇宙”的准确定义,很多人也只是头脑一热,就把一些看似有“前景”的领域纳入“元宇宙”的范畴,比如3D建模、虚拟设计,等等。这其中难免有很多水分,并不见得能引领行业的发展。

  人们应先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元宇宙”,以及想清楚自己是否适合在“元宇宙”的热潮中“分一杯羹”,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一个新兴领域在刚出现时,很容易引起社会,吸引资本流入,“元宇宙”也不例外。但是,未经过深入了解和调查,就贸然参与其中,绝非明智选择。对此,不论是招聘者还是应聘者,都需要认真思考,谨慎判断。

  (摘自凤凰网)

  【思考点拨】

  “元宇宙”是个刚刚兴起的领域,与之相关的市场需求和人才需求,并没有一些炒作者鼓吹得那么大。这是一片看似辽阔的“蓝海”,却也充满着暗礁与急流。从招聘者的角度看,希望跟上趋势的急切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一切的前提,应该是基于现实,精准规划,理性拥抱科技浪潮,而不是盲目跟风,操之过急。

  适用话题:元宇宙 人才招聘 行业发展 保持理性 摒弃浮躁

  “天宫课堂”绽放中国科普之花

  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八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从2013年的“太空授课”到今天的天宫课堂,中国航天给我们打开了又一扇崭新的窗口。精彩的太空授课内容,顺畅的天地互动交流,面向全球的开放直播,展示了中国航天的自信、开放和强大。如同八年前太空授课一样,这次天宫授课同样是精彩的一课。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这些沉浸式的科学实验不只让我们重新见证了太空的神奇,更增添了公众对于太空探索的向往。(摘自东方网)

  【素材解读】

  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是中国航天自信的展示、实力的展示。“太空课堂”之所以能顺利进行,完全得益于中国航天科技的迅猛发展。快速发展背后,依靠的是航天工作者脚踏实地的努力,默默无闻的奉献。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级太空实验室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天事业具有特殊优势。

  适用话题:航天 科技 探索 民族自信 脚踏实地 默默奉献 青少年教育

  

  图片来源:摄图网

  命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021年12月9日,在距地球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上,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次的“天宫课堂”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授课过程中,三位航天员向地面上的万千中学生介绍和展示了在空间站中工作和生活的场景,并且以实验的方式生动地演示了一些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才会出现的奇特现象,包括微重力环境细胞学实验,乒乓球浮力消失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等。“太空导师”王亚平说,“天宫课堂”将点燃青少年的科学梦想,让科学精神得到发扬,使他们成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坚实力量。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少年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假设你收看了此次“天宫课堂”,请写一篇收看电视直播后的观后感。

  ②你觉得21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怎样的科学精神?请写封信与自己的学弟学妹们分享你的看法和体会。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示范

  扬科学之精神 耀吾辈之中华

  ——观太空科普课有感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中学 丁之恋

  观看完三位航天员给我们带来的太空科普课,在惊叹这些神奇的科学现象的同时,我不禁感慨于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与精神。这勇于探索未知的创新精神、这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这团结一致的合作精神,都是科学精神之内涵。

  泱泱华夏五千年,面对无边之天际,浩瀚之银河,中国人民寄遐想于天,挥汗水于地,创造了无数传奇神话。古有万户造火箭只为飞天梦,今有神舟冲破天际。这巨大飞跃的背后,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呕心沥血的钻研。而这让中国闪耀于世界东方的壮举,也让我意识到了青年之科学精神便是中国之时代精神,只有扬科学之精神,才能耀吾辈之中华。

  扬科学之精神,首先要发扬探索未知的创新精神,正如陶行知所言:“科学以无知之行始,以能行之知终。”科学虽是永无止境的,但若能在未知的领域闯荡出一番新天地,便也算是有所作为了。“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隐姓埋名28载,在中国氢弹零基础的现实中,率领团队研制出了属于中国的第一颗氢弹,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于敏“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他是科学精神的集大成者。

  弘扬科学精神,离不开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作为神舟十三号航天组中的唯一一位女航天员,王亚平显然需克服超于男性数倍的困难。然而日复一日的魔鬼训练并没有让她止步不前,她坚信:“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一定能够触摸得到。”正是这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奋斗精神,让王亚平成功登上太空,成为青少年们追梦路上一抹闪亮的光。

  弘扬科学精神,更需要团结一致的合作精神。屠呦呦在诺贝尔奖的发言中将荣誉归功于整个团队,同样的,如果没有航天员长年累月的高度默契的合作,我们也无法看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精彩绝伦的太空科普课。合作是万物之本,亦是科学精神之源。

  青年昭昭而强,华夏赫赫之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青少年的努力,青少年的奋发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浇灌。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我们,人人有此责任,人人具此力量。让我们身披象征科学的鲜红旗帜,跟随“神舟”与“天宫”上九天揽月,追逐“蛟龙”与“奋斗者”下五洋捉鳖。扬科学之精神,耀吾辈之中华。

  点评:这篇文章符合观后感的文体要求,开头由观看太空科普课而引出,并总括科学精神的三个内涵,即“勇于探索未知的创新精神、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团结一致的合作精神”。文章主体部分设置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证,条理清晰,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观点的表达,表明坚定的信念。全文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语言通畅而富有气势。

  主题六:五育并举 素质教育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主题阐释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五育”是指由德、智、体、美、劳五部分构成的一个有机体,其中德育、智育、美育为心理教育层面的教育,体育是生理层面的教育,劳育是实践层面的教育。《意见》明确要求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五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部分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五育齐兴,五育并举,五育的全面发展就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体现。

  名言金句

  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王国维)

  ——这句话告诉我们:审美教育对人格培养有重要之作用。

  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习近平)

  ——这句话告诉我们: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爱因斯坦)

  ——这句话告诉我们:重实用轻审美,重智育轻德育,会导致危机。

  实用素材

  “双减”实施 观念冲撞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重点内容是“双减”——减轻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以及减轻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然而时隔三个月,贵阳一所知名小学的37名家长联名“驱逐”班级里一名7岁的小女孩,而该女孩的妈妈“反对其余家长加强孩子课后练习的要求”竟然是自己及孩子被排挤、被孤立的主要原因。无独有偶,同年10月,上海一所初中也发生一名家长举报学校举行“月考”,却遭到其他家长“怒怼”的事。

  “双减”政策为何会出现意见完全相左的两方?一面是国家对“双减”工作的指导、部署和严格实施,一面却是家长陷入“减负”的挣扎纠结之中:你“减”别人不“减”怎么办?你“坐下来”其他家长依旧“站着”怎么办?于是乎,在校内,默许甚至要求学校加大作业量、课时量;在校外,学科类培训从公开走向“地下”……这到底是一场步伐终于缓和的马拉松,还是一场谁放弃谁就输了的逆水行舟?

  【提举措】

  “双减”如何真正起到减轻学生负担的实效?怎样才能还孩子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除了国家强有力的政策落实,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和学校办学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家长转变教育理念,尊重孩子成长规律,形成新的教育观和人才观迫在眉睫。

  适用话题:“双减” 教育生态环境 家校共建 新型教育观和人才观

  五育并举 同心同力

  一边是我国学生身体素质持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视力下降率、肥胖检出率继续攀升。一边是钟南山院士疫情期间84岁高龄仍挂帅出征,始终冲在前线,始终如铁人般拼命;袁隆平为了“禾下乘凉梦”,90岁高龄依然坚守在试验田上……我们在钦佩他们国士担当的同时,是不是也该深思: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哪有他们如战士般的勇猛?

  其实,古今中外的各界领袖、成功人士中,热爱体育的人物绝非少数。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曾言:“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也正是因为对体育的教育价值高度认同,清华大学以“无体育不清华”著称。

  强健的体魄显然是一个人更好地在工作和事业中展现智慧、施展能力的保证。而“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

  【明思辨】

  德智体美劳,每一个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教育中的功能作用,每一个都不能少。好的教育,不仅有分数和升学率,更要有完整的灵魂和坚定的价值追求;不仅知识和技能堆叠的厚度,更体质意志品质和涵养的高度。只有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同向同行,同心同力,才能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适用话题:责任担当 强健体魄 五育并举

  

  图片来源:摄图网

  梁启超教子

  纵观梁启超的一生,他不仅自己做到了敬业与乐业,还把这种思想运用到子女的教育上,成功地使九个子女个个成才。其中,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思礼,一门三院士,成为佳话。

  在治学方面,梁启超勉励子女:“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他劝诫梁思成在学业上要“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作甚!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

  无论是治学还是在生活上,梁启超都主张趣味和乐观,他自己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所以希望子女也能在这方面学习他。他怕梁思成所学太专,把生活也弄得过于单调,建议他“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对于次女梁思庄,梁启超也有同样的建议:“专门科学之外,还要选一两样关于自己娱乐的学问,如音乐、文学、美术等。”听闻思庄不喜欢自己建议她学的生物学,梁启超赶紧写信去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不必泥定爹爹的话。”后来,梁思庄在父亲的鼓励下改学图书馆学,最终成为图书馆学家。

  (选自《做人与处世》2021年24期)

  【趣解读】

  梁启超是学识渊博的大家,却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子女,甚至鼓励他们注重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他教育子女在做好“专项”的同时,还要做到“博学”。他是生活中的好父亲,又是心灵上的好朋友,做到“亦师亦友、亦尊亦亲”。他的开明做法,引导子女在各自的人生路上越走越远。

  适用话题:博学和专精 教育的智慧 尊重 开明

  原创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教育“痛点”是近年“两会”焦点。家长们表示一方面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

  材料二: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就记者提出的“什么是教育的真谛”的回答上热搜:“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好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始终是社会各界的热议话题。省教育厅联合电视台策划一档“家校共建大讲堂”栏目,本期议题为“最好的基础教育是这样的”,你作为高三毕业生代表受邀参加并发表讨论,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完成一篇发言稿。

  佳作展示

  换一方舞台 展别样青春

  □湖北省黄石二中高三(17)班 饶芷榕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换一方舞台,展别样青春》。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子瞻的话语宛若一阵和风,将我从书山题海的泥淖中拉出。我们的童年与青春是短暂而又珍贵的,却在教育“内卷”的裹挟下而无暇顾及诗和远方。当我们回首往昔,竟发现我们本该肆意昂扬的青春就在一摞摞资料书中一去不复返了,因此我对“最好的基础教育是怎样的”产生了思考。

  最好的基础教育应以运动为舞台,展拼搏青春。一百年前,毛主席就曾强调,体育关系国家民族的盛衰兴亡,体育所体现出的意义不仅是身体素质上的提高,也关乎着拼搏与坚韧精神的重塑。但与发自内心的向往运动生活不同,如今孩子们运动的原因悄然改变,他们不再因为热爱,而是为了给升学“添砖加瓦”。当运动的本质改变时,它产生的影响也随之改变。十八岁天才少女谷爱凌,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冬奥会上取得二金一银的好成绩,除了刻苦训练,更是源于对运动的热爱。她在长跑、游泳、篮球等多项运动上都颇有造诣,在享受运动快感的同时,运动也给予她以坚韧不屈的性格、顽强自信的品质。因此我们何不让孩子们培养运动爱好?让他们在健全体魄的同时,培养敢于拼搏不轻言放弃的品质,这也是埋首书山题海中所不能获得的。

  最好的基础教育应以责任为舞台,展担当青春。在建党一百周年的大背景下,属于时代大潮之后浪的青年们所面对的是更严峻的挑战,所要扛起的是更重的责任。在革命先辈为我们打下的江山里,青少年们应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有“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肩上”的担当,有“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情怀。真正的基础教育应让孩子们在责任中成长,在担当中奉献。

  最好的基础教育应以创造为舞台,展多姿青春。青春是丛林,是荒原,是阳光炙热的奔跑,是大雨滂沱的伫立,是敢于想象的翅膀。孩子们都是富有想象与创造力的,作为他们思想上的引领者,老师与家长们应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而不是通过填鸭式的教育将孩子们培养成学习的机器。虽然文化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让孩子们的思想全为考卷所桎梏,成为分数的囚奴。良好的教育,应让学生在深入剖析知识、解决试卷问题的基础上,将所学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成为问题解决者、知识运用者,而非纸上谈兵者。使所学皆落地,所育皆有为,方为良好教育。

  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如今的“双减”政策已然是打破多年以来应试教育牢笼的一把利刃,教育的改革无不在提醒我们:时代在发展,观念也应改变。如果说教育是一辆小车,家校“力往一处使”,车才能“不跑偏”而行稳致远。

  让我们携手发挥合力集成效应,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实现从应试到素质的转型,从功利到美育的蜕变,让孩子们换一方舞台,展别样青春!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文章开篇从自身体验说起,结合当前教育现状,自然引出对“最好的基础教育是怎样的”思考,极易引起共鸣;主体部分三个分论点紧扣材料“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有一定的思考深度;结尾既回应材料情境——家校共建,又呼应标题,水到渠成。

  指导教师 谈幼珍

  往期精彩:

  2022年高考作文十大主题备考①:“家国情怀”“个人成长”,高三学生必看!

  高考备考②:这几个主题,总有一个和高考沾边,素材和范文都给你找全了!

上一篇:阿游小姐
下一篇:男人爱抚摸女人胸部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