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线】王永彬:一个晚清乡村读书人的背影
在设馆授徒之余,王永彬最喜欢的是读书、撰述和交友。他对于经史子集都有熟读,而且还研究过中医和数术。在中国古代,读书人要通“三理”——“医理、命理、地理”,王永彬应该也是这样一位精通三理的读书人。而他最为重视的,还是通过教育对社会风气的改造。作为一位乡绅和一位传统道德文化的守护者,王永彬尤其关心和重视伦理道德的建设,这从《围炉夜话》的诸多语录中可以看出。他把道德、读书、务农、教育、忠孝、治家、勤俭等理念灌输到日常的生活实践中,他本人也正是这样去实践的。他曾经积极地参加当地救灾、防乱和修志的工作。在太平天国时期,他还被推举为邑西乡团总公训。这些,都体现了他作为一个乡村读书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中国传统的读书人,常以劝世易俗为己任。旧时的社会,资讯简陋,改善乡间民风最简单可行的就是编写劝世的小册子、小读本。因此,王永彬做了大量这方面的工作。除了《围炉夜话》,他还编写过《朱子治家格言》《先正格言集句》等书。此外,他还留下了《丈夫诗》《警心篇》《弟子八箴》《醒世歌》等格言式的劝诫。他的劝世之心,也由此可见一斑。现在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桥西山馆杂著》中,除了《围炉夜话》之外,还有《音义辨略》《六书辨略》《禊帖集字楹联》《朱子治家格言》等七部,可见他在文字、训诂、书法、楹联、史学、经学方面都深有研究,说他是一位乡间大儒,似乎也不为过。
让人欣慰的是,《围炉夜话》已经广为人知,仅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这部书在中国大陆就出版了上百个版本。以一卷书而广利天下,垂裕后昆,是无数中国读书人的梦想,恐怕王永彬在世之时,也没有想到。
2014年,保加利亚的汉学家佩特科·希诺夫用了近3个月时间将《围炉夜话》翻译成保加利亚语出版。希诺夫在接受采访时说:“《围炉夜话》是一本我愿意读很多遍的书,这本书字字珠玑,你每一次研读它都放射出别样的光芒。”可见,中华传统文化中这些润泽心灵的智慧经典,不仅适合当代中国人安身立命所当读,也能够给全世界的人们带来人生的启迪。
我想,《围炉夜话》之所以能够在百年以后还能够如此打动人心,就是因为这本书的思想,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的,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无论在任何时代,这样的文字和精神,都将如同太阳一样,焕发出古老而又全新的光芒,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
今日都市,早已不见古老的火炉,我们也鲜有机会再享受如此温馨而有诗意的耕读之境。然而,一旦你找机会研读《围炉夜话》,那位曾经围在火炉边传授先贤教诲的读书人,或许就会和你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追逐心底的“风筝”
追逐心底的“风筝”
肖峻耀
春夏之交,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我独自一人来到公园,望着天上飘动的风筝,心情也随之飞扬起来。闭上双眼,感受属于我的惬意晌午,脑海里突然回想起一段《追风筝的人》中的经典对白,“为你,千千万万遍。”故事就像电影一样在眼前放映。
这本书讲述的是富家公子阿米尔和他的仆人哈桑的故事。故事以风筝为切入点,呈现了一个我们不了解的阿富汗——这是一个有快乐、有情谊的国度。幼年时期的阿米尔和哈桑在这片土地上幸福生活,虽然因为身份与种族的差异,不时被外界的流言蜚语破坏两人的友谊,但谁也无法忽略其中令人羡慕的美好。然而这样一个美好的开头,因为一场风筝比赛胜利之后,哈桑去追那只被隔断的风筝,被一群不良少年伤害,阿米尔则站在远处,在勇气和胆怯间,他选择了后者……
在无尽的痛苦中,阿米尔设计将哈桑赶走。而同时,阿富汗战争爆发,阿米尔随父亲逃到美国。虽背离了战火却始终无法逃避对哈桑的自责与愧疚。在长达26年间,原以为时间会埋葬一切,但往事自行爬了上来。老朋友拉辛汉的一个电话、一封信将成年之后的阿米尔拉回到了那个战争之前的阿富汗。电话里拉辛汉说道,“回阿富汗来看看,那有你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阿米尔从此踏上了自己的“救赎”之路。无意中阿米尔知道了原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当他寻找哈桑时,却发现哈桑意外丧生了,留下了一个名叫索拉博的儿子。阿米尔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战火纷飞的塔利班武装根据地,拼命从塔利班敌对势力手中救出索拉博。他这是为了偿还当年对哈桑欠下的债,是为了找回过去的心,为了阿米尔与哈桑之间友谊的延续。
整个故事以风筝开始,由风筝结束。刚开始是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后来是阿米尔给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追风筝。风筝是一种象征,对于哈桑来说是一种对主人的忠诚和兄弟之间的情谊;对于阿米尔来说,这是对曾经犯下错误的弥补与救赎。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一个风筝,它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它是我们生命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你心中的风筝象征着什么,无论是人或物还是未完成的梦想、曾犯下的错误,我们都应该担起责任,鼓起勇气,去追寻属于自己心里的那一只风筝。
躺在碧绿的草地上,看着放风筝的人手里拉着线,在线的一端,五颜六色的风筝在阳光的照耀下投射出细碎的光斑。望着天空中的风筝,我的嘴角悄然上扬。
其实,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
我愿用相机记录每一次美好
——读唐·麦卡林的《不合理的行为》
我愿用相机记录每一次美好
——读唐·麦卡林的《不合理的行为》
颜才竣
与《不合理的行为》这本书结缘是在北京的一家书店,兴许是内容不太主流,就连书店管理员都把它放在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唐·麦卡林是本书的作者,一位著名的新闻记者、战地摄影师。书的扉页写着一句沉重的话——献给未能活下来的人。书中没有灿烂奢华的文字装饰,读着更像是白话文式的“流水账”,朴实易懂。欣赏他拍摄的照片,我受到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我想生命得以精彩,是因为人们珍惜敬畏它。但是在战场上,生命似乎又微不足道,饱受践踏蹂躏。
生者的苦难、死者的哀息。在看了书中众多的纪实照片后,我也渐渐地理解了相机背后,作者想表达的东西。麦卡林用他自己的方式去展示另一个世界的样子:虽然同在一片蓝天下,却是各自不同命运的人。他没有因为战地上的挫折、死亡的威胁而停止自己热衷的事业,我非常佩服他这种为摄影奉献生命的精神。
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它刷新了我对战地摄影的认识。原本我以为战地记者只是跟随军队拍摄作记录的工作而已。但读完之后,我发现战地记者的工作远比自己想象的残酷得太多:因为战时物资的匮乏,饿得骨瘦如柴的儿童,他们的肌肉萎缩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只能无力地躺在自己的排泄物中等死,溃烂的伤口布满苍蝇。另一头,一名英国籍医生瘫软地跪在地板上,手里抱着还插着食管没能抢救过来的孩子号啕大哭……
作为一名忠实的摄影爱好者,我想象不出这样的场面。
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的国家。试着想想那些饱受战争、疾病、饥饿折磨的人们,他们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承担着不断失去家园的风险。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己多么幸福,我无法想象因为战争失去亲人的悲痛以及那些流离失所的日子。
合上这本书,我百感交集。战争对人类只有伤害,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对于这些不合理的行为,麦卡林用他自己的方式,向我们述说着。
我厌恶战争,希望和平能够被每个人重视珍惜。我也希望自己用手中的相机,认真记录生活里的每一个美好。
最近更新游戏资讯
- 秋瓷炫老公什么星座(秋瓷炫血型星座)
-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符号和觉醒
- 惊人的秘密:颜色政治背后的渗透与分化
- 让BB接受家庭伦理教育洗礼
- 语言礼仪十篇
- 美军欲打造AI战机部队 面临严重伦理问题
-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豆瓣9.0分以上|50本好书推荐
- 达尔文的故事赏析八篇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 东野圭吾本格推理极致之作《回廊亭杀人事件》开票5折抢
- 辩论赛包含哪些技巧?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徽州醉春丨水墨画里的徽州-婺源篁岭-江岭- 新安江- 西递- 呈坎丨六天五夜
- 心理治疗总论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 苏德超教授的新论文:道德绑架为何难以避免
-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十篇
- 政务礼仪的作用(五篇)
- 韩素希出道最大尺度 泄朴海俊指导秘诀 咬牙拍完《夫妇》只有2感想
- 《封神三部曲》:为什么要重述这个神话?
- 输血和喝血真的能帮助女性和老人保持年轻吗?
- 集齐九部《星球大战》,教你如何把家庭伦理拍成太空歌剧
- 这十部顶级英美剧,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巅峰,每一部都值得通宵去看
- 邪王宠妻之金牌医妃
- 【博览】《科奖在线》:“破四唯、立新标”典型案例官宣,项目/人才/成果未来可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