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丨著名丑角表演艺术家任庭芳:从艺70年,终其一生为川剧(下)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2-11-22
手机版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任庭芳接受封面新闻采访

  在学戏、演戏的过程中,任庭芳还在不断提高自己。他意识到,只有把文化知识学好,才能不断进步。“艺术,在四功五法解决之后,就要看文学修养了。”为此,他会在每晚演出结束后,继续学习文化知识,“从《中华活页文选》到唐诗宋词,经常看到凌晨两点。除了学文化,我也看了很多戏剧知识,包括戏剧导演的书籍,真的受益匪浅。”说到这儿,任庭芳特别感谢在戏剧道路上引导他的前辈、老师们,“没有他们的引领,我最多只是个匠人。”

  任庭芳(第三排右三)与师父周裕祥(第一排右二)及川剧界同仁合影

  任庭芳最想感谢的,就是他的师父——著名川剧丑角表、导演艺术家周裕祥先生。“我最开始学的是武生,后来(1978年)在老师的建议下专攻丑角表演。”那时候,他已经攻武生表演多年,“我和周老师住在一个院儿,有一天他跟我说,‘任庭芳你样子不好看,人又矮,嗓子不好,你唱啥子武生哦,跟我学丑角嘛。’”看到这么好的老师主动收自己为徒,任庭芳马上就答应了。

  任庭芳在川剧舞台上

  可从武生转到丑角,任庭芳整整花了三年时间。“武生要正气、英武,丑角要幽默、滑稽,这简直是两回事,我很久都没改过来。观众一直不承认我是个丑角,直到三年后大家才说‘任庭芳你像个丑角了’。”让他感动的是,这三年里,师父周裕祥从未收过自己一分钱,“他是无偿教我的,一手一脚去教,全心全意去教。没有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

  任庭芳 川剧《花子骂相》

  现在,任庭芳也接过了师父的衣钵,把川剧丑角传给了众多徒弟,如青年川剧演员万多、薛川等。他还受师兄赵又愚临终前所托,将《赠袍跪门》《活捉三郎》分别传授给了重庆川剧院演员张帆、陈飞、吴熙。近些年,任庭芳还不局限于门派剧种之分,跨省传艺,毫无保留的把川剧丑角表演艺术传播到了各地,其中就有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梁忠威、杭州小百花越剧院演员金芳等。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传承与推广,使得川剧丑角表演艺术在另一片土壤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在70年的表演艺术生涯中,任庭芳塑造了大量艺术形象,代表作有《活捉三郎》《拿虎》《荷珠配》《西川图》等。不过,将其推向川剧表演艺术巅峰的,则是在“巴蜀鬼才”、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创作的川剧《变脸》中,饰演第一主角“水上漂”。任庭芳也因该剧先后荣获文化部第八届文华奖表演奖、第十届白玉兰表演奖、“四川十佳演员”等荣誉称号,该剧则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

  任庭芳 川剧《闹齐庭》

  有评价称:“任庭芳塑造这一艺术形象的独特之处在于,以武生行当表现一个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的尚武精神,以老生行当烘托一个饱经风霜且穷途者的蹒跚老态,以丑角行当展示一个‘老江湖’的幽默、机智、谐趣的文化韵致,并把3个看似如隔山的行当,经过概括、提炼、加工,和谐地统一于一人,弘扬了川剧艺术寓庄于谐的优秀传统。”

  任庭芳在川剧《变脸》中饰演“水上漂”

  “1997年,我已经55岁了,当时我并没打算演这个角色,想把机会留给别人,我就搞点行政工作,辅助大家把《变脸》搞出来。是谢平安导演坚持让我演,具体想法他没跟我说,他了解我。”任庭芳回忆道,“导演对这个戏的要求,就是要有优美元素。我看了剧本之后,感觉魏老师写得真好,人物鲜活。当时就有种感觉,如果我唱腔过得关,我就能演得好。谢平安是很好的导演,他整个构思尊重戏曲规律。”

  任庭芳 川剧《西川图》

  任庭芳透露,当初《变脸》的投入费用在20万左右,“这个投入显然不够,我们的服装除了少量定制,都是从其他现代戏里找的,只要服装颜色合适就行。场景布置也很简单。其实,做《死水微澜》时也没什么钱,真的是贫穷艺术。这也恰恰体现了戏剧美学,通过演员表演,情景交融。”在他看来,“空灵的舞台,移动的时空,突出的是演员的人物表演,且不拘泥于舞台的限制。”

  经过一个多月的排练,川剧《变脸》甫一首演便受到戏迷追捧。“当时非常火爆,400多人的座儿挤爆了,而且常常爆满。有的人进不了,就在外面听,后来实在没办法,就在剧场旁边的小街上安了一个扩音器,实时播放现场的演出声音。”2020年4月,在四川省川剧院建院60周年之际,川剧《变脸》启动复排。当年的“水上漂”任庭芳接过导演棒,一手一脚地将这一经典作品传承给新一代川剧人。

  除了川剧演员,任庭芳还有一个身份:戏剧导演。当年,还不到40岁的他,就开始从事川剧导演工作。他执导的大型川剧《白蛇传》,曾先后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及日本、西欧四国演出。凭借导演作品大型川剧《和亲记》,获第四届中国戏剧节导演奖。之后,他又复排导演了《易胆大》(荣获四川省第二届川剧节金奖)、《夕照祁山》(获得第七届巴蜀文艺奖特别奖等大奖)等作品。同时,还有大型现代川剧《人迹秋霜》(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最佳导演奖)、大型近代川剧《还我河山》(首届四川艺术节四川文华奖剧目类“最佳剧目奖”)等。晋剧《烂柯山下》荣获第十七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并被七个剧种移植上演。

  任庭芳 川剧《白蛇传》“扯符吊打”

  任庭芳习惯阐述、总结自己的导演心得。导演川剧《江姐》时,任庭芳就曾写过一篇“导排后记”。他写道:“歌剧《江姐》1964年搬上舞台演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全国各地竞相移植。后来京剧、黄梅戏等剧种又移植演出了此剧,均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如何打造川剧版的‘江姐’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他认为,“移植不是复制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我们是用戏曲中川剧的形式演出此剧,化歌曲为川剧,按照戏曲的规律,突出体现川剧的风格与特点。在此基础上适当吸收其他艺术元素,使其既有浓郁的川剧韵味,又有现代的审美品质。”

  任庭芳 川剧《杨广逼宫》

  采访中,任庭芳也强调了自己的四个导演观点,即:“一,传统的基础与现代的思维相结合,找准传统基础与现代思维的契合点。戏曲有戏曲的审美观念和呈现章法,其最大特点就是它的虚拟性、写意性、层次性,而且,各个剧种都是建立在本土人文基础上的,果你把这些丢掉了,就不是戏曲了;二,抓艺术的综合性,建立一个完整的演出形象。三,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狠抓戏曲演员的表演,这个很重要。现在有很多作品,通过布景把演员的表演挤压了,还有的导演把演员当成木偶,实现他所谓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四,导演要‘死’在演员身上。导演不能说展示自己的技能,就把演员的表演淹没了。导演应该把自己的观念、想法,完全附在演员身上,通过人物的表现,达到表演的最高任务。”

  任庭芳 川剧《西川图》

  在任庭芳看来,“剧作家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现生活,塑造人物,而导演是依据剧作家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剧本),调动和运用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段,形象化地再现生活,塑造人物。” 而作为一个戏曲导演,“不但要懂得一般的导演艺术,还必须要懂得戏曲的特点。这是因为话剧和戏曲虽然都是综合性的艺术,都是创造形象再现生活,但是它们在表现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属于两种不同的演剧体系。戏曲有它自身规律,美学原则及特点,只有熟悉和掌握了戏曲的特点才谈得上调动和运用戏曲中的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段,去塑造舞台形象。 ”

  对于年轻演员,任庭芳也给出了16字箴言:“终其一家,博采众长,广取博纳、为我所用”。他希望年轻川剧人要沉下心来学戏,而不是把“出名”放在首位。“谁都想当名演员,但并不是你演了一两个戏,就是名演员了,必须耐得住寂寞,要沉得下去,一心一意去钻研。演到老学到老,艺无止境。要始终看到自己的不足,要始终找到自己的差距,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哪怕你做到了十全十美,但时代在发展,观众的审美情趣在变化,你要跟着时代走,啥子都要学。”

上一篇:花凉中学举行2022年秋季田径运动会
下一篇:常见网络推广方式及每种方式优缺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