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被贯穿没死,性情却天翻地覆!成年人必备能力的秘密在哪……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7-25
手机版

  菲尼斯·盖奇(Phineas Gage),他是神经科学界最著名的患者之一,作为一名传奇的脑损伤幸存者,盖奇的案例也在近200年间为神经科学研究持续作出贡献。

  1848年,负责铁路床切割的盖奇在引燃炸药粉时发生了意外,一根铁质工具被炸飞,直接从盖奇的左脸颊进入,然后穿过大脑,最后从头骨顶部飞出。尽管遭受如此重创,盖奇仅仅只是失去了左眼,他的认知和运动功能仍然正常。

  但是,盖奇的性情在事故之后大变,他开始变得更加易怒,也不再尊重其他同事。他的医生曾写道:“盖奇的朋友认为他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个人了。”

  这场惨烈事故之后,为何盖奇的性情发生了剧烈改变呢?美国东北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发现了一些可能的线索:盖奇受损的前额叶皮层前部很可能对情绪评估有着重要作用,而缺失这部分脑区很可能让人失去调控情绪的能力。

  我们可能很难察觉到,自己拥有一项有关生存的重要能力,这就是把控自己的情绪。尽管我们习以为常,但判断和控制情绪其实是异常复杂的一件事情。

  你可以回想一下过往中,悲伤不一定是令人不愉快的,比如你看完一部略带悲伤的电影后,共情流泪之后也会感到身心一下舒畅了。

  又或者是,我们能知道快乐不一定总是正确的,在别人痛苦或者严肃的场景下,令人愉悦的快乐并不会出现。“我们总是会对情绪作出合适的判断,”东北大学心理学教授Ajay Satpute表示。

  在他和同事最近发表在《社会认知和情感神经科学》的研究中,他们招募了25名志愿者来完成指定任务,主要是对不同的情绪感觉作出自己的判断。

  在电子屏幕上会随机出现一些情感词语,涉及范围包括愤怒、厌恶、恐惧,也有兴奋、快乐、骄傲等。每个词语会出现4秒钟,志愿者需要根据认为这些情绪的好坏打分,之后他们要在另一场景中根据词语带来的愉悦感打分。

  我们或许会以为自己觉得愉悦那就一定会认为它是好情绪。

  但事实却不是这样。

  从总体结果来看,不同情绪之间的判断和愉悦程度是完全不同的,举例来说,志愿者在测试中会倾向认为内疚是一种较好的情绪,但是并不令人愉悦,而骄傲感是更令人愉悦的而不是好的情绪。这种复杂的“不平等”判断还存在在兴奋感、享受感等各种情绪中。

  在志愿者完成测试的过程中,研究者同样借助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对他们的大脑进行了观察,结果当志愿者评估情绪好坏时,他们的前额叶皮层(PFC)会更加活跃,尤其是腹内侧PFC和楔前叶最活跃。

  而盖奇当时受伤的这部分脑区没有影响到他的认知和运动,却影响了他的情绪判断,很可能因此让他性情大变。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情绪判断活跃脑区更多与语言处理有关,而非情绪体验。这也说明,体验感和对情感的自我认知是完全独立开来的。

  研究者表示,这是首个评估大脑情绪判断的研究,或许未来可以帮助一些情绪障碍患者提供治疗方案,而与盖奇一样,前额叶皮层受损的人能通过锻炼这些脑区,重新找回自己。

  参考资料:

  [1] Kent M Lee et al, Sinful pleasures and pious woes? Using fMRI to examine evaluative and hedonic emotion knowledge,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2022). DOI: 10.1093/scan/nsac024

  [2] How do you know not to laugh at a funeral? This region of the brain is key. Retrieved May 24th, 2022 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2-05-funeral-region-brain-key.html

上一篇:安徽无为市:弘扬传统文化 情暖留守儿童
下一篇:防城港:未成年人涉毒犯罪形势严峻 八成系辍学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