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电车难题到底难在哪里?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碾向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拉杆?
电车难题诞生至今已超过50年,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几乎派生出了一个迷你学派。这个思想实验还派生出很多变种,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是这样:你站在一座跨在电车轨道的天桥上,下面的轨道的远处绑着五个人,电车驶来,如果你不做任何反应,这五个人就必死无疑,但这时候你只有身边站着的一个胖子可用——其体重能够挡住电车,那么你是否会将这胖子推落下桥,用胖子的生命挡住电车,从而挽救五个人的生命呢?
电车难题的难点在于,我们多数人在日常中,会有意无意的将边沁的功利主义作为我们的理性标准。伦理学上的功利主义与汉语词语的“功利主义”不同,前者是一种道德哲学理论,后者则是带有贬义的处事方式,所以有时候人们会把功利主义翻译为“效益主义”。道德哲学也叫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所研究的是社会道德规范是怎么来的?到底什么是道德?怎么才算是道德的?这些问题。边沁的功利主义最简洁的表达是:最多人的幸福最大化。边沁认为,人的所有行为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幸福,所以如果某种行为能够让尽可能多的人获幸福,并且其幸福的总和最大,那这种行为就是道德的。就像中国古语云:趋利避害,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就有类似的意思。而且,在我们的社会决策机制中,功利主义也多多少少占有一席之地,例如“少数服从多数”。所以以功利主义的眼光来看,必然是要拉拉杆的,因为很显然,如果悲剧无法避免,那么死一个总比死五个要好——这就是典型的功利主义的观点。
但是功利主义的算计很多时候会遇到麻烦,就像上面所说的电车难题的变种。根据问卷调查,在第一种状况下,超过80%的人会选择拉拉杆。但是在第二种状况下,只有11%的人会选择推胖子下桥。这是为什么呢?这两种状况,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是一样的,都是死一个或者死五个的选择题,为什么人们的选择区别这么大呢?不急,让我们在看几个变种。
托马斯·卡思卡特在他的著作《电车难题》中假设了这样一个场景,六名伤者因为连环交通事故被送进急症室,其中五名伤员生命垂危,需要立刻进行器官移植手术,而医生为器官来源犯愁。这时候他发现了第六名伤员,这个三十五岁的男子,被送医观察,且没有明显伤情。于是急诊科医生摘除了第六个病人的身体器官,移植给了前五名伤员,救了他们的命,当然,第六个伤员死了。在作者的故事里,急症室医生在法庭上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觉得一名病人死亡,比五名病人死亡的结果要好。
定时炸弹难题也是一个伦理学的思想实验,与电车难题异曲同工,只不过这个问题涉及法律问题。其大致是说:一枚大规模杀伤性的定时炸弹隐藏在你的居住地并即将爆炸,并导致半个城市的人伤亡,知情者已被你羁押,你是否应该使用酷刑来审讯。针对禁止虐囚和禁止严刑逼供的法律规定来说,这是显然是一个法律和道德上的两难问题。但是这还没完,如果你觉得以上的问题不难选择,那么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升级版:酷刑后知情者仍然缄口不言,这个时候你是否会对其家人采取酷刑逼供呢?试想一下,他的家人是一名未成年儿童。
伦理学家彼得·辛格曾经构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思想实验,这个实验叫“拯救落水儿童”:假如在上班路上看见一个孩子落水了,一般人都会选择救人,即使这会弄脏他们的鞋子,让他们上班迟到被扣钱。但是,他们却不会把买鞋和上班挣的工资捐给每年一千万个死于贫困的五岁以下的孩子。为什么?有人把这个思想实验进行改造,具体如下:假设有天你经过要给池塘,看到一个孩子落水,这个时候你如果及时下水救人会救下这个孩子的命,但同时也会损坏你脚上昂贵的靴子。但是如果你转身离开,然后将靴子卖掉,就可以用卖靴子的钱拯救多的多的儿童。那么你会因为这个原因对一个危在旦夕的儿童,袖手旁边吗?
我想,如果看到这里,应该都会明白电车难题的艰难了,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似乎理所应当的事,在更深一层思考时,就会变得不那么理所应当了。这是因为,每当我们开始思索,我们所考虑的就不再是某一件具体的事,而更像是对相对抽象的“真理”的探究,因为我们都倾向于让我们的所有作为都是合理的,所以当某个我们认为合理的行为,在类似状况下却变得似乎没那么合理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疑问或者疑惑。
关于电车难题,最大的问题可能在于功利主义的计算和人的情感之间的冲突。虽然幸福没有数值,但是功利主义更加倾向于把幸福视同于某种客观的计算结果,就像对金钱的计算一样,多一分总比少一分要好。但是人的情感却不属于这样的逻辑。伦理学的道德逻辑似乎还是为了人的行为找到一种辩护和理由,可是在面对情感问题的时候,这种逻辑却往往会落入道德相对主义的陷阱,从而“难以造就优秀的道德抉择和道德一贯的生活”,有的社会学家认为,这其实是一种贫乏。虽然在西方道德观念看来,这些抉择更多的是个人权利与最多数人之幸福的考量。但是在我看来,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涉及一些具体事例的时候,人生而拥有的恻隐之心与工具理性之间的矛盾。例如,我们清楚的知道,一个残疾的儿童对社会可能是一种拖累,但是我们能够放弃他来换取社会的幸福吗?我们的情感能否接受这种选择呢?再比如,如果我们最在乎的人陷入昏迷,只能靠着医疗仪器来维持生命,我们是否能够心无波澜的拔掉他维持无谓生命的仪器的电源呢?尽管,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说,这是合乎伦理的。所以说到底,左右我们行为的,很可能还是情感依赖。
上一篇:成年人近视度数也会涨,这些护眼要点得知道!
下一篇:成年人抑郁的比例是不是很高?
最近更新人物资讯
- 青年节专题时文精选,1个专题+5篇模板+12篇范文+1个作文合集(角度+金句+精
-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五篇)
- 赤坂丽颜值巅峰之作,禁忌之爱代表作品-高校教师成熟
- [王仲黎]人茶共生:布朗族茶文化话语中的生态伦理
- 北京文艺日历 06.12~06.18
- 有什么好看的少女漫画推荐?
- 为了孩子陪睡校长,请别拿这电影洗白
- 当贝市场tv版apk下载
- 茉
- BBC评出有史以来美国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 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
- 阴阳五行学说范文
- 2022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Part2毕业展
- 观看平凡英雄观后感1000字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古希腊艺术与神话
- 收藏 | 带你穿越500年,看一看这50位著名艺术家
- ab血型女人的性格
-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 为什么孕妇生产有危险时,部分丈夫和婆婆会选择保小孩?
- 《员工自发管理的儒家修为智慧》
- 菲律宾尺度片的全明星阵容,菲律宾女人质量这么高的吗?
- 文学课 | 韩少功:文学与记忆
- 《人性的污秽》中的伦理道德世界
- 宋惠莲背夫和西门庆幽会后自缢,看透情色表象下的死亡真相
- 秋波多少画(五代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