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如何评价电影《头号玩家》(Ready Player One)?
https://www.zhihu.com/video/923851021359411200
《头号玩家 Ready Player One》根据厄内斯特·克莱恩(Ernest Cline)2011年同名科幻小说改编,讲述在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的反乌托邦未来,人类沉溺于虚拟现实的超级网游“绿洲”,少年韦德将深入“绿洲”破解谜团,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预警:
内含大量剧透,慎点!
内含大量剧透,慎点!
内含大量剧透,慎点!
---------------------------------------------分割线------------------------------------------------
先说一个似乎还没多少人注意到的小细节:
在《闪灵》那一段里,Aech一开始被浴缸里的裸女引诱,劝阻裸女无果之后,Aech表示既然你不矜持那我也不客气了......后面当然很悲剧这个不提。
后来我们都知道了Aech其实是一枚妹纸。
似乎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再联想,当Parzival第一次带着Art3mis到Aech在游戏里的仓库的时候,Aech一直在diss Parzival一见到漂亮女孩子就把持不住自己,还远程扫描两个人的心率。那个时候我们只当是好哥们在调侃另一个好哥们。只是当Aech在十分钟之内就修好了Art3mis的赛车之后,他(她)也小小地对着Art3mis show off了一下,表面看上去还是在对Parzival进行调侃,但实际上......
Oops…
啊对了,当Parvizal准备去酒吧见Art3mis之前,Aech都对他说了些什么来着?
好了,现在我们说正题了。
首先,在你看到关于这部电影幼稚、浅尝辄止、没有思想深度、提出问题却不解决问题的评论时,请允许我提醒你:这一类的影评,可能是从斯皮尔伯格拍出处女座’Duel’之后就一直在收到的批评,不管是《E.T.》、《印第安纳琼斯》、《侏罗纪公园》还是《A.I.》,在它们上映之时,这一类的评点几乎是影评人指摘斯皮尔伯格的例行套路。我可能是记错了,但是对于《辛德勒的名单》,似乎也有人给出过类似的评价。
这部电影当然也不例外。
可能你已经看出来了,我不是一位游戏玩家,也不是二次元粉丝,我只是一位热爱电影的影迷。但是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这没有影响我欣赏并且沉浸于这部电影——当然,对电影的了解确实给予了我额外的观影乐趣。但是,请再次允许我告诉你,你同样也不需要是一位电影迷,你不需要了解任何关于彩蛋、历史、文化的花边,这些都不会影响你在观影中的乐趣。
这真的是一部很简单的电影,和斯皮尔伯格的大部分电影一样。关于一个男孩的成长和担当,关于这个男孩和他的朋友们打败坏人,拯救世界,关于那些最简单的美好,成长、友情、真诚、善良,年轻人间的小小爱情,还有冒险的乐趣。就这么些,就这么简单,一点都不复杂。就和斯老那些,影响了几代人的电影,一样。
开场展示棚户区的长镜头会让人回忆起《少数派报告》,连色调都很接近。
第一段的追车非常热闹,不算是很出彩,场面有余细节不足,斯老怕是也志不在此。这时起彩蛋已经扑面而来了,但我基本上没注意到几个。大铁球是第一个小高潮,然后斯老的电影里怎么能没有恐龙呢?金刚的出场对我来说是第一个大惊喜。说起金刚请原谅我要说一些暂时和主题不相关的东西了。
彼得杰克逊在《指环王》系列大获成功之后终于获得了每一位导演都梦寐以求的“可以调动足够资源拍自己想拍的东西”的权利,这时他想拍的第一部电影就是《金刚》。在说起拍摄动机时彼得大帝数次提到30年代的第一部《金刚》电影对自己的影响,并且说到在金刚被战斗机从帝国大厦的顶端击落时,幼时的他甚至会为之落泪。
今年我们都在谈论吉尔莫德托罗,谈论这位墨西哥导演是怎样一位Cult怪咖,以及他所炮制出的《地狱男孩》、《潘神的迷宫》、《水形物语》,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环太平洋》。陀螺自然也是一位我们所谓的“影迷出身的导演”,《环太平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和《玩家一号》的精神内核是一脉相承的。但是我想说,在他之前,此类怪咖的代言人,是且只能是那个来自新西兰的胖子,中土世界的打造者,我们粉丝口中的“彼得大帝”。
当然2005年的复刻版《金刚》在票房上被证明是失败的,虽然在制作水平上延续了维塔工作室一贯的高水准和诚意,但是彼得大帝在拍摄《指环王》时所暴露出来的唯一薄弱环节在《金刚》中被无限放大——对于节奏把控的无力。或者换句话说,正因为彼得大帝也是那种“我真的很想把这些都给你们看啊!”的“影迷导演”,才导致他对于情节和素材往往取舍不当(或者压根就没有取舍)——比如《王者归来》的名梗“五个结尾”——最终使得整部电影臃肿不堪,观众则在巨量的情节和细节中迷失了——对于《指环王》这种宛如大河蜿蜒的史诗名著,这么拍是突出了持重感史诗感,没有问题。但是对于《金刚》这样的传统冒险爱情故事(是的,这其实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比《水形物语》早了13年)来说,这么拍是有问题的。
所以大帝在中土之梦落下帷幕之后的第一战就遭遇了滑铁卢,之后不论是以监制的身份提携年轻导演,还是通过《霍比特人》三部曲重启中土,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也再难复制往日辉煌。
然后2005年还有哪位大导演也遭遇了滑铁卢呢?
斯皮尔伯格和他那部号称要超越《泰坦尼克号》的《世界之战》。
《世界之战》也不是没有亮点,那段高速公路被外星人追击的长镜头当时可是震惊了业界,也成了后世很多导演炫技长镜头的灵感来源和参照标杆。但是除此之外,无论是小天使一般的达寇塔范宁,还是上蹿下跳的劳模汤姆克鲁斯都没有能够拯救这部电影的平庸。
我们都不愿意承认但是心里都清楚的事实是:2005年时,斯皮尔伯格自己创立的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似的拍摄手法其实已经开始行不通了,93年斯皮尔伯格可以用250个特效镜头就打造出一代影迷津津乐道的噩梦——《侏罗纪公园》的恐龙世界,一个轮回之后观众们已经不买账了。他们想要更多,他们想要更大的场面和更多的刺激。如果,如果那个后来被斯皮尔伯格自己否定掉的主角团爬到山顶俯瞰外星人毁灭城市的全景镜头,可以被拍出来放进电影里,虽然会破坏整体的气质,但也可能,《世界之战》的结果就会好很多。
很让我惊讶的是,2014年,还有人愿意用斯老的那种遮遮掩掩的拍法去打造另一部怪兽电影,虽然观众依然不买账,但是勇气很让我钦佩。这部比《金刚》和《世界之战》还惨的电影叫《哥斯拉》,这只怪物也是亚文化时代的一个icon般的存在。
你懂我要说什么。
《世界之战》之后斯皮尔伯格倒是很多产,还拍了《慕尼黑》、《战马》、《林肯》、《间谍之桥》、《华盛顿邮报》等等。其中《间谍之桥》总是被我拿来吹说这应该是所有改编作品学习的典范:不管是改编真实事件,还是改编其他种类的文艺作品,你应该做的是“把原本可能不吸引人的故事提炼成一个精彩带劲的好故事”,而不是“把一个原本精彩丰富的宏大世界抠巴抠巴整成了一个小家子气的不知所云的玩意儿”——对我说的就是《哈利波特》。
但是每当我们看着《间谍之桥》、《华盛顿邮报》在奥斯卡上毫无悬念地陪跑,心里总还是会不无酸楚地回忆起上古神作《拯救大兵瑞恩》。这部至今为止仍然是公认的“还原战争场景最真实”的电影是斯老最后一次在大银幕上震撼我们,而那已经是20年前的事情了。我们甚至会再回忆得远一些,把思绪拉到25年前,《侏罗纪公园》可是《泰坦尼克号》之前的影史票房冠军啊!
然后在2011年,对于我们这种影迷来说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发生了:斯皮尔伯格要和彼得杰克逊合作拍摄真人版《丁丁历险记》。
你可能没法体会斯皮尔伯格和彼得杰克逊合作是一种怎样的概念,我也找不出更好的比喻。你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成龙和李连杰要合作拍一部动作片——不是《功夫之王》那样的傻逼作品,而且类似《黄飞鸿》、《霍元甲》或者金庸古龙那样的真正的功夫电影;或者你可以当做是埃隆马斯克要和乔布斯合作研发无人驾驶飞机、太阳帆太空舰队或者其他什么我想象不出来的玩意儿——简单一句话,这是存在在我们梦里的,强强联合。
至于《丁丁历险记》是怎样的存在呢?这么说吧,在我开始接触日本动漫和美国动漫之前,《丁丁历险记》是我关于漫画的全部定义。
好了,如果你问我谁来把正义善良却又总是的让麻烦找上自己的记者丁丁、永远在喝酒永远在骂人的阿道克船长、最忠实的好朋友小狗米卢,还有总是近视得撞到这个撞到那个的卡尔库鲁斯教授搬上大银幕最合适?我还真的只能想到这两位:同为拥抱技术喜爱冒险的神经病,一个顽童,一个宅男,还有谁能比他们来更合适呢?
虽然我没能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但是当我在电脑屏幕上看着栩栩如生的丁丁、米卢、阿道克在索道上一个长镜头几次历险又几次脱险,看着那艘著名的独角兽号在大海上乘风破浪,我是实实在在地被感动了。
那是2011年,我大二,最后一次看一遍《不能说的秘密》然后就再也没打开过这部电影。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和变形金刚的金属世界同时落下帷幕,迪士尼和漫威正在炮制《复仇者联盟》以开启一个新的宇宙,两年后的那部《环太平洋》实际上已经是某种意义上的革新。世界早就已经不一样了,只是在变得更加得不一样,我们知道,我们都知道。观众也知道,当《丁丁历险记》的情怀被快速消费完之后,电影所掀起的那一点小小的波澜也就很快平息了。
在那之后,除了《The BFG》,斯老是真的没再拍过奇幻、科幻、冒险、动作类的电影了,而BFG的票房是多少呢?北美2000万不到,全球5000万出头。
是的,这次我扯得太远了,说得太多了。但是我真的好想把这些说出来,我希望你们也能知道这些故事,我希望你们也能体会,我作为一个影迷,带着所有的这些故事看《玩家一号》时,是怎样一种心情。
所以回到那场追车,当金刚从纽约的高楼大厦里突然跃起时,我是真的心潮澎湃了。哦我们当然知道去年有一部《骷髅岛》,那里面的金刚(实际上是Kong)更大只,电影的制作也很有诚意;我们也都知道今年马上就要有另外一只同样来自丛林的大猩猩要大闹downtown Chicago了。但是在我们的心里,那只在帝国大厦的尖顶打飞机的猩猩才是永远的金刚。
是的,在这部电影里,在斯皮尔伯格面前,我们就是这么不讲道理,我们就是这么任性。
电影里,Parzival最终依靠图书管理员Morrow的提示通过了第一关。是的,虽然那个时候我们不知道图书管理员就是Morrow,但是这里其实已经算是第一个暗示了:Parzival已经让Morrow不要再继续播放视频了,但是Morrow却让视频继续放了下去,然后才有了Parzival的灵感迸发——如果你跟我说Morrow不是故意的我肯定是不信的。更不用提在最后Morrow给Parzival的神助攻了。
这一关的通关方式是电影的第一个隐喻:在所有人都汲汲营营地往前往前再往前的时候,停下来,回头看看,往回走走,也许就,柳暗花明了。
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小细节:Parzival第一次试图通关时因为金币(这个设定也是非常有诚意非常惊喜了好吗?捡金币的镜头呈现几乎是大银幕上能做到的最完美了)不够,而不得不排到队伍的末尾发车——还被Aech嘲讽,当他悟出通关秘诀并再次前来闯关时也就顺理成章地继续排在了队伍的最末尾。
一个小小的情节设定,丰富了人物,展示了设定,埋下了伏笔,特么还能再要求更多吗?什么是大师手笔?什么叫举重若轻?
斯皮尔伯格毕竟是斯皮尔伯格啊。
例行骂人:中国的很多导演们,少看点所谓的深度电影文艺电影,少装点逼,就这种你们平时鄙视平时看不上的商业大片,随便一个小细节,你们学一学好么?
通过第一关之后,男主购买了很多道具,其中有一个泽米基斯魔方,被很多人认为是斯老在向自己的好基友,电影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致敬。
罗伯特泽米基斯何许人也?
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应该是他那部拿了奥斯卡奖的作品《阿甘正传》。那两年都是好莱坞的大年,神片无数。《阿甘正传》这部当时被很多人看不上的鸡汤神作最终击败一众强敌夺取Best Picture。被它击败的,就包括了后来电影史上公认的无冕之王,在各大影视排行榜上和《教父》反复拉锯争夺第一名的《肖申克的救赎》。
而美国观众更为熟知的,则是他的代表作《回到未来》三部曲。2015年10月的某一天,电影中男主穿越到未来的那一天,学校老师,实习单位的同事,都在问我,你知道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哦对了,斯皮尔伯格是这个系列的制片人,而他联合创立的公司Amblin Entertainment(当时应该是Dreamworks,只是后来Dreamworks似乎被Amblin并购了)是这部电影的制片公司之一(另一家是环球)。
最后,泽米基斯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纯3D电影《极地特快》的导演。几乎是斯皮尔伯格御用男主的汤姆汉克斯在这里配音了5个不同的角色。
你大概也能看出来了,技术宅,还是更愿意和技术宅一起玩。
这里还出现了第一个狠戳我笑点的梗:克拉克肯特的眼镜,戴上去了之后就没人认得出来你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对,也只有斯皮尔伯格敢在自己的电影里这么干,还没人敢找他麻烦。
在这里我还认出了真人快打里的角色(小孩子们别去搜这个游戏,别问我为什么),我一开始还错认成了魔兽里面的角色。
异形破胸的梗,恩不多提了,双手抱拳来一句:大佬,会玩会玩。
影片的第二段,游戏的第二关,我最喜欢的部分。
斯坦利库布里克,啊,那是电影史上神一般的存在啊。
先列几件事你们自己体会一下:
1 库布里克的《2001》是神作吧?科幻文艺史上永不过时的经典和标杆,是用70mm胶片摄像机拍的(当然那个年代也没有数字摄像机);《闪灵》却是用35mm摄像机拍摄的;而这次的《玩家一号》是用70mm胶片摄像机拍摄的。
2 电梯里面喷涌而出的血浪中国的观众不应该不熟悉,因为另一位改变过我们对电影认知的伟大电影人也致敬过。2005年,周星驰,《功夫》。这部电影至今在我心目中仍然是华语第一。
3 《A.I.》原本计划由库布里克掌镜,但是却不幸成为了库导的遗作,最终由好基友斯皮尔伯格完成。同样成为一代科幻经典,却在当时被很多人批评“过于温情”、“如果库布里克拍会更深刻更有思想”。
4 当我在出租电影器材的公司找到一份工作之后,主管某一天得知我还没看过《闪灵》,他告知我,如果还没有把这部补了,就不要再来上班了。
历史上致敬《闪灵》的多了去了,这么大规模的复刻却独此一家。只有斯老敢在自己的电影里这么玩,也只有他最有资格。
浴缸、镜子、迷宫、破门而入的斧头这些经典元素一个不落,把线索融合在那张著名的诡异合照里堪称亮点,双胞胎的出场真的是可以让我开怀大笑——这就是我记忆中那个永远孩子般顽皮的斯皮尔伯格啊!
但是整个段落里我最喜欢的,还是一个小细节:IOI的工厂里,所有的Sixer们在试图破解这一关时,因为游戏过于真实恐怖,而在真实世界的游戏设备上各种扭曲、挣扎、尖叫。这是大银幕上对玩VR恐怖游戏的现实反应的第一次真实展现,在剧情里是对反派的一次无情嘲讽,在银幕外,也可以看作是斯老对好基友的一次力挺:毕竟作为史上最经典的恐怖片,《闪灵》总是被人批评没那么吓人。
啊,我都能脑补出斯老在设计这一段的分镜时脸上那得意顽皮的笑容啊。
而这一段里有电影中第一次触动我泪点的一个情节:当Art3mis终于穿越僵尸舞池,对Kira(这个名字的设计也真的是,哈哈哈哈哈......)说出那句我能请你跳一支舞嘛?Kira幽幽地说了一句:
’Thought you’d never ask.’
并不是Holiday设计这个关卡时的后悔打动了我,而是在那一刻,我突然脑洞大开:
斯皮尔伯格的影迷大概都知道他小时候父母离婚。作为家里五个孩子中的一个,小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内向、敏感,不爱与人交流,是美国文化中很典型的那种不爱出门不爱运动、不受人欢迎、总是独处、总有奇怪想法的“怪孩子”;是那种party里永远没女孩子理,学校里永远被欺负的loser。也正是因为这份骨子里的敏感细腻,斯皮尔伯格才在后来创作出了那么多打动千万世人的情节。
而我在电影的那一刻想到的是:斯老是不是也在借这一情节,借他自己电影里的角色之口,遥遥地对当年的某个女孩说:“我能请你跳支舞吗?”
只是,在电影里,Holiday算是通过某种形式得到了女孩的一句:“还想着你就不问了呢。”
那斯皮尔伯格,当年,他心仪的女孩等到了他的邀请吗?而他听到了她的回应吗?
我这里要空两行space,因为打完上一句之后我是在座位上放空了半个小时才重新开始打字的。
这里再从电影创作的角度来多嘴一句,最后在邮政车的车厢里,已经拿到了金蛋的Wade对Samantha说I’ll take the leap,然后对女孩吻了上去。情节和台词上都是对Kira这一段的呼应,电影创作中的铁律——“前面情节里出现过的手枪在后面一定要开枪”——敲黑板,划重点。请原谅我再强调一遍:学拍电影,商业大片里的这些能全学会,已经很了不起了。
而对这一点稍作延伸:游戏设计者当年没能做到的事情由游戏玩家来完成,一个小小的情节里所包含的深意,也就显现出来了。
斯皮尔伯格毕竟是斯皮尔伯格啊。
后面的大战就不用多说了,现实和游戏双线并进,场面和节奏营造得都很好。高达的出场燃爆全场,虽然我不是高达粉,但是也很为日本的文化输出感到高兴。想象一下,美国人的大银幕上有日本人设计出的形象,高喊出一句日语口号,还能有“zing”的一声配上一个日文字幕这么中二这么二次元的行为,而且这一下是实实在在地点燃了全场。在电影院里,你是能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日本文化对于这几代美国人的深切影响的。
再切出去跑题一句:这一部电影也是我第一次在美国的大银幕上看到的有中文字幕的美国电影——是的,AMC River East下午4:50的场。虽然明显是Chinese American翻译并配出来的繁体字幕,在电影院的官网和电影票上宣传是‘Mandarin Subtitle’让我有点小小不爽,但却意外让我回到了小时候买VCD、DVD光碟看好莱坞电影的年代,重新体验了一把粤语式的翻译。
那个年代,斯皮尔伯格还叫史蒂芬史匹堡呢。
总之,高达大战机械哥斯拉绝对可以算是2018年电影大银幕上的高光时刻之一,非常可惜的是据说原本和哥斯拉大战的应该是奥特曼,只是因为版权的问题而没能成行。所以只能由高达加上钢铁巨人很流氓地车轮战,而体型上的差距和Daito施法前过于漫长的CD也在这里显得有些不自然——怎么说呢,这就是搬出那句“遗憾成就经典”的时刻了......
然后钢铁巨人在牺牲之前对Parzival竖起了那个经典的大拇指,这是差点让我泪奔的时刻。通过这个动作,斯皮尔伯格完成了特效时代另一位先驱的致敬,也狠狠地,戳了我们这一代影迷的泪点。
我直接把这两位先驱的事迹列出来吧,你们就知道这二位在现代电影史上到底是什么地位了,也就能体会到,斯皮尔伯格在这部电影里竖起的大拇指,到底代表了多少。
1975年,29岁的斯皮尔伯格拍出了《大白鲨》,直接开启了“暑期档”这一电影档期。如果你对这件事情没什么概念,去搜一下每年暑期档,北美和中国的总票房。而《大白鲨》之前,几乎没有人在外海直接拍摄电影——大家都是在摄影棚的水箱里面拍的。在这些意义之外,摧垮了当年加州的海滨娱乐业这样的事情,似乎都显得不那么值得一提了。
1977年,斯皮尔伯格拍出《第三类接触》。这部电影的开拓意义在于首次实现了在后期特效中模拟摄像机的运动。如果你对电影特效制作有那么一点点了解你就会明白这一技术上的突破对于整个电影工业的意义。
1982年,《E.T.》,到现在都是无数电影榜单里“最适合全家观看”的电影里的榜首。2002年,二十周年重映之际,我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了斯皮尔伯格的电影,那年我十岁。是的,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我是补过电影票的。
1984年,30岁的詹姆斯卡梅隆拍出第一部《终结者》。在那时,还只是一部相对粗糙的B级制作,但是里面的机器人形象已经可以代表当时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了,而阿诺德施瓦辛格塑造的人形机器人被弹片撕开的人造皮肤下裸露出来的金属部件在当年已经足以吓到很多人。
1986年,詹姆斯卡梅隆接过莱德利斯科特的导筒,拍摄了第二部《异形》,到莱导2012年重启《普罗米修斯》之前,这仍然是毫无争议的最好的一部《异形》。是的,在《玩家一号》里,斯老也致敬了莱老和他开启的这一Cult经典。
1991年,詹姆斯卡梅隆拍出《终结者》第二部,也就是那个大拇指手势的出处。这是真正奠定卡神和州长江湖地位的一部,也是可以留名影史的科幻动作经典。液体机器人的特效震惊了全世界,即使放在今天也毫不过时。而这一部电影,也是第一次把主流商业制作的预算拔高到了一亿美元的水准:詹姆斯卡梅隆第一次开启了一个时代。
1993年,斯皮尔伯格指导《侏罗纪公园》,永恒的科幻经典,那个年代最惊人的视觉效果。“放在今天也毫不过时”这样的赞誉也同样可以放在这部电影的名下。(目前为止,这样的赞誉我只在库布里克的《2001》、卡梅隆的《终结者2》和《泰坦尼克号》、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电影名下见过,我认为也只有这几部电影才能当得起这样的赞誉)最终《侏罗纪公园》全球收获9亿票房,成为影史冠军,直到1997-98年被《泰坦尼克号》的18亿美元票房超越——1993年的9亿美元!1998年的18亿美元!
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拍出《泰坦尼克号》,成就和记录不多评价。在2015年《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上映之前,它还牢牢把持着票房影史第二的地位。这部电影当时的预算是如此之高以至于不得不通过好莱坞两家大厂牌来共同分担,记忆中几乎是首次出现类似的状况。这部电影以降,好莱坞正式进入“大投入、大场面、大明星、大特效”的新大片时代。詹姆斯卡梅隆第二次开启了一个时代。
2009年,詹姆斯卡梅隆拍出《阿凡达》,27亿美元的票房刷新了《泰坦尼克号》的记录并且保持至今。而这部电影更大的意义在于正式开启了3D电影的时代(虽然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现的技术)。詹姆斯卡梅隆第三次开启了一个时代。非常可惜的是,到现在,也没有哪部电影真正在3D效果上超越了这一部。影迷们到现在,还在等待接下来的四部《阿凡达》续集。
1997年,51岁的斯皮尔伯格拍完了《侏罗纪公园》的续集《失落的世界》,6亿美元的票房和滑落的口碑似乎也让这位已经缔造了很多神话的导演感受到了迷茫。除了两年后的《拯救大兵瑞恩》,斯老22年来都没有再能拍出过能真正让全球影迷都激动不已的超级大片了。
2009年,55岁的詹姆斯卡梅隆依靠《阿凡达》创造了新的神话,但是那一年奥斯卡的铩羽而归和实在过高的预算似乎也终于给了投资人质疑神话的许可。在那之后,除了2012年的3D重制《泰坦尼克号》以及后来反复跳票的《阿凡达》续集之外,卡神的曝光率也非常非常低了。
所以当72岁的斯皮尔伯格拿出了《玩家一号》时,似乎也是一种对时光的妥协。这部电影,纵然场面、美术设计和视觉效果上都是足以留名影史的顶级制作,但是也仍然无法算是技术上的革新。只是,斯老通过这部电影,同时完成了对游戏这个“第九艺术”以及VR这个当下最火的新技术之一的致意。
在这里请允许我引用张佳伟张公子对于《玩家一号》的影评里的一段话,这是所有对《玩家一号》的评论里最打动我的一段话,我自己再怎么写也不会写得比这个更好了:
“虽然电影提示我们“现实更重要”,但斯皮尔伯格用如此灿烂辉煌的方式展现虚拟世界,这种灿烂的狂欢,这种形式上的斑斓华丽,是电影这种门类的艺术大师,向游戏这项艺术门类进行的致敬,或者祝福——就像一个画家在向摄影艺术致敬似的,一个72岁的老爷爷,用自己浸淫一生的艺术,向另一个艺术门类说:未来是你的”
链接在此: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175444/answer/357408741
老爷子经历过好莱坞最好的时代,对于他来说,拥抱新技术这样的事情他已经做过很多次了。曾经的弄潮儿,这一次在新的岔路口选择了和自己妥协,把舞台让给年轻的一代,用最传统的胶片电影技术,结合最顶尖的视效技术和工业水准,讲一个最简单的故事,用一场最盛大的狂欢,向新的时代,新的技术,致以自己最诚恳的敬意和祝福。
还有比这更完美,更伟大的致敬么?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在Holiday对Parzival说出‘Thank you for playing my game.’时,能看到斯皮尔伯格的影子,能听到斯皮尔伯格对着大银幕前的我们说:‘Thank you for watching my film.’。斯老不止是在给游戏玩家和二次元写情书,不止是在给全世界的80、90后造梦,他也是想通过这部电影向所有喜爱过他的电影,热爱电影这门艺术,也愿意拥抱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美好的人们,说一声谢谢。
电影快到尾声了,游戏快要通关了,这篇废话也快扯完了。
先整理一下我注意到的彩蛋:
游戏类我只注意到了Minecraft、真人快打和守望先锋。
最后一关群策群力群刷雅达利,年代久远我实在没什么了解,但是雅达利行将破产时压垮他们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烂得名垂青史的游戏版《E.T.》。
斯老这大概是出了一口恶气了吧。
电影类除了我之前提到过的,还有小丑女哈莉奎茵,以及在台词中提到的蝙蝠侠和星球大战。
数一下,这部电影里,有斯皮尔伯格自己,有斯坦利库布里克、罗伯特泽米基斯、彼得杰克逊、莱德利斯科特、詹姆斯卡梅隆,当然不会少了斯皮尔伯格的又一位(为什么是“又”呢)好基友乔治卢卡斯——
——以及,当年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作为“好莱坞三杰”(另一位是弗朗西斯科波拉,《教父》系列的导演)共同的精神导师:黑泽明。
电影中的Daito和Sho的形象,很明显是在向黑老的《七武士》或者其他的某部电影致敬。
虽然蝙蝠侠只是提了一嘴,但我还是暗搓搓地想至少把蒂姆伯顿加进来。
要是能把布莱恩德帕尔玛和马丁斯科塞斯(这俩都太现实主义了......)凑齐,我真的能哭出来。
这个阵容,放在物理界就是那张著名的集体照了。
音乐类我很肯定看到了迈克尔杰克逊的皮衣造型。
最后听说还致敬了Mad Max和海贼王?
剩下那么多彩蛋,我基本上就没注意到了。毕竟不是从小在这个文化里长大,很多彩蛋可能已经扔在脸上了,但是我就是不知道。
可是这都没有影响我收获自己的乐趣和感动啊!
那枚被抛向半空的硬币,25分另一面的‘Extra Life’,你看到这里的时候,是不是也和我一样,会心地笑出来了?甚至在那一刻,因为这些之前从来被认为上不了台面的东西,被这么有分量的人,用这么正式,这么真诚的方式,在大银幕上展现,而感动了?
你看,在结尾玩反转,根本不需要多精巧复杂的设计,根本不需要什么草灰伏线。只需要在之前稍微花点心思,设计一个让观众觉得“似乎有问题,但是也挺合理的”的情节,就可以了。
斯老牛逼的地方在于,那枚硬币,实际上是倒了三次手,才最终被Parzival拿到:Morrow表示打赌输了,把硬币抛给了Parzival,还特意强调了一下这是自己的全部身家(马后炮地说一句:真的价值连城啊!);Parzival一方面沉浸于刚刚获得新线索的激动中,一方面也觉得25分实在不够看(毕竟不久前才赚了20万),又把硬币抛回给了Morrow;Morrow表示输了就是输了,再试图抛给Parzival,被Art3mis一把截住——很符合她的性格,因为一贯雷厉风行的她肯定不想等着这俩人你推我让出个所以然来。
你瞧,每一个行为都有合理的动机,都符合之前建立起来的人物性格;几乎没用任何台词,只是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就不动声色地把这么重要的一个伏笔给埋下了——而且是对于电影目标观影人群来说极其熟悉,却又从没有人想到过会这么来的一个伏笔。
斯皮尔伯格毕竟是斯皮尔伯格啊。
除了那句“感谢你玩我的游戏”之外,实际上最后这一段Holiday和Parzival的对话几乎是处处戳泪点。
比如’decent meal’。
这就涉及到关于“游戏”这个大概念永远争论不休并且会永远争论下去的一个话题了:
虚拟和现实到底哪个更重要。
电影延续了斯皮尔伯格一贯的作风: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但是不给出答案。
斯皮尔伯格可能从来没把自己当做意见领袖。他对世界有思考,甚至可能也因为这些思考而痛苦。他不是那种会无动于衷的人,但是他大概也不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
所以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引发别人的思考。
他相信他人,他相信,总有人能给出一个好的答案。
(斯皮尔伯格从不引战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所以对于这个游戏界永恒的话题,他也只是借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个角色,正好在电影里也是一位游戏创作者之口,轻轻地说一句:“玩游戏当然好,但是,也别忘了吃一顿好饭啊。”
电影院在这里,我泪目了。
引用我自己的朋友圈:
有时候真的得把斯殿的电影翻出来看看,找找那一代电影人的初心,他们飞天遁地上山下海,给大银幕前的我们一个两小时的escape——这两个小时,可能就能为我们创造一个世界。
现实很操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这样。
这是人们创造出艺术的原因之一。从古希腊时期的圆形剧场,到大萧条时期的马戏团,从维多利亚时期的舞台魔术师,到电视时代大卫科波菲尔式的大型幻术魔术,再到电影,到游戏。人们希望能创造出一个世界,在那短暂的几分钟、几小时里,你能沉浸在里面,暂时忘掉现实中的种种不快。但艺术家们不希望你就此沉沦,他们希望,他们的创作能给予你力量。当你从他们所创造的世界中回到现实时,你会发现,你不再孤单,你有一整个世界站在你的身边,和你共同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就像人总要睡睡觉,总要做做梦,因为只有让自己时不时地放松一下,在别的地方汲取一些力量,我们才能在第二天早上继续开工呀。
电影人,游戏人,在这里是共通的,他们都希望能为人们创造一个世界,用真实而又璀璨的幻象,建造一个梦,让人们能在里面暂时逃离让人喘不过气的现实一会儿,休息一会儿,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体验一些快乐和感动,收获一些思考,然后回到现实生活里,继续拼搏,继续战斗。他们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这个世界,比前一秒,更好一些。
是的,这里面,还有《玩家一号》最后一个主旨:
陪伴。
Wade父母双亡,他的姨妈收留了他(这是不是致敬了《哈利波特》卧槽?)。尽管姨妈对他并不算好,但是当反派锁定了Wade的住址时,实际上人和装备都不在那里的Wade还是惊慌失措地往那边赶——因为姨妈和她的男友还在那里。
Holiday没有对Kira说出的话,Parzival要对Art3mis说出来,Wade要对Samantha说出来。所以你是个货真价实的妹子是吧?不是底特律开卡车的Chuck是吧?很好我正好也是个直男而且我看你还蛮顺眼的,我们做好朋友吧,处得来的话我们还可以让我们的关系更进一步,吃吃饭喝喝茶,看看电影聊聊天,喝喝小酒开开房,然后步入......好吧这个有点远了再说再说。但我们可以先一起玩游戏啊!我通关了就把秘籍告诉你,你通关了也把方法告诉我嘛!我们还能顺便打败反派!拯救世界!但是你一定要在现实里照顾好自己,不要管我为什么要在游戏里用枪打你,因为你以后可能要做我孩子的妈妈我得照顾好你。
爱情当然复杂,但是喜欢,就这么简单呀!
最后的最后,是21世纪最大的剧透,也是这么多年来我最喜欢的点题。
Ready Player One
我知道国内的翻译是《头号玩家》,但是相信我,Wade、Holiday、Spielberg…...他们肯定更喜欢这个翻译:
《玩家一号》
Holiday当然后悔自己没有在面对Kira的时候勇敢一点,但是他肯定更后悔自己亲手赶走了当初一起创业一起做游戏的好朋友Morrow。不然在拿到金蛋之前,也不会有签合同那最后一次考验。
而在游戏里,Holiday给自己创造出的那一片小小天地,一个类似于《哈利波特》中,那最后的车站一样的地方(实锤了实锤了肯定致敬《哈利波特》了!),他选择了自己童年时生活的地方作为场景,还选择了童年时的自己,那个一看就不善与人来往,朋友不多只能把情感寄托在游戏里的小朋友,来陪着自己。这个腼腆得说话时会本能躲避和对方眼神接触的天才老人,是真的真的,很孤独啊。
在Morrow最后以老年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出场时,他似乎也没有很把当年两人的分道扬镳放在心上。我们在西蒙佩吉(他来演这个角色简直是惊喜啊!)的脸上,看到的,更多还是对老朋友的想念。
甚至对反派Nolan,Holiday也没有什么恶意。比如他就真的采用了Nolan关于金蛋的建议。Nolan在Oasis实习期间浮光掠影的那么几个镜头的出场,实际上只贡献了这么一个idea和一杯咖啡,但是Holiday都很喜欢。
Nolan最后当然也不会开枪啦~没看见金蛋的光芒都照在他脸上了吗?
大概还是怕观众不懂,斯老几乎是通过Holiday之口,对Wade,也对银幕前的我们说:
玩游戏当然不在于赢(这是Wade自己就知道的),也不只是在于体验玩游戏的乐趣,而是在于,享受和别人一起玩游戏的乐趣。
你看,在最后,当那个Sixer即将通关的时候,Parzival还是阻止了Sho对他开枪。
游戏,从来就不在于自己一个人玩啊。
不管是对战,还是团战,游戏,总要和大家一起玩,才好玩啊。
总有一些电影是要一个人坐在电影院的角落里,或者家里的电脑前,独自品味;但是也总有一些电影,是要和大家一起在电影院里看,才有趣啊。
Ready Player One
You wanna join me?
上一篇:未成年人和子女购房合同有效吗
下一篇:专为成年人打造的“爱情漫画”
最近更新人物资讯
- 青年节专题时文精选,1个专题+5篇模板+12篇范文+1个作文合集(角度+金句+精
-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五篇)
- 赤坂丽颜值巅峰之作,禁忌之爱代表作品-高校教师成熟
- [王仲黎]人茶共生:布朗族茶文化话语中的生态伦理
- 北京文艺日历 06.12~06.18
- 有什么好看的少女漫画推荐?
- 为了孩子陪睡校长,请别拿这电影洗白
- 当贝市场tv版apk下载
- 茉
- BBC评出有史以来美国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 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
- 阴阳五行学说范文
- 2022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Part2毕业展
- 观看平凡英雄观后感1000字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古希腊艺术与神话
- 收藏 | 带你穿越500年,看一看这50位著名艺术家
- ab血型女人的性格
-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 为什么孕妇生产有危险时,部分丈夫和婆婆会选择保小孩?
- 《员工自发管理的儒家修为智慧》
- 菲律宾尺度片的全明星阵容,菲律宾女人质量这么高的吗?
- 文学课 | 韩少功:文学与记忆
- 《人性的污秽》中的伦理道德世界
- 宋惠莲背夫和西门庆幽会后自缢,看透情色表象下的死亡真相
- 秋波多少画(五代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