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缺乏安全感的人,怎样才能让自己有安全感?
大概一直在带着面具生活,内在自我感觉很脆弱,很缺爱
安全感是一个很高频的话题,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观察到一些没有安全感的现象。你可以对照自己或者身边人。
比如有人的情绪会缺乏一个「刹车」,讲述自己的故事时,情绪爆发,仿佛往事历历在目。
爱和恨都很激烈,没有缓和的余地。
有的人好像情绪缺乏一个「出口」,讲自己的故事时,总是高度概括,想多问他们一些,而他们却总是无法开口表达。
有的人会给人一种很混乱或者很疏离的感觉,神神叨叨,相信一些宿命论和灵异现象。
讲自己的故事也是前言不搭后语,或者像讲别人的故事一样。
以上都是一些没有安全感的经典现象。
关于安全感的讨论,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精神分析学家鲍尔比。
他在观察了大量父母与婴儿之间的互动之后,提出了「安全基地」的概念。
鲍尔比认为,安全基地是个体发挥最佳功能和维持心理健康的条件。
称职的父母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基地,让孩子安心地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有安全感的婴儿会知道,「安全基地」那里永远对他敞开。
当感到痛苦时,他可以在那里得到平静;当受到惊吓时,他可以在那里得到安抚。
当婴儿逐渐长大成人,「安全基地」也会演变成内心稳定的结构,给一个人源源不断的提供「安全感」。
所以有人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不过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原本有「安全基地」的人,在成年阶段,也可能会被不幸的经历所破坏。
而没有「安全基地」的人,也可以通过自己认知上的调整,以及遇到治愈的人和事情,逐渐发生改变。
所以,影响安全感的因素有:
1、父母的性格因素。
2、童年回忆。
3、近几年的重要经历和亲密关系。
4、自己对这些回忆、情感、幻想以及关系的认知。
很多父母受困于自己的经历和认知,不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基地」。
而另外一部分不断反思和成长自己,不再将创伤传递下去。
你可以理解为:成年人的安全感,和事实无关,和他对事实的觉察和判断相关。
满月的婴儿如果不认识老虎就不会害怕老虎,无所谓安不安全。
成年人和婴儿是一样的,如果他们没有经历过一些事件,当一些事件发生的时候,就无法谈论他们对这个事儿是安全感强还是安全感弱。
而我们对事实的觉察和判断正是来自于我们的经历。
一个人通过和父母相处中得到的反馈、通过父母以及周边世界对他传授的观念(也就是知识的吸收)、以及通过自己的个人实践,这三方面逐渐树立起有关安全的种种信念的途径。
精神分析学家鲍尔比提出了「安全基地」的概念之后,并不满足于把婴儿分成安全型和不安全型,研究者要进一步区分不安全型的种类和表现。
于是他把孩子放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有安全感的婴儿可以独自玩耍,对父母的离去和归来都有适当的反应。
而焦虑型依恋的孩子会很难独自玩耍,对母亲的离去和归来都表现出大喊大叫,或是非常焦虑的反应。
回避型依恋的孩子可以独自玩耍,对于母亲的离去和归来都表情木然,但是通过仪器可以测试出,他们虽然没有表达,但是身体指标表明他们一直处在非常紧张的状态。
而在这些孩子中,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反应。他们看到母亲离去或者归来会表现出害怕的神情。仿佛母亲不仅不能够提供安抚,竟然是他们恐惧的来源,研究人员把这类孩子命名为恐惧型依恋。
所以,到这里,我们大致了解了依恋一共分为四种,安全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恐惧型依恋。
依恋不仅仅是涉及到你与爱人的关系,同样也涉及到你的内在,你与自己情绪的一个关系,同样也影响到你们在校园的人际关系。
想知道自己或者周围人有没有安全感,是哪一种依恋类型,可以先回忆一下,你们刚上高中或者刚上大学时候,面对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先讲第一种,焦虑型依恋,这种会非常焦虑自己独自相处,担心没有朋友。
有时候这类人,因为太害怕独自一人,也不会拒绝别人,所以很容易交友不慎,容易碰到渣男、渣女和伤害自己的朋友。
就是不论做什么,上厕所也好,逛街也好,都要粘着另外一个闺蜜,并且一旦环境合适,就会说非常非常多的话,谈很多自己的感受停不下来。
同时,他们在钱和一些事情上有一些迷糊,朋友欠钱不还,或者做一些伤害他们的事情,也不会立即翻脸。
他们要么和一个渣男/女维持着一个非常虐心的关系,要么会换很多的男/女朋友。
不知道我的这些描述让你想到了周围的谁。
可以说,我接待的焦虑型依恋的个案会占一个很大的比例。
他们通常会有长期被父母忽视,或者因为是女孩子被寄养到亲戚家,或者童年期间搬家很多次的这种经历。
下面来讲回避型依恋。这类人总是独来独往,一个人去自习室,也不会和别人聊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好像外星人一样。
尽管他们对自己的情绪保持着非常的疏远的态度,但是这不代表他们不难过。
我也接待过回避型依恋的个案,他们在谈论感受时候会非常艰难,常常会岔开话题,也经常会来了两次就再也不来了,感觉自己没什么可说的。
但是我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人可能会更加苦闷吧。
还有一种就是恐惧型依恋,他们表面上很会去与人交往,也会去参加活动。
但是却和谁都没有一个很深切的关系,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经历和内心想什么。
他们也可能会有情绪失控的状况,让周围人感到莫名其妙。
有时会神神叨叨,相信宿命论或者其他灵异事件。
恐惧型依恋有些会看起来也非常非常开朗,有的还会多才多艺。
但是奇怪的是,没有人真心把他们当朋友,他们有了困难也不会去求助别人。
我接待过这类个案,他们会来咨询很多次,会讲很多故事,但是情绪会很混乱,有时就像讲别人的事情一样。
但很多次咨询之后,来访者感到安全了,才会开口讲自己真实的创伤和感受。
那么,安全型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人在面对陌生的环境时,不着急交朋友,也不会总是独来独往,安全型的人会有一个观察。
看到哪些人是自己喜欢的,也喜欢自己的,和互相喜欢的人会发展一个亲密的关系。
也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人对事都不偏激,也很有界限,也不会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有太多冲突。
有调查研究表明,这类人只占人群的百分之四十,可以说,有一半以上的人是不安全类型的依恋。
介绍完了依恋类型,我想总结一下,如果我们的人生是一场电影,那我们的依恋类型就是我们电影胶片的底色。
如果这个底色是昏黄不清的,那我们看什么都是昏暗的。
而我们的依恋类型和我们的父母、家庭、童年、以及重大事件都有关系。
也会一直影响我们的身心以及和他人的关系,但这并非是不可改变的,我们要觉察自己的内在依恋模式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才能够逐渐改变自己的依恋类型。
顺着「安全基地」的研究思路,神经学家贾亚克·潘克塞普(Jaak Panksepp)发现, 大脑中有一条非常主要的关怀回路,是创造温暖、关爱和同情的体验的源泉,这些体验也是我们日常称之为安全感的感受。他称之为关怀回路。
自我觉察训练可以加强你的关怀回路对人体的整体作用,和锻炼肌肉是类似的。
脑部扫描结果显示,通过足量的觉察和自我关怀的训练,你的关怀回路会变大。
通过自我同情训练激活的关怀回路可以减少情绪困扰,包括焦虑、抑郁和愤怒。
这也就意味着,你在自己的内心当中给自己建立了一个「安全基地」,来给自己提供源源不断的「安全感」。
每个人内心都有深切的同情。一旦我们知道如何与之取得连接, 我们就可以利用这种能量进行改变和疗愈。
「关怀回路」是包括人在內所有哺乳动物能够建立关系和照顾其他个体所必要的。
激活关怀回路最简单的一个练习就是,你可以想象自己内心之中有一个小孩,或者如果你是你的孩子,你会如何安慰自己?如何向那个小孩传递关心与爱?
自我关怀的练习也是多种多样的。
下面我来讲 4 种不同的,关于自我关怀的觉察练习。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App 内查看
上一篇:樟木头镇“关爱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助力快乐成长”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下一篇:这几种牙齿需尽快做牙齿矫正 不矫正后悔一辈子
最近更新人物资讯
- 青年节专题时文精选,1个专题+5篇模板+12篇范文+1个作文合集(角度+金句+精
-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五篇)
- 赤坂丽颜值巅峰之作,禁忌之爱代表作品-高校教师成熟
- [王仲黎]人茶共生:布朗族茶文化话语中的生态伦理
- 北京文艺日历 06.12~06.18
- 有什么好看的少女漫画推荐?
- 为了孩子陪睡校长,请别拿这电影洗白
- 当贝市场tv版apk下载
- 茉
- BBC评出有史以来美国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 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
- 阴阳五行学说范文
- 2022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Part2毕业展
- 观看平凡英雄观后感1000字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古希腊艺术与神话
- 收藏 | 带你穿越500年,看一看这50位著名艺术家
- ab血型女人的性格
-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 为什么孕妇生产有危险时,部分丈夫和婆婆会选择保小孩?
- 《员工自发管理的儒家修为智慧》
- 菲律宾尺度片的全明星阵容,菲律宾女人质量这么高的吗?
- 文学课 | 韩少功:文学与记忆
- 《人性的污秽》中的伦理道德世界
- 宋惠莲背夫和西门庆幽会后自缢,看透情色表象下的死亡真相
- 秋波多少画(五代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