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关于未成年人性侵犯的一些事实和态度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这次事件曝出后,可能留给人们的只剩无尽的心痛和恐惧,我们之前曾写过一篇关于儿童性侵的文章,再次分享出来,希望这些事实和态度,能够给予幸存者以宽慰,安抚人们的恐惧。
虽然文化差异使得各国在一些社会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在任何一种文化下,与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或边缘性关系都是犯罪行为,是永远不能被社会认同的。儿童性侵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条红线,没有例外,没有借口。
儿童性侵犯/性虐待(child sexual abuse,CSA)是指某些成人或者年纪较长的青少年对儿童实施的性刺激的行为,无论是经过对方同意还是强行要求。其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总而言之,所有将未成年人卷入性接触(包括直接身体接触,和间接接触性行为)以达到侵犯者性满足的行为都属于性侵犯。对未成年人的性侵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美国,25%的女孩和17%的男孩在18岁以前曾遭受过至少一次性侵犯。关于中国儿童性侵状况,不同的研究显示出不同的数据。但平均情况是:中国16岁以下儿童,每5个女孩中,就有1个曾遭到过至少一种形式的性侵犯,男孩遭受性侵犯的比例要稍低于女孩,但10.5%这个数字仍然是触目惊心的。14%的儿童表示遭到过严重的身体侵害。
90%以上的儿童性侵者都是家人或熟人,且几乎都是男性。30%是孩子的亲戚:他们可能是家庭中的男性长辈、或年长的表兄弟;60%是孩子熟悉的人:学校或幼儿园的老师、课外班老师、教练、保姆、其他孩子的家长等等;只有10%是陌生人。“熟人性侵”这一点,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大众所了解。但是,另一个事实还未广泛被意识到:对儿童进行性侵的也不一定是成人,可能是某个稍年长的堂兄弟姐妹或者玩伴、高年级的同学等等。
数据告诉我们,性侵犯、性诱拐、性骚扰是如此的频发,很多时候我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是因为它会被掩盖、被阻碍,它在黑暗中发生。但为何这样的恶性事件能够持续地存在着?以下三点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侵犯的发生。
1. 受害者被威胁
小孩子本身就是弱势群体,遭到性侵后,Ta所处于的地位就变得更加劣势。因为年龄小、没有地位,而相对地,加害者往往是年长的、地位较高、强势的人,他们一般会对孩子进行威胁:“你要是敢告诉爸妈,他们就不要你了”、“你要是告诉其他老师或者同学,下次就会更惨”。儿童往往对威胁深信不疑,他们相信自己逃脱不了侵害者,所以不敢发声。
2. 来自受害者和周围人的否认
由于很多儿童遭受性侵案件中,侵犯者都是熟人甚至是亲人,多为男性长辈,例如父亲、叔叔、舅舅、或祖父辈。因此侵害者的另一面可能是慈眉善目的良好形象,加上“童言无忌”,更没人会信一个小孩子说的话。亲人们也会抛来对受害儿童的怀疑“一定是你记错了,他可是你爸啊”。而另一方面,是当侵害者是自己的父亲时,孩子会本能地美化家长的形象。如此,儿童面对无法反抗的侵犯,只能改变自己的认知,“他只是跟我做游戏”,甚至去认同侵犯者。
3. 责难受害者我国的羞耻文化让人们太容易责怪受害者
当本该给予关怀和支持的家人、老师同学们、社会大众说出:“你怎么不喊救命”、“你怎么不逃走”,甚至去侮辱受害者时,难道期望受害的儿童给予这样荒唐的回应吗:“对不起,我没能避免自己遭到强奸,以至于让别人犯罪被判刑了,给社会添乱了,给家里抹黑了,我对不起所有人。”研究者发现,指责所带来的二次伤害,对于受害者的影响要超过被侵犯本身所带来的伤害。所以,停止再责怪吧,这个世界对于女性和小孩已经足够苛刻了。
那些在儿时受过性侵害的幸存者们,他们有的人现在可能过着正常美好的生活,但这风平浪静的下面,却隐藏着无法言说的痛苦。它变成了一个不堪的秘密,要一直忍着,一句话都不能说。
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有心理问题无所谓,不耽误干正事就行了。
但社会功能良好,并不代表心理问题不存在。
当应激事件来临,旧时的创伤可能会被再次撕裂开。
目前我们社会氛围从对受害者的禁言的极端,转到了另一个逼迫受害者倾诉的极端。“大胆说出来吧,说出来就好了!”完全是不知轻重的起哄。冒然向他人进行自我暴露,反而会加重创伤。
性侵属于重大的心理伤害,而严重的创伤需要专业的人士来处理,并不是单纯的社会支持能够解决的。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重建安全感。一份长期稳定的、无批判性的、温暖的咨询关系可以为个体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新闻的热度可能只持续一周,但对未成年人、对成年人的性骚扰、性侵犯、性暴力事件却每时每刻发生。希望这件事情爆出后,不要和其他热点事件一样,只见开头,不见结局。
当初孔侑这些电影人执意翻拍《熔炉》时,能想到他们在电影上映当天就在网络上掀起百万人签名要求重启当年光州性侵事件调查吗?
能想到在上映第37天就促使韩国国会以207票通过,1票弃权压倒性通过“性侵害防止修正案”,也就是《熔炉法》吗?
他们当时也不知道,但他们还是做了,用电影人的身份站了出来。
一如我们,用新媒体人的身份做了这篇文章。
一如每一个看到身边发生类似事件时,不选择沉默,能够勇敢站出来的普通人。你们都是英雄。
因为:
有温度有态度的心理学知识:关注公众微信号“简单心理”
听心理课/参加心理训练营:
预约心理咨询:(或下载简单心理APP)
心理咨询师专业学习课程:
>>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最近更新人物资讯
- 青年节专题时文精选,1个专题+5篇模板+12篇范文+1个作文合集(角度+金句+精
-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五篇)
- 赤坂丽颜值巅峰之作,禁忌之爱代表作品-高校教师成熟
- [王仲黎]人茶共生:布朗族茶文化话语中的生态伦理
- 北京文艺日历 06.12~06.18
- 有什么好看的少女漫画推荐?
- 为了孩子陪睡校长,请别拿这电影洗白
- 当贝市场tv版apk下载
- 茉
- BBC评出有史以来美国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 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
- 阴阳五行学说范文
- 2022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Part2毕业展
- 观看平凡英雄观后感1000字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古希腊艺术与神话
- 收藏 | 带你穿越500年,看一看这50位著名艺术家
- ab血型女人的性格
-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 为什么孕妇生产有危险时,部分丈夫和婆婆会选择保小孩?
- 《员工自发管理的儒家修为智慧》
- 菲律宾尺度片的全明星阵容,菲律宾女人质量这么高的吗?
- 文学课 | 韩少功:文学与记忆
- 《人性的污秽》中的伦理道德世界
- 宋惠莲背夫和西门庆幽会后自缢,看透情色表象下的死亡真相
- 秋波多少画(五代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