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行政诉讼原告的法定代理人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7-30
手机版

  行政诉讼原告法定代理人的认定是: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一、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包括哪些人

  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

  1、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

  2、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3、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继承遗产有什么法律

  我国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继承遗产的特征是: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继承权、受遗赠权,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行使;

  2、遗产只能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具有时间的特定性;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继承遗产的其他法律特征。

  三、未成年人可以打官司吗?

  未成年人可以打官司。未成年人能被起诉,只要符合起诉条件,法院就可以受理。诉讼权利的主体没有行为能力的限制,但诉讼行为的主体需要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作为原告和被告是属于诉讼权利范畴的,因为其承担主体无行为能力限制,所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当然可以作为此权利主体。未成年人是可以作为原告或被告的,他们本人并不能进行诉讼行为,应当由其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从事诉讼行为。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条

  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民法典》第二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上一篇: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法律法规大全
下一篇:肠道重要基石菌属——拟杆菌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