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喜剧剧本,如何设计台词和人物?又有哪些角色设计障碍?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2-11-22
手机版

  原标题:编剧||喜剧剧本,如何设计台词和人物?又有哪些角色设计障碍?

  情境喜剧包括家庭喜剧、朋友喜剧、工作地点喜剧4种类型;喜剧可以分为三类:滑稽喜剧、讽刺喜剧和智慧喜剧。

  一、 情景喜剧的类型

  情景喜剧的类型影响了情节。角色和关系确定了情景喜剧的类型和故事。因此情景喜剧可根据人物关系分为四个类型:家庭喜剧、朋友喜剧、工作地点喜剧和三者的综合。

  

  1、家庭喜剧

  着重表现一个或两个家庭。家庭可以是一对夫妇,一对夫妇和孩子,或者更大的家庭。观众每个星期观看这些角色发生了什么,看看与自己家庭类似的问题。这类喜剧里常有道德说教的情节,特别是如果目标观众是儿童的话。

  这类情景喜剧有Everybody Loves Raymond和Reba代表了大家庭。Malcolm in the Middle和My Wife & Kids代表夫妇和孩子的家庭。Mad About You和I Love Lucy代表了夫妇二人的家庭。The Simpons 和King of the Hill 是动画家庭喜剧的代表。

  2、朋友喜剧

  着重表现一群单身的朋友和他们交错的生活。绝大部分角色不会是亲属,但他们深厚的友谊组成了一个“家庭”。有时候这一类型喜剧通过各个角色不同的观点讨论了道德问题的各个方面。

  

  这类喜剧比如Friends, Will & Grace,和Seinfeld。这些都是典型的群戏。Saved by the Bell和South Park(动画)代表了青少年朋友之间的戏。Goldon Girls的目标观众是年长的观众。不过由于它探讨了与更多观众有关的问题,因此收拾率常年在前十位。

  3、工作地点喜剧

  这类喜剧表现了一个有趣的工作环境中同事、上司、雇员等等角色之间的关系。尽管故事经常有家庭成员参与,主要情节一般只在工作地点发生,主要演员是办公室里的成员。这类喜剧通常探讨观众在自己职业生活中能体会到的问题。M*A*S*H、Becker和Scrubs是这类喜剧的典型。

  4、综合性喜剧

  这类喜剧将家庭喜剧或朋友喜剧与工作地点喜剧结合在一起。一般有一个领衔主角,名字常为剧集的名字。几乎所有的A故事围绕着主角展开。Frasier、Drew Carey和Mary Tyler Moore是这类综合性喜剧的代表。

  二、喜剧的风格

  喜剧的风格决定了哪些类型的笑话是可以接受的。基本上来说喜剧可以分为三类:滑稽喜剧、讽刺喜剧和智慧喜剧。三者并不独立,经常在一个剧集中混合在一起。不过其中一类常常主导了一部剧集。你必须确定你所写剧集的主导风格。

  1、滑稽喜剧

  滑稽或称闹剧是基于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和非常荒谬的情景。在风格上是非常荒诞的--想想Seinfeld。这类喜剧有很多身体喜剧,比如常有跌个马趴或者身体上遭遇的倒霉。这里角色很有可能只是一种荒诞的模仿和一个维度,而不是一个多面的角色。Three's Company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天才演员John Ritter就善于通过身体喜剧让人大笑。滑稽还常包含了一些下流的闹剧,也就是黄色笑话。Married With Children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2、讽刺喜剧

  这类喜剧中讥笑讽刺是常事。其中包含了讽世的评论和幽默的批评。这些剧集的角色常常模仿、嘲讽和戏弄其他角色。里面的幽默多为挖苦和轻浮无礼的笑话。M*A*S*H是这类情景喜剧的开山之作。Will and Grace主导风格也是讽刺。

  3、智力喜剧

  这类喜剧是拍给知识分子看的。角色常常是诙谐聪明。他们的对话而不是动作常表现了这一点。Frasier和英国剧Black Adder就是这一类型。

  记住,以上类型的划分只是让你明白常常是一个风格主导了一定的剧集。但大部分情景戏剧常常混和了这三种风格。无论如何,你要决定那种是你所写剧集的主导风格。

  三、中心思想和可借鉴的喜剧桥段

  一部情景喜剧的中心思想是驱动故事的动力。一两句话就能总结出故事是关于谁和什么的。

  举个例子,在Everybody Loves Raymond其中一集“The Checkbook”中,Raymond的不成熟和大嘴巴让他一次次陷入麻烦,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在Raymond风言风语说“管支票本有什么难的”之后,妻子Debra让他掌管家庭财务。(有点类似掌柜的让小贝管客栈)。

  一般来说,每一集有一个到五个故事线索交织在一起。第一个线索称为主要情节,或者A故事,包含了中心思想。第一个重要的次线索称为B故事。接下去为C故事、D故事,以此类推。A故事和B故事占有大部分篇幅。不过在一些群戏剧集如Friends中,多线情节常常平衡发展。你只有22分钟说你的故事(半小时减去广告)。

  一些最常用的喜剧桥段可以帮助你想出你的故事。混合使用它们可以构建更多的情节张力和幽默。

  1 喜剧性,存在于一切情节中。

  2 在任意一个角色里,寻找喜剧。

  戴维老师的讲座主题是:如何创造一个喜剧角色。

  在他看来,创造一个喜剧角色,有如下七个步骤:

  1 设置一个角色的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相当于事实。这是创造人物的基础。

  年龄,职业,性别,亲密关系,等等。

  在这个环节里,没有太多的喜剧性,就像是打地基一样,要夯实,稳固,确定。

  2 安排这个角色身处的环境。

  环境,即是这个角色平常呆在哪里?我理解为,他出现的场景。

  大多数喜剧发生在普通的日常的环境里,咖啡馆,客厅,洗衣房,篮球场。

  环境是有个性的。喜剧,从这里开始了。

  老师举例是美剧《the office》,一个非常无聊的事务性空间,因为过于无聊,喜剧开始生长。

  我想到的对应是国内的《编辑部的故事》。

  

  3 研究这个角色的前史。

  一个人物的前史,过往的细节,仍旧可以爆发喜剧。

  前史,还是信息,还是事实。

  他的籍贯,姓氏,出身,婚史,过去的女友,都可以是喜剧点。

  比如,一个生长在草原地带,喜欢养马的女孩,来到曼哈顿,在她看来,很多草地都可以养马,这就是前史带来的喜剧。

  一个男孩,曾经约会过未成名的小甜甜,他永远忘记不了这一点,每次约会,都会拿来炫耀,这也是前史带来的喜剧。

  4 设计这个角色的外在形体。

  这个部分包括他先天的体貌特征:高矮,胖瘦,健康或者残疾,英俊或者丑陋。

  也包括他怎么使用身体:他怎么走路,怎么躲避。

  包括他的口音,嗓门,口吃,特殊的说话方式。

  包括他的服饰,打扮,妆容和发型。

  这个部分让我想起了东北的二人转,很多丑角都在这个部分抖露精神,比如小沈阳,女性化打扮,女嗓,但是和他格外阳刚高亢的歌声形成对比,出反差。

  5 分析设计角色的心理内在。

  这个部分是我认为整个讲座最为精华的部分。

  戴维老师认为,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默认状态,也就是他通常所在的情绪状态。

  有的人永远愤怒,有的人充满优越感,有的人快乐心安理得,有的人惴惴不安。

  这就是他通常所在的情绪状态。

  第一,设计一个人物的情绪状态,状态要强烈,永不平衡。

  情绪状态一般有六种:快乐,生气,悲伤,害怕,骄傲,羞耻。

  第二, 让这个人物生活在两种对立的情绪中。

  一种情绪状态为主,另外一种情绪状态为辅。

  在这种调配冲突下,喜剧出现了。

  比如,一个惧怕老婆的人,在妻子面前,永远是是害怕的状态,然而偶尔妻子不在场时,他骄傲的那一面出现了,开始吹牛得意,开心不已。

  再比如,《老友记》里的joey,他的默认状态是开心,开心得有点傻,然而偶尔,他也会悲伤,也会思考问题,这样,一个人物的层次就出现了。

  在我看来,喜剧,(或者戏剧),不仅仅是我们对人物的观察,还有我们的调配和夸张。

  

  第三,让角色陷入某种自我沉迷或者心理障碍。

  一个毫无天分却自以为是天才的人,一个异常厌恶东北人有偏见的人,

  一个迷信算命占卜的人,一个相信自己是爱新觉罗后裔整天感慨的人。

  自我沉迷会创造错觉,错觉造就喜剧。

  6 发掘这个角色的欲望。

  第一,发现角色的强烈欲望。

  人的基本欲望有:金钱,名望,成功,性,被尊重,社会阶层的晋升,灵性开悟。

  一个渴望年轻的女人,不断整容,并且永远和年轻男子约会,沉溺情欲之中。

  《纸牌屋》的男女主角,像莎士比亚笔下的角色,强大而清晰的欲望。

  欲望越强烈,动机越清晰,一个人物就越好看。

  

  第二,将人物的欲望和内在心理,形成矛盾和冲突。

  一个渴望成功,渴望突破原本社会阶层的年轻男子,

  心理状态却常常是抱怨的,消极倦怠的,也就是我们说的才大志疏。

  我们清楚的看见,他的心理状态远远无法匹配他的欲望。

  这个时候,喜剧性就出现了。

  7 为角色设置障碍。

  障碍创造了喜剧。

  我们可以为一个角色设置的障碍有:

  一,人物的内在障碍。

  某种自我沉迷,自我错觉,内在心理与外在欲望的冲突,等等。

  二,两个人物之间的障碍。

  这点比较好理解,也是影视剧的常规思路,将两个强烈冲突的人放置在一起。

  《泰囧》就是标准案例,斯文冷漠成功男和莽撞热情草根男,成功男设定的目标,草根男永远在破坏,永远人为的设置障碍。

  三,人物与环境的冲突。

  一个完全不懂电脑的女人,必须去做it部门的女领导(《it狂人》);

  一个完全不懂法律的女人,考入了法学院,要成女律师(《律政俏佳人》);

  一个阳刚孔武的女警察,因为卧底,要去参加选美大赛;

  都来自于这种思路。

  在基本讲述之后,戴维老师为我们设计了几个环节的简单练习,大家可以尝试一哈。

  

  一,以自己为原型,创造一个喜剧角色。

  创造喜剧角色,大部分来自自己,发掘自己。

  所以,请自我分析,自我素描,然后自我转化,形成一个角色。

  只有五分钟的时间,快速写下这个角色。

  这个环节,鲜榨喜剧班的同学完成得都很出色,很惊喜。

  二,为这个喜剧角色,写一段内心独白。

  大概有十句话,不是对白,(产生于两人之间的),也不是旁白(辅助性增加信息的),

  而是,这个角色的内心独白。

  不要评判自己,不要伪装自己,诚实的把自我写下来。

  这个环节比我预想的要难,恐怕也在于,独白,其实是我们最深的自我挖掘吧!

  最后,我个人最大的感悟是:

  problem is good!永远如此。

  不要惧怕问题,也不要掩盖问题,在喜剧里,我们要做的是,尽力让问题妙趣横生的爆发出来。

  丰富,生动,再有一个款款温情的结尾,让我们的心落到一个妥帖温暖之处。

  在人生里,我的最大愿望,也在于此。

  喜剧剧本如何【设计台词】和【设定人物】

  文/李鹏程 《怎么写出优秀的喜剧剧本》节选

  喜剧剧本的台词设计

  无论到什么时候,台词设计永远是喜剧创作中逼格最高的一门功课。所以为什么《老友记》经久不衰,《摩登家庭》一骑绝尘,他们牛逼的地方就在于在角色行为选择宽泛度很低以至于压缩了很大喜剧创作空间的前提下,通过台词源源不断地制造包袱、迸发笑料。对白的高亮才是情景喜剧创作的王座。我简单说几类常见的喜剧台词设计,重要提示,以下几种并不全面。

  

  1 消费流行

  消费流行是台词抖包袱中最不高级的玩法,其本质原因是流行具有过强的时效性和片面性,流行总是会过期,也总是会有难以触及的人群。像“duang”类似的词三个月后就很容易让人哑然失笑了。高级的喜剧很少会用流行梗,至少这不必麻烦字幕君在某段对话中标注一大段此句出处、以至于让观众非得暂停一下细读此梗的含义了。

  2 致敬经典

  与消费流行相对的,就是致敬经典。尽管经典的触及范围和影响深度比流行要大得多,但对于观众来说,“致敬”经典仍好不过“创造”经典。最常见的经典梗比如“U Jump I Jump”“对不起我是警察”只能起到点缀作用,并不能完全充当笑点使用。

  

  3 重复用词

  大意就是经常被反复使用的语言习惯,比如《银魂》中神乐每句话结尾的那两个字“的说”,《发展受阻》中人人都常用的“我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4 比拟押韵

  就是在对白中经常设计比喻、拟人或者押韵的长短句,前两者用以制造比喻体和被比喻体的反差,后一者则在音节上制造笑料。

  比如《摩登家庭》中Mitchell说过“鸟多恐怖啊它们连电线都敢站!”,再或者感受一下下面这些:

  - “不要怪我跪,都是你的才华惹得罪。”

  - “你都压低了我周围的气压。”

  - “我的脚干净得你都可以舔一下。”

  - “我哥哥特别心灵手巧,他戒指都戴女式的。”

  5 语义多关

  语义双关或者多关往往需要事件背景来配合,这是制造误会的最好手段。比如《摩登家庭》中Claire被丈夫误导以为自己儿子Luke看了毛片,而Luke实际上是偷看了他姐的日记,Luke去跟他妈承认错误:

  - “对不起妈妈,我不该偷看。”

  “嗯,承认错误就好。”

  “我不知道那是我姐的。”

  “什么!?是她的?”

  《发展受阻》中Lindsay勾引一个律师,但律师确是个爱财如命的工作狂:

  - “我正准备离婚呢,你有兴趣吗?”

  “有!(指的是离婚这个case)”

  《神烦警探》中大家在讨论逮捕过年龄最大的罪犯是多少岁,Charles乱入:

  - “在讨论年龄最大的嘛?我的是63岁,在高中。”

  “63也不大啊,高中你就开始抓犯人了?(大家反应了一下)哦他指的是sex。”

  还有就是类似《发展受阻》Tobias嘴中数之不尽的基梗,很多都带有双关甚至多关语义,比如他名片上职位那栏写着analrapist(治析师),实际上还有爆菊狂魔的意思。

  

  6 思维错位

  在设计对白的时候,可以让对话者二人的思维产生错位,让回应者get不到倾诉者的倾诉重点,这种设计需要根据人物设定才能得来,比如谢尔顿身上就很容易引发类似的对白。

  - “我爱上了一个混蛋,你知道吗,我跟他生活了四年!四年啊!就像高中那么长了……”

  “你花了四年才读完高中?”

  - “你是所有23岁的人里,我见过最傻逼的!”

  “那你一定不认识凯瑞兰姆,是我的邻居。

  - “你很酷,但你从来不做家务。”

  “很高兴知道我很酷。”

  7 情绪转折

  大意就是,对话的后半部分会一瞬间让观众在情绪和意境上产生与前半部分的偏差,类似于微博上铺天盖地段子手做的那样。

  - 妈妈:“考了这么点分?你究竟有没有好好读书?”

  女儿:“完全没有。”

  妈妈:“哇!那还挺厉害的。”

  - 哥哥:“周末干嘛?”

  弟弟:“去玩乐高积木。”

  哥哥:“我也要去。”

  弟弟:“我是陪我儿子去。”

  哥哥:“你儿子都那么大了还玩积木啊!”

  - 儿子:“你雇私人侦探是为了调查我爸出没出轨?”

  妈妈:“是的,结果证明你爸完全没有。”

  儿子:“那这个侦探水平不怎么样啊。”

  - “这玩意比你家房子还值钱!开玩笑呢,别介意,我知道你没房子。”

  - “做我女朋友可以吗?不可以的话我再想办法。”

  - “XX新买的手机特别结实,从六楼掉下去都没事,就是人死了。”

  “对方四个人,我帮你解决一半,让左面两个揍你,右面两个揍我。”

  以上这些在喜剧对白中经常会出现,还有一些梗会出现在特定的喜剧当中,比如生活大爆炸中的极客梗:

  - “我尝试用瞬时环形影像来审视我的成果用以激活我的上丘脑。”

  - “埃尔伯. 爱因斯坦在专利局工作时提出了狭义的相对论。我也要找一份半斤八两的低贱工作,只需要动用我的基底神经节就行,那我的前额叶就能专注于解决高级问题。”

  其实情景喜剧,基本上都是在扎实人设的基础上玩段子,什么样的段子从什么样的人口中说出,只是想段子的过程太过烧脑了而已。

  

  喜剧剧本的人物设定

  前有《滚蛋吧!肿瘤君》和《煎饼侠》大卖,后有《港囧》和《夏洛特的烦恼》暴火,喜剧可谓是大卖影片中经久不衰的类型元素。喜剧让人大笑,但做喜剧却是一件严肃的事。好的喜剧创作者,必然是洞察生活真相和人性的。本文将从人物设定、事件选择、叙事结构、台词设计及笑点排布来说说如何写出一个优秀的喜剧剧本。当然,如果你有天赋异禀,请尽情地无视这些规则吧~

  一 人物设定

  人物是所有故事的基础,夯实人物性格会让事件在创作者的笔下变得游刃有余,对于喜剧来说亦是如此,很难想象谢尔顿如果没有那么二逼《生活大爆炸》还剩几成笑料。所以在创作喜剧人物时,对性格的塑造非常重要。当然,这里的“人物”是泛指,你写两头猪的喜剧故事,猪骨子里也是拟人化的。

  很多人对喜剧人物这个概念的第一反应就是奇葩,奇葩的人物会带来搞笑的元素,诸如拜伦科恩三部曲中的主人公(波拉特、布鲁诺和阿拉丁),这种奇葩货色放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分分钟满满会是笑料,而我们要探讨的就是“奇葩”背后的深层设定。

  在喜剧人设当中,无论主角配角,区别于其他戏种的部分,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 人物行为阈值

  人物性格通过事件中的人物行为来揭示,而人物行为需要事件中的压力刺激才能展现出不同,否则大家都千篇一律地去做某事,而不是在面对压力时有反应、有选择地去做某事。最简单的比如大街上上班的人流快要迟到时所作出的反应和选择,会间接决定他的性格,而这只有在“时间紧迫”这个压力的状态下才能表达出个体间的不同。并且,事件中的压力越大,人物行为表达越准确,人物性格诠释就越完整。

  而在人物行为之中,人们总是会采取从自己的主观视点来看最小的保守行动。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也就是说你想放屁,绝对不会选择把裤子脱了这种更加耗费能量的行为。而实际上如果是喜剧人物,他可能不仅会把裤子脱了,还会把屁放在气球里,放满后两块五一个卖给你。

  那么喜剧人物行为的界限到底在哪里?人物行为选择的阈值是高是低?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人物最小保守行动的宽泛度,对于喜剧角色来说,似乎行为宽泛度要比现实中的人物大得多。看下图。

  

  这张图表达的是人物行为选择宽泛度的一种不严格排序,越接近圆心越接近现实生活。因为在故事当中,为了增加戏剧性冲突,创作者不太可能一味地让人物按照最低阈值做事。比如针对“自慰”这件事情,现实中的人物选择用手,正剧中的人物选择用道具,喜剧中的人物诸如《生活大爆炸》中的霍华德会选择用机械手臂,再向上用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喷气式阿姆斯特朗炮等的二逼不提。

  故当人物行为的宽泛度越大,事件反应和选择的花样越多,喜剧的创作空间就会越大。但又不能一味地大下去,否则大成鹏程哥的脑洞,大家看的就不是喜剧,而是看我在扯淡。所以,这里面还是有一个阈值。

  这个阈值的定量不止根据人物性格,也跟故事发生环境、人物自身属性、时代背景、社会状态等等一系列条件息息相关。而对创作者来说,会尽量让阈值接近圆心,已降低喜剧世界和现实世界两者的违和感,让人物尽可能按照他所创造的世界中最小的保守行动做事,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所以在《生活大爆炸》中,编剧非常聪明地为剧中角色增加了nerd的属性,让观众自以为然地接受用机械手臂手淫这种诡异的行为选择,而实际上全世界的nerd中也不会有谁选择用机械手臂手淫的,但观众们就是信了。还有类似《马尔柯姆的一家》使用孩子增加行为阈值,《破产姐妹》使用沦落的富二代,《硅谷》同样使用书呆子等。

  这就是喜剧人物设定的巧妙之处,他用看似合理的人物性格搭配世界观架构,把观众圈在实际不合理的角色行为选择上。如果我们仔细拿喜剧与现实和正剧相比,会发现它对人物行为的宽泛度和包容度是要大很多的。

  在上图的各个层级中,每个层级都不乏优秀作品,诸如⑹里面的《搞笑漫画日和》和《十万个冷笑话》,⑷里面的《万万没想到》,⑶里面的各种情景喜剧等等。其实为所有的喜剧按照人物行为宽泛度的层级排序,我们都会发现,人物设定越接近圆心的喜剧作品就会越“高级”。比如《摩登家庭》一定是可以秒杀一众情景喜剧的高级喜剧,就是因为其人物设定并不出格,所有角色的行为选择遵循最低阈值,皆具有普适性,在我们周围的群体中都可以找到佐证。当一部作品达到这样程度的时候,观众就自然而然承认了故事中喜剧元素的真实性。这个真实性,决定了喜剧作品的“level”。

  所以,喜剧创作者花最多精力在人设上所做的事情,就是为了让作品拥有更多合理喜剧空间的前提下,在自己构建的世界观设定里寻找那个人物行为选择宽泛度的阈值。

  2 人物情绪阈值

  喜剧中的主要角色在情绪表达上总有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叫做乐观主义主控思想。因为这直接决定了喜剧作品的核心要义。试想一下看过的所有喜剧作品,如果你是憨豆,在经历鸡飞蛋打状况连连的一天后还能够安稳幸福地睡个好觉吗?

  因为几乎我们看到的所有喜剧,都是主人公乐观地活在悲剧当中。如若主人公透露出太多悲观主义的情绪,那么整部作品就不是喜剧,而真的是活脱脱的悲剧了。所以无论是单主角还是多主角的喜剧作品,其主要角色必然至少有一个是抱有积极乐观的理想主义精神的。那么也就是说,在为喜剧角色设计人物情绪时,必然也有一个阈值,要保证其角色尽管置身在悲剧当中也能浑然不知地快乐生活下去。

  这个阈值的宽泛程度,也跟上图有关,根据你设计的喜剧类型,分布在不同层级中。在无厘头作品中,即便你被阿姆斯特朗回旋喷气加速式阿姆斯特朗炮轰了一炮,被炸成只剩两个眼睛的黑煤球,你也依然要抖一抖身上的灰,吐槽这个东西为什么射出来的是固体啊!还真是个炮啊!

  我曾在如戏电影社区的一个帖子下讨论过庞麦郎的故事拍成电影的可行性,我认为若不改变天然人设的前提下,庞的性格很难拍成黑色幽默式的喜剧类电影,即便他拥有“不合逻辑”、“心理定势错位”、“无厘头”等很多喜剧人物的关键属性。因为问题的关键就是他缺少乐观主义精神这一喜剧主角的最根本人物弧光,这本质上就会让喜剧陷得无比沉重。

  所以在人物性格的设计上,创作者是要在确定行为宽泛度层级的基础上,根据世界观架构,做出符合角色条件的乐观主义情绪考量的。

  

  3 人物标签设计

  喜剧角色中很多都有标签,这个“标签”的意思不是人物的脸谱化、标签化,而是依据性格制造的“行为习惯便签”,其主要作用是会为角色本身更简洁地提炼喜剧元素。比如肢体上的小动作,翘兰花指、扬眉脚舔嘴唇,又或是语音上的设计,口吃、奇怪的尾音脑残的口头禅,再或是外化一些的古怪习惯,每天都背个葫芦、一看到白的东西就伸手去摸、激动的时候会小便失禁等等。绝大多数喜剧中都会有这样的设计,诸如《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的Bazinga,《发展受阻》中Gob的电动平衡车,《爱情公寓》中曾小贤的好男人,《万万没想到》中王大锤的夕阳下奔跑等等。

  而所有的标签都是根据性格而来,比如我们设计一个外表粗犷凶悍,但是内心却极度细腻的暴力狂,那么他的人物标签就可以是烹饪或者织毛衣;一个下肢瘫痪却性格极为倔强坚强的二战老兵,那么他的人物标签就可以是从不坐轮椅,而是每次都骑着一个彪形大汉出场;一个风流好色但又极其懒惰的公子哥,他的人物标签就可以是穿着特制的衣服,一拽裤腰带,一秒钟脱光。

  诸如此类的人物标签,会让喜剧形象更为外化。当然,level越高的喜剧,越会减少标签的使用。因为大多数的人物标签,都超出了我们的认知常识。

  以上三类喜剧人物设定的要素,是我认为比较有别于其他剧种的设计存在而挑出来单独讨论的,这并不是说仅仅满足于这三类就可以创作出优秀的喜剧人物了,一个优秀的角色是要靠创作者不停地从各种角度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磨人物的前因后果的。

  来源:编剧与剧本

  责任编辑:

上一篇:动漫里的胖纸都是潜力股,神乐瘦成小萌妹,她1周就从女宅变女神
下一篇:吉克隽逸momoko是什么意思呢?她还演唱过什么音乐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