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新民周刊:别人家的高考 是这样的
高考时节,“千军万马”赶赴考场的,并不只有我们的学子。
事实上,全球都有“高考”。作为学生进入高等教育的必需以及选拔人才的手段,在很多国家或地区,每年都会在某个时期进入“高考时间”,高考所引发的紧张气氛与中国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韩国:举国保障高考
关于高考,每个成年人记忆里都会有一段异常艰辛的高考“备战史”。其实,很多亚洲国家比起中国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在韩国,考大学甚至被比喻为一场“核战争”,不仅绷紧了考生、家长的神经,也牵动着韩国广大民众的心。
在韩国,高考又称为“大学修学能力考试”。由于韩国学校是冬季招生,春季入学(3月为每年第一学期),因此升学考试年底举行。此前,韩国高考一般都定在12月份,之所以现在变更为11月份第二周的周四进行,是为了避免天气寒冷对考生不利。
据了解,韩国高考的考试科目为语言、数理、社会或科学探究、外语和第二外语等5门,考生从早晨8点40分开始考试,要在一天内考完所有科目。为了防止作弊,一些考场安放了金属探测器,手机和电子设备禁止带入考场。为了防止有人雇用枪手代考,还会根据情况对照考卷上的笔迹。与此同时,网络特派小组的专家负责监控网络,防止出现网络作弊。
要说韩国高考的“全民性”,从其全面的保障措施里可见一斑。据说,在高考这一天,韩国消防局和警方的消防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在大街小巷随时待命,开展“爱心送考”服务。考生如遇突发情况可拨打112和119报警电话,警方(消防局)会迅速调动就近的巡逻车及时赶到,提供必需的服务,帮助考生顺利参加考试。
为了缓解早高峰交通压力,确保考生按时抵达考场,韩国政府还发布政令公告,提高全国地铁和巴士的早高峰时段发车频率——早上7时至8时集中运行。全国所有考点方圆200米区域内交通管制,考点附近的政府办公楼和私人企业上班时间推迟1小时至上午10时。此外,主要商家都比平常晚1个小时开门营业,股票市场开盘和收盘的时间同样推迟,以使马路通畅,确保学生可以及时抵达考场。
除了韩国政府让考点周围的工地和购物中心降低噪音外,韩国民航管理部门还会调整几十架次航班的起降时间,避免起飞和降落时产生的噪音影响韩文和英语科目的听力测试;国防部则下令暂停军队的军事训练与演习,就连驻韩美军都会在当天停止实弹演习和航空任务,以还给考生一个安静时刻。
事实上,由于深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痴迷考试是韩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韩国高考录取方式在近些年其实做了非常大的改革,不再是一次大考定终身,开始采取灵活的录取方式,比如有一种叫“内审”的录取方法,就是看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和在学校的表现,以这种办法录取学生。此外,还有很多非常特殊、灵活的录取形式,如针对社会活动、早期留学、残疾人等都有很多特殊的录取方法。
尽管近年来这种灵活录取的比例是越来越大,很多大学一半以上、甚至更多的学生都是通过灵活的录取方法进行录取的。但在大部分韩国人眼里,高考成绩将决定学生最终被哪所大学录取。
资料显示,韩国近年来高考升学率已超过了80%,但是有名的大学门槛依然非常高,竞争激烈。目前韩国最著名的三所高等学府是国立首尔大学、私立延世大学和私立高丽大学(三校英文首字母合起来为SKY,简称“SKY大学”)。著名国际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数据显示,98%的韩国年轻人完成了高中教育,其中75%会上大学,但只有2%才能进入“SKY大学”。而进入好大学则意味着毕业后可以找到好工作,甚至与什么样经济实力和教育背景的人结婚,都能追溯到一个人在高考中的表现。因此,高考被韩国人称为“创造或毁灭未来的一个重大机会”。
为此,韩国学生和家长都是很拼的。做父母的从小学开始就为孩子做铺垫,让孩子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有的小学生甚至一天要上6个补习班,到了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回家,非常辛苦。而一旦进入高中就进入战备状态了,韩国考生当中就有这么一种说法,“如果你想每天睡4个小时,你就别想上大学了”。韩国的高三生基本上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的觉,剩下时间都是在学习。
在高考当天,学生如赴刑场,家长也很不轻松。由于早上8点10分入校进场完毕后一直到下午5点结束前都见不到孩子,所以大部分家长不会在考场外焦急等待,而会选择回到家里或者去寺庙、教堂祈福,为孩子提供“精神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人还非常迷信。传统的米糕和巧克力被认为能给考生带来好运气,按照韩国风俗,年糕有黏性,寓意考生能牢记知识。而叉子(刺中正确答案)和卫生纸(韩语中与“解决问题”谐音)是高考考生的吉祥礼物。最忌讳的就是海带了,考生绝对不吃海带,因为海带比较油腻,吃了有落榜之嫌。
高考前一晚,听说有不少胆大或者无望的考生会偷走一些韩国现代索纳塔轿车或者三洋卡车上的金属标志牌,这两种车的标志上都有字母“S”,而“S”在韩国的高考季节,就标志着韩国的顶尖大学首尔国立大学。而在高考当日,同校的低年级学生都会早早来到校门口,聚集起来为赴考的学长学姐们呐喊、打气,横幅、旗鼓、民族服装、跪拜大礼齐上阵,以示衷心祝福。别出心裁、制作精美而有趣的“帅气地一次搞定!”“没有重读那回事儿!”等横幅,每年都会成为高考日的独特风景线。
日本:无奈的高考“浪人”
和韩国高考考生一样,日本的高考考生同样要面临“地狱考试”。因为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学历的国家,特别是名牌大学学历。一个人拥有的学历会直接影响到其职业的好坏和薪水高低。在日本,有个词语叫作“四当五落”,意思是每天努力学习只睡4个小时就会考上理想的大学,每天睡5个小时就会落榜,可见日本高考的残酷。
日本人上大学需要考两次试。第一次是全国统一性的考试,类似我们的高考,叫作“大学入学中心考试”,每年的1月下旬举行。考试不分文理科,考试科目有:国语、英语、数学、理科、社会学科。第二次是各个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等到第一次考试的成绩出来后,考生就可以参加志愿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了。
笔者了解到,日本“高考”命题由独立行政法人“大学考试中心”分管。考试中心采取企业化营运,注重业绩考核,从而保障了工作的专业与独立性。但日本高考题目曾一度向难题化、偏题化发展,甚至日本电视台的不少娱乐节目也经常搬出高考原题为难嘉宾,讽刺“这种题目连研究人员都不一定能做出来”。
另一方面,由于大学在把成绩作为重要参考的同时,还会对学生的性格、兴趣、自我管理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因素对学生做出全面的评估,因此在日本,不是统考成绩好就一定能升入理想的大学。
日本文部科学省统计,截至2013年,日本共有国立、公立和私立大学770所,在校人数超过280万人,拥有大学学位的人群占总人口比重超过45%,高等教育已普及化。可以说,即便学习不好,在日本也有大学上。但日本考生依然拼命挤名牌大学的独木桥,多次参加考试的也大有人在。究其原因,是因为日本社会高度重视学历。毕业于东京大学、帝国大学、早稻田等名校,几乎等同提前端上“金饭碗”。
激烈的竞争意味着很多学生都无法考上心目中的理想学校,很多名落孙山的考生选择来年春季重考,他们被称为“浪人”(在日本的封建时代,所谓“浪人”指的是没有主人的武士)。
不过,由于这些年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日渐消失,加上过去10多年的经济不景气,令日本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将目光转向了一直紧俏的名校学位,希望能考进名校,以确保未来的就业。
港台:想进名校不容易
再来看看我国港台地区。
香港2009年开始实施新学制,由原来英系学制“523”(中学5年、预科2年、大学3年)改成“334”学制(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考试制度随之发生重大变化。虽然脱离了英系轨道,但并没有和谁接轨,而是用新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取代了原来的中学会考(HKCEE)和高级程度会考(HKALE):既有统一考试,又有校本评核(也称为校内评定)去评价统考难以考查的能力;既有4个必考的核心科目,又有多达20个选考科目充分照顾学生兴趣;既有高中学业评价的功能,又有高考选拔的功能;通过等值技术,不仅不同科目之间的成绩等级有可比性,跨年度的成绩等级也有可比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多元评价。
在新学制下,所有学生在完成六年中学课程后,可参加评核其学业程度的HKDSE。首届HKDSE于2012年举行,每年有7万至8万名考生报考,大部分为学校考生。
以HKDSE中的“中国语文科目考试”为例,考试由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聆听能力、说话能力和综合能力考核共五部分组成,考察学生思考、理解概括、口语沟通等能力,考试时间总共约6.1个小时。据统计,香港每年都有数万考生申请升入大学,而香港本地高校每年能提供的学位只有1.5万个左右,淘汰率不低,而考试长达一个多月的周期也大大增加了考生考试的心理压力。
据港媒报道,香港曾对考生压力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应届考生压力平均为7分,超一成的考生认为压力爆表。而主要压力来自时间不足、临场发挥、担心出路、家长期望等等。
香港学生辅导中心相关人士表示,学生压力大显示同学重视考试结果,部分人会以文凭试结果定义人生是否成功,更认为入大学对前途非常重要,不知道大学以外的其他出路。建议考生调整自我期望及心理质素,不要专注在已应考科目上如何做得不足,应放眼怎样在其他未应考科目做得更好,也要保持良好状态、有充足休息,这样才能发挥更佳。
总体来说,HKDSE综合评价体系全面,重视学生素质能力考评,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志向选择科目学习,而且尽管该考试每年一次,但香港各院校基本接受不同年份成绩合并,过去1-2年内成绩都被视为有效,录取灵活。
而台湾地区,在2002年以后,则采用“多元入学”的方案。为减轻学生压力,大学招生主要依托“学测”和“指考”,配以“繁星计划”“推荐甄选入学”“特别身份学生优待入学”等其他手段帮助学生顺利入学。每年1月份的“学测”,即“大学学科能力测验”,相当于“提前批”考试,大学可依据自身办学特色、专业需要预先设立考试门槛,参考考生自身特长和平时成绩,再将符合标准的高中生集合统一考试。如果错过“学测”,还有7月份的“指考”,即“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有中文、英文、数学等10科,学生可以自行依据专长选择科目参加。各大学在录取学生时,再按照不同学科的需要乘以加权百分比,分别计算报名学生的排名以决定最终结果。
在台湾,“学测”考试内容是课本的基础知识,不做过度延伸,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如果错过了每年1月份的“学测”,那么就得参加“指考”了。因“指考”难度较高,被不少台湾学生视为“地狱”。近几年,台湾参加“指考”的考生逐渐减少,再加上台湾各种交错的录取手段给予优惠,极少出现对优秀人才的遗漏和错失现象,即便如此,学生和家长对于“指考”的抗议仍不间断,认为“指考”给学生带来了不人道的压力。此外,像台湾大学这样的名校依旧难求,“指考”放榜后,各科状元会被媒体“热捧”。
台湾高中学生面对“高考”心态稍为轻松平静。到了高三,同学们之间的离愁别绪开始在班级里弥漫,大家都在酝酿着一种对青春时光的追忆,特别是那些率先通过“学测”和推荐入学的学生,就会在空闲的半年里培养兴趣爱好,然而,要参加“指考”的学生就没有那么好运了,一般也感到压力很大。
考试不仅考学生,甚至也要考家长。有媒体揶揄为在台湾上大学“十分容易”,台湾的“多元入学”是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呢?业内人士表示,这部分负担转嫁给家长,变“多钱入学”了。由于个人申请的报名费每次1500元新台币,学生报6次就9000元,这还不包括一些杂费以及奔波各校参加笔试、面试的交通、住宿费。有时候家长还要陪着学生一天之内南北奔波赶场,申请三个月下来人仰马翻,花两三万元新台币是常事。(撰稿|蒲琳)
链接:国外高考“八宗最”
最残酷
印度:凌晨3点钟上补习班
对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高等教育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印度有12亿人口,每年有上千万高中生毕业,但参加高考的学生中只有三分之一能幸运入学。激烈的竞争对印度学子造成的压力也非常大,许多学生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起床,然后参加各种校外辅导和残酷的死记硬背学习,一切都是为了参加5月底举行的12年级毕业考试。
印度考试成绩按百分比成绩计算,举例来说,5门科目总满分是500分,如果一名考生的成绩是375分,那么他的高考成绩就是75%分。一般情况下,平均分能拿到75%分就有希望考上大学了。但如果想上名牌大学,那么至少要拿到90%分以上。
最平等
新西兰:两套考试随意选
新西兰高中生就读大学有两种选择——考“全国教育成绩证书”或“国际预科证书”。前者是学生在高中学习完必修和选修课后需要考的证书,它不仅是新西兰高校入学最低标准的参考,还是不少学生高中毕业后直接谋职的工具;后者则是想出国深造的学生们的必备品。新西兰大学提倡一切种族、肤色、家庭出身的学生入学机会平等,同时还针对毛利族裔和太平洋岛国族裔推出特别招生计划,并为残疾人入读大学提供便利。
最混淆
美国:SAT、ACT、AP,
哪个才是“美国高考”?
一般情况下,大家倾向于把SAT当做美国“高考”,其实SAT不过是美国大学用来预测学生是否有能力在大学学习的一个性向测验。
与SAT、AP考试相比,ACT与中国高考才更加相似。ACT是学科考试,更多地考查高中学到的知识;而SAT是综合能力测验,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批判性思维技巧;至于AP,只是一门门的高阶课程,更类似于期末考试。
最具含金量
英国:A-level课程全球通用
在英国,A-Level是英国大学的入学考试课程,几乎已经被所有英国授课的大学作为招收新生的入学标准,因此英国高中课程被国际教育界誉为金牌教育课程,以及全球大学入学的黄金标准。入学要求方面,全球不同大学不同专业的入学标准也不尽相同,概括地说,学生只要在两门课程中取得合格就可以达到一些普通大学的入学标准。
最哲学
法国:高考作文用哲学“烤”人
法国高考即著名的Baccalauréat(高中会考),简称Bac。Bac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中国高考,巧的是,中国高考的第一门要考作文,而法国Bac的第一门也要考作文,但不是语文课作文,而是被称为Philo的哲学作文。这就是传说中的每个法国人一生中都要过的Philo关,不论是主修文、经济社会还是理科,所有中学毕业生都要考哲学,写一篇哲学作文。
最频繁
墨西哥:所有大学自主招生 多次考试
墨西哥没有统一高考,不管公立还是私立学校,各校都是自己主持入学考试,特别是私立大学,根据报考学生数量,几乎每月都会安排考试,这次没考好,回家复习复习接着再考。
因此,面对高考,墨西哥绝对没有如临大敌的感觉,他们是“轻轻松松进考场,打打闹闹把家还”。他们对自己能否考上大学,普遍持顺其自然的态度。
最“高龄”
巴西:21岁以上考生比例达45%
巴西的“全国中等教育联考”相当于高考。巴西高考没有文理分科。考试历时两天,第一天考试时间为4个半小时,内容为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第二天考试时间5个半小时,内容为外语、数学和葡萄牙语写作。巴西高考不仅面向应届中学毕业生,只要拥有中学学历的人均可报考。2013年考生年龄段分布很广,21岁以上考生比例达到45%。
最容易
西班牙:考试读不懂题可问监考老师
西班牙的高考制度由两部分组成:必修课考核和选修课考核。必修课考核占高考成绩40%,其余60%则来自高中平均成绩,满分为10分。西班牙高考题量少,考试强度小。数学只有4道大题,英语也只有三种题型——阅读理解、完型填空和一篇由100-150个单词构成的命题作文。西班牙高考的考场气氛轻松,考生如对试卷有疑问,可以向监考老师咨询。例如,学生对词语不理解,老师会告诉他们这个词的确切含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
上一篇:如何快速在2个月内考到雅思6.5以上?
下一篇:理想与现实议论文800字高三作文
最近更新人物资讯
- 青年节专题时文精选,1个专题+5篇模板+12篇范文+1个作文合集(角度+金句+精
-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五篇)
- 赤坂丽颜值巅峰之作,禁忌之爱代表作品-高校教师成熟
- [王仲黎]人茶共生:布朗族茶文化话语中的生态伦理
- 北京文艺日历 06.12~06.18
- 有什么好看的少女漫画推荐?
- 为了孩子陪睡校长,请别拿这电影洗白
- 当贝市场tv版apk下载
- 茉
- BBC评出有史以来美国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 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
- 阴阳五行学说范文
- 2022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Part2毕业展
- 观看平凡英雄观后感1000字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古希腊艺术与神话
- 收藏 | 带你穿越500年,看一看这50位著名艺术家
- ab血型女人的性格
-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 为什么孕妇生产有危险时,部分丈夫和婆婆会选择保小孩?
- 《员工自发管理的儒家修为智慧》
- 菲律宾尺度片的全明星阵容,菲律宾女人质量这么高的吗?
- 文学课 | 韩少功:文学与记忆
- 《人性的污秽》中的伦理道德世界
- 宋惠莲背夫和西门庆幽会后自缢,看透情色表象下的死亡真相
- 秋波多少画(五代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