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失踪案近期频发 专家:走失人群规模呈下降趋势 占比最高为“离家出走”引发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7-31
手机版

  白皮书还显示,按照平均每天走失人次来计算,2020年我国每天处于或经历走失状态的人次为2739人。

  不过,2020年我国100万的走失人次,相较于2016年的394万人次以及2017年的260万人次已经显著减少。

  我国走失人群规模呈现逐年递减的状态,相比于五年前,该群体人数已经减少近75%。

  未成年人走失情况究竟如何?

  相关研究:2017年后呈下降趋势

  那么,我国未成年人走失情况究竟如何?他们被成功找回的机率大吗?

  长期关注未成年人失踪人口方面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李钢等人在《中国失踪人口的时空格局演变与形成机制》一文中选取了“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CCSER)”自2015年上线到2019年的1330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后我国的失踪人口和未成年人的失踪是呈下降趋势的。

  李钢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从“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CCSER)”获取的1330条数据中,涉及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下者)的数据有1266条,占数据总量的95.18%。

  从6个失踪类型来看,未成年人占比最高的是“离家出走”。

  李钢称,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主要的失踪类型不同,且存在年龄交叠。2-9岁的未成年人以“被拐卖”为主,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儿童年龄较小,自我辨识能力弱,容易轻信他人被拐卖;二是父母等监护人的监管较为薄弱,容易使儿童暴露在犯罪分子视野之中;三是受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与“重男轻女”思想影响下买方市场的扩大,犯罪分子为牟取暴利铤而走险拐卖儿童。

  而5-14岁的未成年人以“走失”为主,这部分未成年人尚未形成完整的自主辨识能力和记忆系统,如果家庭及学校的监护薄弱,容易走失。10-17岁的未成年人以“离家出走”为主,该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发育期,正值心理上的困难期与危险期,大多是由于和家庭、学校中的成员产生矛盾或者不堪家庭、学业的压力而离家出走。

  这些失踪人口被成功找回的机率大吗?据李钢等人文章内容,在获取的1330条数据中,共有638人失踪后被成功找回。其中因离家出走而失踪的人口找回占比最高,达到了34.41%。

上一篇:万众国际影城(万众国际影城横岗巨幕店)
下一篇:言词证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