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父亲角色的缺失会对小孩长大成人后的人格有什么影响?
例如在人际交往,自我认知与工作态度等方面
补充一件事,今天在书城看到一个帅爸爸给儿子讲故事,我在旁边突然就挪不动脚步了,假装在后边翻书,一边听一边憋着声音哭,然后哭着走开,又纠结着跑回去想再多听点,可惜他们已经讲完了准备回家了。
我是多么希望也能有个给我讲故事的爸爸呀,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永远都弥补不回来了!
以下为原答案,感觉补的这句话啪啪打自己脸呀,哈哈,人类呀,就是这么虚伪。
——————————
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我先声明一点,我觉得小孩长大成人后的人格是多方共同影响的,“父亲”角色的存在只是影响人格的众多因素其中的一个。
——————————————————————————————————————————
我活了二十多年,从没见过我父亲,我看到的法院判决书显示他们在我十个月左右的时候离的婚,据说原因是家暴、性格不合以及我是个女孩,也许再加上我出生后比较喜欢哭这一条,但是你也看到了,以上四条没有我能控制的,所以这应该是不关我事的,哪个小孩不哭呢?我又怎么知道我是不是因为家里气氛不好感到害怕所以才哭。
然后我小时候是我姥带我,十年,记忆中我快上小学的时候我奶奶好像打算看我,还带了衣服什么的,但是我姥没让她进门,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几岁的时候我妈和我父亲打了一场官司,因为给我的抚养费太少啦,打官司前是一个月五十,打官司后是一个月100,一直到我18岁,据说他后来又找了几个女的,中间有几个被家暴打跑了,最后的这个带了个儿子跟他一起生活,据说钱还是那个女的管的。额,好像也不关我啥事的感觉呢。。。
我姥特别向着我,以至于所有亲戚都很嫉妒我,大部分亲戚们对我也都很好,小时候的早餐饼干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断过,他们一来我姥家带的很多好吃的最后都是进了我的嘴,衣服大部分都是表姐们淘汰的,冬天的棉裤是姥姥亲手做的背带裤,我是我们这一辈最小的女孩。其实现在仔细想想,亲戚们对我的关爱更多地出自怜悯,在我不能辨别出这种怜悯的成分的时候我就能感受出它的不同,其实每个孩子一开始都是正常的孩子,他之所以拥有了你们认为的会在那种环境中经常出现的特点都是因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受周围的种种影响“被迫”形成的,不过幸好我聪明,意识到这一点了,哈哈~
我从小胆子就很小,在农村,晚上不敢出门上厕所,哪怕明晃晃的月亮就挂在天上,看见陌生人的客人就会哭,记得当时村里有个长相比较凶的老爷爷,我每次看见他都哭,后来他给我买了个冰棍儿,我就不哭了。。感觉好神奇。。
上学之前其实没什么认知的,以为生活就是那样的,上学以后,大概七岁的时候,去小伙伴家玩耍,看到别人有爸爸,感觉好神奇,很好奇,仔细观察她和她爸爸,她爸爸和她妈妈之间的互动,还是感觉很神奇,莫名地,回家的路上,不知道为什么,我萌生了以后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感觉,升起这种想法时我的泪水,那天的云彩,和那段路我现在都记得很清楚(天哪我居然记得七岁的事),也许就是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吧。
其实上高中以前,关于父亲缺失这一块我很少想的,因为对比不那么多,那个时候比较单纯,想法也不都,每天就是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好好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看完电视睡觉,起来好好上学。就是不经常看到别人的父亲是什么样的,后来上了高中,接触的人,思想都在变多,我语文还学的好,作文还写得好,想的还多,慢慢地,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我天生性格比较敏感(请注意,我用了“天生”两个字,说明主要是受基因控制的),感觉好像性格上我比别人少了点什么,少了点坚定的感觉,当时的我居然就真的以为那是因为缺少父亲造成的,还因此很自卑,虽然我表面活泼,勤奋好学,但是当时我居然就执拗地认为自己的性格不完整,因此给自己凭空增添了许多压力,其实如果当时能触及到有点哪怕最基本的心理方面的知识,我也不会给当时的自己那么多压力,就像一根弹簧,一直是拉着的状态,崩了很久很久,就会特别累,现在想想,那种压力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来说,确实是挺过的。
我觉得周围的舆论最过分的一点就是所有人都认为单亲妈妈很可怜,很不容易,而从来不关心这个女人的孩子的心理状况。是,不容易,我知道,可是如果你们硬要把这种观点往单亲妈妈身上扣,能不能顺便也扣一下孩子呢?不要跟我说小孩懂个屁,吃好喝好就行了,半岁的小孩都有喜恶,都有自己的情感的好吗?要扣又不好好扣,要不你就不扣,尽情地尊重就好了,一扣就扣一半你让我怎么健康成长呢?我压力也很大的好吗?
发飙完毕,咱们回正题吧~
在谈恋爱方面的认知呢,我这个人比较客观(哎,前两天面试还被说不像90后,太成熟。。),我觉得只有一部分是受父亲缺失的影响。
先说不是受它影响的这一部分,就是我天生的性格,直肠子,单纯,敏感,比较聪明等等(这些特点我认为是和父亲角色没有关系的)。我的性格、气质比较容易吸引什么样的人我心里很有数,当发现比较容易吸引的这一类人不是我想要的之后我会下意识地去改变自己,虽然改变之后吸引的类型和之前也有不少相似之处,我只能安慰自己人类都是有共性的。。
有影响的部分就是:我谈恋爱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寄很多希望在对方身上,很多事情会对他期望很高,你知道吗,期望高了,就不容易超出期望,而超出期望的事情是会带来很多快乐的,所以在恋爱中我总是比较失望,其实说白了就是我的潜意识希望他能够撑起两个人的角色,弥补我曾经缺失但本应得到的爱。但是这话一出来我就不禁地想,那些母系社会的群落中连自己父亲都不知道是谁的孩子们这部分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呢?所以说,社会舆论的影响之大是多么地惊人啊!好像一直以来,社会倡导的就是稳定、和谐、幸福的家庭是多么多么好啊,三口之家其乐融融是多么多么好啊,那么对比之下,好像我们这种人就缺少了些什么,事实上,这就是一种偏见,这么多年,我不光被这种舆论压力压着,自己还接受这种论点,帮着舆论一起打压自己,真的是对自己太过分了。不过有了客观的认知以后,我起码能够更好地善待自己了,我这里的意思不是说和谐美满的家庭不好,我知道很好,这种家庭对社会的稳定性等方面都是好的,我们需要的只是对不完整家庭更多的尊重,只是尊重而已,就能改善很多事情了。
不过说起来好像确实容易对年长的男子产生好感,但是我既然知道了根源,那么自然会慢慢修正自己的认知。
所以缺失父亲这部分对我谈恋爱的影响是有方法可以改变的,那么你觉得有迹可循的可以改变的影响还那么重要了吗?
其余人际交往方面吧,想来想去,我也想不到什么和正常家庭的区别,我是认真的,我活了这么多年,我见过的人不多,可也不少,足够我形成初步的价值观了,感觉那些正常家庭出来的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会有怯懦,也会有不安,也会有固执和倔强,他们也会有不安全感,也会有一大堆不完美的缺点,甚至有些地方还不如我,自从我认识到这一点以后,就感觉人际交往方面真的是没什么不一样的,大家都是人类,如果有不一样,每个个体之间都有不一样呀。
自我认知方面的话,前面其实已经提到一些了,可能潜意识里面会有一些“自己是被抛弃”的感觉,但是它在平时的时候很少表现出来,而且我不认为自己性格中的“害羞、胆小”部分主要是受这个因素影响的,我认为这种性格受基因影响比较多,我要做的,就是尊重自己的基因,哈哈
工作态度的话,我觉得有点受我妈影响吧,和楼上一样,工作特别争抢好胜,严格要求自己,特别上进,特别要强,所以也经常给自己压力比较大,不过心理学角度分析的话,一个正常的家庭,如果有个强势的母亲,孩子也可能会表现出一样的性格的呀。这个不碍事的。
说了这么多怎么好像有些地方对幸福家庭的孩子有点偏见一样呢。。。其实没有的,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我从不认为家庭之间有什么对比性,努力过好自己挺好的,我就是拿来论证一下论点而已,我是个客观的人,我认为,不管怎么样,很多事情的前提就是“尊重”,所以,对于这个社会,我是怀着一颗尊重的心的。
噼里啪啦说了一堆,我其实前一阵子被诊断为轻度抑郁症。。持续了四个月,就是之前压力太大,太累了。。。同理,我认为正常人累了很久也会有抑郁症的症状哒~
没吃药,一直看书,逛公园,使劲睡觉,发呆,没事就哭,前天突然就好了,现在特别兴奋。。也不知道这个正不正常,打算发工资了再约一下大夫去。。。祝我看病愉快。。。
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说:这个问题很难笼统地去回答的。
虽然说作为心理学人和心理咨询师,我很认可精神分析的很多观点,强调童年经历对人的重大影响,但人是太过复杂的生物。
随着人的成长,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自我选择的能力越来越强,童年父亲角色缺失的影响,有可能在往后的成长中得到修复。
今后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工作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不能笼统地说和童年父亲角色缺失有什么关系,这需要了解更多个人信息才能去做具体分析,不能做出泛化的结论的!祝好!
一个朋友跟我说过,在她的成长中,父亲一直是一个模糊的存在。从小就是母亲带她,父亲则忙于各种应酬。往往是早上她去上学时,父亲还没起床,晚上她已经睡着,父亲还没回家。父女俩一周能说上5句话就算很多了。
她还对我说:“我算体会到什么叫“父爱如山”了,我爸就跟山一样,就远远地呆在那里,不动不说话,只是个存在。”
朋友的这种情况并不是少数。传说中我国女性有四大不幸: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其中的共通之处是:在所有的关系中,男性,或者说丈夫、父亲这个角色都是缺失的。
但这并不是一个中国特色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类问题:全球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在经历着这种假性单亲的境遇。
通常,父母离异或者一方去世后,孩子被迫生活在单亲家庭中。而假性单亲是指父母双方都在婚内,但有一方经常不履行责任,长期处于缺失状态,或者父母均在身边,但有一方缺乏情感卷入和支持。
虽然假性单亲不特指是父母的哪一方缺失,但目前更多呈现的情况是父亲角色的缺失(the absent father)。在韩国还专门有一个词叫“大雁爸爸”,指的是父亲留在国内拼命赚钱,以供母亲带孩子一起出国读书和生活的情况。
就像大雁爸爸们的状况一样,有很多假性单亲的造成是违背家长的本身意愿的。例如从事的职业有特殊要求(消防员、警察、医生等),这使得他们可能无法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孩子和配偶身上。
家长的角色缺失分为两种情况:
1. 物理上缺失 Physically absent
父母中一方经常出差、由于工作等各种原因早出晚归。因此,父亲(或母亲)客观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就十分有限。
2. 情感上缺失 Emotionally absent
很多家庭中,父亲虽然是存在的,在家中和家人相处的客观时间也不短,但是却并没有情感的卷入。很多男性回到家之后要么工作,要么进行私人娱乐活动,实际上与家人进行情感互动的时间很少。
对于子女来说:
1 全面的福祉(well-being)
相对于非缺失的家庭,假性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有较高的风险产生:品行问题、性行为问题(早孕等)、学业表现差、酒精和药物滥用、身心健康问题等。
每次说到一个因素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时,都要反复澄清二者并不存在直接的确定因果关系。但是那句经典的“相关不等于因果”在这个问题上似乎并不适用:父亲缺失被证明是对儿童造成很多消极影响的重要原因。
2 Daddy issue
一般被翻译成「恋父情结」,进而被误解为对父亲的爱恋,但其实,daddy issue描述的是子女由于童年时父亲角色的缺失,或者与父亲的关系存在问题,这些未解决的冲突被带入了成年,影响着子女的对于男性的看法和亲密关系的发展。
父亲缺失对于女儿来说,最容易产生daddy issue,女儿成年后可能会因为没能形成早年的相处模式而在与男性的接交往上产生问题。比如过度渴求/回避与男性的接触等。
3 情感忽视
童年情感忽视(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是指孩子的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家长的足够关注、认可和回应。
在假性单亲的家庭中,孩子可能与一方的关系较好,而与另一方则如同陌生人,因为长期缺席的那方家长对孩子的情绪长期视而不见,或者给予非常负性的回应,这就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你的感受不重要/是错的。”
比如,忙了一天的父亲,回家后对吵闹的孩子大吼大叫,或者训斥惩罚,但可能孩子只是想利用吵闹来获得父亲的关注而已。而父亲的反馈对于孩子来说则是一种创伤性体验。这种情感忽视会在孩子身上造成深远的影响,长大后可能会经常怀疑自己的情绪,很难体会内心状态。
虽然男性角色缺失的问题就在眼前,它造成的毁灭性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但仍有很多人意识不到,或者看到了但选择去回避、去忽视。如果我们因为“仅凭一己之力无法改变潮流”而顺应潮流,这种趋势就会愈演愈烈,永远无法被改变。
要改变这种境况,就只有一个最简单的对策,让那个缺失的家长尽可能地回归到家庭中。对于已经长大的孩子而言,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别让你自己的家庭变成假性单亲。
我们是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拥有700+位海内外心理咨询师,只有约10%的申请咨询师能够通过面试考核;目前为止简单心理已为30万+人次提供了高质量心理咨询服务。想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欢迎来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体验哦,戳这里「http://jdxinli.cn/2ukmmb」《家庭如何塑造了我》——7天重新理解原生家庭,简单心理自助训练营,你自己的心理成长基地,详情戳:http://jdxinli.cn/4hjvyq
当我们赞颂母亲时,我们在赞颂什么?
看理想一篇文章给出了一个很有启发性的角度:
当我们赞美母亲时,我们是在容忍甚至鼓励这些不公正的延续:不合理的家庭分工、过重的育儿负担、对于牺牲自我的美化。……从古到今,我们用赞扬的话语歌颂了太多母亲的无私,渐渐地,人们对母亲的诉求、需要、困境开始进行一种集体性的选择性忽视。
而“妈妈”的困境,首当其冲的就是“不在家的爸爸”。
缺席的爸爸,或者“爸爸在家”,却没有履行父亲的职责,
对于孩子们的成长会有哪些影响呢?
女孩心理成长过程中,父亲的作用?如果从小生长的家庭里,父亲是一个情绪暴躁容易失控,缺乏边界感;外强中干缺乏主见优柔寡断,刚愎自用的人,甚至于还会和母亲打架。有这样的父亲和原生家庭,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
父亲职能缺位,无法实现应有的功能
可能会让孩子更放不下和他的关系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徐若航中南大学特邀心理咨询师/二级咨询师
我们如果要谈一个人对自己的影响,没办法绕开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是怎么和他相处的。
理想情况下,父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上:家里的荣誉感、价值感、理想、规则等等——就像《周易》里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它们不像妈妈的作用那么具体,却像符号之于文字一样决定着人的精神世界。
对于女孩来说,自己对男性的很多感情都受和父亲关系的影响。其实没有谁会重复另一个人的命运,只是很多时候,孩子会面对和父母类似的困境。
在心理咨询里,我们发现:亲子关系越健康的情况下,孩子越容易和父母分离;而那种爱恨纠缠不休的关系里,孩子很难放下对父母的依赖——很多人只能感觉到恨,这种恨也是“爱的需求受挫”的结果。
很多时候,我们的安全感不是来自现实真的有多好,而是每次事情都如自己预期的那样发展。但是,如果自己熟悉的东西很糟,一方面人会觉得痛苦,另一方面却更难接受其他可能性。然后到这个具体的父亲:虽然不知道他身上具体发生了什么,他的内心好像常常表现出“无能”。
暴躁,因为自己没有更多方式表达自己——所以会外强中干;自负,是自卑的外化——所以遇事会表现得既幼稚又刚愎;边界,源自自己从小被尊重,对生活满足(他是相反的)……
他可能会在很多时候缺位,没办法实现父亲的功能;可能会让家里充满一种叫做“恐惧”的安全感;可能会让孩子更放不下和他的关系……(以上都是猜测,因为我们在这里不了解这个具体的人)
父亲给孩子设立边界和榜样的
让孩子有规则感,有模仿的对象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白描医心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按照正常来讲,父亲是给孩子设立边界和榜样的,让孩子有规则感,有模仿的对象,父亲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带领孩子去冒险,鼓励孩子探索世界。
如果很不幸,有了楼主说的这样的父亲,首先楼主的童年甚至现在都会过的很痛苦。
而且更为不幸的是,我们所恨的,也是影响我们至深的,楼主可能会发现自己某些地方也跟父亲一模一样。
其次,这样的孩子没有安全感,不敢探索世界,可能也会情绪起伏大,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自卑,自尊心不足,或有时候又对自己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再有就是在寻找另一半的时候,可能会找一个和父亲一样的伴侣,或是和父亲完全相反的伴侣。
总地来说很难不受父亲的影响。
对孩子来说就算恨自己的父母,也是离不开他们的。一旦你不再对父亲抱有任何的希望,不再期望他能改变,也不再试图跟他表达你的愤怒,不再跟别人抱怨他,把他当陌生人,跟你毫无关系,无关痛痒。那么你还可能会得抑郁症。
所以,如果你有任何不舒服,尽早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父亲是女儿安全感、愉悦感的来源
规范女儿的行为,引领女儿的人生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驱陈香留下一片空白给你,写下你想说的
女孩心理成长过程中,父亲的作用?一个好父亲,会给女儿以下三点:第一、让女儿感到安全;第二、赋予女儿更多的快乐;第三、规范女儿的行为,引领女儿的人生。可以想象,一个拥有了安全感的女孩,必然会成长为一个自信的女孩,而一个可以从父亲那里得到正确指导的女孩,也必然会成长为一个幸福的女孩。而这些父亲教育的作用,恰恰都是母亲教育所不可替代的。
父亲或许也是在类型环境中长大?
他人无法改变,可以进行自我修复
壹心理优质回答者@夏夏花马甲没有线
您好,提问者是在说自己的父亲吗?如果是,说明你是一个聪明女孩,对性格有特别的领悟力,从提问可以知道,父亲情绪很不稳定,性格优柔寡断,内心不成熟,刚愎自用,甚至还会动粗。
从父亲身上,看到他成长过程并不顺畅,他很急躁(和母亲打架)且自尊心强(外强中干,刚愎自用)。
题主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位父亲也是在没有安全感的背景下长大的呢?由于潜意识习惯感受到危险的存在(非真实危险)。所以他随时都做着应激准备,总是用反抗的应对方式对付着周围的人,这样很容易伤害身边的亲人。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成长的小孩,同样会没有安全感,容易自卑,没有勇气超越别人,遇到新挑战优柔寡断,在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会患得患失,怀疑自己是否值得他人被爱。
当然,这些都只是理论上的推测,不一定全对,毕竟对一个人行为力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太多了,而你可以做的就是进行自我修复;
既然你能及时和准确捕捉到父亲和原生家庭的缺点,那么你同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调整,比如你可以在父亲身上思考如何成长,在和他和睦相处的同时又能做到警惕自己不要沾染他身上的不良习性。
每个人都会在成长过程中遭遇过打击,你自己面对的问题,很多人同样在面对着,只不过是程度不一样,在对这样的问题请不要感觉到过多的心理负担。
另外,你可以准备一个大的布玩偶放在卧室,父母关系紧张给你带来焦虑的时候,你可以抱抱这个玩偶,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你的焦虑感,在将来如果有可能,可以养一条小宠物。
既然把我的回答都看完了,不顺便来这玩玩吗?
订阅号id:xinli001_qa
万条心理回答等你来挖
与百万心理爱好者一起提问共同成长。
父亲常年在外出差。少的话一年见一两次,多的话一个月一次加上过年那七天。
在我刚上高中那年回家工作了,但是呢我已经上高中住校了,一星期一天假。基本上也说不上什么话。
(虽然理智告诉我这很矫情)但是我感觉我无法原谅他。或者说,原谅他了谁来去安慰那个年幼的我自己。
记得小学的时候,做数学题。有一题我怎么想也想不出答案。我妈先来教我,失败了。就让他来教我,他教了3遍。
那时候我记得自己拼命在听拼命在想,就是理解不了。
这时候他说,你怎么这么笨!怎么教都不会!太傻了!
说完就摔门走了。
我就在那里哭,把作业纸打湿了。后来我妈来让我睡觉了。
直到现在,有时候碰到棘手的问题,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是不是因为我不聪明我太笨了。但凡有问题思考地慢了都会怀疑——是不是太笨了?
有点脆弱。是的,我承认。但还想辩解下。主要是他一共就没辅导过几次。假如他经常辅导我作业,说我傻啊笨啊也ok
但一上来就让我玻璃心碎成灰灰还怎么补怎么修啊??
以至于之后他没插手过我学习了。
哦对了,也特别烦我生病。有次他对我妈说,我就是个烧钱机器。我小时候生病最严重的时候也没过来陪过我。5岁的时候吊了一个月的水。他上班也没时间来。
然后呢就是小时候家里管我挺严的。不让看电脑不让看电视。(没啥子童年共同的回忆)
他不知道听信了哪家广告,给我买了个学习机。
就那种长的跟MP4一个样,可以放视频可以看小说的。
我就偷偷把想看的小说下载下来,放在“学习机”上看。然后有一天晚上,被他发现很晚没睡。第二天就翻机子,不出所料地发现了小说。
他暴怒,呵斥我当年不该给你买这么个破玩意。就用双手掰,往地上扔。
还好我妈拦住了。
后来就是我妈调节再加上批评我一顿,关系也有所缓和。
有一天我背对面对窗户站着,他突然过来亲我后脖子底。
第一感觉就两个字,恶心。真的恶心。
可能因为太突兀/太敏感,总之当时就这么一个感受。
总之是缺席吧,在我成长过程中也是有起过好的作用吧。衣食父母衣食父母嘛。
不过带来的伤害需要慢慢地,慢慢地化解掉。
或者说,遗忘掉。
是谁说的?是阿德勒吧“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谈不上用一生治愈 确实要治愈吧。
--------影响的话
不太会和男生沟通。我这么理解,和父亲的沟通就像一把和异性沟通的尺子。我没有这把尺子/或者尺子不大好用,就不太了解和异性的分寸。只能尽其所能的疏远再疏远。
喜欢比自己年龄大的男性。最好是大个10岁左右。
独来独往,没什么亲近的朋友。一个人上下自习,一个人吃饭买东西。不习惯有人陪着。
也曾有过很好的无话不谈的朋友,可惜最后闹掰了。
在外人面前比较沉默。也比较怯懦。很多时候都是忍一时云淡风轻的派头(内心里犹如火山喷发)
很小就想过不要成为谁的负担。企图用把头蒙在被子里做自我了断。其实是不可能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又不是真空怎么会呢。
上一篇:《请回答1988在线观看》高清全集
下一篇:刘亦菲被京圈封杀的内幕瓜!
最近更新人物资讯
- 青年节专题时文精选,1个专题+5篇模板+12篇范文+1个作文合集(角度+金句+精
-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五篇)
- 赤坂丽颜值巅峰之作,禁忌之爱代表作品-高校教师成熟
- [王仲黎]人茶共生:布朗族茶文化话语中的生态伦理
- 北京文艺日历 06.12~06.18
- 有什么好看的少女漫画推荐?
- 为了孩子陪睡校长,请别拿这电影洗白
- 当贝市场tv版apk下载
- 茉
- BBC评出有史以来美国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 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
- 阴阳五行学说范文
- 2022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Part2毕业展
- 观看平凡英雄观后感1000字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古希腊艺术与神话
- 收藏 | 带你穿越500年,看一看这50位著名艺术家
- ab血型女人的性格
-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 为什么孕妇生产有危险时,部分丈夫和婆婆会选择保小孩?
- 《员工自发管理的儒家修为智慧》
- 菲律宾尺度片的全明星阵容,菲律宾女人质量这么高的吗?
- 文学课 | 韩少功:文学与记忆
- 《人性的污秽》中的伦理道德世界
- 宋惠莲背夫和西门庆幽会后自缢,看透情色表象下的死亡真相
- 秋波多少画(五代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