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潮汕民艺大讲堂,让青少年学生浸润式体验潮汕文化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7-31
手机版

  潮汕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潮汕的每一处景观,每一栋建筑,每一件藏品都承载着潮汕人的历史记忆。今年暑假,学生浸润式到非遗馆体验潮汕文化成为热门选择,学生们实地感受潮汕传统文化,成为假期逛吃逛喝之外的另一种——“逛”潮汕文化。

  

  2

  “红头船”故事

  7月8日,由市文联主办、汕头市民协承办的2023年潮汕民艺大讲堂在澄海博雅民艺非遗馆举行,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姚望新为大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内容以 “潮有民艺” 为主题,为学生们讲解了潮汕“红头船”与侨乡文化的故事。介绍了红头船传说和樟林古港亦幻亦真的民间故事,讲述潮人“一条浴布去过番” 辛酸经历。

  

  姚望新告诉大学生们,“红头船”文化象征着潮汕人民勇敢、顽强的精神,面对海上的风浪和艰辛,外出拼搏的潮汕人勇往直前,积极应对挑战。除此之外,“红头船”文化还包含了潮汕人民当年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艰辛历程和突出贡献,展示了潮汕华侨的奋斗历程和家国情怀,具有鲜明侨文化特征。今年,红头船传说已列入澄海区非遗项目。

  

  3

  潮汕歌谣

  活动下半场,潮汕童谣市级非遗传承人蔡雪瑶为学员们讲述了她在保护、传承潮汕童谣方面的故事,还与大家分享了许多潮汕童谣的音像,让学员们深深投入到潮汕民间文化氛围中。蔡雪瑶告诉学生们,她从小与童谣结缘,从祖母一代开始就代代相传,为了更好地传承潮汕童谣,在创作童谣时,她把潮汕本土的音乐、服装、道具等元素融入童谣创作,使童谣潮味更浓,在方言歌词的押韵方面,采用一韵到底的方式,唱、做结合的表演形式也更好地调动学唱者的学唱积极性。

  

  “天顶一粒星,地下开书斋……”,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潮语童谣陪伴着一代又一代潮汕人的成长。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艺心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队员郝雅菲是安徽人,她告诉记者,通过两位老师的讲解,使她对“潮汕”两字印象深刻,对潮汕民间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澄海博雅民艺非遗馆,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艺心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的队员们沉浸式领略了精美绝伦的剪纸、木雕、石雕、蛋雕等非遗作品,惊叹于潮绣、金漆木雕、珠绣的精巧。经过现场工作人员蔡楚暖的热情介绍,队员们对潮汕文创和潮汕民俗有更深的了解,“踏进这个展馆,就像踏入了一个民俗文化的宝库”,参观结束,大家纷纷谈论观赏感受,有学员如是说。

  

  

  除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作为汕头市澄海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连日来,澄海博雅民艺非遗馆还迎来不少“小朋友”。7月3日,2023年潮汕民艺大讲堂第一节课迎来了一群利用暑期“放飞”体验非遗魅力、学习传统文化的中小学生,主讲老师是汕头市民间文化技艺大师、市级非遗传承人陈小燕,活动中,同学们体验了剪纸技艺的独特魅力,零距离感受指尖上的非遗,了解剪纸技艺,在现场,学生们一手执一张红纸,一手执一把剪刀,一会儿工夫,一个图案跃然而出,纷纷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

  

  据悉,2023年潮汕民艺大讲堂是一项公益活动,其他课程还有灯谜、剪纸、嵌瓷、潮绣、唱歌、舞蹈等,暑假期间,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了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等民间文艺家来到现场为学生们讲课,让学生们不但可以现场近距离观摩民间绝活的工艺流程,还能自己亲自动手学习简单工艺品的制作,或学习完成属于自己的书画作品。

  

  据介绍,2023年潮汕民艺大讲堂主讲老师还有汕头民协副主席、市级非遗传承人黄育群带来的灯谜技艺,以及市级工艺大师、市级非遗项目陈锐波主讲的蛋雕技艺等讲座,我市中小学生现场观赏优秀民间艺术作品、探秘潮汕民间绝活、亲手体验民间艺术、零距离聆听大师讲座,共有60多位民间艺术家的1500多件作品供学生欣赏。

  来源 | 汕头文艺网

上一篇:微小说:他骂我脸皮厚,我死心离开,一走十年!再相见他猩红双眼
下一篇:年产28万吨电池级精制磷酸项目建议书写作模板.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