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一个电视业老问题的新讨论:根源不止于“造假”,而在“收视率”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8-01
手机版

  原标题:一个电视业老问题的新讨论:根源不止于“造假”,而在“收视率”

  导读:收视率造假是老问题,无论在哪个时期都固然有必要多方抵制、共同肃清。但这场持续多年的暗流涌动不只是结果——造假——的问题,源头出了问题、过程出了问题,最后浮现出的“造假”则表征了一个关涉结构和体系的更庞大的问题:相比肃清“造假”,解决体系和指标的重构问题才是关键一步。

  文 | 韩思琪

  事实上,电视剧收视率造假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而郭靖宇导演在长文中批驳的剧集低分问题相对于收视而言俨然已是另一个有关评价体系的问题,此时混杂在一起谈,未免“头疼医脚”。影视行业只是造假问题严峻吗?从片酬、合同再到收视率等层层积弊,“指哪打哪”或“就事论事”的方法或许并未看到/不愿看到更为根源性的问题:整套评价体系已经变得岌岌可危。影视行业的“寒冬”与“雪崩”,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却也没有一朵觉得自己需要为之负责。

  收视率造假为何屡禁不止?

  郭靖宇导演发文称,“有电视台要求电视剧制作方把收视率‘做’上去,否则不买剧;有制作方因为没买收视率,结果剧集收视率太低被电视台腰斩”。其实,关于电视剧收视率造假的问题,冰冻三尺也非一日之寒。2006年以来就多有讨论,《财经》就曾披露通过“干扰”样本户“污染”索福瑞收视率的情况,可以说,收视率造假状况不过是皇帝的新衣。

  “皇帝的新衣”:失效的“收视率”与“过时”的制作

  一点更远的思考

  总体看来,从措施方面,我们还需要建立匹配的收视率调研监管机构,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第三方的监督是必要的。其次,从调查公司入手,可以考虑打破一家垄断数据调查的现状。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完善,从制度层面推进是必要的。最后,将收视数据系统透明化,构建一个打破封闭、互相联通的平台,电视收视、网络播放、甚至于评价等数据互为佐证。

  但更为根本的是,与其讨论“收视率造假”这一问题的表征,不若去看一看我们影视行业从根上到底出现了何种问题。实则,内里他们连现实主义大师福楼拜的“好好写平庸”这一准则都难以做到,只是一味固守自己、于空中楼阁里硬攒豪门恩怨、争斗不休。与其跳脚,不如好好反思一番自身。

  责任编辑:

上一篇:成年人才能看懂的44副人性漫画
下一篇: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网吧和歌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