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喜欢不自觉的啃手指甲反映了什么潜在的生理心理特征?
目前的观念认为喜欢不自觉的啃咬手指甲和生理因素没有直接关系,更多的和心理因素相关。咬指甲行为产生和形成在不同阶段会有不一样的心理特征表现:
口欲期:1岁前阶段,孩子会表现出爱啃手、啃脚、爱咬玩具,甚至拿到手上的东西都会尝试用嘴巴咬一咬。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在口欲期,他们需要通过嘴巴学习认知、探索世界。随着孩子其他感知觉和精细动作的发育,就会发展更多感官和方式去感知世界,慢慢也就不再依赖嘴巴啃咬了。
学龄前:有些孩子已经过了口欲敏感期,还会有咬指甲的行为。对于学龄前的孩子而言,往往会需要通过模仿自己身边人的行为获得学习并建立与外界的连接。模仿的行为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出现了,比如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会有模仿大人的口头禅,慢慢也就没有表现了。如果只是模仿导致的咬指甲吃手,一段时间后慢慢就不吃了。
行为强化和养成习惯:心理学认为如果一行为被一直保留下来,行为强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比如:孩子建立主动和同伴分享玩具的行为,其中起到强化作用的可能是分享玩具后获得的快乐或者是成人对他行为的肯定。咬指甲的行为也是同样的,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孩子的焦虑,咬的过程中孩子体会到了情绪的安抚和镇定,就好比他们还在妈妈肚子的时候就会有咬手的表现,或者咬手的感觉让他们回想起小时候被妈妈抱在怀里喂奶的感觉,这样的经历是放松和安全的。感到焦虑—>咬指甲的动作—>情绪得到宣泄,慢慢地就变成一种频繁且持续的习惯行为。
那么问题来了?小孩子也会有焦虑吗?答案是肯定的。
孩子进入幼儿园就会面临分离焦虑,他们需要适应新环境,需要和同龄孩子交往,感受到成人对他们的期望。进入小学的孩子,就会要学习新知识,或者班上其他孩子已经掌握了,但是自己好像没搞懂。在家庭环境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要求或者指责等等,这些都是焦虑的源头。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当我们认识到孩子咬指甲行为产生原因后,就不要通过指责的方式来应对,这样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的焦虑。也有的父母会用阻断的方式,比如:涂苦甲水、戴手套等等,这样的方式短期内可以减少行为的发生,但是孩子内在的原因没有得到化解,这样的情绪短期内先被压抑了或者会换一种行为方式来表现。
堵不如疏,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帮助他们找到焦虑的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与关心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式。平时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感受;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把他们真正放在孩子的位置上对待,交给他们一些处理问题方式,陪伴他们处理消化不良情绪和感受。另外,当我们看到他们在咬指甲时,和善的提醒一下即可。
那么对于一些喜欢不自觉咬指甲的成年人而言,这样的习惯也是长久养成的。同样,成年人也需要关注自己的情绪感受和想法、或者关注一下自己在哪些特定的情况下会咬指甲,比如:写工作报告时、或者有些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出处理时,当然也有可能是你感到无所事事的时候……当你意识到你咬指甲时,可以用一种积极暂停的方式,站起来走一走,倒一杯水喝,做几个深呼吸等方式调整自己的状态,慢慢就可以打破最初建立的连接,也减少咬指甲行为的发生。
上一篇:男人不长胡须太奇怪
下一篇:女人圆肩驼背太毁气质,6个瑜伽动作帮你矫正!
最近更新人物资讯
- 青年节专题时文精选,1个专题+5篇模板+12篇范文+1个作文合集(角度+金句+精
-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五篇)
- 赤坂丽颜值巅峰之作,禁忌之爱代表作品-高校教师成熟
- [王仲黎]人茶共生:布朗族茶文化话语中的生态伦理
- 北京文艺日历 06.12~06.18
- 有什么好看的少女漫画推荐?
- 为了孩子陪睡校长,请别拿这电影洗白
- 当贝市场tv版apk下载
- 茉
- BBC评出有史以来美国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 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
- 阴阳五行学说范文
- 2022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Part2毕业展
- 观看平凡英雄观后感1000字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古希腊艺术与神话
- 收藏 | 带你穿越500年,看一看这50位著名艺术家
- ab血型女人的性格
-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 为什么孕妇生产有危险时,部分丈夫和婆婆会选择保小孩?
- 《员工自发管理的儒家修为智慧》
- 菲律宾尺度片的全明星阵容,菲律宾女人质量这么高的吗?
- 文学课 | 韩少功:文学与记忆
- 《人性的污秽》中的伦理道德世界
- 宋惠莲背夫和西门庆幽会后自缢,看透情色表象下的死亡真相
- 秋波多少画(五代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