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谈论伍迪·艾伦时,你会讲些什么?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8-07
手机版

  

  伍迪·艾伦,美国著名的电影导演、编剧、演员以及音乐家,他以独特的电影风格,速度飞快的电影拍摄过程与每年一部的电影产量著称,是当今美国最受尊敬的导演之一。

  他曾被挑剔的法国人称为“美国电影界的知识分子”。伍迪·艾伦的电影主题涉猎广泛,包括爱与死、性与欲、道德与责任、犹太人身份、欧洲电影,以及他的出生地与一生的居所——纽约市。

  他曾多次提名国际电影奖项,最终在三大国际电影节都有所斩获,曾三次荣获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以及一次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至今为止,伍迪·艾伦已经拍摄接近50部作品,抛开导演的私人问题,就电影质量与数量而言,他确实可以被称作“电影天才”,甚至是“电影传奇”。

  我将分为两篇文章为大家详细介绍伍迪·艾伦。

  今天,我将按照时间顺序为大家梳理伍迪·艾伦的创作历程,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以及创作风格。

  伍迪·艾伦于1969年正式作为电影导演出道,在此之前,曾以电视剧、舞台剧编剧的身份进入影视界,主要作品有《猫咪最近怎么样了》、《在弹一遍,萨姆》和《别喝那水了》,后者被搬上了百老汇的舞台。

  伍迪·艾伦早期作品是以夸张、搞怪的滑稽喜剧风格为主,影片中的人物大都疯疯傻傻,呆蠢兼备,肢体语言夸张,电影从头到尾都被塞满了笑料,笑果卓然。

  但是,伍迪·艾伦并不满足于此,他乐于观察社会与生活,善于将自己对于各种社会现象的反思融入进段子里,让观众们在笑声中思考严肃的社会问题。

  因此,伍迪·艾伦的影片表面上呈现出滑稽、粗俗的效果,实则包含了对于各种社会现象的研究、讽刺与戏谑,常常以荒谬的形式揭露出可笑的社会规则,增强了影片的讽刺效果。《拿了钱就跑》

  1969年,他的首部自导自演自编的作品《拿了钱就跑》上映,影片展现了一位技艺拙劣的小偷以荒诞可笑的“越狱行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与价值。

  导演以小偷滑稽的行为与荒谬的逻辑,引发观众阵阵大笑的同时讽刺人们所处的荒诞的,毫无信仰价值的大时代。

  《香蕉》(1971)通过一位新兴政客为了追求梦中情人在根本不存在的香蕉共和国发起政治运动来讽刺政客。

  《性爱宝典》(1972)又译为(《一切你想知道又不敢问的性问题》),从片名就可以看出是对现代社会中所存在的两性问题进行别出心裁的探讨与讽刺。

  《傻瓜大闹科学城》(1973)则把镜头对准了科学,用科幻片来讽刺科技,表现出现代人面对未来科学的不知所措,指责科学玷污了人类的想象力与精神文明。最辛辣的讽刺在于,片中的科学家发明出了“高潮终端机”,男女不再需要真正的亲热,而是只需要进入一个类似冰箱大小的小空间,启动机器便可以获得快感。揭示出发达的科技极高地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求,人类的情感、精神世界却陷入一片荒原。

  两年过后,也就是1975年,伍迪·艾伦推出了新作《爱与死》,这部作品也标志着伍迪的电影风格发生转变。从1975年到90年代初这段时期,伍迪艾伦的影片不再是之前的纯粹喜剧,开始向严肃喜剧转变。

  电影主题的选择偏向更加严肃深刻的方向,常常探讨命运、死亡、道德、价值观念等哲学问题。伍迪·艾伦自己概括到“这个时期的喜剧,不过是悲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罢了。”影片中的主人公也从底层荒诞滑稽的小人无变成了喋喋不休的,安全感缺失的都市中层知识分子,叙事也由荒谬的虚构缓慢向现实世界靠拢。《爱与死》

  《爱与死》(1975)讲述了一个懦弱的俄罗斯犹太“英雄”去刺杀拿破仑的荒诞故事,通篇着重探讨人生命运与客观规律的问题,所以全片的台词充满着对于爱情与死亡的哲学思考。影片最终斩获了柏林电影节杰出艺术成就银熊奖,这也是导演首次在国际影展获奖。

  1977,伍迪·艾伦第一次迎来了电影事业上的高光时刻,同时担任导演、编剧与主演的作品《安妮·霍尔》(1977)成为当届奥斯卡的大赢家,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以及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家。《安妮·霍尔》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位生活在纽约的中层高知男青年的爱情际遇,男主角艾尔维·辛格是一位满腹牢骚、胆怯懦弱却又故作高姿态的知识分子。

  因为极度缺乏安全感而经常在生活中表现出焦虑不安的状态,总是喋喋不休,情感发展又及不顺利,常常被两性问题与性爱问题所困扰。导演有意借此形象来讽刺都市青年落寞的爱情、漠然的生活以及无序的道德观念。

  影片没有明显的故事线,而是将镜头对准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与片段,大部分情节都以回忆和对白的形式展开,极具生活化的场景让影片呈现出独特的温情与真实质感。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能看到伍迪·艾伦自身对于人生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尝试探讨虚构与真实交织的叙事技巧。

  拍摄于1979年的《曼哈顿》延续了《安妮·霍尔》的主题,主角神经质般密集的语言与俏皮话也成为一大特色得以在影片中延续。《内心深处》与《星尘往事》

  而1978年、1980年出品的《内心深处》与《星尘往事》是导演对电影大师伯格曼、费里尼的致敬系列。

  《内心深处》是典型的伯格曼式悲剧主义,主题沉郁晦涩。《星尘往事》在拍摄手法与题材上都与费里尼的影史经典《8 1/2》(八部半)极其相似。但两部影片却因为极其艰深的主题以及花哨的技巧被大部分观众不能接受,票房惨谈。

  80年代,导演延续了严肃喜剧的风格,代表作有《开罗紫玫瑰》(1985)《汉娜姐妹》(1986)与《罪与罚》(1989)。《开罗紫玫瑰》

  《开罗紫玫瑰》以美国经济大萧条为背景,讲述了生活凄凉的家庭主妇塞西莉亚过度沉溺于“光影编织的美梦”中,幻想自己与帅气的电影男主角进行恋爱,塞西莉亚在现实与幻想的世界中不断徘徊、游离,最终却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导演借助这部电影在真实与虚构之间的跳跃与转换中阐述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主题。

  《汉娜姐妹》描绘了汉娜三位姐妹的爱情婚姻生活,影片取消了固定的主角,用三个平行故事将电影串联起来,以喜剧的形式描绘出汉娜姐妹间复杂多变、违背伦理道德的爱情史,借此深入探讨了家庭与个体心理之间的关系。伍迪·艾伦在这部影片中表现出自己对现实超强的观察力与模仿能力,将悲剧与喜剧进行完美的结合。《罪与罚》

  《罪与罚》很好的融合了《圣经》文化,将“罪罚意识”贯穿于影片的始终,有妇之夫的朱达出轨情妇多罗瑞斯,已婚的克里夫却爱上了貌美的女子希拉里。作者通过喜剧手法来表现两个爱情悲剧,剧中的情感都充斥着背叛与注定的失败。影片最终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的提名。

  时间来到了90年代,伍迪·艾伦先后拍摄了《爱丽丝》(1990)《曼哈顿谋杀疑案》(1993)《丈夫、太太与情人》(1992)等作品,这几部电影因不被观众肯定,票房惨淡,但在评论界却获得了不俗的口碑。之后,伍迪·艾伦调整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尝试多种电影类型。《子弹横飞百老汇》

  1994年推出了《子弹横飞百老汇》,影片结合了百老汇后台喜剧与黑帮喜剧,两种风格在导演的手中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堪称佳作。作品内容上延续了他对于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辛辣讽刺,成就了一部精致经典黑色喜剧。

  1996年完成的《人人都说我爱你》,伍迪·艾伦探索了歌舞片。影片通过歌舞的形式探讨了婚姻与欲望,精神与物质,多个短篇故事演绎出多种爱情状态,几乎囊括了所有现代人的情感历程,导演将故作姿态的观众在电影世界中好好嘲弄了一番。

  进入新世纪,年逾60的伍迪·艾伦依旧保持着高涨的创作热情以及旺盛的创作精力,维持每年一部的创作速度。经历了三十年的电影创作,导演在喜剧表达上已经做到张弛有度,成熟自得。虽然导演的创作母题依然是探讨虚无的人生与悲剧的命运,但总有新的人物与情节来呈现。《业余小偷》

  2000年完成的《业余小偷》,讲述了一对夫妇开了一间曲奇店,两人妄图通过挖地道来抢劫银行实现暴富。但是,财富的跃升却暴露了夫妇二人原本就相互背离的生活观念与生活理想,一个寻求安定的生活状态,另一个拼命渴望实现阶级跃升,原本美好又平静的生活逐渐走向了分崩离析。

  2005到2007年伍迪·艾伦走出自己的故乡,来到了异乡伦敦,拍摄了以犯罪谋杀为题材的“伦敦三部曲”:《赛末点》(2005)《独家新闻》(2006)《卡珊德拉之梦》(2007),在欧洲各地收获大量好评。之后,伍迪·艾伦漫游欧洲各地,回到自己擅长的两性话题,以轻松浪漫的基调展现都市男女间的爱情。《午夜巴塞罗那》

  2008年拍摄的《午夜巴塞罗那》,这是伍迪·艾伦从影以来获得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它与《午夜巴黎》(2011)、《爱在罗马》(2012)并成为“欧洲三部曲”。

  在欧洲游历了一圈之后,最终,伍迪·艾伦回到了家乡,保持一年一部的速度相继拍摄了《蓝色茉莉》(2013)《咖啡公社》(2016)《纽约的一个下雨天》(2019)《里夫金的电影节》(2021)等影片,继续讲述纽约客的故事。

  自1969年拍摄第一部影片以来,伍迪·艾伦始终坚持自己编写剧本并确定影片题材,在每一个环节把控电影方向。

  最终,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电影作品风格,注重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以主观视角来表现自己观察到的现实。伍迪·艾伦深切关注着人的处境、人性的泰索,将自己对社会、文化、生活的感受与体悟展现于电影之中。

  因此,他的电影中总是流露出存在主义式的悲观色彩以及对于人性的探索,尤其是都市青年的两性灵魂进行深刻反思。

  参考文献理查德·席克尔《伍迪·艾伦电影人生》,伍芳林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伍迪·艾伦《伍迪·艾伦幽默文集—门萨的娟妓》,孙仲旭译,三联书店,2004年出版大卫·波德维尔,克莉丝汀·汤普森著. 电影艺术——形式和风格.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克·唐宁著. 谷时宇译. 广义的玫瑰花——伍迪?艾伦对浪漫主义传统的承袭. 世界电影,1992(1):32-35. (美)霍德华·苏伯著. 电影的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贝拉·巴拉兹著. 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出版

上一篇:一刀未剪!10部唯美艺术感成人情欲电影
下一篇:成年后还能长高吗 成人长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