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孙禄堂
主题:“民国态度,电影江湖”凤凰娱乐《一代宗师》武林大会
时间:2013年1月12日下午
地点:凤凰网
主持人:凤凰网娱乐原创策划主编武鹏
正方:木卫二奇爱博士LOOK壺本南丹蒂兰波
反方:郝建赛人电子骑士叶航九只苍蝇撞墙
点评嘉宾:李亚(凤凰网COO) 曾光明(媒体出版人) 宫铃(作家,知名媒体人) 章立凡(近代史学者)叶匡政(《凤凰周刊》主笔,知名媒体人)夏河(作家)苏毅(娱乐撰稿人)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亲爱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凤凰网娱乐《一代宗师》武林大会。《一代宗师》上映之后,不管是在业界还是民间形成了两极的舆论,无论是表达方式还是民国风范,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电影不分南北,我们把大家请到一起意在进行有理有据辩论。今天的节目会通过凤凰网娱乐《非常道》进行实时直播,同时开启互动平台微博。
第一个环节,先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嘉宾和辩论的规则。今天的讨论共分四个环节展开:《一代宗师》的故事、风格、民国文化和电影评论风气。第一个环节是说故事,第二个环节是讲风格,第三个环节是民国文化,第四个环节是回归影评的风气,是文革的攻击乱喷还是回归到自由理性的讨论。前三个回合中,正方选派一名辩手将先叙述5分钟,反方辩手可以向正方自由提问,正方辩手自由回答,自由辩论的时间为20分钟到30分钟。第四个回合是讨论电影影评的风气由大家自由讨论。
下面介绍一下嘉宾:嘉宾木卫二老师、兰波老师、奇爱博士、本南丹蒂、LOOK壺;电影学院教授郝建老师、叶航、赛人、电子骑士、九只苍蝇撞墙老师。我们请到的嘉宾有著名学者章立凡老师、知名作家宫铃老师、媒体出版人曾光明先生、知名媒体人叶匡政、李小飞老师等。
(一)故事篇
【论题:《一代宗师》的故事讲圆了吗?】
下面进行第一个环节,关于故事,现在的讨论很大的焦点聚焦在了《一代宗师》电影究竟有没有讲比较完美的故事,还有人说看电影不是看故事,由故事展开了很多话题。下面我们进行第一个环节的讨论,下面有请正方的一辨。
正方-奇爱博士:王家卫身上有过去的文人武侠传统
奇爱博士:谢谢大家!向对方的辨手表示致敬,这个机会非常难得,至少从2000年以来好象还没有专门为一个片子大家能够在一起讨论和争论,这个模式非常好,希望以后还可以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我作为正方一辨,先大概地把我方的观点总结一下,但是我事先声明一下,我们私下交流还没有特别完善,我先代表正方就我自己的观点总结一下。
我方的观点当然是觉得《一代宗师》电影拍得还是不错的,我们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我自己在打分上也打出一个特别高的分数,这个电影本身会有一定的问题,但是从这个电影当中我们会感觉到一个特别令人激动的、熟悉的王家卫的腔调,从这一点来说是非常令人感动的。看完这个电影之后,就我个人而言有很深的感触。我想先用三点总结一下我方的观点。
首先,这个电影是王家卫对过往既有的文化品质和艺术表现力的一个传承。我们评价王家卫的电影应该有两个重要的维度:
(1)从王家卫自己一贯的创作当中进行联系和感受,王家卫电影的文本之间往往都有一些潜在的关联。就《一代宗师》说《一代宗师》其实并不是特别够。很多网友说就《一代宗师》本身来看这个电影,当然可以这样,但是如果想真正感受王家卫的电影魅力,应该有一个从宏观上打通王家卫电影的认识。
(2)应该从香港70年代以后一条淡化叙事的文艺发展潮流作为探讨的背景。从70年代以来,香港的文艺电影的发展并不是死板一块的,有像邵氏电影那样的商业类型,也有很重要的文艺潮流——就是淡化叙事风格这一脉。不仅电影,70年代后香港著名的小说家写的一些小说,它根本就没有特别明显的叙事线,比如西西的《我城》。香港的本地戏剧中的有很多前卫、先锋方面的发展。在电影方面,也出现了淡化叙事的很多著名作品。《一代宗师》的出品方之一是银都机构,当年它就给很多淡化叙事的电影投资,比如严浩的《似水流年》。所以,王家卫是和这种风气有着一以贯之的联系。
第二,王家卫在这个电影中体现了卓越的视听思维,他是一代用光影进行叙事的代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用影像表现叙事的能力方面王家卫在全中国应该是最好的,比当下很多商业电影的导演要强两三个级别。
第三,从《一代宗师》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家卫非常可敬的一点,是在他身上体现出越来越突出的“旧文人”的艺术气质,这种气质是过去的文人武侠传统,比如胡金铨的作品是贯通的。所以,他有一点非常可贵,在于它从来不刻意讨好观众,比如用操控意识形态的方法,比如用3D的方法讨好观众,王家卫永远都是拍自己的电影。也许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但是王家卫永远是保持了一个电影艺术家的品格,自由表达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在现在这个商业气息喧嚣的时代,是非常可敬的。
从叙事方面的发展、风格方面、追求方面,都应该给王家卫叫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您认为这个电影讲了一个比较圆满的故事吗?
奇爱博士:刚才说了,其实王家卫的电影和过去香港文艺淡化叙事的风格是有关系的。对于王家卫的电影来说,你要是了解他的话,他过去的很多电影,几乎都是这种淡化叙事的风格。所以,我觉得《一代宗师》和过去王家卫的风格是有传承的。对于影评人来说,不能光看电影的叙事,它的叙事当然很重要,但是首先重要的是在影像上、在电影特性方面进行思考。所以,我认为《一代宗师》的叙事做得可以接受。
主持人:现在请反方。
反方-郝建:宫二先生写得最好,但叶问的人物性却看不清楚
郝建:我先退避三舍,自己先投降那一边,沙丹说的很多东西我都是同意的,在很多不喜欢的地方在这部片子中是喜欢的,美轮美奂,包括光色都有讲究,包括章子怡最后和梁朝伟见面的那一场,化妆是有表意的,脸化得非常白,嘴唇化得非常红,化妆和两个人讲话的台词传达出两个人现实境遇的张力。
我是一个形式主义狂热分子,我特别喜欢这种唯美的画面,而且里面的剪接特别漂亮,很多镜头剪得不知道它在哪儿叠的或者在哪儿切的,造成一种很迷离、很虚幻的效果,跟很多电影有叙事对话关系。
另外讲到叙事,我发了微博,唯一用了一个“他妈”对青少年影响不好,但是我在这儿借这个机会表示一下道歉,很多人尤其是小年轻都骂我,“你这个教授还带粗口!”我想想,是不是应该后悔一下,但是我里面讲的每一条,这140字里面的每一条板上钉钉。其实有的人没有看清楚我讲的话,我投降是投降在于章子怡这个人物写出来了,她要干什么,她为自己在乎的东西做了什么,她跟父亲的关系,她怎么样拼命,一定要把马三给灭了,然后包括她跟叶问发乎情止乎礼,当面说出来对你有意思,但是只能这样,这不是以前一般的妇女,它的主题非常强。
但是这里面是两个话题,1,电影要不要故事?如果不要故事,一句话就完了,那就不要故事。这个话题没法辩,不需要辩,如果辩的话,正方就太吃亏了。2,是不是好故事,故事讲好了没有,故事说清楚了没有?这个可辩,板上钉钉,它没说清楚。《花样年华》是讲清楚了,叙事淡化,但是要讲的东西非常清楚,甚至于前面的几部片子,包括《重庆森林》,它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片子为什么没有讲好?叶问、宫宝森、宫二先生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叶问跟宫宝森有关系、跟宫二先生有关系。写得最好的人物是宫二先生,比较大的问题是叶问跟别人的关系是散的、没有走起来的,这是第一。第二,叶问这个人是什么人?他在乎什么?从头到尾我都没有看清楚,我是相当喜欢他的了,我听到几个负面反应,我至少听到两个人说“周围一片都睡着了”,还有一个哥们儿晚去了几分钟,他说,“我看的是《一代宗师》吗?”
这片子大珠小珠落玉盘,没有一根线把它个串起来。叶问这个人的定位相当有问题,开头讲一次,“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结果又讲一遍,在编剧行里面,这两笔放在这儿,某种意义上是把这个人定在这儿了,相当有问题,反正在这里面是看不清的。
我就讲这些。谢谢!
【自由辩论时间】
LOOK壺:王家卫轻欲望重时间,叙事写意而非经典
LOOK壺:我从故事开始讲起,就故事来说,最简单的是它有一个核心的事件,再是它有一个情节,情节就是把事件链接起来的缘由,然后形成一个模型。去年詹明信在美国做了场演讲,里面再度提到了叙事问题。我觉得他的观点很值得借鉴,他认为所有的叙事一定有三个元素:时间、欲望、他者。欲望是叙事的内核,推动情节的发展,那基本来说有主体的欲望必然会有他者。好莱坞经典叙事基本就是由欲望和他者来推动。然后把时间的感觉弱化。但王家卫的电影包括他之前的电影跟常规电影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把欲望和他者的元素放在比较低的不那么重要的位置。他特别强调时间的概念,对他来说,他拍一个电影最重要的是要重现时间的感觉,其实《一代宗师》是拍这个东西,它要拍的客体是“逝去的武林”,尤其是“逝去”的感觉。我相信如果有观众被这个电影打动,一定包括最后宫二与叶问诀别的场景。这个场景的特写镜头用的极度精彩,深黑色的背景凸显出宫二苍白凄楚的脸庞,让人想起卡尔•德莱叶在《圣女贞德》中对特写镜头的经典使用方式。无论如何,这一定会让你想到之前青春靓丽的宫二,你会分明的感觉到时间的流逝,这完全是一种回旋往复的感觉。
也正是时间决定了整个电影叙事的状态和它的风格。它的风格是什么呢?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是它在节奏方面不断地变化,包括动作戏和非动作戏都有着强烈的节奏感、韵律感。一上来的一场戏,就是拍叶问,没有任何背景的交待,就是要马上让观众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它是降格、升格不断地变换拍。接下来马三在金楼的那场表演形意拳的动作戏是快镜拍摄,你看不清他的动作细节,电光火石一刹那。到了宫二、叶问对打的时候,又是非常慢镜的拍摄,非常华丽,犹如探戈。到了片尾,宫二回忆年轻的时候打八卦掌,你就感觉像是在跳舞一样,又像是在习剑法,书法。在非动作场面的节奏感也是如此,大量的镜头用了慢镜头升格的方式拍摄,比如叶问与宫宝森合影的段落,宫二走路的段落。甚至还有忽然静止的场面,即是叶问和宫二坐在一起,背景音乐变成了华丽的歌剧女高音唱腔。这种不断地要把节奏的东西展开,与时间的表述是连在一块的。用德勒兹的话说,艺术符号就是要重现时间。
影片还有一种重要的风格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山水泼墨画,这张画的整体感觉就是意境,观众对它不来电就是对它创造的意境效果不来电。从开场“一代宗师”四个字的泼墨大写意书法风格,到其动静快慢变化适宜的动作场面,到默片效果的字幕卡,到隽永的对白,一代宗师一以贯之的是意境的表达。那我觉得意境这种东西,就真的是见仁见智了,有的人对它“念念不忘,如有回响”这样的对白touch不到他的感觉,有的人感觉强烈。
所以整体而言,我是感觉整部电影其实就是写意的风格,不是走经典叙事的。
本南丹蒂:王家卫的故事未必是圆的世界
本南丹蒂:你讲到故事是不是是圆的,但问题是:为什么一定要是圆?为什么不能是其他形状的故事?我们平常喜欢看的故事是封闭的圆,椭圆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条线能把故事的王国圈起来,一个封闭的世界。大家看完就知道整个世界,它在那里结束了,能看的全看到了。但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是,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根本无法适用于这个模型,那么它的形状到底是什么样的?它肯定不是封闭的,它是散的或者说是不可名状,因为我们没有辨别出它是怎么样形状的一个故事。我们应该根据它这个故事,先来描述出这个故事形成怎么样的模型,然后再来决定好和坏。比如章子怡和张震相遇的故事线,就是一对射线,两条线一出去就再也不相交了。它就是让我们有点不知所措,它是一种故事,但它不存在于一个圆的世界。
电子骑士:王家卫并未丢弃叙事,前面太极拳后面猴拳就会出问题
电子骑士:他们这一边认为故事不需要讲圆也好,以时间来讲故事也好,一个核心的想法就是:王家卫就是王家卫,王家卫可以解释一切,王家卫的叙事就是王家卫的叙事,这是一个本身就把自己给消解掉的东西。
但在这部片子《一代宗师》中王家卫没有丢弃叙事,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你完全可以做成非叙事,可以做成平面化叙事,等等各种各样,它可以有叙事的,可以有非叙事的。但是,王家卫在这部片子中没有抛弃叙事,相反,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片子在梁朝伟和宫二在金楼这一战之前是非常严谨的叙事,是非常完善、非常清晰的叙事。从这一战之后就开始变得很散乱。如果它一开始就是很散漫的东西,那完全没有问题。
因为我们知道观众会有一个意识,我看这个片子十分钟、半个小时会知道这个片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一个训练有素的观众就会明白我面对什么样的片子。比如说我看《南国野兽》或者叙事更加清淡、更加平面的片子的时候,我会调整我的感觉,我会去想:这个片子我可能不看重它的叙事、不看重线索,最后我明白了这个片子不是传达这一点。
但是《一代宗师》给我们的感觉不是这样的,当我们看到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时候还是给我们非常清晰的叙事,每个人都有清晰的目的,但是很快就散了,像一线天出现得那么没有原因,你不能要求观众:我去联系一线天是谁、可能代表什么东西。我觉得王家卫的风味传达出去了,但是不意味着他的叙事就做好了,在一个叙事有缺欠的电影中依然可以做到风格、影像很好的传达,但是不意味着这个电影在叙事上就没有问题。
主持人:这种叙事的观点是不是可以总结为:想讲好,但没讲好。
电子骑士:他需要这么一根拐杖,但前面打的是太极拳很正,后面突然变猴拳,这个让人很困惑。
九只苍蝇撞墙:前面“一麻袋宗师”后面“一代宗师”叙事主题被分散
九只苍蝇撞墙:我们讨论叙事是不是说圆了或者是不是有点伪命题的意思,无所谓故事是不是说圆了或者不说圆了,《一代宗师》这个电影最有意思的细节是它的英文名字一直在换,开始的时候是“The Grandmasters”后来结尾的时候把“S”去掉了,“Grandmaster”就不是一个宗师,是一代宗师,它是无数个宗师,包括宫二、一线天、马三等都包括在内,加上“S”这些人都属于平行的关系。可是后来为什么又把“S”去掉了呢?我感觉可能是抛不到过去的逃路,因为最吸引他表达的是在《重庆森林》里等他熟悉的两个人相遇,相知但是没有办法在一起的主题,实际上这个主题是最吸引他的。
所以,这个电影有两个目的,但是这两个目的是混在一块的,而且哪一个目的都没有讲好,造成了前半部分看到的是“一麻袋的宗师”,后面看到的是“一代宗师”,他没有想好到底是“麻袋”的“袋”,还是“代替”的“代”。实际上,两个捆在一起没有下决心重点放在哪上面,这是方法论上把叙事的主题给分散掉了,这是特别主要的一个问题。
郝建:电子骑士讲的逻辑是什么呢?从王家卫的东西来讲,你是什么东西就不是什么东西,你不是这个,我不能硬拿,是这样的逻辑。
本南丹蒂:对你们来说,“王家卫”这三个字对你们特别重要,我先不管是不是王家卫,九只苍蝇撞墙说到“目的”,导演的目的似乎有最终阐释权,对我们来说我们是看,我们看然后觉得它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电影,我们现在讨论的是这个,而不是他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来拍。
九只苍蝇撞墙:这个我完全同意,关键是你这个目的成功地达到了我这儿没有。
郝建:不是这个目的,而是这个文本中是这样讲的,我只能顺着它讲,是不是王家卫拍的,张艺谋拍的无所谓,就是顺着它这个讲。
本南丹蒂:对我来说为什么喜欢这个片子,这是第一次王家卫有一条大的历史线,最后宫二和叶问的关系是很典型的王家卫的爱情的冒险、小资情调。但是就是在这个情况下我第一次在王家卫的电影中找到一个空隙,策反这个小资情调,可以在历史关系中看到重新定义的可能。这是王家卫以前的电影中从来没有过的,电子骑士说到叙事一开始很圆满,就是因为一开始就是按照历史的脉络下来,似乎是一个编年史、编年体,然后一个事件一个事件下来,一下子就滑落到原来自己内核的东西。但是这次有一个外壳,这样我们可以看两者之间的关系。
郝建:我们不能假设观众进来以前看过王家卫以前的片子,作为编剧、导演,只能假设对历史背景、对以前的片子一无所知。
奇爱博士:这一点我非常不同意。
本南丹蒂:我对王家卫以前的片子也是不熟悉的,这一次的小资情调还是一个都市经验的感情,这还是核心的东西,展现出来这种情感,看没看过以前的片子都是能看见的。但是有了外面的那个世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存在的。
郝建:这个片子观众的期待还是一个动作武打片。
奇爱博士:你不要替观众去思考。
郝建:这是规矩,宣传了那么多,是武打动作片,张震成了八极泰斗了,梁朝伟的胳膊打断了,这都是和观众的合同,我认为是有这个默契的,如果我掏这张票的时候,武打动作片丢掉了,那我就不谈了。
李小飞:我单独说一下对故事这一项的看法,我觉得目前的版本,故事结构上的确有一些问题。王家卫这个体系不能用外面的标准来衡量,我觉得也不完全对,比如说《一代宗师》最接近的电影就是《东邪西毒》,《东邪西毒》的结构也是比较散的,没有叙事线的,里面很多人物是完全可以去掉,可以说是打酱油的,把它砍掉完全不影响故事,比如说张学友演的洪七,还有梁朝伟演的盲武士,但是这两个人物性格非常鲜明,梁朝伟演的人物有点希腊悲剧色彩的,洪七也是非常让人难忘的一个武侠形象,但是《一代宗师》从这一点来说就不是成功的,比如说张震,作为这个人物完全没有任何交待,过不了多久就把他忘记了,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
【总结发言】
正方:《一代宗师》是散点抒情式,按心理时间顺序来拍
反方:《一代宗师》找不到故事的推动人物,是“破碎的精致”
主持人:下面请正方反方再就故事这一问题总结发言一下。
奇爱博士:郝老师刚才说必须得按照武侠动作片来说,这点我不同意。电影分析不一定非得按照类型去分析。王家卫的电影其实大家都知道,即便《东邪西毒》这样的所谓武侠片,包括《一代宗师》,它都不是典型的类型片的模式。类型片最后一定有二人决斗的高潮,观众看完了以后才觉得爽,这是普通的类型片叙事模式。如果是喜欢王家卫电影或者看过王家卫电影的人,就知道他向来都只是借类型片的壳,里面都是他自己的东西。过去的类型片都是直线叙事,但是这个电影是属于散点抒情式的叙事模式,过去的电影起承转合是类型片的方法,这种方法都是通过简单化、类型化最终达到观众内心宣泄。而这个电影属于散点抒情式,以观察者叶问的角度去看整个武林,说逝去的武林,最后只有叶问成为一个宗师。
另外,过去类型片基本都是按照顺序时间来拍,王家卫的电影最重要的是按心理时间的顺序来拍。比如《东邪西毒》完全不是顺叙的,拍了80分钟之后才告诉你前面全部都是倒叙。《一代宗师》就是按照心理时间来结构的,照相是很重要的结构时间的点。
叶航:王家卫电影是特别个性化的东西,所以我会把他的新片子和他以前的作品去比较,而不会去和同期上映的片子比。总的来说,对《一代宗师》,我不满意的地方要比满意的地方多。
刚才大家已经谈了影片的故事和结构。且不论他以前的作品情节、故事是不是完整,但我觉得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那些片子要传递的“情绪”是统一、完整的,诉求是明晰的,这些片子也是因为让观众得到了情绪和情感上的共鸣,才深受大家的喜欢。而这次我在看《一代宗师》的时候,感觉影片的情绪表达上有点跳跃、不够连贯、自然。其实他以前的片子,叙事结构上玩的花样更多,像分段式结构等等。这次还是人物正传式的,传统的线性叙事手法,但它的问题是没让我很明确地把握影片主要想讲什么,也许是王家卫自己也没想清楚,也许是剪去了太多素材才使得完成片是这样一种呈现。我认为,主要是两部分,一块是个人感情,是叶问和宫二之间的暧昧情感,这是王家卫之前表现过多次的主题;另一块是对武林,对传统和对一个时代的态度。其实这两块是有共性的,都是对逝去之物的一种情感记忆,是对忘却的纪念。但王家卫没把这两块很好地统一起来。我记得之前有人用过一个词叫“破碎的精致”,这很适合拿来形容我对这个片子的直观感受。很精致但很碎片化,我很欣赏影片体现出来的精致感,但它不像是一部很完整很统一的作品,这说的主要还不是故事层面,而是主题、情绪上的破碎感。
以前王家卫的片子要传达的东西很清晰,说到《阿飞正传》马上就想到无脚鸟,想到无根,《重庆森林》就会想到过期的罐头,时间的焦虑。但这次王家卫不只是想表现一种情绪,还想有一种情怀,这个更大更宽泛,它就不像《花样年华》那般就讲男女之间那种复杂暧昧的关系。这次王家卫在对这些东西的刻画上,没有以前那么细腻、真实、动人。
我非常佩服王家卫在拍摄前做的大量功课,对那段历史还有武林门派和传统有很深入的了解,但这又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创作者熟悉这些当然对拍摄有很大好处,但拍出来的片子是放给大多数对这块不懂的人看的,你不能要求观众都事后去上网查这些东西来补充了解,影片还是要通过剧情的叙述来表达,让观众明白各种细节的意义,但影片在有些细节的地方,交代得并不清楚。当然这个问题还不是很关键,还有人物的问题,刚才郝老师说最完整的人物是宫二,这点我认同。她这个角色应该是王家卫比较熟稔的一类人,错失,无奈,宿命。但影片的其他人物,包括叶问,我感觉都塑造得不是很完整,梁朝伟的演技没的说,但性格表现得不够清晰。而且我不太明确影片到底是以哪个人物,或者哪一对人物关系来作为剧情的主要推动力,这无疑会影响到对主题的表达和观众的理解。
【嘉宾点评】
主持人:现在有请今天点评嘉宾点评。
宫铃:《一代宗师》让我最熟悉和最舒服的就是从头贯穿到尾的意念
宫铃:大家好!我是宫铃,刚好跟宫二同姓,我本来并不想看这部电影,后来一个网友跟我说里面的女主角姓宫,所以跑去看。刚才讲这个故事,我觉得都跳脱了历史的背景,我的父亲14岁从安徽从军然后去了台湾,我就问他:你当时去台湾的时候是跟谁去的?他跟我讲是一个姓刘的同学,到了台湾之后就分散了。你说,这个姓刘的同学对他重要不重要?我觉得应该挺重要的,但是这个故事是没有结尾的。
如果把叶问这个人物,乃至宫二这些人物都放在大时代里面,从叶问的本身作为一个发起点来看,就像姓刘的同学对我父亲很重要,但是时间非常短暂,我们没有精力做那样一个大时代能够要求把故事说完。
我不认为它在说故事,我的第一书叫《从台北到北京》,我把书稿拿给很多作家前辈们看,其中一个大哥说,“你这个书可以在大陆出吗?”我说,“为什么不能,有很多政治性错误吗?”他说没有,但是里面有很强烈的意念,它没有办法通过文字的修饰、证据的表达来掩饰你的意念。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舒服,这个舒服给我的感受像是我的家长、我的长辈给我一种很浓厚的意念存在在这个电影里面,而已经很久很久无论是大陆的导演还是台湾的导演基本上没有人显现出这种意念或者意境,我认为是意念,这个从头贯穿到尾。
我小时候爸爸常常跟我讲,“你出去干什么事情千万不要给宫家丢脸”等等,因为那个时候已经逃到台湾了,也不可能光宗耀祖,但是只求我不要丢脸。宫二愿意不把六十四拳传给后代,只为了让马三说一句话,说“宫家的东西我还给你了”,这句话就会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受到的家庭教育。这一股意念,这部电影里所说的,我认为是民国风,无论是传统的还是落后的,不要给它任何形容词,这股意念在王家卫的电影里非常深刻鲜明,从头贯穿到尾。从拜师,师傅跟他说学武的人要理气,再到之后梁朝伟教徒的时候有几样东西是不教的,从头贯穿到尾都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所有的角色对于叶问来讲,有些角色是重要的,就像我爸爸的刘同学一样,再也不知下落。
第二,念念不忘的回响,这里面有很深刻的禅意和佛的警觉,把宫宝森和宗教联系在一起,在中国传统的状态之下会有一个宗教深刻的禅意,一切要放下,包括他跟马三最后讲的武功,“不是在挂印,而是在回首”,他最后才发现回头已经太难。这里面有很多东西在其他华人导演在故事叙事上看不到的。因为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我只是爱看电影,这部电影我从头到尾最感动、让我最熟悉和最舒服的就是从头贯穿到尾两个小时的意念。谢谢!
夏河:大部分进影院面对王家卫的人做好了没有剧本的准备
夏河:我们必须要去认可,王家卫从第一部作品至今以来,在拍摄的过程中也是追溯自我的故事,对于一个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拍些什么的导演,如果我们重度地去解读它,很容易造成错觉——皇帝的新装。除了影评人自己能听懂之外,大众听不懂。所以,这个意义已经淡漠了。
第二,我们刚才在纠结它的故事,我们必须承认王家卫拥有着最完整的一部戏的剧本。我相信大家都明白,它的故事梗概应该就是一个概念或者昨天晚上写的一张纸,就是因为它没有一个完整的构思,在这个过程中去找寻。
第三,我们无论这些人从影多少年或者关注了多少年,我们进电影院去看王家卫不应该会超过第三次。人在面对电脑、DVD和院线时的诉求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注意到这个客观原因存在。
第四,这部电影之所以产生非常大的意义、它的价值点,昨天晚上高群书说了一句话,“常人都会把电影最高的境界比喻成我希望的电影像心中的一首诗一般,终于有导演把电影拍成了一首诗,你又说你想吃土豆炖牛肉,你又想怎样?”至于说人们对这部片有武侠的期待,大部分人能够走进院线面对王家卫的人,是做好了最糟糕的打算,做好了没有剧本的打算。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把心态从影评人放到地上,这样可能会更用于面对自我一些。
叶匡政:王家卫被自己的风格本身限制,需要越狱
叶匡政:其实我一直感觉到王家卫是作家的作家,其实王家卫是导演的导演,或者是导演中的诗人。他早年的很多电影相信对很多导演都构成了启发,但是一个导演有老了的时候,正因为他是导演中的导演,别人从他这里面借用一点元素,就会使另外一个导演的电影变得更有讲究。正因为他是诗人,他对于大众来说,他的电影一直是有隔阂的,肯定跟大量的电影有巨大的隔阂。
但是对于王家卫现在存在一个什么问题呢?过去他的风格对于这个时代的导演具有非常大的启发性,但是这种风格会不会有衰老的时候呢?这其实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个风格一直在持续,像一个诗人,我们作家中也会有这种情况,我们都是读作者的语言,不是读他的故事。这部电影,包括上次在美国拍的电影,都表现出了王家卫在保持他的风格,包括散点叙事等,但是他有老的时候,如果一个作家长久被一种风格所束缚的话,这种风格本身已经变成了他的一个监狱。对于王家卫来讲,王家卫也需要越狱。谢谢!
章立凡:拍摄经费或许出问题,赵本山也许有投资?
章立凡:我感觉刚才说的这个“散点”,像中国画一样,中国画从透视来看,没有办法用科学的焦点透视来解释,因为画一座山,这座山有各种各样的人物,但是它的点是散的,甚至于你在山前可以看到山后的东西。我想,可能在这方面的思考上,王家卫和我们其他人是不太一样。我看这个片子只说一点感想,我是真正的观众,因为今天要参与这个辩论会,我太太陪我去看,她自从看到赵本山出现以后就睡着了,中间我还叫了她几次,她还是好几次又都睡着了,最后一直到看完。那么,可能我们俩不一样。
后来我又回想了一下,王导演的这个片子,八年或是九年前就动了念头在筹备,赵本山和小沈阳为什么会出现?我昨天真正了解这片子,是看完之后上网去搜索各种相关信息。我知道拍摄筹备的过程非常长,还发现王导为了拍这个片子,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了。我在想:是不是经费出了问题?是不是赵本山他们有投资?谢谢!
曾光明:有章子怡张震梁朝伟,该片已值回票价
曾光明:如果是说电影评论的话,像我这样的人在这里的发言权就不大,我是做娱乐传媒的,我们是链接普通娱乐观众和出品方的。影评人看的角度和普通的观众肯定有区别,如果拉不开差距的话,你们心里会有失落。
我作为一个媒体从业人员,我会注意到一个身份的切换。我个人去看一个电影的话,比如《一代宗师》,我表态很明白,我可能会因为不喜欢一个演员不去看一部电影。我如果是从业人员的话,我不会因为个人的主观想法影响到我看片的态度,尽量去靠近我服务的对象——观众的想法。如果以各位影评人的角度看电影,你们的要求会很高,如果是以观众的想法来说,80块钱能得到什么呢?两个小时坐在沙发上很舒服,能够回去跟我女朋友聊很多天。普通观众有什么期待呢?本来期待是武侠的打斗片,如果是作为影评人,你不可能期待王家卫去拍一部武侠片,我从来没有期待他会拍武侠片,不会有人认为他拍武侠片的,就像葛优出来再严肃,我看见他还是会笑,这是一样的道理。
不管媒体怎么样的宣传,你不应该对王家卫有这样的期待,你期待的是另外的东西。如果他有些东西没有做到的话,我会很失望,比如他没有创新的东西,我感觉会很失望。但是武打打得不错,完全在意料之中。其实如果是一个普通的观众,我觉得有章子怡、张震、梁朝伟,我已经很满意了,觉得这80块钱已经很值了。我说的是身份切换的问题,我这样的普通观众有我的一个思想范围。
谢谢!
李亚:《一代宗师》体现“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
李亚:我想表达得稍微极端一点,昨天晚上接到通知去看这个电影,这个电影前半部分的风格,我觉得这部电影必须要看的原因也是平时看电影看得很多了,希望看一些不一样的电影,本来拍摄的是预料之中的电影、不让我们吃惊和差异反而是不正常的。
第二,这个电影确实是真正感受到一种诗性和哲意交融的境界,它跟中国山水画重意忘形的方式相近,它完全呈现在电影之中。并且,这个电影有很深邃的大背景,这个《一代宗师》不仅是讲了一代武林的宗师,讲了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非常多的大师,在一个很开放的时代受到了很多新思想冲击的时代,对于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国学有非常多的修养,同时在面临世界的冲击,面临着救亡这样一个大时代背景挑战的时候,一代的先贤们,武术的价值观,在现代西方的器物面前是不堪一击的。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样三种境界,让我想到“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影片中所透露出的古老价值观,让我们的现代价值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她父亲死的时候告诉她不问恩仇,这是儒家的人也好,佛家的思想也好,最后片子中所透露出的古老的价值观的东西让我在现在这个时代受到非常大的冲击,我们在过去的一百年寻求现代化的道路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价值,也是我们日常生活、日常行为固定,遭受到很多冲击,甚至到商业社会、消费社会的时候,这种东西遭遇非常大的危机。这种时候,这样一个电影所表达的情绪,它所唤起的情怀,从审美的体验到哲学意义上的思考,到我现实中对自己行为的关照,都具有非常大的启发。
所以说,我是非常喜欢这样一个很不一样的电影,《泰囧》我看了非常享受,但是看完以后就完了,但是这个可以再次欣赏。谢谢!
夏河:我总强调武侠分为两种,一种叫花拳绣腿,一种叫行为艺术,行为艺术因为断档太久,后来被李安捡起来,所有大咖的导演都在走这种路数,每一部艺术武侠片的出现势必会引起一顿爆骂,但是它未必那么糟糕。尤其是大陆的观众,因为那一路的武侠片断档了20多年,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那类武侠片,你会发现更闷、更无聊,故事更加淡薄,这就是水墨丹青式的武侠。这两种待会儿老师可以继续讨论。
兰波:王家卫的这部片子就像一部全景式百科小说《2666》 它里面每一个人物的出现是很突然的,每一个人物的消失是很突然,但是给你留下了一段难忘的东西,这就足够了,这对于王家卫的电影也就足够了,对所有的电影都足够了。故事是让人物出来,打动观众,情绪传达,这样就完了。你非要讲一个有头有尾圆满的故事,可能得四个小时演完。但是有商业压力,哪怕是你不认同叶问的动机,但是会不会给你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呢?这是目的。
(二)风格&文化篇
【议题:《一代宗师》民国文化是否表现好了?】
主持人:今天的讨论确实和王家卫的电影一样,两个话题合在一块,既有叙事的部分,也有风格的部分。下面进入第三个话题关于民国文化方面,有请正方。
正方-兰波:《一代宗师》重回民国文化和前年武侠的道统
兰波:过去王家卫是自我隔阂自我封闭的,和观众有间隔,也就是说他不在乎观众对主题的认知,然后从《东邪西毒》到《春光乍泄》再到《花样年华》,在主题的把控和认知及盘点上,他一直在向上走,这是非常正面的讯息,以前背负的是“小资情调”,到了这部,把民国文化的精神核心“温良恭俭让”传递给了观众,肩担千年武侠的道统,这就是王家卫在文化上给我们留下的反思,而且这一次是主动打通了和观众的障碍,也就是他们认为叙事不满足的那个地方,主动和观众接触了,只是做得不够,但不妨碍他的表达,所以我建议你们不要那么用传统的眼光去看这部电影。其次一点是他虽然这部片子开始和观众主动接触,但是这个接触还是有一个台阶的,你要懂得慢慢去品味和欣赏,不是说再像以前完全用一些时间有迷幻的感觉来做一个电影,他头一次加入了一个新元素——使命感,重回民国的文化,重回千年武侠的道统,这样的东西对于王家卫的电影风格的转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从《东邪西毒》的只重意,没有其他的东西,说白了那就是一个爱情片,然后到了《春光乍泄》就是在风格花样上的创新,但是这两者第一没有进入大师的行列,我认为他进入大师的行列将在《一代宗师》上,他愿意回去拾回“过去被今天遗忘的宝贵东西”,这点,他是走在很多人前面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把这些传承下来,但是又不悲观,觉得很多东西还会再来的。若怎么才会再来,那就必须要有人来创造,谁来创造?就是王家卫。
一句话总结我的观点:王家卫抬高了眼界,放下了身段,但是核心不变。
主持人:下面请反方发言。
反方-赛人:《一代宗师》是形容词大于动词
赛人:《一代宗师》讲的是一个功夫,核心的三个字“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见众生”是什么意思呢?宫二讲前面两者都见到了,“见众生”,众生就是时间的意思,把时间留住了,把功夫流传下来。这个电影到底在讲什么东西?最简单的一点,武艺、武学,叶问做的事情宫二做不到,为什么她做不到呢?她这个人说话都很刺,第一句话是说“输了吗?我们宫家人从没输过”,第二句话是“我不报仇,我不好受”,第三句话是打败了马三以后说“不是你还给我的,是我自己取回来的”,应该比较的是叶问和宫二这两个人的态度,认为像叶问这样的人才能把这样的东西流传下来。
所谓的民国文化,像叶问这样的人把民国文化的精髓传承下来,叶问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不知道,我们对一个不知道的东西评论干什么呢?一上来就是“一横一竖”,说老实话我不明白。金楼,民国文化的传承和保存是一个派遣欲望的地方,宫宝森和叶问两个人较劲,我不太明白他们两个人较的什么劲,没有冲突故意造冲突,这个电影是形容词大于动词,充满了形容词,比如“美丽”、“绚烂”,只是形容词,不知道形容的是什么,王家卫也非常困惑。
主持人:王家卫想通过叶问来表达民国文化,但是这个人物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是这样吗?
赛人:可以这么说。
【自由时间】
郝建:“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是赵本山文化,不是民国文化
郝建:是不是有一个逻辑矛盾啊?这个电影讲述的是王家卫风格化,王家卫是一个风格化的导演,风格化概括不了对民国的现实关系、质感的呈现。如果要是讲标杆,我拿了一个标杆来,民国人的心态、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关系、武侠人的状态、时代的没落,6页纸全部出来了。我们是不是有一个矛盾?一方面是民国文化,我举一个小例子,有没有民国的意思,“有多大的屁股,穿多大的裤衩”,这是赵本山的台词,这是赵本山文化,不是王家卫文化,不是民国文化。
兰波:文化包容百态。
李小飞:首先来说,我觉得看电影之前应该先明白叶问的身份,王家卫拍这个电影和很多武侠片是不一样的,叶问并不是一个武夫,首先是一个文人,他是一个世家子弟,有人说咏春拳是女人拳,但我觉得咏春拳更有可能是文人拳,就像陈王庭、王宗岳创的太极拳一样,武术对于叶问来说是一个修身养性的东西,就像画画一样。我们看甄子丹版的叶问,为什么他不教拳?不是因为他不缺拳,最重要的是,他觉得教拳是很粗野,很失身份的一件事。就像有的大名士,你不可能让他们出来开个画画班,开个写字班挣钱一样,丢份。
兰波&李小飞:民国文化同样包容百态,粗话也在其中
郝建:那他到香港来干什么?
李小飞:家道中落。到最后的时候,国破家亡自己逃到香港的时候必须要去教拳,这个时候才变成职业。叶问首先是一个文人,练拳是一个爱好,为什么他的名言警句那么多,因为他是一个文人。他和金山找、严振东不一样。他和黄飞鸿也不一样,黄飞鸿还是要以教拳为生的。但叶问的前半生不需要。而赵本山就不一样,他是一个东北的武师,说话就很粗俗,就说“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它是不一样的。
兰波:民国文化包容百态,那句粗话也是文化中的一部分,包括你可以因主观感觉风格不洽去批评小沈阳,但是你不能说它不是民国文化。
郝建:这个片子肯定不是现实主义,这么强的风格化。
奇爱博士:对民国只能文化想象,《宗师》在形式上有民国风
奇爱博士:民国可以从两个维度去考虑,第一,历史已经过去了,每个人都不可能回到那个遥远的真实的历史,只能尽可能地文化想象,贴近现场。所有的历史研究都是这样的。比如我们通过存下来的影像照片去想象历史,尽量地还原客观的实在。所以,对于王家卫来说,他原来生在上海,小时候又到了香港。上海和香港是有双城故事的,有很多在香港拍摄的想象上海的电影,非常多。所以,在王家卫的摄影机下也是对民国做文化想象,这里面包括:展现那个时期的民俗风物。比如金楼比武一段,王家卫配得是一段西洋歌剧。这种中西交融的感觉在民国时期是非常常见的,当年在上海的百乐门跳舞,也都是爵士乐。这些都是在民国时期出现的,有一本书《留声中国》,就是讲民国时期摩登音乐文化的分析。还有很多作家和一些音乐家都是用中西合璧的方法去创作的,而电影本身也是一个西方舶来的玩意儿。
另外,还有照片。老舍先生在三十年代的时候写过一篇杂文,讲从三十年代开始这些富家子弟拍照片成为民国时期的一个风气,其实早在1918年的时候上海已经有30、40家的照相馆,这也是从西方舶来到东方,中西交融的一种形式。这些这是从文化上提供一些民国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个电影在拍摄形式上也有民国风的传承。
夏河:王家卫对北部的捕捉不准确,一带而过
夏河:我很赞同,这部电影的民国风被当成了元素来使用,这部电影讲到了一南一北,南是广东,北是东北,在广东是比较着重的,香港人去追溯到民国和我们常规人找历史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它用到了堂子、南音、广东音乐、岭南的风情,这几个都作为重点元素来使用,而且这些东西的使用非常强烈,这就是王家卫对南部的捕捉,但是他对北部的捕捉是非常不准确的,基本是一带而过的。
奇爱博士:《宗师》体现出写意风气的延续
奇爱博士:在拍摄上,《一代宗师》对武侠电影的传承上是有民国风的,刚才也提到胡金铨,其实武侠电影最早还是从大陆开始的,一二十年代的时候就形成了武侠片的第一次发展高潮,而这些是和《一代宗师》中间是有文化传承关系的,包括它的剪辑方式有很大的延续这种关系。
第二,从民国时期所出现的文人电影或者文艺片来说,很多地方体现出对于古典情趣的营造。林年同先生曾写过《中国电影美学》和《镜游》两本书,着重分析了中国电影早期的那种意韵和气质,包括用单镜头营造出古典美学的观念。费穆先生也写过一篇文章叫《电影与空气》,讲好的电影中应该有着很多留白,这些留白不是空白,有大量饱含情绪的流动。他的《小城之春》就是这样的杰作。那《一代宗师》中也体现出对于早期电影写意风气的延续,这个电影中有大量的留白,需要观众自己的认识去缝合叙事,这两点我觉得是做得不错的。
郝建:你们的讨论太高端,普通观众未必懂民国历史
郝建:我怀疑我们讨论的视点是不是太精英了,尤其做电影的首先得从一个最普通的观众开始,个人习惯我是不好这样去假设,比如你得懂所有民国的历史。我觉得是不是首先从普通观众看这个片子的感触来看呢?太高端了,电影史、王家卫以前的片子等等东西,这是后面的事情,电影必然会引起这种效果。
奇爱博士:做讨论应有自己的立场,不一定要站在大众角度
奇爱博士:电影有些是工业流水线式的生产,比如类型片,有很多是个人对内心化的表现、个性的表现。比如有欧洲很多大师的电影,比如雷乃、戈达尔、特吕弗。他们的创作更注重有自己的想法,电影本身是开放性的。我们探讨的这个问题,我是站在影评人的角度考虑。其实我想电影就像武术招数一样,可以有虚的,有实的,但千拳归一路,打动你内心的就是好电影,打动不了你内心的就是不好的电影。所以,王家卫的电影两极分化非常正常,王家卫的电影过去这种不通顺的淡化叙事太多了,我们在做这个讨论的时候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立场,我们不一定非要站在大众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电子骑士:王家卫易被贴标签,民国色彩被观众误导
电子骑士:我们对于片子主题逝去的东西没有太多的争议,但是要说民国风,这个词本身是很慎用的词,这个词很模糊,而且非常容易被误解的一个词,而且我们都没有想清楚这个词意味着什么。所以,我觉得这种描述只是简单的“贴标签”,而恰恰王家卫是一个特别容易被贴标签的导演,而且恰恰这种标签又贴得不是特别合适。你说什么叫民国风?那里面纸醉金迷的非常华丽的镜头,在堂子里的人都抽着烟、大家都着长衫,这就算是民国风吗?应该是一个风格或者是一种文化想象、电影想象。而这个电影有没有民国风、有多少民国风?如果说精神传承的话,很多电影都有精神传承。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必须要捋得很清楚才能说,而不是泛泛地说民国有一个什么精神在里面,民国的精神可能有几十个方面。
而另外一方面我认为,在这里面有些东西恰恰我认为应该是区分清楚的,我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想象的东西呢?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代宗师》中没有特别大景别的镜头,对于整个环境的交待非常之少。再有一个,包括连拍香港的这些武馆之类,都是向上打的一个镜头、斜的一个镜头,这个东西只是王家卫的一个借助,王家卫特别会借这些东西来表达情绪。我们都说过期的罐头,你要把过期的罐头讲到什么东西去说的话,本身就会被带偏了。
再有一点,香港本身对于民国就有一种特别的想象和特别的期待,我们会发现很多的功夫片、武侠片是讲清朝的,但是没有人说“清朝风”、“清朝精神”呢?没有,就是没有。但是民国,香港是建立了很多对于民国的想象,为什么呢?因为香港是从租界这会儿发展来的,对那会儿有很多特别复杂的感情。香港电影对清朝的想象基本上属于五花八门、杂七杂八什么都有,是很混乱的想象,而对民国的想象比较集中、比较清晰,对于这个地方有一种感慨或者寄托。所以,民国的色彩这种东西容易被一般观众误导就是“穿长衫、戴帽子、围围巾就是民国风”,这在电影中已经变得是很烂俗的东西。
夏河:民国对于香港来说并不是很遥远,反而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遥远的前朝往事。其实你搬到香港你就会发现现在很多人活的就是民国。
本南丹蒂:《宗师》中表现了民国的“不可遗忘”
本南丹蒂:我认为这个电影和《一九四二》等等最近很多的历史影片里那种“勿忘历史”的态度不一样,它不是把被遗忘这块历史挖出来,建个纪念碑,不一样的。它让我感受到它表现的民国的一种“不可遗忘”,它不是说不能遗忘,而是没有办法遗忘。我们的档案工作决定了总有一部分历史是被舍掉的,但它们的作用还是存在的,它们影响了那些被记录下来的历史,使其成为它们的样子。这些被舍弃的历史不再是边缘,而是变成内在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你根本没有办法忘掉的。就像宫二的功夫遗失了,但是它对叶问的影响,成为了叶问内里的东西,成为了叶问留下来的东西的一部份。而这就是电影所表现的“不可遗忘”,民国的东西对于我们今天来说,它始终存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它是我们没有办法忘掉的,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主持人:对于刚才反方提的“王家卫被标签化,民国风格”呢?
本南丹蒂:他是容易被标签化。
LOOK壺:王家卫始终感兴趣的是如何创造一种全新的电影感觉
LOOK壺:王家卫拍《一代宗师》这个电影,他的美学风格是不会改变的,但是从功夫片这个题材来撞击一下能不能产生一个化学的效应?我觉得这是他拍这部电影的初衷,他始终感兴趣的是如何创造一种全新的电影感觉。风格的东西首先是希望观众能感知到,但是每一个人的感知其实是不一样的。有的观众看完都睡着了,而有些观众看得非常亢奋,我觉得风格化的东西就是这样,有的人觉得绿色对他很刺激,有的人觉得蓝色对他很刺激。讨论这部电影的焦点是说:它为什么会使有些观众没有亢奋?它的风格和形式有没有完全地达到?这是比较重要的。比如说他拍功夫片的方式,功夫片剪辑的方式、配乐,有的人觉得非常好,有的人觉得非常不好。
奇爱博士:王家卫在布一盘很大的棋
奇爱博士:王家卫的电影有一个基本的整体布局,王家卫的电影其实讲的就是“一个”中国人贯穿一百年精神情感的史诗,王家卫一直都在拍一部电影。《一代宗师》这部电影里,从五十年代开始,突然有一个镜头是叶问换上西装,手里叼个小烟,这前面都没有交待,叶问本身是不吸烟的。我当时就感觉到,这和《花样年华》里的周慕云是一模一样的。这这样就和《阿飞正传》《花样年华》接起来,一直到《2046》,他探讨了一个中国人怎么样在一百年乃至一百一十年的情感历史。这是王家卫布得一盘很大的棋。
这本来是我个人的一个小揣测。后来凤凰网的一个记者小妹第二天去采访王家卫问到了这个问题。王家卫就说特别希望穿着长袍的叶问能和穿着西装的周慕云有一次擦肩而过,然后周慕云进了旅馆就开始写《逝去的武林》的故事。我觉得这是王家卫非常总体性地对于自己作品的设计,我觉得这是非常不错的。
叶航:徐皓峰风格在片中融汇不妥帖
叶航:说到风格,我就想说下王家卫和这部片子的第二编剧徐皓峰。不少香港的商业类型片存在集体创作的情况,编剧之间的合作、导演之间的合作,问题不大,因为影片个人的风格化的东西并不明显,比如《十月围城》最后就是好几个导演一起帮忙来拍,也看不出来哪块是谁操刀。但王家卫是作者性非常强的一个导演,这次找内地编剧合作,肯定是在一些方面达成了共识。合作没有问题,导演都需要帮手,但关键在融合得好还是不好。像张叔平的美术风格就是加分的因素,但徐皓峰的一些个人风格我个人感觉在片子里就融汇得不是那么妥帖。影片的台词很多人说有哲思色彩,很酷,但我并不觉得好。因为风格都很一致,看不到说这些话的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那就有点问题,使角色不够“活”,不够生动。毕竟这些台词不是打印到纸上让人读的,而是以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为依托的,王家卫以前的台词风格也很有特点,絮叨、自恋等等等等;但有一点,这些对白是和那些人物的性格唇齿相依的,什么人说什么话,很好分辨,对性格的建构起很大帮助。 而《一代宗师》里还是通过台词论述的东西多了点,叙述的东西少了点。
奇爱博士:王家卫把徐皓峰的观念酝酿在完整的菜里
奇爱博士:他们都是提供原材料,因为王家卫不可能什么都懂,王家卫不可能什么拳都明白,需要有一些参考的文化背景。而这部电影跟过去王家卫的电影没有任何区别,它还是一部没有剧本的片子。王家卫的超天才之处在于用思维结构影片的能力。他拍摄时可能没有什么特定的目标,可能就写了一张纸的提示,拍了一些空镜,然后他要用自己高超的智慧在意念当中结构了这个片,所以没有那种明显起承转合、延续性的故事。这个电影实际上是以心理的角度去结构叙事,和王家卫的心灵有关系,这和徐浩峰所提供的内容,它并没有什么冲突。他就是要把徐浩峰提供给他的观念,比如“刀要存在鞘里面”、“大成若缺”等等这些一看就是徐浩峰的手笔,酝酿在完整的一盘菜里面。
木卫二:我补充一下,“刀要藏在鞘里面”,你可以说是徐浩峰的,但我还会觉得是黑泽明的呢,《椿三十郎》。
兰波:徐皓峰研究民国武林,因此影片里的台词和表演,包括怎么过招其实还是民国的东西,这就已经证明了我们的观点,它确实是民国的东西,它就是反映了民国文化。
郝建:我揣测邹静之肯定对编剧不满意
郝建:我插一个小的意识流,邹静之肯定对编剧不会满意的。有人说,“你没去看邹静之讲话,他可满意了。”别人告诉我邹静之说,“王家卫对这个剧本改得很多,每一处改得都比原来好。”我揣测,没有一个编剧说这话的时候是真心话。
奇爱博士:当年《阿飞正传》用了两千多万港币,但是票房奇惨,为什么会这么惨?你做了电影宣传,片子花了几千万,用了六个大明星,怎么把这个钱花的?最后呈现出来的东西,和观众大众化欣赏的情趣是背离的。《一代宗师》也是这样的,花了这么多钱,这么多的老总投钱,最后拍出这样一个玩意儿,这和普通观众的心理预期是有落差的。
郝建:我觉得赵本山和小沈阳就是国内的某个投资方觉得他们俩进去有票房,才会进去的。我真不敢相信。不要神话王家卫,王家卫面对这个题材、面对这些人和这件事找不到北,他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是我武断地根据文本说的。
兰波:我要反对你,东北的这个元素必须用一个东北的代表,谁最能代表东北呢?当然是赵本山和小沈阳了,代表它的一个风格,我觉得赵本山的戏分也不过分,小沈阳的戏是因为张震的戏分剪得太多了。
奇爱博士:当年冯小刚拍《夜宴》,大家一看见葛优就笑,但是到韩国放的时候,观众都不会笑。因为我们心里早有了一个既定的框框——你一个喜剧演员就应该是那样。其实这对于电影来说也未必是一个好事。
【总结发言】
主持人:下面双方各有一个代表出来总结一下关于风格和民国风。
LOOK壺:《一代宗师》产生争议是因为彻底的风格化路线
LOOK壺:我觉得观众看电影这件事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影像是用来感知的,不是用来思考的。感知到位,才能有感而发。你感知不到这个电影给你传递的影像表意效果之后,你才会考虑这个角色演得不到位、这个故事不好等等。《一代宗师》之所以产生争议就是因为它走了彻底风格化的路线,这也是郝建老师所承认的。我们讨论电影的时候,更重要的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而不是偏到更远的地方去,你觉得这部电影没有办法在感官上、感知上被touch到,你应该提出你的意见。你觉得是哪部分做的不好,快镜头太多,配乐太满之类。
赛人:王家卫的电影魅力在于奇趣,这次不是大成若缺是抱残守缺
赛人:一个电影,你的风格,你的所有的东西,看了之后,风格要为你所谓表达的东西去服务。而王家卫的电影当中有很大部分是台词方面有很大的特色。我在《一代宗师》前半部分看到了电影《叶问3》,这个电影正儿八经是讲叶问这个人的状况。台词从最开始“一横一竖”到最后“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停地轰炸,《一代宗师》中叶问什么都不教,跌打损伤不教等等,太聪明的人我教不会,太笨的人我教不了,连饭吃不饱的人没有力气,他也不可能去学,那我也不教,这个对话在《一代宗师》中是没有的。他的一种情绪,特别奇怪的一种情趣,特别有意思,看了之后让人非常欣慰、非常动人。
王家卫的电影最有魅力的是什么?是奇趣。充满了臭不要脸的人,一个比一个臭不要脸。《东邪西毒》最有魅力的是什么?洪七公手指头断了之后,他老婆给他喂饭吃,你吃一口,我吃一口,两个臭不要脸的在那里。王家卫否定了一切,否定得特别有意思,突然之间出现了洪七公,很潇洒。《2046》里梁朝伟和王菲两大偶像在写黄色小说。但《一代宗师》中,应该是潇洒的宗师,却都是完人,没有人味,大家说他电影是大成若缺,我看是抱残守缺。这是对王家卫的失望。
九只苍蝇撞墙:王家卫不知道正剧的点在哪儿
九只苍蝇撞墙:这个片子拍得太正,所有的人都端着,王家卫的片子从来都是反讽式的,这一帮武林人士每个人上来都是一堆词,没有任何意义,所有的人一端着就不好了。王家卫不会拍正剧,他不知道那个点在哪儿,他也不知道哪个点能吸引观众,下不来了。所以,后来为什么要一直退到两个人的情感世界呢?因为只有这个东西才能让他回到他熟悉的套路上,这才能真正地吸引观众,而前半部分说了一堆废话,没有任何意义。
奇爱博士:王家卫的金句风格是从六十年代香港广播剧中受的启发
奇爱博士:这个电影的形式不是过去的现代都市风格,它是感伤的、怀旧的、逝去的。王家卫在电影当中会有这么多金句和独白,这是因为王家卫是从六十年代香港的广播剧中受到了启发。他认为,电影不应该只可以让观众去看,也可以让大家去听。这就是他个人风格的体现,这一点无需置疑。
【嘉宾点评】
主持人:刚才我们在讲民国风的时候,又聊了一些风格的东西,我们今天来的嘉宾有很多是民国史方面的专家。下面有请章立凡老师给我们讲一下,这部电影在多大程度上还原了民国风。
章立凡:片中的民国精神是贵族间的战争
章立凡:刚才说起一些前辈导演的事,我今天也就给大家讲几段小故事。很多年前我认识了胡金铨,我知道他拍一部片子,搭一堂景,上面有屋瓦,他一定要等到瓦上自己长出青苔上才拍。他是雕琢得很细致的人,这样的导演现在确实是后继无人。导演有时候真的很穷的,倒是明星们是有钱的,导演不一定有钱。
我也认识李翰祥,有一次在台湾饭店,他出来我进去,他拍我的肩膀,我一看他穿了一身长袍,还围了长围巾,八十年代他就公然地在北京街头这么招摇。我今天出门的时候在想:我可否穿一身长袍呢,还是穿这样一身学生服呢?后来我想,上午还要给周有光先生祝寿,怎么好意思这样穿!
当然,这些都是笑话,我还是说说这个片子的感受,一开始我有点犯晕,这个电影到底是武侠片还是黑道片呢?我有点搞不明白,从主要的宗师人物来看,有点像现代都市的武侠片。可是,看着一群人穿着黑衣服打架,又像是一个黑道片。为什么会把这两个东西融为一体呢?我忽然想起来,我父亲早年是习武之人,曾拜吴鉴泉为师。吴大师1928年南下到上海传艺,他的门墙之下有什么人呢?一是民国的名人,焦易堂、熊式辉、彭养光、谷正伦、褚辅成、陈布雷等。二是帮会人物,王晓籁、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他们可以非常和谐地在大师门下当徒弟。我父亲的师兄弟后来还有几个人,像唐豪、顾留馨、吴图南真成了武林的大师,如果你们问武学的前辈们,这几位民国人物还都认得。我父亲后来也写过武学的书,但是他最终没有走这条路。四十年代他还投资拍电影,这两门我都没有继承下来,我只是寻找他们的轨迹。
我注意到这个片子中有个细节,宫师傅临终的遗言是“不问恩仇”,给宫二的传话是这样的。还讲“一横一竖”,这个片子几场对打,没有看见打死了谁,只是把谁打倒了,包括宫二把马三给打了,也只是“要回我们宫家的东西”,她是自己取回,并没有把马三打死,而且马三最后有一个领悟,说师傅给他讲“老猿挂印”的时候,关隘就是“回头”,他最后是悟了,并没有他死了的情节,他们的交手中间是有武德在的。
还有金楼这场戏,搭这堂景非常昂贵,雕花镀金的东西打坏了看起来都很心疼,宫二和叶问交手前有一句话,“可惜了这一堂精致”,他们就约定谁打坏了东西就算输,后来因为踩的地板裂了,就算叶问输了。所以,我感觉它还是有一种民国的精神,这种精神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是一种君子式的对抗,或者是一种贵族之间的战争。这“一横一竖”并不是置对方于死地,而是让对方觉悟就可以了,是切磋学问。当然,我是一个普通观众,只是多学了一点民国。
片子本来是一条线,后来变成很多条线,就像一把团扇,一根扇把,分出很多根扇骨,覆上扇面画出一幅画来。本来是一个焦点开始,后来变成散点;有很多个故事,不单是一个故事,由叶问作为一条线,把各个单独的珠子串起来。
整个看下来,我感受“民国风”其实是一种民国的风度。民国好象也是这样,它不太讲绝对的是非,而是让你自己去体验。
我不知道我讲得对不对,在座的各位都比我内行,我现在很少看中国电影。应该请宫铃说,宫铃是民国的人。(全场鼓掌)
宫铃:《宗师》中体现了“忠孝节义”
宫铃:我认为民国这个概念在大陆、台湾、香港有不同的内涵,大陆比较在意的是外交形式。这个电影从头到尾贯穿的意念让我觉得非常熟悉,姑且说它是民国的意念吧。刚才我谈到洪门,洪门其实是一个特别大的黑社会组织,包括戴笠他们都是从洪门出来的,到目前为止有很多台湾的外省人都是洪门子弟,我自己本身就认识一堆洪门子弟,包括出来选议员的。到目前为止,洪门子弟进去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的切口,台北市很多议员本身是洪门的。
大家讨论了半天,感受不到我说的“从头到尾在华人世界的导演里已经没有人拍这种东西了”,所以我说从头到尾是非常熟悉和舒服的,洪门强调的也就是四个字,这四个字叫忠、孝、节、义,整部电影贯穿的就是这四个字,虽然没有台词直接说,如果你认为这四个字叫民国,它就是民国的风格。
第二,里面有一个角色大家可能都忘了,叶问的老婆宋慧乔的角色,里面有一个很巧妙的段落,宋慧乔是清朝的大臣之女,她跟他去堂子里听戏曲,很多其他的女人另眼看她,看起来她是走入新时代的女性,但是当她发现叶问有可能爱上宫二的时候,她选择默默吞下。这里面表现出民国女子的内敛,包括当她的先生要出去打架的时候,她也不想说“你要保重”,没有那么多的废话,“我带我的孩子回娘家,我希望你来接我”,所有的情感在一两句话中表露无疑。如果你只是把它局限在民国,你可以看到他老婆的这个年代,她有到堂子里去看剧,也会去拍很流行的照片,可是她骨子里还带有一股中国传统女性的内敛、以夫为天的概念。
我就想到我的姥姥,我姥姥是小脚,我姥姥教的所有一切全是中国传统女子该懂的,认为男女相处应该怎么样,女孩子坐有坐相,不应该怎么样等等。你会发现,她就是叶问老婆的那个状态。所以,看这部电影最可怕的就是站在现在的角度去看那个时代什么东西叫民国、什么东西不叫民国。做最后的总结,我从头看尾,看得非常熟悉和舒服,而这种的氛围已经是华人世界包括台湾在内至少很多年没有见过这样的片子。
章立凡:我不久前到台湾走了一趟,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很有这样的感受,1949年以后,中华文化的很多精品南移了,我小时候感受的传统文化,在台湾保留得很好。
(三)影评功能篇
影评的功能究竟是什么?
【自由时间】
主持人:下面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其实我们今天的讨论一开始有一位老师也提到,我们现在民国的氛围越来越少了,大家看到的更多是人身攻击、骂战等等,我们第四块要讨论电影评论的今天存在着一个不好的风气,红包也好,人身攻击也好,等等现象,它是怎么样形成的?我们怎么样把它拉到比较好的轨道上。观众是否还需要专业的影评?还是说我们只需要一些消息、信息?这个环节我们双方每名只有两分钟的时间。
李小飞:影评界只有个体的问题,没有整体的问题
李小飞:我不是影评人,我有自己的职业,但我想说,中国影评界有很多问题,但你能告诉我中国任何一个行业没有问题吗?我偶尔也写一些东西,我发现一个非常不好的情况,比如你写一个电影不好,读者有很多评判你这篇文章的态度,仅仅是因为你的观点是否和他一致。比如你说这个电影不好而他觉得很好,他就要骂你,你的观点和他一致,他就要赞你。水军就更可怕了,你说他家的电影不好,他就要骂死你等等,这些是非常糟糕的,那些人都是没有文化没有教养的人,我想在座都是比较有文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如果也是这样,看到别人不一样就受不了,是不太好的。说到影评界,我觉得只有个体的问题,没有整体的问题,只能说某个人怎么样,不能说这个整体怎么样。
刚才大家的观点都很好,很多人对一方面是赞成的,对另一方面是不赞成的,而不是说个人观点一定是怎么样,大家还是很理性的。
木卫二:激烈表态是文革余孽,做影评不能过多套用观众反应
木卫二:我在微博上也注意到很不好的现象,李多钰宣称,要把喜欢《一代宗师》的全部给拉黑掉,这种激烈表态是没有意义的事,不好听的说,也就是文革余孽。所以,今天评论的这种风气还是需要引导,我个人在做电影评论的时候,就以表达自我、寻找合适的倾诉手段为主,而不应该是去文攻笔伐,互相问候对方。郝建老师刚才说,边上观众看《一代宗师》都看睡着了,的确,我们不应该漠视观众的反应,但是,做影评的时候不应该过多地套用观众反应,比如说观众看《古惑仔》、《濠江风云》时候,全场都很High,热烈鼓掌,但是不能说大家都非常喜欢黑社会,恨不得出门就去砍人。我在香港文化中心看《低俗喜剧》,全场观众陷入疯狂,各种鼓掌,那也不是说他们平时都喜欢爆粗口、爱三俗。所以,你不能因为有人看《一代宗师》睡着了就引为证据,睡着了不能说明这部电影的好或坏。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不如就拿票房说好了,多少人买票多少人贡献了票房。对的,很庆幸,今天的讨论没有说到票房的问题。我个人在做评论的时候,就尽量少提票房的东西,当然也不是说票房不好,你从故事、风格、民国文化方面来谈《一代宗师》都非常好,能自圆其说,能独立成文就可以。但这些年来,国内做评论的有一股非常不好的风气,言必称票房,人人都可以当票房专家,进而给大众造成不良误导,票房好就等于电影好,可这和写评论是两码事。
主持人:你用一句话最后概括一下。
木卫二:在座的都是做评论或者与之相关的,面对目前这种局面,我觉得大家还需要一起努力。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其实观点冲突不是很重要,大家在对立不同的情况,肯定也还是互相有存在交集。我想,这也是今天这个会的最大目的。
本南丹蒂:影评人不是一个职业,影评人应该是一个社会的位置,谁都可以来占。关键是它是一个社会的位置,大家必须要有一个社会的意识。为什么你要谈论这部电影?而不是说影评人的职业和非职业的区分,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不是说有一个门槛或者没有门槛的东西。
曾光明:如果你给我提供了价值,你就是一个职业,我愿意为你付出一些报酬。但是你认为我不给你付出这些东西,你看影评没有任何获得,是你思想的抒发,那就不是你的职业。
电子骑士:人人都可以写影评,但是不是人人可以成为影评人。
本南丹蒂:我不是说人人都会坐在这个位置上,你为什么要坐在这个位置?它是社会上的一个位置,关于这个电影评论发出的声音必须是有你的观点的,现在大部分没有观点。
电子骑士:写一个基本的影评表达这个片子好不好,这是最基本的东西,西方的影评人绝大部分要首先满足这个,所有西方杂志上、媒体上写影评,都要讲一下这个影片怎么样,否则为什么这些多人要去打分呢?为什么会有这种网站的存在呢?这是一个很基础的东西。
当然,不仅于此,你可以不止于此,但是你不能说这个东西是没有意义的。
郝建:“导购”在这个里面是最基本的。
电子骑士:西方影评用很多篇幅去讲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我们现在上来就是默认你都看过,甚至我都默认你看过三遍,我跟你讲第89分钟的时候有这样一个镜头,这个镜头我是怎么感觉的,这样可以,但是我认为影评人应该是一个职业化的东西,为什么呢?影评人这个职业不是像某些其他的有一个机构给他发工资的职业,它首先是在媒体当中的一个职业。
本南丹蒂:你说的影评人是附属于电影工业的,如果电影工业一部电影不生产了,我们还会看电影吗?我们还会讨论电影么?我觉得我们还是会看电影的。
郝建:那就不是看电影这个概念了。
兰波:他说的是文化意义上的东西,更抽象,您说的是工业上的东西,是他说的这个概念里衍盖的一部分。
电子骑士:为什么文化上的东西和工业上的东西对立起来呢?哪怕电影不生产了,他不可以写老片怎么样呢?没有任何冲突的地方。
本南丹蒂:当你在诉说一部电影的时候,影评人说的作用是告诉人家你可以怎样看一部电影,它提供的是一种可能性和观点。
电子骑士:你的作用可以是多样的,不是一个作用,你可以告诉他怎么样看电影,你可以告诉他我怎么样看电影,你可以告诉他这部电影和其他电影之间的关联,有很多种。所以影评人有很多种,可以为观众而写,可以为导演而写,可以为电影工业而写。
郝建:影评在中国首先是“导购”的作用,你可以加其他的东西,但是第一条就是“导购”。
LOOK壺:你说的是日报影评人,你去看一下专业的影评人。《Film Quarterly》、《电影手册》没有一篇影评是导购的。
郝建:那是电影研究,那是电影批评。我就是讲一般的报纸上的影评,说白了,观众看了是决定看不看一部电影的影评。
LOOK壺:电影批评也是评论,review啊!
本南丹蒂:影评人这个位置恰恰应该把整个电影工业给撇掉,就是谈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文化和这个电影的关系,而不是谈票房有多少,或者这个电影适合某一个的人去看。应该是激发出每一个观众看电影的创造力。
电子骑士:我谈这个电影和原来的电影比较,是不是把原来的电影抛弃?这怎么叫做把电影抛开呢?我这么写和以前的比较,怎么叫服务于电影工业呢?
曾光明:你现在服务的是电影中间的从业人员,怎么能说你不是服务于电影工业呢?
本南丹蒂:我服务的是我心中的读者。
曾光明:你的读者就是电影中的从业人员。
本南丹蒂:不是,我写一篇文章为什么要为电影从业人员呢?
郝建:我提一个大问题、一个小问题,如果感兴趣大家聊一聊。第一个小问题,关于《美国往事》的音乐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个是艺术的问题,还有一个是版权的问题。
奇爱博士:这个版权肯定买了,王家卫的电影音乐基本上都是拼盘,看过他其他电影的都知道,王家卫的电影音乐都是这样的。
郝建:他过去一般都是只选歌吧。
奇爱博士:那也不一定啊,比如《2046》开头的音乐不就是神秘园的音乐么。
郝建:我没有注意。
奇爱博士:那您也得看了再说哈。
木卫二:我还注意到有很多评论传达了这样一种声音,就说现在这个版本是不被承认的,是赶制和不负责任的。但问题是这个版本也是王家卫自己定剪的啊,而且有朋友引用了《一代宗师》剪辑助理的说法,现在这版本已经是经过37个版本时间线的修改,导演自己都承认这个版本,也放到电影院放映。那么,拒绝评论,把版本问题列为首要打击对象的人到底是在想什么?
郝建:关于版本的问题,比如说《白鹿原》、《人山人海》,我是不认同的,只要你交出来的就是,不考虑它任何版本的问题。
李小飞:刚才说到《美国往事》,《美国往事》也有这种过程,刚开始出来的两小时版被骂的很惨,后来出了四小时版就成了杰作了。现在《一代宗师》的惟一问题就是结构情节上不太连贯,完整版推出后很可能成为一部杰作。
奇爱博士:王家卫拍这个电影的工作方法是和当年塞尔乔.莱翁内很相似的。当年莱翁内拍片,都是莫里康内的音乐先写出来,现场放着音乐演员去演,比较能够进入情境。王家卫也是这样,这个电影在现场拍章子怡抽了一口小烟慢慢躺下去的时候放的就是《美国往事》。或许他想让梅林茂写一首新的曲子替代,但最终可能他觉得最合适的还是《美国往事》“黛布拉的主题”这首很抒情、很忧伤的音乐。
郝建:我再说一个问题,我发的那个微博有点尖刻,其实我是把对陈可辛的邪火发到这上了(全场大笑)。但是我想跟大家提一个问题,电影当中要不要有善恶之辨,不是说写得明明白白,不是说一定要把善恶之辨好人坏人分得很清楚,而是说内在的东西要不要有一种伦理的东西,一种善恶之辨的东西,一种价值的东西?
如果举反面例子举陈可辛,正面的例子就是《寒战》。我为什么看了《一代宗师》觉得想吐?因为前面看了《寒战》。陈可辛是反面的例子,从《投名状》到武侠,然后到《血滴子》,这是香港导演价值观混乱的代表。前面又看了《寒战》特别好,所以看了《一代宗师》又影响我对《一代宗师》的判断。
很多人是骂我的,凡是我讲到善恶之辨,很多人会骂我这是意识形态、脱出了一种既定话语又跳出了另一种既定话语,包括扁平性,扁平性是后现代的一个,当然,这里面有我个人的看法,后现代在中国是主要的,这个话题对《一代宗师》会不会离得远一点?在《一代宗师》落实到文本上,叶问这个男一号,他这个人要干嘛?他在乎什么?他恨什么?喜欢什么?他为什么可以死?
兰波:一句话,叶问这个角色是被时代推动着的。
李小飞:这个话题肯定是不成立的,有的电影把善恶夸张到一个极端的地步,比如《指环王》,还有的非常写实,表现非常模糊的善恶,都可以拍出杰作出来,我觉得这个东西是不成立的,只是一种选择而已。
奇爱博士:其实郝老师举的例子,正邪对立,比如《魔戒》《变形金刚》什么的。其实即便是类型片的二元对立当中仍然可以没有善恶之辨。西部片中原来是有善恶之辨的,后来到了六十年代山姆派金法拍《日落黄沙》,还有莱翁内《镖客三部曲》,“好人”基本上是赏人杀手,他叫“好人”,但是并不一定真好。在这个时候类型片中很多人物形象已经开始出现道德模糊化的现象,这是典型的西方类型片发展到六七十年代的转型。电影其实无需分出善恶,类型片都如此,更不要说文艺片了。
主持人:最后一个环节,各位嘉宾如果有高见的话,也可以加入他们。
郝建:黑色电影是有善恶之辨的。
兰波:可以有善恶之辨。
叶匡政:其实善恶之辨在于一个艺术家的选择,没有一个规则,评论家不需要评论这个。我们只是关注这种形态是不是做得很饱满或者是会不会让观众打动。中国的电影这么差,很重要的原因是所有的影评都被收买了。
郝建:郝老师写过一百篇没拿过一分钱。
叶匡政:你可能有钱,你可能比较稳定,但是很多影评人就是靠这个为生的,我也写过一段时间,后来发现老是去看这种垃圾片,它老是先给钱,你再批评它你就很难受。我反过来说一下影评,影评需要我们这个时代重新认证,影评实际上应该是更宽,电影是综合的艺术,水军也是影评的一种方式,现在影评流行两种方式:一是对演技的分析,很多观众更关心演员,还有一个是票房派,老是看票房,我觉得应该谈电影,我也参加过一些电影的讨论会,老是在讲票房。但是今天是唯一一次没有听到“票房”两个字,也没有听到“演技”,今天开会的影评人在这个时代已经非常稀有了。
当然了,影评再往高一点来说,包括诺贝尔文学奖也是一种影评体系,当整个评价体系出现问题的时候,所有的电影奖、政府奖、民间奖都有有问题的,所有的影评都是被收买的,只要给钱就发影评,当所有的媒体可以被收买的时候,当所有的评奖也可以被收买的时候,我们对艺术的标准是非常模糊的。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评价体系出现了问题,当评价体系出现问题的时候,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最后成为什么现象呢?演员成为最高的片酬。
我的意思是说,中国电影之所以《泰囧》能够拿到12个亿的票房,王家卫的电影到现在才7千多万,表明整个评价体系,我可以肯定八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电影评价体系和观众素质比现在高多了。现在的电影环境和过去不一样,欣赏水准要高过过去八九十年代,现在的影评系统、评价系统出现了问题。所以,郝老师应该关注一下这个问题,因为你权威,我们都是外行。
李小飞:说到“影评人都被收买了”,我忽然想到,其实这个时代所有人都被收买了,所有人都只认钱嘛。导演不是被收买吗?有几个导演是为自己的艺术操守艺术追求拍片?大部分是为了钱,我认为这是时代的普遍现象。
兰波:怎么是收买呢?应该是挣出来的,我们是挣出来的。
宫铃:拍电影怎么会和影评人被收买是同样的意思呢?我想说一句话,我举一个台湾的例子,台湾的《苹果日报》之前专门写3C产品的点评,写这个点评之后,编辑真的就会用,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刚开始的3C厂商抵制《苹果日报》,后来发现它是真实的,受众只要讲3C产品就买《苹果日报》来看。整个评价体系,如果说今天某某人写出来的影评好或者坏,你会相信我是源于我的品位,而不是我今天拿了哪一家杂志或者电影的钱,如果这个体系建立起来就可以成立影评人工会,今天的问题不在于有没有拿钱或者附属于电影工业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把影评当做你真正在做一个很忠诚、很有信任度的评论,你可以喜欢王家卫的电影,你也可以不喜欢,这怎么能够说导演也被收买、影评人也被收买、全民都被收买的社会呢?
李小飞:就是说,我们全社会有几个人为了信仰而做事呢?这是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所有领域都是如此。
宫铃:不是说信仰,而是信任度,当你的东西的确是说一些真东西的时候,台湾有多少无名小的博客说这家餐厅好,最后有很多人愿意给他投广告,但是他很清楚地知道让他能够继续赚钱的原因是他讲出来的话有分量,而不是在于今天谁给了我钱,因为他知道一旦分量没有了之后,观众会散去,钱也会没有了。你一定要把所谓的产业链的体系搞清楚!
李小飞:你说的是信用,一个人有他的信用,一个媒体有它的信用,一个导演也有他的信用,一个影评人或者一个普通人在生活里也有他的信用,一旦把信用用光的时候他就完蛋了。
叶匡政:其实和电影界的权威是很有关系的,如果他不出来呼吁的话,比如说法国电影很早就建立一个每个影评人发一个卡,影评人可以随便看电影,这就是国家给影评人提供的福利,导致让这种评价变得客观,你可以免费地去看,就可以不用拿别人的钱了。社会或者电影界的权威出来组建公正的影评,这是第一。
第二,国家有一种保证各种评价体系的客观公正,但是只要有三家网站,有一个网站非常公平的话,别的网站很快就必须跟着公平起来。
曾光明:靠个人信仰是很不可靠的。
宫铃:我刚才讲的话中并没有排斥商业,但是要搞清楚它的前提是什么。我刚才只是举出一个例子把这个产业链捋清楚,这件事是郝教授的事情。
曾光明:宫铃小姐替我反驳了媒体为什么不收钱,你替我反驳是因为我不是不肯收钱,而是因为我觉得这个钱不够收买我。
(四)最后总结篇
主持人:时间差不多了,现在已经是最后最后的环节了,下面请今天的正反方说一句话的点评。
LOOK壺:我是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从第一个镜头到最后一个镜头都让我非常地亢奋,我在中国的电影院看了那么多年的电影都没有这样的强烈体验,我希望有越来越多这样的电影,我觉得王家卫拍这个电影非常了不起。
九只苍蝇撞墙:这个电影有两面性,一是他拍了一个不是特别适合他自己风格和趣味的电影,导致了我们的观众有很多观影意图,而电影又没有达到这种意图,包括叙事、动作剪辑都没有达到意图设置的水准。
二是,这对中国电影是一个好事,很少看到王家卫从各个角度都不是特别商业化的片子,他依然有胆量这么大规模地在影院放、吸引到观众,这毕竟是好事,影院不能都是让《泰囧》、《画皮2》占据。一年中有一部这样的片子从《泰囧》、《画皮2》中出来,这是一个好事,只是说片子质量不是特别满意。
主持人:下面几位嘉宾用一句话点一下。
宫铃:我觉得这部电影对我来讲,是一个我很久没有接触到的熟悉氛围的电影,但是王家卫的电影中我仍然还是最喜欢《东邪西毒》。
曾光明:一份八十块钱的娱乐,大家要求不要太高,这已经很好了。
叶匡政:这部电影一如既往地是王家卫的电影,但是我并没有感觉到特别大的惊喜,其实我希望王家卫还有更多的变化,但是我觉得这部电影没有带给我,但是相比于大量其他的电影来说我仍然很喜欢。
夏河:我非常开心来到这里,因为这里的每一位非常尊重严肃电影,因为今天是一个不尊重严肃电影的时代,这很可悲,包括很多同行对严肃电影都是批判的,都是站在大多数人的角度得到空前支持的满足感,这很可悲,看到今天在这里的人,你们很厉害!
苏毅: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这部电影的制作和品质在一年内应该是不错的,近年来很多香港导演纯粹是赚钱,电影品质没有很好的把握,但是王家卫这几年磨炼出了《一代宗师》,而正好这几年我们国内电影的容量在扩张。对于这样一部有品质的电影,可能市场会给王家卫这几年来的磨砺一个好的回报。同时,也能够带给一些国内年轻导演,让他们看到什么是真正高品质、优良制作的电影,我想这会给一些导演启示或者给一些电影公司在项目选择上带来一些思考。
主持人:接下来有一个小小的仪式,在《一代宗师》有一个掰饼的环节,我们来笔划一下。期待大家再次相聚!
上一篇:14岁女孩被绑去嫁人,换2000块嫁妆、10公斤鸡肉、100公斤猪肉、20升酒:
下一篇:迟颖:未成年人监护人违反法定限制之法定代理的效力
最近更新人物资讯
- 青年节专题时文精选,1个专题+5篇模板+12篇范文+1个作文合集(角度+金句+精
-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五篇)
- 赤坂丽颜值巅峰之作,禁忌之爱代表作品-高校教师成熟
- [王仲黎]人茶共生:布朗族茶文化话语中的生态伦理
- 北京文艺日历 06.12~06.18
- 有什么好看的少女漫画推荐?
- 为了孩子陪睡校长,请别拿这电影洗白
- 当贝市场tv版apk下载
- 茉
- BBC评出有史以来美国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 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
- 阴阳五行学说范文
- 2022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Part2毕业展
- 观看平凡英雄观后感1000字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古希腊艺术与神话
- 收藏 | 带你穿越500年,看一看这50位著名艺术家
- ab血型女人的性格
-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 为什么孕妇生产有危险时,部分丈夫和婆婆会选择保小孩?
- 《员工自发管理的儒家修为智慧》
- 菲律宾尺度片的全明星阵容,菲律宾女人质量这么高的吗?
- 文学课 | 韩少功:文学与记忆
- 《人性的污秽》中的伦理道德世界
- 宋惠莲背夫和西门庆幽会后自缢,看透情色表象下的死亡真相
- 秋波多少画(五代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