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色大师遇见诺奖得主 阿莫多瓦新片更暖
戛纳电影节第七天的主竞赛放映主打阿莫多瓦的新片《胡丽叶塔》,尽管该片一个月前已在西班牙上映,但还是吸引了大量观众早早地在电影宫排起长队,氛围不亚于昨天贾木许《帕特森》首映造成的人流高潮。《胡丽叶塔》是本届戛纳电影节众多影迷和媒体人最期待的电影之一,改编自诺贝尔奖得主爱丽丝-门罗小说集《逃离》的三篇小说。阿莫多瓦和门罗,二人一个身在西班牙,一个远在加拿大,当情色大师遇见诺奖得主,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Part.1关于两位大师的解读
为什么会期待阿莫多瓦改编爱丽丝-门罗?
阿莫多瓦是我们口中的情色大师。他说,“我更喜欢女性的故事。”
在他的电影里,我们能看到非常丰富的女性形象,比如遭遇偷窥狂和变态男人的基卡,《为什么我的命该如此》里因为生活郁闷而误杀丈夫的家庭主妇……还有飞机出现临时情况却一直想破处的老处女、抽大麻的修女、因为热恋母亲而与母亲的情人结婚的女主持人……阿莫多瓦以他戏谑而细腻的手法,描述女性敏感而善良、孤独而坚韧等特质,把她们放置在一个充满了凶杀、毒品、伦理混乱、暴力歧视的真实现实之中,凸显人性、情欲和道德主题。
爱丽丝-门罗却也是小说界里的女性题材关注者。电影《胡丽叶塔》就改编自她的短篇小说集《逃离》,讲述了一系列不堪日常生活的枯燥进而逃离约束寻求解脱的女性形象。门罗笔触细腻却振聋发聩,正如有媒体所描述的,“她一万字就可以涵盖一个女孩的悲情一生”。
所以,对这部电影来说,与其说是情色大师遇见诺奖得主,倒不如说是两位不同文艺领域的女性大师的隔空对话。哪怕只有其中任何一方加持,都值得我们期待。
爱丽丝-门罗的小说适合拍摄电影吗?
要知道门罗的小说尤以细节取胜,她有着敏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够第一时间抓住并对人物素材进行取舍,这样全篇读起来平淡如水。门罗说,“我想让读者感受到的惊人之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发生的方式是什么”。电影镜头善于讲述“发生了什么”,而真正能够讲述出“发生的方式是什么”的电影多半都是影史留名的经典作品。遇上门罗这样“无趣”的文字、这样“严峻”的挑战,非常考验编剧的匠心。
然而,并非没有改编的珠玉在前。2006年,女导演萨拉-波利执导的电影《柳暗花明》,就是改编自门罗短篇小说《远离她》,讲述了一个患上老年痴呆症,记忆逐渐丧失的老年女子的情感故事,这部电影非常成功,豆瓣评分高达8.0。
三篇小说怎么合成一部电影?
《胡丽叶塔》改编自门罗小说集《逃离》中的三篇短篇小说,《机缘》、《匆匆》、《沉寂》,三篇各自独立成篇,却又彼此相连,主人公皆是一位名叫胡丽叶塔的女子。第一篇讲述了胡丽叶塔火车上邂逅一位已婚男子并与之产生情感羁绊,最终怀孕的故事。第二篇讲述了她刚刚生完孩子,却遭遇母亲病重,不得不回家处理与父母关系的故事。而第三篇是我们电影的核心故事,讲述了她和女儿之间的情感隔阂。
阿莫多瓦几乎高度保留了原著的脉络,就连火车窗外的麋鹿、情人家的保姆准备咖啡等刻画人物性格、推进小说剧情的细节都照搬、还原。原本三个相互关联却独立的故事,被他简单地用一封邮件的形式关联了起来,第一篇和第二篇成了回忆,第三篇被当做主线,形成一个紧凑、周详的电影剧本。
Part.2电影对原著作了哪些方面的改编?
即便高度还原,阿莫多瓦还是对原著作品进行了删改。我们知道,虽然《逃离》三篇小说与电影《胡丽叶塔》本质上都是讲述了一位母亲“失去”女儿的感情故事。但是因为创作者和艺术形式的不同,情节也就有了鲜明的差别,原本只有文字能表述的隐藏的部分被舍弃,更有利于镜头表达的东西则被突出了出来。
保留了女儿的恋父情结,突出了女儿的同性情节
首先是女儿身份的变化。电影保留了小说中有关女儿和父亲关系刻画的部分,描述了女儿活泼与旺盛的生命力,她常常和父亲一起去打渔,表现出女儿内心的恋父特质。但小说中只寥寥几笔,电影却着意刻画的是女儿隐晦的“同性”故事,尤其当女儿听到母亲亲口告诉她“父亲去世”之后,与小伙伴抱头而哭的那份默契,都是“同性”元素的直接表达,这在阿莫多瓦电影里是并不稀奇。
女儿修灵修的原因被删掉了
电影去掉了关键的第二篇小说中,母亲胡丽叶塔和唐恩神父的交谈。在这段文章中,胡丽叶塔说,“不会让孩子接受洗礼”,“我不相信神的恩典,不想让孩子在谎言里长大”,“千百人不是相信(神),而是上教堂罢了,还有更多其他人相信别的东西,比如佛”……在这一部分,门罗既突出了女主人公的知识分子身份,也间接交待了她的女儿成长在一个严苛、无趣且没有信仰的家庭环境,这是第三篇以及电影里所说的,女儿去学神秘学、做灵修的原因。
电影改变了母女关系发展脉络
小说中,胡丽叶塔“逃离”自己的教学生活和原生家庭,结果却得来了女儿对自己的“逃离”,两代人的逃离,皆不会是单纯一件事导致的,某一件事只会是导火索,背后积累的却是理念不同、知识体系不同、性格殊异的长期积累。
而电影里,胡丽叶塔和女儿的关系,却与“丈夫”、“父亲”的去世原因有关,一份误会,加上“恋父”作祟,原本体贴入微女儿才离开了母亲。在这里,我们就不剧透了,这直接导致电影的主题和小说发生了偏差,我们稍后解读。
增加了新的结局
当然更重要的是,阿莫多瓦为这个故事增加了一个饱含希望的结局,女儿痛失爱子之后,在给胡丽叶塔的信封背后附上了地址。
原著里,门罗对结局的处理是冷漠而心狠的,年老之时,遭遇女儿的背叛,好友的绝症去世,越活越孤独,丝毫没有希望,这样的一种绝境,门罗处理得平平淡淡里透着智慧和高明。
Part.3虽然高度还原,但主题有了怎样的变化?
阿莫多瓦这次对门罗的改编,最让人(至少是我)称道的是,他高度还原了细节,却让主题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被抛弃的原著“逃离”主题
事实上,门罗《逃离》小说集虽然是各自不同的八个故事,却隐含着一个同样的与女性有关的“逃离”主题,如果细细品读,这些女性人物有着几近相似的气质,一个家庭主妇厌烦了丈夫的身影,于是离家出走到外地过上新的生活;一个刚订婚的少女,在结婚之际,却和新郎的哥哥逃离了一个下午……我们的主角胡丽叶塔因为主修古希腊罗马神话,觉得教学的日子非常枯燥,于是踏上远方的火车遇上了一位中年男子;我们的主角的女儿,则因为原生家庭的严苛和不自由,选择把母亲从自己生活里抹掉。
在现代文明日渐“萎缩”的社会,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圈套里,都眼望着诗和远方,想要逃离自己无比熟悉的生活,正像《甄嬛传》里的敬妃,每夜把墙砖都数得清清楚楚,希望有一天回到宫墙外去。这种“逃离”的方式带着叛逆,包含着鲜明的“因果、宿命”的成分。
《逃离》中的短篇故事《播种》有这样一句话,“(女主角)的病人们相信,梳子和牙刷必须放在同一位置里,鞋子要摆放在正确的方向,迈出的步子不能多也不能少,否则一定会遭报应”。门罗借机告诉我们,每一份逃离的因都会对应相应的果,她并未为这些“逃离”的女子直接道出结局,有的甚至没有结局,却比有结局更让人震撼。
阿莫多瓦新加的电影结局,如果成为门罗小说一部分的话,是多余的,而且是废笔。我们读门罗,也正看中的是她讲出来的文字里承载的不能讲出的部分。而这一部分,要靠整整一本《逃离》,而不是仅一个胡丽叶塔来承担。
突出“母性”,建立新的母女关系
豆瓣在介绍电影剧情时讲述到,“《胡丽叶塔》提及母性在逆境中的抗争,同时它也在讲述命运,责难与怨怼使人们离开他们所爱的人,就像那些人从来都在其生命中不具备任何意义,甚至从未存在过一样。”显然,阿莫多瓦想表达的主题正是这样的意思。
电影通过改编,建立了“母亲迷情-生女-情人去世-女儿成为母亲的依靠-女儿误会母亲-女儿离开母亲-女儿体会到母性-女儿找回母亲”的完整过程,阿莫多瓦舍弃了自己“黑色”的风格,采取了与门罗的古典现实主义如出一辙的手法,用朴实而绚丽的镜头语言,在两代人身上突出了母性的力量,将胡丽叶塔这个核心人物刻画得温润如水、波澜不惊。同时,他又不满于原著的如履薄冰的笔触,改变结局让一切变得鲜明,让观众不再揪心皱眉。
结语
爱丽丝-门罗说,“生活的要义,就是满怀兴趣的活在这个世界上,睁大眼睛从每一个你遇到的人身上看到她的人性,要时刻注意。”阿莫多瓦则说,“电影是一扇梦幻的窗,我从中看到的世界比生活里的世界有趣多了。”
在一定程度上,两位艺术家借着这样一部电影“合体对决”。而我们借由这样一部电影明白,镜头有时真的会比文字温暖多了。
最近更新人物资讯
- 青年节专题时文精选,1个专题+5篇模板+12篇范文+1个作文合集(角度+金句+精
-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五篇)
- 赤坂丽颜值巅峰之作,禁忌之爱代表作品-高校教师成熟
- [王仲黎]人茶共生:布朗族茶文化话语中的生态伦理
- 北京文艺日历 06.12~06.18
- 有什么好看的少女漫画推荐?
- 为了孩子陪睡校长,请别拿这电影洗白
- 当贝市场tv版apk下载
- 茉
- BBC评出有史以来美国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 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
- 阴阳五行学说范文
- 2022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Part2毕业展
- 观看平凡英雄观后感1000字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古希腊艺术与神话
- 收藏 | 带你穿越500年,看一看这50位著名艺术家
- ab血型女人的性格
-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 为什么孕妇生产有危险时,部分丈夫和婆婆会选择保小孩?
- 《员工自发管理的儒家修为智慧》
- 菲律宾尺度片的全明星阵容,菲律宾女人质量这么高的吗?
- 文学课 | 韩少功:文学与记忆
- 《人性的污秽》中的伦理道德世界
- 宋惠莲背夫和西门庆幽会后自缢,看透情色表象下的死亡真相
- 秋波多少画(五代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