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是天才的自闭症,也没有好的家庭背景,应该怎么适应成年人的社会生活下去?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8-07
手机版

  又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在大街小巷中见到心智障碍者的身影,所以不是心智障碍者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为心智障碍者提供的机会太少了,也没有人或群体支持心智障碍者建立支持网络或友善的社区环境,这是这个群体的普遍现象,当然这不是个人的错,而是整体观念部分的偏差,这种偏差就导致误解和偏见的发生。

  所以如果期待心智障碍者能够适应社会生活,何不试一试支持心智障碍者走出家门,走进社区,接触社会,参与社会生活,与社会产生连接。从小方面讲,如果这个心智障碍者目前还没有办法像一般成年人一样有一份工作,那就退一步考虑,支持这个心智障碍者成为一个好家人,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淘米,洗菜,打理自己,参与家庭事务,或可以成为一个好邻居,做社区居民的好朋友(现在施行垃圾分类了,可以支持个人做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佩戴志愿者绶带,站在志愿服务岗上,为他人做引领等)如果个人生活经验准备充足,有足够的支持可以协助其找到一份工作的话,那就好好工作。

  所以你看,不管他能不能适应社会规则,最主要的是提供他机会。

  

  机会提供的多,个人所体验的就多,体验的多成就个人经验的就多,所以心智障碍者的生活化、社会化都是从一点一点小事去提供机会,支持个人参与进来,而不是简单的包办代替他/她做选择、做决定,为他/她负责。不是不能适应社会,而是需要透过资源和支持来协助个人适应社会。

  文中提到的31岁的成年自闭症障碍者,他现在可以每天自己从社区居所独立乘车到达机构,参与机构生活,他会和他的朋友一起做计划。规划一周的生活,比如周一白天要在机构擦地,获取工作奖励金,购买他喜欢吃的零食和饮料,周一的晚上要和朋友去社区餐馆聚餐,周二计划要和朋友去电影院看电影,观影后在电影院附近用餐……周五计划在机构打扫完毕再回家。

  上周我和他聊天,问他过年的计划,他告诉我他过年大年三十要在家吃除夕饭,初一去舅舅家,初二去大姨家、初三去姑姑家等等。他的假期生活规划的很有条理,他的父母也尊重他,支持他和亲戚联络,与亲戚约好时间,提前做筹划。

  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因为他不清楚自己的规划是怎样的,他也没有机会去规划自己的时间,要么他的事情爸爸妈妈替他办了,要么他的事情机构的工作人员替他做了,他想做的事情没机会去做,所以才会困扰,才会焦虑。

  

  举例说明,为什么社会化学习需要放在自然情境中,要自然而然发生,而不是刻意训练或情境模拟出来的。因为单单从一个乘坐公交车来说,乘车可以使用社区公共资源吧,要刷公交卡(优待卡)、要排队上下车、要找位置,没有位置要抓稳扶好,管理好个人财务,还要考虑到避免碰到他人,有位置时要给老人和有特殊需要的人让座,乘车时还要听报站信息,到站后才可以下车,在乘车中给别人让座、别人给让座时要说谢谢吧,一个线路坐久了,司机和车上的安全员就可以是他的自然支持者了,这样支持圈,友善的环境就建立了,这些就是乘车经验的积累。在自然情境中将所做的事情揉到日常生活中,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掌握规则与人际互动,在过程中进行社会化的学习。

  又比如去影院观影,机构工作人员或家人支持其用手机购买影票,查看哪个影院距离又近价格又便宜,支持其寻找自己喜欢的电影,支持其和朋友到影院取票,购买自己喜欢的奶茶和爆米花,他的朋友买的和他买的不一样,也可以彼此分享,进场时对检票人员报以感谢,进入影厅安静文明观影,如果中途电影声音太吵,可以暂离影厅,到外面进行缓解,观影后将垃圾带离场地,分类丢在垃圾桶内,这个过程中既有金钱使用的机会,也有人际互动的机会,也有情绪管理的机会、友谊的建立与维持,智能手机的应用等等,这些社会化的练习都放在了自然情境中,即支持障碍者走出了家门/机构门,支持他们体验社区生活,也在这个过程中,协助他们建立与社区的关系,让别人“遇到”他们,从而认识他们,慢慢了解他们,支持他们维护这些社区资源,长此以往心智障碍者社区周边或辐射的商圈,他都熟悉,社区里的人也对心智障碍者也熟悉,所以友善的社区大环境就建立起来了。

  这些成长的展是需要花时间和金钱、人力和物力成本的,但不管怎样,这些体验和经验对于心智障碍者个人来说都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

上一篇:表示年龄阶段的英文单词(不同年龄层的英语单词汇总)
下一篇:徐皓峰武侠片:伦理情感与动作美学